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惊异传史——讲叙一群海外消失的华人传奇故事
作者:
豫章博文
日期:2011-3-7 22:09:00
你会相信在太平洋北部中央区曾有2个台湾岛一样大小的岛屿在二战后沉没吗?
你会相信在这两个岛上有东亚,东南亚,北亚一带的人在这上面发展出的高度文明吗?
你会相信就如此大而且繁华的岛却没被正史记载吗?
··· ···
这个帖子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百科等许多方面。
这个帖子的发布绝对难以置信,但又绝对属实,以下为鄙人之见录:
去年,鄙人有位亲戚逝世,鄙人亲戚为农村人,死人都是直接放棺材然后土葬,所以,事先要选好坟墓地址,找看风水的找块好阴穴。风水师在本村后山找了一块好地。此地若在古代也可能会被作为墓地,鄙人原希望能在这能发现一具古棺,但当民工挖坑时只在坑里有一块松土。鄙人不顾家长与众人的劝阻,硬是以为这儿会有古董,跳下坟坑,挖开这块松土···里面有一个小包袱粗麻布制作的,上面写明了是文革时代放入的,里面也只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纸片,上面写满了繁体字与一些地图。农村人很不在意这个,所以民工们让我拿去了。我带回家慢慢研究,我只是个大一学生,但对这个包袱里的文字十分感兴趣。后来,发现这里有清末至文革前各个时期人所写的纸片,也备注了名字,除了一张英文手绘的斯里兰卡地图以外,其他的都由一个家族的人所记叙,也有汉字注释的地图。
记叙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两个传说中的岛屿历史···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信,就算信,也对我们的人生没有影响,就等于中国无缘无故多出一段历史。但是这段历史却对喜欢历史地理军事政治的朋友可以说是一大财富,这是一个集中国日本琉球越南与北亚人共存的地方,这是一个小型的东亚世界。鄙人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研究统计包袱里这些小纸片的内容,并精心整理为断代史。本可以将这篇帖子放到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里面,但这里并不只是历史,它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的百科,它甚至能影响我国人的历史观与民族感。
鄙人整理完这些资料后发现,这才是一段意气风发的历史,这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中国,这才是完美的东亚人传统的世界观···
反观中国历史,经过几千年帝王的愚民政策在明清时代差不多停止生长,又在八国入侵时代揠苗助长,时而保守封闭时而全盘西化,这是中国历史的病态,畸形,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中国文明健康成长的内容,但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群岛上,我们可以找到健康的东亚近代史,几乎不受西方文化干扰的近代史···
或许,你不会相信,但,鄙人却欲解开这个迷···
日期:2011-03-08 00:24:20
群岛历史该从山海经开始:
《山海经》海卷第三卷 《海外东经》 有言在日本以东,还有一个圣地,当地人“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山海经》其书与东方夷族有关,其《海外东经》所记载亦是夷地以东,虽说夸张怪异,但至少明白了中国古代人知道哪些地方所在。
然而其岛民为何以后又成为中华文明的感染者呢?
断代史的前期介绍该从明初讲起:
大家都知道明建文帝的死是个谜,有人说死在南京,有人说死在广西,等等。其实朱元璋早就料到这一天的发生,太祖在建文帝南逃的必经之处四处设防,并且,福建土楼也是为建文帝所建,普通客家人为预防外敌而建围楼的可能性大吗?就算南方人不让客家人迁入也不可能总追着客家人打,最终客家人也与南人和谐共处了。所以围楼是为建文帝南逃的根据地。建文帝虽被驱逐下了帝位,但是其经济实力与威信还是有的,也有很多人为了能使建文帝重夺帝位自己也能封王封侯也支持建文帝。所谓洪门,是建文帝后代为追回建文帝正统而形成。建文帝的后代为避免被永乐帝诛杀,都依照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而重新改姓,所谓洪门的前五祖和后五祖的姓名都是按照金木水火土来命名的。建文帝在福建躲了近十年,不断派密探入北京探报,后知朱棣搜寻全国僧人未果,欲进行全搜与海搜,所谓海搜,其实是郑和下西洋的一部分任务。建文帝自知难免一死,又欲自杀,被劝阻,最后听取意见乘船东进(毕竟郑和只是下西洋)建文帝一行自福建出海,绕过琉球,携部分琉球人东进,顺暖流北上,在该群岛着陆。而洪门的前身则继续在国内等待时机,但最后明朝灭亡,又一批明朝爱国人士行至该群岛之后,洪门变成了反清复明的组织···
日期:2011-03-08 10:34:33
15世纪中期,日本应仁之乱,战国时代开始,大量流民与难民海盗四处流窜,有很多到了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成为倭寇。但是,日本人有向西走到中国的,当然也有向东走的,自然,向东的没成为倭寇,他们到了该群岛,又成为该群岛的一批新居民···
5000年来,大量外地人涌入该群岛。中国人,日本人,越南人,北亚人,琉球人···
由于位置靠北,离日本较远,所以该群岛未成为日本的国土。又由于远离重要的欧洲国家航线,所以未成为殖民地。就这样,这里几乎成了世外桃源···
清朝初期迅速的发展与战争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后期没有足够强大的对手与之竞争交流,使统治者夜郎自大,同时满清对于汉族文化的镇压使得许多较为先进的科技流失泯灭,使得生产力得不到发展,这样,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得不到发展,没有外族人来则以,来则步步接退,走向败亡。最终,使得中国正统历史不会有个健康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
然而,在群岛,建文帝由于被驱下帝位,在海外夺回帝位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丧失权威,使得封建君权下降,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在建文帝一行东去以后,不断有小规模东亚人迁徙至群岛一带。之后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是明亡时期,这时,明末较为先进的科技流入群岛,资本主义萌芽同样带入群岛,使东亚自身的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以上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该群岛背景,以下为自然科学观分析该群岛背景。
气候上,从上方地图可得知,该群岛位于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北方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略同于白令海峡一带,南部由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气温普遍高,略同于中国东南沿海。群岛中间有地形因素阻隔,群岛中部气候略同于中国中原至东北或日本北海道地区。所以群岛虽然跨越纬度小,但是气候全面,且受季风控制。
地质上,群岛虽接近环太平洋地震带,但是,太平洋地震带西北部相对狭小,群岛通常不会受到较大影响。群岛位于煤炭石油带上,能源丰富。且现代普考认为,在太平洋西北有大量金属资源。
由地质气候综合分析,该群岛还是相对适宜人类居住,且该岛社会资源丰富,能够自给自足,允许孤立社会的单独存在。
日期:2011-03-08 13:23:29
第一节从头起家
1421年11月初,建文帝一行4760人从琉球群岛出发,当时行伍中明军800人,文官120人,琉球难民3800多人,其外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与琉球招募的劳工医生等人近100人。坐福船12艘,每艘福船上都挤满了人畜。
由于条件简陋,除了皇帝和官与兵外,几乎所有人都挤在肮脏的船舱里,疾病流行,凡是死者都被煮着吃掉(遗录记载此令为建文帝所下,为留下活的牲畜做种)
1422年2月末,航行了近四个月的舰队在师山西岸着陆,清点人数为4550人,共死亡210人。但是师山“几无平地,山民之处,难容帝业”,建文帝一行于10日后(在此十日,探路者探的南方有一大岛,逐步欲南徙)开始准备南下。但有部分琉球难民不愿再受颠簸之苦,留在师山定居,共计约300余人,在此建村,建文帝在村东一平地建立官员管理机制,“因山麓成师字状,名之以师山,其知府为师府”,建文帝在此师府,为该群岛第一个封建政府机制。
1422年5月以后,建文帝政府在北奥凯一带不断建立居民点,然而,至此时当地有山野人与其有所冲突。“西野之野人,见我人顿极度恐慌,投石便跑”。1423年,琉球难民成为了新政府的国民,开始被建文帝政府征粮,但是还是不能解决温饱,至1423年末,建文帝政府统计人口为4120人,说明饿死病死了数百人。若在这样下去,“人丁尽失,已不成国”的确,中国自古还没出过几千人的国家。在五胡十六国时代,汉人外徙也只是迁到日本,成为日本的子民,建文帝不可能去日本去对日本的将军曲膝,所以来到了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文至此,有几个问题,如下:
第一,建文帝为何要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难道别无退路了吗?
建文帝在被驱逐出南京以后,西边已被北军占领,当时建文帝还有听从先帝密诏的意愿(朱元璋在死后留有密诏要建文帝遇难则出家成佛),在到了福建以后,见到福建土楼之威武雄壮,易守难攻,便欲在此割据反对朱棣,但是,好景不长,朱棣军队在其后3年不断在江西福建境内搜寻,并攻占不少土楼,建文帝略感危机,由于自己毕竟割据造反,就算自己出家成佛,朱棣也不会饶他。由此,建文帝便有了出逃的打算,朱棣政府已在湘粤一线做了守备,无法从西面出逃,北边朱棣还在南虎视眈眈,至此,建文帝只有从福建出海唯一一路。
虽说只能从福建出海,但是航行方向有多种,可以去琉球,也可以去琼州,还可去东南亚自建一国。
建文帝密探入京探报,郑和下西洋正在筹划之中,所以琼州,东南亚,非洲一些地方都不靠谱,只能东行,而且琉球又是明朝正统的潘属国,建文帝当时以明朝正统的名义在琉球下榻。
但是,好景不长,朱棣于1421年初册封琉球为其藩属,这下建文帝便成了贼寇,好在琉球国王并不知建文帝还在其属内,因此,建文帝没了后路,只有东行,就算东方没有土地,死在海上也比死在朱棣手中好。
第二,中国自古擅长开疆扩土,秦国一统时才约300万人口,就有100万人在进行开疆扩土活动,清朝灭明以后只剩2100万人,也不忘了开疆扩土,在那两个小岛上,建文帝4000多人与该群岛的土地面积比,与秦代人口和土地面积比相差无几,为何建文帝又没有完全占领该群岛?
秦朝与清朝之所以能以极少的人去进行开疆扩土行动,其原因有下:
1.他们在开疆扩土之前都有自己的根据地,秦有关中,清有关东,而且他们都是丰衣足食,无后顾之忧,反观建文帝一行,只有数月的干粮,没有任何后盾,自身难保!
2.秦朝当时已有六国之土,清朝也有原明北部,对当时的地区地理都有所了解,知道哪里有山哪里有河哪里有人,都很清楚。反观建文帝到了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群岛上,前途未卜!
3。以清或者秦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较好,而且少数民族数量较少,还能相互沟通。建文帝到了荒岛,多为野人,言以鸟语,无法沟通。而且当地原住民数量远远在建文帝之上。据鄙人在笔记上搜寻得到以下数据:
1423年,建文帝一行人口为4120人。西野人有7000余,円人有近两万。南人夷人的地区明人尚未到达,未统计。
可见建文帝势单力薄,无法扩张。
第三,与当地原住民的冲突,明军800人能否获胜?
明军当时军制为屯兵制,即军在闲时种田,乱世打战,经过训练较少,虽然建文帝带的都是南京的御林军,武器精炼,又有较多火枪(统计为长矛兵220人,侦查骑兵50人,炮兵20人,大炮2台,鸟枪手300,弓箭手150,剑士90余),但是,当时所谓的大明亰城禁卫军都是南京的一群纨绔子弟,游手好闲,平时训练又少。建文帝随行官员中一名叫季钦的言:“此等之人乃是亡我!”1423年9月,御林军在北奥凯与惠安的交界处与200多名西野人发生冲突,虽然该原住民被火枪和马吓跑,但是,西野人却向东部的円人救助。
1423年11月,円人发动1200人攻打建文帝在南奥凯与平仁交界处的村庄,其后,在浚水与御林军发生较大规模冲突,其结果又是如何?
(注:在上面的坐标地图中有两个奥凯,鄙人也想篡改,但是,还是还原历史为好,上文中的北奥凯指的是上面的那个奥凯,南奥凯指的是下面的那个奥凯。)
日期:2011-03-08 13:40:20
第二节浚水之战(前奏)
在群岛上第一次能称之为战争的大规模武斗开始之前,还得对明军与円人壮丁进行一下解说:
当时円人未宣战(野蛮人不懂啥是宣战,只懂猛打)在夜间突入浚水西岸的村庄,有数人逃脱,其它的全部被杀光。逃脱之人至驻扎在南奥凯两河交汇处的建文帝军队求救,当时,800御林军有100多人在惠安预防西野人进攻,还有些驻扎在各地,建文帝可用之军只有520人,命文官周骓率全军至村西防守,逃来之人做伺候,告诉周骓敌军有千人以上,周骓大颤,欲前去求饶,来人则说任何求饶之人都被杀死,周骓以为难免一死,打算花费银两与1珠宝让野人心动,次日,周骓率10余名随从前去浚水,见野人便拜,曲膝献宝,野人纳财之后,倍感欣喜,然后杀周骓等十余人,悬尸于树冠。建文帝之后,大怒,命周骓弟周盟率620人再战(当时已过一日,建文帝在四处召回不少禁卫军,共620余人)。
再观円人,此野人是该群岛上人口最多的部落,已经向奴隶社会演化,当时还是石器时代。此岛人吃土豆与红薯,北边的黑齿人就是吃用海盐煮熟的红薯才使牙齿略带黑色的(海盐含碘量高,尤其是千岛群岛以上部位海盐含碘量特高。碘与淀粉化学反应之后会变深蓝色,用海盐煮熟的红薯已变成冷褐色了)。红薯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人中国的,但是却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也种有。而且该岛民的文化有些类似于美洲古代文明。建文帝以后在此也吃过红薯,建文帝一行可以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群个吃红薯的人了,第一个,可能就是周盟。该岛原住民语言相通,其各个部落之间的语言关系犹如中国国内各省的方言关系。当时的円人壮丁全裸,手持有木质的弓与竹制的箭。还有木棒,竹矛,大石块等,用草绳子把木头扎起来做船,其文明高度可以与美尼西亚土著人相比。
再说周盟,周氏兄弟都是朱元璋时代的内阁成员,是最年轻的两位,当然,到了1423,也都是五六十的人了。周骓之死,让周盟明白了只有背水一战才有生还的可能,是夜,周盟未眠,苦思战计,虽然建文帝一行未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带到群岛,但是,作为文官对三十六计也是应有了解的。可周盟偏不知一计!(由于电影电视的好处,我们这代人至少都知道“走为上”这计了)明日,土著人大队将抵达建文帝大营,周盟将如何退敌?
大家不要把这个帖子当魔幻小说,鄙人意义不在于把故事写得如何生动有趣,而是纪实。既然纪实所以要按照记载,所以内容显得有些被动,被历史所限制,在这篇之后,鄙人还会以这篇帖子为基础再写个鄙人自己想象的,那时可能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味道了。
再说回来, 周盟是如何想到战略战术的过程,笔记没有记载,鄙人也是不知。但是战争的过程笔记倒是写得十分详细,毕竟,这是明军在此第一战。
是夜五更,北半球冬天的太阳上升的迟,所以还是黑漆漆的一片。周盟与诸将士进行过一番讨论,鄙人以为应该是讨论战略战术和鼓舞士气破釜沉舟了。之后,大概是天刚蒙蒙亮,周盟已经出兵,在浚水以西的丘陵地带山间小路上摆阵。周盟乃一文官,根本不知任何中国传统阵法,御林军也都是吃现饭的人,这阵法还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山间小路左为大坡,右为高山,宽约3步。
以下还是再把明军详细兵员报到以下:
长矛兵150人
侦查骑兵40人
炮兵4人
碗口大炮2台
火门枪手130人
火绳枪手170人
剑士90人
弓箭手120人
当时中国虽然发明了火绳枪,但并未大规模配置,大多还是简陋原始的火门枪,何谓火门枪?就是一根铁管子一头用铁水封住,上面留个小孔用来放引火线的,里面放固态火药块与铁渣子,再从外面用火柴给火线点燃,然后让火线慢慢燃至管内点燃火药块,爆出铁渣子的那种。这种枪最大的缺点就是装填比火绳枪还要慢,点火爆炸时间不一,精确度极差。
以下为周盟的兵力布置:
山间小路为3步宽,路口摆一组,横向3人一排,每人后面又有一人,一组6人,每隔10米一组往后摆,山间小路共长约220米,排25组,共150人,全为火绳枪手。另外10名火绳枪手护卫周盟。火门枪手在路前排开,每排30人,分四排,成一长方形阵,用来组成火力密集的方阵在前沿给予原住民以重击,在火门枪手前为两台碗口大炮,只装两弹,不留多余火药。在坡上挖些小块平地,220米山路上共有壮丁400人,有御林军的,也有平民,毕竟这是生死之事,不是建文帝一人的事,而是整个迁来人的生死大事。在山间小路之后,有骑兵40人。
天亮了,上千的土著猛男来了···
日期:2011-03-08 17:51:07
第三节 浚水之战与周盟发迹
以上的解说不仅仅是为这场武斗做铺垫的,从中也看出了当地土著的实际情况与建文帝一行的状况等等。好,现在回头来说战况,这场战役不到2分钟便胜负已分,镇正交火时间不到一分钟。
在排头兵火门枪手之前是一块广阔的坡地,土著们看见他们所认为的一群穿着奇装异服的人排成几排在等死,便没有队形地猛冲上前,这时,随着明军碗口大炮一响,众人皆住,随即石弹落地,砸伤一名土著,其大声惨叫,众土著均开始慌乱,在坡地上打滚的,找不准实地的乱成一片,周盟大喜,立马又放了一炮,这一炮已经打破了慌乱中土著们的精神底线,皆吓的神色慌张,开始逃窜,周盟为了让土著感到明军的神通,又令火门枪手大开杀戒,当时,周盟虽然没有发明三段式射击法(一种较为先进的火枪轮流射击法,后由戚继光发明),但是火门枪手们自己为了节省时间,是一排打了,第二批又上,如此前赴后继,在土著人逃窜的前20秒,火门枪手四排已经全部发射完毕,在最后一波发射中,土著人看到在枪响后无数同伴倒地,头也不回地拼命逃去,在坡地上踩死的不计其数···
显然,周盟高估了这些野蛮人,谁知道自己未死一兵一卒便在坡地伏尸500多具,虽然明军无一死亡,但是由于火门枪的劣质,被炸膛或者烧伤的却有十多个,可见当时明军火枪质量之差。
周盟再山间小路上的火绳枪手等等兵力用都没用上,就彻底击溃了円人的全部兵力,由此,建文帝大是赞赏周盟,将御林军统领伍进的职位交予周盟,伍进则被封为副将。虽然军权仍然归建文帝自己,但是周盟由于率军得胜,亦于军中有威望,而且周盟还是内阁成员,军政大权都有份,所以其位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再观这时的西野人与円人,皆向明请任,被建文帝要求称臣,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互学语言。
1424年春节,建文帝已经是该群岛权力最大的人了,而且还没有任何外族威胁,开始称自己为新明皇帝,封円人于其最大的盘踞地为向胡(円人语言的演绎),建文帝自己无子,见西野人势力弱小,开始吞并西野人居住的峡谷,封其表侄杨黎锦为西野王,建新城名兴成,自己在浚水建立首都,,名仁京,意为施仁义于天下,直隶为平仁。在奥水最弯处建立奥凯知府,开始新的封建统治。
虽然说建文帝的组织机构与原朱元璋发明的类似,但是其实际权力大大降低,首先,内阁已经成为法定不可废除,在建文帝苦心于与円人作战的时候,建文帝把民事建设的事情全交给了内阁,到了1424年,内阁首辅已经有四个人了,即王士龙,杨勋,杜夯,周晋欣。周晋欣是周盟的儿子,既然做了内阁首辅,完全是周盟提上去的。建文帝就像变动内阁也得用军权恐吓,但是,军权他却调动不了,原因是周盟在1423年奉建文帝之命去开发北疆,即北奥凯与师府。这时的周盟已经于御林军和为一体,一起劳作,与伍进结为兄弟,在御林军中权威至上,甚至御林军只知有周将军而不知有建文帝!
时至此时,周盟成了明军的实际领袖。并且整个北奥凯师府一带的人事权也是周盟说了算,这时,周盟足有造反之能,但是国家还处于起步阶段,周盟也自知来不得半点折腾,当时新明实际控制的人口只有4000人不到,4000人算个什么国家?中国自古就没有过!
1424年6月,建文帝调动周盟到汉郅开荒,从周盟下调动200人,名义为守卫浚水以东,周盟同意,命伍进统领,建文帝不要求伍进统领,欲自领,伍进不同意,建文帝无人可找,便求周盟,周盟竟说“伍进之事吾亦无处可变”来推辞,自始至终,建文帝都无法废除任何一个官员,而且建文帝无子以继,其子皆留在南京了。
1425,周盟请求仍回内阁办事,建文帝大喜,谁知周盟将兵权脱与伍进。
在内阁,周盟则位居首辅长。建文帝质疑,周盟则以其子周晋欣为内阁首辅,不能与子同职为由,独揽大权。至此,建文帝权力被架空。
日期:2011-03-08 18:49:18
第四节周氏王朝
1426年,建文帝逝世,自知无法传子,为了大明一统,传位于周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例皇帝传位于大臣。皇帝禅位给大臣,可见当时政治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周盟称帝后也没辜负建文帝的遗愿,就是仍保持大明的国号。在此以后,新明的人口开始回升。
再之前与円人打战之后,周盟意识到了火器利用的重要性,开始加大火器的利用度。周盟由伍进的关系,自然军权归他,而且自己原本就是内阁首辅长,更是在政治上拥权,两年间奔走于各地开发又使得周盟成了当地表面秩序的维护者与地下秩序维护者的共体。
在此期间,新明正在朝气蓬勃地发展···
以下为周盟在位(1426-1442)期间新明的人口变化:
1426年为2532人,(不包括被分配到向胡兴成等国开荒的人口,以下同此)
1430年为3110人,
1435为3437人,
1440年为4120人,
1442年为4252人。
在此期间,兴成与向胡两地已经成为新明的实际控制范围,但是仍保留其国号而已。1427年,周盟为扫除建文帝残余势力,攻占兴成(建文帝表侄杨黎锦),杀杨黎锦,自封为西野王。1435年封其次子周泽为向胡王,长子周晋欣为太子。
由于文化交融,向胡与兴成都以汉语为国语,但仍保留土著人的文化习俗,带有民族融合的特点。
然而好景不长,周盟的厄运也开始了,就算是建文帝的报应可建文帝也是无怨传给周盟的啊?
1431年,向胡动乱,周泽被杀,其子也不放过。円人变聪明了,一旦明军赶至,则抓出元凶交与明军,然后再杀下一届的明朝委派的大王。周盟无奈,只知明朝国力无法消灭円人,便同意了円人的自治。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