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往事

作者: 寂寞文字

  日期:2010-12-10 11:02:07
  ■《一曲新词酒一杯——史上最惊艳诗词》自序
  倾国倾城(自序)
  已经12月了,还是艳阳如金。我在大雪飘落之前封缄了自己的第二本书。
  蓦然回首,突然觉得时光的洪流已奔腾许久。杏花春雨断肠在江南,苍苍蒹葭在孤鸿的碎影里节节折断,风清月白的夜晚也再难觅到巧笑倩兮的睡莲。

  但我坚信那些遗失的美好依然停留在水的中央,虽然我已经渐行渐远。
  所以,在春花秋月的无声流转里,我需要被什么吸引。伍尔夫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原始森林,在那儿我们独来独往,而且但愿如此。于我而言,古典的诗词与相关的传说便是我的原始森林。我蹀躞其中,独自品评着旷代的风月。
  读诗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尤其是当我在喧扰的现实世界四顾苍茫,我就会徜徉在古典诗词的芳林中,暂时忘怀牵萦于心的负累。
  或者,也可以把古典诗词视为一条宽阔的河流,在溯流而上的静美时光里,那些华美的景象会呼啸而至、扑面而来。那些飘忽于呼吸间的静美匍匐在十里荷花中,陌生而谙熟的啼鸣充满无限的魅惑。
  尽管心存奢望,但是我并不期待桃花源,迷醉而又清醒,如此的游走状态让我的明媚里透进寂寞。

  所以,也许我可以偶尔泊舟岸边,并在不经意间,抬眼看到洵美且异的风景。
  这条河流奔腾了数千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哪怕是一丝涟漪。但是我可以用满心的虔诚来审视。经历了无数个静心守候的夜晚,我终于捕捉到一朵又一朵的浪花,在月光下闪烁着奇妙无比的缤纷色彩。
  是的,这些诗词曾经是史上最惊艳的文字。
  这些片片断断的诗词和故事翻涌上来,又沉没下去。又像是一尾尾色彩斑斓的鱼,偶尔浮出水面,被人看到,惊起一声赞叹,旋即归于息宁。
  可是这一次我呆在原地不想动弹,流光飞舞,很多很多的鱼儿被我看到,我在它们跃起的瞬间用文字定格,竟然发现了一道绚烂的彩虹。

  因为这些惊艳的诗词,诗人无一例外地赢得美称,这样的作品往往是一首或几首诗词,甚至可能只是一句诗。熟稔或者陌生,都已被我捧在掌心、视作宝物。因而在写作的时候,我只顾天花乱坠,甚至忘掉了也许应该节省笔墨。
  而我只是希望把这本书经营成一个大体完整的轮廓,希望这朵朵被轻忽的浪花穿越久远的时光,依然能够放射出最原始的的光芒。
  所谓“惊艳”,一定是口口相传的同感,所以诗人因此赢得的美称也都不可能是自封的,于是也就较好地成为了“文人相轻”的反证。所谓“奇文共欣赏”,所谓“一句能令万古传”,绝妙好诗自然能够赢得众口称赞,细品“赵倚楼”“贺梅子”“李三瘦”诸如此类的雅号,就觉得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单纯的欣赏,欣赏者不独衷心服膺,还大大方方地送出了美名。阅读这些绝代销魂的佳句,品咂其韵味无穷的妙境,实在是一件快事。

  一种近乎疯狂的生存状态不适合产生诗意和浪漫,也让人远离了风雅。是古典书页中偶然飘落的一些诗句把我们带回到那白衣飘舞的年代,并逐一摩挲那些曾经冠绝一时的绝美吟唱。
  诗中自有颜如玉,倾国倾城、风华绝代。
  寂寞文字 2010-12-06
  日期:2010-12-13 09:50:42
  一、未若柳絮因风起
  1

  美丽的大雪飘落千年,一个绝妙的譬喻把深沉玉宇涂抹得更加诗意。从此,在年年的风雪中一个清丽的女子清扬婉兮、巧笑倩兮,没有哪一个传说比它更加传奇。
  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王、谢家族在西晋已经崛起,至永嘉南渡后达于鼎盛。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走出了太多光彩夺目的芝兰玉树,个中男性多为冠冕一时的俊杰。但是,也有一位女性巾帼不让须眉,为谢氏门庭增光益彩、锦上添花。只是因为一句话或者说一句诗、一个比喻,人们便永远地记住了一个飘扬在风雪中的芳名,谢道韫。

  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著名政治家、一代名士谢安的侄女。在一次谢安与谢氏子弟的聚会上,谢安正在给子侄们讲论文章义理,突然窗外飞扬的雪花吸引了众人的视线。谢安因材施教,问在座的晚辈白雪像什么。
  谢朗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不以为然,回答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一比喻博得了叔父的赞赏,谢安开怀大笑。此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谢道韫的咏絮之才从此延誉至今,从此人称“咏絮才”或“咏絮女”。也因此,人们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颇具才情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元人陈德和《落梅风》咏“雪中十事”,其二咏“谢女比絮”:“骚人谢,女论吟,雪飘时絮飞还恁。七言句儿夸到今,偏梨花比他争甚?”《红楼梦》中有这么两句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其中后一句即指林黛玉才情出众,然而最终却落得让人无限叹惋的悲剧命运。

  诗歌是太精灵的体裁,文学是太玄妙的事情,写了一万首诗却仍然做不了诗人,一个小小的比喻却让人们记住了谢家这一灵秀女子。以至许多年后的这个夜晚,我仍然非常神往那一场飘洒的大雪,那一次高雅的聚会。
  日期:2010-12-15 11:22:17
  一、未若柳絮因风起
  2
  很久以来,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的这一比喻往往招来人们的嘲笑,如苏轼所言“柳絮才高不道盐”(《谢人见和前篇二首》)。是啊,大家都在风花雪月,你却来个柴米油盐,未免浅俗。据悉撒盐是当时的一种风俗,在遭遇不吉利的事情或将参与有危险的事之前,就向空中及自己身上撒盐,用以避邪驱祟。谢朗以“撒盐”喻之飘雪,似乎也无不可。所以,宋人陈善对那种一边倒的评论不以为然:

  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所谓,固未可优劣论也。”(《扪虱新话》)
  陈善认为谢朗描摹的是米雪,谢道韫描摹的是鹅毛雪,他对大家异口同声赞美谢道韫不能接受,并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来证明谢朗的比喻也是说得过去的。陈善所引“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句出自《诗经•小雅•頍弁》,意为下雪的时候,小雪珠从天空中飘落。二谢孰优孰劣,当然不能凭主观臆断,而要视当时的具体天气情况而定。《世说新语•言语》谓:“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看来是在雪势渐紧的时候谢安才有此一问。所以,也许不妨这样推测,谢朗所喻为雪初飘洒之形,谢道韫所喻为雪骤纷扬之状。

  据刘宋人檀道鸾《续晋阳秋》载,谢朗字长度,是谢安的二哥谢据的长子;谢安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文采飞扬。谢朗的名声虽不及谢玄,但也非同一般,官至东阳太守。据此,谢朗也绝非等闲之辈,断然不会出口无状了。所以,两人咏雪之句各有千秋,谢朗得其形,谢道韫得其韵,正如余嘉锡先生所言:“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世说新语笺疏》)余先生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意思就是两个人关于雪的譬喻各有千秋,但谢道韫的比喻明显更有情致。

  日期:2010-12-20 09:42:07
  一、未若柳絮因风起
  3
  我是一个喜欢雨雪的人,下雨或飘雪的白天或夜晚能够让我的心灵回复安宁的状态。在这个满目浮华、举步维艰的世界,我需要雨雪带给我的恬静与慰安。我曾经在这样的日子听冷雨的飘拂、看白雪的舞蹈,也曾经写下无数朦胧迷离的诗行。
  冬季的第一场雪往往让人瞩目,它似乎不想让人们发现自己早早到来,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它漫不经心的表情让我一直怀疑它能落多久、地面能白吗?它仿佛听到了我的疑惑,索性不顾一切地落下,直到眼前的一切都被它一一占据。
  有时候是急骤的雪粒,我走在街道的路灯下,看它们团团围定逼迫着路灯说出最后的心事。或者它像是从天空这件厚厚的棉衣里遗落的羽绒,飘飘忽忽、不紧不慢地坠落着,又好像在鼓翼飞翔。

  而桃花雪则好像是冬季的告别演出,每一片雪花都怒放着,飘飞如梦、浪漫纯情。站在弥漫天地的雪幕里,往往有一种不能自己的伤情,是因为一场在冬天结束的爱情吗?
  我在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之所以为人称美,也许就在于这个譬喻形象优美、自在轻盈、玲珑洒脱。暮春时节、清明前后,柳絮随风轻舞飞扬,天真而又懵懂,绚烂而又迷离,美好而又匆遽,看去也确像飘舞的雪花。柳絮又称杨花,因此在古典诗词里常常交互设喻,如: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晚春》)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宋·苏轼《少年游》)
  雪似杨花飞不定(宋·周紫芝《天仙子》)
  日暮杨花飞乱雪(宋·刘天迪《蝶恋花》)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元·关汉卿《四块玉》)
  朔风撼天云黮黮,雪花恰似杨花糁(元·王冕《雪中次韵答刘提举》)
  反正就是春天的杨花洁白如雪,冬日的雪花飘若杨花,就这么简单的一反复,竟生出无穷的诗味来。这些后来的诗词无一例外地沿袭了谢道韫的奇思妙想,也展现了她随口一答所显露的兰心蕙质、天纵才情。
  尽管雪如杨花花如癫、杨花如雪雪如烟的意境曼妙雅致,但艺术的天地究竟是广阔的,于是可以看到更多别样的关于雪的譬喻。如: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南朝梁·吴均《咏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宋·张元《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宋·陆游《夜大雪歌》)
  吴均的设喻自出机杼,描摹出雪动态的曼妙、静态的美好;而李白眼中的燕山雪花竟然“大如席”,真不愧是诗仙手笔,读之令人生畏,出人意表、想落天外;岑参把北地之雪景想象为绚烂之春情,豪迈壮美、新颖贴切,为咏雪的千古名句;张元把雪花想象为被天兵天将杀败的无数条玉龙身上脱落的鳞甲漫天飞舞,极为神奇浪漫,但好像多了一些惨烈的意味;陆游把落雪想象为“麻姑(道教所尊女仙)掷米”,这就又回到了“撒盐空中”的老路,其实想象为“天女散花”是极美的。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无私的雪花飘落在千家万户的屋顶上,造就了一个银装素裹、冰雕玉砌的美丽世界。诗人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幅别出心裁、情趣各异的飘雪图画。眼前雪景与诗中情味的交织,成就了严寒冬日的温暖意趣。
  日期:2010-12-22 10:19:42
  一、未若柳絮因风起
  4
  我们记得了谢道韫美妙的句子,但那个雪天谢安与子侄们“讲论文义”的具体内容却不能够确切地知晓,仅能从《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一条窥得一鳞半爪。
  谢安趁子侄们聚集的机会,抛出了一个问题:“《毛诗》何句最佳?”谢道韫的亲兄弟谢玄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玄最欣赏的诗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全诗写一位士卒为抵御猃狁的侵略而积极地投身战斗,但是战事的艰苦与频仍又让他不时地兴发回乡之愿与不得归之叹。最后,他终于解甲退役了,却只是收获了一颗苍凉的心,“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想起自己当初离家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轻摇;现在终于回来了,可是在回家的征途上,陪伴他的只有弥漫天地的风雪。这样的诗句,无论何时何地读,都让人生发无限的感慨,却又无语黯然,实属千古名句。

  谢安也有自己的答案:“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抑》,意思就是“用宏大的谋划来确定政令,用长远的谋略来确立诏诰”。
  当时谢道韫怎么回答的,《世说新语》同条没有记载,或许有缺失的文字,不得而知。但据《晋书》谢道韫本传,她的回答是:“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道韫所称引的诗句为《诗经·大雅·烝民》结末四句,全诗赞美了周王的贤臣仲山甫德才兼备、忠于职守,周王命令他前去督修齐城,诗歌的最后便以热烈的送别场面作结:尹吉甫作歌相赠,乐声和美如同清风;仲山甫临行长思,歌声宽慰着他的建功之心。这几句诗与谢安喜欢的诗句志趣相像,足以看出谢道韫的男子气概与博大胸怀。

  但后人对谢道韫往往只得了一个“咏絮”的印象,其实她还雅擅玄谈,书法也是“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她更是一位诗人。谢道韫的诗歌作品到隋代的时候,尚有集子两卷,可惜的是到现在几乎全部散佚,仅存的一两首可谓吉光片羽。从下面一首《泰山吟》,我们也许可以窥见她在诗歌方面的才华: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东岳泰山高耸挺拔,直冲青天,很难想象这个“冲”字会出现在一个女诗人的笔下。泰山云横崖间、岩洞天然,寂寞无言之中却有着让人高山仰止的壮美。对此,谢道韫不由感叹,造化是如此的神奇,可是为什么自己的命运却流离不定呢?面对巍峨的泰山,她希望可以从此置身山川、乐享天年。
  弥漫在诗中的清韵幽情,那种亲近自然的动人情致,都不由让人想见千余年前这位聪慧女子才情横溢的吟唱,而且可以察觉到她对人生无常、造化弄人的幽怨。

  日期:2010-12-27 12:16:10
  一、未若柳絮因风起
  5
  吴兴张氏大族有一名士叫张玄之,声名仅亚于谢玄,时称“南北二玄”。张玄之有一个妹妹嫁到顾家为妇,为了与谢玄的姐姐谢道韫相匹敌,张玄之就经常称赞其妹。
  两位名媛究竟谁更胜一筹呢?有一位同时来往于张、谢两家的济尼如此评判:“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世说新语•贤媛》)
  王夫人即谢道韫。聪明的济尼对两位名媛都作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话语的背后,还是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到在济尼的心中两人高下判然。济尼称颂谢道韫有“林下风气”,这是一个崇高的评价,意为她具有竹林名士的风度气质,放达潇洒、情志高远、超凡脱俗。张玄之的妹妹虽然心地纯洁、金相玉质,但也只是妇女中的优秀人物而已。

  如此一位“清心玄旨,姿才秀远”的旷代才女会与谁共度锦瑟华年呢?永和九年的那次诗酒盛会永载史册,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文名满天下。与会者还有谢道韫的叔父谢安。王家也是当时的名门,两家很自然地攀为姻亲,谢道韫被许配给了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
  王羲之的七个儿子中,五子王徽之、七子王献之清俊多才,有乃父之风,独独王凝之泯然众人,有时甚至很糊涂。嫁到王家之后她才发现遇人不淑,少女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在现实面前一点一点搁浅,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谢道韫回到娘家见到叔父谢安后还抱怨自己的夫君王郎是个俗人:“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世说新语•贤媛》)

  后来,谢奕、王羲之、谢安这些亲人相继离开身边,归于尘土,而东晋王朝也在重重矛盾和危机中衰朽下去,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王凝之时任会稽内史,信奉天师道而不出兵,结果与几个儿子俱死于农民军的刀剑之下。谢道韫听说丈夫与儿子都被杀害,就率领奴婢手执利刃冲出门去。乱兵到来,她手起刀落砍杀数人,而后力尽被俘。当时她的外孙刘涛才几岁,兵士欲加害于他,谢道韫神情自若地说:“事情发生在王家,与他姓何关?如果你们一定要杀了我的外孙,就先把我杀了吧!”

  谢道韫以无所畏惧的慷慨陈词保全了自己及亲戚的遗孤,后来侥幸逃生,从此寡居家乡会稽。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些年头,她仍以自己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路与人辩论。亲人不在了,咏絮的旧事恍若一梦,她就像一轮孤独的明月,用清辉照亮寂寞,以隐没与白天作别。
  (第一篇连载完)
  日期:2011-01-08 21:24:17
  二、池塘生春草
  1
  永初三年(422),宋武帝刘裕驾崩,长子刘义符即帝位,是为少帝。这样的结果令一个人特别失望,他就是谢灵运。
  刘裕的次子刘义真人很聪明,但是性情轻率。他与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员外常侍颜延之、慧琳道人等感情融洽,关系密切,曾宣称自己得志之日,就让谢灵运、颜延之做宰相,让慧琳道人任西豫州都督。而如今,登上帝位的却是他人,刘义真也已经出镇他方。谢灵运的内心注定充溢着不满与不平,于是不免挑出一些事端,而且非议权臣,当时的权臣徐羡之等人就迫不及待地把他贬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

  这一年的八月,谢灵运到达浙江永嘉。永嘉遍布奇山异水,这些美丽的山水强烈地吸引了素喜游山玩水的他。加之内心充满着失意与落魄,于是他就肆意地把自己放逐在山水之间,动不动就外出十天半月,老百姓的恩怨是非、要求诉讼都不再放在心上。即使这样,他也没能保得健康的身体;未几,他就大病一场,直到第二年的初春才有所好转。

  大病初愈后,他登临池上楼,挥笔写下《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潜伏于深水中的虬龙灵动矫捷、英姿乍现,鸿雁在辽远的天空发出高亢的鸣叫。这种俯仰之间的意会都令诗人不堪,想要栖身水中却怯于难以估测的深渊;有心像飞鸿一般翔舞,却又恐惧于寥廓天宇。
  于是诗人又想到自己的两难处境:要在政坛进取功业、一展拳脚,无奈才力有限;归耕田园,却又力不从心。贬官来到这临海之地,旋即生病,所见无非是空寂的山林。久病卧床连节候的变化都不太明了,而今大病初愈,终于可以登上这座美丽的小楼欣赏风景。
  冬去春来,暖阳朗照,习习微风吹面不寒。突然发现池塘边春草摇绿、生机盎然,而且还可以听到柳枝上鸟儿欢快的鸣叫。但是眼前的明媚春景好像并没有给诗人带来深刻的喜悦,他突然想起《诗经•豳风•七月》中“春日迟迟,采蘩祁祁”的诗句,不由地生发宿命的伤感;而《楚辞•招隐士》中“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又撞击到他潜藏于内心深处的隐逸情怀。

  然而隐居又谈何容易,离群索居难免深味到漫长岁月的无边寂寞,如此又怎么做到心静如水?但他还是下了决心,他决定效法那些“遁世无闷”的古人,坚持节操,不易归隐之志。
  是的,在春日的池上楼举目四望时,谢灵运的内心是万分复杂的。凭着自己的华胄出身以及天赋异才,他想要跻身上层,却屡屡落空了愿念;永嘉的锦绣山水接纳了他疲惫的躯体,却无法舒展他焦灼的心志,离离芳草也很容易酿成伤感;想要隐居,却按捺不下奔突于胸中的功名之念。到最后,理智要求他在僻静处安顿灵魂,情感却更深地陷入迷乱的漩涡。

  日期:2011-01-15 20:20:20
  二、池塘生春草
  2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联历来盛誉如潮,谢灵运也因此联赢得“谢春草”的美名。后来的众多诗人、诗评家都表达了对此联的由衷欣赏: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吴可《学诗诗》三首之一)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元好问《论诗绝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