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之北齐

作者: 东林杏林

  日期:2010-12-25 14:54:00
  前言
  首先祝大家圣诞快乐!
  今天开始开这个新帖,不过不是讲中医,而是讲历史。本以为讲历史会比讲中医轻松些,不想第一本书一帖出来就遭到了别人的狙击。
  但愿这个帖子只给大家带来快乐而不是吵架!

  创业篇
  乱世枭雄
  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近三百年后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被称为后三国时代,虽然这次三足鼎立和上一次一样有许多绚丽多彩的故事,但却鲜为人知。如果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开创了首个三足鼎立的时代的话,这次鼎立却是由一位少女的一瞥开创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神话、像玄幻,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是被正史记录在案的历史。那么这个少女是谁呢?她的一瞥又看到了什么呢?

  1惊鸿一瞥
  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北魏边防重镇——怀朔(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东北;也有人认为是绥远固阳县)城里,一位花季少女在不经意间向城头投去了一瞥,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瞥不但改变了她的一生,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甚至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发出这威力足以和《隆中对》相匹敌的一瞥的少女又是谁呢?她就是城中富户娄内干的千金——娄昭君。提起娄内干他可是怀朔城中了不起的人物,据说他的父亲娄提因为战功被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封为真定侯。如果在京城一个小小的侯爵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小小的怀朔却绝对可以算是名门望族,更何况他家有钱,而且是很有钱的那种。史书上说他家的仆从有上千,牛马更是多得不计其数,没办法只能用山谷数作为计量单位:七山谷马,八山谷牛什么的。据说娄内干也是英明神武,但可能是淡泊名利或是未遇明主,所以并未入仕,反正家里有的是钱,坐守万贯家私享受天伦之乐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吧。

  但近日娄财主似乎心情并不太好,这都要拜那个宝贝女儿昭君所赐。昭君虽然长像可能一般(如果如花似玉史书上一定会添油加醋渲染一番的),但自幼聪明,深受父母的宠爱,现在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像娄家这样的富户,谁不想与之结秦晋之好?于是城中有头脸人家的公子托人登门求亲的并不在少数,但任性的娄小姐非要自己做主选夫婿不可,这些公子无一例外地被归为登徒浪子一类,娄小姐一个都没看不上。如果娄家是汉人就好了,他们的女儿要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偏偏娄家是鲜卑族,女儿自己找婆家在族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正像当时流行歌曲中唱到的“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宝贝女儿婚事自己做主也算不上什么,问题是她的眼光也太高了,这么多名门望族的子弟,谁也看不上,不知道她到底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俗话说光阴如梭,女儿再不紧不慢下去,岂不要成为剩女?

  父母的心思娄昭君不是不知道,但在她心里早有打算,既然要自己选夫婿,当然要挑个好的,但什么样的人才算好的呢?大英雄当然是好的里的佼佼者,所以要嫁就要嫁一个大英雄!如果娄小姐事先知道嫁一个大英雄要付出的代价,不知道她是否还会这样想?要嫁一个大英雄不仅意味着能得到金钱、名誉、地位、成就感…,还意味着要付出!付出自己的一切:金钱、名誉、地位、生命…甚至是所爱得人!娄小姐似乎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问题是到那里去找一个叱诧风云的大英雄呢?在小小的怀朔城中会有这样一个适龄的大英雄存在吗?就这样一来二去昭君的婚事被耽搁下来,这怎能不让她的二老着急?但昭君却依旧我行我素,到处闲逛,没事人似的,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日期:2010-12-26 14:24:40
  直到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了,被我们的娄大小姐不经意的一瞥看到。她不禁发出“此真吾夫也”的惊叹(1《北齐书•娄昭君传》),这一切才改变,而且将注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改变整个中国的历史。
  在爱情故事里,一见钟情无疑是最浪漫的一种,大概只有生死相依可以与之匹敌了。我们还是顺着昭君小姐的目光去看看这浪漫一幕中的男主角吧,他究竟是谁,这个并不知情的青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大英雄吧!
  不会吧!有没有搞错,我们居然看到了一个在城头执勤的大兵,一个谁都可以呼来喝去的大头兵!他充其量不过是个小保安,这样的人也能被称为“大英雄”?难道是我们的昭君小姐挑夫婿挑花了眼,或是害了花痴?
  笔者也曾经想象过在夕阳的余晖下,在高高的城头上,一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的武士手持长矛,如金甲天神般的矗立在那里,果真如此的话,确实也能够迷倒一群花季少女。但事实上这种概率几乎为零。因为这个小伙子只不过是军队中最低级的士兵,而且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北镇失去了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士兵的待遇逐年降低,所以他得到这样精良的装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很可能娄昭君看到的只是一个身着普通军装(说衣衫褴褛也不为过),甚至带着一脸惆怅的普通士兵,因为他刚刚才失恋!

  这位被娄小姐看上的幸运儿、未来的大英雄叫高欢,字贺六浑,《北齐书》说他是名门望族渤海高氏的后人,但这很可能是他授意史官们杜撰出来的。英雄莫问出处,在注重门第的当时是行不通的,给自己认一个显赫的祖先是很有必要的事情,许多人都这样干过,这也不足为奇。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位大兵的出身,这只是那些无聊的人乐此不疲的争论话题罢了。我们可以肯定的知道高欢出身于贫民窟,据说他的祖父高谧曾经有过很好的机会,年轻时曾官居侍御史,侍奉在皇帝左右,如果侍奉得好,飞黄腾达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的事。但伴君如伴虎,不知道高谧什么地方得罪了皇帝,于是举家被分配到怀朔这个偏远山区来戍边。这个打击对高谧可能是太大了,没几年他就一命呜呼驾鹤西游去了。高欢的父亲高树就这样被永久吊销了首都户口,只能在怀朔落地生根。高树整天游手好闲,不事耕猎,于是到高欢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家徒四壁。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概是老天要降大任于高欢,所以必先要好好整整他,他的母亲韩氏因为难产死了。面对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就算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都会束手无策,更何况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于是高树作出了一个很“英明”的决定,将小高欢送人,送给他已经出嫁的姐姐来抚养。

  日期:2010-12-27 19:03:33
  高欢的姐姐当时已经嫁给镇狱队¬——尉景,镇狱队听着挺唬人,其实说穿了不过是个小班长。虽然姐姐和姐夫待他都很好,使高欢没有成为问题少年,但毕竟姐夫家里也不富裕,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子女要抚养,所以高欢没有受到过什么像样的文化教育。因为居于边塞,又与游牧民族杂居,所以他习惯了鲜卑人的习俗,甚至有了一个鲜卑语的字(有人说贺六浑在鲜卑语里是高兴欢乐的意思,这个字和高欢的名字倒是很相配)。

  怀朔是北魏的北方六镇之一,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首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当时塞北有强大的柔然,塞内分布着高车(即敕勒)和山胡等少数民族。北魏先后自东而西设怀荒(今河北张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西北)、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怀朔、沃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等军镇,史称北镇或六镇,虽然在孝文帝末年,又于怀荒(东今河北赤城西北)增置御夷镇,但大家仍然习惯地称它们为六镇。这些军镇外御柔然,内制高车、山胡,对京师起到屏障的作用。镇民被称为“府户”,隶属于军府,世袭为兵,不准迁移。

  对于高欢来讲,当兵几乎是唯一的出路,一般情况下他的人生轨迹应该是这样的:少年从军,运气好的话会立些战功,像姐夫尉景那样被提拔为队长什么的,娶一个媳妇,为自己生儿育女终此一生。运气不好的话,就在战场上死于乱军之中,被人割去首级领战功。而且根据后来天下大乱的情形来看,后一种可能发生的几率很大。
  但现在高欢是不会意识到这些的,因为他正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之中。他喜欢上了儿时的玩伴;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儿;门当户对的大兵韩轨的妹妹。史书上虽然没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浪漫记载,但两小无猜的一对金童玉女此时确实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能是得到了哥们儿韩轨的默许甚至是怂恿,高欢兴冲冲地提着聘礼到韩家去提亲,但没有想到被韩轨的母亲断然拒绝。

  高欢你是个好青年,但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个穷光蛋,拿什么来养活我的女儿?我养大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儿容易吗?我的下半辈子还要依靠她呢!韩轨的媳妇也要靠她的聘礼来迎娶,你还是算了吧!
  高欢的初恋就此暂时完结,之所以说“暂时”,是因为韩妈妈不知道,她的女儿被眼前这个年轻人看上,就摆脱不了为他生儿育女的命运。即使韩妈妈把她送入皇宫,被皇帝册封为皇后也必将被这个年轻人抢回来;或者将她藏入深闺,也会被他拖入洞房,更何况以韩家的出身,韩妹妹能嫁给怀朔的一个小资就不错了,这对于未来飞黄腾达的高欢来说还能算是障碍?不过高欢也不应该埋怨眼前的这个未来的丈母娘,如果不是她的拒绝,早婚的高欢即使受到娄昭君的垂青又当如何呢?他又会回到前面说的那两个人生轨迹之中,默默无闻地渡过一生,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时按下不表。

  日期:2010-12-28 22:45:49
  上学时,一位师兄说过:伟大的爱情故事都是从美貌开始的,虽然不服,但娄昭君无疑再次验证了这一观点。高欢长得应该是挺帅的,史书上说他:面长颧高、目光炯炯、齿白唇红、相貌堂堂。总之当时的高欢应该是帅呆了,酷毙了,即使是衣衫褴褛也遮掩不住他的英俊;即使是略带忧郁,也会是很迷人的那种忧郁,就像94年世界杯上巴乔罚丢点球的样子,那一脸的忧郁令人终身难忘。如果评选中国历史上最能迷倒少女的一刻,当时的高欢绝对位列三甲,与之可以匹敌的大概只有他的孙子兰陵王在洛阳城下摘掉面具的一刻。

  娄昭君既然看上了高欢,就决不拖泥带水,皇帝不是不急,只是还不到出手的时候,不快下手,万一意中人被别人抢走了怎么办?该出手时就出手,娄昭君马上让丫鬟去找高欢表明心意。史书上没有记载高欢当时的表现,不知道他是否有袒腹卧于东床的王羲之那样潇洒?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爱情击倒,而且对丫鬟还说了实话:拍拖可以,但我没钱。娄家有钱所以昭君并不在意高欢是个穷小子,她马上让丫鬟给高欢送去私房钱,好让他能够凑足聘礼,来迎娶自己。

  娄内干面对高欢这样一个穷光蛋的求婚,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吗?大概没有哪个父母情愿如此,娄家的老俩口当然也不例外。当他们听说自己的女儿看上了一个穷当兵的时候,当然是坚决反对,昭君小姐是否经历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折腾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可以证明的是老两口因为拗不过女儿,最终妥协了。就这样高欢娶到了富家的千金,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尤其是得到了一匹梦寐以求的马。他一下子从一个蜗居的蚁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现代有许多的青年人买车是为追求虚荣,他们不开车上班七点半出门,开车上班却要六点半出门。与他们不同,一匹马对于高欢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有了马,他被提干,成为了队长,虽然在军棋里只比工兵大一级,但毕竟可以和他姐夫尉景平起平坐了。

  此时怀朔的一位守将段长对高欢极为赏识,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曾经对他说:你有匡扶社稷的才干,终究不会虚度此生的。并托付高欢将来照顾自己的子孙,这可能是高欢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恭维,所以他终生未忘。段长的子孙后来确实受到了照顾,看来平时多说些拜年话还是有好处的,谁知道未来被你恭维的人会不会飞黄腾达?
  不久之后高欢从队长被转为信使,往返穿梭于怀朔和洛阳之间。虽然经常要和妻子分居,但小别胜新婚,况且可能还会增加许多外快,所以此时的高欢和那个几乎被所有人呼来喝去的大兵已经是判若两人。但距娄昭君大英雄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他究竟能不能完成妻子的厚望呢?他又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呢?而且一场危机正向春风得意的他走来,他会成功的避开危机吗?最终完成裂土分茅、三足鼎立的伟业吗?我们拭目以待。

  日期:2010-12-29 11:00:23
  2散财结友
  正当高欢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场灭顶之灾正向他慢慢袭来,这场灾难会席卷六镇,甚至是整个大魏,几乎无人能够幸免。万幸的是高欢提前发现了危机,并为渡过危机进而借机从中崛起做好了准备。高欢的一担挑段荣在正光元年(公元520)就预言:十年之内必天下大乱,祸乱的发源地就在六镇,大魏就此分崩离析,人们避无所避。究竟是什么样的危机会有如此的威力,说来话长这还要追述到北魏的建国时期。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部落在北方建立的一个政权,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国,定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改国号为魏,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统一北方。

  与同时期其它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不同,北魏的贵族很向往汉人的文化,他们奖励农业生产,使奴隶主贵族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加快了汉化的进程。太武帝拓跋焘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权。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更是实施了著名的南迁,将都城搬到了洛阳,他还进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最重要的两项就是实行均田制和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他为了彻底汉化,甚至将汉语定为唯一的官方语言,强令鲜卑贵族改为汉姓,并将自己的姓改为元。史学家对这次改革大家赞赏,认为:这些改革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进入封建社会,适应了各族人民间的自然融合趋势,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情往往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有利就会有弊。像民族大融合这样的大事决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北魏孝文帝这样急功近利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在他迁都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后天下大乱,为北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汉人有先进的文化,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但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还有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汉人为了防止官员以权谋私,不但在几百年的封建尝试中建立了许多法律条文,还建立了完备的道德规范对他们加以约束。但北魏鲜卑贵族汉化的同时,统治者显然没有充分向汉人学习这些宝贵的经验,他们在锦衣玉食的诱惑下迅速腐化,吏治逐步败坏。例如高阳王元雍富兼山海,其住宅、园囿像皇宫一样豪华,僮仆多达六千,妓女五百,一餐靡费数万钱。他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奢侈豪华程度甚至超过西晋的石崇和王恺那场争斗。被称为饿虎将军的元晖作吏部尚书时,卖官鬻职都有定价,人们称吏部为卖官的市场,称这些官吏为白昼的劫贼,上行下效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也聚敛无度。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破产,破产后他们纷纷投靠豪强沦为佃农;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动荡已不可避免。

  日期:2010-12-30 20:05:55
  而六镇正处于风口浪尖,是矛盾表现最突出的地方,因为这里除了阶级矛盾外,还有更为严重的、复杂的民族矛盾。柔然人和鲜卑人的矛盾;汉人与鲜卑人的矛盾还有汉化的鲜卑人和未汉化的鲜卑人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六镇集中体现。在迁都以前,由于战略地位重要,所以六镇镇将多由鲜卑贵族担任,镇兵多是拓跋族成员或鲜卑的“八旗子弟”。他们被视为“国之肺腑”,是栋梁之才享有特殊的地位和荣耀。但迁都后,北方防务逐渐不被重视,镇将地位大大下降,仍然保持着鲜卑传统的他们已被排除在“清流”之外,属于尚未被开化的乡巴佬,他们待遇降低、升迁困难。头儿尚且如此,小兵的地位就更是日趋低贱了,他们只能与发配来的罪犯和俘虏为伍,不但受到镇将、豪强残酷的奴役和剥削,而且随时还要应付塞外柔然人的骚扰掠夺。即随时有牺牲的可能,又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谁又会没有怨言呢?遥想当初的好日子,再看看朝不保夕的今天,都是汉人带坏了我们的领导,才使我们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于是他们对汉人充满了仇恨,因而他们对政府严重不满,向往有朝一日恢复鲜卑人的光荣传统。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六镇的居民可不是秀才,他们世代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他们如果要造反必然后果严重!

  如果此时北魏的最高统治者,能够体恤民情,缓和这些矛盾,或许还能苟延残喘,但不幸的是当时北魏的实际统治者是那个骄奢淫逸的胡太后。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元诩即位时年仅5岁,胡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成为北魏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虽然一度被囚,但后来居然传奇般地重掌大权,至今已经近二十年了。她生活极为奢侈,经常大宴群臣,对手下也是赏赐无度,她曾经命人打开府库,让百余名王公大臣比赛背里面的绢布,谁背的就归谁。除两人外大部分贵族都背了百余匹,最多的竟背了二百多匹,不知道他是否在家里经常做这方面的练习?胡太后迷信佛教,大建佛寺,洛阳永宁寺之壮丽,伊阙石窟寺之宏伟,都是民脂民膏凝结而成。不仅如此胡太后还绯闻不断,先是和自己的小叔子有染;之后又找了两个面首郑俨、李神轨,不离她的左右。

  六镇的问题也有人提出过解决方案,元澄、袁翻建议改革边镇用人制度;魏兰根建议改府户为民,胡太后都不采纳,反而实行崔亮所制的停年格制度。停年格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日月为断。虽复官须此人,停日后者终于不得;庸才下品,年月久者灼然先用”。简单地说就是只靠论资排辈来提拔干部,既然升官只凭年限不看政绩,所以官员们纷纷将贪污受贿作为正业来干,总之这一制度的实施致使吏治益趋腐败。

  日期:2010-12-31 10:12:41
  于是六镇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火药桶,谁生活在这样一个火药桶上都不会好过的,如果是浑浑噩噩全然不知还好。但对于这一切,作为往返于六镇和京城之间的信使高欢来讲,已是看得清清楚楚,天下迟早会大乱!天下大乱怎么办?既然避无可避,那就做一个枭雄,或许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成为乱世英雄!就在高欢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高欢下定决心,完成妻子的愿望。

  这件事就是高欢被打了,被他的顶头上司狠狠地打了一顿。原来做了六年信使的高欢每次到洛阳,都要听从令史麻祥的差遣。这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麻祥居然拿出肉来赏赐给高欢吃,高欢久居胡地,不习惯站着吃东西,于是席地而坐大口朵颐。这还了得,一个小小的信使居然如此不懂规矩,竟然敢和令史平起平坐!麻祥大怒命人鞭挞高欢四十下。

  高欢回到怀朔,娄昭君又客串了一次外科医生兼特护,在她日以继夜的细心看护下高欢很快得以痊愈。士可杀不可辱,这口气如何能够咽得下?老子本来就不想伺候你们了,受此大辱,就更怪不了我了,从此小两口开始密谋如何能够澄清天下。但成为乱世枭雄又谈何容易?经过密谋小两口制定了两条战略方针:一是提高威望;二是结交天下英雄。

  于是许多关于高欢的传说孕育而生,什么:高欢到某某地有云雾、雷声相随,如有神应;每次出行归来无风尘之色;梦到踏着众星而行等等。高欢有一个堂弟叫高岳住在洛阳,高欢每次到洛阳都会住在他家,高岳的母亲山氏曾经晚上起来看到高欢住的屋子里有光,偷偷过去一看,并没有点灯,让高欢到别的屋子去,光就跟到别的屋子。山氏觉得惊奇,就去占卜算卦,得到了一个上上大吉的卦。就这样,不断有一些祥和的、灵异的事情在高欢身上发生,加上他仗义疏财,在小小的怀朔城里,高欢逐渐成为了新闻人物,拥有了第一批粉丝。

  为了结交天下英雄,高欢自然是花天酒地,散财无度,这些钱自然都是来自于妻子昭君的嫁妆、私房钱,如果不够就会娘家去拿。对于高欢如此的糟蹋浪费,一些亲朋好友好心规劝,他却说:在洛阳,宿卫羽林军们一起烧毁了领军张彛的住宅,而朝廷害怕他们造反,竟然不敢追究,政局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可想而知天下就要大乱了,到时候财物怎么能够保住呢?弄得规劝者哑口无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