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细说两汉的风风雨雨--(起于陈涉起义-止于天下归晋)
作者:
山海经常来了
日期:2011-6-11 20:11:00
本人在天涯潜水数年,多是看高人大作,看多了,自然手痒难耐,也想写些东西出来,有读者看足慰于心,对汉朝历史又很是喜爱,所以打算写两汉历史。
从陈涉起义写起,于天下归晋结书,拟写十七卷,卷目如下,本人才疏学浅,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高贤指正。
第一部:楚汉争霸
第二部:西汉开国
第三部:文景之治
第四部:马踏匈奴
第五部:四海臣服
第六部:昭宣中兴
第七部:昏君乱世
第九部:东汉开国
第十部:光武中兴
第十一部:国威长在
第十二部:乱臣贼子
第十三部:党锢之祸
第十四部:黄巾起义
第十五部:魏武雄风
第十六部:三国鼎立
第十七部:天下统一
第一章 陈涉首难(连载)
第一节 陈涉起义(1)
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秦政府征发闾左(雇农、佃农等贫困百姓),前往渔阳戍守。
有一只九百余人的队伍也是被征发之列,陈涉、吴广是它的队长(屯长),经过大泽乡时,天降大雨,道路不通,难以前行,不能如期赶到渔阳。
秦朝法律规定,超过限期,未能按时到达所在地,一律斩首(失期,法皆斩),于是陈涉和吴广两人暗自商量。
两人认为逃跑是死,不逃跑也是死,索性带领这批人造反,干一番事业,若是侥幸,或许能保全性命。
陈涉对吴广分析当时形势,认为天下百姓被秦朝残暴地统治着好久了,肯定痛恨秦朝政府,一旦有人造反起义,必定会有许多人响应。
而且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少子,不应该被立为皇帝,应该是公子扶苏立为皇帝,但扶苏却无故被胡亥所杀,许多百姓都闻听扶苏贤明,却不知扶苏已经死了;楚国将军项燕不仅功劳卓著,而且怜爱兵士,很得楚国百姓人心,有的人以为项燕死了,有的人以为项燕去了它处。如果我们诈称是项燕和扶苏的队伍,向天下发出诏令,应该有很多人会响应。
陈涉这一番看法不无道理,第一抓住了天下百姓仇视秦政府(天下苦秦久矣),这是百姓和政府的最基本矛盾,第二抓住了秦政府内部矛盾(胡亥皇位不正),第三抓住以项燕的名声造势。
吴广听陈涉一说,认为是正确的,于是二人暗自筹划,采取“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方法,一者能提高陈涉的威望,二者能增强号召力。
于是在帛条上用朱砂写上“陈胜王”三字,然后放入鱼腹中。
士卒买鱼回来煮,发现了鱼腹中的帛书,对此觉得奇怪,把这事互相传开了。
陈涉暗中又叫吴广到驻地附近的神庙中去,在晚上燃着灯火装是鬼火,学着狐狸的叫声,说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大楚兴,陈胜王。)
士卒夜里听见惊恐交加,第二天在驻地交替着这件事,相互示意地看着陈涉。
陈吴二人经过了一番准备,趁着一天,统率士卒的两个首领(将尉)喝醉了酒,吴广利用这机会,故意放出自己要逃出的言语,以便激怒两个首领。
两个首领听了,果然在大怒之下,下令鞭笞吴广。
吴广平常对士卒友爱,士卒见两个首领要责罚吴广,人人忿忿于心。
吴广受了鞭笞,再进一步激怒两首领,两首领恼羞成怒,拔剑要杀吴广。吴广奋手夺过剑,在陈涉的帮助下,将两个首领杀了。
跟着陈吴二人召集士卒,说道:“你们碰到了大雨,已经误了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即便朝廷不杀你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人中,肯定有六七个要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了,,真是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士卒们见两首领已死,又知陈吴二人所言不假,纷纷应道:“我们听从你们的命令。”
众人围聚在陈吴二人身边,光着右臂膀,在高台上结盟宣誓,用两首领的头祭告天地,以扶苏、项燕的名声作为政治号召,而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自立为都尉。
从上面叙述可以看出,陈吴二人有几分智谋,陈涉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很明显,吴广以陈涉马首是瞻,便可知道,陈涉非常人可比。
日期:2011-06-11 23:37:17
第一章陈涉首难(连载)
第一节陈涉起义(2)
自列国封建以来,各国百姓都须到边境守卫,谓之“戍守”,这种行为是无偿付出,还得自备干粮上路。
封建列国国土面积小,四境的距离不远,百姓从家出来到得边境,所需要的时间,再加上戍守的时间,不过几日而已。
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国土面积辽阔,却依然承列国戍守条律不变,这样造成的情况是,东边的百姓到西边去守卫,西边的百姓到东边去守卫,距离极远,给百姓造成极度困苦。
陈吴二人带领近千人士卒前往渔阳(北京市),路程长远,本就使士卒不快了,再加上雨天使得道路不通,这就爆发了这场即将席卷全国的动乱。
一千士卒在陈吴二人带领下,迅速前进,一举攻下了大泽乡,兵锋转向,又攻下了蕲县,接连打下两处地方,起义军军心大涨。
陈涉又命令沛郡符离人葛婴,带兵往徇蕲东方打去,一连攻下了铚县、酂县、苦县、柘县、谯县登地区。
一面攻打地方,一面招兵买马,广收豪杰,等起义军到了陈县时,已经有战车六七百辆,一千余骑兵,数万步兵,声势浩大,对陈县发起攻击。
陈县的守令不在(县长),估计是早逃走了,只有县丞(主任秘书)率兵作战,在谯门抵挡,兵败而死,起义军便进入了陈县。
陈县本是一座大县,又是沟通淮河与黄河的鸿沟的流经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陈县为起义军占领,便切断了秦朝南北漕运的枢纽,起义军可说是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数日过后,陈涉召集陈县的豪杰英才、德高前辈前来商量事情,众人都说:“将军披甲执刃冲锋,讨伐无道的人,诛灭残酷的暴秦,复兴楚国的事业,应该当王。”
按照众人的意思,陈县本是故楚国的领土,陈涉既在陈县,又是起义军首领,自然是该当楚王。
陈涉早有称王之心,此时被众人一说,便顺水推舟,自立为楚王,国号张楚,也就是张大楚国、统一天下的意思。
起义军队伍壮大了,便成了一军事组织,既然是军事组织,就得有分明的上下领导,明确的政治纲领,才能凝聚号召力。
陈涉在此时称王,从全局来看,确实是对的,因为古代做事,讲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陈涉称王了,便可对下属奖赏,发出号令,各地小股起义军听到陈涉称王,多半会向陈涉靠拢,如此便可形成一股强大力量。
在当时,许多郡县受到秦朝的压迫好久了,听闻陈涉起义攻城略地,纷纷杀了郡县长官,以此响应陈涉。
日期:2011-06-12 16:16:46
第一章陈涉首难(连载)
第二节掠地战略
陈涉见各地纷纷起义响应,面对如此大好形势之下,且麾下队伍不断增加,对打击秦朝的信心大涨,决定分路派兵出击,对秦王朝给予猛烈打击。
具体分兵路线如下:
①以吴广为假王(代理王的意思),率领诸将向西攻荥阳。
②以武臣为将,邵骚为护军,张耳为左校尉,陈余为右校尉,率领三千军队向北攻故赵国地区。
③以汝阴人邓宗为将,向南攻打九江郡。
④以魏人周市为将,向西北攻打故魏国土地。
⑤以广陵人召平为将,攻东攻打广陵。
陈涉以吴广为假王,监督诸将西攻荥阳(监诸将以西击荥阳),毕竟吴广是和陈涉一起起义,是陈涉的副手,号令诸将也可使人信服。
从以上分兵路线来看,基本的战略思想是,以主力(吴广)攻打荥阳,兵锋直指关中,图取秦国首都,其余几路则是各处掠地,让秦国政府难以忙活,以此与主力西进遥相呼应,遍地开花。
这战略无意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秦国主力在长城守卫,关中兵力不强, 起义军以百战锋锐之师,一鼓作气,当可乘风破浪。
而符离人葛婴在攻下陈、蕲两县后,奉陈涉的命令向东攻去,到得东城时,葛婴立故楚国后裔襄彊为楚王。
后来听说陈涉称王了,便把襄彊杀了,回到陈县向陈涉报告,陈涉对此不满,把葛婴杀了。
葛婴既是陈涉的手下,自该听陈涉的命令,私自立襄彊为楚王,却不向陈涉请示,这明显是给陈涉难看。
葛婴估计是怕了,便杀死了襄彊,回陈县向陈涉负荆请罪,不过终究难逃一死。
吴广率领主力一路攻去,攻占了荥阳周围地区,将三川郡郡守李由(李斯之子)围困于荥阳城中。
荥阳是秦朝控制中原(关东)的军事要地,不仅兵多粮足,且城高墙厚,设防坚固,利于坚守。
李由避而不战,一味地坚守,吴广纵然率军猛然攻城,也非是一时能攻下,于是吴广军驻于城下,和李由军处于相持状态。
陈涉见吴广军一时不能前进,便任命陈人周文为将,授予将军印,命周文率领军队往西攻城。
同时,陈涉又以宋留为将,向西南兵打南阳,再往武关而去。
取关中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函谷关,一条路是武关。二关有一关可破,便可直取咸阳,咸阳一破,荥阳自然就不攻而破。
陈涉本是要吴广率军戏进,怎乃吴广被陷入荥阳城下,不能前行?西入关中,非一般将领可担任,陈涉命周文为将,担起入关中攻打秦国重任,可见周文也非是常人可比。
周文曾经担任过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门下的视日(占卜凶吉),颇通兵法,也有战斗经验,可见陈涉是找对人了。
周文领军西进,李守被困于荥阳城中,不能阻击,且又有吴广主力掩护,周文军顺利越过荥阳,直向关中进发,行军极快,往往出其不备地攻击秦军,
在沿路上,周文又招收壮士,队伍越来越大,真如一匹狂马也似直奔,因为有吴广军和宋留军配合,不愁后方有秦军能来追击。
正如贾谊所作《过秦论》所言“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闭,长戟不刺,强弩不射。”
周文军来得轻松轻快,等到达函谷关时,战车千余辆,步兵数十万,已经是一兵力雄盛的军队。
日期:2011-06-12 20:12:33
第一章陈涉首难(连载)
第三节周市入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处于谷中,既深且险,通名函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城,足见其之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道家始祖老聃便是在此过关,也是在此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当然这事也不可信,有学者已经考证得出,认为此老聃非彼老子。
楚怀王曾举六国雄师伐秦,被阻于函谷关外,使得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未跨进函谷关一步,便狼狈逃走了。
周文自然听说过函谷关大名,面对雄踞的函谷关,周文知道自己纵然有几十万军队,也是难以打下函谷关。
函谷关就在眼前,像一位巨人守护着秦国,它是那么的勤勤恳恳,如何能攻得进去呢?但攻不下函谷关,便不能进入关中,又如何谈灭秦呢?
只要能进关,携几十万大军滔滔之威,当可一扫暴秦,灭秦头等功非周文所属不可,周文之名名留青史,指日可待。
周文想到这里,不由得痴了,暗自决定,无路如何也非攻下函谷关。
在周文的一声号令之下,几十万大军狂奔而出,尘烟弥漫,旌旗招展,刀枪闪光,杀气腾腾如虎。
函谷关守将早得兵士来报,楚国主力数十万大军朝此奔来,转眼便到,一时心急如焚,不知是该守还是该逃。
如今秦二世昏聩,赵高专权,朝廷混乱不堪,上不能察下,下不能见上,忠臣之口早已杜绝,奸佞之言横行朝野。
正在想着时,前方烟尘飞舞,蹄声如雷,却是数十万大军奔来,眼看就要到城下,守将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自己纵然守住了函谷关,还得被办个守关不严之罪,难逃一死,与其如此,何必再守关呢?不如让出军入关,自己逃之夭夭,若是能灭秦便好,若是秦朝犹在,自己逃亡天下,总可保住性命。
想到这里,守将再不犹豫,也不下令开城,带上两个副将,飞也似下城楼逃去了。
守关士卒见城下楚国滚滚而来,早已是胆战心惊,又见守将逃命去了,再也没一点守关的心思,纷纷逃命去了,一时之间,城上守兵走了个精光。
周文率领大军到得城下,正要举大军攻城,却不见城上守兵,虽然城上旌旗迎风飘扬,却看不出半点风声,一时懵了。
周文自然想不到守兵会逃,当下也不多想了,下令攻城,号令一出,战鼓擂动,楚军冲到城下,却不见飞矢木石滚下,轻轻松松撞开了城门。
周文见到如此,真是又喜又惊,眼见破秦之时就在眼前,当即飞骑入关,数十万大军陆续进关。
日期:2011-06-12 23:31:12
第一章陈涉首难(连载)
第四节戏水对阵
函谷关一破,关中八百里秦川再无险可守。
周文军轻松入关之后,一路快速进军,沿着渭水南岸大道推进,大军经过宁秦、郑县,所向披靡,攻到咸阳东郊戏水,来到骊山脚下的始皇帝陵旁。
此时周文军拥有战车一千余辆,步兵数十万人,气势席卷滔天,只要周文一声令下,大军便可扫灭秦都,荼毒天下十余年的秦政府便亡了。
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史记;陈涉世家》如此记载:“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其中“军焉”便是军队停下,歇军不前。
问题出在这里,当时周文军为何不一鼓作气,直接攻进秦都,要知道,当时戏水距离秦都不过一百多里,此事便成了千古疑问,翻遍整个史记,除了上面一句,再也找不到关于此事的其它记载。
不过有学者在此事有研究过,我觉得倒是可信,可在此说说,以供读者自己判断。
秦朝的军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其中京师兵又分为三种,分别是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
郎中令军是皇帝的亲兵,主要在殿内值勤、负责皇帝的安全,人数不多,一般也就一千人数左右,由九卿大臣之一的郎中令统领。
卫尉军是由卫士组成,分别守卫在各宫的要处,负责京城内外诸宫城城门的警卫及其城内的治安,人数在两万左右,由九卿大臣之一的卫尉统领。
中尉军指挥禁卫军部队,负责京都安全的,人数约有五万人左右,由九卿大臣之一的中尉统领。
郎中令军在宫内,是皇帝的警卫队,卫尉军在宫城之间,是宫城宿卫军,中尉军在京都,负责卫戍各处安全。
从上面可以看出郎中令军、卫尉军都在宫内,平常是不出外作战的,而中尉军屯驻在京都各处、能够随时调遣出。
周文军攻到咸阳东郊,京都早已闹得沸沸扬扬,在戏水遇见的正好是中尉军, 和中尉军打了一场,被阻着不能前进。
但问题就来了,即便是中尉军抵挡,中尉军最多不过五万人而已,怎么能够抵挡住士气旺盛的数十万楚军呢?
1974年3月,在骊山秦始皇陵园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了秦朝的兵马俑坑。
在四个兵马俑坑中,八千多具兵马俑以作战列兵布成战斗阵势,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兵马俑是以实实在在的秦兵军队为原型,真实地再现了秦军的阵容与剽悍。
兵马俑的原型最可能是京师兵,而卫尉军和郎中令军人数少,不可能是兵马俑的原型,那么兵马俑的原型应该是中尉军。
周文到达戏水时,驻扎在鸿门灞上的中尉军出动,来到戏水西岸列阵,而列阵方式便是以兵马俑坑中的战阵排布。
戏水东岸的秦军有五万人左右,分为五军,分成前锋后卫两阵。
前锋共有三军,左军傍渭水布阵,右军依骊山布阵,在左右军之间,中军横列展开。在前锋三军之后,后卫两军队列在前锋三军左右。
每军一万人,组成一独立军团,各军团布阵相同,分别列成左曲阵、中方阵和右方阵、军幕指挥所。
至于左方阵、中方阵、右方阵的排列过于复杂,也不知具体如何排法,只好于此搁笔。
周文曾经在项燕麾下担任视日,当年嬴政以王翦为将,倾全国之力,发六十万大军攻楚,周文是肯定经过秦楚大战的,见识与阅历都不浅。
当周文到此处看见秦军列阵以待,阵势严密,军威甚容,不禁大吃一惊,镇定下心神,当即下命令发动攻击。
首先,周文在戏水上搭桥,以战车在前开路,一支精锐楚军随后跟上,强渡戏水过去。
秦军放楚军过河,等楚军过河一半,放箭矢蔽空而去,射杀了一批楚兵。
楚军好不容易渡河到岸,秦军发起攻势,将楚军困于阵中,矛戈齐出,箭矢飞射,阵势转动,当即将楚军消灭干净。
周文心有不甘,接连令三支楚军强渡戏水,均是丧于秦军阵势之中。
有见于此,周文只得在戏水东岸列阵,再不敢命兵出击,便向引诱秦军过河,以自身优势兵力击杀,奈何秦军稳重,只在西岸扎营,和楚军遥遥相对。
一时之间,秦楚两军谁也奈何不了谁,僵持在戏水两岸。
日期:2011-06-13 14:14:48
第一章陈涉首难(连载)
第五节章邯出关
此时此刻,皇宫乱成了一团,文武百官挤在宫殿里,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
周文军兵压戏水,即便有中尉军奋力抵挡,也不知能坚持多久,秦朝官员深知此中厉害,围在大殿上,等着秦二世前来。
过了半个时辰,秦二世在赵高的陪伴下,来到龙椅上坐下。
胡亥问大臣可有何退敌良策,大臣纷纷进言,却各说己见,胡亥不知听谁的好。
丞相李斯向胡亥推荐少府章邯,胡亥问章邯有何退敌妙计。
章邯说道:“乱军打到了戏水,且人数众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时刻了,骊山的囚犯人数不少,请圣上下令赦免他们,微臣便可带领他们剿灭乱军。”
秦二世听完,问赵高道:“赵爱卿,看此策如何?”
赵高道:“如今已无计可施,只得以章少府之策行之。”
秦二世点了点头,道:“章爱卿,丞相举荐你,朕便准你了。”
章邯谢恩出殿,来到骊山,宣诏大赦此处做苦工的囚犯,众囚犯在此做苦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闻听被赦免了罪行,真是喜不自胜。
章邯曾经和秦国军队攻打过六国,懂得兵法,熟知军事,当即从众囚犯中挑选壮丁,约摸二十万人,依次偏好军号。
接下来一两天,章邯颁布了一些军令,在骊山操练二十万囚犯,擂鼓则进军,鸣金则收兵。
章邯见二十万囚犯训练得差不多,加上时间紧迫,也不敢拖下去了,集结二十万人,向戏水开去。
周文军开始和中尉军军处于对峙状态,但周文军毕竟人数众多,在两日连续的强渡戏水,大军源源过去,对中尉军发动强猛攻击。
中尉军毕竟人数少,虽然有阵势凭借,但终究挡不住周文军强烈冲击,渐渐支持不住了。
周文眼见胜利在望,好不欢喜,正要再次挥兵渡河,忽听战鼓轰轰,尘烟滚滚,戏水对岸冲来数之不尽的人。
来人或是破衣缠身,或是破甲裹身,或是上身赤裸,状如疯虎也似,朝着在对岸的楚军冲杀。
渡河了的楚军不料突然杀出一大路人马,在两路人马的夹击下,死伤殆尽。
章邯一马飞出,瞪向对岸的周文,周文回瞪一眼,问道:“你是何人?”
章邯道:“本将乃少府章邯,奉圣上令谕,破你等乱军,你若识趣,速速投降。”
周文道:“老夫打到此处,举天下之义,灭暴秦旦夕之间,岂有退理?”
章邯再不多言,下令军队渡河出击,周文命军队稳住阵脚,和章邯的前锋军打了三场。
奈何章邯军兵锋甚猛,楚军一时死伤惨重,周文不敢多呆,命军速速撤离,章邯乘胜追击。
周文沿路退去,从各地赶来的秦兵接连阻击,又死去不少兵士。
楚军孤军深入,本就只有速战速决一途,方有灭秦的希望,如今章邯二十万大军在后追击,沿路阻击的秦兵不断增加,危险与日俱增。
如今之计,周文只有迅速退出关中,才有可能脱险,于是周文下令退出秦川。
章邯领二十万大军追击,直追到函谷关,这时秦二世差人前来传旨,命章邯率领大军剿灭关中叛乱。
日期:2011-06-13 16:53:13
第一章 陈涉首难(连载)
第六节 失败的英雄
章邯扶秦国大厦于倾倒之际,秦二世派司马欣和董翳二人,前来协助章邯出关收服关东。
章邯却不乘胜追击,而是驻军于函谷关,闭关不出,用两月的时间整顿军纪,操练军队,全力备战。
而周文军退出函谷关,驻扎于函谷关外,周文几次命军队出击,章邯坚守不战。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