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战神兵法——全面解读成吉思汗军事智慧
作者:
风幡不动
日期:2010-7-11 16:27:00
前言
世界军事史上,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们由于他们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而被世人称为“战神”,或是类似的称号,但是很多人认为没有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战神”。
比如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他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马其顿帝国的缔造者。他在统治马其顿王国的13年中建立起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上游,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中亚的药杀水(今锡尔河)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虽然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是前无古人的,但是他的庞大帝国并不是全部靠他的军队征服的。在他彻底摧毁底比斯的战役之后,希腊很多城邦都望风归顺。随后各邦国又都从名义上臣服于亚历山大的领导,承认亚历山大为最高统帅。在他的东征过程中,也有不少城邦不战而降,因为他们都很高兴有人将他们从波斯人手中解放出来。占领印度河流域后,他还企图征服恒河流域,但是由于多年征战、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疟疾的传染和毒蛇的伤害,他的东征彻底失败。所以他不能被称为“战神”。
再比如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法兰西第一帝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多次打败欧洲的反法联盟,占领了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入侵西班牙时,拿破仑被英军和当地民族主义者赶了去。拿破仑带领松散的50多万各国士兵进攻俄罗斯时,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法军进入莫斯科后,只有满城大火。最后只有1万多人回到法兰西帝国。欧洲各国的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他宣布无条件投降。自己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后来他逃出该岛,回到巴黎,但是欧洲各国的第七次反法同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击败了拿破仑。他再次被流放。最后凄然辞世。所以他也不能被称为“战神”。
再有就是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出色的演讲家、政治家和冒险的军事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犯。他和意大利、日本联盟结成轴心国,这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在军事上创立了并且实践了闪电战等新型战争模式。德国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佛朗哥政权,并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法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但是在1945年,盟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自杀,纳粹德国正式投降。所以,我们更不能城他为“战神’。
在迄今为止的世界上,唯有一人可以被称为“战神”,他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共在位二十一年(1206~1227)。是蒙古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最初,他实力有限,投在克烈部王罕部下,收集他死去是父亲的旧部,逐渐恢复实力。在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中(十三翼之战),成吉思汗战败,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战败或者说是由于实力悬殊而主动撤离(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后来他入侵西夏,迫使西夏讲和。又率大军南下攻金,攻占中都。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派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至申河(印度河)。最后病死在六盘山。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
马克思评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与呼罗珊,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还侵入印度。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后这个帝国分为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分别统治;最后一部分作为帝国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统治”。
孙中山评价他:“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所占领,远比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毛泽东将成吉思汗称为“一代天骄”,将他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评价他:“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评价他:“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从那些记载中,军人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灭亡国家,摧毁整个文明。在战场上,他的部队运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横扫千军如卷席,无数次打败了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
中华军事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孙子,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至今仍是巍峨的丰碑。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草原军事文化最杰出的代表,是全世界最伟人的军事实践家。其军事思想和实践,是草原民族军事文化的最高峰,是中华军事文明的里程碑。
日期:2010-07-11 18:21:35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攻克克烈部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释义】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故事】
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首领以来,一直与克烈部王汗结盟。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依靠王汗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力量。王汗见铁木真势力不断壮大,危及自己在蒙古高原的霸主地位,便在1203年春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式,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来到呼伦湖西南边的班朱尼河,并在艰难的处境中渐渐恢复了实力。
1203年秋,铁木真的属民、百姓陆续集结到呼伦贝尔草原,军事力量迅速得到恢复。当时,克烈部与蒙古处于不战不和状态,铁木真感到求和无望,决定对王汗实行突然袭击。他派弟弟合撒儿的两个亲信做使者,假装合撒儿想投降王汗,实际上是去刺探军情,了解王汗的动向。
两位使者代表合撒儿对王汗说:“我本来希望寻找我的兄长,但一直没有见到他的形影。我虽然缘路寻问,但却未能得其踪迹。我登高而呼,始终也没有听到他的回声。时至今日,我还无家可归,只好以木叶为帐,仰望星辰,枕土石而卧,终夕不寐。我妻子还在父汗处,假如父汗能派心腹与我盟誓,我一定归附父汗,为父汗效力!”
王汗他丝毫没有怀疑到他们是成吉思汗派来,教他们这样说的,将这些话完全当做了最真诚的话。没有作出战斗的准备,而是准备大摆宴席,庆祝胜利。他听说合撒儿希望投靠他,喜出望外,热情地接待了合撒儿的使者,并与对方歃血为盟。他派自己的亲信亦秃儿坚与合撒儿的使者同行,向合撒儿约定的约会地点走去。
当铁木真送走两位使者后,立刻率领军队向王汗进发。当他从使者那里得知王汗的动向后,立即派其走在前面做向导,命令术赤台、阿儿孩率部队出发,从将领到士兵,每人都带两三匹战马,换骑而驰,加速前进,连夜进袭王汗的金帐,乘他大摆宴席时,杀他个措手不及,最终侧地击溃了克烈部。为了防止克烈部死灰复燃、东山再起,铁木真将克烈部的属民百姓分别赏赐给各级将领。
从此,克烈部就被彻底消灭了,克烈部的属民百姓变成了蒙古部的部落奴隶。整个草原,只剩下蒙古部和即将灭亡的乃蛮部。
日期:2010-07-12 10:26:11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悲哀的运粮官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故事】
1211年2月,成吉思汗在克鲁伦河畔聚众誓师,开始了为期七年的第一次伐金战争。
进入中原后,经过乌沙堡之战、野狐岭之战、居庸关之战等一系列的战役,歼灭了金国的主要力量,迫使金国献女求和。与此同时,金国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宫廷政变、农民起立、军阀割据……新即位的金宣宗,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金朝君臣却被蒙古人的强悍善战、残酷屠杀吓得肝胆俱碎、坐卧不宁。终于在1214年5月,金宣宗力排众议,执意南迁开封,同时封平章政事完颜承晖为右丞相、定国公、都元帅,尚书左丞抹撩尽忠为申国公、左副元帅,协助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
1214年6月,成吉思汗听到金主南迁的消息后,十分恼怒,说:“既和而迁,是有疑心而不释,特以解和为议款我之计耳。”
于是一面派阿剌浅出使金朝,责问金宣宗迁都的原因;一面任命三木合拔都为主帅,契丹族将领石抹明安、耶律阿海、耶律秃花为前锋,进军中都。金宣宗听到蒙古军进攻中都的消息后,立刻派人召太子南逃。
放弃中都,迁都开封,是金宣宗的一大失误。面对着兵力有限的蒙古军的进攻,“聚兵积粟,固守京师”的确是当时的上策。而金宣宗与太子却相继南逃,无异于将首都和黄河以北拱手相让,金朝灭亡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
1215年正月,蒙军兵临中都城下,中都的形势已是岌岌可危了。
留守中都的完颜承晖希望金宣宗动员诸军支援中都。金宣宗急忙下令派军队支援,同时派御史中丞李英运粮。
李英本为文官,出身进士,历任主簿、判官、县令、国子祭酒、御史中丞等职,虽有一定政治见识,但并无指挥军队的实践经验。金宣宗乱点鸳鸯谱,将援助中都的重任交给李英,这本身就属于任人不当。李英属下虽有几万人,但他没有管理经验,使得军纪散漫。
更要命的是,为了鼓舞士气,他异想天开地下令让每人背三斗粮食,甚至连万夫长元帅也不例外。几万军队,从将帅到士兵千里背粮,虽说体现了官兵平等,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没有配备应有的机动性较强的护粮军,这也是因缺乏实战经验所做出的一个错误决策。
成吉思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石抹明安等率领骑兵截击。在霸州青戈一带,蒙古骑兵与李英军遭遇。当时,李英刚刚喝过酒,神志不清,军纪涣散。许多金兵被杀或被赶到河里淹死了,一千多辆粮车也被蒙军夺取。另一支运粮军则在涿州北的旋风寨被蒙军打败,两路军没有一个人到达中都。
由于粮食和饲料没有运到中都城,中都粮尽援绝,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这样,成吉思汗取下中都,已经是易如反掌。
日期:2010-07-13 08:18:42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消灭屈出律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按语】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故事】
在成吉思汗西征之前,他要扫除西征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西辽。
西辽政权是在辽国亡国之后,一位叫做耶律大石的皇族率二百铁骑,一路向西,越过西夏和回鹘,到达今天吐鲁番的地方。由于一路上陆续收集力量,这个时候,耶律大石已经重新组织了一支军事力量,并且完全脱离了金的追击。大石首先征服了突厥人聚居的新疆塔城,重新建立了辽朝,也就是历史上的西辽。耶律大石不仅称皇帝,还采用了突厥的称号为古尔汗(众汗之汗),不久,西辽迁都到今天俄罗斯的伏龙芝,以此为核心,连年对外征战,成为中亚的一个强大帝国。
1204年,蒙古高原上的乃蛮部被灭之后,乃蛮王子屈出律只身逃脱,一直流浪到西辽,在这里,他得到了西辽公主浑忽的爱慕,被召为驸马。而西辽国王古儿汗年老体衰,只顾娱乐游猎,不理政务。屈出律便趁机夺去了西辽政权。
屈出律上任之后,首先向先前的背叛西辽的附属国发动进攻,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苛政暴敛。
每逢收获季节,屈出律便派兵去毁坏他们的庄稼,用火把庄稼烧光。三四年来,使当地百姓都收不到庄稼,发生大饥馑,为饥饿所困。
人们不得已服从了他的命令,允许他的军队进驻城里。为了更好地加强控制,屈出律又在:每户人家派驻一个士兵进行监视,派驻的士兵无恶不作,使得百姓恨透了屈出律。
不久,屈出律又娶了一个信仰佛教的西辽的少女为妻。为了哄这位娇妻高兴,屈出律放弃了原本信仰的基督教,皈依佛教,并强行下令所有的伊斯兰信徒必须改信佛教或者基督教,甚至还要求各族人民放弃原来的服装,该穿汉服。
屈出律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当地穆斯林的极大反感,一位叫做阿拉丁的穆斯林教长阿拉丁挺身而出,和屈出律展开一场宗教大辩论,将屈出律驳得哑口无言,屈出律盛怒之下,下令将阿拉丁教长逮捕,用各种酷刑拷打,最后将他钉死在教堂前的十字架上。
屈出律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了穆斯林,但由于手无寸铁,他们便一起向真主祷告:“仁爱的主,全知的主,你大发慈悲,把他投入海中直到他淹死。这个一意孤行的家伙,为什么不倒运呢?难道你不能把他逮住吗?逮住他吧,国家才将得自由。”
就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蒙古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率领二万骑兵进入西辽境内。
1218年,蒙古军攻打屈出律,屈出律立即向西逃跑。哲别和速不台顺利地进入西辽都城八剌沙衮。这时屈出律已逃往喀什,蒙军抵达后尚未交锋,屈出律又立即逃之天天了。
哲别向当地人宣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保持自己祖先的宗教规矩。”同时又宣布,除搜寻屈出律外,不侵害当地百姓。这一政策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拥护,他们说:“我们方明白,蒙古人的存在是真正的一种慈悲,神恩的一种仁爱。”
正是由于这种灵活的宗教政策,当地的穆斯林居民积极协助蒙古军队对付屈出律的士兵,住在城中穆斯林家的所有他的士卒,如水银泻地般刹那间给消灭殆净。
接着,蒙军继续追击屈出律,他逃到,蒙古人就追到哪儿。最后,屈出律像一条疯狗一样逃入了阿富汗东北部,进入了一个没有出路的山谷。当时一些猎人正在附近山中打猎,他们配合蒙古军队活捉了屈出律和他的部下,把他们交给了蒙古人。哲别下令当即把他杀死,并割下他的脑袋在可失哈儿、忽炭等地传首示众。附近各城相继降附,从此西辽的部分国土纳入了蒙古的统治范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的通道畅通无阻了。
日期:2010-07-14 08:15:36
第四计 以逸待劳 ——三峰山之战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故事】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临死之前,特地为后人制定了灭金的战略遗嘱:“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之后,蒙古军队果然是按照成吉思汗的计划实施灭金的。
1230年夏蒙古大汗与诸将避暑于九十九泉,商讨灭金方略,决定兵分三路南下,夺取汴京,一举灭金。窝阔台自统中路军,打下河中府(府治今山西永济县,管辖稷山、运城、芮城等县,然后渡河由洛阳进逼汴京;叔斡惕赤斤率左路军由山东济南进;弟拖雷将右路军自宝鸡南下,借道于宋,自汉中、安康沿汉水北上唐、邓,对汴京形成包抄之势。
面对蒙古军的进攻,金国拿不出对策,因为金的主力部队不足,只能守住潼关,无法守住其他关隘,如河中府。如果金不守河中府,那么蒙古攻下河中府,翻过中条山,越过黄河,就到了潼关的背后,潼关等于失守。如果金放弃潼关,越过黄河,死守河中府,那么兵力会被蒙古牵制,拖雷的右路军可以直接攻下潼关,即便不能,拖雷也可以绕道南宋,自南阳北上,占领汴京。金兵力不足,需要守的关隘太多,且骑兵很少,面对蒙古骑兵的高机动性,胜算不多。
1231年8月,蒙古大军的4万大军渡过汉江,到达禹山,和金军展开会战。
蒙古军看到金军势大,战胜不易,很快后撤。晚上金将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商议说,蒙古号称3万,辎重至少占1万,2、3天没粮食吃,肯定撑不住了,应该夜袭。蒲阿则认为,士兵大战一天极为疲劳,汉江江路已绝,黄河不结冰,蒙古人跑不了,慢慢来。第二天,蒙古军队一下子消失了,四天都找不到蒙古大军,邓州渡口路人不绝,也没见过蒙古军队。金兵怀疑,蒙古军队是不是回到汉江南岸了。
原来,当禹山之战结束后,蒙古有两批12骑投降金兵,衣衫褴褛且说日子艰苦,金兵误信了,给他们肥马好酒,还把他们放到后阵,这12骑自然就逃跑了。实际蒙古军队就在光化对岸枣林中,昼作食,夜不下马,望林中往来,不五六十步而不闻音响,伺机而动。
四天之后,金兵乏粮,于是去邓州获得粮草,金兵一动,蒙古军队立刻尾随追击,用几百骑兵将金兵的辎重取得。金军突然收到打击,几乎不成列,等到晚上入城,士兵都迷路了,用鸣钟来指路。樊泽屯城西,高英屯城东。几天后,金兵屯兵邓州城。
金兵的意图是等拖雷北上,在拖雷背后发动袭击,不过以蒙古人的机动速度,金兵根本追不上。
1232年正月初一,金兵担心拖雷北上攻取汴京,金兵决定放弃邓州,回防汴京。这时候,拖雷已经扫荡了南阳、襄城,扫清了北进道路。看到金兵出城北上,拖雷尾随金兵伺机而动。金兵设了埋伏,但是拖雷速度快,金兵埋伏未能对蒙古军队造成损失。正月初八,到达南阳安皋镇,初九到达裕州(今方城,方城已经投降蒙古)。
正月十一,金兵抵达沙河南,而蒙古军队速度快,已经在沙河北岸以5000骑兵等待金兵。金军夺桥,蒙古稍作攻击就向西躲避,金军追击,蒙古军队并不与之战,而是南渡沙河。金军看到蒙古南渡过沙河,此时天色已晚,于是放心地安营扎寨。谁知道蒙古大军却再次北渡沙河,袭击金兵,金兵与之战,蒙古再撤退,金兵回营,蒙古再来突袭。金兵被搞得焦头烂额,不能休息,也不能做饭,士兵疲惫。蒙古此时这种扰兵战术乃是不得已为之,因为蒙古大军并未全部到齐,只有5000骑兵。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