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权谋至尊司马懿:第一部司马懿传
作者:
聊公
日期:2011-7-7 21:36:00
序:魏晋历史及人性与史料及小说之关系
我想探讨的,是历史与人性。
历史有如大江大河,经历了秦汉的汪洋浩瀚之后,在汉末急转直下,进入了“历史的三峡”(唐德刚语)。在这个时代,通货膨胀、司法黑暗、官员腐败、瘟疫横行、兵连祸结。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每一个人都是这出惨剧的领衔主演,这里不提供观众席。
司马懿毫无思想准备地猝然降临在这个乱世,他必须正视放弃灵魂抑或放弃生命的残酷抉择,必须直面吃人抑或被吃的血腥歧途。
在这命运的十字路口,本时代最优秀的两个人物——司马懿和诸葛亮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诸葛亮一生力矫时弊,以正道自勉、以公德为先,最后个人的事业以失败告终,为后人留下千古遗恨;
司马懿一生顺应时势,以权谋求存、以私德立身,最后个人的事业以喜剧收场,为子孙开创大晋江山。
但是,如果把历史的时间轴拉伸,则可以发现:诸葛亮生前失败,却赢在了后人心中;司马懿生前成功,却败在了后人心中。成败异势,冥冥中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操控一切?
这就是人性之下的历史。
*****
相比起历史的滚滚洪流,也许人性细致而微观的蜕变更能吸引人。
没有谁生来就老谋深算,即便被民国怪才李宗吾奉为一代“厚黑宗师”的司马懿也不例外。恰恰与后世“厚黑宗师”的刻板印象相反,司马懿与我们一样,也曾是个充满朝气与理想的青年。他出生在世风日下的七十年代末,在迷茫与兵荒马乱中跨世纪,在曹操、曹丕、曹叡三个极难伺候的老板手下打工,通过不懈的隐忍与奋斗,最终成就了无冕之皇的伟业。
细细观察司马懿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从稚嫩而锋芒毕露到老辣而重剑无锋的整个转变。活了七十多年,他终于完全适应了黑暗的社会,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然而,司马懿成功之日,也正是他被酱缸文化染透之时。
这就是历史之中的人性。
*****
司马懿唯一的传记是唐朝官修正史《晋书•宣帝纪》。但是由于编纂者好奇谈、喜怪诞,且所据史料或为司马氏篡改、或因为尊者讳而曲笔,《宣帝纪》可信程度不可高估。
本书以《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资治通鉴》以及南北朝的八书二史为据,参之以《华阳国志》以及《七家续后汉书》等汉魏晋史料的后人辑佚本,稽考钩沉出一代枭雄司马懿的传奇人生。几个历史公案,参考了陈寅恪、唐长孺、周一良、田余庆、方诗铭、方北辰等大师、先生的成果,或随文作了说明,或因出于叙事完整性的考虑而未在文中说明,不敢掠美,在此一并致谢。
语言风格,尝试融会好玩抓人的网络语言与简白耐读的史话类读物之长,力求表达生动而清楚。效果如何,要请读者检验。
*****
本书一定限度采用了小说笔法。所谓小说笔法,乃是对历史中当事人的处境与遭遇作最大程度的体认,以当事人眼界为视角,设身处地、息息相通地体验每个人所面临的历史局部,从而拼缀出一个完整而依稀的历史形象来。譬如擒杀孟达,曹叡得到的信息是什么,诸葛亮的出发点是什么,孟达的处境是什么,司马懿的算盘又是什么,分别予以同情的描写,从而呈现一个完整的事件。
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中云:“历史乃是过去在心灵中的重演。”还原历史之所以可能,小说笔法之所以可采,原因正在于此。
*****
总之,本书本着信者传信、疑者析疑、大关节一准正史、小细节吸收考古与社会史最新研究成果的原则,力图以司马懿为导游、为您全景式展现汉末三国近百年波谲云诡的真实历史。
那么,系好安全带,出发!
日期:2011-07-07 22:52:35
第一章 潜龙勿用
249年天下大势
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年),汉中。姜维已经年近五十了。
当年的他血气方刚,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立誓要克平中原,何其壮哉!随着征战阅历的增长,姜维越来越意识到这近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姜维的对手,是曹魏征西将军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郭淮是对蜀作战的名将,陈泰是老臣陈群的公子、曹魏军界的新贵,这是两个非常棘手的对手。不过这两个人并不够资格令尽得诸葛亮真传的军事奇才姜维绝望。真正令他感到绝望的,是这两个人背后近乎完美的军事防御体系。
十几年前,司马懿在诸葛亮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之下,不慌不忙地构筑起一套军事防御体系。组成这套防御体系的,有受司马懿提拔和培养的杰出军事人才、有可以犄角互援的各大防点,以及应对蜀汉惯常进攻模式的一整套防御办法。所以,在诸葛亮病逝、司马懿抽身离去之后的十几年中,尽管姜维一直在绞尽脑汁地努力,却始终难以在曹魏边防线上有尺寸的推进。
姜维正在筹划今年秋收之际再次突袭雍州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没有找到敌方软肋之前,姜维只能用这种毫不间断的徒劳攻击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
难道真的没有半点破绽吗?姜维站在汉中军营前凛冽的风中,望向东方一个他所看不见的城市——洛阳。那是曹魏的政治中枢,最近十年来,姜维实际上的对手司马懿几乎一直没有离开过那座城市。司马懿的兴趣,早已经从军界转向政界了,只留下一盘珍珑棋局等姜维来破解。
东吴赤乌十二年(249年),建业。六十七岁的吴大帝孙权是三国开国君主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但他丝毫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快感。
因为孙权很清楚,尽管当年的诸多强劲对手都已经先后谢世,但他仍然不是当今世界上最强的那个人。
孙权不是没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但东吴却始终以一个闭关自守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原因在于兵种的先天不足。
东吴的水军足以傲视天下,但陆战却始终是一大命门,因此自守有余、进取不足。冷兵器时代的陆战,骑兵克步兵。孙权虽然控制着广袤的疆域,却没有一处养马的所在。东吴土生土长的马匹孱弱不堪,驮驮粮食、搞搞后勤还可以,真要上阵杀敌,根本不是北方悍马的对手。
北方盛产马匹的地方,西北的河套平原算一个,燕赵故地的辽东算一个。以前,孙权经常派海军舰队远涉重洋,从海路向辽东购买马匹。当时的辽东,由世代盘踞于此的东北王公孙家族控制,不受曹魏直接管辖。
但是,这条商路已经断绝十一年了。
十一年前,东北亚的霸主、辽东公孙家族末代掌门人公孙渊,在自己的地盘上被斩下头颅,快马千里传送到曹魏帝国的首都,悬挂在城门之上示众。
这起军事行动的操刀手,是司马懿。
孙权想起此事,不禁长叹一口气。公孙渊鼠辈而已,死不足惜;可是辽东归魏,断了我东吴的战马来源,实在可恼!重重深宫之中,光线昏暗。暮气沉沉的孙权独坐冥想已久,精力不支,昏昏欲睡。身边的侍女赶紧服侍孙权就寝。
年迈的孙权入睡之前最后一个意识流般的念头是:为什么司马懿比朕大三岁,却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洛阳城郊。少年天子曹芳正在大将军曹爽陪同下拜谒祭扫先帝曹叡的陵墓——高平陵。
祭祀大典在太常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曹爽志得意满地欣赏着眼前的场景。
自从文帝曹丕出于节俭的考虑下诏禁止上陵祭祀以来,这还是首次破例。这次上陵扫墓,是曹爽安排的。而且曹爽特意关照太常,不妨搞得隆重一点。曹爽要用这一隆重而奢华的仪式,向墓中的曹叡、向普天之下的子民发出一个庄重的宣言。
曹爽很年轻,但他已经表现出了卓绝的政治手腕。十年前,他受先帝曹叡托孤以来,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政界新秀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政。另一面,曹爽用明升暗降、李代桃僵的办法将同受托孤的辅政重臣、朝中最强大的对手司马懿一步步架空。两年前,司马懿知趣地告老退休,曹爽毫不放松警惕,派人严密监视司马府。
也就是说,曾经在曹魏权重一时、令蜀汉东吴闻风丧胆的司马懿,已经被曹爽全面软禁。
而且,前一段时间曹爽派心腹李胜去司马府查探,回来报告的结果是:司马老儿已经只剩下一口气了。
曹爽决定赶在司马懿断气之前举办这场拜谒高平陵的祭祀盛典。他要通过这场祭祀,向人们宣告旧世界的终结,新时代的开启。
大年初三清晨,洛阳城内。
地上还残留着爆竹的残迹,一派喜庆过后的景象。重要的官员们,都一大早跟随皇上出城谒陵去了,此地只剩下一些中低级官员和退休的老官员们享受着年后的闲散与慵懒。
唯一与这慵懒气息格格不入的,是一所高深的宅第。这所宅第最近两年一直门庭冷落鞍马稀,因为宅第的主人已经卧病在床、整整两年没有出门了。尽管大门紧锁,宅第内却散发出极具穿透力的强大气场,令人不寒而栗。
镜头穿越紧闭的黑漆大门,直接推进到光线阴沉的内室。一位古稀老人,正端坐在床榻之上,向身边的两个儿子交代事情。老人干瘪的嘴唇以难以察觉的幅度迅速翕动,声若蚊蚋。气氛分明紧张地足以令人窒息,偏又仿佛能听到一种气定神闲的节律。显然,这位古稀老人就是那强大气场的来源所在。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叙事,都以他为主题展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最杰出者,都暗自以他为对手;近半个世纪以来与他作对的人,都不曾有过好死。因此,尽管现在还是兵权在握、权势滔天的大将军,但曹爽的生命从此刻开始,进入倒计时。
他,就是乱世三国的终结者——司马懿。
日期:2011-07-07 23:11:00
第一章 潜龙勿用
初九:潜龙,勿用。
此时期,要加强修养,收敛锋芒,蛰伏隐忍,等待时机。
最猛不过夕阳红(1)
司马懿的传说,对于洛阳城——不,对整个曹魏的子民来讲,都是耳熟能详的谈资。在高平陵政变之后,人们都会把司马懿这次为时两年的“装病事件”,与他年轻时的那次长达七年的“装病事件第一季”相提并论。
当时,曹操想强行录用司马懿为公务员,司马懿为了放弃面试名额,在床上卧病七年之久。在这七年期间,曹操与司马懿进行了第一次交手,这是一次三国史上帝王级顶尖高手之间的巅峰对决,双方勾心斗角、见招拆招,过程波谲云诡、精彩灿烂。埋个伏笔,后文再为您现场直播、全程解析。
但是,阅历更丰富、智谋更深远的人则能洞察到这两次装病事件之间的细微差别,比如曹魏第一代明星智囊团中唯一活到现在、成为四朝元老的蒋济。
蒋济清楚,司马懿的“装病事件第一季”,是为了抬高身价、博取名利;而他这次的“装病事件第二季”,目的要单纯得多——生存。四十年前的司马懿如果不装病,他就难以得到曹操的另眼相看;两年前的司马懿如果不装病,他就难以活到今天。
在蒋济这位职业谋士的眼里,司马懿一直是那么谋略迭出、智计无双。但是,如果说当年的司马懿还有些年轻人争强好胜的毛病、花哨的计策有炫技之嫌的话,那么今天的司马懿则信奉绝对的实用主义。
重剑无锋,例无虚发。
蒋济已经六十多岁了。他感到自己谋士的黄金生涯已经过去了。谋士也是要吃青春饭的,年轻时候的谋士有足够的精力和智力进行才华横溢、天马行空般的神机妙算,而年老的谋士则可能更多依靠经验与稳重。这是一般谋士的特征。
司马懿绝对是个例外。
一般人的人生,是发泄式的:趁着年轻尽情挥霍自己的才华与青春,到年老的时候,只好吃年轻时的老本;司马懿的人生,是摄敛式的:七十年一路走来,不断积累和凝聚着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与教训,犹如滚雪球般,时间越长,愈发厚重。
夕阳之所以辉煌,在于它收敛了一整天的阳光。
相比起司马懿这肆意喷薄辉煌的夕阳来,蒋济就像一抹残月,唯有静静站着,旁观司马懿行云流水般调兵遣将。
司马懿已经来到了朝堂之上,紧急召会群臣,调度政变事宜。
待续
日期:2011-07-07 23:13:11
第一章潜龙勿用
最猛不过夕阳红(2)
按常理来讲,行政权力的生效,必须依靠反复的使用。任何一名行政首长只要离开原单位两年,就难以再度顺畅行使原有的权力。然而,尽管这两年来司马懿一直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但他今天重新出山居然没有遭遇任何的阻力。
一千六百年后,法国有一位伟大的皇帝也做到了这一点。他在被流放到一个孤岛上一年之后重返法国,立马得到军民的热烈拥戴。
他的名字是拿破仑。
司马懿与拿破仑,靠的都是过人的威望与足以征服一切的人格魅力。
朝堂之上的群臣,都已经完全站到了司马懿一边,各自领命而去,只剩下蒋济与高柔两位老臣。
司马懿踱到高柔面前,用信任的目光郑重地望着高柔,声音分贝很低却极有力度:“君为周勃矣。”
周勃是前汉的中兴名臣,以平定吕后之乱、安定皇室而闻名于世。
司马懿的话很简洁,语气很平淡,却有一种奇异的说服力。
高柔是比司马懿还要老的老头儿,一生见惯了大场面,现在却像得到鼓励和信任的孩子一样热血逆涌、激情澎湃,认真地点了点头。
蒋济欣赏着司马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和他周身散发出的淡淡光华。蒋济已经分不清哪些是表演,哪些是真情流露。
也许,连司马懿本人也分不清楚。因为这种官场权谋的游戏已经深深融入司马懿的血液,构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生人之初,皆如玉璞。这七十年,你究竟是怎么修炼成精的呢?
日期:2011-07-08 12:07:06
第一章潜龙勿用
拼爸爸的时代
每个人都将死亡,所以每个人都会消逝;每个人都曾出生,但不是每个人都算活过。
公元179年,司马懿出生于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他是家里的老二,字仲达。
河内郡,属于司隶校尉的管辖区域;司隶校尉,有点儿清朝直隶总督的味道。河内紧挨着当时大汉王朝的首都洛阳。你可以把河内和洛阳的关系,想象成天津和北京的关系。
温县,一个县级行政单位,是当时大汉王朝上千个县之一,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到汉末为止,温县出过一位名人——子夏,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 “孔门十贤”之一。温县将来会有个地名叫“陈家沟”(耳熟吧?),陈家沟会出个武林高手叫陈王廷,是陈式太极拳开创者、天下太极拳的祖师爷。
那是明末的事情,现在还是汉末。孝敬里,是温县市区的一个居民区。住在孝敬里,表明司马懿是城市户口。当时的城市,被切割为若干居民区,每个居民区周围用高高的围墙围住,围墙上开有小门可供出入。一到深夜,小门关闭,有兵丁值班巡逻。这在现在叫“熄灯”,在当时叫“宵禁”。
听上去跟今天的大学宿舍差不多,其实不然。今天大学生深夜出去喝啤酒吃烧烤晚归,顶多记个违纪,当时则是犯罪行为。
在司马懿出生前四年,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先生提拔了一个有为小青年担任洛阳北部地区治安长官(洛阳北部尉)。这位小青年有一次带领一群兵丁值班巡逻的时候,遇见蹇叔叔携带管制刀具深夜出行。蹇叔叔是蹇硕的叔叔,蹇硕是当今朝廷中最有权势的太监之一,是当今朝廷中武力最强悍的太监——没有之一。
这位小青年喝令拿下蹇叔叔,蹇叔叔傲气得很,大叫:我侄是蹇硕!
蹇硕?李刚也没用!
因为这个小青年是曹操。
蹇叔叔的结局是被曹操率领城管们用五色棒活活打死在街头。
曹操之所以敢当街打死蹇叔叔,不是因为他是曹操,而是因为他爸是曹嵩,他干爷爷是曹腾。曹腾是中常侍大长秋,秩二千石的高官;曹嵩是太尉,三公级别的高官,相当于大汉王朝的军委主席。蹇叔叔的侄子蹇硕当时是小黄门,秩六百石的官,比曹操的干爷爷低了不止一个档次,跟曹操的爸比更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历史告诉我们,汉末的时代,有个好爸爸,真的很重要。
司马懿就出生在一个不错的家族,在当时有资格被称之为“世家”。这个世家据说可以追溯到楚汉相争时期的一名将领司马卬,但第一个真正靠谱的大人物,乃是司马懿的高祖父——东汉的征西将军司马钧。
但是很不幸,这位司马家族历史上的大人物,最后的结局是在狱中自杀。
日期:2011-07-08 16:33:27
第一章潜龙勿用
司马家族小历史(1)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身处的时代,国家的主题是跟羌族打仗。汉羌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在帝国的西陲断断续续打了一百多年,是不折不扣的“百年战争”。司马钧是个热血武夫,但绝非一个没有政治头脑的武夫。
后来贯彻东汉王朝数百年的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已经初现端倪。当时垂帘听政的,是开国第一功臣邓禹的后人邓太后。邓太后的哥哥邓骘担任大将军,司马钧就投靠在大将军邓骘的门下,当了一名从事中郎。
抱大腿要抱粗的,司马钧抱的这条大腿毫无疑问是汉王朝最粗的。
但是司马钧的作战成功率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就史书记载来看,胜率为0%。
决定司马钧命运的,是他最后一次出征。他跟着庞参一起负责一次对羌作战的军事任务。
庞参也算东汉的一代名将,但是很遗憾,这次跟他一起参战的是胜率为零的司马钧,所以作战结果可想而知。
当时,庞参与司马钧分兵两路,分进合击。司马钧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遇到了敌军把守的城池。司马钧不费吹灰之力把城池拿下。
进去才发现,这是一座空城,一粒米都没有。难怪这群兔崽子丢城丢得那么爽快!司马钧骂骂咧咧,命令属下仲光率领三千人马出城割麦子。
悍将手下哪有听话的兵。这仲光也是条好汉,他得了三千人马,不去割麦子,居然直接杀奔羌人大营血拼!
羌人刚刚喘息未定,发现三千汉兵杀气腾腾直冲过来。羌族头领大怒:这么点兵也敢来踹营,还把不把我们少数民族放在眼里了?于是指挥军队把仲光的三千人马团团包围。
司马钧得知仲光被围困,大发雷霆:兔崽子居然敢违抗军令?还把不把我这个主帅放在眼里了?不许救援!
司马钧跟仲光赌气的结果是,仲光的三千人马全军覆没。司马钧折损三千人马,难以守城,就匆匆撤退。
司马钧回去的结果,是被逮捕,投进大牢等待军事法庭审判。司马钧虽然胜率为零,却有飞将军李广的骨气,在牢房里自杀。
待续
日期:2011-07-08 18:34:18
第一章潜龙勿用
司马家族小历史(2)
邓氏家族在司马钧死后不久,被宦官们推翻。东汉陷入外戚、宦官轮流执政的恶性循环之中不能自拔。
司马钧的儿子是司马量。这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事迹、甚至连名字都要被人写错的司马懿的曾祖父,却极有可能是司马家族的最大转折点。
司马量,官至豫章太守。这是历史上关于司马量的全部记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司马量并没有像他父亲以及他传说中的九世祖司马卬一样担任武职。也许可以说,从司马量开始,司马家族终于下了马背,以另一种方式在东汉生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明智之举。东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以重文轻武著称的朝代之一。研究学术和担任文官,都是很有前途的事情——起码比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刀头舔血的军旅生活强。
到司马量的儿子司马隽,已经是博学好古的儒生气象了。唯一与他儒生形象不大符合的,是他军人般的高大身躯。史称他身高一米九一(长八尺三寸),这一身高后来很好地遗传给了司马懿。
经过家族三代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到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这一代,司马家俨然已经儒风蔚然,一派世族气象。
司马防这代青年,心目中的偶像是李膺、郭太。李膺、郭太是名士的代表,在当时年轻人中有着天王巨星般的号召力。荀彧的叔父、一代名士荀爽曾经有机会担任李膺的司机,回来后大肆宣传以自抬身价。一般的年轻人,一旦能有机会和李膺进行一次交谈,也会立马身价百倍。所以社会舆论把跟李膺交谈称为“登龙门”。
司马防也暗下决心,要把儿子们也培养成为李膺、郭太这样的名士,为家族光大门楣。
如果不是闹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潮,司马懿也许将来真的能成为一位名士。
日期:2011-07-08 20:59:40
第一章潜龙勿用
六十年代的光荣与梦想
东汉王朝,是一个思想比较自由和宽松的时代。这一切,都要感谢光武帝刘秀定下的立国方针。
与注重武功和崇尚游侠的西汉不同,在东汉,品德和学养更吃得开。政治中枢虽然始终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把持,但他们始终也要靠文官们来实现治理。而文官的选拔途径,在本朝也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化。
自上而下的征辟和自下而上的选举,使得天下英雄尽入汉王朝彀中。发达的选拔制度推进了教育体制的繁荣。底层有广收门徒的私人讲学和世代相传的家学,中层有各地长官兴办的郡学,中央有专款筹建的太学。
公元29年,东汉王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开国君主刘秀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精神,勒紧裤腰带大力压缩行政预算、裁减官僚机构,斥巨资在首都洛阳皇宫外八里处把自己的母校扩建成规模可观的太学。最初,太学生只有几千人。经过几轮急剧的扩招,太学生人数激增到三万多人,比现在北京大学总人数还多。随着学生的激增,校舍规模也日渐扩大,到司马防生活的时代,太学已经拥有二百四十栋建筑,近两千个房间。
这就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师资力量最雄厚、办学条件最优越的高等学府,世界学子心目中的圣地——伟大的东汉洛阳太学!
公元二世纪六十年代,洛阳的太学生们还是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他们不像后来的太学生们那样世俗、功利、漠不关心政治。当时,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洋溢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舆论的力量对于司法的不公可以产生现实的影响。
待续
日期:2011-07-09 11:35:51
第一章潜龙勿用
六十年代的光荣与梦想(2)
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因为依法逮捕宦官赵忠的不法家属而被判刑服劳役,太学生领袖刘陶率领数千太学生上书请愿,朝廷不得已赦免朱穆。
公元162年,宦官向名将皇甫规索贿未果,将皇甫规迫害入狱,太学生领袖张风等三百多人游行示威,朝廷不得已赦免皇甫规。
此外,太学生们还经常聚集在一起召开品评政要和名流的沙龙,当时称之为“清议”。清议的尺度很开放,言辞很激烈,上至执政的外戚、当红的宦官,下到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旁及学术界、司法界的怪现状,无不在抨击范围之内。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