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日期:2008-4-25 18:02:00
  一、历史是社会科学的试验报告
  历史是什么,小的时候把历史当做故事听,了解其中的恩恩怨怨和打打杀杀,尤其做为男孩子,更喜欢其中的战争故事,而且在民族情绪化的年代,年轻的孩子不自觉地成为了战争狂热者,希望打仗,希望当英雄。
  再大了一些的时候,知道了历史是为了研究我们的由来,研究我们的文化,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在国际上是没有地位的,很多国际争端的解决,也要在历史中找到依据。
  直到过了而立之年,有了经历阅历,读的书多了,涉猎的学科多了,才知道历史是社会科学的试验报告,所有社会科学的研究基础均要从历史中来,所有的研究结果也要历史进行检验。

  我们做社会科学研究,研究的材料是来自于历史数据的,不能是专家拍脑门的想法,凡是称为科学而不是玄学的,均要来源于系统的试验数据,因此社会科学一旦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就要有系统的数据支持,这个数据的来源就是历史,要从各种史料中挖掘。
  而对于社会科学,有一点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学是越研究越专,在数理化的分科之中不断的越分越细,同时又有大量的新学科和交叉学科出现,学者一般只是在自己熟悉的学科越来越深入,身兼多个学科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社会科学是越研究越博,身为社会科学大家的学者,一般都精通多门学科,各个学科是相通的,你在一个学科上造诣要达到高度,其他学科也要有相应的造诣才可以,而这些东西的试验基础就都是历史的研究。

  凡是公开写出来的历史,基本上是史实和数据的罗列,而怎样利用这个数据在历史这个学科里面是不讲的,各个社会科学学者从这些历史的数据中得到什么也是不讲的,另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历史的记录很有可能做了篡改,起码是有大量掩饰的春秋笔法,这些都与历史的或现实的政治条件有关,利用这些历史的社会科学也是带有时代色彩的。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学习自己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认识,从中给自己营养,重要的敏感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不会写在书本上的,要自己体会的。

  中国人传统的看待历史,更多的是发掘其中的权谋,让人越读史就越老谋深算,中国从来不缺乏算计人的智慧,缺乏的是发展经济的历史智慧,所以我自己用现代的经济学等等的知识,以历史的实验报告,再思考一些历史问题,在这里希望各方朋友的指正和探讨。
  从今天开始我逐步在空余的时候写一些自己读历史的体会,以前这些都是与朋友们侃大山的材料,朋友们总希望我写,也就抽空写一点吧。
  日期:2008-04-25 18:20:39
  二、金融货币的眼光看历史上的战争赔款
  历史上战败赔款的事情太多了,中国近代就赔款了很多,欧洲掠夺美洲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白银,似乎是每次战争的胜利就给获胜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事实是这样的吗?

  战争所赔偿的是白银等金属货币,如果这些金属不当作本身的金属价值使用,仅仅是作为货币的话,那么他在社会的作用就和纸钞没有什么两样,最多就是他的信誉好一些,国际兑换好一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如果这些战争赔款要成为财富,除非要到对方的国家买东西才能够增加本国的财富总量,但是在古代交通成本极高的状态下,这样的交易只是很小和很少的,更多的是在本国使用,尤其是当年欧洲从印第安人那里掠夺的金银,肯定不会再拿这些金银到印第安人那里去买东西的!那么在本国使用的这些货币,就根本没有增加本国社会的财富,增加的实际上是货币投放量!

  在现在的社会,如果增加一些货币投放量是很简单的,但是在古代社会没有现在的央行体制,金属货币的增加非常有限,后来实行很长时间的金本位制或金银为主的复本位制,均受制于金银的开采量,想增加社会的货币投放量是极其困难的,最后货币投放量成为了限制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
  因此古时的战争胜利实际上是让国内的经济获得了货币投放量,因此经济大发展,而战败国则货币出现货币紧缩,经济萧条,同时战争赔款是政府获得的,政府获得了这些赔款后就有条件增加政府开支,当然皇帝的私人消费也算的,这样按照凯恩斯的经济学原理,社会需求也增加了,社会经济就发展了,国家就富强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获得的金银货币是硬通货,将来可以在周边国家买东西,所以还是实际的财富增加。但是的国际贸易量受到运输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远远小于今天,而且如果没有经济发展作为支撑,也会造成周边国家的贬值。我们不妨以现在美元这个国际货币硬通货来比较,获得美元与金银是相当的,甚至比金银好用,所以很多国家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金银已经淡出国际货币角色。这里大家再深想一下,如果美国多印刷美元到国际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是与获得巨额战争赔款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在当今的货币社会,金融的制空权太重要了,所以欧洲要建立欧元,以后亚洲如果没有亚元,一定是被掠夺的对象,已经没有必要直接战争掠夺了。想一下中国被迫的汇率问题就知道了。

  实际上战败赔款,却把经济发展得更好的历史事例是有的,只是现在的学者和政客都不愿意提,这个人就是希特勒!对于希特勒的早期军事成就和外交成就,胜利者们虽不愿意提,但也不得不提,因此他的经济成就可以不提就肯定不会提了,只以掠夺犹太人财富来掩盖。而失败者当然不敢翻案了,如果要翻案肯定是国际政治的大风波。

  而实际上一战的战败,犹太人能够独保财富吗?没有经济的实质发展,哪里来的犹太人财富给他掠夺?而这样的掠夺是财富在社会中的再分配,并没有增加社会的财富总量,反而会在掠夺斗争中有一定的流失损耗,很多国家搞国有化运动,把整个社会的富人都给掠夺了,结果不是国家富强而是国家走向经济崩溃,因此国家是不会由此变成经济强国的,所以这样的解释是经不住专业的质询的。

  希特勒的经济成就就是建立国家金融体制,很好的解决了经济上的货币投放问题,德国虽然赔款很多(后来也免了不少),但是德国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货币投放被他的金融体系很好的解决了,结果德国的货币投放比获得战争赔款的国家投放还要好,那些付出的赔款没有带走德国的经济财富。因此在1930年前后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获得巨大发展,成为有能力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强国,也迫使西欧列强在30年代后期均惧怕德国要祸水东引了,这一切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货币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人类在历史上对于货币的理解的每一次加深,都推动历史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对于货币内涵的阐释,我认为已经超过了语言所能够表达的范畴,要体悟了,经济学家的各个派别的争论,不说是在瞎子摸象,起码代表了各自的利益集团,参杂了各种各样的利益驱动,真实地东西也和历史的春秋笔法一样,需要解读的。

  我认为自己在经济方面的分析,最大的感悟就是货币的内涵,在货币问题上找准其脉络,就找到了想清楚很多经济问题的钥匙,这其中对于历史的自我钻研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日期:2008-04-26 19:30:04
  三、货币问题造成资本社会在中国无法实现
  中国的历史教科书说到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总是以儒教的强盛、封建统治的强有力来说明,使很多人在反省中国的经济发展上,总是将矛头指向孔家店,结果是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错误的消灭了。
  在当今对于经济问题的认识上升到货币的高度时,我们再审视中国的历史,我认为中国的历史之所以没有走向资本化,关键是货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要实现资本化,就要有大量的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的增加,对于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需求量也就急剧增加,如果这个时候货币的供给不能跟上的话,必然造成货币的紧缩,货币增值明显,这样就有大量的人把货币储存起来,或者进行高利放贷,造成利率高涨。古时以金属作为货币,这些金属每年的开采有限,基本和这些金属的自然使用(如制造器皿)相当,所以货币投放是没有增加的,同时还有不少人要把金银埋入地下储存,结果就是造成自然的紧缩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利率是极其高昂的,咱们比照王安石的变法,王宰相给老百姓优惠的贷款利率还达到了年息4-5分,也就是40-50%,这在现在看来已经是吓人的高度了,要不是这样,利率会更高,这样高的利率就会扼杀一切发展生产的冲动。
  所以货币本身也是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同时货币也有价格的,货币的价格也是要受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一个商品社会的形成,必定是对于货币产生巨大的需求,这样的货币需求不被满足,商品社会是无法形成的。
  西方的资本主义的形成,货币问题是依靠发现美洲新大陆,在印加帝国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并且在美洲发现大银矿,因此在欧洲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的货币投放,就如我前面说过的,这些掠夺来的货币,是绝对不可能再到美洲买东西的,就是增加国内的货币投放,发展商品经济了,这一点西方将他们的经济成就绝不会主动说明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上的。

  对于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没有人注意当初的货币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实际上只能说日本的运气太好,当时日本开放口岸时,日本是金银的价格倒置,也就是说白银比黄金贵,在外来大量白银流入换取黄金的过程中,货币价值按照白银价值确定,自然就带来了大量的货币投放。后来就是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了,这些赔款也是形成了日本的货币投放。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是与获得足够的货币供应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货币发展是多灾多难,历史上元代的恶性纸钞,朱元璋的宝钞的破产,近代同光中兴结果赶上了胡雪岩的事件,金融体系受到重创,本来依靠银票产生的货币衍生效应被终止,经济发展的货币问题形成瓶颈,利率暴涨,最后经济走向末路。中国的政府和皇帝不断的威胁国内的货币信用,国内的货币供应无法解决,无法获得资本化的足够的货币,是一定不能够进入资本社会的。

  世界后来的发展,货币的增加靠原始的掠夺已经不能满足时,就在于建立独立的金融体制来完成,利用金融的衍生效应,而且这个金融体系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国外有过多次的政府破产和国王破产的先例。在叠加了金融衍生后,经济的继续发展金属货币的数量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时,金本位制就破产了,货币就完全成为了一个国家金融信用的产物了,但是如果这个国家的金融信用不是独立的完全依据市场的需要,而是受制于政府和党派,这个信用就大大地打折扣的,过去政府的灾难有可能就要重演。

  中国的学者说封建强势是有问题的,在日本幕府时代,武士是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向农商拔刀的,但是新兴的富商通过联姻瓦解了武士阶层,所以一切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些学者一方面大讲政治经济学,另一方面又讲封建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完全忽略经济问题,没有货币怎么有资本呢!
  日期:2008-04-30 13:57:27
  四、为什么中国南征比北伐容易得多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南征取得的胜利比较多,北伐取得成功的例子很有限,一般大家都以偶然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有部分人是宿命的看待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其中有必然的道理。
  我们学政治经济学,总讲经济的决定因素,但是一发展到了具体的事件,就往往以主观来决定了,具体的战术,往往决定的是暂时的成败,经济的基础才是最关键的,诸葛亮可以招招领先,但是也在经济上奈何不了司马懿,而且诸葛亮进行的也是北伐。
  决定这个成败的关键在于古代的作战半径问题,我们设想一下,在古代一头牛拉着自己吃的草和赶车人的粮食,能够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二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作战半径,超过这个半径粮草就供应不上了。

  没有粮草的供应,是难以作战的,诸葛亮对于司马懿也是屡屡输在这个粮草的供应上。而中国实际的情况是南方粮草丰富,人口密集,粮草的很大一部分可以在作战地就地解决,但是北伐就不同,北方寒冷的冬天是很容易进行坚壁清野的,这样一来南征与北伐在经济上的压力绝对是不对等的。
  为了增加作战的半径,古代也有一定的解决方法,首先是建立逐级的传送体系,比如是一人作战,一人从一级的粮库送粮草,然后再二人把粮草从二级的粮库送到一级粮库,再四人把粮草从三级粮库送到二级粮库,依次类推。这种方法在汉武帝的时代使用,结果是一个作战人员需要十四个运送粮草的人员,取得对于匈奴的胜利付出了三代人的积蓄和全国一半的人口,这样的战争是否该打在今天把这个背景说出来是要探讨是否该应当的。

  还有就是提高自己控制区域的粮食运输能力,古时一般的做法是修建运河,但是这样的过程耗费巨大,时间太长,也容易在徭役上激发民变。
  再者提高作战半径的方法就是送粮的人把粮食送到后变成作战人员不返回,同时杀牛也作为军粮。这样的做法的问题是造成作战人员雪崩式的增加,同时一旦不能快速取胜后果就不堪设想。采取这样的方案的就是隋炀帝,他多次征伐高丽就是采取这样的方法,以至于作战人员迅速增加到根本不必要的百万大军,一旦不能速胜,结果就是饿死于道,基本没有生还。隋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至于隋炀帝的荒淫无耻是后来唐朝人写的隋史,夸张地成分极大。

  最后的做法为文明社会所不接受,却是行之有效,那就是吃人肉。以前的霍去病干过,后来的成吉思汗还有以此为乐的四犬,朱元璋能够北伐取胜也干过,元人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男子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人肉曰‘想肉’,食之而使人想也。“淮右之军”即朱元璋之军,所以朱元璋的北伐胜利也是有不为人道的事情,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这样吃人肉是很难被伦理所接受的,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是比其他方式要容易,所以他产生了很多成功者,但是他们成功后是不会提及这个成功原因的。

  所以要提高这样的作战半径,在古代所能够采取的办法都是代价巨大的,基本上很困难,所以受作战半径的限制,北伐也使很困难的。
  最后提到北伐的供应,实际上在国际上也是如此,俄罗斯在这方面就占尽便宜,多个国家征伐俄罗斯也是失败在经济供应上,只有蒙古取得了胜利,那个胜利也使建筑在吃人肉的基础上的。
  所以综上所述南征容易北伐难是有深刻的经济原因的,绝对不是巧合。
  日期:2008-05-01 21:48:36
  留一篇时文在这里:
  深度分析QFII总是能够在中国股市抄底的原因

  我们这次股票大涨,政府为了股市出台了多重的利好,同时我们注意到外资的QFII又一次成功的在中国股市抄底,看似偶然,实有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外国投资人比我们对于股市有研究,因为他们的证券市场有几百年了,经验当然比中国人多多了,这个说法是公开和普遍的,政府、媒体、QFII自身也都这样讲,但是实质上这个说法成为掩盖真相的遮羞布。
  而深入一想,中国的很多经济内幕在信息上应当是有优势的,不一定就要弱于他们,更主要的是我们全世界的经济学的研究远远不如自然科学这样可以非常准确的定量分析,更多的是在定性分析上,定量分析的误差是很大的,一般就是70%的准确,而现在QFII达到100%,确实有一些不可思议。
  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的股票更多的是政策市,我们这次的反弹,也是基于政策上的利好,这样的政策市是有非常的随机和随意性在里面的,是不能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所以要准确的操作,背后必然是有准确的内幕消息来源。
  所以当我们把目光盯住QFII的消息来源时,我们就发现了其中问题之所在,这个途径就是我们国家早就有的买办阶层。
  我们现在限制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在领导干部的管辖范围内经商,所以我们最高的领导的子女亲属们都在国外,他们在国外做什么就不受限制了,现在这些人大多数成为了外国资本的买办,他们受雇于国外的各个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投资国内的股市,成为QFII背后的投资者,而买办们就是操盘人,他们这样的操盘比自己经商来钱还要快,在国外他们可以与投资人有30%的投资收益分成,却不用承担亏损和投资,可谓是一本万利。而说起来这些买办还算是在国外“打工”,不是自己当老板,在我党的规则里面是非常的合法的。

  领导得到消息,当然首先照顾在海外操盘的亲属,这样的信息是最优先的,流露这样的信息也远远比给国内机构安全和获利大,因此QFII的信息远远比国内灵通,因此我们认识到这一点,股市的操作就要紧盯QFII,即使踏空了,也会有去年五月底的半夜鸡叫。
  中国近代的问题以官僚买办为甚,现在这样的问题有开始了,体制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即使暂时消除了买办,也会死灰复燃。
  很多看似偶然的东西,实际上有很深的必然在里面,如果总被偶然所一叶障目不深入思考,就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
  日期:2008-05-01 21:59:28
  先写一篇时文:

  深度分析QFII总是能够在中国股市抄底的原因
  我们这次股票大涨,政府为了股市出台了多重的利好,同时我们注意到外资的QFII又一次成功的在中国股市抄底,看似偶然,实有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外国投资人比我们对于股市有研究,因为他们的证券市场有几百年了,经验当然比中国人多多了,这个说法是公开和普遍的,政府、媒体、QFII自身也都这样讲,但是实质上这个说法成为掩盖真相的遮羞布。
  而深入一想,中国的很多经济内幕在信息上应当是有优势的,不一定就要弱于他们,更主要的是我们全世界的经济学的研究远远不如自然科学这样可以非常准确的定量分析,更多的是在定性分析上,定量分析的误差是很大的,一般就是70%的准确,而现在QFII达到100%,确实有一些不可思议。
  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的股票更多的是政策市,我们这次的反弹,也是基于政策上的利好,这样的政策市是有非常的随机和随意性在里面的,是不能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的,所以要准确的操作,背后必然是有准确的内幕消息来源。
  所以当我们把目光盯住QFII的消息来源时,我们就发现了其中问题之所在,这个途径就是我们国家早就有的买办阶层。

  我们现在限制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在领导干部的管辖范围内经商,所以我们最高的领导的子女亲属们都在国外,他们在国外做什么就不受限制了,现在这些人大多数成为了外国资本的买办,他们受雇于国外的各个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投资国内的股市,成为QFII背后的投资者,而买办们就是操盘人,他们这样的操盘比自己经商来钱还要快,在国外他们可以与投资人有30%的投资收益分成,却不用承担亏损和投资,可谓是一本万利。而说起来这些买办还算是在国外“打工”,不是自己当老板,在我党的规则里面是非常的合法的。

  领导得到消息,当然首先照顾在海外操盘的亲属,这样的信息是最优先的,流露这样的信息也远远比给国内机构安全和获利大,因此QFII的信息远远比国内灵通,因此我们认识到这一点,股市的操作就要紧盯QFII,即使踏空了,也会有去年五月底的半夜鸡叫。
  中国近代的问题以官僚买办为甚,现在这样的问题有开始了,体制上的问题没有解决,即使暂时消除了买办,也会死灰复燃。
  很多看似偶然的东西,实际上有很深的必然在里面,如果总被偶然所一叶障目不深入思考,就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
  日期:2008-05-01 22:15:00
  五、为什么得中原者得天下

  我们时常听说的是得中原者得天下,历史上的经验也不断验证这个命题,现在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理解的其中的道理。
  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中原在历史上的富足,但是这个富足只是一段历史时间的富足,并不是长期的富足,在中国南宋以后,江南的财富就已经远远超过北方,其后的朝代很大程度上北方的经济均依赖南方的漕运支持,所以富足不是导致这个命题成立的主要原因。
  再者,我们就可以想到了上一篇历史文章提到的古代的作战半径问题,古代受运输能力的限制,作战半径是有限的,而中原地处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央,这样从中原而征四方,到哪里作战半径均不会太远,占有了中原,作战半径的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在历史上的各种征服活动也是均要通过征服中原再征服四方,所以占有中原解决作战的半径问题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是历史上更多的得中原是在诸侯从中原的混战后脱颖而出的,所以这个原因也不是问题的全部。

  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就要认识到战争和统治最关键的力量之所在,这个力量就是人的集中,古代冷兵器时代人数就是战斗力,谁能够迅速聚集大量的作战人员谁就是王。中原的地理地貌,是广阔的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人口密集的平原,那时东北还是原始森林人口稀少。在古代的通讯和国家管理水平下,人口密集的平原最容易集中,而江南虽然富足,但是水网密集,山川丘陵,人很难大量集中,反而成为战乱的避难所,而为战争而集中人口进行作战,自愿的事情除了战国时期为了不当奴隶外,基本都是带有强迫性质,江南的地理情况通讯不利又太有利躲藏,是很难集中战争资源的。而中国的东北人口稀缺,草原、西部的荒漠、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等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现代在平原上征兵也是很重要的,中国的河南、山东等地均为我国最重要的兵源地,而其他山区省份就比较少,这些都有历史的因素。

  所以历史上的征服者一旦占有了中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中原征集大量的人口进行战争,当年李自成的重要谋士李岩建议安抚河南结果被杀,已经成为李自成失败的历史原因之一,而李世民、曹操等占有了中原,就占有了天下,因此得中原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这些战争资源,有了它才能够得天下,这是中国版图区域内最好的战争资源。所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日期:2008-05-04 17:12:29
  六、划江而治是不能以长江为边界的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划江而治的时期,但是如果要仔细的研究,真正的划江而治,是不能以长江为边界的。无论是三国时期,那时的边界在张辽大战的逍遥津附近,而南北朝时期,与东晋交战就在肥水了,这都是在江北,并不是以长江为边界的,包括南宋,宋与蒙古是在襄阳大战,宋与金是在黄河的朱仙镇,也不是以长江为边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