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草民的江湖——中国底层百姓的生存智慧
作者:
赵家三郎
日期:2011-07-31 10:44:55
前言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
“规矩”是法则,“方圆”就是江湖。
江湖是什么?不是乔峰的霸气,不是独孤求败的孤高,更不是楚留香的风流,而是生存。
江湖是主流社会之外的另一个社会形态。风云几百年,影响至深,像钙一样流在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已成一种情结。所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我们就无法相忘于江湖。江湖社会很神秘、令人热血沸腾、令人心神往之。江湖里有恩怨情仇、也有刀光剑影,更多的是生存智慧。
实际上,江湖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深深扎根,无法摆脱。
因为,我们都是江湖中人。
日期:2011-07-31 10:46:30
第一章:保镖——习武之人的宿命与无奈
一、武举之路
此江湖,并非是武侠小说中的那个充满刀光剑影、铁血传奇的江湖。它是客观存在的,并对当今中国人有着深远影响的体制外的另一个社会制度。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时,全国人口约为2000万,至公元1491年(明弘治四年)其时全国人口约为5328万。一千七百多年来,中国人口增长缓慢,仅为2.6倍。然而,在1805年(清嘉庆十年)中国人口已达到3.32亿,是明中叶人口的6.23倍,是秦时人口的16.6倍。短短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中国人口呈爆炸式增长。
人口基数增大,问题就来了。
首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
在封建社会中,以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组成无非士、农、工、商。即读书的、种地的、做工的、做买卖的。人口大爆炸前夕,中国就业问题相对稳定。古代中国一直是定耕农业国家,其重要制度诸如周公制宗法、秦汉立郡县制、隋唐行均田制等都是围绕着农业而制订。在这种定居和定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假如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乱或天灾,人民无意四处走动。中国人在儒家开枝散叶延绵香火的长期思想影响下,1500—1800年,三百年间里中国人口增长至3.32亿。
彼时,就业问题相当严峻。
如今工作岗位非常多,重点地区常常出现用工荒状态。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便可获得一份工作。实在没文化,又无专长,只要你有力气同样有工作可做。在十九世纪时,内忧外患,耕地面积饱和,到处是庄稼,还是饿殍载道,食不果腹。逼迫大批流民,走向了自主创业之路。这大批流民,往来迁徙,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移民潮,他们组建了自己的“社会制度”,渐渐地形成了体制外的另一种社会制度,俗称“江湖”。
“江湖”原意指江河湖泊,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隐藏着很深的哲学含义,仁者见仁,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体会。“江湖”一词经过了漫长岁月,意义也有所不同。三国时期,曹操说过“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这里的“江湖”指的是“诸侯纷争”。最著名的还是范仲淹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这句话中,“江湖”的意义发生了转变,即庙堂与江湖相对;庙堂是衙门,江湖也就是民间。不知从何时起,“江湖”进入武侠小说,变成了一个非正常生活秩序,脱离宪政制度的另类社会,即江湖社会。
大凡提到江湖,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武林高手。武侠小说中赋予武林高手神秘之形象,来去如风,挥金如土。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初遇黄蓉时,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买单时一顿饭为“一十九两七钱四分”。这里引出一个经济问题,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到底是多少?或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列出很大的篇幅,简言之,一两银的购买力相当惊人: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00—220.0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00—800.00元;北宋朝中期600.00元—1300.00元(或1000.00—1800.00元);盛唐时期2000.00—4000.00元。换言之,黄蓉一顿饭最低消费11,400.00元人民币。
华罗庚先生称武侠是成人的童话,还是有道理的。
《水浒传》中鲁达帮助金翠莲向史进、李忠借钱,史进拿出十两银子,那厮是富二代,当然面不改色。而跑江湖的李忠则拿出了二两银子,因此鲁达说他小心眼。试想宋朝时期二两银子相当于1200元人民币,假如是你资助一名陌生人,你也同样会考虑三分,正所谓善财难舍。在真实的江湖中,身负功夫绝学的武林高手,并非是挥金如土。若不然众江湖好汉一听说水泊梁山“论称分金”登时两眼冒绿光,如果他们都腰缠万贯,梁山的口号岂非对他们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那些有一身功夫的武林中人,他们的就业问题谁来解决?
早在唐朝,武则天就给出了答案。
公元700年(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武举”即源于此。唐代名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武状元。
“武举”给天下习武之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只是在当初不受重视。
“武举”起源于唐,却兴于明清。
清代统治者起源于中国东北,以铁骑劲弓得天下,前期几个皇帝都很重视讲习武艺,强调“文武并重”,力图保持满族劲悍尚武的传统。所以在清代,“武举”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历代王朝。
由此可见,习武还是有进身仕途,出头之日的。
于是,全国尚武成风。
然而,“武举”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却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下面我们就踏上漫漫“武举”之路。
假设主人公出生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家庭。
封建社会的农民与今天农民的概念上截然不同。封建社会由于工业经济的落后,农民为中国社会劳动力人口的主要力量,主要依靠自然经济生活,多为自耕农、佃农。自耕农指的是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佃农,就没那么幸运了,是指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向地主、富农租地耕种。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佃农是社会的最底层,受尽盘剥,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出身于佃农家庭。
好了,假设主人公姓牛,排行老八,出身于佃农家庭,长期处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态,有时还要拿着碗儿去除招商引资。约80%的人都出身在这个阶层,然而庞大的帝国恰恰是由这些人供养的。假如社会上没有了农民,中国将面临崩溃之危。
一个农民之家少有独生子,大哥二哥三哥四五六七哥都已注定了他们长大后子承父业,继续租地,继续当佃户。忽然某一天,牛大爷遭了雷劈,喟然长叹道:“穷啥不能穷孩子,苦啥不能苦教育。”
上学——
农民含辛茹苦的供养大学生,愿望其实很单纯,就是希冀子女能够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来了,上学得交钱啊!牛大爷一摸兜,财神一甩袖子——蹦子皆无。没钱咋办?总不能去抢银行吧!那可是很冒险的工作。牛大爷一咬牙一瞪眼,那就交粮吧!
其时上学,不像时下这么方便。
中国的教育制度主要是朝廷兴办的官学(公立学校),分为中央官学(如明清时的国子监)和地方官学(统称儒学)。公立学校相对来说等级森严,具有阶级性,不是谁都能上的,而且高额的学费令很多贫寒子弟望而却步。
牛大爷没辙了,他娘的上“义学”总可以了吧!
义学也称“义塾”,是中国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对象多为贫寒子弟,且不收学杂费及补课费。没奈何,牛小八的家乡经济状况很差,十年九不收,没有那种福利待遇,命苦不能怨政府!
如此一来只能上私塾了!
中国古代的私塾分为蒙学(启蒙教育)和经管两级,官学中一般不包括蒙学。那么启蒙教育的蒙学便由私塾承担。看来上了个幼儿园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私塾这种民办教育行事多样,适应性强,找个板凳就能讲课,因此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
不过,求学之路尚且遥远。
私塾又分为族馆、坐馆、门馆和村塾。
族馆就是同姓宗族,由族长兴办,聘请老师来教本族子弟。比如老周家的族馆,那学生一定都姓周。老师拿花名册一点名:周一、周二、周三、牛八……老师只能很客气地对你伸出五根手指,很有礼貌地说四个字:“滚出去——”
在这个村上老牛家仅此一户,族馆是没希望了。
坐馆是豪门富家请老师教自家子弟,所以牛小八更没戏了。好在村里还有个穷酸秀才(当地名儒),在自家开馆招收学生,称之为门馆。秀才好歹是知识分子,但知识分子不要脸起来相当不要脸,看牛小八眼眶发青,扫地出门。只有最后的村塾了,由到底教育工作者请老师,收学费,办校舍,教授本村子弟。像海瑞那样的教育局长,愈来愈少了。
牛大爷全村走了个遍,最后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上不了学。
上不了学,农民就没了出路。
就在牛大爷坐在田埂上哀叹之际,忽闻一沧桑的声音道:“你可以让他学武。”
学武?
牛大爷略作沉思,俗话说“穷文富武”,家里有条件的才可以去学武,就好像今天有经济基础的都去健身房一样。学武对牛大爷来说,负担沉重,想都不敢去想。首先习武必要衣食无忧,还要出资请师傅,置办兵器,讲究的家庭必要有个演武场。对于牛大爷这种社会最底层的佃农家庭来说,学文尚且找不到门路,何况学武?
牛大爷转头一看,方才说话的人是本地的张大户,地主阶级。张大户有两个儿子,长子夭折,因此对二少爷非常溺爱。张二少爷从小不学无术,对孔孟之道一窍不通,偏偏生性好动,喜欢舞枪弄棒。张大户眼瞅着他一天天长大,长吁短叹,学而优则仕对二少爷来说如梦幻泡影。既然他好动,那就让他学武吧!学武亦可进身仕途,殊不知有“武举”之事乎?
牛大爷忙作揖行礼,偷眼观瞧,张大户身后站着一名鹤发童颜的老者,仔细一看,牛大爷认识他。那不就是后山的精神病嘛!经常把脑袋扎洗脸盆里练闭气功。一个星期不用吃饭,饿得两眼冒绿光,站在大街上喝西北风,美其名曰吸风饮露辟谷术。
牛大爷道:“张老爷您说笑了,小的学文尚且没有门路,学武更别奢望了。”
张大户说:“我家恰好缺个陪练,让牛小八去吧!”
牛大爷千恩万谢,世间还是好人多。
自此牛小八成了张二少爷的跟班随从,耳濡目染,沾满习武之风,摸爬滚打,跟张二少爷混迹多年。
江湖的核心思想——混,即从呱呱坠地之际,已然沉积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骼中,牛小八也不例外。
混,最初的意思是苟且度日,过一天算一天。到了近代江湖社会,“混”变成了独立的价值体系。是面子、关系、拉山头、人情、财富、名利等江湖价值的高度概括。
这种文化时至今日还影响着中国人。
比如故友见面,甲方通常问:“现在在哪儿混呢?混得怎么样?”
乙方通常回答:“一般般,瞎混呗!”
没有混,就没有江湖。
要知道牛小八混得相当不错,因为越是没文化的人越懂得“混”的深刻含义,也就是文虎素质越低的人要是会混的话,通常混得非常好。反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屑于混。由此品位人生真谛——没文化的通常混得风生水起,有文化的通常混得默默无闻。农民出身的赵本山先生,能够叱咤中国娱乐圈,即是一个典型案例。
荏苒十五年后,主仆二人,都已长大成人。名义上牛小八是跟班、是随从、是仆人,在外以主仆相称,实则是同门师兄弟。两人弱冠之年,身负绝学,胸有韬略,就此去考武状元。同在一锅里混饭吃,张二少爷对牛小八相当够意思,托人走关系给他办了个学籍,一同报考武举。
在三年一次的县(府)童试中,牛小八凭借十多年挨揍的本领,一举中得武秀才,名震乡里。张二少爷反而落榜了。张二少爷终于悟出了功夫精髓——实战出真功。张二少爷唯有怅然长叹,看来牛小八才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跟老爹一商量,左右牛小八也是张家培养出来的人才,资助他继续“武闱”,若能折桂,张家颜面亦有光。牛小八不负众望,在省城的乡试中,牛小八又中了武举人。到了京城,进行会试,考中者为武进士。最后是殿试,由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亲自监考。中了武进士之后便有了进身仕途的资格,只是职位不同,要分出个胜负高低。殿试之后分为三甲:一甲就是前三名,第一名武状元;第二名武榜眼;第三名武探花。获“赐武堤及第”资格。
殿试之后,由兵部授予官职。
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是清朝武举第一科,当时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二甲授正五品的守备,三甲授从五品的署守备。到了康熙年间,又有所变动,改为一半授营职,是直接带兵的官,另一半授卫职,是皇帝的宫廷侍卫。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
由此可见,前三名的仕途一片光明,最次也混个大内侍卫,属于皇帝的保安队,民间俗称大内高手。
二甲和三甲就没那么幸运了。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
要知道全国习武之风盛行,前来参加武举科考的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的各省精英,名额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规定,武乡试录取名额约为文乡试的一半,全国共840名左右。而后每科参加会试的武举人,一般在千人左右,最多时达两千人左右,进士录取额平均120人。录取比例约为10:1,甚至更多。
所以,考武举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国武术又博大精深,各方拳种,各大派系,林立江湖,在高手如云中想要脱颖而出,非常困难。而很多人又不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比如牛小八,他在考进士这一关,PK下岗。
当然不能就此灰溜溜地回家。朝廷也知道武艺这东西了不得,若逢外族入侵,国家战乱,还得指着这帮人上阵杀敌。有很多武举人,可能由于“晕考”导致发挥欠佳,导致落榜。没关系,朝廷另设“恩科”,由皇帝直接掌管。听名字就知道了,是皇帝他老人家脑神经错乱,发了下恩慈,考一场。旨在再次吸收优秀的武举人,以此为国家效命。
恩科的考试办法,分三场进行。前两场为弓马技勇,称为“外场”;第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第三场是最要命的。所谓的文武双全的人才现实中很难得,习武之人多数目不识丁。就好像在学校里,学习好的体育不好,体育好的学习都不咋地,同样的道理。
策论武经下来,很多考生都交了白卷。
很不幸,自幼习武的牛小八,看的是缺页的《孙子兵法》,就此落榜,武举之路终结。
牛小八眼望着繁华京城,不忍离去,他渴望能通过自己一身武艺谋求个工作。然而,武举落第,何处是归乡。牛小八,望着人烟熙攘的王府井大街喟然长叹,从此更名“牛大壮”,闯荡天下,萍踪江湖,希冀凭借一身武艺混出个人模狗样来,立足京都。
习武之人,正途落第,也就是武举没考上,他还是有工作机会的。
摆在牛大壮面前的有以下几条出路。
第一,做盗贼。找几个同样武举失意的人占山为王,从此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这份工作虽然很有钱途,但风险极高。封建社会的宗教观念也不允许,男盗女娼是最令人所不齿的。事实上,为了生存,不知有多少学武之士落入绿林,成为响马、胡匪、侠盗。
第二,做保安。给达官贵人家看家护院,凭借武举人之资格,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天子脚下,举目无亲,也没个中介,想要做保安的希望不大。
第三,做打手。实在不成就给妓院、赌场做个打手,看场子吧!堂堂武举人出身,做那下三滥的工作,太丢份儿了。
第四,卖艺。到街头打把势卖艺,顺便卖点大力丸狗皮膏药啥的。工作稳定,且不用租办公室,摆个地摊就能干。然而,放眼望去西单天桥上满大街都是卖艺的,竞争也很激烈。
第五,做捕快。武举人完全可以回到家乡县城公安局做个捕快,干两年协警,然后一转正,妥了。假如一个县的考生都落第了,都回县里当捕快,那就得看谁门子硬了。论出身,牛大壮是超市里的赠品——白给的货!
除此之外,牛大壮年纪轻轻还不到另立门户,开馆收徒的地步,体育老师的梦想也破灭了。那年头还没有武术指导,影视替身,体院也不特招,没人雇佣私人保镖,前途一片迷茫。排出以上工作,只有最后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保镖。
保镖,指的是到镖局里做镖师,最次也可以做个趟子手。
习武之人若不能进身仕途,凭借本身技能在民间无非有以上六种营生。
做保镖,适合多数习武之人。
日期:2011-07-31 10:48:26
二、镖局——早期的物流
中国最早的物流即是镖局。
明朝末年,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形成了商品经济,使商业具有民间性和自由性。当然,当时社会比较乱套,商人在长途贩运(货物或银两)的过程中必要靠另一种力量的保护,才得以提高安全指数。在这种情况下,镖局应运而生。
明朝时期就有了镖局,只是“镖”字写为“标”。
明正德年间,民间出现一种名为“打行”的组织,随后逐渐盛行于个大城市。“打行”在菜市场门口,立个招牌,牌子上画个拳头,当时称为“铁拳头”。“打行”这种业务是纠结一帮武夫,为行旅客商和富豪人家提供“保镖”业务,即是后世镖局的雏形。千古奇书《金瓶梅》中,写到西门庆生意做得很大,不单有布店、医药公司,还有开过物流公司,也就是“标行”。由此可见,当时的这种业务已经存在市场上存在了。
《山西票号史》里记载,官方真正承认的镖局是山西人“神拳”张黑五创立的。
清乾隆年间,张黑五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帝,领取官方承认的营业执照,公司设在北京市市政府(顺天府)前门外大街,现在的东城区教育学院附近,开创了全国第一家官方承认的物流公司——兴隆镖局。镖局这个行当从有雏形到官方承认,共计延绵三百余年,直到1921年会友镖局关闭,才退出历史舞台。
镖局的业务范围非常广,业务项目也很多,比如押韵货物、银两、或者送信、或者衣、物、首饰和人身安全等等,形成了六大镖系,即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人身镖。除此之外,还承接一些保卫工作,比如看家护院。晚清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保护的。大型镖局就业人员可达千余人,总号下面全国各地设有分号和外柜。
镖局的出现给武师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平台。
牛大壮武举落榜,想要谋求个工作岗位,立足京都,并非易事。
应聘镖师也不是谁都能干的,首先你得有两下子。镖师是保镖过程中的主力,假如保镖途中真的遇到了劫镖的,那就得提刀上去就砍,刀头舔血,挣的都是用命换来的钱财。所以,有点三脚猫功夫的千万别去应聘,不知深浅嘛,消停点吧您呐!武举人出身的牛大壮,是全国武举选出来的省级精英人才,具备十多年挨揍的真功夫。实战经验颇丰,三五常人很难近身。单单有了过硬的功夫还是进不了镖局的,谁知道你是哪个山头派来的卧底?想要进入镖局没有熟人领路是不太可能的,中国自古以来的用人之道便是“用人唯亲”,领导都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亲近的人。
牛大壮望着镖局的招牌,苦叹就业难。
眼下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去长春会,除此无他。
江湖人的团体叫做“长春会”,他们有自己的地盘,诸如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沈阳小河沿、营口洼坑甸、大连西岗子、哈尔滨道外江边、烟台南市场、保定马号、济南趵突泉等。
单说北京的天桥。天桥,是一个相对范围的总称。
早年,北京的前门大街、经东西珠市口大街、天坛坛门西北、永定门之北,这个不规则的菱形区域,称之为“天桥”,是江湖人的集散地。如今这个区域依然保存着北京悠久的胡同文化,是北京真正的民俗活历史。
天桥区域内金、皮、彩、挂、平、团、调、柳,五花八门,各种职业林立。
牛大壮要混的地方就是八大营生之一的——挂。
“挂”是挂子行,早年叫武术,俗称把式,民国时称为国术。
挂子行里又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门职业。看家护院的私人保镖叫“支”,这个是现代意义上的保镖;保镖的(特指镖局)叫“拉”;教场子的武术教练叫“戳”;耍大刀的杂技演员叫“点”等等。
江湖太大了,想要入行,没那么简单。
牛大壮所在的地方是京都,天子脚下。北京天桥是江湖人的集散地,五湖四海,龙蛇混杂,没有当初和张二少爷那么好混。在这里若想混出点名堂来,那就得要看真功夫了。
“混”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任何一个阶层之中,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职,都离不开混。比如学生在学校称之为“混日子”;明星大腕各地走穴叫“混名头”;老百姓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叫“混生活”;无业游民整天闲逛叫“混社会”等等。由此可见,在江湖上行走,说到底就是个混,更离不开“混”,更不能不会混!
但,要怎么混呢?
这是一门严肃的学问。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