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懦夫到战神——千古悲喜说韩信

作者: o姜狼o

  日期:2011-7-15 16:46:00
  写在正文前面的话
  自从写完周齐争霸后,基本没有再动笔写什么东西了,时间也挺长,休整的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开始新一轮的写作了。在写周齐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好之后要写什么,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不打算再写断代史了,准备尝试着写一写人物传记。写断代史,许多大事不能细写,只能一笔而过,而且人物性格很难突出。如果写人物专传,就可以放开笔墨,不必太考虑篇幅长短。

  之所以选择写韩信,是偶然间重读了《史记.淮阴侯列传》,觉得韩信这个人物非常的传奇,巨大的人生反转,生与死、贫与贵,悲与喜,都留给了后世巨大的议论空间。后世对于前世的历史杰出人物的评价,根据关注度可分为一二三线,一线的并不多,就那几十个,其中,也包括韩信。历代对韩信的史评、诗词非常多,和同时代的刘邦、项羽同处一线位置。思考了一阵,决定写一写拥有传奇人生的淮阴侯吧。

  韩信并不好写,最重要的一点,关于韩信的史料并不多,不过《史记》、《汉书》的两篇列传而已,二传还基本雷同。如果单纯只写韩信人生如何如何,那篇幅远远不够,甚至只有几万字的写作量。
  所以,为了不使这个稿子过于单薄,增加了刘邦和项羽出场的分量,用大量笔触来写刘项的得失成败,开头也写了一点关于秦朝的事情。写秦汉之际的历史,必定不能绕过刘邦、项羽、韩信三人中的任何一人,少写了谁,这段历史都不完整。即使这次写刘或项,也必定绕不开韩信,楚汉三杰,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这个稿子名为写韩信,实际上是刘邦、项羽加上韩信的三人合传,基本上全景回放楚汉战争,一些与韩信无关,或者韩信只是配角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会根据情况进行描写,比如破釜沉舟、鸿门宴,都会写到。只是这个稿子以韩信为主角,在写那些和韩信无关的大事件时,也尽可能的插进一些与韩信有关的话题,以保证韩信的主角地位。凡是韩信出场的时候,篇幅要加重,不妨多一些心理刻画,并在此基础上任意发挥,胡乱凑点字数。

  因为之前没有写过这样的人物传记,没什么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写,所以干脆不想那么多了,信马由缰的写吧,写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发帖时间不一定准时,有时可能会多发一些,有时可能会少发一些或不发,或者攒了几篇一起发。篇幅能写到多少,现在还没有预估,争取在二十万字上下吧。至于目录,现在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在具体写的时候,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重新拟定标题。

  之前写作时,得到了兄弟姐妹们热情的支持和鼓励,非常的感动,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狼才能坚持下来,谢谢大家。
  日期:2011-07-15 17:12:54
  序
  清乾隆年间,举人包彬曾写过一首《淮阴侯庙》,感慨楚汉之际一代战神韩信的悲喜人生,诗如下:
  鸟尽良弓势必藏,
  千秋青史费评章。
  区区一饭犹图报,

  争肯为臣负汉王。
  韩信在历史上的名气有多大?看看韩信的人生和哪些著名人物的人生纠缠不休就知道了:千古一圣刘邦、千古一雄项羽、一代雌虎吕雉、一代贤相萧何。不过韩信出名,并不是靠傍着名人炒出来的,而是用自己睥睨千古的军事天才,在群雄的盛宴中强行分走一杯羹,谱写了一首让人击剑长叹,感慨万千的人生传奇。
  世人记住韩信的,不仅是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还有许多在历史上闪闪发光的著名成语:一饭千金,胯下之辱,月下追信,国士无双,妇人之仁,筑坛拜将,解衣推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推陈出新,传檄而定,大张旗鼓,背水一战,威震天下,拔帜易帜,各自为战,先声后实,为民请命,置之死地而后生,十面埋伏,三足鼎立,群雄逐鹿,人心难测,肝胆涂地,肝胆照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个古人能和一个成语联系起来,就足以垂名青史,何况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韩信想不出名都难。对于韩信来说,他在意的并不是垂名青史,而是垂名当世。人活一世,何必图万世虚名,能在当时的一方天地中证明自己的伟大,足够了!
  无论是名垂当时,还是名垂青史,韩信都做到了。两千二百年前,韩信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自汉以后,韩信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思议的“现象”,直到现在依然如是。历代帝王将相如过江之鲫,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能被历史牢牢记住的又有几人?但历史却牢牢记住了韩信。
  刘邦以治国为不朽,张良以奇谋为不朽,项羽以热血为不朽,而韩信,以用兵为不朽!看看明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茅坤怎么评价韩信用兵的:
  “予览观古兵家流,当以韩信为最,破魏以木罂,破赵以立汉赤帜,破齐以囊沙,彼皆从天而下,而未尝与敌人血战者。予故曰: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辞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然哉!”——出自《史记钞》
  茅坤的话有分量吗?可以来看另一个故事。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称谓——唐宋八大家,即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的分法早已经深入人心,那么,是谁第一个提出“唐宋八大家”这个文学概念的?正是茅坤!
  历代善用兵者多矣,但茅坤只认可韩信为兵仙,足见韩信在军事上的超绝地位。

  从出人意料的登坛拜将开始,韩信的人生轨迹如火箭般窜升,手笔通天,横剑成国,让人目不睱给,叹为观止: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谈笑定三秦。
  木罂疑兵,擒魏豹如覆掌。
  背水成阵,击杀赵军二十万,赵歇伏首马前。
  东向击齐,杀俘楚军二十万,上将龙且授首。

  垓下之围,十面绝阵,霸王别姬,沛公一战定天下!
  如果把两千二百多年前横空出世的大汉帝国比喻成一座丰碑的话,那么,汉高祖刘邦就是这座丰碑的碑身,矗立在历史的醒目处,供后人膜拜凭吊。韩信,则是这座丰碑的基座,虽然没有碑身那么耀眼夺目,但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基座,也就没有这座丰碑。
  自从秦末著名的泥腿子陈胜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数个出身寒微的草根们不甘心接受命运的残酷判决,他们不甘沦为草泥,他们渴望一飞冲天。他们要用热血和青春,甚至是生命来向苍天大地证明:历史的丰碑,人人有份!不能者下之,能者为之!
  历代有许多从底层草根中强势杀出的英雄人物,但能以“叫花子”身份最终封王成神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创有明二百七十年铁桶江山的叫花子朱元璋,一个就是韩信。韩信虽然名为王孙,实则草根,最落魄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生存对韩信来说几成奢望。
  沉重的苦难,没有压倒韩信,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每个人都会有梦想。机会面前,人人未必平等,草根固然不如豪贵子弟近水楼台,但做为一个草根,如果你连最基本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是没有资格去梦想成功的,不能、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同情。
  看看韩信吧!

  无论青少年时期有多少的困窘,受过多少人的污辱和耻笑,韩信还是勇敢地存在着。因为韩信心中有一个梦想,一个所有男孩都曾经有过的梦想。即使被所有人抛弃,韩信依然没有放弃自己,他还在努力向命运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如果在你还没有成功的时候被别人耻笑,不要放弃那0.1%的可能,顽强的坚持下来,最后,你可以用成功来耻笑这些浅薄的人。韩信做到了这一点,当成锦衣还乡时,文明体面地羞辱了那个让他遭到胯下之辱的恶少,这样的人生态度,足以为人敬仰。
  韩信的人生传奇,其实就是一本励志书,读懂了韩信,也就读懂了苦难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坚持更可贵,没有什么比勇气更让人感动。出身草根没什么,只要你努力,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虽然韩信的人生最终以悲剧收场,但那只是政治的失败,而不是信心和勇气的失败。根据著名的木桶理论,韩信这只木桶上有许多合乎尺寸的坚实木板,有军事板、信心板、勇气板,唯独只有一块政治短板,直接葬送了韩信的辉煌前途。
  韩信缺少足够的政治能力,也就是政治情商,更直白一些讲,就是会不会做人。从这个角度看,项羽、韩信其实都倒在了同一个地方,他们都是多智商、少情商。所不同的是,项羽的失败在于他高估了自己,而韩信的失败,则是低估了对手。

  平生自负兵学无解,得志升龙之后,韩信目中无人,得罪了官场上近乎所有实权派。当韩信轻鄙地当面辱骂樊哙是屠狗辈的时候,他的悲剧命运就已经不可逆转。聪明人心里瞧不起谁,但不会说出来,面上依然春风和气。当所有人都站在你的对立面时,你就已经失败了。
  韩信做事聪明,做人不聪明,他没有参透权力之于人的得失关系。韩信没有从做人的利害关系上去分析他和刘邦的关系,以为天下底定,就可以和皇帝陛下共富贵,长鄉食祀,千秋在信一人。只是韩信没有想过的是,刘邦可以与萧何共富贵,可以与张良共富贵,甚至可以和樊哙共富贵,但绝对不可以和韩信共富贵!
  原因,其中很简单:卧虎之侧,谁睡其酣!
  萧何、张良本事通天,也不足以对刘邦的天下造成威胁,更遑论樊哙这个屠狗妹夫。而韩信是当时公认的天下第一名将,用兵如鬼神翻覆,人皆不能测。刘邦能消灭项羽,韩信功为最大,如果一旦韩信和刘邦刀兵相见,谁敢说刘邦能笑到最后?
  为了大汉天下千秋万代,韩信必须死,但如果韩信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天下底定之后,迅速交出兵权,示刘邦以归野游逸之志,终生不入官场半步,刘邦还是可以放韩信一条生路的。一千五百年后的明朝开国大将汤和就远比韩信拎得清、看得透,要不是汤和及时交出兵权,以释君主之疑,朱元璋是不会放过他的。
  可韩信选择的却是挟功抗上,自负凌人的绝路,长乐宫中的地狱之门已经缓缓朝着韩信打开,而韩信却还昂首踏了进去。阴险毒辣的吕雉一声令下,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传奇就此化为一缕云烟,消失在苍茫天际。兴衰荣辱,空空如也。

  韩信生的卑微,死的憋屈,但过程却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一叹韩信胯下受辱,再叹韩信功垂宇宙,三叹韩信兔死狗烹。在这个巨大的人生反转过程中,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智与愚、忠与奸,淋漓尽致的喷洒在历史的醒目处,写就了一幅不可再得的人生画卷。
  从所有人鄙弃的懦夫,到所有人认可的战神,其间发生了许多故事……
  日期:2011-07-15 17:43:58
  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古风五十九首 其三
  唐.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会永远记这一年。在这一年的 天,秦国将军王贲率秦军从燕国南下,攻破临淄,俘虏田氏齐国最后一任齐王建,关东六国中最有实力的齐国被消灭,标志着秦国统一战争的彻底胜利。
  二十六前(即公元前246年),当年仅十三岁的赵政被服衮冕坐在咸阳宫上接受百官朝贺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有些羸弱的少年,会成为被后世两千年牢牢记住的千古一帝。

  赢政的母亲是赵国人,名义上的生父是秦庄襄王赢异人(又名子楚),但坊间传言真正把赢政带到人间,却是一代传奇“大偷”吕不韦。落魄的赢子楚做为秦国人质客居赵都邯郸,几乎一文不名,是腹黑而且异常精明的吕不韦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果断出手,把自己最宠爱的赵姬送给赢异人做老婆。后世疯传赵姬投到异人怀抱时已经怀有身孕,所以赢政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千古之谜。

  不过历史最终还是了嬴政,由他来完成从后世来看非常不可思议的七国大一统,华夏民族从此迈出了由资源分散向强势整合的最关键一步。
  当然,嬴政的运气非常不错,他即位时,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只要不出天大的意外,秦军的铁血雄师必能将大秦的旗帜插在六国国都的城头。说到秦国统一,就不可能绕过嬴政的曾祖父——秦国统一的最大功臣昭襄王嬴稷。
  在秦国漫长的历史上,嬴稷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于公元前306年即位,直到公元251年才撒手西归。在这五十六年的时间内,秦国不断向东扩张,特别是与秦国邻近的赵、魏、韩三国深受其害,秦军动辄斩首五万,拔二十余城,国势达到了极盛。
  特别是发生在公元前264年那场震惊历史的长平之战,随着四十万赵国精锐男儿被集体活埋,纸上谈兵的赵军主将赵括被乱箭射死,秦军主将——一代杀神武安君白起仰天狂笑,秦国几乎提前宣告了历史的结束!
  自此之后,秦国和关东六国的实力差距已成天上地下,六国已无力再抗虎狼之秦。所有人都明白,即使嬴稷此生看不到天下一统,六国之王也早晚要成为岐山嬴氏的阶下囚,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秦王嬴稷和秦王嬴政之间,还有两个过渡的秦国君主,就是嬴政的祖父——孝文王嬴柱、嬴政的父亲——庄襄王嬴异人。这两位君主在位时间都非常短暂,孝文王在位仅仅只有三天,即公元前251年十月,还在为父亲昭襄王服丧期间突然暴崩。庄襄王在位三年,即公元前250年至前247年。
  庄襄王在位期间并非没有作为,而是继承了祖父昭襄王的铁血扩张政策,秦军在庄襄王的指挥下,像一台加足马力的推土机,朝着东方不断平推过去。而庄襄王在位三年,所做出的最能影响历史的一个决定就是:任命他的政治恩公吕不韦为秦国丞相,封文信侯,食邑十万户,此举深深影响了近三十年的秦国政坛。
  秦庄襄王三年,王驾崩,太子政继位,从而掀起了战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高潮:秦军不断向东平推,用铁与血,完成这冷血到极点的帝国征服!
  因为嬴政继位时年龄还小,无法亲政,所以秦国的最高统治权实际上落在了新任秦国太后赵姬的情夫吕不韦手里。吕不韦是个聪明人,他虽然大权在握,但嬴政早晚是要长大亲政的,而且他和赵姬私通的事情一旦让个性倔强的嬴政发现,后果可想而知。
  狡猾的吕不韦很快就给自己找了个替身,让这个替身为赵太后在榻上效劳,他就是史上著名长枪男——嫪毐。吕不韦将嫪毐假扮成去势的宦官送进宫中,嫪将军果然不负吕相公所托,在榻上满足了赵太后强烈的生理欲望,二人如胶似膝,而吕不韦则站在嫪毐身后摇控朝政。
  就在嫪毐和赵太后交颈缠绵、吕不韦沉默无语的时光流转中,秦王政渐渐长大成了一个个性强硬的青年国君。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秦王政九年,即公元前238年,终有人站出来,揭发嫪毐和太后私通,并生下两个孽子,甚至要预谋杀秦王,立已子为秦王。此次谋逆易位事件,与公与私,都已经触犯了嬴政不可容忍的底线,嬴政决定采取“零容忍”策略。
  被封为长信侯的嫪毐虽然权势喧天,但他手上没有军队,只有几百小喽罗,这一点决定了他必定失败的命运。嫪毐不甘心就这么下地狱,还在竭力反抗,但他哪里是秦国正规部队的对手?嫪毐很快就被捕拿入狱,事实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揭发者并没有说谎,一切都是真的!
  当年九月,一代长枪男嫪毐被车裂(即五马分尸)处死,并夷三族,杀其与赵太后所生二子,幽禁赵太后于棫阳宫。嬴政心里清楚,嫪毐不过是被吕不韦当枪使的替身,这场闹剧真正的导演其实就是吕不韦。
  即使不讲吕不韦和自己母亲的那些陈年旧事,单从权力角度讲,嬴政要亲政,身边蹲着吕不韦这头政治怪兽,终究是不令人放心的。虽然在众多门客的求情下,嬴政暂时没杀吕不韦,而是将吕不韦逐出咸阳,迁居河南,但不除吕不韦,嬴政的天下就休想牢固!
  秦王政十二年,即公元前235年,嬴政终于对吕不韦下手,他的一封措词极其严厉的信件,让吕不韦感觉到血雨腥风即将到来。为了免肉身之苦,一代传奇商人吕不韦惶恐地喝下自制的毒酒,毒发而死。
  吕不韦的死,改变了秦国政坛“一君一相”的双头鹰格局,直到这时,嬴政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政,大权独揽。嬴政即位十二年来,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内政上,自吕不韦死后,嬴政开始改变“重内轻外”的战略,继续推行曾祖昭襄王铁血扩张政策:诛灭六国,实现天下大一统!
  从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将樊於期率军攻赵国,斩赵军十万这场大胜开始,关东六国终于摸清了嬴政的底线,那就是嬴政要彻底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在嬴政看来,关东六国的存在,就是对历史最大的犯罪。所以,他们必须死,只有嬴政一个人才可以活下来!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内史腾授命出师,目标是六国中最弱的韩国。胜负早已经没有任何悬念,秦军攻入韩都阳翟(今河南禹县),生擒韩王安。秦废韩国为颍川郡,韩亡。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名将王翦击赵,虏赵王赵迁。因为邯郸是嬴政的出生地,所以嬴政立刻驾幸邯郸,在旧城墙下,寻找属于自己曾经天真的童年。同时,嬴政诛杀了曾经得罪过自己母亲赵太后的所有仇家。有仇必报,这是嬴政做人的信条。同年底,赵太后在沉默中郁郁而死。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大举伐魏,以水攻之计,水漫大梁城。穷途末路的魏王假向秦军乞降,但被秦军所杀,魏亡。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老当益壮的王翦率六十万虎狼秦军,杀向淮河南岸,目的是楚国国都寿春。王翦以坚壁之计,消磨楚军斗志,直到楚军精疲力尽之时,秦军突然发动进攻,一举斩杀楚名将项燕(项羽祖父)。第二年(公元前223年),楚王负刍成为王翦的猎物,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222年),王贲率秦军进攻辽东,生擒燕王喜,燕亡。同年,王贲转战代国,目的是赵国王族赵嘉,战役没有任何悬念,赵嘉束手就擒。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又是王贲,从燕国南部率军杀进齐国。不过齐国此前就已经向秦国表示臣服,所以嬴政没有动用国家暴力,而是用花言巧语,将齐王建骗出了临淄,齐遂亡。

  天下,是嬴政一个人的。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其实嬴政的天下不仅是关东六国的统治疆域,还包括长江以南尚未纳入华夏文明主流圈的广袤地区。嬴政所要征服的天下,是大陆的尽头,在嬴政的指挥下,秦军战车一直向南挺进……
  就在王贲俘虏燕王喜的那一年(公元前222年),名将王翦率领大秦王师“荆江南地,降百越之君”,秦朝的统治疆域急速南扩,但嬴政并没有满足,他命令他的部队直到看见大海才可以停下来。
  日期:2011-07-16 16:24:58
  二 秦失其鹿,而群雄逐之
  嬴政相信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战无不信的大秦王师,征服嬴政所能想像到的天下,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摆在嬴政面前的,是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给自己的天下进行一个准确的名位定位。
  “六国毕,四海一。”嬴政统一天下,已不满足于做秦王。六国亡俘都是王,所以嬴政需要提高自己的“行政级别”,绝不可以和亡俘并列称王,这是耻辱!嬴政已经对“王” 能否当起他赫赫武功产生了怀疑。
  虽然在周朝,周王即是天子,诸侯国的爵位分为五等,既“公、侯、伯、子、男”,但到了战国时代,人们已经记不清周王真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在什么年代了,诸侯们也不再满足于当“公”当“侯”,甚至还有子爵的,都纷纷扯旗称王。
  如果是割据一方的诸侯,称王倒还可以,但嬴政已经做了天下共主,岂能自降身价?
  虽然相对于实际权力来说,名号不是特别重要,但嬴政显然不这么看。统一后,嬴政就让群臣给他重新拟个名号,令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王是不能再做了,秦国的大臣们开始绞尽脑汁,为他们这位战功赫赫的君主重新拟定一个合适的名号。秦丞相王琯、廷尉李斯等人先是吹捧嬴政:“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然后众议为嬴政拟了个“泰皇”的名号,并请天子自称“朕”。
   嬴政除了对泰皇之称不太满意,把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名号合并起来称“皇帝”,其他皆如群臣议。嬴政自称始皇帝,废除周朝的谥法,以二世三世乃至于万世为号。
  嬴政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不是弄出来一个皇帝名号,而是彻底废除了周朝以来的分封制,夷天下诸国为郡县,分为三十六郡。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史称“车同轨、书同文”使中国从东周开始一盘散沙的状态凝成了一个拳头。
  在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时,嬴政遇到了一些阻力,丞相王绾等大多数臣僚都反对郡县制,他们的理由似乎很有道理:“陛下虽然新得天下,但燕国、齐国、楚国等地距离关中隔千山、阻万水,陛下鞭虽长,犹不及马腹,请陛下把各位王子分为诸侯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