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作者: 东野牧臣

  日期:2011-7-3 11:06:00
  时间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一个人总是在明白了应该怎样之后发觉时间已经不再,于是无限的遗憾也只能用剩下的时间去加倍补偿。
  一个人一生都在挣扎的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爱情世界或者性的世界。
  一个人一生都不能回避的一样东西,意义。没有人可以一分钟没有意义的活着,无论多么幼稚的人的行为总是有意义的,几乎所有的空虚都来源于对于意义的定位出了问题。
  一个人一生的动力,自卑与超越。

  一个人一生都在重复犯的错误,未来成熟的自己要不断的为过去不成熟的自己买单。
  人不愧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个体,无论用那一种理论去分析,都可以得出一些模糊的痕迹,要想弄懂却无异于水中捞月。
  大学快结束了,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大一的时候发誓要让这世界不再有任何秘密,后来渐渐成熟了才发觉秘密从来就有、并且只会越来越多。不要说这个世界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领域也不是一个人可以望得到尽头的。如今虽然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幼稚,却也少了那种怒气冲冲贯斗牛的情怀。所以决定在这里开始写些文字,没有细腻的情感,没有狂妄的胡言乱语,没有纯数据的罗列,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讨论,或许会涉及到某些对于社会,人性等等的东西,没有想过有多少人在乎这个帖子,只希望可以在天涯留下一段记忆。当然如果可以有幸的分享到别人的人生智慧那就真的是太令人兴奋了。

  或许我只是万千凡俗的人中的一个,或许我只是这个世界上有些另类的思考者中的一员。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庸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明悟,所以我所言皆是我所想,或许对,或许错,或许是一些众人皆知的常识却被我误认为是幸福的阶梯。或许是一些发人深思的感悟碰巧被我拾得。
  我没有在读过太多伟大的书籍,我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我没有得到过某个伟人的醍醐灌顶,我不是一个智商150的人,所以我认为真理的东西本身就有着很多局限性。但是无论怎样,我只是在阐述大学几年的某些思考,从大一开始一直到现在。我就在不停的思考着某些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智慧和知识的差别是什么,独立的思考从哪里来,幸福是什么,一个人如何摆脱时间的干扰,如何判断一个人,什么是自由等等。不要嘲笑我是井底的青蛙,相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人敢说自己就真的是对的。不要说我是空想主义者,我只是在谈论某些理论。不要怀疑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就在写这篇文章开始的时候都没想到要在天涯开贴。

  我不是学习哲学的,所以对于某些概念的理解可能出现问题,我也不是学习心理学的,对于某些经典的理论我只是略知皮毛而已,我也不是文人所以标点或者语法的错误不是我不想注意实在是无能为力。我只是在描述我的某些思考,其中有想明白的,也有没想明白的,如果你要问我目的,一是为了最后的大学生活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二是为了认识一些同样喜欢思考的芦苇。这是第一篇,以后会陆续更新,希望同样喜欢思考的人大家可以交个朋友,我不是圣人没有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习惯,因此你的问题我解决不了。我不是阴谋家没有操纵人心的欲望,因此说什么不必那么顾及。

  好了,正式开贴,以后会不定期更新。欢迎得到所有人的评点,也欢迎可以给大家一个讨论思想的平台。还有再补充一下,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喜欢思考的人,有太多的东西不懂,也有自知之明,所以。。。。。
  日期:2011-07-03 11:45:04
  柏拉图的洞穴理论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在这个比喻中,柏拉图作了如下设想: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不过柏拉图认为,只要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他的视力就可以恢复,首先大概看阴影最容易,其次是看人或事物在水中的倒影,再次是看事物本身,在夜间观察天象,之后就可以在白天看太阳本身了。此时他便明白:“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的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于是他回想当初穴居的情形,就会庆幸自己在认识上的变化而对同伴表示遗憾。他既已见到了事物之本身,便宁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意再过囚徒生活。然而,如果他复回洞中,那些同伴不仅不信其言,还会觉得他到上面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对“影像”竟不能如从前那样辨别。他的同伴们不仅不想出去,甚至想把那位带他出洞的人逮住杀掉。

  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当时震惊的无以复加,洞穴的理论如此形象的将这个世界分成了很多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他有一套证明自己正确的理论。阳光下的人和洞穴里的人,或者可以说,阳光下的人知道洞里的全部价值体系的缺陷,洞里的人却不知道洞外的风景却固执己见的怀疑一切。以某种说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程度的洞里,只不过有的人生活的要更深一些而已。当我们嘲笑一个人是白痴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种可能他看到了阳光而我们没有。当我们感叹生不逢时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种可能,我们所拥有的力量真的像我们想的一样强大吗?这是一个每读一次都会感慨好久的故事,虽然短,却真的很精练和发人深思。

  日期:2011-07-03 16:02:17
  一个人的力量,道,术,势。
  道:孔子克己行礼是道,孟子浩然正气是道。老子清净无为是道,庄子自在逍遥是道。世间有道三千,择一即可。纵使历代伟人也没有几个有能力将两种不同的道存于灵魂之中。道,直接涉及到一个人的整体价值观。越是详尽越是艰难。越是超于社会价值越是强大,越是偏离社会价值越是危险。因为社会的无道,以至于很多拥有天赋的人无法发挥力量。很多有能力的人无法成就传奇。

  道包容的越多承受的缺陷也就越大。人不是上帝,没有多少人有能力融合太多的道。理论上一个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道,才能将自身与人类分开。只有拥有完整的道的人,才是一个人而不是人类。
  术:道是无法直接发挥作用的。没有术的依托一切道都是枉然。术,从古自今那么多思想先哲穷困一生估计就是空有道而无术所致吧,又或者道不容于世。有道之人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明悟自己该做什么。可是没有术,也只能将想停留在想得层次。
  术是一个人力量的最直接体现,他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是靠术来表现的。每一种术都带有某些道的特征,当术演化到极致的时候是近乎道的。就像庄子的故事中。盗拓的盗亦有道。依托于道,术可以发挥到极致,不依靠道,很多时候或许术也只是拥有一个形式而已。无论学习多少做人技巧,那种在尘世中浮沉几十年的心态不是可以装出来的。

  势:相书有云。相由心生。同时相也会干扰到人心。历史上有很多无能之人因为卖相甚佳而被认为治国之士。与其先天之势应该有直接关系。一个人若是鹤发童颜,穿一身道服就算是个乞丐也像仙人。有的人身怀宝玉。衣褐而行,仍然可以被人认出是奇才。而有的人拥有大才却无法取得众人相信。人后常常抱怨外人不解。也许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所散发的势不对吧。

  人们常常说有的人看起来就像是领导,有的人看起来就不靠谱,这话说的也不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身上的势能是没法掩盖的。
  日期:2011-07-06 11:08:46
  关于自由(精神的最本质问题)
  将死之人未有不遗憾的,活着的人未有不疲倦的。好像是说,人是没有自由的。无论是佛家宣传的轮回说还是禅宗的万象皆空,都试图消灭人与当今时空的联系。即使是拥有最为广大信徒的基督教也在用原罪思想将人的灵魂抽离当今时空。如果说道教的炼丹术是一种思想上对于外界客体的回避。那么印度教的瑜伽更像是一种对于外界客体的遗忘。几乎所有的大型宗教都很讨厌现在和外界。很不幸的是,从哲学上说,人应该只是活在现在而已。

  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活在现实世界的肉体和活在空幻世界的精神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弱化了人的精神,干扰了思维的发展的。可是正是这样的一个避风港似的方法几千年来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使是如今物质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们仍然需要这样的宗教思想来使自己睡个好觉。对于现在的社会的回避或者忘记成了大部分渴望得到幸福的人所走的捷径。

  写出了逍遥游的庄子,以一种半人半神似的方式生活着。在他的思维体系之中,这个世界上一切问题似乎都在相对化,即使是生死。他的妻子死的时候,他唱歌。夜宿荒野的时候与骷髅头对话。一面写树因有用而被伐。一面又是雁因无用而死。庄子以一个完全怀疑论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思想。正是这种绝对的怀疑论,使得一切存在变的毫无意义。可以说因为怀疑,因为有足够的智慧来支撑着这种怀疑,庄子超脱了现在。可是说他是幸福的也可以说是不幸的。幸运的是自由,不幸的是那是一种封闭的孤独似自由。

  禅宗大师临济义玄棒喝之中见真我,瞬间的大彻大悟使一个人从此不再局限于人的境界。不同于庄子的怀疑,对于临济义玄来说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无。万物本无,因为万物的无,所以现在的社会对于我来说也就没有了意义。而作为灵魂的我也就可以摆脱掉有限的束缚,在这无限的空间之中任意驰骋。因为除我之外无物,所以也就没有了贪嗔痴三毒。而我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佛。这种通过否定现在方式来肯定自身的价值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亚里士多德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一旦否定了社会,人也就否定了自身的绝对价值。这样而来的自由也就多了些空虚和无意义的属性。

  希腊的犬儒学派主张人应该像狗一样活着。狄奥根尼放弃了物质世界的追求,将全部力量集中于精神世界。既然物质世界是如此的有限、复杂。人自身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而在与之相对应的理性世界里,人的力量却变的无所不能。哲学家所拥有的理性使得他可以在自己的小宇宙之内为所欲为。这样的自由仍然是一种放弃。只不过所放弃的仅仅是物质世界而不是整个世界而已。这样的放弃所带来的乐趣被大多数思想家所继承。他们在理性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对于现实的世界却不屑一顾。

  无论是庄子似的自由还是禅师们的自由,抑或是西方思想者的自由。都是一种放弃,都带了些秋风萧瑟的感觉。人活在当下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缺少任何一个因素人生都不会是完美的。
  尼采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有精英制定规则。在他的强力意志之中,思考者应该将他的理性和现实世界的高贵融为一体。那也就意味着,少数人可以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更多的自由。只是这样的理论是以丧失其他大多数人的自由为代价的。
  当成功学流行于世之后,人们忽然意识到人可以这样活着。人们不必去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人们也不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那些被成功学深深影响的人总会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以及对于自我的把握。这个时候的人是自由的。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对于现在物质世界的自由,也是一种灵魂上的自由。不同于古之圣贤,成功学更多的是关注物质,或者可以说由简单的精神世界来维持庞大的物质世界的运转。正是因为精神世界的简单,也就避免了精神世界自发的矛盾。他们的思维构建并非以最核心的问题开始也就不会或者说也许永远都不会面对人性自身的问题。

  那些繁琐的没有答案的问题被抛弃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联系使得自由成为可能。当然就像所有捷径都会有缺陷一样。这种由少数几个确定性理论所构建的体系并非像他所宣扬的那样牢固。对于一些自身价值观很强大的人来说,他们是很难享受这种幸福的。自身的世界观足以使他们意识到那些基本观念的荒谬,理性的分析总是带着无力感。而某些自身价值观很脆弱的人即使可以在这样的体系内寻找到自身的意义。却无法抵挡这种单一的价值所带来的缺陷,这时候的成功学更像是一种精神鸦片。必须依靠不断的接触才可以保证自身的存在意义。

  即使如此,成功学应该是最为适合普通人的理论了,不需要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探讨,不需要强大的理性就可以拥有的一种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自由。相比于他的缺陷,也许这样的一种收获已经掩盖了一切。
  日期:2011-07-13 17:41:24
  幸福与成功
  幸福,若众生皆苦,何人可得幸福?若这个世界充满虚幻和无奈,幸福将存放何处?人人懊悔曾经,事事总有遗憾。站在山下的人因世事无常而恐惧,站在山峰的人因命运的多变而痛苦。幸福又将花开何处,幸福又将散落何乡?
  一直觉得幸福和成功不一样。一个人若是理性的去做事情得到的成功也许会多一些,要是跟随着感性的步伐也许幸福会多一些。进化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自我的放弃,成功的初期更像是一匹马为了摆脱它的尾巴而奔跑,并最终日行千里。没有对于自我的不满,就不会拥有进化的动力。可是对于自我的不满本身就是一种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否定。

  如果给幸福下一个定义的话,那么幸福更多的应该是对于自身意义的肯定。肯定了自身意义的幸福和否定了自身意义的成功就像是一对矛盾体相互缠绕。而理性和感性在这样的混乱中得到不断的升华,生命将如此进化。
  在很多名人传记中充满了幸福和成功的统一,以至于很多时候有一种误解,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是可以并存的。却本能的忽略了幸福和成功的统一只是属于人生发展的后续阶段。当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已经拥有了人生的方向。那么对于自身意义的肯定和否定也就不至于那么僵化了。肯定自身和否定自身将会变成一个意义。而所有的幸福且成功的人都将达到一个相同的状态。生命的意义将来于自身的进化而不是自身的存在,进化需要否定也需要肯定,只有进化才是一个人最高的意志形态。一个信仰耶和华却不敢向耶和华靠近的人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成功或幸福也许形式不同但是本质绝对一样。生命终究是一个模式的进化而不是多个方式的发展,一切的差异性生活方式都将统一于一个规则之下,有人可以特殊却没有人可以例外。

  幸福应该是一种跨越时间的状态,在一个人的思维成熟之后,整个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应该出现意外。幸福既然跨越时间,那么现在的任何一个人的幸福感就不应该以对于现在的满足为依据。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某些人的幸福也就变成了不幸,而某些人的不幸反而成就了幸福。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生活在现在,可是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欲求、我们的幸福感来源却必须要带有未来的因素,否则未来必将出现我们所无法预料的痛苦。任何一个人都只是一个思维体而已。只不过这个思维体要依托于物质的身体而存在。可是太多的时候,我们所注视的却是物质化的身体而忘记了主体的思维。
  整个人生幸福感从小到大也将有物质属性不断向精神属性过度。如果一个人的幸福感无法跟的上时间的进化,那么他的幸福感必将落后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就像很多女生都已经成熟了但是欲求还是那么低级。这样的好处就是在人生的物质化和精神化的痛苦期他们可以保持快乐。可是坏处就是在美人迟暮的时候无法看到生命的意义。所以一部分女性只好将自身的意义与自己的子女联系在一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

  日期:2011-07-14 19:17:32
  《自由与妥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间之灵没有不渴望自由的,作为万灵之长的人类更是如此。只是当我们面对现实之时却又常常无能为力。海阔方能凭鱼跃,天高才可任鸟飞。只是千百年来这样的阔海和高天就像乌托邦一样存在却不存在着。
  物质世界的资源是稀缺的,即使世界上最为完美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保证人性的自私。而渴望通过政治来保证每一个人获得平等的机会注定是不可能的。而很多时候,人性的自私又使得几乎所有人都成为自由丧失者,几乎没有赢家。即使是历代伟大的人也总是身不由己。拿破仑为了巩固地位而不得不娶奥地利公主。蒋介石为了成就事业也要选择豪门宋氏。胡宗宪为了平海盗不得不背信弃义。

  那些权力场中的妥协常常被文人所不齿。他们更喜欢的是任意而为的旷达。只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旷达总是伴随着寒冷的晚风。“五月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太白也离不开“欲渡黄河冰塞川”的无奈。最为人所乐道的东晋名流陶渊明即使是过着采菊东篱下的生活也难以忘怀其祖父陶潜的丰功伟绩。这种诗歌声中的自由总是那样的让人伤感。

  醉心于山水之间的逍遥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享受的。游荡于世俗之外的风流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承担的。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目标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兼济天下易,独善其身难。曼德拉可以在监狱中忍受数十年的孤独,却无法忘却国家的不幸。印度圣雄甘地一个出家人对于物质的追求已经微乎其微,却仍然无法摆脱那对于印度的深深的爱。

  也许在某些人眼中,曼德拉或者甘地都不是自由的。因为他们还是有放不下的东西。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楚狂笑孔子的不识时务。楚狂因放得下而自由,可是他真的放得下吗。在庄子的书中有一节讲一个隐士却有很多人来拜访,如果真的是隐士,人们又怎么会知道他呢。

  面对希望的渺茫,总有些人以一种放弃的态度让自己的灵魂获得自由。只是这样的自由真的可靠吗?还有一部分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难道不是自由吗?面对困境,逃脱了心,却困住了梦。困住了心,却也成就了梦。
  相较于外界,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在意其结果。人们不会去思考你是怎么做的,人们只会记得你做了什么。而相对于人自身,最终的结果不过是一个一个点而已,整个人生的过程如此的漫长。所以一个自由的人在其他人看来也许总是孤独与困苦的。可是对于他自己来说,梦想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人们总是追求客观因素的完备性而忽视了主观力量的强大。笼子中的鸟是不自由的,因为他被束缚在了一片狭小的天地。可是如果将整个世界看做一个牢笼,我们每一个人不也是如同笼中鸟一样不自由吗。康德一生没有离开他的家乡可是谁又能说他不是自由的呢。
  脱离物质谈自由是一种自欺欺人,过分关注物质的自由也只能是一种人生的悲剧。思想的世界无边无际。即使在那样的世界了。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却不能如此做。精神的世界也有规则。不服从于规则的结果就是陷入到精神世界的混乱中去。悲惨的是很多时候,精神世界的矛盾要比物质世界还让人难以忍受。要不然每一年也不会有那么多自杀的人了。

  理论上来说。这个世界只要存在规则,一个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即使是精神世界也不可以。真正的自由必然来于一种妥协。现实的妥协和精神的妥协。真正的自我必然需要一种执着,现实的执着和精神的执着。一个拥有自我的自由也就意味着一个执着和妥协的结合体。若果以此而论,我们所认为的那些矛盾的人才应该是真正的自由。而不是某些放弃。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放弃都是一种对于自我的否定。否定了自我的自由并不是真的意义上的自由。

  日期:2011-07-16 19:46:07
  自由(天、地、人、我、心)
  如果说有一千种苦难可以让一个人有痛苦的资格,那么在这一千种苦难之中仍然有人淡定自若。若果说有一千种幸福可以让一个人有微笑的资格,那么在这一千种幸福之中仍然有人以泪洗面。如多说一切都是相对的,幸福或者悲苦。那么幸福或者痛苦的最终极归纳也仅仅来源于人自身的自由或者不自由。
  自由之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能听到梅花绽放的声音,不自由的人即使在温暖的春季也只能看到河底的淤泥。自由之人身处囚牢之中,而心在天地之外。不自由的人身在天地之外而心在囚牢之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