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细数民国老二的尴尬:为您掀开26位民国总理的神秘面纱
作者:
国涛漫舞
日期:2011-8-1 13:18:00
前 言
在中国近代史上,从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北洋政府更替的执政集团里,国务总理并不是一个“稀缺”职务,数不清的更迭与替换,最短命的内阁只有6天,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
北洋政府时期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岁月,一大批军阀政客、官僚名流演绎了一段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历届内阁总理更成为影响那段历史的主角。潮起潮落,跌宕起伏,各色人等上演着一出又一出喜剧、悲剧、丑剧、闹剧。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00年前,中国废除帝制,建立了共和,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转折。今天,把民国政府总理的一些重要事件重新梳理,把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予以揭示,看看这段历史,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当我们审视民国历届总理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在那充满动荡的年代里,一个个鲜活生命在历史漩涡里的种种辉煌、尴尬、无奈和痛苦。适逢乱世,方凸显忠臣良将,那么,忠臣良将是否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呢?读完本帖,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回味与思考。
正所谓古今英雄论成败,千秋功过任评说。伴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历届的内阁总理,做出了各自不同的抉择,他们的最后岁月,荣辱各别,让我们思索,给我们启示。
日期:2011-08-01 13:22:45
第1任唐绍仪:半生浮华半世闲
留学美国的“海归”,深受西方政治思想熏陶,中华民国历史上两次南北和谈代表,民国政府首任内阁总理。启蒙袁世凯告别清廷帝制,曾与袁义结金兰,成为密友,终因不满袁世凯大权独揽而愤然辞职。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坚定支持者,“当了总理再当县长”,最终被家中“来客”刀劈斧砍“定点清除”。
小档案:
姓名: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
籍贯:广东珠海。
父亲:唐巨川,上海茶叶出口商。
儿女:共育有4子8女
长子:唐榴,族名宗辰,复旦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
四子:唐梁,由美国总统胡佛资助赴美国留学.
六子:唐健,留学英国,学习建筑。
长女:唐宝珠.
五女:唐宝玥,夫婿顾维钧,留学美国。
十二女:唐宝坤,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
十三女:唐宝珊,留学英国学习护理学。
日期:2011-08-01 13:25:26
(1)结袁成为“铁哥们”
唐绍仪初识袁世凯,是在清廷的藩属朝鲜。
1884年,奉命率兵平息朝鲜内乱的袁世凯,途中偶遇一位持枪守门的中国青年,意气凛然,气度不凡,袁世凯勒令士兵后退,与这位中国青年互道姓名,方才得知这位青年名唐绍仪,来自广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由清廷派为税务帮办,两人则惺惺相惜,无话不谈,随之成了密友,这是唐绍仪与袁世凯的密交之始。
唐绍仪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唐家湾(今珠海市唐家村),自幼到上海读书。在濒海临边的中国沿海省份,不少人赴港澳求学或出洋谋生。此时,中国的大门已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洞开,清朝统治阶层为之震撼,一些有识之士为挽救清朝统治危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在这场洋务运动中就包括派遣出国留学人员到西方学习先进的制造枪炮的技术。少年早成的唐绍仪深知,到西方国家留学是抬眼看世界的最佳途径。
唐绍仪自幼攻读经史,极有颖悟力。12岁读高级塾馆时,塾师发现他不同于一般学生,常常在学堂上夸赞这位学生。恰巧,清廷为培养“新学人才”,正到处寻觅可造之才,当时已送两批留洋学童出国。得知到清政府每年选派聪颖幼童赴美留学的消息后,唐绍仪多方努力,作为第三批派遣生赴美学习,从小学进入中学,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文科。
唐绍仪尚未完成学业,便被清政府以留学生“中学荒废,不堪管束”为由强令召回。血气方刚的唐绍仪,依依不舍地登上了返回中国的远洋巨轮。年轻气盛的唐绍仪,在中国留美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是最年轻的留美学生之一,他在美国留学时结识的老朋友、后来成为第31任美国总统的胡佛,在其回忆录中多次提到唐绍仪,称赞其“为人正直,有才干,对中国的未来怀有远大的抱负。”
几年的留美学习和生活,成为唐绍仪人生轨迹中的重要一段,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后来他的各种政治和外交活动成就的取得奠定了一定基础。
唐绍仪回国后,先入天津水师学堂补习,后来以九品县丞补用职衔,进入天津税务衙门当翻译,此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在这里知遇了影响其前途与命运的袁世凯。
日期:2011-08-02 08:50:55
唐绍仪不仅向袁详细介绍了从出国留学到赴朝鲜任职的经过,还向袁推荐了《孟德斯鸠法意》、《欧洲新政史》、《万国国力比较》、《日本宪政略论》等政经书籍,阐述了他的“治国方略”,袁世凯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心中暗暗思忖,威武少年必将“担当重任”。
袁世凯出身草民,既未中科举,也没有出洋留学,对自幼赴海外留学、中外皆通的英才少年唐绍仪十分看重,遂奏报朝廷称唐绍仪“理当重用”。此时的袁世凯一言九鼎,清廷正式下达诏书任命唐为“驻朝鲜交涉通商书记官”,这个官衔属“五品顶戴”的中层要员。
在此期间,唐已成为袁世凯在朝鲜纵横驰骋的“左膀右臂”,唐袁两人成为志趣相投的挚友。在朝鲜期间,唐绍仪与袁世凯建立了深厚友谊,事业上也飞黄腾达,1889年底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朝鲜汉城领事,在任上表现出干练的外交才能。直至1898年9月,唐绍仪因奔父丧返国,结束其出使朝鲜近10年的外交生涯。
可以说,仪仕途之路上,没有袁世凯,就没有唐绍仪。
日期:2011-08-02 09:44:06
(2)东床快婿配娇女
唐绍仪因自己所具有的“海归”背景,在其长期的仕途生涯中,时刻关注,并着力促进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1902年,唐绍仪出任津海关道兼北洋大学堂督办,主持北洋大学堂全面事务,资送34名学生出国留学,开创了北洋大学堂规模性留学教育的先河。
1905年,唐绍仪推动中国公使馆介绍唐宝潮报考法国圣西尔军校,唐宝潮成为“中国留学生之入法国陆军学校之第一人”,也是近代中国陆军留学第一人。1908年,唐绍仪作为退还庚款事向美国致谢的专使出使美国,这次美国之行,成功促使清政府接受美国建议,解决了庚款用途问题,除掉了庚款留美成行前的最大障碍,还在留学生中遴选了他的乘龙快婿,日后也成为国务总理的顾维钧
1908年12月2日是宣统皇帝登基之日,唐绍仪率领清廷秘密使节团前往美国,访美期间,唐绍仪邀请在美留学生代表访问华盛顿,与留学生代表共聚一堂。席间,唐绍仪谆谆告诫青年学子,要认清时局,顾全大局,完成学业,报效国家,他极具煽情的语言,引起了年轻留学生的强烈共鸣,此时的留学生代表、日后成为民国国务总理的顾维钧进入了唐的视线。
此时的顾维钧,能言擅写,才华出众,在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说,言简意赅,极具鼓动性,受到唐绍仪的格外赏识。会后,唐绍仪出人意料地私下接见了顾维钧,并对他表示欣赏与鼓励。
欣赏之余,唐绍仪则另有盘算,即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唐宝玥许配给顾维钧。
唐宝玥端庄大方、性情温柔,会英语,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是唐绍仪的掌上明珠。唐绍仪有心将顾收为乘龙快婿,便千方百计提供方便,创造女儿唐宝玥与顾维钧接触的机会,以各种名义邀请顾维钧到家中做客,亲自安排两人都能同时参加的野餐聚会。两人朝朝暮暮,频频相约,很快就坠入爱河。
顾家父母看到儿子攀上内阁总理的千金,深感求之不得。一对青年男妇女彼此相识后,男才女貌,互生好感。才子佳人的美妙结合,得到了双方家庭的认可。顾维钧铭感唐绍仪的知遇之恩,同时唐宝玥的端庄大方、温柔贤淑,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唐宝玥先为父亲对顾维钧的赞不绝口而生发钦慕,相处一段时日,深深为顾维钧的人品、风度的魅力而倾倒。
顾维钧是唐绍仪亲自选定的女婿,很少有什么意见与夫婿相佐,唯在其婚礼日期上,责令他们婚礼改期。原来,唐绍仪为了迎娶第三任夫人吴维翘,选定的日期与女儿的结婚日期为同一天,顾维钧只得将原来定好的日期推迟两天。父女俩先后在公共租界体育场公园(现虹口公园)举行婚礼,成为沪上报纸的炒作焦点。
日期:2011-08-02 13:16:41
天有不测风云,婚后的唐宝玥红颜薄命。1915年顾维钧奉命出任驻美公使,迈出了他日后成为民国杰出外交家的第一步,此时的唐宝玥陪伴夫婿前往。顾维钧活跃于外交舞台,唐宝玥精心照料小家庭,还要经常出席各种交际活动,周旋于外交场所。
在从华盛顿赶赴美国东部城市费城的路上身染重疾,抢救无效不幸身亡。顾维钧突遭沉重打击,陷于无比的悲哀之中。念及旧情,顾维钧不惜重金,将唐宝玥的遗体运回国内厚葬。直至离开大陆前,顾维钧还经常前往唐唐宝玥的墓前祭扫。
唐绍仪对这位女婿一直厚爱有加,就任内阁总理后,特意将顾维钧推荐给袁世凯任总统府秘书兼内阁秘书,顾维钧对此受宠若惊,发奋努力,成为著名外交家,并与岳父一样,成为民国的内阁总理。
日期:2011-08-02 15:16:22
(3)南北和谈遇尴尬
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城楼的隆隆炮声,彻底震碎了中国几千年的帝国梦,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军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此时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今后“和平与战争”的问题,不在于革命军与清廷之间,而在于革命军与挟北洋实力自重的袁世凯之间。
一时间,“非袁世凯不能收拾残局的声音甚嚣尘上”,所以,决定中国前途与命运、影响中国局势走向的南北和谈,就是在革命军与袁世凯之间之间展开的。
时势造英雄。拥有超强谈判能力的唐绍仪,全权代表“皇族内阁总理”袁世凯,参加南北和谈,从幕后走向了前台。
12月9日,唐绍仪乘坐专列离开北京,他以“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为自己参加议和的指导思想。在南下途中发表宣言,称“对民主共和充满信心。”
12月18日,南北代表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市政厅举行和谈首次会议。代表北方的清廷首席代表,就是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南方谈判首席代表是伍廷芳。按照当时的传统和惯例,会场摆放的是一条长长的会议桌,南北双方的代表分坐两列,伍、唐两人面向而坐,分列于各自阵营的首席。
日期:2011-08-02 16:51:13
会议开始,南方首席代表伍廷芳发言,提出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南北双方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一律停战,为谈判创造良好的氛,如果边谈边打,或者打打停停,难以谈出好的结果;二是北方必须正式承认民主共国国体,因为这是革命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个共识和基础,双方就不必谈下去了。
唐绍仪指出,对于第一个条件,北方可以做到,并可令驻汉口部队自现有防区后撤100里,以显示北洋军的诚意;关于第二个条件,“国体”问题事关重大,自己不能做主,必须请示清廷的袁世凯内阁,但可以不急着做出决定,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一个“临时国会”去表决。唐的想法得到了袁世凯和隆裕太后的认可。
南方代表伍廷芳虽对唐的答复不太满意,但却认为可以成立“国民会议”就“国体”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具体设想,即“国民会议”代表按每省三人分配名额,开会地点选在上海。
唐绍仪再次回应说,自己不能作主,将立即把此建议电告北京的袁世凯。
和谈进行中,孙中山于12月25日归国。袁世凯收到唐的电报后,正在凝眉沉思,寻求应对之策,却传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消息。南京方面发出的通电称:“本日在宁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会者十七省。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特此通告。”南京临时政府也致电黎元洪“今日参议院选举副总统,经全数投票,举我公充任”。
日期:2011-08-03 08:59:13
袁世凯两眼盯着桌子上的电报,很生气地说:“既然已经选出了临时大总统,那我的位置在哪儿呢?还是不必谈了吧!”称唐与伍廷芳商定的“国民会议”代表权分配方案未经袁本人同意,应视为无效,南方革命军共占领14个省,而北方只占领8个省,名额悬殊太大,北方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同时,袁世凯指责唐绍仪擅自同意南方提出的条件。唐绍仪看到自己作为一个傀儡代表毫无用武之处,只好黯然引咎辞职,袁世凯迅即批准了唐的辞职请求。唐绍仪在南北和谈中,热闹开局,匆匆收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袁世凯逼看到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自身的恐慌与焦躁不安。
(4)首届内阁创历史
从袁世凯被临时参议院选为临时总统的那一天起,袁就不再称“新举临时大总统”而称“本大总统”,其独揽大权之急迫心情可见一斑。根据《临时约法》确定的责任内阁制,袁对首届内阁阁揆要员早已胸有成竹,他心中的人选是他的老朋友和外交方面的重要帮手唐绍仪。
唐绍仪在被派为南北和议时的北方首席代表时,袁就已安排了他未来角色的伏笔,因为唐绍仪和南方革命党人相处甚洽,又深通洋务,和英美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在袁世凯的班底中,唐绍仪是个能够被中外接受的理想人选。
3月13日袁世凯正式向南京参议院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南京参议院予以同意。3月25日唐绍仪亲来南京,29日列席参议院发表政见,并将新阁名单提请表决。
日期:2011-08-03 13:15:30
出任总理之初,唐绍仪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挑选蔡元培、宋教仁、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使担任教育、农林、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又被称为“同盟会内阁”。
尽管如此,对于关键性的几个岗位,如外交、内务、财政、军事、交通等重要部门,都被袁世凯所控制,同盟会得到的教育、司法、农林、工商等,基本上属于冷衙门职位。组阁之后,唐绍仪在蔡元培、黄兴的推荐下,宣誓加入了同盟会。由此,引发了清朝遗老遗少的不满,也大大出乎袁世凯的意料。
袁世凯虽然力嘱唐绍仪“尽量与革命党方面搞好关系”,但没想到唐会转的这么快。
唐绍仪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唐精神振作,每天5点起床,逢星期一,三、五召开国务会议,二、四、六谒见袁世凯,注意办事效率,呈现一派新气象。作为受过西方教育的首任内阁总理,唐的行事作风与清廷官员明显不同,处事也十分倾向同盟会,袁越来越感到唐总理的陌生与不可思议。
唐绍仪虽然是袁世凯的老朋友,但在首届内阁中却处处受到北洋系军人的排挤。自唐绍仪正式就任内阁总理后,很有意依照《临时约法》的规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这反而被认为是绍仪唐“挟革命党以自重,有独树一帜之意”。
袁世凯虽然与唐绍仪是交往数年的“铁哥们”,但其多年来大权独揽的习性难改,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属权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特别是唐绍人“重用革命党人”的闲言闲语不断传到袁世凯的耳中。
一天,唐绍仪正在对袁世凯陈述政见,袁世凯听得心不在焉,后又忽然很不耐烦地说:“少川,我已经老了,你就来做总统吧!”这突如其来的话,使得唐绍仪大吃一惊,这才明白,俩人亲密的哥人关系已经走到了尽头。
日期:2011-08-03 17:14:02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唐绍仪想真正建立责任内阁实在勉为其难。在他的内阁班子中,内务总长赵秉钧根本不把唐放在眼里,从来不出席国务院会议,凡遇重大问题都直接向袁世凯请示汇报。
财政总长熊希龄也把唐绍仪搞得焦头烂额,因为首届内阁成立时,最艰苦的莫过于财政问题,仅北京一地,每月需款就达350万元,实际能够到库的收入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财政上的捉襟见肘,把唐绍仪压得喘不过气来。
唐绍仪是国务会议上主张发行公债,遭到强列抵触,政府的日常运作,基本要靠向外国财团借款来维持,英美德法组成的四国银团,提出种种苛刻条件,使唐内阁面临巨大压力。在筹款方面,唐绍仪反对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凯、财政总长熊希龄及四国银行团巨头的合伙攻击。
压力归压力,在唐绍仪的艰难运筹下,向六国银团借款与国内发行公债双管齐,首届内阁还没有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真正给这位首届内阁总理致命一击的,还是出在他的老朋友袁世凯身上,也就是“直隶都督”问题。
1912年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曾加入同盟会的王芝祥为直隶都督。在袁世凯眼里,直隶都督就是北洋大臣,位高权重,地位重要,卧榻之旁岂能容得了他人?必须是自己的心腹才行。
按照惯例,各省都督都应由咨议局推选,唐绍仪拟任命直隶议会推选的时任南京留守府军事顾问王芝祥为直隶都督,这就与袁世凯的想法产生了冲突。袁世凯的霸道作风再次显现,他既不与唐绍仪商量,也没有经唐内阁副署,就直接任命王芝祥为“南方军宣慰使”,并立即发布命令。
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深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唐绍仪因执拗不过袁世凯而大受刺激,遂蒙生退意。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终导致了唐绍仪与袁世凯分道扬镳。
几经辗转反侧,唐绍仪痛下决心,以国务总理身份直书袁世凯:“绍仪现因感受风热,牵动旧疾,恳请给假五日,赴津调治。惟总理职务关系重要,不容一日旷废,并乞大总统于国务员中简派一员暂行代理。”
日期:2011-08-04 08:55:10
1912年6月15日,深感孤立无援的唐绍仪,连读两遍辞职信之后,身穿便服,带着两3个随从人员,悄然乘坐一辆人力车来到至北京前门车站,搭乘当日头班火车,直奔天津而去。
袁世凯虽然对唐未萌生挽留之意,但念及几十年的旧交,感到贸然决裂实在有点过分,便派秘书长梁士诒赴天津慰留。唐与梁本就私交甚笃,一肚子苦水倾泻而出,溯源及往,历数与袁世凯数十年交往细节,到如今两人的决裂,动情之处,不胜唏嘘。
唐梁对袁世凯的性格和为人都颇为了解,知道大势已不可挽回。彻夜长谈之后,次日凌晨,梁士诒乘火车返京复命,也算对袁世凯有所交待。
袁世凯得知唐绍仪去意已决,随即在唐的辞呈上批复“准辞”,同时还不忘故作正经地绕个大圈子,称赞唐绍仪“南北奔驰,为民国效劳备至,及就任总理,经营擘划,错节盘根,困苦艰难,非可言喻,……出于至诚,不得不谅其苦衷,遂厥初志,应即准允请免国务总理本官,任为政府高级顾问。”
唐绍仪于民国元年3月13日由袁世凯任为国务总理,至6月28日辞职获准,前后不过100多天,唐内阁就此瓦解。这是中华民国的第1届内阁,竟如此短命,显示出民国初年中国政坛的多难与诡异。
唐绍仪辞职,引发了首届中华民国政府的巨大动荡,教育总长蔡元培、司法总长王宠惠、农林总长宋教仁、署理工商总长王正廷四位内阁要员联袂请辞,即使袁世凯发出“我代表四万万国民慰留你们”的“诚挚”哀求,也未能阻止他们拂袖而去。
日期:2011-08-04 13:11:35
按理说,袁唐这两位有着20多年交情的秘密政治伙伴组成的新政府,应是相得益彰的,但事实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唐绍仪是一位受过西方政治思想熏陶的总理,一上任便开始按照共和政体的要求,去实施总理的职责。唐绍仪在向参议院阐述政见时,展示了他的远大理想:要振兴外交实业,尤其在用人机制上“务贵新不贵旧”。
而且,在责任内阁体制下,唐内阁要代替总统对国会负责,总统只能虚居荣位,这些主张袁世凯哪能接受?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唐绍仪的辞职,充分表明人治的强大与法治的脆弱,总统不经内阁总理副署而发布人事命令,这一破坏《临时约法》的严重“违宪”行动,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论与异议,这当然是因为对于法治和民主还不熟练的缘故。
孙中山对唐绍仪的去职深为惋惜,他说:“内阁中唐少川辞职后,虽然名义上还有党人在内阁中担任总长,只怕没有多大力量,又为官僚所化,也就很难依靠了。”在孙中山的心目中,唐绍仪是一位始终为共和而奋斗的勇士,他的悄然离去,无疑会削弱维护共和的力量。
日期:2011-08-04 13:12:47
(5)不当总理当县长
总理是指中华民国内阁总理,县长是指广东省中山县的县长,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先做总理,后当县长,两个职位相差如此悬殊,听起来几近不可思议。
辞职后的唐绍仪又回到了上海,与其说他是韬光养晦,不如说他成了政坛的看客。隐居乡里的唐绍仪,不知何时能够再遇到历史对他的召唤。直到1929年,他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发誓要“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似乎显示出他有再次施展政治抱负的雄心。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唐绍仪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党政府委员。
1931年,唐绍仪出任起自己的家乡香山县(时已改为中山县)的县长,他以此为抓手,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诸方面,而以开辟唐家无税商港为重点。
此时的中山县,社情民情十分复杂,曾有被任命为县长而不到任的前车之鉴,更有人对孙中山的故乡望而却步。但曾经身居内阁总理高位的唐绍仪却毫无顾忌,他不计名位高低,待遇多寡,自告奋勇地走马上任中山县长。
日期:2011-08-04 16:26:01
唐绍仪毫不计较七品芝麻官位卑职贱,把县长的工作做得有板有眼,绝不糊弄。在带领当地的乡亲修马路、建医院,甚至还野心勃勃地想在中山县的海岸上建成一个大海港。
至今中山还流传着他的逸事,说他修马路的时候,碰到土地公公挡路,民工不敢动,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的头,然后让民工下手。马路修好之后,下水道的井盖老是被偷,于是他下令在井盖上铸上“盗买与盗卖,均罚50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后来就没有人偷了。
他为家乡的长远发展和建设着想,多次邀请省内外要人和专家前往唐家湾考察,编印《中山县发展大纲》,散发到港澳和海外,想方设法从各方面筹集奖金。他当县长期间,惩治贪,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坚持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