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历史中出现过的武林高手
作者:
fastknifer
日期:2011-8-29 10:18:00
作为一个历史和武侠的双重爱好者,在天涯的煮酒和仗剑版块上获得了很多乐趣,决定花点时间把正史中提到的武侠们及其相关的事迹列出来,主要以正史为准,包括官修史和古人笔记,为增加趣味性,有些传说也会根据情况采用,但过分久远的、正史中没有的人物、神话人物、夸口的人物、小说人物将不包括在内,典型的如铜头铁额的蚩尤、箭射九日的后羿、托梁换柱的纣王、开天辟地的盘古、空口论剑的庄子、火眼金睛的孙悟空等。天涯高人众多,欢迎大家补充讨论,拍砖的接受,谩骂者请走开。
闲话少说,我们开始走进那些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武侠。。。
春秋第一神射手:养由基。
养由基,战国楚国人。武器:弓箭。其实我认为春秋这个限制词根本不需要,从正史看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神射手。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这段话是“百步穿杨”和“百发百中”成语的由来。“百步穿柳”怎么变成“百步穿杨”了呢?可能是因为百步穿柳不顺口,也可能是因为柳树后来被隋炀帝赐姓杨,反正百步穿柳就成了百步穿杨。
但是我自己真正看了下,结果发现百步穿杨和百步穿柳区别太大了,因为柳叶细长,杨叶椭圆,一个杨叶差不多有3个柳叶那么大。现代射击比赛中一个面积是另一个的三倍,那就好比10环和3环的差距,这基本是世界冠军和体校选手的区别了。“百步穿杨”这个词后来被用滥了,好像随便找个弓箭手都能百步穿杨,我只能认为他们射的都是杨树,但是要记住人家养由基是柳树,难度起码高了1个数量级。
养由基不但射的准而且射的狠,史书记载“常蹲甲而射之,贯七札,人称神。”是说他可以射穿7层战甲,古代的甲多是牛皮做的,7层牛皮可以当子弹了,却挡不住他的箭。吕氏春秋说的更厉害了“养由基射兕,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兕。” 养由基把石头看成犀牛了,一箭射去,连末端的羽毛都进石头了,后来的飞将军李广射虎,仅仅是“镞已入石”,只有箭头能射入石头,并且第二天他再射连箭头也射不进去了。
日期:2011-08-29 10:19:15
东周列国传中的养由基:
楚王在荆山上打猎,山上有通臂猿,会接箭。楚兵围住了这只猴子,但是射的箭都被猴子接住了,猴子跑不了,楚兵也奈何不了它(估计在树上)。楚王大怒,传令:“召养由基!”猴子一听养由基的名字,马上又哭又叫。养由基来了后,“一发而中猿心”,一箭就射中了猴子的心脏。
楚、晋两国在鄢陵交战,晋国大将魏锜暗箭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怒甚,急唤神箭将军养由基速来救驾。养由基闻唤,慌忙驰到,身边并无一箭。楚王乃抽二矢付之说:“射寡人乃绿袍虬髯者,将军为寡人报仇。将军绝艺,想不费多矢也。” 养由基领箭,飞车赶入晋阵,正撞见绿袍虬髯者,知是魏锜。大骂:“匹夫有何本事,辄敢射伤吾主?”魏锜方欲答话,养由基发箭已到,正射中魏锜项下,伏于弓衣而死。栾书引军夺回其尸。养由基余下一矢,缴还楚王,对楚王说:“仗大王威灵,已射杀绿袍虬髯将矣!”共王大喜,自解锦袍赐之,并赐狼牙箭百枝。军中称为“养一箭”,言不消第二箭也。
东周列国传本身属于历史小说,已经很接近白话文了。简单说就是楚晋交战,楚王被晋国大将魏锜射了一箭,决定召养由基来报仇,但是只给他两只箭,并告诉养由基:一个绿袍大胡子的人射了我,我相信将军的水平,两只箭肯定够了,养由基追到阵前,正遇上魏锜,一箭射死。然后会见楚王,交回剩余的一只箭。这段写的酷毙了,古人的酷基本是真酷,现代人的酷大多数是装逼。呵呵,扯远了。。。
日期:2011-08-29 10:20:22
劫王者:包括曹沫、毛遂、蔺相如、唐雎。
这是一个系列,他们不能算刺客,因为并没有刺杀君王的意图,而是利用劫持君王达成一定的目的,从史书记载来看我判断他们都有武艺在身。我本来打算把荆轲也列在这里,但是荆轲那句话“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是行刺失败后说的,更像是失败者的一种掩饰,好比是我小时候和人打架打输了,就说一句,“不是打不过你,是怕把你打出血来我还得去医院看你”。况且这4人是成功者,而荆轲却作为一个侠客失手了。所以综合考虑我还是把荆轲放在下段的刺客系列里。
曹沫劫齐王。
曹沫,鲁国人,武器:匕首。
曹沫应该武艺很高,“以勇力事鲁庄公”,鲁庄公派他为将和齐国打仗,结果三战三败,只好割地求和。不过我相信这不全是曹沫的错,从一建国齐国的国力就压着鲁国。况且当时齐国的国君是赫赫大名的齐桓公,正是国力鼎盛之时。别说曹沫打不过,我相信曹刿来也打不过。
齐鲁两国紧挨着,打打和和很多年了,所以即使打仗了,两国国王也决定见个面开个会讨论下确认下割地的范围,然后堆一个祭坛,两国君王在祭坛上把会议的结果告诉上天。会议在中间地柯进行。结果曹沫拿着匕首一下冲到祭坛上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当时两国国王肯定有保镖,曹沫虽然出其不意,但还是有功夫在身。他话的意思是齐国强鲁国弱,齐国老是欺负鲁国,一直把鲁国的耕地都占完了,你们的地边都挨着我们的城墙了,你看着办吧。齐桓公也是聪明人,马上答应把占的耕地都还给鲁国,曹沫就收了匕首下了祭坛。齐桓公获得自由就想反悔并且收拾曹沫,管仲劝他说:“大王现在是国际巨星,一举一动都被粉丝们盯着呢,不可失信于天下“,齐桓公一听有道理,于是就把和鲁国三战中从曹沫那里占的土地都还给了鲁国,其它诸侯听说这件事后都佩服曹沫的勇气、齐桓公的言出必行和管仲的贤明。现在最好的策划师也达不到这种效果,不通过踩人就能成名,还一下红了三个人,没有失败者。
日期:2011-08-29 10:21:47
毛遂劫楚王。
毛遂,薛国人,武器:长剑。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说的就是他。
长平之战后,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出行的时候就说:此次合纵定约之事,关系到邯郸得失,赵之存亡,干系甚大,故势在必得。倘若和谈不能成功,则须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楚王歃血订盟。故所选二十人必是文武俱全之士。
平原君有3000门客,选来选去只有19个人文武兼备,毛遂当时是最下一等的门客,就对平原君说:“带我去吧”,下面是一段精彩的对话。
平原君说:“先生到我这里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明的人在世上就好比锥子放在口袋里一样,尖马上就会漏出来,你到我这里三年了我还没有听别人传颂过你的能力,可见水平一般,所以楚国你还是别去了。”
毛遂说:“我现在就是想放在口袋里,要是早把我放在口袋里,我这把锥子早脱颖而出了。”这里容易想歪,想歪者面壁去。
平原君一听他这么说,一想反正少一个人,就带他去吧,另外19个人都笑,心说话:“小样,就你还脱颖而出,你就是朽木一根,还想刺穿口袋,沙子你也穿不了。”
到了楚国和楚王谈合纵的事情,合纵主要指关东列国联合抗秦,从早晨开始谈一直到中午也没有结果。救兵如救火,大家都非常着急。那19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毛遂也不客气,“按剑历阶而上”。
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古语更有韵味,如果写成白话文“毛遂手按着剑把,一层层台阶走上来”,完全失去了那种画面感。
毛遂上来就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好坏厉害,两句话就说清楚了,现在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结果,到底为何?”
楚王问平原君:“这谁啊?”话里的意思是他怎么敢和你这种语气?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
楚王很不高兴,心说我和你领导说话呢,哪轮到你这小兵来插嘴,还这种语气。于是大声呵斥说“赶紧给我下去!我和你领导谈呢,这里轮不到你说话!”
毛遂手按长剑走向前大声说:“你吼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兵多,现在十步之内,你楚国再人多兵多也使不上,你的命在我手里。我领导在这里呢,你凭啥吼我?我听说人家商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现在你楚国是挺大,地方五千里,军队百万人,结果呢?白起那小子带几万人和你楚国交战,一战攻占你们首都,二战烧了你们祖坟,三战把你爷爷都扣到秦国了。这么大的耻辱我赵国都感到丢人,而你楚王还跟没事人似的。合纵是为你楚国雪耻,不是为赵国。我领导在这里!你瞎嚷嚷啥?”结果楚王马上服软,同意合纵。相信毛遂说的“你的命在我手里”有夸大成分,但他肯定可以威胁到楚王的安全,楚王的左右也没有威逼上来,并且毛遂的口才和气势上完全占上风,彻底压倒了楚王的心理防线。
毛遂说服楚王这段我有点发挥,原文是“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当时在位的是楚考烈王,被秦王扣留之死的楚怀王应该是他爷爷,“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是否指这件事尚有疑问,希望高手们解答。
日期:2011-08-29 10:38:37
蔺相如劫秦王。
蔺相如,赵国人。武器:未知,应该是剑。
蔺相如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仔细看这段“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可以看出来蔺相如也是个高手,并且他比曹沫和毛遂的难度更大,那两位有点半威胁半劝说的意思,蔺相如纯粹是强迫秦王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
蔺相如拿着缶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马上说:“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脖子的血溅到大王身上!”这是威胁!赤裸裸的威胁!秦王的手下想杀蔺相如,相信这些人都是些保镖之类高手,但蔺相如一瞪眼,“谁敢来?”没有人敢动,很明显现在蔺相如完全掌握了秦王的生命安全,秦王很不高兴,但是无可奈何,最后不得不击缶。
蔺相如如果和荆轲比,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士,结果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当然这个秦王不是秦始皇,可以认为这个秦王胆子小,武功差。那我们找同一个秦王来比。
日期:2011-08-29 10:39:41
唐雎劫秦王。
唐雎,也叫唐且,魏国人,武器:剑。小时候课本里有《唐雎不辱使命》。
安陵是魏国的属国,地方很小,方圆才50里。秦王灭掉韩国和魏国后,这时候的秦王就是后来砍断荆轲腿的那个秦始皇,就派人对安陵君说:“寡人愿意和你做买卖,用500里换你的安陵,你看怎么样?”安陵君心说:“天下哪有这好事?想让我当楚怀王?你秦王会做这样的买卖?”但是表面回绝却说:“大王你真是太好了,愿意照顾我,以大换小,但是吧,我这地是我祖先给我的,我愿意守着它,不敢换。”秦王不高兴了。安陵君急忙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愿意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为什么?!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那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却不给我面子,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引用上面这段古文是因为我实在无法用白话文写出同样的气势,看见没,唐雎挺剑伏秦王,秦王可是个武功高手,一剑就斩断了荆轲的左腿。“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唐雎这里面还提到了下段要写的几位刺客,当然没有荆轲,那时候荆轲还没有刺秦王呢。但是唐雎的这件事情历史是存疑的,起码太史公的史记中并没有记载这段。我们学的文章是出自战国策,有问题的是唐雎的年龄和安陵的历史。秦灭魏的时候,唐雎已经100多岁了,并且安陵在秦始皇他爹的时候就已经割让给秦国了,就是说安陵比魏国要早灭亡了58年,再者,“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秦臣尚不可带剑入殿,作为敌国使者的唐雎,焉能持剑立于朝堂之上?所以唐雎之事存疑。
日期:2011-08-29 16:29:21
刺客
中国古代的刺客和我们现在的杀手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区别就是“金钱”和“义气”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刺客,至少秦朝以前的刺客,是几乎无法用金钱收买的,他们真正的体现了“士”的含义。而后来的杀手只认钱,道德和正义对他们来说就是擦屁股纸。感谢司马迁,他是非常欣赏这种“士”的精神的,所以在史记中用极为抒情的笔调来为刺客们做了传,里面有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还有高渐离也算半个。曹沫我把他归到了劫王者系列里,其余的我会在下面列举出他们的事迹来,当然还要加上一个,因为他的对手是当时的吴国第一勇士,上面的唐雎也专门提到过他-----要离。
太史公非常喜欢荆轲,文人都喜欢这种悲剧英雄,所以在《刺客列传》中荆轲占据了大半个篇幅。而作为理科生的楼主更愿意从逻辑、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经过和对手的比较我实在无法把荆轲的武艺定义为一流。
可以看出,上面这些刺客的对手都是拥有强大势力的一方,行刺的结果在一开始就注定了,那就是“死”,无论行刺是否成功,刺客绝对不可能摆脱这个结果,除非被刺者不予追究。记住这个结果才能真正理解“士为知己者死”,那些刺客在出发的时候很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结果,但是他们义无反顾的去了,就是因为这句掷地有声的话“士为知己者死”。
他们的雇主为了要让刺客们心甘情愿为己所用,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目的只有一个,让刺客认为自己是他们的“知己”,但是我相信在这些雇主的内心深处,刺客只是他们的工具,其地位绝对不会比门客和谋士高。这真的是很悲哀的事情,知己是单方面的,刺客对知己的定义是“人以知己待我,将有以报之”。所以看历史和看武侠区别太大了。我相信陆小凤去找西门吹雪帮他杀人,绝对是因为他们是朋友,是相互的知己。而从公子光、燕太子丹和严仲子这些雇主身上,我能发现的利用的成分远大于友情的成分。
日期:2011-08-29 16:32:24
专诸:吴国堂邑人,武器:鱼肠剑。
专诸刺王僚是一件牵扯极广的政治事件,其前因后果展开来上可以追溯到周朝的建立,下可以推到勾践的卧薪尝胆,横着还联系到伍子胥白发出关,报仇鞭尸,申包胥秦庭哭师等,关系到吴、越、楚的兴衰存亡。这里面的很多人不光武艺高强,而且有侠义之风。我很喜欢这段三国之间的恩怨情仇,愿意多花些笔墨,不只是写这几位刺客,把相关的背景也介绍下,希望筒子们不要烦。
吴国是史记世家中的第一位,因为他们的建立者是周武王的伯父,甚至有观点认为吴的建立早于周,不过后来又接受了周朝的分封,实际上分封的时候吴自己已经控制了很大的地盘,周只是名义上给了伯爵的爵位,当时齐鲁都是公爵的爵位。
话说当年周太公生了3个儿子,老三最贤明,就想把位置传给三儿子。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也认为弟弟比自己有水平,更能把周国发扬光大,于是两人一商量,咱们别让老爷子为难了,自己走吧。于是两人一起跑到了当时的荆蛮之地,“文身断发,示不可用”,看看人家的素质,再看看后来的李世民、雍正之流,不得不感叹“人心不古,礼崩乐坏”。老三就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周文王,他儿子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武王追封他大爷为吴伯。吴太伯死了后没有儿子,仲雍就继承了王位。
日期:2011-08-29 21:18:37
吴国的建立。
有人说你扯这么多和专诸有个蛋的关系?这叫伏笔!伏笔懂吗?伏笔就是看起来是没用的,后来发现突然用上了。筒子们大呼“LZSB,伏笔不能说出来。。。”
吴国传来传去就传到了寿梦,寿梦生了4个儿子,老四季札最贤明。寿梦就想把位置传给四儿子。看到了吧,看到了吧,伏笔用上啦,众人大呼“呸!”。
按照他们祖上的做法,老大老二老三应该离家出走,把位子留给老四,可是当时天下耕战之地不够了,三个儿子都留在家了。季札很贤明,当时的贤明就代表高素质,三个哥哥在,所以季札坚决不当太子。寿梦死了,老大诸樊就当了吴王,一年的服丧期后,他想把位子让给四弟,吴国的臣民也希望季札接位,季札坚决不干,自己跑到野地去了,在现在的常州一带。诸樊没辙,只好接着当吴王,但是他为了让四弟当吴王,定下了兄终弟及的传位次序。为了尽快把位子传下去,每次出征他都把自己暴漏在最危险的地方,结果反而是吴军士气大震,灭亡了很多小国。不过老天不会总眷顾他的,终于13年后在进攻楚国的附属国巢国的时候被射死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他死后把二弟余祭当了吴王,季札在二哥当吴王期间,曾经周游列国,对当时很多人物进行了点评,准确预测了这些任务和国家下一步的走向,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并且做了件极有侠义精神的事情。
日期:2011-08-29 22:47:25
他出使的时候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特别喜欢季札的剑,但是没敢张口要,季札也知道徐国国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周游列国的时候是作为吴国使者的,而佩剑是使者很重要的身份象征,所以也没说什么。等他周游列国回来又经过徐国的时候,那个喜欢他的剑的国君已经死了。季札就让人带他到国君的墓前,然后把自己的佩剑挂在了墓前的树上。他的手下问:“徐王已经死了,您这是何意?”季札回答说:“开始我走的时候心里已经答应把剑给徐王了,不能因为他死了我就违背心中的承诺”。
余祭当了4年吴王后被守门人所杀,这个守门人是越国的战俘,在吴越战争中被吴国俘虏,让他看守战船,余祭去看战船的时候被杀。位子传到老三夷昧,17年后夷昧也死了,这下季札应该当吴王了吧,季札不干,吴国臣民都来求他,结果他自己出走了。我估计他现在已经看明白了,从他父亲去世起34年过去了,世界局势已经到了拳头为王的地步了。当时吴、越、楚反复交战,都在迅速的吞并小国、壮大自己。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侄子们都是虎狼之徒,比他在位更有利于吴国的发展。
日期:2011-08-30 20:45:18
季札宁死不继位,吴国只好找下一顺序继承人。正确的兄终弟及的继承人顺序是:兄-二弟。。。。小弟-兄的儿子,现在应该把位子传给诸樊的儿子姬光。不过可能吴国臣民受其它国家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姬光没有当成吴王,而是立了夷昧的儿子,他就是王僚(关于王僚还有种说法是寿梦的庶长子,而姬光才是夷昧的儿子。我认为史记应该是更可靠的,并且也更合理,太史公下的功夫比我等要深得多,所以还是按史记的说法来)。
日期:2011-08-30 20:46:31
终于这么长时间的铺垫,我们终于看到王僚了。王僚并不是无能之辈,他有两个亲弟弟和一个儿子,亲弟弟是对应着向姬光这样的堂兄弟来说的,他儿子更是了不得,是当时吴国第一勇士,他儿子的名字叫庆忌,下一章专门写他。他和他的亲弟弟、堂兄弟、儿子还有大臣们一直在努力发展吴国,四叔季札也在国际上为吴国扩大影响力。吴国位于楚国和越国中间,所以打仗的几率要比其它两国都高的多,几乎是不断的和越国、吴国打仗,相互吞并对方的附属国。这些仗对这三个大国来说都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灭国亡族的地步,不过很快战争的烈度要提高几个数量级,因为两个大牛人马上就要来帮助吴国了,其中一个叫伍子胥、另一个叫孙武。
日期:2011-08-30 22:10:09
伍子胥来了。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王僚继位后最不高兴的当然是姬光,姬光说过:“要是按兄终弟及,四叔不接吴王,应该是我当,要是按嫡长子制度,我爹当时就不该给二叔,22年前我就应该当吴王。”于是阴养死士,准备找机会干掉王僚。正在这时候,伍子胥来了。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他爹伍奢是楚国的太子太傅,伍家算的上楚国的贵族了,因为他爷爷伍举在楚庄王的时候大胆进谏,获得赏识而据官位,伍子胥和他哥哥伍尚从小就名声在外,都对伍奢说“老伍,可以啊,生了两个神童啊”。他们家因为伍奢的关系都属于太子一党,太子一党和太子党意思不完全一致,他们即使太子党,又是太子一党。
结果太子出事了,太子出事的原因是因为他爹楚平王是个老淫棍。太子的名字叫建,和秦国订婚了,到了结婚的时候建派太子少傅费无忌去秦国接亲,自己在边境上迎娶。费无忌看到新娘子非常漂亮,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又想歪了吧,借费无忌八个胆子他也不敢动新娘子。主要是费无忌了解楚平王那个大色棍,他决定趁把这个美人献给楚平王来获得自己的提升,于是“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快马加鞭的从小路跑回去取告诉楚平王说,新娘子美极了,大王自己娶了更好,再给太子找一个就行了。楚平王精虫上脑,就自己娶了新娘子,另外给建找了媳妇,费无忌也升官了,不当太子少傅,去跟着楚平王混了。
日期:2011-08-31 22:21:44
但是费无忌老担心太子会找他算账,现在自己是楚平王的红人,但是等楚平王归天了,太子就是下一任楚王,到那时候很可能自己的脑袋甚至九族都保不住。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