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品纳兰词:笔花四照,侧帽风流

作者: 孟斜阳

  日期:2011-6-29 12:18:00
  侧帽风流:在唯美的想象中永生
  中酒才过裂叶风,寻秋乱踏四山空。
  贯华阁子梦边鹿,饮水词人天外鸿。
  变灭浮岚攒紫翠,萧林老树碎青红。

  销魂绝代佳公子,侧帽风流想象中。
  ————(清)赵函
  我相信灵魂是有颜色的。
  有一种灵魂的颜色是一种玫瑰色中又带有一抹忧郁的灰蓝色。有人称那是一种“玫瑰灰”。
  纳兰容若的灵魂就是这样一种颜色。
  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里,我在书架上找到了它——《饮水词》。

  打开书来,那些字字句句都在阳光下浮动,浸漫,四溢开来。于是满屋子都是纳兰词的味道,萧萧疏疏,清清旷旷。而六月的阳光在那一瞬间骤然变得格外明亮。
  洁白书页上,我看见了纳兰清逸洒脱的手迹,看到了一行行熟悉的词句,闻到了一丝纸页间微微流漾的馨香气息。恍惚间,我忽然记起,这种的感觉、这样的气息是如此熟悉。很多年前,我痴迷于诗歌词章,曾经手携一卷《饮水词》,行走于寂寥的水湄之畔,一遍遍吟读那些凄美如落花的词章。望着远方的山岚、雾霭和丛林,有时眼底会悄然氤氲起一片迷茫的水雾。

  一个转身,又已经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年少时光的青涩记忆被这水雾打湿,那些玫瑰色与灰蓝色的记忆依稀浮现。曾经停泊了多少璀璨与忧伤的梦境,顿时被纳兰公子的文字惊醒。
  怀念纳兰,也许就是怀念曾经的青春,就是握一把过往岁月的苍凉。
  吟哦间,眼前仿佛会有一位青衫磊落、玉树临风的少年正迎面走来。想像中的纳兰公子,面若白玉,眉目疏朗,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回廊前凝情睇视,纱帐边烛影摇红、窗外树影婆娑,月光皎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那是塞外,万帐穹庐,安静地散落在星光下。苍茫的旷野里,寒星无语。半梦半醒的纳兰公子在恍惚间看到那些闪动的星辰格外清晰,离自己近到诡异。星影朦胧,摇摇欲坠,似乎伸手可及……
  深秋黄昏里,西风萧瑟中,古道迤逦,芳草连天。一袭白衣的纳兰公子按剑垂鞭,马蹄沉缓,夕阳在远方遥遥西坠。

  天地之间,一人一马,就这么慢慢地走进那深沉的玫瑰灰的暮色里……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缁衣染尘,临风侧帽。原来一个“情”字可以伤人那么深,那些忧伤的文字不经意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角落。怦然心动间,纳兰词已经字字刻入灵魂。
  隔着三百多年的时光河流,我在这些不灭的文字中追寻那些西风里飘落的灰蓝色忧伤,怀念那些随风远去的玫瑰色爱情。实在想象不出,一个锦衣玉食的相府公子内心怎会藏有如此深沉绵远的忧郁,如此旖旎温柔的情愫。
  其实,纳兰的词属于冷月悬挂在窗外的夜晚,属于斜阳西沉、天光朦胧的黄昏,属于落红飘舞、西风萧瑟的秋日。
  而那个音容笑貌栩栩如生的少年,那位侧帽花前、诗酒狂歌的公子,永远只是大清皇座下一个孤独绝俗的身影,永远是一片“冷处偏佳,别有根芽”、随风漂泊的雪花。
  他的心其实在别处。

  纳兰容若的词最先收入《侧帽集》。
  “侧帽”二字,典出《周书•独孤信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 ”
  北周美男子独孤信出身于鲜卑贵族之家,不但少年英雄精于骑射,长得很风神俊朗。史称“美容仪,善骑射”。他更擅于修饰,衣饰打扮也堪称时尚潮人。自少年时便被人们称为“独孤郎”,公认是“璧”人一枚。某一天,他出城打猎,不知不觉已是日落时分,他要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奔回家,急切地扬鞭催马。由于马奔驰得太快了,头上的帽子被风吹歪了,也来不及扶正。谁知,晚霞映照着这样的骏马少年,却将引得路人都目眩神驰,鲜衣怒马,翩翩少年,夕阳晚照,冠帽微斜,一路上颇为引人注目。不明就里的人纷纷驻足观看。见到偶像这个样子的打扮,大感惊艳,悠然神往。结果从第二天起,城里有了新潮流:满街都是模仿独孤信侧帽而行的男人。无论官吏士民都把帽子歪着戴,只盼能跟上独孤公子的时尚“范儿”。

  那场千多年前的流行风影响是深远的。北宋词人晏几道曾在一阕《浣溪沙》中有云:“侧帽风前花满路”。风前侧帽,一路花开,真是令人向往的春光,春光里有位风神俊逸的美少年。
  可见,花前侧帽是一种洒脱不羁的仪态,一种风流倜傥、仪态潇洒的浊世佳公子风度。
  日期:2011-06-29 12:54:26
  纳兰容若,原名成德,也叫性德,字容若,自号楞伽山人,正黄旗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对应公历为1655年1月19日。
  他身世高贵显赫,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年少英发,精骑射,擅刀剑,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御前三等侍卫,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成为人们眼中前途无量的少年才俊。

  这样一位世人称羡的王孙公子,堪称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平生有着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他的一生不可谓不完满。然而,“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样的玉人却真的应了这句话。康熙二十四年暮春,容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享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虽然生如流星般短暂,却以绚烂的光芒耀亮了生命的天空:他三十一岁的人生之旅中,留下了《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赋一卷、诗词各四卷、经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
  尤其是他的348首词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洋溢一种优美的感伤,一种明澈的深情。那些以纯美天性结撰而成的冰雪文字,别具一番灵动旖旎。颇有南唐后主的流韵遗风,王国维有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聂晋人评道:“容若为相国才子,少工填词,香艳中更觉清新,婉丽处又极逸俊,真所谓笔花四照,一字动移不得者也。”

  “笔花四照”,笔尖的光芒灿烂如花,照彻四方。真是形象而贴切的比喻。
  一位学者曾经惊叹:这样一位才情充沛、人格健全、绝世超然的翩翩浊世佳公子,竟不是缘自小说家的杜撰,竟是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真实人物。传说,他就是《红楼梦》里那位怡红公子的原型。而诗词造诣极深的梁羽生先生将他写进了《七剑下天山》。他的词曾在当世传诵一时,引起“家家争唱饮水词”;哪怕到了民国时代,纳兰容若也是人人熟知;如今,他居然又成为流行的时尚和偶像。

  我想,三百年来,尤其近百年来,他大概是拥有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清代词人,也名列古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这个夏日的阳光里,在那些侧帽风流的想象中,纳兰的笑容明亮而灿烂。而弥漫在他那些文字中的却是一片灰蓝色的忧伤,这忧伤逆流成河。
  尼采说过:“一切文学,余尤爱以血书者。”纳兰的悲音愁声,令人不忍卒读。
  其实在世人眼中,纳兰容若几乎拥有了一切,拥有显赫门第、权力、财富、才学,也不乏友情和爱情,可他并不快乐。但世间却仿佛他最不快乐。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数字统计: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愁”字出现了九十次,“泪”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使用了三十九次,其他如“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更是触目皆是。容若死后,老父纳兰明珠已被罢相。他反复默读容若的词,每每泪流满面,然后便感叹:这孩子他几乎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会这么不快乐。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是呵,纳兰容若,为什么如此忧郁?莫非,他如大观园中的怡红公子一般,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已呼吸到遍披华林的悲凉之雾?在太平盛世初显之际,难道他竟先知先觉地感知到了某种更加深刻的大忧患与末世景象?
  重新走近纳兰容若的时候,距离最初的感动已经十多年。而林林总总的解读文字充斥着书店和网络。当年那个记忆中孤独忧伤的纳兰容若,如今已成为一位大众情人。众多的女粉丝将他引为知己,谈到他时的语气充满了呵护和怜惜,一如大观园里众多姊妹眼中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怡红公子,一个玲珑俊美的美玉般的妙人儿。
  其实,我心中的纳兰远不是这样。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男人,我更欣赏纳兰公子“纯任性灵,发乎肺腑”的率真性情;欣赏他“马踏三秋雪,鹰呼千里风”的英挺风姿;欣赏他“身在高门广厦,常怀山泽鱼鸟之思”的逸心诗魂;尤其欣赏他“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的豪情肝胆,更仰慕他“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外皆闲事”的侠骨高义。
  当此世风不古、人心浇漓之际,此等人物岂不令人悠然神往?

  所以我再次走进了他用文字搭成的那间渌水亭,走进了他内心深处的风景。其实,也走进了我自己内心最唯美、最梦幻也最深情的想象。
  我相信,纳兰公子的君子高义、侧帽风流,会在笔花四照的光焰中永生,在后世人们的唯美想象中永生。
  那是夜空中一颗最凄美、惆怅的星,是一滴三百多年前遗落的清泪。
  日期:2011-07-01 11:55:44
  在我印象里,纳兰容若是位温润如玉、气质如兰的词人,也是一位玉树临风、裘马轻肥的公子。
  他的容貌风度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当得起“玉树临风”一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纳兰性德同是康熙皇帝的侍卫,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同时,纳兰容若却又是一个天生的多情种子,自然生就一幅冰雪剔透的心肠。香港作家梁羽生颇钟爱纳兰容苦,在他的小说《七剑下天山》中把纳兰写成一位“丰神如玉,潇洒如天上仙人”的俊朗少年,正合清人赵函诗句:“销魂绝代佳公子”。

  这样的一个人 ,“自是天上痴情种”。
  一,青梅竹马的初恋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这是李白笔下《长干行》中的句子。写的是一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式的纯真情感。
  在古时的金陵城,在一个叫长干里的地方,有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刘海初覆额的女孩子在门前折下了一枝心爱的花儿。而邻家那淘气的男孩子骑着一根竹棍子来找她玩儿,兴致勃勃地象是骑着想象中的高头大马,绕着庭院中的辘轱井栏,追逐嬉戏,耍弄着青梅。两个懵懂的孩子两无嫌猜,亲昵嬉戏。
  这种天真、纯洁的感情是人生历程中一种美好的熹光,一种明净的风景,最终会成为一种长久的、绵绵的岁月思念。
  纳兰容若少年时代的初恋也是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开始的。在大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城,在什刹海的纳兰家,两个玲珑如玉的人儿初次相见。
  纳兰的初恋一开始就格外缠绵动人,一首《如梦令》宛然推出了一幅深情的画面:

  正是辘轳金井,
  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这是人生最初的一次相遇,惊艳与深情在一瞬间定格。
  在围着栏干的辘轳金井边,在满阶落红的暮春时节,少年纳兰与初恋少女的初次邂逅。眼波流转间,心事已是百回千转。
  我相信,这是纳兰最初的心动,也成为后来惘然追忆时的往事。
  年少的纳兰容若站立在在庭院里,台阶旁,花树下,水井边。
  他静静望着落花红影里那娉婷苗条的身姿,那张清纯如水的面容。而女孩含羞却望向别处,眼神流转闪烁,像盈满了星夜的光亮和清澈的流水,不知在想些什么。于是,他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只见满阶落英,在风过后凌乱狼藉;一阵晚风吹过,又是飞红如雨……
  相逢是一刹那间的惊讶,唐突得双方都没有想到。于是,在一刹那心湖之水波光荡漾。两个年少的人儿心旌摇荡,情意在眼波中闪闪烁烁。这里的描述是十分美丽、浪漫而且真实,有一种极其羞涩、躲闪着的情愫在里面。少年不知该说什么,也猜不透女儿家的心思。这一刻,我遇见了你。邂逅是花开一树的瞬间惊艳。在很多年以后,纳兰也许依然想问她一句,那年那月那天,你看见我时可曾动情?

  然而,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如落花飘堕,无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谁又能明白纳兰的心思呢?如水簟纹之中,灯光烛影之下,她的身影宛然在目,如一团和熙的风,如一泓清澈的泉,萦绕心头不散,悠悠飘入梦魂。
  读这首词,让人不禁想起晏几道《临江仙》中的意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初见时她的音容笑貌和衣香鬓影,包括周遭的辘轳金井、满阶落花,都是那么刻骨铭心。那梦幻中的画面被纳兰小心地珍藏起来,化为一首首美丽的词。想起那遥远记忆中的她,一如深卧心底的暗恋搅动了心海,对她的爱意欲言又止,欲说还休,在遥远的岁月里隐入朦胧如雾的惆怅之中。
  人生的初恋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公子

  日期:2011-07-03 13:49:04
  “正是辘轳金井”,这里是强调相遇的地点。“辘轳金井”这个意象对于纳兰而言,充满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一提到它像是打开了一扇门,洞开了沉积在他心中的那些美好往事。
  其实,“辘轳金井”这个词在古诗词中是很常见的。仔细体味,它其实是一种惯常见到的物象。“辘轳”是一种井上用来汲水的装置。摇动有声,汲水多在清晨。故诗词中多用辘轳为清晨意象。
  如周邦彦《蝶恋花》词有云:“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宋代词人陈三阑有云:“门外辘轳寒,晓汲喧金井。长笛何人更倚楼,玉指风前冷。”这也是从听觉角度来写时间的进程,已是黎明拂晓。而晚唐五代的花间词人牛峤有一首《菩萨蛮》词中有句云:“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表达的是一种被拂晓时分辘轳声惊动的幽会情景。

  “金井”,宫廷或者富贵人家常常在井边装有雕栏,而井边常植梧桐。词中用到每多暗示秋怀、秋意等感伤情绪。在李后主的一首《采桑子》里出现过:“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韦庄《更漏子》也写到了金井:“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钟鼓声,楼阁、辘轳、金井、梧桐、月光,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群,表达清寒、寂寥的意境。

  水是生命之源,辘轳金井本是古时家庭中极常见的事物,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作者选取“辘轳金井”这个意象,充满了对日常物象的一种情感。
  在纳兰的这首《如梦令》词里,开篇“正是辘轳金井”, “正是”表示了强调,突出了这个意象在纳兰心目中的分量。那里是他和那个女孩子初次见面的地方,印象极其深刻,在后来的回忆中又渗进许许多多的人生滋味。
  而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怕听啼鸠出帘迟,挨到年年今日两相思。”(《虞美人》)。“玉虎”,实为辘轳也。这里的“辘轳金井”显然都与对某个人的怀念是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每当纳兰的目光落到那梧桐树下的辘轳金井时,内心升起的常常是一种深深的思念。
  唐朝常建有一首《古兴》云:
  “辘轳井上双梧桐,飞鸟衔花日将没。

  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泠泠怨金碧。
  石榴裙裾蛱蝶飞,见人不语颦蛾眉。
  青丝素丝红绿丝,织成锦衣衾当为谁。”
  这里的“辘轳井上双梧桐,飞鸟衔花日将没”表达的是深闺女儿内心的寂寞。事实上,“辘轳金井”也在诗词中直接表达了爱情意象。有一首《辘轳歌》:
  新系青丝百尺绳,
  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
  辘轳一转一惆怅。

  这首《辘轳歌》作者有说是顾况的,也有说是苏轼。诗中的女子自喻为青丝百尺井绳,愿生生世世系在郎君家的辘轳上。“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一腔柔情说得真是缠绵悱恻,婉转深沉。可见,辘轳与井的意象其实还有着这层“心在君家辘轳上”、 “辘轳一转一惆怅”的寓意,有着一种缠绵深长的情感象征。
  这首《如梦令》最令人咀嚼品味的,莫如那个“满砌落花红冷”中的“冷”字。细细品来,有一种冷澹凄清的内蕴。
  “满砌落花红冷。”写明了相遇的时令,也点染出落红如雨的浪漫景致,一种“落花人独立”的深婉意境。“砌”是台阶。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满地落英”勾起了词人寂寞阑珊的心绪。“红冷”二字在这里却成为一种难言的隐喻,仿佛教预示了某种结局。回过头来,我们再读读“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那种对初恋的缠绵怀念正弥漫在字里行间。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点明相逢时纳兰眼中那绝妙女子的神情。在这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是一种出人意表的相逢。“心事眼波难定”,突出了她眼波流转、心思难猜。对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见钟情会在内心掀起巨大波澜。恋人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那眼波流转、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才有“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的辗转难眠。“簟纹”是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竹席是贴身之物,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躺在竹席上会有冰凉的感觉。而黑夜里摇曳闪烁的一盏灯影会益发显出词人惆怅的心境。把“簟纹”与“灯影”两个意象放在一起,组成了诗人内心的冰凉和孤独,那种感觉叫做“孤独”。

  正是在辘轳金井边、满阶落红里经历了刹那间的欣喜后,随即又陷入了绵绵不尽的相思与忧伤。情人间的心思如秋天的云一样莫测,内心便存一份隐隐的忧愁。于是,深宵的青灯旁、枕簟上,辗转反侧,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什么在写尽了人生初见的旖旎柔情后,又会透出一种深深的惆怅?
  这首词应是许多年后追忆往事时所作。所以,他是站在知道情感结局的角度去回忆过去岁月中的惊艳一瞬。这样,悲伤就会像水一样渐渐地渗入那些往昔的记忆中。那些纯粹美好的事,也就逐渐潮湿起来。因为已知了结局,所以回想起来也再无法回到那般单纯的快乐。
  “满砌落花红冷”便有了出处与缘由,“从此簟纹灯影”的心情也显得更加复杂深厚。
  事实上,在那场邂逅里,他所关心的只有那少女的心事,从来没有注意过满阶飘零的残红。他不曾理会那暮春落花也许就是上天的暗示。谁能想到,当时“蓦地一相逢”时的眼波流转,最终成为了簟纹灯影。当时那多情的少年已成为后来独伴孤灯的惆怅客。
  苏东坡有诗云:“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在朦胧的灯影里,在凉沁的枕簟之上,他默默地回忆着,看似水的哀愁流淌浸染了全部的故事,模糊了一切关于青春关于爱的所有记忆。
  满砌落花红冷
  日期:2011-07-05 10:54:38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
  自从在辘轳金井边一见钟情后,纳兰容若与初恋女孩的再次“相逢”。 这首《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是描写纳兰容若和青梅竹马的女孩子再次见面的情景。
  正好与上一首词《如梦令》组成一个颇有意味的连续情节。
  他与她再次相逢时,两人默默无语。重逢的惊喜如心头跳动的小鹿,远远地瞧见那心上人,心里顿时充满了欢喜,却又无法言说。所以,柔情蜜意中也有一点惆怅,深情款款中也有一丝惶恐。只见她还是那么娇美可爱,眼中的泪痕仿佛绵绵秋雨中的一朵芙蓉花。她的脸庞羞得泛起红潮,更加妩媚迷人。那一刻,他看见插在鬓上的钗环也轻轻地颤动。

  两人近在咫尺,却宛若相隔天涯。他正要张口呼唤她的名字,又怕被人看见。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欲说还羞。他们只能够这样看着对方。终因“直为凝情恐人见”而默然离去。离去时她转过回阑,拔下头上的那根精致玉钗轻叩着回阑,一声声脆响传递着隐秘的心曲。这个举动中的深意与情趣,令身后的纳兰公子如痴如醉。
  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