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分裂与重生----亚历山大身后那些事
作者:
黑色_斯芬克司
日期:2011-8-13 23:18:00
当年贝亚恩同学翻译过Jona Lendering先生的《继业者战争》。Jona Lendering先生在当今古典历史的研究中几乎是泰山北斗级的,贝亚恩同学的翻译也颇有水平。然而Jona Lendering先生的网站(可能因为服务器位置的原因,大陆无法访问)上的继业者专题整体更偏向于入门级的读者,因此失之简略。
一直以来都想在国内的论坛重写这个专题,经过近十年的学习,现在觉得自己有能力彻底而完整的重写这个题材了。
我之前好几个坑都没填完,有的是因为时间段过于冗长,写的太完整自己都觉得沉闷,写的太简略就和市面上已经有的中文资料没啥区别还不如不写(譬如《古典时代的地中海争霸史》),也有的是因为资料过于缺乏(譬如《希腊和印度的中亚争霸史》,不过这个坑我现在也准备填完)。
对于继业者战争这个话题,这段历史本身比任何人的描述都精彩而瞬息万变,加上经过长期的学习,自认为有能力完成中文论坛上相关题材最翔实可靠的作品。
目前没决定写多长,但是一定会填完这个坑,从亚历山大病死写起,写到哪里看情况,有三个选择,或者是写到三个继业者的王国固定成型,或者写到皮洛士战死,或者写到罗马人征服,看精力了。
日期:2011-08-14 21:30:52
序章 过度扩张的帝国
亚历山大的光辉人生,几乎每个读过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从23岁即位起,他几乎在征战中度过了一生,到他36岁病死的时候,他横扫了整个波斯帝国,到达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西起希腊本土,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方和中亚诸多游牧民族接界的庞大帝国。每个人都习惯于称颂他的伟大功业,然而事实上,正如德尔菲的那句著名的箴言所说:“凡事勿过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现在来看,某种程度上是“过度”了。
亚历山大死前帝国的疆域
在古典时代,大帝国的控制都有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则很可能失去控制。这个极限有可能是很长的地理距离,但是如果有地形的限制,则也有可能很短。因为如果一块边疆领土发生某种程度的叛乱或者外敌入侵,帝国的精锐中央军去弹压时不能有效的在路上得到补给的话,很可能反而打不过兵力和训练上更弱小的敌军。久而久之,即使是很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在鼎盛时期也有一个自行形成的所谓“自然边界”,一旦越过了这个边界,则只能依靠当地人的支持进行间接统治。而如果过分加强边镇的力量,赋予他们自治区,则很可能遭到反噬而引起内战。
中国在汉唐时代,即使偶尔会越过葱岭向西进行作战,譬如李广利对费尔干纳地区的万里远征,但是总体来说,能有效控制的地界,始终是在葱岭以东,因为西域的绿洲城邦和军屯不可能长期负担一支庞大的汉军的给养,而从玉门关进行运输则太远了。
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罗马人的身上,他们虽然无数次占领了帕提亚的首都泰西封,但是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行省根本无法站稳脚跟,某种程度上两河流域也是罗马人所谓的“自然边界”。
罗马帝国中后期同样也饱受扩张过度的困扰,从五贤帝之后几乎每个统治长久的罗马皇帝都要把罗马帝国的主要疆域重新征服一遍,戴克里先创立的两个皇帝两个副皇的模式更是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内战,很大程度上就是疆域太大惹的祸,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后才消停了不少,但是查士丁尼的再征服却再度使得罗马帝国扩张过度,像西班牙东南沿海这种飞地完全是累赘,短暂扩张之后被迫全面收缩,白白消耗了许多人力和战略资源。
亚历山大帝国继承的领土基本和波斯帝国差不多,小亚细亚等地甚至比波斯帝国还少一点。但是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他还是严重的扩张过度了。首先,波斯人和印度西北的雅利安人、中亚本地巴克特里亚的土著居民,人种十分相近,而且长期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马其顿人不具备这种优势。就算马其顿人加上希腊人向中亚腹地移民,仍然会淹没在本地的大夏人和中亚野蛮游牧民族的潮水之中。第二,不同于波斯帝国的单一核心,亚历山大帝国的双权力核心(马其顿-希腊为核心的欧洲和巴比伦为核心的亚洲)几乎就是为内战设计的,亚历山大本人在的时候能够镇得住,但是他的继承者就未必。第三,波斯帝国虽然整体上还算成功,但是仍然有好几块十年里七八年在背叛状态,整天要去消耗物力平叛,维持起来支出大于收入甚至很难维持的领土----不到70年就建立了三个王朝的埃及,和欧洲希腊人总是勾勾搭搭的小亚细亚希腊城市和小国王公,使得每个波斯国王都要消耗大量的力量和他们进行战争。
日期:2011-08-14 22:45:12
过度扩张的帝国(续)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伊苏斯战役结束之后,波斯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提出议和,条件是除了承认亚历山大对小亚细亚的实际占领外,再割让整个黎凡特(叙利亚、巴勒斯坦和科勒-叙利亚,也就是地中海东岸的所有沿海地区)和埃及,两国以幼发拉底河为界,此外大流士支付大量赎金赎回他的家眷,并且把一个女儿嫁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将军帕曼纽认为这个条款不错,他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会采纳这个建议”。亚历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纽,我也会采纳这个建议。”
亚历山大的回答看似很酷,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出,虽然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却对征服者的荣誉过于痴迷,而缺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素质。会选择接受类似条约的绝不只有帕曼纽,至少有一个人也绝对会选择接受这个条款,他就是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
作为一个创业者,腓力二世完成的事业,难度甚至远在亚历山大之上。虽然在军事上腓力缺乏那种一往无前的锐气和如有神助的好运,甚至一度败给北希腊的福基斯人,但是他是超一流的组织家、政治家、外交家和阴谋家。在哥哥和马其顿王国最精锐的4000士兵战死于伊利里亚蛮族的不利条件下,他临危受命,作为侄子的摄政,纵横捭阖,又利用自己在底比斯学得的军事经验改革了自己的军事系统,马其顿方阵就是在他手上真正成型。伴随军事改革而来的是全面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仅仅三年内,他就让马其顿从一个要贿赂邻国以免于被入侵的战败弱国成为了敢和当时北希腊的强权雅典人叫板的地区强权,二十三年内,征服了大半个色雷斯和除了斯巴达之外的整个希腊。虽然腓力死前已经开始入侵波斯帝国,但是按照他的性格,目标基本就是夺取小亚细亚和埃及,最多加上叙利亚,所以对大流士三世的条件,应该会全额接受。
如果亚历山大能接受大流士三世的条件,那么他也不用去中亚和印度那些条件恶劣的地方苦战这么多年,也不会受到这么多几乎致命的创伤,假设他多活十年(这个是最起码的,除非被暗杀),再加上他不用继续东征多出来的十年,二十年这个一代人之内,必然能有效的消化所有的新领地,建立一个相对稳固的帝国。
慢,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如果亚历山大接受议和,他的领土范围会有些眼熟?对,是很眼熟,这个缩小版的亚历山大帝国大致的核心区域,和从罗马帝国分裂到阿拉伯兴起前的东罗马帝国(扣掉查士丁尼在意大利和迦太基再征服来的累赘),或者是苏莱曼一世时代之后的奥斯曼帝国。这两个帝国,在核心领土方面,还是比较长期和稳定的,如果亚历山大能够满足于这些地界,并且完成对新领土的消化,或许他身后帝国将容易维持许多。
公元395年分裂后的东罗马帝国
1566年的奥斯曼帝国,外延比苏莱曼一世时代略大,核心区域差不多
无论如何,现在亚历山大的帝国已经到达了印度河流域,当然不可能自行缩回去。从印度归来后,亚历山大要面对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1、边疆问题。虽然波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都被占领了,但是还有一些边角的地区未能占据,譬如小亚细亚中部的卡帕多西亚,亚历山大只是在这里保证了一条通道,整体上原来的波斯总督仍然没有臣服,而是干脆闭门称王了。更糟糕的是色雷斯和印度河流域,就在亚历山大的苏萨集体婚礼前后,亚历山大留在色雷斯的总督去色雷斯的边远地区讨伐一支叫盖特人(Getae)的部族时候遭到惨败,总督本人被杀。在印度河流域马其顿占领区最南端的地方,亚历山大刚走,当地的人民就在王公们的率领下开始反抗。一个叫旃陀罗笈多(Chandragupta,“被月亮所护佑的”,汉文古籍里叫月护王)的年轻人,不过20岁的样子,一两年前还在觐见亚历山大的时候因为言语不当几乎被处死,现在整合了许多反抗力量,驱逐了好几股马其顿驻军。不过,印度的大部分占领区还是处在亚历山大委任的两位留守者,一位叫培松的总督,以及被击败后忠于亚历山大仍然享有自己王国并且能指挥一部分马其顿/希腊裔军队的著名的印度小王波鲁斯的控制下,旃陀罗笈多并没有敢和他们开战。总体来说,马其顿的边境还是比较稳定。亚历山大应该至死都不知道印度部分领土的丧失,对于卡帕多西亚和色雷斯则不以为意,所以还筹划着进攻阿拉伯乃至罗马或者迦太基。
2、希腊人问题。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真是一对欢喜冤家,在后来“希腊化”这个概念和过程中中,在亚洲人看来,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几乎是等同的。但是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的关系始终紧张而微妙,腓力二世和希腊城邦的长期战争,亚历山大继位初期血洗底比斯,波斯资助下亚历山大东征时斯巴达趁机发难,虽然都以希腊人的失败而告终,但足以证明双方的剑拔弩张。亚历山大从印度回来后发布了一道敕令,让所有希腊城邦的被放逐者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城市,这个敕令如果得到实施,将彻底破坏希腊城市的政治生态和力量平衡,遭到希腊人的一致抵触,雅典人为首的使团希望亚历山大收回成命,但是也遭到拒绝,一场希腊本土的全面叛乱一触即发。此外,戍守在中亚的希腊人有许多都心怀不满,亚历山大印度战役期间就曾经爆发过一次叛乱,现在他们仍然是一个危险的因素。
3、安提帕特问题。安提帕特作为亚历山大派驻在欧洲本土的留守,在东征期间不但起了类似于楚汉战争中萧何输送兵员和安定内部的任务,还击败了斯巴达国王阿吉斯三世的起兵反抗。但是他和亚历山大之母奥林匹亚斯不睦,为此后者回自己伊庇鲁斯的老家去了。更严重的是,他击败斯巴达人后的声望大增,引起了亚历山大的妒忌和猜疑。妒忌心、母亲的抱怨和身边其他人的谗言,很可能让亚历山大决定“拿掉”这个老头。他派出军中威望仅次于他本人的克拉特鲁斯,带了一万多马其顿老兵回国接替安提帕特。亚历山大给克拉特鲁斯如此强大的兵力,显然包含了对安提帕特的戒心,很可能逼迫已经七十多岁的安提帕特就此退休,当时甚至有谣言说安提帕特会成为第二个帕曼纽,因为功高震主而被杀。
就在克拉特鲁斯刚刚开拔后不久,亚历山大突然陷入了急病,虽然不像他父亲腓力二世那样甚至来不及口述遗言,但是这位大征服者显然还是没有可能从容安排他身后的继承问题。
日期:2011-08-15 18:54:35
第一章 神王陨落
亚历山大的父亲人到中年的时候,突然遇刺而亡,但是寿命居然还比他这个儿子长了许多。亚历山大死前那些年似乎很享受东方人把君主神化的做法,在他突发急病之前,说不定还真把自己当成了宙斯-阿蒙之子,人间的神。然而他终究只是一个天赋超群的人,神如此的厚待他,让他完成了超越前人的征服,留下了不朽之名之后,大概也觉得对其他人不公平,因此这么一次突然的急病,亚历山大都没能熬过,宙斯-阿蒙早早的召唤他儿子回到了天国。
垂死的亚历山大
通常的说法认为亚历山大死于疟疾、热病或者西尼罗河病毒。此外,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所受的伤,特别是在从印度过来的战斗中受的几次重伤,也严重损害了亚历山大的健康。此外,亚历山大死前那一年的严重酗酒,对他本来已经残破不堪的身体状况无异于雪上加霜。
除了旧伤复发、疾病和酗酒等传统死因外,阴谋论、暗杀论肯定也有他的市场----对于亚历山大这么年轻而伟大的征服者,不是每个人都能相信他是自然死亡。奇怪的是,暗杀论最早是在欧洲的希腊城市间流行起来的。安提帕特的儿子伊奥拉斯(Iollas)被暗杀论者认为是进行暗杀活动的核心人物。他是亚历山大死前那些天的掌杯官,亚历山大的酒都是他负责斟的,他有条件进行慢性投毒,也有这样的动机----亚历山大派克拉特鲁斯带兵回欧洲的时候,伊奥拉斯很可能听信了风言风语,认为亚历山大会对自己留守在欧洲本土的父亲安提帕特不利。虽然普鲁塔克声称直到公元前317年奥林匹亚斯把伊奥拉斯挫骨扬灰之前整个希腊化世界没有人提到过暗杀论,但是这个显然是普鲁塔克的误记。雅典人在亚历山大死去后不久就授予了伊奥拉斯“诛杀暴君者”的荣誉,可见亚历山大刚死,至少在雅典,许多人都认为伊奥拉斯毒杀了亚历山大。这种说法,虽然可信性并不是特别高,至少在逻辑上也解释的通,而阴谋论往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所以能流传下来,以至于过些年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亚斯的相信了还大肆报复,权当一种说法吧。
不管亚历山大的死因究竟是什么,曾经被广泛的视为神之子,甚至自己也相信了这种说法的一代征服者,近乎神的亚历山大的确是死在了病床上。临死前,亚历山大叫来他新任命的宫廷长官,同时也是伙友骑兵总指挥的帕迪卡斯(Perdiccas),似乎想交代后事。他摘下手上的指环,交给帕迪卡斯,但是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帕迪卡斯问亚历山大,谁能在他死后继承整个帝国?亚历山大使出全身力气回答了“kratistôi”一词。帕迪卡斯还想再问,亚历山大却又昏迷了过去。几天之后,这位古典时代最伟大的征服者离开了人世。
亚历山大暴病而亡的时候,他的王族成员虽然人数众多,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他的第一个妻子罗克珊妮,当时已经确认怀孕。此外,在他死前一年的苏萨集体婚礼上,他迎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黛拉,以及大流士三世之前的波斯君主阿塔薛西斯三世的女儿帕瑞萨娣丝。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很可能他的这两个妻子也有身孕。除此之外,亚历山大和一个叫巴尔茜妮的女人有一个私生子,和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同名,此时大约接近十岁。
即使放远一些眼光,从腓力二世的后代来看,家族内仍然没有适合继承王位或者担当摄政者。腓力二世和侧室有个叫阿里戴乌斯的儿子,但是这个阿里戴乌斯的智商比少将都远远不如,基本和晋惠帝一个水平。腓力二世的正室,亚历山大之母奥林匹亚斯自从和安提帕特不和后就在伊庇鲁斯娘家辅佐自己的侄儿,暂时似乎做不了什么事情。此外,亚历山大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妹妹,名叫克娄巴特拉,她今后会引起很多纠纷。
不知道亚历山大临死前是否知道自己有妻子,甚至是不止一个妻子怀孕了,但是目睹了堂兄阿明塔斯四世悲惨命运的他,恐怕也不指望自己未出生的小孩能镇住场面。阿明塔斯四世是腓力二世的哥哥帕迪卡斯三世之子,帕迪卡斯三世战死之后腓力作为这个婴儿的摄政稳住了马其顿王国之后就废黜了他的侄子。在腓力统治的二十多年内,阿明塔斯作为被废之君不但没有被杀还被腓力当做王室的一员培养,并且把自己和一个小妾所生的女儿嫁给了这个侄子。然而亚历山大继位之后立刻决定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军队里没有自己势力的阿明塔斯只能引颈待戮。现在,就算亚历山大知道自己会有遗腹子,也不能指望这个小孩有能力继承当时整个世界最大的一份遗产。
“kratistôi”这个发音在希腊文中有两个单词,分别有自己对应的含义。第一种说法更适合小说家言,所以被许多通俗历史作家广泛采用----“最强者”。但是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样说几乎就意味着亚历山大主动鼓动手下在自己死后展开内战。所以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克拉特鲁斯”(Craterus)。
亚历山大和克拉特鲁斯在猎狮
克拉特鲁斯在东征军士兵中的威望仅次于亚历山大,作为正值壮年的马其顿宿将,他在军中非常受欢迎。比起亚历山大最后几年对马其顿人的怠慢甚至偶尔的残暴来,克拉特鲁斯仍然保持着腓力二世那种平易近人的作风。以他的威望和所受的拥戴,完全有能力继承王位和镇住场面。很可能亚历山大希望克拉特鲁斯能作为帝国的摄政保护自己遗腹子长大成年,届时也正好到70岁的退休甚至病故的年龄。就算克拉特鲁斯称王了,按照他相对温和的性格,由于感激加上其他马其顿将领的掣肘,也肯定会善待自己的家族。现在看来,把权力传给克拉特鲁斯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克拉特鲁斯刚刚被派出去接替安提帕特,现在他正在带兵赶往欧洲本土的路上。亚历山大死时在身边的军官,特别是作为暴发户的帕迪卡斯,并不愿意把摄政权或者王位就这么拱手让给克拉特鲁斯。
帕迪卡斯在印度战役中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骑兵军官。在从印度回来的一次战役中,亚历山大孤身一人率先突入一座小城被围,帕迪卡斯是当时在场的马其顿人种唯一敢于帮助受伤的亚历山大脱险的。帕迪卡斯这次的表现让亚历山大很满意,因此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虽然如此,可以确定的是,直到亚历山大死前一年的苏萨集体婚礼时,帕迪卡斯的地位在赫费斯提翁、克拉特鲁斯和尼阿库斯之下。但是因为赫费斯提翁暴毙,克拉特鲁斯带兵回欧洲,尼阿库斯作为克里特岛的希腊人而不是马其顿人更多的是依靠亚历山大个人的宠信,在马其顿人中威信不足,所以帕迪卡斯瞬间发现自己在亚历山大的宫廷里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等级马其顿军官了----亚历山大死后,甚至连这个“一人之下”都没了。
于是,亚历山大死时在他身边的军官团们,在帕迪卡斯的领导下,直接忽略了自己君王的遗嘱,开始商量由谁继承王位。
日期:2011-08-17 20:58:46
第二章 摄政权之争
虽然亚历山大死时在他身边的军官团很默契的忽略了亚历山大临死前的遗嘱,不准备把整个帝国或者摄政权给还在回国路上的克拉特鲁斯,但是这些在巴比伦的军官们绝非铁板一块。简单的说,当时在巴比伦汇集了除掉印度和中亚偏远省份外帝国亚洲部分大部分将领和要人,他们主要可以分为三派:骑兵派,步兵派和希腊派。希腊派主要是欧洲本土希腊城邦和亚洲的希腊城市里效命亚历山大的将领,其头面人物包括曾经地位仅次于克拉特鲁斯,单独领导过远征军一部从海上返回的尼阿库斯,以及亚历山大的私人秘书攸美尼斯。由于希腊人在军中的势力相对薄弱,事实上这时候主要争执存在于骑兵派和步兵派之间。
早期的马其顿,血缘上有很多伊利里亚人和色雷斯人的成分,宗教信仰也是相差迥异。一部分居住在山地的人口崇拜蛇,风俗放荡,同时有着崇拜酒神狄奥尼修斯的文化。而在平原上的马其顿人生活习俗基本和南方的希腊人近似。事实上早期的马其顿王国更像一个部落联盟,国王只是许多个地方豪族名义上的共主。直到腓力二世时代,马其顿才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但是阶级分化仍然相当厉害。
马其顿军中的骑兵派和步兵派长期存在的分歧就体现了这种阶级分化。马其顿的骑兵多是马其顿贵族和富裕的城市居民组成,事实上他们而不是方阵才是马其顿体系的决定性打击力量。他们在整个东征中功劳最大,获得的战利品也最多。因为普遍出身较高,他们看不起那些“泥腿子”步兵。帕迪卡斯就是骑兵派的代表人物。
马其顿步兵大部分是马其顿乡间的农民出身,正如农业时代固有的城乡敌对一样,对那些骑兵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又是仇恨。此外,在腓力二世时代,这些马其顿农民闲时耕种战时从军,自己种点粮食,领一点军饷,偶尔去抢劫几把色雷斯、伊利里亚的“野蛮人”(处于政治考虑腓力严禁对希腊城市的劫掠),小日子过的还行,而亚历山大发动他们用双脚进行这样的万里长征,他们不得不抛妻弃子,一路上不但要对付波斯人和各类蛮族土著,还要和可怕的地形和疾病作斗争,所获却相对甚少。事实上他们是最早开始公开反对继续东征的,亚历山大为了安抚他们曾经遣返过几批老兵。步兵的代表性人物是性格暴烈如火的梅利埃格。梅利埃格在东征时候是克拉特鲁斯的副将之一,很可能因为他对亚历山大无限东进的做法不满,并且发表了一些言论,因此比起他的同僚譬如节节高升的帕迪卡斯来,他却从格拉尼库斯战役之后就没有被提升过军职。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