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在国外的找工作和面试的一些经历
作者:
mintea1717
日期:2011-9-28 10:39:00
断断续续的在天涯看到过几个华为的面试经历的帖子,勾起了LZ八一八自己在国外找工作的一些经历.
简单介绍下,LZ现在在米国,刚研究生毕业,集成电路设计方向。毕业别后拿了3个Offer,面试经历不算丰富,但研究生最后一年大小公司也面了不少,TI,Intel,Nvidia, AMD, 也包括华为,中兴北美分部。这里八一八米国的一些面试流程,和个人的一些体会。因为LZ本身在国内工作经历也不到一年,而且是在一边等研究生录取情况下,所以基本属于打酱油,对于国内的面试状况也是从一些帖子和朋友经历侧面了解而来,因为八的时候难免要做些对比,如果有失偏颇,还请见谅.
日期:2011-09-28 11:09:08
先介绍下米国的招聘流程,米国也分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这里主要介绍校园招聘。米国的大学一般都会在春秋两季组织一场到两场校园招聘会,针对全职或者实习。这时候各种大公司,或者当地的中小企业都回来”摆摊“。当然NB的学校,规模会很大,来的NB公司也很多(这些是真心要招人的)。小学校规模就会差些。而且有些公司即使派人来也是发发资料,打打广告,走个过场。比如LZ的学校,例如TI,AMD, 微软之类的倒是年年来,也就是来收收简历,很少有听说在招聘会上选人面试的。而且像LZ这类的国际学生,需要公司办工作签证的,就更悲催了。如大家知道,美国现在经济不太好,本国人就业都不太好。谁还要国际学生呢,何况还要出一大笔律师费给你办签证。所以一般只有大公司才找国际学校。小公司一般直接会告诉你,我们不招国际学生。哎,人在他乡混,也不容易。LZ学的是工科,稍好一点,美国本地人念工科的少(本国学生招不到合适的,也只有找国际学生),都偷懒念商科,人文,艺术类去了。NB的直接法律,医学。工科的米国人相对要少很多(但剩下却是精华)工科院最常见到的是阿三,阿三...扯远了,有人感感兴趣的话,后面可以八一八
日期:2011-09-28 11:20:29
除了校园招聘外,比较中规中矩的找工作方式是上网投简历,可以选择在公司的网页上,一般来说稍大点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招聘主页,你要做的就是注册个账号,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简历。然后在网站上搜索公司现在开放的职位。申请即可。关键是每个公司都有自己数据库,所照成的后果就是,LZ一年下来,有一堆不同公司的账号,因为设计的不同,有些公司网站用户名是邮箱,有些不是,密码的设定要求都不一样。到后面LZ还专门做了个Excel来记这些东西....这里的状况其实和国内一样,大公司竞争相当激烈,就工科来说,主要竞争对手还是阿三,没办法,这边留学的阿三真心多...。一个职位往往收到几千份简历..大点公司往往都会有筛选系统,吧不符合的条件的自动筛掉,列入工作经验,身份(绿卡,公民或非米国际),专业,学历等等。这样下来人还是太多的话,有的公司会由HR筛选下,有的公司会选择暂时关掉这个职位,等待内部推荐等。就LZ个人经历来看,这种方式不太靠谱,至少那到1面的命中率都很小很小。
日期:2011-09-28 11:26:10
除了这种勒,还有解释类似于国内智联招聘或者中华英才网之内的,招聘型网站。流程和差不多。主要是针对一定地域范围类的中小企业为主,类似Careerbuilder,Monster,dice,indeed之类的网站。像LZ之前提过,中小企业一般来说不愿意花额外的预算来雇个外国人。所以说这种方式LZ看来也不太靠谱。当然对于本国人来说,机会还是大大的。
日期:2011-09-28 11:34:48
最后一种,也是最靠谱的一种,就是熟人推荐。对,你想的没错,就是关系!熟人不限范围,可以是学长,同学,教授导师。也可以是你亲戚,朋友,甚至是教会的会友。老美也是很讲究人际关系的,这里讲的主要是工作,事业上的。他们会通过这种关系网,推荐认识的人到他们公司去面试,或者推荐给他认识的项目经理面试。自己的公司有什么招聘信息也会从这个关系网中散播开。如果说你推荐的人,成功被录取了,你还会从公司拿到一笔奖励。而大部分人也挺乐意干这事。Linkedin就是为此而诞生的,倒不是说有熟人推荐你就稳赢了,这倒不一定,至少说你面试和命中几率是大大增加了,无数的实践证明这是最靠谱的一条路,
日期:2011-09-28 11:59:35
无论通过上诉几种的那一种方式,如果哪天你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表明是某某公司的经理(或其他职位),通过某某途径看到了你的简历,想跟你聊一聊。 恭喜你,你已经拿到1面(传说中的电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电面,也就是电话面试,属于美国比较常见的一种面试方式,一般来说用于初试,筛选合适的人选进行2面或者接下来的面试。一般来说大公司的第一轮都会是电面,因为应聘者太多,就算是电脑筛选下来,也会有好几个人选,那么一般会是项目经理或者其手下通过电话的方式,了解面试者的基本情况,再次筛选。最终确定1位或几位最终人选进行当面的面试。千万不要小看电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电面的对方大部分都会是你以后的直接的上司或者是同事,所以留个好印象是很重要的。一般在这个过程中,都是由对方提问,涉及到简历或职位要求上的一些专业内容,针对的问一些(其实是很多)专业问题(相对比较基础)。但是一旦掉以轻心,会死的很惨。LZ也经历过,回答的乱七八糟,15分钟多一点,对方就礼貌的结束通话。这个明显就没戏了。个人认为,成功的电话面试一般要40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内容一定要到涉及专业领域(而不是泛泛的一些行为模式问题),至少要表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聊得愉快的话,一般双飞都能感觉得到,对方也会透露比较多的相关信息,然后对方会介绍一些公司的基本情况,项目情况,和这个职位一些的情况和要求,再次确认你是否感兴趣接下来的面试,然后会留下他的信息,表示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向他询问,到了这里的话一般你也就可以闻到2面的味道了。个人觉得电面是种很好的初面方式,直接,简洁。1个小时的对话,合适就再谈,不合适就拉倒。双方都节约时间,金钱。基本本上避免了那种,面试者前天精心准备,当天坐1个小时公交车,花半天时间找到要面试的公司,到了那,递了简历后,随便聊了两句,对方发现你不合适,或职位不合适,然后把你打发走的这种情况。LZ觉得这是对面试者极不尊重的表现,大家都浪费表情,浪费时间。关键是面试者的时间也是钱啊!
日期:2011-09-29 10:53:03
真没人看么....算了,LZ就当自娱自乐吧,阿三的问题留到后面八八,至于米国的就业情况,由于经济不景气,找工作是很不容易,留学生尤其困难。IC行业相对来说受经济影响小一点,所以还算好,至于留学生么,得看水平,有能力找个实习问题是不大的,全职么要看点运气
日期:2011-09-29 11:00:34
讲到电面,电面一般都不止一次,通常会有好几次,比如说,一个group要招人,一般来说除了manager之外,一般还会有1,2个Senior轮流通电话和你交流,谈话内容基本是在专业范畴内,对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提问,问题可以很基础,也可以问的很深。这样一般可以对面试者的专有水平,交流能力有个大致了解。如果manager得到的是比较肯定的反馈。那么恭喜你,你基本上已经上2垒了。到此基本上1面算是通过了,接下来就准备On site的面试吧
日期:2011-09-29 11:21:41
On site的面试由于公司的不同,形式会有所差别,有车轮战,比如德州仪器,一天下来你会和6-8个不同人进行1对1得面试,相当的摧残人。Intel喜欢吧所有近期的面试者都安排在一天,当天很多部门的senior和manager,HR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专门来面试这些候选者,一般他们称这种日子为面试日。尽管是这样,一般面试者所面对的也都是是3个或两个面试官面你一个人的的情况,小点规模的公司,就比较灵活,有可能是1对1的,或者多对1点情况。但几乎不会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面试者一同被面试的情况。这点可能和国内不太一样。
日期:2011-09-29 13:08:01
既然先提到华为,先八下北美华为的面试经历吧,提到华为的面试,不得不提到华为的群面。LZ是个闷骚型,群面这种事是LZ的一大噩梦,如果真要在国内的华为面试的话,LZ估计自己十有八九过不了群面这一关。
LZ也知道群面试是华为的一大特色, 但是LZ不太喜欢这种方式。并非说这一种装B的方式,而是对应聘者缺乏一种平等沟通态度吧。面试是个双向的选择,即是公司了解你个人的能力,性格,处事能力。同时也是你去了解公司,职位,氛围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平等的一个位置。而不是雇佣方的面试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上俯视一群面试者。虽然确实群面也能从另一个方面了解一个人如何在团队中表现自己,合作等等。但是对面试者来说等于无形中处于了弱势,有点陪挑来拣去的感觉。但这个纯属于LZ的个人喜好,仅供参考
日期:2011-09-29 13:16:34
北美华为主要是以销售,市场和售后技术支持为主,当然也有研发但是相对占很小一部分。主要的研发部门还是在国内。华为在北美的市场发展的很快,主要客户有AT&T和sprint之内的运营商,竞争对手主要是Nokia和Ericsson。华为现在在北美的用人策略有所改变,现在大部分都在当地直接招美国人,就地扎根。当然主要位置还是以中国人为主,大部分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都是由国内外派出来。很少在米国招留学生,当然LZ也有几个同学在华为实习。对于留学实习生,华为前些年的政策是不办工作签证,做完实习期,你可以选择会总部重新就职或离开。但今年有所松动,LZ的两名同学因为工作出色。都拿到了特批拿到了工作签证,很不容易。华为在北美的待遇和国内差别不大,因为会有补助所以还是要略高,但是和美国本土类似的企业相比还是要差一大截。
日期:2011-09-29 13:26:58
针对于留学生,华为其实公开对毕业生开放的职位几乎是没有。那如何能混进去呢? 推荐! LZ念书所在的城市正好华为有个很大分部,人数还不少。当然人在他乡,或多或少,通过一些中国人组织的活动,会认识一些华为的人,当然对于很宅的LZ来说,这个还是不很难想象的事。前面提到了华为在北美发展的势头不错,内部或多或少会缺人手,但已华为的薪资水平很难招到有经验的当地人,最好到选择就是不太挑剔的中国学生,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当然一般不太会公开招聘,都是通过一些内部渠道找到一些他们认识的觉得合适中国学生去面试,LZ的同学就是这样进去的。当然因为情况比较特殊,,做的东西难度不大,加上推荐人也比较熟悉,所以面试也显得比较简单。
日期:2011-09-30 06:06:28
看了看之前写的内容,发现发贴编辑的时候有些小失误,有些语句不太通顺,希望不会影响大家浏览,LZ以后多注意。
先回复下楼上同学的问题吧,LZ没有去华为,原因后面会提到。另外LZ找到的工作都是通过网投得到的机会。可以说是运气非常好。后面会八到。
阿三相对与华人来说,优势还是很明显的。阿三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英语在印度已经完全普及到基础教育中,除印地语外,可以说是阿三的母语了。所以阿三的语言优势是很明显的,虽然口音很奇怪,但是老美还是能听懂的。大家也知道阿三软件很厉害,他们可是从中学就开始学习编程和练习,所以阿三都是写代码的好手。米国外包到印度的业务大都是客服或软件,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
日期:2011-09-30 06:15:42
至于楼上有人问化工和建筑工业的。。。各行如隔山,这LZ还真没办法回答。不过可以说的是,米国的基础建设大部分都已经在上个世纪完成,所以近些年也没有什么所谓GDP工程了。现在美国的房市持续低迷,可以想象的出,建筑业也不会好过。而且建筑设计公司那是相当相当的难进,进入这个行业会有很多年的时间是在打下手,熬出头日子会很慢长。
至于化工,我不太了解。如果是偏材料,在集成电路工艺,制造方向的话,就业还不错,就是很辛苦
日期:2011-09-30 10:37:44
LZ去华为 是因为刚好内部有个职位很快要空缺,所以LZ同学帮递了简历,大概隔了俩个多星期后,有天接到电话,约好时间当天下午去面试。那段期间LZ手上还只有一个不太理想的offer,所以这个机会对LZ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当天接待LZ的是技术部的主管,很年轻,目测也就27,8岁,是简单的互相介绍后,就这个职位做了大概的介绍,因为这个职位对专业要求不高,其实说白了没太大的技术含量,主要是协助市场部和客户沟通,了解产品的出现问题做一些测试,然后报告给国内研发总部,总部解决后,再反馈到客户。所以没有问LZ太多专业问题,反倒是拉了会家常,问LZ对手机软件有什么了解,对华为的手机有什么了解之类的,真是轻松加愉快。
日期:2011-09-30 10:39:57
之后和当地分部的主管领导,一个白人,单独交流了一会,问的问题也和专业没太大关系。到此LZ对这个职位大概的情况已经基本有数了。白人主管闪人之后,这个职位所属的市场部主管和技术部主管一同到了会议室,开始跟LZ介绍华为这边的情况,还有市场部的情况,以后的工作职责等等。两个主管都很年轻,没什么架子,人也蛮nice,耐心的回答了LZ几个关于以后发展,包括回国就职,是否属于正式员工之类的问题。整个面试过程都是2个人在介绍,关于在华为的发展,讲解相对于外企,个人在华为的发展优势等等。说得LZ倒是有点动心了。总体来说这个职位类似于技术支持,难度不大。但是优势在于可以和客户打交道,可以顺道了解市场,销售的一些东西。以后的发展空间相比专门做技术要来的宽。其实对于成天呆在实验室的,鲜有与人打交道,与客户交流的工科同学来说,我是觉得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无奈LZ是个技术宅,觉得苦学了几年的专业,说丢就丢了,可惜了。而且以后,有可能高不成低不就,销售做的不好,想再做研发也没能力了
日期:2011-09-30 10:48:38
总的来说整个面试过程相当的轻松,2个小时多一点时间,没被刁难什么专业问题。两个年轻有为主管也和客气,总体来说也是两个主管在巴拉巴拉,LZ倒是少有插嘴,多数时候,只是点头表示同意。最后还带着LZ参观了下华为的办公区域。相信和国内的华为面试相比起来,真算是比较奇葩了。这里可以报个料,其实在北美分部的,这些国内外派出来的人,大部分其实英语也不怎么样, 和客户交流的任务一般都是美国人,或者留学生来担任,据说被派到美国也是运比较好好,运气不好的都是被派到派到非洲,中东这些地方。囧
日期:2011-09-30 10:56:16
可以顺便提一下,在米国华为上班的话,如果是坐办公室,还不算很辛苦,就是为了配合国内时间,晚上得加班到很晚,但是早上可以去晚点..LZ同学经常早上10点过才跑去.. 但悲催的是,晚上吃了饭,还得加班一般要加到10多点....。关键是老美不用加,下班就闪人,加班都是中国人...如果是做设备维护的话,那就惨了,据说是成天开辆皮卡,荒郊野岭的跑基站做维护的...美国地域很宽广,非城市化地区那叫一个荒凉。所以赶上这种活就不是一个辛苦能形容的了....
日期:2011-09-30 11:14:01
八完华为,自然是中兴了,中兴在北美的市场比华为那差不是一点两点.,华为在北美好歹还有自己的研发总部, 中兴貌似就纯市场流了......LZ所在的当地的中兴分部规模也小很多, 像个办事处的感觉,也就十几个人。而华为在当地租了一栋办公楼,人员配备也要整齐很多。这点就完全能看出差距。招聘的话中兴和华为差不多,可以说比华为还差。LZ来美的第一年,中兴还跑的学校的招聘会来找人,LZ当是还很好奇的过去凑了凑热闹,当时也有些阿三同学在那问情况,那个接待人员被印式英语搞得一头雾水....然后说也说不太清楚,好歹有个中国学生去帮着解了下围。后来中国学生聚集多了之后,那人直接放弃英语,直果断来中文了。后来了解到,中兴想招几个会计帮着坐下财务方面的工作,工科生不招,如果考虑回国发展的话,可以把简历给他们,他们可以递回会总部(现在想起来,这绝对是蒙人的)。LZ当是还是第一学期,所以也就没跟着凑热闹了。后来听说招了4个商科院的中国学生,去做实习,时薪10块。10快是什么水平呢,也就是如果你去当地的中国餐馆打黑工,老板不发薪水,小费全归你,你一天平均下来1小时也不止10快钱...可怜的会计专业同学,还不都是为了赚点工作经验,容易么。
日期:2011-09-30 11:20:14
LZ去中兴,其实都不算是面试,也就是去他们那地儿递了简历,和某位技术人员聊了下天,居然发现中兴也在搞LTE...lz孤陋寡闻了,LTE就是传说中的3.9G技术。TD-SCDMA,WCDMA长期演变下去都可以支持LTE。LZ当是脑筋短路的冒了一句,"中兴原来还是蛮先进的嘛" 那个人直接就囧了。哈哈
日期:2011-09-30 13:51:45
华为和中兴的就算是八完了。接下来就是TI了,TI即德州仪器,可能其它行业的人不太清楚,但是如果你在通信或电子行业工作,不知道TI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德州仪器是最早发明集成电路的公司,TI自成立以来的road map至今还挂在我们学院一个很显眼的位置,TI的发展史也可以算半个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史了,全球500强排名100多位,属于拥有自己的晶圆厂和工艺(像Nvdia和高通则没有自己的晶圆厂),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的电路制造企业之一。今年年初则以62亿美元收购了National Instrument(做lab view的那个公司)。TI芯片种类很多,在数字,模拟,微波方面均有相关的产品。比较著名的产品有他的计算器(真心做的NB,就是太贵)和DPS芯片。 在近年很火爆的移动设备芯片市场,TI的ARM处理器,也占有一席之地。竞争对手如高通,Nvidia.
日期:2011-09-30 13:57:24
在TI的面试算是LZ经历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了,也是楼主第一次体验车轮战试的面试,从早上9点开始,整个面试持续到下午4点。从HR,项目经理,面到部门主管,到VP,期间还有1个小时的presentation。无论是从脑力还是体力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日期:2011-10-01 12:21:11
接着八TI的面试。TI的这个职位,LZ是通过在TI的网站上申请的,按照以往得惯例,这种一般都是石沉大海,木有消息了,大概过了半个多月,一天早上LZ还在作春秋大梦的时候,接个到了TI的电话,说收到了我的简历,问我是否有申请那个职位,LZ还处于混沌状态,也早把这事忘了。不过马上反应了过来,委婉的表示了现在不太方便,请他半个小时再打来。然后赶紧起床,上网查邮件,(一般网申后都会有确认邮件)确认到底是个神马职位,工作内容是什么... 打来电话的是一个Senior的工程师,半小时后的第二通电话,问了LZ很多专业问题, 都比较深入,主要是一些项目,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的问题(这类问题很麻烦,光靠书本或上课的知识没办法回答,没做过相关的设计,根本不会了解到的一些概念)。LZ那天发挥的其实不好,1个小时的面试中,难的问题都答上了,但很多简单的概念都弄错了。第一次面试后LZ觉得希望不大,也就没抱什么想法,发了封邮件感谢下收到这次机会。也就没放在心上。隔了一周突然又接到邮件,约时间第二次电面。LZ有点小惊讶。第二次是那个小组的另一个工程师,也都是技术问题,不过相对第一次,要轻松许多,当然第一次的Senior也参与了这次对话。轻松Pass了第二次电面后(好与不好当时就能感觉出来),正式的面试通知很快就到了
日期:2011-10-01 12:34:06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