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成都故事:为爱而生

作者: 紫燕羽2010

  日期:2011-9-23 15:34:32
   1
  引 子
  民国二十二年,暨公元1933年。
  成都温江县一条通渠大道上,走过一列吹吹打打的送亲队伍,由于队伍的规模庞大,声乐震天,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队伍中的八抬大花轿分外醒目,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哪户人家娶亲呢?

  成都的风俗,有“男祝九,女祝十”一说。意思是男人生日“逢九”大庆,女人生日“满十”大庆。此刻,站在文家场镇内一处豪门大院外的男士,一身新郞打扮,在众人的拥簇下,喜气洋洋,正期盼着送亲队伍到来。这位男士瘦高身材,三天前刚过完49岁生日。他虽近天命之年,身板却是笔直,腰不塌,背不弓,气宇轩昂。
  花轿中身穿大红礼服的新娘,是成都许家的三小姐,时年22岁。在普遍年方二八就当谈婚论嫁的时代,已属大龄。许小姐长圆脸型,大眼睛,五官漂亮精致,巧笑时娇媚可爱。然她此时出嫁,却并无喜色,反是一脸刚毅,一脸愤怒,红色盖头早被她从头上扯下,恨恨地拽在手中。因为她已知道,要嫁的人,是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难怪她眼中,怒火中烧。

  这对年龄相差悬殊的夫妻,就是我的祖父母。成亲之日,祖父叶怀谦49岁,祖母许慧宜22岁。
  日期:2011-9-23 15:39:00
  2.
  叶怀谦非但年纪颇大,还是续弦。他早年曾取一妻,恩爱度日。妻子是大家闺秀,精于书画,无奈身子却很娇弱。夫妻合欢数年,并无所出,族中人无不着急,叶怀谦却并不介怀,声称一切皆有天意,顺其自然就好。妻子贤惠,劝他纳妾,也好嗣承香火,他摇头拒绝,随手签书一词,送于妻子:
  弄笔描花试手初,画眉深浅入时无。

  恩爱相伴常相扶,鸳鸯双字怎生书?
  红袖添香,夫复何求?叶怀谦对妻子的疼爱,丝毫不减。可惜天不假年,妻子到底于数年前撒手尘缳,离他先去。
  叶怀谦喜读老庄,妻子去后,数年来游山玩水,参禅论道,原本无再娶之念。那一日到大邑县哠鸣山游玩,供奉了好些香火。观中主持邀其品茶闲谈,叶怀谦戏言:余生愿随道长修行。道长笑而不语,让他到天师殿拈香一柱,方说:“观先生面相,绝不致断了香火,就在近年,当陆续有后。”
  叶怀谦摇头不信,开玩笑说:“当真有子,让他们都来跟随道长修行。”
  道长浅笑,说,你肯送一子前来,足矣。

  日期:2011-9-23 15:44:00
  3.
  其后不久,叶怀谦到成都访友。
  有明一代,成都建蜀王府。民国年间,皇城仍在。王府周围御河环绕,正南门外有金水桥三座,桥前空地,是文武官员到皇城朝拜藩王停轿驻马之处,立有赭红照壁。这是皇族的标志,而此街,也因此得名为“红照壁”。
  此间住户,多为望族。叶怀谦的老友正住在这上南大街处。到了后,他站在街沿上准备扣门,突听得隔壁门响,走出两名青年女子,扭头看时,不由怔了一怔,其中一名紫色衣衫的女子,不知怎的就扯动了他的心思,没有原因,没有理由。

  老友开门将叶怀谦迎入厅中,摆起了龙门阵。叶怀谦问起方才所见女子,满面殷切之色。老友大笑告之,隔壁人家姓许,与你家也是有些交情的。
  原来,叶怀谦的父亲,少年时曾以才学名动一方,晚清之际,赴京赶考,进士及第,外放任官。数年下来,做到了四川省川北道道台。在任时为官清正,端方持重。其时,中国政局紊乱,改朝换代随时可期,所以其父不愿儿子再走仕途。恰逢晚清变局,士人多号召实业救国,于是叶怀谦立志从商,数年来经营得当,所获甚丰,便在家乡广为置地。

  当时的成都,仅有两个商业繁华去处,一为东大街,二为劝业场。劝业场的建成,堪称近代成都民间资本一次辉煌力作。那时节,成都官方虽想效仿通商口岸城市,修建新式商场,但却无款可拨,后便由成都商会出面,集股商办。叶怀谦时年24岁,可谓青年才俊,看准此机,积极参与。
  几经筹划,到一九零九年三月初三,劝业场开张。全场长约百丈,一楼一底,前后走廊相通。成都人给它取了个诨名,叫“走马拐角楼”。商场外辟有开阔地面,专备游人驻马停车。
  此时,劝业场规定,私家工商户,必须是成都花会比赛中获奖的,才有资格入场开店。各行各业中,无名气者,休想租得半间店铺。而叶家却任选了好的店面,开张营业。
  日期:2011-9-23 15:56:00
  4.

  那时的成都花会,可并非只是赏花。新成立的四川劝业道把“振兴实业”与“新春游乐”结合起来,利用花会场合举办全省工商品、农产品展销,所以又称为“物产展销会”。到时,省内的川戏班子、杂耍班子,地方特产、知名小吃,以及其他民间艺人皆会集于此,各展其长,热闹非凡。除此外,官方还要在花会期间评出获奖的商品与特色物产、小吃,堪称一大创举,使花会的风头,全国知名。

  劝业场的白天,固然热闹,晚上却是一片黑暗。因为那个年代,成都全城还没有电灯。而上海、重庆等地,因水运便利,先后已有供电设备。叶怀谦率先提议,商场应先引进电灯,为省城示范。这一提议,得到商会响应。不久后,劝业场前后入口处便多了个圆形铁球,市民们都不知为何物。黄昏时分,突有笛声一响,圆球变得一闪一闪,刹那间光华四射。周围人忽然看到,一愣神后,欢声雷动。这便是成都城有史以来首次通电。日子稍长,这一景象竟成奇观,在川西传开。好些人每日黄昏后,早早到商场等候来电,只为看灯。

  一日,叶怀谦从店中出来,见一个十七八岁少年,学生着装,挤在人群中观赏来电。周围有市民不解电灯原理,少年便代为解释。叶怀谦见少年言谈之中,学识甚佳,便与之摆起了龙门阵。电灯亮后,众人欢呼雀跃,少年也神情激动。叶怀谦问少年可否赋诗形容?少年倒不谦虚,想了一想,大声道:
  楼前梭线路难通,龙马高车走不穹。
  铁笛一声飞过来,大家争看电灯红。
  叶怀谦听他用乡音念白,颇有意思,哈哈大笑,便邀少年上楼共品小吃。席间,问起少年家乡,对方回答说:他叫郭开贞(郭沫若),乐山人。
  日期:2011-9-23 17:58:00
  5.

  未几,武昌起义爆发。旋及,清政府倒台,民国成立。
  政局如此不稳,叶家的生意倒蒸蒸日上。这期间,成都劝业场也已更名为商业场。再后来,北洋系军阀曹锟任大总统,新委派了一位四川督军到成都上任,此人姓杨,与叶怀谦同庚。杨督军为使成都商业更显繁华,决心将商业场与东大街两个商贾之地连接一起,这样,从成都东门进来的客商就能很方便的到达商业场。
  于是,两地之间的一条小巷开始强行拆迁,叶家本在巷中买得两处宅院,既可居住放货,又可给店里伙计做歇息之处。这回被通知自行拆走,却也无奈。同街的一户人家,来找叶怀谦商议,想联合抵制拆迁,说有背景,也不怕这北洋政府委派的督军。叶怀谦心想,要说背景,自家不是没有,但新路修好后,这一带的商业将更加兴盛,也是好事。他与家人商议后,决定配合迁走。不过那户人家倒说到做到,抵死不迁。原来这房主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官,挟洋自重,督军也没办法,只好作罢。这条新路也只能在半中间拐了个弯儿,为这家钉子户让道。

  路修好后,根据老子《道德经》一文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一语,此街正式命名为“春熙路”。
  此次搬迁,一户许姓人家临时急需大量现金,便打算转卖这里的商铺,又怕别人趁机压价,正难以定夺时,想到了叶怀谦。两家相邻做生意,虽无深交,人情却是熟络,许家人便来找叶家商议,谁料叶怀谦一口答应,反出高价接手商铺,解了许家燃眉之急。
  此后,两家偶有书信往来,却不曾登门到访。不想今日叶怀谦在街上所见的青年女子,正是许家的三小姐许慧宜,当年随父搬迁时不过十一二岁,如今已长成妙龄女子。
  日期:2011-9-23 18:12:00
  6.
  再说许家的当家人,许慧宜的父亲许老先生,正在为小女儿年过双十,还未婚配而操心。恰如晚清宰辅李鸿章所言,中国时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有新旧事物的碰撞,东洋西洋的奇思妙想,都强烈的冲击着这个中国内陆城市的深宅大院,感染着这里的中国青年。

  许老先生原本早有准备,看着左邻右舍都送自家子女入新式学堂,他却提防生事,没让自己的女儿出去上学,而是请了私塾。果然,邻家的子女入学堂没多久,就闹开了自由恋爱,搞得许先生的三五老友怒火冲天,每回上茶馆摆开龙门阵时,都免不了大骂世风日下。许老还在暗自庆幸。谁料到百密一疏,老先生请的私塾,四书五经的功底虽好,却是个革新派,又正值青春年纪,这等于引狼入室,三女儿竟然爱上了私塾先生,暗地里谈起了恋爱。许老先生知道后,勃然大怒,解聘了老师,拆散了鸳鸯。但女儿也因此和自己顶起了牛,至今不肯出嫁,闹成现在这么个局面。

  一日,他又外出饮茶。隔壁老友探问小女婚事,许老先生不禁喟然长叹,生恨这丫头如此倔强,耽误终身。老友便说起叶怀谦对许慧宜好感之事,并有提亲之意。许老先生大为惊讶。随后,他详细了解了叶怀谦家事后,便下定决心,愿将女儿嫁入叶家。毕竟女儿年纪已大,好人家难找。而叶怀谦当时虽不再年轻,但为人雅量,家资丰厚,出身望族,目前单身又无儿女拖累。明媒正娶,年龄何妨?

  这一次,无论许小姐如何拒绝反抗,许老先生不为所动,父母之命绝无更改。选好日子后,婚礼如期举行。其实,许小姐的母亲疼爱女儿,倒不愿逼迫小女嫁给年纪大自己一倍的男人,可家中大事,她也做不了主,只能守着女儿,不让她出意外。这也是后来我的父亲出生后,许母特别疼爱这个外孙的原因,只觉得女儿受了委屈。
  日期:2011-9-23 18:50:00
  7.
  于是,在选定的良辰吉日,一袭花轿,抬着正当妙龄的许慧宜嫁给了年近半百的叶怀谦。谁也不知道,许慧宜出嫁前,她以前的恋人曾捎来一封书信,表示爱人既嫁他人,自己已绝无婚娶之念,同时离开成都,去了重庆。而许慧宜正是将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撕碎,咽下肚中,才坐进花轿的。
  新婚之夜,洞房花烛。叶怀谦想起哠鸣山道长所言:就在近年,陆续有后。禁不住心花怒放。可掀开红盖头,却又怔了一怔,只见年轻的妻子横眉怒目,正狠狠的盯着自己。而许慧宜也是一怔,眼前这个男人,面容清灈,显得年轻儒雅,一点不像年近五旬,可他为什么一定要娶自己?
  叶怀谦笑着给妻子斟了杯茶,递到她身边。许慧宜不接,冷言道:

  “为什么娶我?”
  叶怀谦只道妻子嫌自己年龄大了,便亲热的笑笑,想了一想,说道:
  天女维摩总解禅,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
  日期:2011-9-23 18:53:00
  8.

  这几句诗,原是苏东坡写给爱人朝云的。苏东坡的学生秦观曾以巫山神女比喻朝云,而苏东坡希望两人能一起去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恩爱相伴,成为一对神仙眷侣,不会满足于作巫山神女。
  叶怀谦引这诗,是想以苏东坡与朝云之故事为例,而两人年纪相差亦是27岁。
  许慧宜何尝不熟知东坡诗词,听后冷笑:
  “苏东坡两情相悦,可不会横刀夺爱。”
  叶怀谦一愣,问她何意?许慧宜说,我心有所属,不想嫁你。你爱我什么?叶怀谦一语顿塞,不知怎么回答?心想这女子为何这么大胆,总将“爱”字挂在嘴边?好半天,方说,我们两家也算旧交,彼此的家世都知晓,知道许老先生有一女儿待字闺中,品貌俱佳,我上门提亲,有何不可?我可不知道你心有所属!

  许慧宜仍然冷笑:品貌俱佳?你若看上我的容貌,有什么意思?
  叶怀谦着恼,一拂袖,说,你怎么知道我看上的只是容貌?我岂是这般浅薄之人!
  许慧宜紧盯着叶怀谦,说:那行,我即嫁入你家,也没什么好说的!突然,她伸出手去,从桌上拿过剪刀,反手戳进自己右眼,顿时血流如注!许慧宜只说得一句:我便不要这容貌,看你又如何……话音未落,已疼得晕死过去。
   不知多少时日后,许慧宜从昏迷中醒来,睁开左眼,只看见坐在床头的叶怀谦,头发已然全白。叶怀谦见妻子醒过来,脸上闪过一丝欢喜,抬手梳理了一下她额前的头发,轻言道:还疼不?
  许慧宜闭眼不答。叶怀谦又道,以后千万不要伤害自己,万事都可随你……停了一会儿,他又忧伤地说,如今木已成舟,你能嫁进门来,终是缘分。我会好好待你。来日方长,你便真要离我而去,未尝不可。
  许慧宜只是闭紧了左眼,未吭声。
  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又歇息了些时日,许慧宜感觉到伤口不再疼了。起身到镜子前看看自己:头上仍然缠着白色纱布,头发零乱蓬松,脸色腊黄,倒似瞬间老了十岁。养伤期间,家里的佣人帮她换上了传统家庭女主人的着装,再不复往日少女般的青春活力。
  许慧宜默然良久。
  .
  日期:2011-9-24 12:05:00
  10.
  正文 一.
  灰濛濛的清晨,整个城市还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天气阴冷得有些刺骨,早起的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却挡不住心底的寒,只顾缩着脖子,在阴冷潮湿的街道上低头赶路。倒是街边卖馒头的铺子,从蒸笼里向外冒着热腾腾的白雾,在寒意逼人的冬日,透出那么一点点生气。

  国立小学的看门老头戴上又脏又破的手套,拿起铁棍,慢腾腾地敲响了起床的钟声。学生们揉搓着迷糊的眼睛,却蜷缩在床上不肯起来。四周一片冰凉,他们实在舍不得离开这温暖的被窝。可一脸煞气的训导主任冲进宿舍楼里,站在走廊中一阵大吼,孩子们听到他的声音,吓得顾不上怕冷,赶忙穿好衣服,冲到操场上集合。
  这群国小的学生里,站着刚满10岁的叶成煊。此刻他还在半醒半梦之中,眯着眼睛,瞄着主席台上的青天白日旗,口里机械而含糊的唱着:“山民煮鸡,豆腐放葱……”
  其实,叶成煊唱的是中华民国的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这几句话,本是1924年,孙中山筹建黄埔军校时,在开学典礼上的训词,后来成为国民党党歌。1943年,又被国民政府拿来作为国歌。当初政府向全国颁布以此为国歌时,一片哗然。叶谦怀也曾议论过,说国歌这种大事,国民党都这么马虎,硬拿党歌做国歌?全国人民都唱吾党所宗,这要不是国民党员的呢?还逼着全民入党啊?
  四川话原是不分平舌与卷舌音的,所以“三民”与“山民”的发音一样,“吾党所宗”到叶成煊这些调皮的学生嘴里,也就成“豆腐放葱”了。不过训导主任没听出来,不然肯定罚他们禁闭。
  日期:2011-9-24 12:46:00

  11.
  好在这天是周末,下学后,寄宿的学生们可以回家去轻松一天。叶成煊从早就开始盼望了,他父亲近来身体欠佳,家里的生意,几乎都交给了大哥照料。而上周大哥就说了,等他这周放学回家,会带他们兄弟几个去城守东大街“打牙祭”。
  叶成煊年纪虽小,对东大街那家以卖“东坡肘子”闻名的川菜馆却十分熟悉。这家菜馆的老板和大哥曾是国立四川大学的校友,以卖炖肉为主。主打菜东坡肘子,以鸡汤原汁,配上雪山大豆,文火慢煨而熟。在烹饪时,也有独到的窍门,讲究“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菜烧熟后,肘子务要成形不烂,色白味鲜,但用筷子轻轻一戳,肉皮即破,吃时放少许自贡井盐,连汤带豆舀入碗中,蘸以大王酱油加郫县豆瓣并洒上葱花的味碟,入口肥而不腻、浓而不粘。而客人来此点菜时,往往会将东坡肘之与红油凉拌鸡同时要上,一红一白巧妙搭配,鲜美极了。这家川菜馆也正是以此享誉蓉城。所以当叶成煊听到下课铃声,飞奔出校门后,看到大哥已在门外候着时,立刻高兴得叫嚷着扑了上去……

  此时,已是1949年初冬。叶怀谦与许慧宜业已成婚十六年,叶成煊正是他们的儿子。
  日期:2011-9-24 17:34:00
  12.
  再说这十六年中,国事家事几经变化。其间,叶怀谦的堂弟夫妇因病去世,留下两个儿子,请他代为抚养,叶怀谦视若已出。而夫人许慧宜也先后诞下两子,叶成煊居长。不过在家里,却只能排行第三,分别称两位堂兄为大哥、二哥。大哥名叶成锐,二哥名叶成溢,最小的弟弟名叶成珂。家里添了四个男孩,这些年来好不热闹。叶怀谦年过五旬,才见家里人丁兴旺起来,自是乐不可支。只可惜他高兴之余,忘了早年在哠鸣山天师殿许下道长之言,为数年后埋下痛伤。

  许慧宜嫁与叶怀谦后,自刺一目,虽经医治,却没了往日的花容月貌。可叶怀谦对娇妻的疼爱丝毫不减。许慧宜慢慢地接受了现实,在过继了堂弟的两个遗孤之后,更是相夫教子,再无别念。可她对于自己的丈夫,却实在说不上有多少爱意,只是认可了命运的安排,唯愿安稳一生。
  叶成锐的亲生父母撒手尘缳之时,他才不过9岁,弟弟叶成溢未满周岁,尚在襁褓之中。兄弟俩被叶怀谦接回家后,他便改口称大伯大娘为父亲母亲。叶成锐少年老成,举止有礼,读书甚为用功,深得叶怀谦夫妇喜爱。此时许慧宜尚未生养,一腔母爱,都放在了兄弟俩身上。她也曾饱读诗书,又受了新学的影响,教导起叶成锐绰绰有余,只是瞎了一只眼后,容貌受损,不愿出门,终日只在家中。待叶成溢慢慢长大后,许慧宜发现这孩子对数字非常敏感,别的孩子喜欢玩布老虎,他却喜欢摆弄算盘。于是许慧宜并不按家规要他背《三字经》,背《弟子规》,而是教他九九乘法歌,倒也有趣。

  如此平淡温馨的日子过得几年,许慧宜终于怀孕了,叶家上下,无不欢欣。足月之后,生下一子,取名叶成煊。叶怀谦自是喜出望外,算算自己的年龄,已经五十有五,老来得子,弥足珍贵。
  但叶成煊出生之际,却是多事之秋。中国自1937年开始的全面抗战,这时已进入到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四川为大后方,决心以空间换时间,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日本为使中国屈服,谋划对重庆、成都等后方城市进行无差别轰炸,想以此动摇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于是,在成都的历史俗语中,就多了这么一个名词:“跑警报”。

  日期:2011-9-24 21:49:00
  13.
  民国初年,成都的人口约40余万,到抗战时期,由沦陷区迁来的人口增多,已达70余万。虽然市容建设还很破旧,却已有了大城市的气息。自1938年起,成都开始遭到日本飞机轰炸。每次空袭警报一响,地面上的人就得往防空洞跑去,直到空袭警报解除,才能出来。有时候一天内警报要响好几次,搞得人身心疲惫。市政府开始组织市民疏散下乡,叶怀谦见城里不安全,与妻子商议后,便让许慧宜带同幼子下乡,自己仍然留在市里照看生意。

  叶成锐与叶成溢兄弟这时已分别到郊外的国中和国小寄宿学习。学生们自然有着满腔热忱,怀揣着报国之志。前线将士英勇杀敌的报导更是激励得他们热血沸腾。叶成锐此时已有从军之志,只是年纪尚轻,未敢跟父母提及。不料这日,外祖家却出事了。
  叶怀谦的岳父许老先生,年事以高,在家中住得惯了,不愿下乡。老人家暮年之内的最大乐趣,就是上茶铺,泡碗盖碗茶,摆起龙门阵。成都市内的日常用水,都是井水,供人畜饮用,抹澡擦地。但全市范围内,大概只有两处井水非同一般。一是望江楼边的薛涛井,就在锦江边上,周围全是砂渍土,河水经天然过滤后渗入井内,很少杂质,格外清澈;二是铜井巷的井水,就因为这巷子中的铜井水质好,做出的凉面口感相当巴适,还成就了成都的一道名小吃:铜井巷凉面。除此之外,大多数井水因含碱而味咸,并不宜适冲茶。所以这泡茶的水,一定要用四周城门外府南河里的水。市内大大小小的茶铺,都得插上“河水香茶”的幌子,才招得来生意,不然无人问津。因此,这河水就得雇挑夫专门从城外挑回来。并且对挑水的挑夫,也有不少讲就。不管春夏秋冬,挑夫们都不穿鞋袜,取水时,要淌到离河岸一定距离的水面,避开岸边淘米洗菜洗衣服的地方,扁担不离肩头,先后沉下左右两只水桶,迎着水流俯身一舀,装得满满地走上岸来。

  日期:2011-9-25 1:25:00
  14.
  许家本来也雇得有专门挑水的,可日本鬼子时不时来轰炸,到城里做挑夫的劳力大都躲回乡下了,干这活路的人一时难觅。所以老先生每日里起身后,杵着拐杖,慢悠悠地走出家门,穿过红照壁、光华街,来到盐市口一家相当有名的大茶铺喝茶,一坐就是一天,连带早、中饭都是在茶铺里头吃的。
  那天,老先生如往常一般到了茶铺,刚坐下没多久,防空警报就响了,茶铺里的茶客“轰”的一声炸了锅,拔腿就往防空洞跑去。老先生也慌了神,别看他年纪已大,腿脚还是利索,平常杵根雕龙篆凤的拐杖其实就是个显摆,这回拐杖也不用了,捞起长衫的前襟,一猫腰窜了出去。大街上,一副乱象,有警察吹着口哨,指挥人们就近躲避。老先生挤在人群里,终于到了个安全的地方。

  在防空洞里躲了老半天后,警报解除。市民们出来,三三两两的走散。许老先生在街上站了会,心里盘算了一番后,竟又回来茶铺里,他还想着喝茶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