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漂十年:80后睡在西安城中村的日子

作者: 千恨百媚

  日期:2010-11-24 00:07:51
  80后,这是一个沉痛的词眼。城中村,这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80后,这是一代尴尬的群体。城中村,这是一所21世纪中国最高级的贫民窟。
  80后的尴尬处境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段子叫做《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做最详细的说明。
  城中村的高级在于它比当年蔡元培的北大更加的兼容并包;

  城中村的高级还在于它拥有80后这么一代处境尴尬的高素质居民。
  80后的幸福在于他拥有城中村这样一个五花八门,而又无奇不有;五色斑斓而又五毒俱全的收容所。
  有人说80后是21世纪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有人说80后是中国最底层的高素质民工。
  有人说80后是最彻底也最悲壮的一代人。一切的一切归结到底皆却无不是因为经济繁荣的需要,是推进和谐社会的伟大贡献。
  是扩招,是考研,是拆迁,是兼并,是竞争。
  是拼杀,是流血,是失败者的舔舐伤口,也是胜利者的洋洋得意!

  农村为城市的发展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在为祖国的腾飞放弃个人的尊严!这一点,马克思资本论里有最鲜明的也最沉痛,最生动也最残酷,最温情也最冷漠的描述。那就是“资本一来到人间,从头到脚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液……”
  今天城中村的版图正在一点点地从祖国的版图上消失,无数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如旧社会孩子光秃秃的脑袋一样冒出来。80后在拆迁队伍的追赶下寻找着最后的城中村落脚。为什么?!
  我们不是因为城中村真的是人间天堂,而是因为它有着我们所能承受的最低的房租和生活成本。虽然这里有无处不在的灯光昏暗的玻璃屋和玻璃屋里的卖笑女。她们以身体为资本来换取农民工、学生仔瞬间快感之后那带着汗臭的钞票。这里还有无数的小偷,吸毒者,抢劫犯。这里有着比其他地方永远高的犯罪率。这里也有最廉价的生活用品店,一元店。计生用品店。这里永远嘈杂、昏暗,尘土飞扬。这里的路面永远泥泞不堪。这里有一元钱六个的馒头,这里有油泼面、豆腐脑、肉夹馍。这里有五元钱一次的澡堂,永远散发着湿漉漉的发霉潮湿的味道。这里有出租A片、三级片和武侠言情小说的租书店。这里有永远烟雾缭绕而又人声鼎沸的麻将馆,麻将馆的地面上永远落满了烟头、瓜子皮,口香糖的尸体等。

  作为80后出生的一代,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如果你是真正的农村子弟和城市温饱阶层,你的第一落脚地将永远都是城中村。城中村它又是我们无数80后不凡抱负和宏伟蓝图的最初发祥地。
  我们永远热爱城中村,我们又无限渴望走出城中村。
  城中村,这个终将成为历史符号的高级贫民窟。
  城中村,这个承载了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的梦想天堂!
  城中村,这所埋葬了我们最初的童贞和爱情的人间地狱!
  城中村,这个见证了我们美好的大学生活的爱情伊甸园!

  城中村,这个让我们为之流泪也流血的残酷人生战场!
  亦如城中村女子所言:“我们走出校园,我们痛失所爱;
  我们挥霍青春,我们告别初恋;
  我们颓废堕落,我们迷茫前行;
  我们,还在城中村。”

  城中村正在消失,我们的青春也在流逝……在这时光的滚滚洪流中,在这拜金的21世纪,在这红尘万丈而又无限苍凉的心灵洪荒里。我以一个文学愤青的名义,写下一段青春的誓言。
  是为祭奠我永远逝去的青春与爱情……
  日期:2010-11-24 16:34:00
  (1)主席眼中的西安。
  在我们大陆学院新闻系,说起童主席的大名那可是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童主席之所以闻名,在于他不拘一格的语言风采和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更在于他那张永远迷死人不偿命的脸。在大陆学院,有多少妹妹早晨起床即便不刷牙也要提前几分钟来到新闻系教学楼下驻足等待,为的就是能够在上课前进教室的一瞬间亲眼目睹童主席的风采。

  童主席者,我们新闻系学生会主席也。从小生长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身高一米七八,体格俊美修长。为人义气、豪爽,脾气干脆火暴。这样的性格在带领我们新闻系这样的媒体专业意气风发地搞精神文明建设那是没说的。
  记得童主席的文中是如此描述西安的:
  2001年漫长的暑假终于过去了。老爸老妈带着从未单独出过远门的我,横穿了几乎大半个中国,从渤海之滨直奔800里秦川。
  出了西安火车站,眼前一堵破旧颓废的城墙挡在我们面前。
  西安就是一堵破城墙,这是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

  坐上学校接新生的大客车,沿着环城西路,穿过南二环,走在太白路上。西安给了我第二个印象,他是个城市。
  路上人多,车更多,沿途没见一个交警,也许这正是大城市人性化的原因。开车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骑车的想怎么骑就怎么骑,走路的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所以在经过三次各近一个小时的塞车之后,我们终于驶出市区。在这里我并没有诋毁西安党政机关带领广大西安人民建设家乡城市的信心和决心,到我离开西安时交通状况确实有了一个新的面貌,可以说我是西安道路交通建设的见证人。

  汽车穿过一片城乡结合带,之后我知道这里叫电子城。开始我以为这里犹如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IT精英比比皆是。后来我知道了这里是盗版商贩成长的沃土。
  慢慢地车窗外飘入一丝我熟悉的化粪池气味。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每回父母带我下乡采风,一闻到这个气味我便会一阵恶心。我无奈地关上了车窗。
  天啊,我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车子一直向南行驶,远处终南山的样貌越来越清晰。当我正在恐怖的幻想中拼搏的时候,给我下发录取通知书的那所学校出现了。
  我暗自庆幸,终究是没有进山。
  日期:2010-11-24 22:02:00

  (2)报道的日子
  毫不伪言,我们所在大学的是一所私立大学。来到这所大学之前,我们对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来到这所大学之后,我们惊呼上当受骗。
  2001,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教育借助扩招的东风,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教育界的新革命。无数私立大学,不管有钱没钱,全部一哄而上。广告作铺天盖地,宣传更是舌灿莲花。
  我们所在的大陆学院,位于西部大学城末端。与远处的钟南山遥遥相望。占地千余亩,硬件建设堪称一流,与正规的二流大学相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豪华的联体教学楼,高耸的学生公寓。崭新的机房。精致的语音多媒体教室。配置豪华电梯的餐饮大厦。这些硬件的配置,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我们入学后的几年里陆续完成的建设的。说白了,也就是用我们父母的血汗钱来完成的。

  然而,令我们无比遗憾的是,它只拥有三流的教师队伍和从别的大学聘请来的只能在有限时间里为我们服务的专业教师。要不是让已经退休的高校老教师来发挥余热。
  虽然如此,但是私立高校的学费却比公办本科的学费还高老大一截。记得我们新闻系每年的学费5500.加上住宿费1000到1500不等,(根据具体的住宿条件来定)。尤其是环境艺术系的学费最高,不含住宿费也得九千多。
  2001时,记得许多公寓楼还在建设中。新生入住的多是平房院。厕所、水房都在外面。遇到天冷或下雨的时候,洗漱方便很是麻烦。只是室内均配套暖气、电视。然而相比公寓楼的配套厨卫,平房院就是贫民了。
  关于大陆学院的平房宿舍,童主席在新生日记里是这样描述的:
  交了钱,分了宿舍,领了被褥、军训服,在父母的护送下来到了宿舍。

  由于我是第一天报到的,同室的室友还没来。面对空空荡荡的宿舍,没有欢迎,没有人倒水,简单地安置了一下行李之后,便随父母匆匆离去。
  在报到的时候,老爸给我们全家报名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和我们一同旅行还有两个家庭。一个是我从初中到高中的同学程琳一家,一个是从东北农村来的李睿父子。也就是因为那次旅行我们三个成为结义三兄妹。那是父母们安排的,原因我当时是这么理解的。
  一是我们和程琳本属于非常要好的同学,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西安,彼此都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父母们生怕我们一不小心擦出火花。如果中间插进来一个李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三个人毕竟比两个人复杂多了。其实从后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们多虑了。
  二是年轻人火气旺万一在学校惹下什么事,我和李冬两个大小伙子也有个照应,不至于孤军奋战。这一点还真得佩服父母的先见之明,在以后的三年中我们和李睿互相配合参加了大小战役无数,均没吃亏。
  短短的三天旅行结束了,我们去了法门寺、华清池、乾陵、兵马俑等等,把西安玩了个遍。兵马俑我们三个小孩没进去,门票确实太贵,而且本应该享受半票的我们却没带任何证件。我们和父母说以后等学生证办下来自己去。可惜到毕业后离开西安的时候我们也没去成。门票并不是问题,时间也不是问题,可总觉得看那些泥人还不如去东大街、小寨欣赏美女来的实在。

  父母们终于要离开了。在水房边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提了两点要求,一是千万别学抽烟,二是不能谈恋爱。我庆幸他没有让我好好学习。我高中时就开始抽烟了,所以在大学不学抽烟这一点我完全可以做到。我以为大学里没有真正的爱情,恋爱谈不谈无所谓,直奔主题就可以了,这都是高中师兄上大学后对我的教导。在得到我肯定答复以后父亲满意地走了,之后他再没有来过西安。

  我们的宿舍是男生七号院,据说目前我们的舍址以前是一座养鸡场。我们所住的院子以前是鸡舍,后来砸开了门、窗,一间一间隔出来,就成了宿舍。
  后来一个兄弟说我们住的屋子以前养鸡现在开始养鸭了,大家只是一笑而过。不过从后来一些女生频繁进入男生院,进屋后关门拉帘来看确实是有那么一点意思,尤其是某男生送女生出去时在加上一句“以后没事就过来”或“有事给我打电话”之类的话语,让我对暗娼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下的猖獗深表遗憾。
  日期:2010-11-25 17:52:00
  (3)秀才的文学梦
  我就是秀才。这是一个酸溜溜的称谓。但是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我的心声。

  我打小生长在八百里秦川的黄土高原。那些放羊的娃娃是我小时候最亲密的伙伴。榆树上的钱串串是我们小时候最好的美食。跑惯了山沟沟,逮惯了蚂蚱。春天我们在满山的春色中奔跑嬉戏,夏天我们跑几十里路去远方的河川捕捞鱼儿。在大人的追赶下偷杏摘桃。上树逮蝉掏鸟,下树玩猴打狗。秋天的我们挎着小笼漫山遍野地寻找红透了柿子,冬天我们躲在废弃的窑洞里燃起篝火。农村的孩子就是这样如草般疯长,却很少打针吃药。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健身广场,力所能及的农活就是我们认识生活本质最好的原始教材。

  所以,别以为所有的80后都是喝着可口可乐、衔着金钥匙长大的。当农村80后挎着笼畔满山遍野挖草药的时候,城市的80后已经开始玩变形金刚了。
  就是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我却深深地爱上了文学。也许这真的有点痴人说梦的味道。我的父母都大字不识几个,自从我上学起我就是我们家第二个最有文化的人了。(第一个是我的姐姐,小学即将毕业。)
  我最初的启蒙读物是《看图识字》,我最初的文学启蒙读物是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我小时候看得最多的读物是《葫芦兄弟》和郑渊洁的《故事大王》、《365夜故事》和《故事会》。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每天放学后就爬在我家那张结实的枣木椅子上,屁股下坐一个小板凳开始看连环画。我家喂的过年要杀了吃肉的猪在我前方的猪圈里咯吱咯吱地拱着围栏,好像极其渴望出来和我一起分享这些精彩的英雄故事。也许我最初的文学梦想就是从这“咯吱咯吱”的渴望声里生长出来的。因为我也渴望自己能够写出那样精彩的故事。而满足我这种渴望的惟一方式,就是组织一帮比我小的伙伴。然后把我看到的精彩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果你看到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里,眼中放射出的那种渴望而又满足的崇拜与幸福的表情,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与伟大!正是这种小小虚荣心的满足感在鼓励着我不断地阅读,而在这种阅读里我也获得了无限的想像力与洞察事物本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组织语言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特别地喜欢一切和故事有关的课程。讨厌一切死板僵硬的程式和规则。语文、历史和政治课是我整个中学时期的最爱。而数理化则是勉强维持。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我没有直接进入正规的本科院校,而无奈地走进大陆学院的原因了。
  我第一本真正的文学读物是《西游记》,小学六年级暑假躲在我家的苹果地里整整用了七天时间读完。《西游记》哪种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文字的无所不能。虽然当时的电视剧我已经看了七遍了。可是小说就是小说。影视的深度相比文字的深度确实苍白许多。自此之后,我便迷上了小说,《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呼啸山庄》、《简爱》、》《巴黎圣母院》等等,直到最后的《红楼梦》,我竟然看了三遍。就这样整个高中阶段我几乎借完了我们学校读书馆所有的文艺类小说。

  关于文学梦的形成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情节是高中时候我的作文常常被语文老师吴致学在课堂上点评。而我默写化学方程式时总是被化学老师赵孙虎挂在黑板上示众。这种两极的分裂彻底将我推向了文字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及至后来我的作文在全县征文比赛中代表学校获得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再后来的文理分科。由于我的英语成绩我不是太差。所以我不可避免地成了一个文科生。

  今天想来,这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杯具。在2004年七月从大陆学院毕业真正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我才真正认识到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愚妄可笑。正像某影视剧中丈母娘对准女婿所言的那样:“你还是个文科生,我往淮海路上扔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其中有八个是文科生!”
  但是,认准了一心做秀才的我。却仍然视死如归,捐身赴梦!
  而进入美女云集的大陆学院的新闻系,是我以当年530分的成绩押宝二等本科院校名落孙山后的下下签!
  我可真是幸运啊!
  日期:2010-11-27 16:38:00
  (4)了解西安人
  我是和父亲一起来校报到的。和童主席一样在西安火车站坐专门接待新生的校车进入学校,不同的是我并非第一次来西安。
  因为这个有着千年历史和十三朝建都史的西安古城就是我们黄土高原的省会城市。在以前高中的暑假里因为其他的原因我跟着父亲踏入这个城市已经好几回了。只是这个城市在我的眼中依然陌生。甚至充满了一种古老沧桑的神秘感!
  踏入古城西安。它的车水马龙和繁华鼎盛让我对其吵杂的环境甚感其烦。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县城太小,太安静。所以西安给我的印象总是太大,我甚至无法搞清楚东南西北的走向和我们大陆学院的座落方位。
  在2004年走出校门之后,我才意识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坐井观天。因为西安的格局真的再简单不过,以钟楼为原点,建立一个坐标系。东西南北便将西安分为四个方块,以明城墙为延伸,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便是西安历经千年而依然不变的悠悠史话。

  把一座用城墙围起的城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内外的四个区域,区分四个区域的居住人等的职业、脾气秉性和文化构成,这应该是西安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发明,也是它特有的文明。
  据当地的老西安说,外乡来的人,若要速成对于西安的认识,就必须依赖一句当地的俗谚:那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进来的人的见面问候语,必然是:
  问北门的人:“打架了么?”;
  问西门的人:“你吃了么?”;
  问东门的人:“抓住了么?”;
  问南门的人:“考上了么?”

  西安的大专院校及文化科研机构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京、沪)。其软件产业基地之大、能量之大亦居全国第三(依次为京、沪、陕)。宽泛的不说,单单聚焦大南门(永宁门)里外。门内向东即“书院门”,为当年进京赶考学士云集之地,其地名起自于街中间的“关中书院”。那是明、清两朝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
  站于大南门(永宁门)去看门外,紫气蒸腾地坐落着唐朝学者玄奘的藏经地大雁塔;远接天际的终南山一带是大小数十座名闻遐迩的佛家寺院。近地方圆百里林林总总云集着国家150多所大专院校、艺术团体、博物馆、体育场、影剧院。城南有个叫小寨的商业中枢,终日里人流熙攘,随你抽样统计,十人里必有学者三五,问其籍贯,必定来自中国各地。往古长安求学,可真是来到了正宗哩。今天的南郊大学城就是如此沿袭而来。

  西安的东门里外是穷人聚集的地方。不同的是解放前外省逃难来的居多,解放后则没有什么新的开发项目愿意选择在这里,显然还是延续了从前人居类别的概念,所以避讳。
  文革后,这里由东门到小东门一线沿城墙根部已经形成了旺盛的市场。见得人前的是像模像样的店铺,一律挂五金、机电、钢材的牌幌。见不得人前的也就在东城墙根儿上倚墙搭棚,贩售些物什,如车铃、车蹬、车架子,一律有锈,却擦得干净;许多的东西带些可疑,你就是想翻了脑浆也不明白从何而来。
  后来听老人们说,那里的东西来路不明,偷的、抢的都有。你会以为那里是一群绿林好汉,凡天上地下的都可以拿来交流。据言公安时常光顾,不是来管市场,却是为侦察盗贼是否销赃,这里又成了公安的赃物证据的发现地。因为不合法,因为货路不明堂,见不得光,这里就被叫做了“鬼市”。现在这里是叫做“小东门民间收藏品市场”了。大概已经被公家收编和管理,但收表是否收里那也未可知。

  与东门外的绿林汉子和南门外的文人墨客相比,其实西门外的人物是原本很难提到桌面上来说的。中国人都知道,问“吃了没有”是最最老百姓的礼节,西门外的人大抵这样。
  再早出西门,不出三里就是一个机场,飞机一起,全城动摇,半个城的学生娃都要捂起耳朵念书。1960年就有飞机撞了城里的房。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把机场迁去了咸阳。可就是这个机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声名赫赫,张学良送老蒋赴南京并“请罪”就是其中经典一例。
  除了机场,就是野地。往西门外偏北百丈有一门叫作“玉祥门”,是老西安为感激冯玉祥救民于匪首刘震华围城之战而专门建立的。就因为冯将军正是由此处破墙而入与城内守军内外夹击,赶走了刘震华。
  西门外鼎盛时候是到后来迁来些大工厂,尤其是50年代全国支援西北工矿企业建设那时候。西郊里就有了连成串儿的工厂,一条铁路专线串起百家工厂。做仪表的,打铁炼钢的,造飞机造炸弹的,做半导体造汽车的,统治全军半个世纪的“骊山牌”军用汽车就出自这里。你若去西门外敲门,十家门里就会走出七家吃工厂饭的。这便注定了西边的人不温文尔雅,注定了他们不愁吃喝不偷抢,成就着典型的百姓情操——求安静。

  按伊斯兰教教义,世界上凡教徒迁徙落根之地,需得于该地西北角处落定。果不其然,西安的回民就都集中居住在以市中心钟楼为坐标原点的西北方向街区。这些从明朝起就开始聚居在这里的回民擅长制作吃食,清末慈禧太后西逃经过大麦市街时,就在大麦市街一家叫做“天锡楼”的泡馍馆品尝过羊肉泡馍。
  早年,西安的社会有个说法——逢公安治安严打,按指标抓人,如有抓不够的,那么“抓不够,道北凑”。
  听此,真的有了些谈虎色变的意味。其实北门还是北门,原本北门无过,只是那北门外就挨着“道北”,在西安,一但挨着了“道北”,那就难免有了些凶险的隐忧。
  道北是指火车道以北一带。1936年,陇海铁路修到了西安,西安人视火车为文明,就让城墙给火车站腾了地方,西安的老火车站就嵌在了尚德门西边一点的城墙里,成一豁口。后来道北出了个魏振海,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弄得半个西安城鸡犬不宁,央视还曾播放过描述魏振海罪恶一生的电视连续剧。
  道北的不安全远近皆知,这样的日子怕是很难结尾,西安人说起道北没有不作摇头的。却不想近些年的建设活动,城市的改建和房地产业的扩张,给道北无意间做了回大手术,其关键就在于使原有的人文结构分崩离析,再做组合。西安城向南到终南山总有发展局限,往北到渭河流域,却总是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与机场靠上了,与高速路连上了,流水充沛,地势平坦,廉价人力富足十分。这就是今天北郊国家级产业园,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美好前景,相信市政府北移之后,它的未来更是不可估量!
  了解了西安城的格局文化,我们也就明白了童主席之所以对西安如此看不惯。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发展速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身居内陆的西安因为城墙的限制,大山的封闭,历史上王朝遗留的自大习气,使其无法从血液中清除王朝的暮气和历史的沧桑。所以,在童主席的眼中西安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节奏的缓慢。
  “开车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骑车的想怎么骑就怎么骑,走路的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这种典型的西安人习性如果用一个褒义词来描述,那就是悠然!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正体现出了西安人的整体历史心态。然而,城墙围起的西安实在是一个坐井观天的城市。它慢悠悠的节奏似乎永远也赶不上时代匆促的脚步。晨钟暮鼓的钟鼓楼让我站在这青砖铸就的城墙之上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近代史上称之为兵谏亭的“止园”掩映在一片苍苔锈迹之中。

  所以,尽管我很不情愿,可是却又不得不承认,2001年的西安距离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去走。
  日期:2010-11-27 18:58:00
  (5) 最初的七号院生活
  童主席送走了父母,回到宿舍。发现我的床上堆满了各种行李。
  “谁的?”刚送走父母,童主席很不高兴地问道。

  “不好意思,报到好几天了,一直没见你人,还以为你退学了呢,我们这就拿开。”一个瘦瘦高高的同学忙说。这就是我们宿舍的老大,来自陕西榆林。
  “我像刚开学就退学的吗?”童主席怒声问。来势汹汹的童主席,谁也没想到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会被我们喊成“童老二”。
  在宿舍的七个人立刻开始帮童主席收拾行李、铺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