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日本战国史——全言著
作者:
quanyanyyy
日期:2011-3-22 3:08:00
日本战国史——全言著(1):1467年(上)
普遍观点认为,日本战国起源于日本源氏幕府第二朝室町幕府(又称足利幕府)末期、公元1467年爆发的“应仁之乱”,所以我们就从这里说起吧!
“应仁之乱”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惭愧的是,其剧情的开始相当的乏味,简而言之就是这么一回事:室町幕府第八代领导人(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政对政治不太感冒,反倒是喜爱文化艺术类活动,经常和文艺圈人士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由于等到29岁时还没有儿子,他便萌生了退意。在古代,标准的生育年龄大概是16——18岁,29岁还没孩子,在现在都算是计划生育的模范了。于是将军大人强迫自己的弟弟、按照日本习俗、还在出家当和尚的弟弟足利义视还俗当国家领导人接班人。足利义视本来死活不愿意(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最后还是为“大义”所动,还俗当了接班人。
本来这事已经完了的,谁料义视继承“太子”位还不到一年,他嫂嫂日野富子便生下了一个儿子,是为足利义尚。日野富子是典型的女强人,十分热衷于权力。本来她对丈夫退位一事就很反对了,这次生了个孩子就更加不爽了。于是在她的要求下,丈夫对弟弟再次提出要求,希望弟弟能尊重嫡长子继承制,将来将将军一职传还给小侄子。
插一句,义视与日野富子的关系,是小叔子兼妹夫:富子和她妹妹同时嫁给了将军家两兄弟——亲戚靠不住。
说句公道话,义视的宝座本来是哥哥给的,现在人家要要回去也无可厚非,何况人家也还是让你干,只是要传给侄子而已。但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教训教育我们:权力,是可以上瘾的。
义视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不愿意。
双方谈了两年,谈不来。好吧,既然谈不来,就开打吧!
由于是将军家的斗争,全国大部分势力都做出了表态,坚定了立场,纷纷出兵上洛(进京)。其中支持将军夫妇一家的以幕府侍所首领山名宗全为首,号称西军;而支持指定将军继承人的,是以幕府前管领细川胜元为首的东军。其中东军人数161500,西军116000,两军共计近30万,云集于京都,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附近厮杀。于是,这场令无数百姓生灵涂炭、无数文化毁于一旦的大动乱就此拉开了帷幕。
剧情是很简单,但里面包含的社会因素却是相当复杂。这就不得不(真的不得不)从头说起。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告诉我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是最符合封建社会的最先进的政治制度。遗憾的是,日本国并没有实现这一趋势。在日本,君主专制无从谈起,日本天皇“统而不治”的光荣传统自公元9世纪起就开始了。第一个替天皇“分担”权力的,是一个超级家族,藤原家。藤原氏是朝廷重臣兼世代外戚,他们创立了一个职位,叫做“关白”,其权力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并世袭垄断了该职。历史上称这个政体叫“摄关政治”,即摄政关白之意,而藤原家也被光荣的称呼为“摄关家”。
面对权力的丧失,天皇自然也不干。于是便有天皇开创了院政体系,自己亲自提拔亲信同摄关家对抗。于是双方便开始了长期的斗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两大势力斗得不亦乐乎之时,武士集团便崛起了。
由于日本国内经济上的落后使得很多人民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国家又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用来维持稳定,这就使得那些大庄园主们在遭遇不稳定社会变动时指望不上政府,便不得不自己建立武装以保护自己的土地和农民——这便是武士集团的起源。与此同时,由于天皇家族人口膨胀,使得皇室财政紧张,迫使有的天皇狠心将自己的一些子女降格为臣,并赐予姓氏(皇室没有姓氏),让他们到地方繁衍生息——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源平二家。出于对皇室的敬畏,外加上这些人大都受过良好的文武方面的教育,所以很多豪族都愿意提供土地供养他们。而作为回报,他们便充当警卫工作,即武士。久而久之,这些人便成为武士集团的领袖人物。
由于天皇和关白都身处京都朝廷,无力管理边远地区,所以使得地方豪族纷纷投靠拥有强大(相对)军事实力的源平武士集团(本来有不少地主将土地寄在藤原家名下),两家实力逐渐增加。于是,旧有的皇室、摄关家,和新崛起的源氏、平氏武士集团开始了新的角逐。
这是一幕很有趣的的现象,因为参加斗争的四方之间都是亲戚关系,即天皇和舅舅(藤原家)以及远房堂兄弟(源平二家)之间的斗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日本人少。如果你还记得我国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的话,你会发现日本大概就处在我国5000多年前的水平。想当年所谓尧舜禹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是黄帝的直系子孙,而且只有舜隔的代比较多——不信大家可以去翻《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就不重复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以有枪的自然胜过没枪的,所以这场文武之斗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斗争经历了三个阶段:先是平家首领平清盛在“平治之乱”(1159年)中击败源氏、架空摄关、挟持天皇,取得了政权,然后是源家两大领袖木曾(源)义仲和源赖朝(两者是堂兄弟兼世仇,木曾义仲的父亲是被源赖朝父亲杀害的)起兵,将平家势力赶到京都西边,获得了合法政权,最后则是源赖朝打败木曾义仲,并于1185年的源平决战中消灭了平家本家。于是这场斗争最后以源赖朝大获全胜、并于1192年在镰仓(今东京)开创幕府(即镰仓幕府)、自任征夷大将军而告终。
赖朝生前确立了一套将军世袭制度,即非源氏子孙不得为大将军(不禁使我想起高祖白马之盟)。这个规定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是对“后世”,不是“马上”。至于这个后世有多后——至少150年。
这实在不能怪赖朝,他统治的时候还是蛮好的。但我们管理学课上说过一个词,叫“人亡政息”。
这是独裁统治的通病。由于赖朝本人生性多疑,造反过程中不停地杀害自己的亲人部将。比如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悲剧英雄”、赖朝异母弟源义经(此人貌似名气比哥哥还大),就被赖朝猜忌并借人之手杀害。其余之类,数不胜数。于是当他即位时便真是“孤家寡人”了。
还是那句话,“XX相争,XX得利”。
源赖朝13岁的时候被平清盛流放到伊豆岛,被当地豪族北条时政看中,将女儿北条政子嫁给了他。随着赖朝的壮大,北条家也自然而然的强大起来。等赖朝去世后,北条岳父便露出了灰太狼的面孔,将毒手伸向两个外孙。与此同时,赖朝的结发妻子北条政子也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兴趣。此次争斗的结果是,赖朝的儿子和孙子被杀光,然后岳父被老婆赶跑(流放),老婆和小舅子们一起执政。完了过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赖朝生前制定了“非源氏子孙不得为大将军”的规定,而他嫡系子孙又被杀光了,那究竟谁来当大将军呢?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政治家的只会是无穷的。你不是怕继位人血统不够格么?那我就找血统更高贵的人。谁呢?皇室。
其实源氏子孙多得是,之所以非得找皇室成员,只不过是北条家为了堵住源氏成员的反扑而想的主意罢了。于是北条家就统治了日本一百余年,直至灭亡。
接下来代替镰仓统治日本的,便是我们这场历史剧的第一个主角,足利幕府。足利幕府是源氏的一支支脉,足利氏首领足利尊氏建立的,而这里面还有个悲壮的插曲。由于北条氏的专权,源氏成员遭到排挤和打压。传说足利氏先祖义家曾有遗书,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孙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孙足利家时(即尊氏的祖父)之时,未能实现先祖遗言。一天,家时祈求八幡菩萨,愿他的三代子孙中能有人实现先祖的遗愿,然后,含恨剖腹自杀。
当然,这个预言实现了,不然大概我们也看不到这个故事了。
没有人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我愿意相信——只是感觉。
需要指出的是,足利幕府建立时并未完成全国统一,因为并不是它推翻的镰仓幕府,而是著名的后醍醐天皇。这位天皇虽然身居高位,却野心勃勃,热衷武装斗争。在他的号召下,日本众多不满镰仓统治的武士和农民纷纷投入其麾下,其中便包括日本历史上第二位“悲剧英雄”兼第一位“军神”楠木正成。经过无数次斗争后,天皇军终于在当时镰仓军前线总指挥足利尊氏(当时叫足利高氏)的叛变下打败了镰仓军,夺取了政权。
接下来我就不多说了。天皇毕竟不是人(是神),在夺取政权后便迅速脱离群众,开始腐化的生活。而足利尊氏(天皇赐的名)便联合进步势力,打败了天皇,占领了京都,楠木正成也壮烈战死。但后醍醐天皇却跑了,再一次跑了。每当我读到这一段历史时我总感觉这位天皇实在不简单:反镰仓的时候他被无数次囚禁、流放甚至暗算,反足利的时候他也要被抓住、囚禁了很多次,可他却依然跑了,而且跑得很潇洒,顺手还带走了日本天皇的三大神器(相当于传国玉玺)。当然也有可能是假的,可能这哥们随口对外人造谣说:“我拿走了三神器啊!”反正这三样“神器”据说是有诅咒的,除了天皇外谁偷看了就会死,而且据说还真有人死了。不管是真是假,封建迷信还是很有市场的。所以即使他老人家没拿,可也只有他摸过那三个玩意,于是足利尊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手上有真的也反驳不了。
纯属猜测,但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位仁兄真的不愧为“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
于是后醍醐天皇及其后人便开始到京都以南打游击,而足利尊氏则在京都另立天子,日本便进入了南北朝时代。一直到足利幕府的第三代领导人足利义满(即动画《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大将军)时才降服南朝,完成统一。
然而室町幕府自成立起便注定了悲惨的结局。这不是台词,是真的。当然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全国经济的落后。但最关键的,也就是能够影响其命运进程的一点,则是其独特的政治体制。
室町幕府的政体大概可以概括为:一将两关三管四职众守护。
一将,即幕府大将军,这是整个政权的最高领袖——至少名义上是。除此之外,大将军还是无数武士们心中的偶像,享有仅次于天皇的威望(虽然只能哄中下层武士),是武士集团的精神(注意这两个字)领袖。
两关是指关东公方和关东管领两大职位,首先来说关东公方。自赖朝建立幕府以来,武士集团的中心一直在镰仓,但由于室町幕府要和南朝作战,使得足利尊氏不得不将首府迁到距离镰仓千里之遥的京都。但老窝不能没人守,而且一般人还不行,一定得是绝对忠诚的属下。偏偏足利尊氏和他祖先赖朝有同一毛病,即猜忌心特重,连自己的足智多谋的弟弟足利基氏都信不过(很熟悉的场景),所以对于这一留守部长的人选,足利尊氏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想出来了一条“妙计”:让自己的儿子守不就行了!
于是第一任关东公方,又称镰仓公方,便正式诞生了。
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只要自己的儿子没精神错乱,大概是不会反对正自己的。但是……
很高兴地告诉你,“但是”他也没有反。可问题在于,守家的儿子,是他的次子。
如果你还没反应过来,那我只能劝你回去多看点的历史书了。自古以来这样设置都出了问题,那是因为:是次子,不是太子。
也就是说,你让你的二儿子守老家,等你太子继位了,他还会忠于你儿子么?到你儿子的儿子呢?
他是你儿子,不是你儿子的儿子,而且还会是你孙子的叔叔。
我们要看到这个职位的可怕性。首先,这个职位拥有关东十国、而且是武士心中圣地的关东的实际控制权,反过来幕府实际上能控制的地盘只有京都附近的数国。更重要的是,关东公方的“公方”,是将军家的直系亲属,在血统上完全有权继承大位。一旦将军家出现“建文帝”那样的人物时,关东这位财大气粗的亲戚会不会跑出来效仿效仿一下燕王朱棣呢?所以一个接一个关东公方便开始闹腾起来,最后......
很高兴地告诉你,这群人没有成功。只是不是因为幕府太强,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先被人给干了。而干掉他的人,则是另一关——关东管领。
不好意思,泄露剧情了。关东管领的设置,是为了协助关东公方处理政务。可是当时要处理一些什么政务呢?放心,不太会是秦香莲陈世美夫妇重婚案之类的婚姻诉讼案件。那会是什么呢?告诉你,全是肥差。那就是平时处理地主间的土地纠纷、公方财政收支和人事安排等事务。掌握了这些权力的人,难免不会干一些私心捞捞外快拉拉山头之类的事情,久而久之,这样一股势力便开始崛起了。
前面说了,日本的官职是世袭的。也就是说,你爸是发改委部长,你将来也一定会是,除非你是脑残或者提前出车祸得白血病之类的挂了。可问题是,古代是抵制计划生育的,所以你们家能拿到独生子女证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你爸的官也只有一个,那就只能“遵照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给你们家大哥了(希望你就是)。
比如前面所说的超级家族,藤原家,就因为生太多了,结果分裂为北、南、式、京四家,最后只有北家获得了关白继承权。而北家又分为一条、二条、九条、近卫、鹰司五家,所以关白就以这五家来担任了——除了1585年后的一位伟大的叔叔和他那位悲惨的侄子。所以日本战国乃至整个日本历史里面最为激烈的争斗,就是家族内部的家督(即一家之长)之争,无数人为此付出了性命——慢慢诸位就会看到的。
扯远了。现在说的这个关东管领职位,也是由一个大家族——上杉家世袭的。上杉家也生多了,分为了犬悬上杉氏、山内上杉氏、扇古上杉氏、托内上杉氏。也就是说的,关东管领只能由这几家里面的成员接任,特别是较强的前三家,其他人想都别想。当然,凡事都会有例外,许多年以后,还是有两位赫赫有名的非上杉家成员担任过关东管领这一职位,此是后话。
再来说“三管四职”。“管”,指的是管领一职;“职”,指的是侍所。管领是职权类似于关东管领,只是后者的管辖范围仅限于关东十国,而管领则名义上处理全国政务(实际得看幕府的权力扩张有多大)。侍所的职责,则是负责幕府的警备工作,即首都卫戍部队长官。由于日本的光荣传统,这两个职位也是世袭的。管领职位由斯波、细川、畠山三家掌握,侍所长官则由赤松、山名、一色京极四家担任,这就是著名是“三管四职”。
最后来说说众守护,这里指的是指室町幕府的地方机构。日本按照旧律令,将本国分为六十六国(又称州)四岛(是四个小岛,不是所谓的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相当于省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不过想都可以想象,当弹丸大小的日本除以(66+4)之后,每一小块还剩下多少。再何况,当时日本的疆域还不包括北海道岛,所以号称省级行政单位的“国”,一般也就是几个乡、村大小而已。这些国的最高军政长官,即守护,相当于省长。这些人在本国内征收国税(自己吃掉大半),任命公务员(一般坚持“任人唯亲”原则)、维持秩序(顺我者......,逆我者......)拥有很大的权力。顺便提一下,有几个特殊地区也有几个特殊的职位,它们是:(1)最大的两国,陆奥国和出羽国,分别设立奥州探题和羽州探题;(2)九州岛,设九州探题;(3)中国地区(当然不是我们中国,乃本州岛那个尖鼻子部分),设西国探题(因为位于本州岛最西边)。之所以提这个,是因为我们后面会有几位猛人,分别干过这些职位。而他们就是这本书、以及这段历史的主角——之一。
导致日本战乱的政治根源,就是室町幕府的这一套混乱的政治体制,特别是守护制,基本上就是国家分裂主义和地方割据主义的合法护身。关东公方和管领且不说,连中央核心的“三管四职”七大家族,都是彻头彻尾的超级守护,各拥有数国的领地,比如“三管”之一的畠山家,就身兼河内、纪伊、越重三国的守护;而鼎盛时期的山名家号称“六分之一殿”,即拥有天下的六分之一,十余国的领地——这些自然成了幕府的巨大威胁。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曾对主席建议,应该授予粟裕和邓小平两人元帅一衔,主席表示反对。结果粟裕授衔大将,而小平同志则没授衔。但在日常工作上,粟裕却成为了解放军总参谋长,而邓小平则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远高于其他元帅们。这是大家才理解的主席的用心良苦:荣誉和实权都拿走了,你还会认真办事么?
可惜足利幕府未能理解这点。你让这些管领侍所家族们既拥有土地,又掌握权力,同时再享有荣誉,他还会认真办事么?
——不会。
于是这几大势力开始相互斗争起来。
由于过程相当复杂,我就简单描述一下:先是幕府支持关东公方和山内上杉氏灭掉了犬悬上杉氏,接着再借山内上杉氏之手打击了想夺取将军宝座的关东公方,然后挑起“三管四职“家族们家中的内乱(反正家家都生得多,不怕没闹事的)。就这样,幕府先后打压了斯波、畠山、山名、京极、一色五家——胜利,似乎就在眼前了。
幕府干得非常漂亮,结果玩大了。这次纵横捭阖的削藩大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6代将军足利义教先生在着手干掉赤松家时中了鸿门宴,被对方给砍死了。于是幕府方面的集权行动功败垂成,回家办丧事去了。
义教之死是室町幕府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足利将军的身份由实权在握的国家领导人慢慢向傀儡转变,幕府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削藩斗争了。鉴于将军的突然非正常死亡,围绕着谁来继承将军宝座引起了一阵骚动;而幕府里面,除了将军就是管领和侍所长官最大了,这两家自然要成绩攫取幕府的权力。于是义教及其前几任将军的努力瞬间化为幻影,局面还不如以前了。
借着这次动乱(史称“嘉吉之乱”),两大家族崛起。一是一直追随将军家而未受打击的细川家,一是虽受打击、但趁着混乱而东山再起的山名家——想起来了吧?对,就是应仁之乱中东西两军的领袖所在的家族。
细川家之所以未受打击,大概是因为其与将军家有一定血缘关系的缘故。而山名家,可能是靠着后来追随幕府攻打其他家族而立功重起的。到应仁之乱时,细川家大致掌握了近畿(京都附近)和几乎整个四国岛共计6国左右的领地,而山名家则是西国8国的守护(虽然之前有十余国)。两家在地方上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家族(如畠山家掌握三国,已是群雄中的佼佼者),再加上两边的家督各自是幕府管领和侍所长官,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各自阵营的领袖。
细川胜元不多说,而山名宗全这人则比较有意思。宗全是此人出家后的法号,其原名叫山名持丰。根据信仰,此人应该算是正宗的佛教徒。不过他崇拜的神比较特别,不是如来,也不是观世音,而是佛家战神,毘沙门天。本来这个倒没什么好介绍的,因为山名宗全也没有留下足以配得上这位战神称号的经典战役——倒不是他不会打仗,只是隔“战神”这个称号还远着。但问题是,一个世纪左右后,另一位震撼日本的人物,也信仰这位战神,并真的当之无愧,一举获得了日本战国“军神”(史上第二个,第一个即前面所说的楠木正成)的称号,他就是——......
其实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还是亲戚,而且关系很简单:细川胜元是山名宗全的女婿。但是,这桩婚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政治婚姻,而且效果也不怎么样,因为联姻后两人关系仍然非常不和谐,极少合作,经常矛盾。这里仅举两例:一是在攻打赤松家时细川胜元基本上只喊口号,然后躲在大本营搞后勤,冲锋陷阵的任务便交给了山名宗全(谁要您老人家信战神啊);二是三管之一的斯波家内乱时,两人公然对立,互相支持相互对立的斯波家两公子,然后相互剑拔弩张。除此之外,两人还在畠山家家督问题、将军家立嗣问题、四国岛争端问题上矛盾重重,大有你死我活之意。
不要认为这些是细川胜元家庭暴力导致的。真相是,赤松家的地盘挨着山名家,同时隔细川家很远;而山名宗全所支持的斯波家公子,是他女婿(估计关系比他和细川胜元好)。
一开始我很同情那位嫁给细川胜元的山名小姐,但随着对日本战国史的深入了解,我——还是很同情她,只是已经麻木了。因为这段历史里面值得同情的人、特别是女人,太多了。她们为了自己家族的所谓“使命”,屈辱地嫁给自己家的敌人,然后过着人质般的生活。虽然有人“不巧”得到了爱情,但基本上都是已悲剧而告终。不似王昭君,她们不能、也不可能给国家带来安定,因为她们只是利益与权力的玩物而已!
政治之丑陋,人性之丑陋!
刚刚说了,义教讨伐赤松家时,细川胜元负责留守,山名宗全组织战斗。等义教一死,这两个人自然成了“当世之周公”,负责清场工作。两人也当仁不让(谁让谁吃亏),难得地一起灭掉了造反的赤松家(必须的),扶持了7代将军(迟早的),瓜分了战果(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继续毅然而然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人民内部矛盾中。
山名宗全毕竟是驰骋沙场的老将,很快便嗅出了火药味,便率先在自己的居所(在京都)召集了军队,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细川派的注意。1467年1月,对不久前因为山名宗全反对而丧失家督资格的畠山政长按捺不住,烧毁了自己房子(破釜沉舟?),率兵(也不知道能有多少)跑到御灵神社摆下阵势;而夺得家督位置的畠山义就也红了眼,立刻跑来攻打御灵神社。因为是突发事件,双方的老板——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都不想过早卷入,再加上前将军足利义政的调停,所以这场冲突的规模并不大(大概可以从《古惑仔》电影中推出),其结局是当上家督的畠山义就胜出,但整个京都已经开始进入一级警备状态。
两个月后(3月),双方谈判失败,再加上各地武装纷纷表态完毕,战争终于全面爆发!
日期:2011-03-22 03:09:09
日本战国史——全言著(2):1467年(下)
实践证明,人多力量大,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的群殴。于是应仁之乱一开始西军便陷入苦战,东军很快控制了京都大部分地区。山名宗全虽然号称名将,但毕竟年事已高,也无法以一己之躯替代比对方少的5万多兵员的差距,于是细川胜元开始自我感觉相当好了。
本来他对山名宗全是非常忌惮的。一是对方身上那股炽热的武士道精神令同为武士的他感到畏惧,二是现实上自己这位老岳丈确实有很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军界。细川胜元认为自己对战争的领悟毕竟和他差远了,所以之前尽量在压制正面冲突,害怕自己在战场上打不过岳父。而这次大战初期的情况使他突然发现,原来对方没有那么强,原来自己是可以打败这位信奉军神的岳父的。
这是一个逻辑错误。前提一:应仁之乱是东西两大集团的对抗。前提二: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是东西两大集团的领袖。推论一:应仁之乱是细川胜元和山名宗全的对抗。推论二:西军的失败即细川胜元打败了山名宗全。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