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征战

作者: 心慕云鹤

  日期:2011-7-16 14:37:00
  1、草根的舞台
  咸丰二年(1852)六月二十四,北京。
  众位同事和同乡的拥簇下,一位身材短小的湖南籍礼部副部长高兴出都,前往江西主持本年的乡试。
  十二天前礼部下达主考任命书,副部长欢喜之余还写了道奏折,请求乡试完毕回湖南湘乡老家休息一个月。已经离开湖南十三年了,副部长太渴望回家。

  虽然,一年前副部长一道奏折令咸丰很难看,六部事务烦杂,但还是批准。
  副部长不知道,这次离京之后,他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不需要多说,大家都知道他是谁——曾国藩。
  江西之行,他很满意;两赣人文荟萃,此次乡试必定会录取大批文章俊美的弟子以及前程无量的门生;家里欠债太多,主持乡试还可获得一笔不菲的程议,可谓一举多得。
  一行人欢喜离京,路过宿州,碰到了一位同事——周天爵。
  周天爵中进士那年,曾国藩出生。从资历上讲,周天爵是“爷”字辈的。不久前收到朝廷发来的邸报,才知道几年前官场口头禅“祖坟起火,连飙四级”主角会路过宿州,他决定见见这位晚辈进士。

  周天爵对曾国藩产生兴趣源于两件事,第一件乃“连飙四级”;第二件乃咸丰二年(1852)年三月曾国藩一道名为“议汰兵疏”的奏折。这道奏折被咸丰“淹”在军机处,对于骨灰级的进士来说,想知道内容并不难。他读完奏折,认为曾国藩对绿营和国是看法甚为得体。他决定降低身份对后辈讲讲广西的事。
  开始,两人只是不着边际的寒暄。时间长了,曾国藩看出周天爵的精神并不好,他找自己,可能有某种安排。
  于是,试探地问,“敬修前辈,广西真实之情况,能否告诉晚辈一二?”
  周天爵沉默了很久,然后断断续续地讲起来广西平乱之事。
  曾国藩大惊失色,“绿营竟羸弱至此?”

  绿营的弊病曾国藩早已知道,是以他在奏折中提到裁兵节靡饷,厚饷训练精干。至于绿营战斗力到底如何,他并不知道。
  周天爵点点头,又缓缓说道,“绿营不堪战守,其一在将。朝廷防止武将坐大,不予实权;骤遇战事,临时调兵,东调一千,西调五百,归之率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将领之间,无上下部属之关系,亦无知遇之情,败不相救,包庇隐瞒;有功据为己有,遇过推诿他人。功过不明,赏罚不清。”
  “其二在兵。兵弱之根,贤弟已知;不消多说。”
  “前辈身临刀兵之间两载有余,可发现有何人才?”
  周天爵静思片刻,“桂平知县河南光州李鹤人(李孟群)率领练勇,颇能战守!”

  曾国藩记住了李孟群这个人。
  之后,两人闲聊广西吏治民生。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之前,已知天下将乱,却未料到如此混乱。
  天下降乱,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良机。
  曾国藩,你的机会快到了!
  日期:2011-07-16 21:39:53

  七月二十五,一行人行抵安徽太和县小池驿。
  曾国藩用带着浓重湘乡腔的普通话和驿站工作人寒暄时,一旁跳出位缟素的中年人,用纯正的湘乡方言试探着问道,“大人可是湖南湘乡人?”
  曾国藩问道,“阁下是?”
  “大人字子涵,名国藩?”
  曾国藩点点头。
  中年人颤抖着递上封书信。

  曾国藩打开一看,原来母亲已于六月十二日去世。其时,他刚接到主持江西乡试的圣旨。
  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孝治天下。父母亡故,在职官员必须停薪留职,回家守孝。
  曾国藩立即逆江而上,在黄州登陆;坐车到武昌,拜访倒霉蛋湖北巡抚常大淳。后取道岳州,湘阴、宁乡,于八月二十三日抵家,开始守孝生活。
  二品大员转眼之间成了乡间一名等待重新分配工作的待业人员,心里很不舒服。
  然而,人生岂能一帆风顺?

  每个人一生中总会经历这骨铭心的事,有些人如同涅槃凤凰,从而一路向前;有些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曾国藩已经是帝国最年轻的副部级高官了,就算混日子,也能混到极品;特殊的游戏规则,他现在还不想参与,因为有风险。
  人生难料,世事如戏,不想参与也不行。
  曾国藩这次返乡,他即将面临大的转折。
  转折,有时候向上转,有时候向下转。他的命太硬,洪秀全的老大稣哥个他安排了一个波浪形的“转”。
  后人读史,都认为“转”的不错——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不过,所有人也都认为他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

  但是,曾国藩也承认,如果没有这“转”,他的人生就不会波澜起伏、壮阔深邃,更不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后人查阅《清史稿》看到列传(如果有)仅能感叹“曾国藩一夜连升四级,奇迹”然后翻看下一页。
  曾国藩不知道,这一“转”给他带来了同辈难以企及的荣耀——“理学大家”“经世致用派代表”“湘乡文派领袖”以及成千上万的粉丝。
  曾国藩也不知道他即将把蛮荒的三湘四水推销给全国,令人赞叹“无湘不成军”。他对湖南后辈和国运的影响难以估量!
  这一切都源于咸丰二年他回家了。
  此时的湘乡,已经不是十三年前的平静祥和的湘乡。

  日期:2011-07-17 17:19:22
  很久以前,和一位研究音韵的长者闲聊,不经意之间谈到历史。老少海侃民国人物达两时之久。末了,他说,“你如此喜欢民国史,为何舍之研究湘军?”
  我想了想说,“民国没有精神!”
  他回答的很干脆,“对!”
  精神看不见,摸不着,却如影随形。

  民国够乱,各方豪杰轮番上台,或捐躯疆场、或宁死不屈、或忠于人事,但是与湘军将士相比,明显少了点什么。
  也许,我的看法不全面。
  还是看份简历吧。
  姓名:王鑫;
  籍贯:湖南湘乡;

  生卒年:1824~1857
  最高的职位:江西道员;
  别号:壮武(谥号)、璞山(字);
  朋友:罗泽南、左宗棠等等;
  代表作:《练勇刍言》;
  最好的评价:出队莫逢王老虎。(杨秀清和他的小弟给的)
  最喜欢做的事:以少击多;
  王鑫是个标准的早熟儿。
  三岁那年,母亲抱着他读经书,本是好玩,没想到小王鑫竟然背诵得出来。经学到清朝,形成完整体系,一共有十三种,《论语》、《大学》等皆经书之列。我入初中,方接触《论语》,读了一个早晨仅背出“敏而好学”那节,比起王鑫,在下实在笨的可以。
  五岁跟着秀才文凭的叔父读书,向小学毕业考试冲刺。小王鑫表现出极高的和平精神,不仗着叔父收保护费,也不打架;老师、同学训导,总是默记于心,重要的还记笔记。
  不调皮、非常乖,这样的好孩子,真是百里挑一。
  到七岁那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那年,乡试放榜,湘乡有人顺利初中毕业。父亲问王鑫,“小子,你羡慕他们不?”

  王鑫的回答让父亲跌大眼睛,“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的愿望是治理天下,泽被苍生!”
  王父很气得到处找棍子,准备给小王鑫上一堂生动的修身课:自古以来,狂妄没有好下场。看到儿子只有七岁,恨恨作罢。
  然而,此事不胫而走,小王鑫开始出名。乡亲们都认为他日后必定鲤鱼跃龙门。
  伟大的孔融先生曾经说,小时候很拽,大了未必。这句话放在王鑫身上非常合适,终其一生,初中都没毕业。
  我认为,这不是王鑫的错,而是王父的错——王父一直没给王鑫换老师。这和曾国藩没得比,曾父发现儿子读书还行,立即花血本送到衡阳读书。
  但是,这并不影响王鑫。

  十岁,课余时间自学《通鉴纲目》,读到高兴的地方折起来,读到郁闷的地方也折起来。《通鉴纲目》不是连环画、也不是小人书,而是理学大师朱熹和门人编写的忠奸人物传!
  这时,小王鑫对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竟然在卧室墙上写满理学经典教义以自励。
  小王鑫很幸运,一不小心进入主流。
  清朝政府对社会控制很严格,读书人只能在旧纸堆里找乐子。前期流行考证,后期流行理学。湖南籍的几位大佬唐鉴、曾国藩和罗泽南都好这口。懂理学,才有资格和大人物交流!
  十五岁那年,发生一件事打乱了他的生活。
  王鑫狂妄的性格一直没有改,他有事没事把“人生有一息尚存,即当以天下万世为念”挂在嘴巴;王父很不爽。一次家庭团聚,当着众人之面狠狠地教训道:小学毕不了业,屁都不是!
  课外书随便读,考试一定要考好,这是广大父母的要求,王家也是这样要求的。
  王鑫如梦初醒,开始恶补功课,努力读书。考试只认卷子不认能力,第一次考试失败。
  可王鑫学问逐渐为乡人接纳,声名渐播。十八岁,结婚,还找到份工作——在老丈人家开馆授徒。有了固定收入,又没人管,他开始写书,这年,《四书通义》成稿。十八岁有了学术论文,照这样下去,混不到几年没有准能评个“教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二十岁那年,湘乡发大水,房屋倒塌,颗粒无收。第二年,王鑫发现乡间秩序大乱,联合乡里几位大族,颁布一个管理条例——《乡约十条》。
  这一年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

  这时,江忠源在新宁办团练,应付即将到来的变局;洪教主和冯云山在广西传教闹腾,为事业打拼;都很忙!
  熬到二十四岁,王鑫修成正果——小学成功毕业,成了名秀才。从长沙考试回来,路过一家私塾,发现先生教课与常人颇为不同,进去一打听,原来讲课的是罗泽南。
  罗泽南,奇人也!
  日期:2011-07-17 19:46:39
  还是看看他的简历吧!

  姓名:罗泽南;
  籍贯:湖南湘乡;
  学历:秀才;
  生卒年:1807~1856;
  职业:教师;

  最高职位:宁绍台道道员(加布政使衔);
  别号:忠节(谥号)、罗山(字);
  最重要的话:危急时站得定,才算有用之学。(遗言)
  学生:王鑫、李续宾、李续宜、刘典、杨昌濬、刘腾鸿、谢邦翰、易良干、钟近廉等等。曾国藩的两个弟弟老六曾国华、老九曾国荃也曾在罗泽南门下读书。请记住这些人。
  朋友:曾国藩、郭嵩焘、刘蓉、胡林翼等等;
  著作:《小学韵语》、《西铭讲义》、《周易附说》、《人极衍义》、《姚江学辨》、《方舆要览》
  不知道这些书内容的,可以到图书馆查阅。
  曾经读过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研究湘军的书,作者给湘军主要将领的出身作了定论。这种以政治手段研究历史的做法实在可笑可叹可悲,作者给罗泽南老师的成分是“地主”,很长时间我一直怀疑作者是不是有白内障或者其他精神病,或者别有心机。

  我如此气愤,不是别的,而是出于一种态度——说话要有依据,搞不明白就不要胡扯。
  准确地说,罗泽南老师是贫农、超级贫农。
  这位大曾国藩五岁的罗老师日子过的很苦,特别是十九岁之后,大事小事不断,用他自己的话说,“十年之中,兄嫂姊妹相继逝世者十一人。”第三个儿子和侄子竟然饿死。就这个家底,说他是地主,鬼都不信。
  家庭不幸,并未击垮罗老师的意志,仍苦读不辍,常冬夜映雪读书。我所列举的著作都是他率兵参加平叛战争之前写的。我想对这种人致以崇高的敬意,给他一个十分相称的称号:楷模!
  楷模也要吃饭,罗老师和王鑫一样,靠教书赚钱。当年和现在一样,老师教书多是为考试;罗老师除了教授应试科目外还教别的。

  别的,不是股票、房地产,而是兵法。
  考试又不考兵法,你教兵法干啥?
  还能干啥,准备打仗。
  这不瞎搞嘛!
  搁在现在,罗老师的生意早就被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砸了;时代不同,现在的小学生穿衣服都不利索,当年的小学生都是成年人。罗老师学术成就名扬在外,莫名求学如影随从。

  譬如,李续宾,善射箭,拳脚功夫也不错,力大无穷,江湖人称“力百斤”。他听说罗老师教书特别,跑来求学。
  书教的好,不证明考试成绩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两码事。
  罗老师无疑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七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七次不及格。如果洪教主,早就洗洗睡了。搞理学的不一样,除了比较讲道理外,还有股坚忍不拔的意志。第八次考试修成正果,成绩还不错——第一名,案首!
  此时,罗老师已经三十三岁了。有了文凭、又有专著,找工作就简单多了。湖南第一乡绅贺长岭、理学大家唐鉴都发来邀请函,有两位大东家,罗老师的生活才有点起色。
  这已经是道光二十八年的事了,罗老师没有福消受好生活,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做。
  日期:2011-07-18 19:41:04

  道光三十年(1850),湘乡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
  其实,这一年只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换县长。有意思的是县长离职并非正常调走,而是被王鑫挑下马,赶走!
  事情是这样的。
  道光二十九年,湘乡大旱,大批饥民跑到王家吃大户。王鑫组织乡里的青壮年截住饥民,说,“宝庆府的大兵快到了,抓到全部砍头!”饥民一哄而散。
  恫吓仅能解一时之急,长久之计乃开仓发粮。

  他跑到县城,和县长打个招呼,开仓济民,还劝说土财主捐资赈灾,事端很快平息下来。
  这件事让王鑫名声大振,成了湘乡的知名人士,但得罪了县长。
  “开仓发粮是我的事,你王鑫凭什么瞎搞!”
  县长是个大混混,最喜欢和公务员一起刮地皮。
  县长大小是个官,横起来王鑫也吃不消。然而,王鑫不是一般人——他根本没解释,而是联合一帮人集体上访;知府、巡抚也不干净,敷衍了事。
  想忽悠王鑫,门儿都没有!他竟然跑到首都上访!
  路边社放出消息——王鑫计划找曾国藩帮忙。
  巡抚看到王鑫来真的,舍车保帅,双规了湘乡县长,长沙县县长朱孙饴调到湘乡。

  朱孙饴,江西清江人,花钱买官入刑部,后外放湖南为知县。
  所有人都知道花钱买官纯粹是投资,收获成本势在必行;按理,朱县长应该和前任一样,喜欢刮地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朱县长不但没有这个爱好,还很勤廉、能干;而且,他很有远近。
  朱县长上任后第一时间找挑事的王鑫,商量如何把前任的屁股擦干净。王鑫又拉上罗泽南老师,几个人一顿猛搞,乌烟瘴气一扫而光。
  王鑫又一次出名。

  咸丰元年(1851),洪教主比较猛,拿下永安,敲山震虎——衡阳一带的山大王听说洪教主快要到湖南发展业务,也闹了起来。湘乡地近湖南衡山县,一些小罗喽经常到湘乡考场市场,一时间秩序大乱。
  这时,王鑫表现出超人的前瞻性,递交了份名为“办理团练,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报告,还没有等县长批复,就拉起一帮人来。
  朱县长非常清醒,凭着多年的官宦经历和敏锐觉察力,他发现社会秩序逐渐脱离正常的轨道,进入前所未有的迷局。如果不及时反应,势必酿出更大的祸端。但是,王鑫的举动非常“出格”。
  清朝立国之初已有律令,禁止民间结社;金圣叹聚集大批秀才闹事都被“非法结社”的名义被干掉,何况王鑫组织队伍砍人呢?
  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天大的事,只要能盖住,都是小事。

  朱县长十分赞同王鑫的报告,但有附加条件:人你拉,吃喝拉撒,你想办法;办完事,队伍解散!
  王鑫家不富裕,供应不了庞大的开支。维持这支来之不易的队伍,他只能到处化斋!
  各地土财主深明大义,纷纷出银子。
  有人有钱,工作开展得很顺利,练勇很快搞定了几股土匪。
  王鑫也信守承诺,解散了队伍。
  朱县长感到不可思议——秀才竟然手绾兵符、亲历战事。书生典兵,竟成事实;他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秀才——闪烁的眼神变得深邃、捉摸不透。
  这时,王鑫发现即将走上自己的人生舞台!
  日期:2011-07-19 19:51:48

  咸丰二年(1852),热闹的一年。
  四月之后,湘桂边境的厮杀声如同瘟疫在三湘四水扩散开来,湖南官绅百姓有了共同的话题:长毛何时杀过来?杀来怎么办?
  公务员比老百姓更看重这个问题——奋斗多年才有个稳定的位子,准备好好混几年收回成本;丢了地盘,说不定脑袋都保不住。
  一天,朱孙饴和王鑫及亲家康景晖三人闲聊。
  朱县长说,湘乡地广,无兵把守;不久前,两位率领练勇剿灭土匪,很长士气;然而,长毛并非一般的土匪;练勇没见过世面,恐怕抵挡不住。我打算招募敢死队把守关隘,你俩带领民兵在后呐喊助威,如何?

  王鑫和康景晖自主创业谋划了很久,闻之站起来表态支援县长,还立即动手招募民兵。
  但是,招兵广告贴出了很久,反应很平淡。
  王鑫很郁闷,第一次招兵顺利异常,为何这次不行?
  其实,这是利益问题;土匪不过农忙玩锄头农闲玩刀的农民,没有战斗力,不经打;长毛不一样,人家早就放下锄头,用刀混日子,正规军都不是对手,何况民兵?
  为此,王鑫找罗老师帮忙,希望他能拉兄弟一把。
  罗老师到处宣传当兵的好好处,还忽悠王鑫,让易良干、谢邦翰和罗信南先去,我随后就来。

  有湘乡民间哲学加家做广告,招兵很顺利;四月动手,到七月份,招聘到千来人,浩浩荡荡开到县城。
  和平年代,民兵是群浪费粮食的废人;战乱年代,民兵是非常重要的后备力量;前线正规军死光了,民兵得抗着家伙往前冲,真枪实弹砍杀;打仗不是打架,未经严格训练,一千民兵还不如一千头猪有用。
  如何把一千农民伯伯训练成了一千职业杀手,罗老师课堂上没有教,王鑫也就不知道;所有他只能搞搞“扫息立正齐步走”。
  但是,有门课罗老师没有教,王鑫却能运用自如——管理。
  很久以前,听到两位须发皆白的长者闲聊“管理学”,两人认为大学根本不该设置这门课;因为,老师教的不是学问,而是技术。

  管理,表面上看“管事”,实际“管人”,人管好了,事情大体坏不了。
  王鑫不仅善于管事,还善于管人。
  民兵组织应该有头,王鑫的组织机构上有这个位子,却未安排人员;其实,他很想安排罗老师上岗,却又考虑到朱县长,就空着;谁想上班谁去,两不得罪。
  头下面有三个小弟,分领左中右三营;三位小弟又各带三位小小弟,每名小小弟领一哨。
  用现在的话说,民兵一个团的编制,下设三个营;每个营下辖三个连。王鑫的民兵编制与“二战”前后军队主流“三三”制很相似。

  此外,还司令部下建立两个部门:军械和后勤。据我所知,之前,无论正规军还是民兵,都无此组织。
  至于人士安排,王鑫更有创意:
  王鑫自领左营、易良干领中营、康景晖领右营。哨官有武生杨虎臣、王开化、张云兰等。
  罗信南管后勤,谢邦翰管器械。
  都是些陌生人,不过,这些人背后的关系需要说一下。

  易良干、罗信南、谢邦翰和王鑫同门,都是罗老师的弟子。王开化是王鑫的亲弟弟。
  整来整去,还是一家人。
  这是第一批精力过剩的人。
  日期:2011-07-22 20:44:52
  民兵立正稍息还没有学会,王鑫就遭遇第一次反弹。
  不是民兵哗变,但绝对比哗变严重。
  民兵是人,要吃饭也要工资;朱县长早就放话,吃喝拉撒自己想办法;王鑫不是开金矿的,搞不定;但是,搞不定也要搞,他就找各乡镇的土财主,美其名曰,“劝捐”;毕竟,长毛杀过来,损失最大的还是土财主。开始,土财主信了,时间长了,长毛也没来,积极性倍受打击;再后来,干脆不给。
  当时,王鑫没有搞懂罗老师不参和的原因;断过几次粮后,他懂了,不竟感叹——老师就是老师,技高一筹。

  没有钱不行,王鑫亲自找土财主;土财主们烦了,开会,商量如何彻底搞定王鑫。讨论几天,得出一致的结论:让王鑫滚蛋。于是,打着上访的名义找朱县长讨说法。
  朱县长热情接待众人。
  土财主很直接,问了三个实际问题,“长毛会不会到湘乡发展?”“长毛能否顶住长毛?”“朱县长能否保证民兵不会闹事?”
  朱县长什么人都见过,自然不会理会一群土财主,轻便忽悠过去了。
  但是,土财主是地头蛇,欺负现在如同欺负孙子一样,竟然拉起条幅游街。

  开始,朱县长不在乎,时间长了,他身边的人坐不住了,进言:裁撤练勇,以平民怨。
  土财主怨恨很有道理:啥情况都没有,当兵的凭什么吃我的、喝我的?你以为我家是银行啊?就算是银行,这样闹下去也会破产!
  朱县长很有种,无论土财主怎么闹,就是不理。
  土财主不把村子当干部,找不了朱县长麻烦,就找王鑫,扬言给他好看的,还到处打听王家的住址,准备随时拜访
  日期:2011-07-23 16:56:14

  朱县长坐不住了,抓了几个带头了,打了一顿屁股,还说,不给王鑫面子就是不给我朱孙贻面子。
  湘乡的土财主也太没见识,没搞请王鑫后天就就敢闹事!打狗还得看主人,何况打人?
  作为当事人,王鑫一直静静看着发生的一切。不发言,也不反驳。即使土财主跑到军营闹事,他还是端茶递水,好心招待。
  有人还跑到校场说练勇训练不到位、散漫没有纪律、简直在乱搞。王鑫也不生气,拿着笔记本倾听,重要的地方做笔记。
  他的善意,并未收获善言。康景晖看不过去,劝他躲一躲,他婉言拒绝。

  康景晖问为什么。
  王鑫回答:民兵是我拉出来的,我要负责。”
  这就是王鑫,一个平常的王鑫,平常之中,可以看出超人的一面。
  不在乎闲言碎语、不在乎揶揄、谩骂,而是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目标,这就是信念。
  很多人有理想,有目标,却没有信念,最终在失败和嘲笑之中放弃了。
  有了信念,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曾国藩、罗泽南等一批人,书生典兵而建立不世之功,不是他们有特异功能,而是始终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坚忍、刚毅,是这些人共有的性格。
  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危机,熬过去了,困难亦是浮云。
  王鑫在痛苦中收获了第一片浮云。
  罗老师看着王鑫完美处理这场危机,由衷地赞叹,“璞山之才,他人不及也!”也觉得不出来帮忙太不厚道;于是,收拾包袱,正式参军吃粮。

  日期:2011-07-24 19:21:59
  罗老师参军不久,王鑫又遭遇一次严重的考验。
  五月间,洪教主在湘南大闹天空。突然,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到湘乡:长毛已经杀到江车(地名),大家快闪!
  江车距县城仅七十里,步行一天就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