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毕业后我用了4年才能和其他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作者:
无言de错误
日期:2011-11-4 7:45:00
我83年生人,06年大学本科毕业,至今一算已经毕业5年了。马上就要奔三了,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尚未领证的未婚女友一个,拼搏在(或者说挣扎在)北方一个海滨城市。本文写的是一个无背景、无关系、无门路的大学毕业生用了足足4年的时间才和别人站在一个发展平台上的经历。
在天涯上发帖,既不是发泄不满,因为我自认为还算理性,虽然有对社会的不满,但也不是愤青;也不是要教别人什么东西或者谈自己的经验,因为无论用收入还是事业标准看,我都是一个失败者,起码到目前为止是。在这发帖,主要想记录一下自己的经历。另外,最近压力确实大,想通过写作释放一下。同时,也对自己毕业这5年的经历做个总结。内容可能会多一些,分段发吧。
这个帖子,主要讲下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尤其是所走的弯路。毕业过了四年之后,我才真正找到了一家比较合适的工作和发展平台,之前都是像一个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毕业后的前四年,正式上班的单位换了4家,中间面试过的,参加培训的单位也有一大把,间或还要面对传销的诱惑。经历过在单位混日子的难挨,曾经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工资都是1000多块钱,甚至最昏暗的时候,连工作都找不到,面试通知都接不到,缺钱的时候甚至想去麦当劳打零工。。。但是短期计时工也没能干上。。。。后来实在活不下去了,靠透支信用卡为生,去年最窘迫的时候,信用卡欠了七八万。而所有这一切,对父母亲戚朋友们还不能说,因为会让他们失望,会让他们也背负压力。
11年之前,我一年到头,收入也就2W左右,一个月可能不到2千,11年还剩2个月就结束了,估计我的税后收入能到6万左右吧,明年估计能到10万以上了。在牛人辈出的天涯,毕业5年后拿五六万的年收入,说起来很汗颜,绝对是要被鄙视的。不过,相对于我自己来说,仍然是有进步。起码,我在改善,或者说,就像本文标题所说的,我用了4年才和牛人们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而已。
一个人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奋斗(说好听点是奋斗),可以说,一个平民大学毕业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窘迫、压力、迷茫、自卑,我基本都遇到和经历过。
06年毕业,直到10年6月进入一家较为有实力的大型券商之后,我才算稳定了,才算找到了一个适合发展的平台。从06年到10年,我用了4年。23到27岁,这是一个人最年轻、最有冲劲、最有活力的时间段,而我的这4年却是用来支付机会成本的。如果,我不是出生在中部农业省,高考很轻松就能考上一本好学校的话,也许我可以少浪费一些时间;如果,我的家庭环境能更好点,周围有能站在更宽阔的视野进行点拨的亲戚朋友的话,也许我可以少走几年的弯路。。。。。。
对于人生来说,最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最大的浪费,是对青春年华的无谓消耗。
很多事情,我们都是经历过之后才明白。
为了能把故事讲清楚,可能会涉及我所在行业的情况。如果也有朋友正好在我所在的城市,或者在所在的行业,可能会猜出我所在的公司,那希望能看透的朋友不要人肉我。毕竟,我还打算在所在的行业继续发展。不想因为一个讲故事的帖子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希望大家谅解。
好了,下面开始讲故事。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也许不对。
----------------------------------------------------------------------------
一、大学和专业是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先交待下我的情况吧。
83年属猪的,出生于中部农业大省的一个农村,父亲中学教师。母亲,当地一家小医院的工人(不是医生,只是类似与后勤的工作人员)。小学三年级以前,生活在农村,纯农村。三年级后,同父亲一块到了当地县城,父亲调到县城工作后我就到了县城读书。高中,是本县最好的高中,但是因为我们本地没有好大学,211学校仅有一个,而外地的学校,仅在我们那招很少的学生,清华北大当时每年全省也就是四五十个名额,外省市的其他高校大致都这样,在我们那基本上都是象征性的招生。我记得我第一次高考那年是01年,满分600分,我425分,二本线423,我超2本线2分,当时一个三本学校录取了我,我放弃了。复读,02年高考,583分,一本线572。如果数据我没记错的话,02年第二次高考的时候,我们省考生大概是30万,一本录取的总人数是2万左右,而本地两所大学录取了一半多。剩下1万来个一本的名额,30万考生来竞争,是30分之一的概率。当时的我,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到外面看看,坚决的选择了不报考本地的学校,而是报了武汉的一所财经院校,可惜的是,差了几分。当时我一本没有填调剂,第一、第二志愿没录取,直接就降到了二本。二本挑学校的时候,没太在意,就挑了个城市名字听起来比较不错的学校,至于学校的情况,根本没做太多研究,而专业选了旅游管理,也是凭喜好,觉得旅游专业可以自己出去玩,挺好!
人生的第一个悲剧就发生在这时。
二本学校,报到了之后,发现是在一个挺偏僻的地方。学校环境不错,依山而建。当时没态度感觉,已经复读一年了,不想再复读了,送走了来为我送行的父母后,就在大学安顿下来了,想好好发展。
对我信心打击最大的,是本地的学生说法。跟大学本地同学熟悉之后,他们很多都抱怨,“唉,考这么个破学校”,虽然这个学校是以城市名字命名的,但是真的不怎么地,他们这,是上了二本线,考不上学校,才来这个学校的,这个学校的志愿是给他们兜底用的。只有我们那些外地学生,傻呵呵的,不懂这些,以为北京有北京大学,南京有南京大学,天津有天津大学,武汉有武汉大学,厦门有厦门大学。。。理所当然的认为 这个城市的 这个大学也应该不错。。。。。看来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点不假。
我们是母校在外地招生的第二年招过来的,也就是说这个学校当时刚刚获得在外省招生的资格。
公允的说,母校就是个很一般的二本院校,而且是市属院校,教学质量也很一般,很多专业没有亮点。不过既来之,则安之。
大学四年,成绩还算不错,综合成绩拿过本专业的年级第一,拿过国家二等奖学金。参加了一些社团,玩过一些课外活动。
我学的专业是旅游。学了之后发现本身兴趣并不大。对财经、金融、管理之类的比较感兴趣,就自己去图书馆看报纸、杂志、书之类的。
大学生活不想写太多,因为与主题无关。
说下我的专业吧,旅游管理,在我们学校,当时属于工商管理专业下面的一个二级专业。这个专业与其对口的工作大概就3块,一块是旅行社,一块是酒店,一块是旅游景区景点。我大学毕业的同学,毕业后,从事这三个方面的都有。但是,还有大批的人,改行了,估计到目前为止,起码有一半左右的人都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吧。旅游管理这个专业,和大多数文科类专业一样,没有啥技术含量,都是一堆老师拿着课本讲课。有些老实可能会有从业经验,有些甚至自己都没做过旅游行业,就是看了教材大纲后,就给我们开讲了。。。呵呵。。。。现在应该有不少大学生跟我学习的经历都是一样的。
现在回想一下,我在大学学到的东西吧,有用的东西。
第一个是逻辑思维能力,怎么说呢。这个玩意,我觉得,真的是相当的重要。但是中国的教育体系根本就不教,从小学就不教。其实,想想看,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大学学到的那点知识,也许用不了几年就更新了,总会不断的有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所以,最重要的是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而自我学习的能力的基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能根据已知的东西,根据事务的规律,推出未知的或者没有明示的东西。任何一块东西,比如一本书,一个方案,一个市场推广计划,往你那一放,你看了以后,就知道这个东西的框架,就知道是根据什么组织起来的。甚至知道该如何改进,或者如何进行排列组合更合理。很多面试过外企的都知道,其实好多外企对专业限制并不是特别严(专业程度要求不高的岗位),但都会有个逻辑测试,逻辑测试过了,没有专业知识,他们可以培养;如果逻辑测试过不了,会被认为没有培养价值,就被PASS掉了。还有就是,中国的公务员考试,有个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其实考的就是逻辑。嘿嘿,恶意的推测一下哈,天朝从不教老百姓逻辑,但是对于管理老百姓的机关却要求懂逻辑,这明显是内外有别啊。
大部分数学或者物理好的人,逻辑都很不错。我本人比较笨,数学不好。大学的时候,有时候上课的时候也不认真。但是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会比较认真的复习备考。严格的说,我的逻辑是被大学突击备考训练出来的。当时到了期末,一般都是好几科一块考。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课本拿过去,先看目录,看大纲,看各个章节的内在联系,自己总结,自己分析。因为那样的话,你会感觉这些东西是有体系的,是一个网状的东西,你甚至可以根据一部分东西和常识就能猜出另外一部分。而如果直接按老师画的重点去背的话,不了解内部关系反而记的不太牢。当我发现这个情况之后,以后备考就都采用这种办法,而这种办法的效果也确实不错,大学我一科都没有挂过。而且通过这种考试突击,我突然顿悟了,其实只要掌握了逻辑,一个人是完全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掌握自己一个原本不太了解领域的内容的。既然我一本没怎么看过的书,看几天后就能通过考试,那其他领域,理应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如果在大学里,非要说学到点什么的话,那就算这个吧。逻辑能力。这个是绝对有用的,工作后也用得着。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如果大家真想了解哪个方面的知识的话,百度一下,按逻辑自己看看,再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很快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第二个,就是学了点英语。英语是工具,很多方面会用到。虽然我目前工作不怎么用得到,但估计以后会用到。英语是6级。
第三个,是在图书馆看了一些书,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多看书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现在遗憾的是,当时看书看的太少了,以后再也不可能抽出那么多时间看书了。
我的大学生涯大概就这样,就专业知识来说,根本没啥技术含量,那玩意自己看书也行。既然没技术含量,很显然,其工作岗位也没有门槛,没有门槛的工作岗位,收入想太高,也不太容易。
现在回想的话,考大学的话,一个是大学的牌子很重要,一个是专业很重要。中国某些顶尖的企业或者机构,如果不是名校或者明显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根本是不招收的。就比我所在的证券行业,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如果学校和专业差的话,第一关就被PASS了。
当然,并不是说学校差或者专业差的人就不行,素质就是差。但是,在人才过剩的中国,企业当然会挑挑拣拣,既然新人都是试验品,干嘛不拿一个好学校的来试验。一个人毕业后,随着自己的努力和在专业领域的深入,也会或得一些比较好的发展机会,能跳到比较大的平台上发挥自己。但是,显然这会浪费很多时间,远没有直接进入一个好的发展平台直接和省事。
我毕业后无头苍蝇乱撞的情况,就与我的专业和学校有一定关系。当然,很多人会说,再差的学校也有很牛X,进好单位的人。我不想抬杠,那没有意义。我看重的是概率,从概率上来说,到底是一个牛X学校牛X专业 还没毕业就被预定完了就业容易,还是一个班级大部分学生被辅导员逼着如果不签就业协议就“代为保管毕业证”的状况更容易? 这个是一目了然的。
如果家里有钱,或者有门路的话,能近一些好的单位,也不错,可以忽略掉学校的影响。比如,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如果能进银行的话,一年收入基本上都能达到6—10万,有编制的那种。派遣制的除外。家里如果能帮投入个二三十万,就能搞到编制,投入基本上2到3年就收回了,以后进入收获期。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说,他的同学,听说国开行招人,想进去。准备了30万。结果没送出去,呵呵。。。。
如果家里没有关系的话,如果没有钞票开路的话,如果恰巧你的学校和专业又不是那么好的话。那么,平民子弟们毕业后,将面临极为惨烈的竞争。
后面,大家将会看到平民子弟在异乡城市的悲催经历。。。。。。
日期:2011-11-05 22:27:08
感谢大家的回复!没想到帖子发出去一天后被推荐到财经首版了。今天晚上没啥事,接着讲我自己的故事。
写帖子的过程也算是自己的一种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如果不形成文字,很多东西还真不容易静下心考虑和反思。
----------------------------------------------------------------------
(二)理想主义飘扬的年代——未毕业先创业
时间:05年11月至06年5月(大致时间)
虽然大学时代学校和专业不是很好,但现在仍然觉得,那是人生过程中一个非常美好的阶段。在大学里,可以对未来有很多梦想和憧憬,可以放恣的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兴趣爱好。
楼主本人学的旅游,但是不喜欢带着别人旅游,像个保姆似的,让男人一辈子做导游之类的工作,确实没兴趣。不喜欢做旅游这个行业,并不妨碍我喜欢玩,喜欢和旅游相关的东西。03,04年那段时间,开始兴起了户外运动,传统的旅游之外,徒步、探险、极限运动、自由行之类的户外运动开始流行。我所在的城市,为了方便叙述,后面就都统一简称为D市,D市在国内是一个二线海滨城市,虽然经济发达程度、开放程度赶不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在二线城市了也算比较不错,各种体育运动和户外运动在这个城市拥有广泛的城市基础。因此,我们学校那会也成立了一个户外运动的社团。本人的第一段与职业相关的经历就与这个户外社团有关。
当时那会,在高校成立社团比较容易,如果有学生有想法,就去学院或者系里跟辅导员沟通,沟通完了向学校写个申请就可以成立。不过成立后,学校貌似也没啥经费,各个学院自己解决办公经费和办公场地。这个社团的负责人就简称C吧,C成立社团后,开始打海报招聘人员,我当时闲着没事就报名了,跟他招聘的时候一聊非常对脾气,后来就成了好朋友。社团的活动我参加了一些,当并不多,平时跟C联系也不多。不过这没有妨碍我和C成为好朋友,并且互相欣赏。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在04年,05年,中国开始鼓励创业了。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丁磊的网易、陈天桥的盛大的成功,极大的刺激了高校里不安份的年轻人的神经。也许是扩招后,国家也意识到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个问题,就开始对创业进行各种鼓励,大规模开始宣传硅谷的创业精神。那时候,楼主很年轻,也很振奋,还和几个同学组队参加省里、市里组织的创业大赛,写创业计划书,做简单的财务报表之类的,忙的不亦乐乎。还妄想,万一哪天咱的计划被哪个大款看上了,砸进来几百万,咱直接就当老板了。但这种填上掉馅饼的好事,一直没有出现。
转眼到了05年,按正常进程06年6月我就毕业了。05年秋季开学后,上了两个学月,就开始实习了。学院把人分成两批,以后打算进酒店的,学院统一组织好送到外地的酒店实习,有的送到新加坡,有的送到北京、广州等酒店较发达的城市;想进旅行社、景点的可以自己联系;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可以继续呆在学校备考。当时楼主自视甚高,既看不上去酒店当服务员,也看不上旅行社的导游或者景点的工作人员,于是就报名考研了。说实话,考研也就是试试,自己根本就没打算考上,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允许继续读了,那时候貌似研究生基本上没有公费了。报名考研的好处是,可以自己呆着,想去图书馆看书就去看书,不想看书,自己找工作也行。
那时候貌似C也开始清闲了,去图书馆或者别的地方的时候能经常碰到。后来C就跟我聊,说毕业了找工作也没啥好的(他当时学的应该是信息学院一个叫数学计算的专业,据他自称是学了一堆数学,实用的东西也没学到,还折腾的挺痛苦),还不如自己干点啥。我俩一拍即合,我反正闲着也没事,而且也没有到毕业的时候。于是,我们决定一块干点啥,C又拉上了他高中的朋友W。我们三个人一块吃了顿饭,决定自己“创业”。
说起创业,我们三个当时都没啥工作或者经商经验(我小学暑假的时候从冰糕厂5分批冰糕然后1块卖,W暑假自己在海边沙滩租棚摆过摊,C见过家里以前做生意,我们的经验就限于这些),兜里也没啥钞票(C当时大概有1万的闲钱),但就是胆子大,敢想。说干就干,C找一家小代理公司注册了一家公司,估计也就是千把块钱,注册资金貌似是3万还是10万,记不太清了,资本金不用实缴,代理公司搞定,记账报税什么的,我们也不用管,让财务代理公司负责,甚至办公场地我们都没有,嘿嘿,也是代理公司注册到了一个酒店的一间办公室的。说白了,三个穷光蛋,花了千把块钱,注册了一个没办公场所的皮包公司,弄了公章之类的玩意,打算空手套白狼。不过当时,我们没这么想,我们想的是,我们要从极其艰难的条件,开始创业了,要白手起家了。
公司成立以后,找项目成了核心问题。说实话,当时真不知道干啥,看哪都有机会,但干起来貌似都不好干。现在我们当时折腾的项目我自己有些已经不急得了,就拣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说吧。
我们想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帮企业在校内做宣传推广。当时很多企业在高校推广他们的产品、服务或者形象。比如,移动经常搞活动推广动感地带,招行进场去高校发他们的学生信用卡,康师傅、统一动不动喜欢搞校园歌手大赛。。。。之前我们做过社团,做过社团的都知道,搞活动可以找这些冤大头们拉赞助。帮他们做做宣传,然后从他们那拿点零花钱或者说是跑腿的辛苦费。
当时我们也是习惯性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以后会详细提到,在人生职业发展过程中,这是个绕不开的东东),就想专门帮企业做校园推广,然后赚钱。可做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这块听难做。因为这些企业做校园推广,和社团、学生会或者团委合作,看重的是这些社团、学生会或者团委能够帮他们取得在学校“合法”活动的许可。说白了,企业凭什么要赞助社团或者学生会,因为高校不是自由市场,不是那些企业可以合法经商的地方。如果企业要进去,必须借助什么载体,而社团、学生会可以去学校申请说自己搞什么活动,然后活动经费是某某企业赞助的,而学校方面,对于学生活动,不好太压制,总不能让学生连个业务爱好都没有吧,但又不愿意给学生活动撒钱。。。。。好吧,那就开一个口,学生可以自己搞活动,经费自筹,可以自己拉赞助。。。。于是,各种活动如火如荼,学生有了活动经费,企业能光明正大的做商业推广,一拍即合。不知道现在高校的活动都是怎么搞的,反正我们那会就是这个套路。。。。对于我们的公司来说,既然已经成立公司了,就不是学校的了,搞活动凭什么让学校给场地、给便利啊,如果给也可以,一次活动交一些场地费什么的。但交了那些费用之后,再从企业那拉赞助搞活动的话,就没有赚头了。。。学校还真是聪明。。。。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在反复的推演和试探性的找了几个企业之后,发现不太靠谱,然后就放弃了。。。
项目经验总结:为企业在高校做推广是一个贫矿,开采不出利润。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专业的公司在做这个项目?那绝对不是因为其他人没有想到,这年头聪明人多的是,如果一个明显看起来会有利润的项目没人做,那绝对是因为你是外行,你没有了解透这个项目潜在的成本和风险,这些成本和风险已经足够高,高到企业专门去做的话会无利可图。。。。当然,这个并不是我们当时的阅历所能理解到的,是我的一个老师M一次跟我探讨另外一个同学所做的一个生意的前景时说的。不得不佩服,M看的很准,因为另外一个同学原本信誓旦旦说很有前景的项目自己做了一段时间后貌似也放弃了。
第二个项目是想做培训。当时各种考研培训很火,校园里到处是他们的海报。我们几个想了一下,觉得大学生学的都是课本知识,可能会缺乏职业方面的相关培训,于是就想对这块进行商业化运作。比如,设计一个课程,20个课时,包括沟通技巧、演讲能力、职业规划诸如此类的东西。一个课程收个五六百,如果一个课程收30个人,毛收入15000;请讲师,一个课时给200,20个课时4000;场地找家培训学校租,反正大把的教师闲置,一个课时给100,20个课时也就2000;印些教材,几百块钱就搞定了。粗略一算,毛支出也就8000。要是招到人开一个班,就可以套个七八千出来。帐这么一算,不错,值得做。说干就干,马上就准备策划课程并找相关方面的老师。课程怎么做呢?从哪找老师呢?这难不倒我们。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