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挑灯夜读唐传奇
作者:
擢倚天之剑
日期:2011-5-7 15:09:00
现代人休闲方式非常多,但在古代,人们除了读书写文章,就是骑马射箭、饮酒品茶,能够获得快乐消遣岁月的事儿也不多。讲故事,大概是古往今来的社会里人们都喜欢的一种消遣人生的方式吧?讲故事者兴致来了,唾沫四溅,讲得天花乱坠,听故事的人,也听得全神贯注,眼球都瞪出来了。
我们小说形成与唐代。在唐以前,都是一些零星故事,短小、没有曲折的情节。大多是鬼怪故事。即使六朝刘义庆辑的《世说新语》都是记录那个时代名人的,也只有三言两语,寥寥几句,人物形象是立体的,但是故事却非常呆板。而到了唐代传奇,我们小说才真正登上的文学殿堂。
所谓传奇,就是传说奇异的故事。我国传统文学的概念,往往视小说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即所谓“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然亦不灭也”。它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在中国文学中,聊备一格而已。先秦的神话传说、汉朝的神仙故事,都脱不了志怪搜奇的范畴。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的问世,大大的开拓了小说内容的疆域,开文人写小说的风气之先。唐代由于古文运动的兴起,解决在汉赋以后在文学创作上形成辞句唯美主义的倾向,因而,描写细腻,叙述曲折生动的传奇也应运而生,唐代文学艺术园地也出现了一枝美丽动人的奇葩。
唐人小说泛称传奇始于宋朝。《后山诗话》里有这样一段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耳!’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名也。”又此可见,传奇本来是裴铏的小说名,宋人以点代面,把唐人小说也叫传奇了。而尹师鲁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景部分用了大量的对偶,很有些像小说的语言,言语之下,似乎含有贬义。
到了明代,胡应麟把小说分为六类,其一为传奇,传奇指唐人小说。从此,唐人小说定称为传奇。
唐代文言小说为什么被称为传奇呢?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我国小说历来有搜奇志怪的传统,唐代小说也不例外,以前的小说都篇幅短小,作法粗糙,所以连名称都没有,而唐代小说的规模大,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真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后人也格外重视,从中国小说的传统出发,为它取了一个名字:传奇。
其二,唐代小说篇幅都比较长,内容时近俳谐,稀奇古怪什么都有,被正统文人视为卑下,不登大雅之堂,故称之为传奇,以区别于当时人们所崇尚的正统的韩柳古文。
就唐代传奇来说,它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更是广大人民精神生活的必然要求。
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的日益丰富,城市经济的特别繁荣,从而能够高扬文学的大旗,以诗取士,给平民读书人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那时的科举考试与后来的不同,举子到京城后,一般都要拜谒当时的社会名流,达官显贵,以期求得赏识,能够有被推荐的机会,这叫做“干谒”。譬如王维,年纪轻轻就跑到京城,举目无亲,只好凭自己的本领去混了。他这个人,实在是多才多艺,诗、画、乐,什么都拿得出手,先到歧王府上,得到了岐王的赏识,知道这位小弟想参加今年的进士考试,岐王李范就带他来见当时炙手可热的太平公主(?)。这个岐王也是很有城府的,知道太平公主喜欢音乐,最爱那些吹拉弹唱的翩翩少年郎。王维一进门,太平公主的眼里,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啊:“妙年洁白,风姿都美”(都者,好也),“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频频首肯,竟然初次见面,就对他刮目相看。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更是大吃一惊:啊,这些诗篇都是我平时最爱的,常常一卷在手,吟诵不止,以为这些诗是古人写的,岂知出于眼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之手!本来,她已经随口答应一个举子,推荐他考试第一名,现在,她改变主意了,决定推荐眼前这个玉树临风的美少年。于是,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日期:2011-05-09 16:22:37
杜牧,他在没有考试之前,针对宝历年间,朝廷大兴土木,广起宫室,就写了《阿房宫赋》这千古名篇,当时就在京城刮起一股“杜旋风”,人们争相传阅,他二十三岁那年,参加进士考试,太学博士吴武陵(柳宗元的好友)正好读到了他的《阿房宫赋》,啧啧称赞,喜不自胜,就急急忙忙骑着驴子(穷官儿,连轿子也没有),进谒当年的主考官侍郎崔郾,向他极力推荐杜牧,说:“崔大人啊,你以崇高的品德和威望,为皇上挑选天下才子,下官我岂敢不竭力效忠?刚才来的路上,偶然看见几十个文士,扬眉抵掌,激动异常,读着一篇天下奇文,我一看,原来是举子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不得了啊,文笔犀利,见识卓越,简直有王佐之才。”于是拿出人们抄写的《阿房宫赋》,大声朗诵。崔郾听了,也击节称赏。吴武陵说:“请你把状元给他吧,为国家提拔一个宰相之才!”崔郾回答说:“这你老人家可难为我了,状元已经有人了。”吴武陵问:“不能,那你起码让他得第五名之内,再不同意,就请你马上将赋还给我!”语言和态度十分严厉。崔郾实在有些为难,大概也是遵循当时的潜规则吧(可能拿了人家送来的白花花的银子),吴武陵爱惜人才,为杜牧感到忿忿不平。崔郾马上找了一个借口:“考生中许多人都说杜牧散漫自由,不考虑细节行为,但是我一定依照你的要求,让他得第五名,保证不敢再低他的名次了。”虽然第五名有些对不起杜牧了,而杜牧却毫不在意,中第五名也好啊。东都洛阳放榜后,高中进士的都去西都长安游春面圣。杜牧得意地赋诗云: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
大家知道的还有一个叫朱庆余的。多年的寒窗萤读,终于积攒了银子和才学,可以到京城去试试本领了,但他知道这个社会没有人脉关系,想中进士那是非常困难的。怀着惴惴不安,他到了长安。得悉当时著名诗人做水部郎中的张籍平日是没有官架子的,也许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吧,张籍最喜欢与读书人聊天,他总感到与普通士子打交道远比官场轻松。于是,朱庆余就带了自己的作品,提了一瓮“女儿红”酒上张府请教去了,那时的政治还算不太黑暗,张籍也不因为朱庆余没有好好孝敬他老人家而盛气凌人,热情地接待了他。小朱拿出自己写的诗稿,再另外写了一首诗名为《近试上张水部》呈上: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一看,这首诗通篇采取比喻的方式,蕴涵了诗人对马上要参加考试的惴惴不安。哈哈,他把我老张比为夫婿,自己是老婆,他的诗就像女子的画眉,问我这样的诗是否能够符合舅姑(朝廷主考大人)的胃口。为了鼓励这位小老弟,张籍也写了一首《酬朱庆余》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毕竟是写诗老手,他以同样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朱庆余诗的看法。诗里,他把朱庆余比为采菱姑娘(朱庆余正好是越人,越地多采菱女子),相貌既美,但却总有些担心,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你要知道,你写诗的艺术,正如越女那动听的歌喉,与那些穿着珍贵齐纨的女子们比起来,不知要比她们美多少哩,简直一曲可以值万金。
这样,这位小朱先生的心放下了,不再惴惴,而是坦然地昂首走进考场,下笔刷刷,一会儿就完成试卷上的考题,喜滋滋地出来。其年,他高中金榜。
因为以诗取士,所以一般书生都拿自己写的诗篇送给朝廷相关官员看,这叫“温卷”。但有些举子,不但把自己写的诗送给官儿看,而且还将他的其他作品也给他们看看,显示自己多样的文学才能。晋谒前辈先贤,你不但有一首首漂亮的诗歌,而且还带了一两篇传奇故事,把自己写作本领拿出来,既能供那些达官们一哂,调节一下官儿们心情,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真才实学,这是一条通往官场的捷径。这一发明,简直可以获得诺贝尔奖。
日期:2011-05-09 17:30:07
正因为如此,写传奇也就不能像先前朝代写鬼怪小说那样胡编乱造、马虎了事,必须有鼻子有眼,精心组织,认真下笔,做到起承转合,完整具体。这样,才能让官儿们高兴,让民众喜欢你的作品。于是,唐传奇逐渐摆脱了六朝志怪小说随意编造的窠臼,而开始接近生活,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写得凿凿有据。仿佛这些故事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过一样。
鲁迅曾给唐代传奇小说作过两段极为精辟而概括的论述。他说: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
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胡应
麟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
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此类文
字,当时或为丛集,或为单篇,大率篇幅曼长,记叙委曲,时亦近于俳谐,故论者
每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以别于韩(愈)柳(宗元)辈之高文。顾世间则甚风行,
文人往往有作,……实唐代特绝之作也。
他又说: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
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
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
从鲁迅以上两段论述中可以看到:第一,传奇小说是从传统文学,特别是从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演进而成的。第二,传奇小说是文人“意识之创造”,“究在文采与意想”。第三,传奇小说在艺术形式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进,不仅“叙述宛转,文辞华艳” ,而且“篇幅曼长”,意想丰富。以上就是唐代传奇小说“特异”与“特绝”的原因。
唐代传奇对后世的文学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它不但为元明清戏剧提供了大量的题材,例如《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牡丹亭》到清代著名戏剧《长生殿》《桃花扇》等等,无不从唐传奇里获得内容及艺术的借鉴,而且明清许多短篇小说的创作也汲取了唐传奇的艺术营养,特别是“三言”、“二拍”、《聊斋志异》最为明显,所以,热爱古典文学的青年的确应该好好读读唐代传奇。
笔者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常常倚着枕头,读几篇唐传奇,偶尔还会写一点读书笔记,时间长了,积累下来,现在重新整理后,公诸同好。请多加批评。
日期:2011-05-14 10:19:34
第一编志怪类
一面神奇的古镜
——王度《古镜记》
《古镜记》为隋末唐初王度(一说是王勃的哥哥王勔)所作。王度这个名字读者也许有些陌生,但说起来大家就会熟悉了。他是太原祁人,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弟,诗人王绩的哥哥。王通是“初唐四杰”中王勃的祖父,他一生著述很多;东皋子王绩是一个酒徒,为了喝酒,官也可以丢掉,但也是一个名诗人。王度在大业中为御史,后出为芮城令,唐高祖武德年间去世。
古镜记是《唐人小说》的第一篇,相比红拂莺莺霍小玉等来说似乎有些默默无闻。许多喜欢读唐宋传奇的朋友一般都不太注意它。其实,这篇小说以古镜为主线,串起一个个六朝志怪里常见的山精树怪降妖除魔的小故事。作为唐传奇发展最早的作品,它故事性强,结构却单一集中,故事紧紧围绕古镜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语言也很朴实优美,叙事流畅生动,应该说它是唐人传奇中的优秀作品。
这篇小说,属述异志怪作品,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其中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扑朔迷离,令人莫辨真假。
文章先说隋朝汾阴汾阳(现在山西省平通、介休一带)这个地方出了姓侯的年轻人,是个嵚奇磊落之士,闻名天下,连作者这样的大文豪,也常常以师礼见他,对他恭敬备至。可惜这个人早早去世。他临死时,拿出一面古镜赠送给老朋友王度,告诉他:拿了这面镜子,就可以百邪远避。因此,王度非常小心地藏起来。这面镜子看起来也与一般的镜子不同:
镜横径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绕鼻列四方,龟龙凤虎,依方陈布。四方外又设八卦,卦外置十二辰位,而具畜焉。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四字,周绕轮廓,文体似隶,点画无缺,而非字书所有也。
说的是这面古镜宽大约有八寸。镜鼻是一只蹲着的麒麟。镜鼻四周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有龟、凤、龙、虎四种动物的图像。四方外面有八卦图。八卦图外还有十二个时辰和十二生肖。再外边还有二十四个古文字,绕在镜子的四周。
这面古镜对着太阳一照,背面的图形文字完全可以看见,还十分清楚。举起宝镜轻轻一碰,那悦耳的声音就会慢慢传向四方,持续一天时间后才能消逝。大家想想,世界上哪里能够找到这样的宝物啊?王度高兴极了,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日期:2011-05-16 15:26:04
这年六月,王度回到长安。经过长乐坡的时候,住在一个叫程雄开设的客店里。程雄家里有个丫头,是不久前别人寄养在他家的。那个女子是个美眉,长得十分养眼,名字也惹人喜欢,叫做鹦鹉。王度住下后,想整整衣冠,就拿出古镜来照了一下。这个叫做鹦鹉的姑娘一看到古镜,吓得立即跪下向王度磕头,额头都流出了血,再三地说道:“我再也不敢住在这里了迷惑人家了。”
王度感到事情有些蹊跷,马上把程雄叫来,询问这女孩的来历。程雄说:“两个月以前,有位客人领了这个女人从东边来。当时,这女孩病得厉害,客人便把她寄放在这儿。可是那位客人走了之后直到到现在还没来,我也不知道这人的来历。”
王度想起侯生的话,不禁怀疑这女子是个妖精,便拿着古镜走到跟前照她。而且请她老老实实地道出自己的身份。女子不停地哀求饶命,说她愿意显出原形。王度将镜子收起并对那女子说道:“如果你讲清来历,现出原形,我可以饶你不死。”女子就讲述了自己来到这个客店的经过。原来,这女人本是华山府君庙前老松树下的一只千年老狐狸,经常变成人样,出来迷惑别人,华山府君要逮住她治罪,所以她逃到黄河、渭水一带,做了陈思恭的养女。陈家对她很好,后来看她年纪大了,就将她嫁给当地一个名叫柴华的人。她跟柴华合不来便逃了出来。经过韩城县时,不幸被路人李无傲捉住。李无傲适一个流氓无赖,平时不务正业,且性情粗暴,带她四处流浪了好几年,前不久又把她丢在程雄的店子里。
听完女子的叙述,王度便说:“既然如此,我姑且放了你吧,希望你好好为生,不要害人。”
鹦鹉说:“谢谢你的一番好意,我怎敢忘记你的大恩大德,但是我被这神镜一照就会显出原形来,这是不管怎样也逃不掉的。”沉默片刻,她又哀求说:“我已变作人形多年,现在让我显出原形,心中未免感到难过。请求你把宝镜收在匣子里,叫我痛痛快快喝醉了酒再死吧。”
王度答应了她的要求,收好宝镜,又给她准备了一顿酒菜,还请来一些乡邻陪她喝酒。时间不长,她喝得大醉,就起身边舞边唱。接着她向在座的人们拜了几拜,立即变成一只老狐狸死去了。
这面古镜初现奇效,令王度对它格外珍惜。
大业八年四月初一日,王度正在睡午觉,有人跑来告诉说有日蚀,于是他立即醒来。在整理袍服时,他拿出古镜照了照,发现镜子上也是模模糊糊的,不见了平日的光亮。一会儿,镜子上又出现光彩,再看太阳也慢慢亮了起来。当太阳完全恢复原状后,宝镜也变得光芒四射了,跟往常一样了。从这儿以后,王度发现,每到日蚀或月蚀,那宝镜都会跟着昏暗起来,真是神奇得叫人难以理解。
同年八月十五日,一个叫薛侠的朋友得到一口铜剑,铜剑长四尺,剑身与剑靶相连,浑然一体。剑靶上雕刻着龙飞凤舞的图案。左面的花纹像火焰,右面的花纹似波浪,剑光四射,分明不是寻常东西左文如火焰,一看就知道它不是一般的宝剑。薛侠说:“这口剑,每月十五日夜,如果天朗气清,把它放在暗室里,它就会发出光芒,可以照到几丈开外。我已经试过多次。听说你老兄喜欢收藏奇货异物,所以我今天特意把剑带来,到晚上给你观赏一下。”
王度听后十分高兴。呵呵,也许自己时来运转,前几天得到古镜,现在又有宝剑欣赏,那真是太好了。
于是,他们开始试验了:
其夜,果遇天地清霁。密闭一室,无复脱隙,与侠同宿。度亦出宝镜,置于座
侧,俄而镜上吐光,明照一室,相视如昼。剑横其侧,无复光彩。侠大惊,曰:“请
内镜于匣!”度从其言,然后剑乃吐光,不过一二尺耳。侠抚剑,叹曰:“天下神
物,已有相伏之理也。”是后每至月望,则出镜于暗室,光尝照数丈。若月影入室,
则无光也。岂太阳太阴之耀,不可敌也乎?
那天夜里,天朗气清,他们关在一间密室内,这间密室没有一点漏光的缝隙,王度与薛侠住在一起。王度拿出古镜,放在座位上。很快镜子毫光毕现,照得屋内如同白天。而那宝剑横在旁边,却没有一点光亮。薛侠很是惊讶,请王度把宝镜放到匣子里。之后,那宝剑才放出光来,但那光也只有一二尺。王、薛二人叹道:原来宝物通灵,也是一物降一物呀!从此以后,王度每到十五之夜,就常常拿出古镜放在密室里,光居然照耀数丈之多,如果月亮光照进室内,它就不显出光芒了。王度也感到奇怪:难道是它的光芒不能够抵敌太阳月亮的光华,所以看不见了吗?
日期:2011-05-19 20:35:23
大业九年正月初一那一天,从西域来的一个和尚来到王度家化缘。其弟王绩看那和尚面貌非常,觉得这个和尚决不是普通出家人,就热情地邀请他进屋,还用饭食款待他。谈话间,和尚对王绩说:“你家里似乎有个世间难得的宝物,能让我看看吗?”王绩惊讶得很:“法师你怎么知道的?”和尚说:“贫道能识宝气。你家每天有条绿光与太阳光相连;还有条红光,和月光相连。我敢肯定这是宝镜的气。我见到这宝气已两年了,今日特前来拜访,想看一下宝物。”王绩就从哥哥那儿取出宝境。和尚见后大喜,又讲了些宝镜奇妙之处,随后离开王家,不知哪里去了。
就在这年秋天,王度被任命为芮城县令。县衙中有棵几百年的大枣树,好几丈粗。历任县官到任,都要祭它,否则就会发生灾难。王度起初不相信,后经众县吏劝说,也就表面上相信了。心里暗想,难道这树上有什么妖怪存在,便悄悄把宝镜挂在树上。
大约当晚二更,突然听见厅前响起雷鸣般的声音,他起身去看,只见天色漆黑,风雨大作,树周围电光不断。天亮后,见树上有条大蛇,紫色的鳞,红色的尾巴,绿色的头,白色的角,额头上有个大大的“王”字,全身是伤,已经死了。
日期:2011-05-21 11:04:00
这年冬天,王度以御史的身份兼带芮城令,持皇帝赐予的符节去河北道,开仓赈给百姓。时天下大乱,百姓生病的人很多。有个河北人张龙驹,他担任王度手下的小吏,他家里主人与奴仆数十口同时患病。王度很同情他,派人慰问他家庭,同时使张龙驹拿着古镜晚上照耀一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诸那些生病的人看见镜子,都惊讶得很,马上能够坐起来,说:“我们看到张龙驹拿了一个月亮来相照,我们身上光芒所照到的地方,好像凉水浇在身体上,冷彻腑脏,舒服极了。”马上退热,体温恢复正常。到傍晚身体全部恢复。
大业十年,王度的弟弟王绩出外游览名山大川,恳求哥哥让他带上宝镜。王度答应了。王绩一去长达三年,直到大业十三年六月才返回,并把宝镜还给了王度,向哥哥讲了许多他用宝镜驱除妖怪的故事以及他居住在深山密林,而猛兽不敢靠近的情形。
大业十三年七月十五日,装有宝镜的匣子里忽然发出悲哀的声音。起初,这声音很细小很悠远,后来声音慢慢大了起来,如龙吟虎啸一般,直响了很长时间才停下来。
王度把匣子打开,古镜已经不知哪里去了。
小说先自述神镜的由来,后详叙神镜的降魅驱妖之功。最后,叙其弟绩远游,借古镜以自卫,也历在各地杀除怪物不少。回来后,把古镜还给王度。一天晚上,听到古镜在匣中悲唱,良久乃定。“开匣视之,即失镜矣。”全文结束,余音袅袅。
日期:2011-05-25 20:38:01
上面我们简略介绍了故事的内容,概括起来,文中叙述古镜的功绩为:
(一)使程雄家婢鹦鹉现出老狸原形而死;
(二)这镜“合于阴阳光景之妙”,与薛侠的宝剑较之,镜上吐光,明照一室,剑则无复光彩;
(三)王度为芮城令时,把镜子悬挂在厅前怀疑有妖怪的树上。夜中有风雨电光缠绕大此树。到天明,有一条大蛇死在树下;
(四)治张龙驹家人的疫疾;
(五)王绩远游时,遇山公、毛生,以镜照之,一化为龟,一化为猿,皆死;
(六)除灵湫中妖鱼;
(七)杀大雄鸡妖,治愈张珂家女子的病;
(八)遇风涛大作,山镜悬之,波不进,屹如云立,然后面则涛波洪涌,高数十丈;
(九)治愈李敬慎家三女的魅病,杀死一鼠狼,一老鼠,一守宫(即壁虎)。
这些故事原都是六朝故事集里所见的东西,王度用一面古镜作为线索,把这些故事串连起来成为完整的一篇,加强了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突出了识破狐狸精和与薛侠的宝剑比光这两件事,尤其是识破狐狸精写得很有些文采,仔细阅读王度与狐狸精的对话,我们就可以发现,狐狸精的话很感人:
鹦鹉曰:“辱公厚赐,岂敢忘德。然天镜一照,不可逃形。但久为人形,羞复故
体。愿缄于匣,许尽醉而终。”度又谓曰:“缄镜于匣,汝不逃乎?”鹦鹉笑曰:“公
适有美言,尚许相舍。缄镜而走,岂不终恩?但天镜一临,窜迹无路。惟希数刻之
命,以尽一生之欢耳。”度登时为匣镜,又为致酒,悉召雄家邻里,与宴谑。婢顷
大醉,奋衣起舞而歌曰:“宝镜宝镜,哀哉予命!自我离形,而今几姓?生虽可乐,
死必不伤。何为眷恋,守此一方!”歌讫,再拜,化为老狸而死。一座惊叹。
这一段可算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白描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的范例了,寥寥数句对话,几个动作,一段歌词,人物之神已跃然纸上。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