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三国演义之1120年代—宋徽宗的光辉岁月
作者:
庸木刘
日期:2011-7-27 19:09:00
第一章 宋徽宗的光辉岁月
第一节 扯
“女优”是什么?关于这个词,我想许多人都能意会,随即会联想到倭国A片的女主角。而这个词的意思,我是在史书上知道的,《宋史·奸臣传》:“(蔡攸)与王黼得预宫中秘戏,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裤,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多道市井淫亵谑浪语,以蛊帝心。”翻译成现代语言:北宋王朝的军委主席(蔡攸,官至知枢密院事)和总理(王黼,北宋宰相)招来一批文艺工作者,为北宋皇帝举办化装舞会,这群文艺工作者身着比基尼,跳着各色撩人艳舞,讲着各种黄色笑话,北宋的那两位高官也宽衣赤体,与民同乐,这温馨壮丽的场面深深地吸引着皇帝那颗纯洁无邪的心,就快要爆了……
史书中所说的“倡优”便是“文艺工作者”,而“女优”就是“女性文艺工作者”,又或“女演员”、“女戏子”。本以为“女优”是倭国的专用词,没想到也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关于这一点,我很是自责,许多咱们的东西总是被棒子说成是他们的,并出版许多研究报告来说明证实,而稍稍翻翻史书,知道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些优秀的文化其实是咱们自己的。这与其说棒子邪恶,不如说咱白丁,咱还需要多读书,多长知识。扯远了,咱们进入正题。
第二节 道
公元21世纪。在地球的北半球,东经39度,北纬116度,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此时此地,一个名为“奥林匹克”的盛会刚刚举办完成,人心昂扬,此时此际,一个名为“世界博览会”的聚会在该国刚刚闭幕,全球注目,此时此刻,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遭受重创,遍布萧条,此时此国,各行业蓬勃发展,集市商场繁华兴盛。这是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北京,处处显露出一派热闹繁华景象。
几度兴盛,几度衰败,繁华与萧索在时光机器的轮子上,辗转轮回,周而复始。让我们将时光倒转一千年,看看那时的北京。
城墙破烂不堪,城门上写着“燕京”两个字,城中没有一个人,有的只是豺狼野狗,野鸟狐狼。大街上不时见到死人尸体,有的尸体已经腐烂,有的被豺狼野狗啃食一空,只剩下一堆白骨。街道两旁的房屋已被烧毁殆尽,墙倒梁瘫,破烂不堪,一股股余烟不时从瘫倒的房堆中冒出,余烟中夹杂着烧焦的尸体气味,连同街道上腐尸的阵阵恶臭,充斥在空气之中。数月前,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攻破此城,撤走时候,将燕京城中“职官、富民、金帛、子女”尽掠而去,整个燕京城被搜括一空,成了“城市丘墟,狐狸穴处”。
而在距此向南数千里的北宋皇宫,这个王朝的帝王将相正在观看艳舞,“女优”们竭尽全力,卖弄风骚,宋徽宗赵佶同志心神荡漾,神魂颠倒,慢慢地,赵佶同志那颗纯洁无邪的心终于爆了,终于,赵佶也加入之中,手舞足蹈地和“女优”们缠绵起来。
从生理学角度上来讲,或是从常识来说,房事过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房事过度,会使人面容憔悴、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虚汗淋漓、失眠多梦、腰肌酸痛,以至于形体消瘦,呜呼哀哉。对于房事的研究,古老的中医学早已颇有成果,并努力在房事长乐和身体健壮方面寻找一个偏向于前者的平衡。赵佶同志作为一国之主,自然有许多应对措施,其中之一便是道教。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其糟粕和其精华一样引人注目,而我们不得不说,在徽宗年代,道教能引人注目的只有其糟粕了。徽宗时期,道教得到了空前发展,道观遍布全国各地,知名道长的地位甚至可以和宰相相提并论。佛教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宋代,佛教比之道教,便如中国足球对比巴西足球了。那时大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道教尊崇供奉,皇帝拜坟祭祖,需要道士执威引道,百姓得病,要去道观求仙方神药,更有意思的是,在金军打到都城汴京(今开封)时,也派道士去抵挡。那时的大宋子民,你不知道几个知名道长,你不知道几尊神仙圣体,你就不好意思跟人说话。
道教在北宋如此兴盛,与赵佶皇帝有莫大关系,这位仁兄对道教的尊崇,可以说似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赵佶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在朝廷设“道官”、“道职”,在学堂置“道学”,搜集天下道经编辑成书,形成《道史》、《道藏》,而接见一些道士,让一些“仙长”讲经授道,更是家常便饭了。
赵佶对道教如此尊崇,道教自然也亏待不了这位“教主道君皇帝”,单就房事而言,道家仙长便研制出许多灵丹妙药,力保这些仁兄能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奋战在第一线。并且,道家仙长还创造了一整套修炼法术,以使这位皇帝能达到强身健体,长生不老,飞天成仙,永得福乐的美好梦想。其中方法之一,便是“采阴补阳”之术。
“采阴补阳”在不同时期的含义大致相同,而道家仙长的“采阴补阳”术又与众不同,道家仙长对徽宗的解释是:对于皇帝大人您来说,益寿延年、长生不老可以通过采阴补阳术来实现的。但是,修炼这套仙术是有条件的:修炼的地点,需在山水之间,且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流水潺潺,乐声绵绵;修炼时间最好在万物复苏的阳春时节,但其他季节也需修炼;而采阴的对象,则是年芳二八之未婚女子,并且这些女子要五官和谐标致,脸庞白嫩细腻,头发油光黑亮,骨骼玲珑细致,肌肤白里透红。皇帝您要不辞辛苦,隔几日便在修炼之地采集这些女子的阴盛之气,以滋补陛下阳光之气。
让人真的无语了。
曾经看过一本医学杂志,里面有一个专家咨询栏目,一位读者询问做爱可不可以减肥,因为做爱可以出汗。专家用委婉的语气进行了否定,并说世上哪有那种好事。
做爱可以益寿吗,因为做爱可以……想了很长时间,好像二者之间无任何关系(不要将正常的生理习惯与其联系起来),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少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我想赵佶同志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我们的皇帝偏偏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英雄气概,毅然坚决地去修炼,因为我们英明的皇帝坚信,我一定要身强体壮,我一定要长生不老,因为我的身体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国家的,属于天下百姓的!为了社稷百姓,我要义不容辞地去修炼,哪怕没有不归路。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胜景:全国各地的美貌女子被征集起来,总计达一万多名,分别聚集在后宫和汴京城东北的一座皇家园林内,在那里,徽宗皇帝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天下百姓,顽强地修炼着仙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不懈怠,直至金军攻打北宋。
道家如此受赵佶尊崇,自然有道家的过人之处。如果上面所述的道家仙术还不足于使赵佶信服,那么道家仙长的两件事情,让赵佶彻底拜倒在了其石榴裙下。
赵佶还未即位时,被封为端王。当时他的哥哥哲宗在位,哲宗体弱多病,又无有子嗣,所以一直选定不了继承人。赵佶便秘密派人去找一位叫徐神翁的道士,请他卜上一卦,看看谁会继承天子大位。徐大仙做法之后(或掐指一算,或焚香求神,或拜天祷告,或脑袋一拍、卦上心来),写了“吉人”二字,回复给赵佶。左右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哲宗死后,赵佶继承了天子皇位。众人大哗:“吉人”合起来,正是赵佶的“佶”字。
第二件事,赵佶当上皇帝之后,子嗣人丁不旺。道士刘混康告诉他:京城东北角地势稍稍低,倘若将地势增高,皇家子嗣立即便会兴旺。徽宗下令照办。结果,这位皇帝便像一匹良种公牛,皇子皇孙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甚至被金军虏到北国苦寒之地,也在不断地添丁加子。
有了这两件玄乎其玄的事,徽宗对道教那是相当的笃信了。
这两件事情许多史书进行了记载,很是玄妙,稍稍分析一下,却是很有意思。
咱们先看第一件事。高中时候,同宿舍的一同学找算命先生去算命,看看能不能考上大学。算命先生做法之后(或掐指一算,或焚香求神,或拜天祷告,或脑袋一拍、卦上心来),神秘地对我这位同学说:好好学习你就能考上。我们听后,当即晕倒。赵佶先生找徐大仙算算谁能继承皇位,徐大仙做法之后(或……,或……,或……,或……),大笔一挥:命好的人(吉人)能够继承皇位。
虽然这两件事相距近千年,但不是很有意思吗?
关于第二件事情,刘混康道士说将京城东北角垫高,皇家子嗣就会兴旺,果如其然。不过在下以为,就算刘道士说将京城西北角、南北角、北北角,无论哪个角垫高后,皇家子嗣会兴旺,也是非常正确和神准的。因为徽宗孩子多是必然的事情,原因一、徽宗没有生理疾病;原因二,徽宗女人多(命好,近万名美女);原因三,徽宗为确保不会房事过度,有许多有意无意的应对措施(有关此方面后文会进行详解)。所以说刘大仙的那句话是神准的。刘大仙那句神准的话也使得刘大仙青史留名,暂不论好名还是坏名,刘大仙本人被赐为“葆真观玄妙冲和先生”,后又被赐大中大夫,当官了。
关于大仙算命,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和亲耳所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略谈一下我对“算命大仙”的认识。
找某大仙算命,大仙做法一番,求得一道神符,说你带在身上,今年一定会发大财。
一年过去,我发财了。大仙,你真是仙家下凡,我崇拜死你了!大仙或沉默不语,以显示自己更为高深,或淡淡一笑,这,小case啦。我敬佩不已。
一年过去,我没发财。大仙说我给你的神符你带在身上了吗?我说带了呀!你带在哪里了?我把它缝在一个小包包里,每天都戴在脖子上!大仙痛心疾首,不能戴在脖子上,那样会不灵的。我悔恨不已。
一年过去,我比去年稍强,但谈不上发大财。大仙说我给你的神符你带在身上了吗?我说带了呀!你带在哪里了?在我的内衣袋里,每天都带在身上。大仙长叹一声,如果你把它缝在一个小包包里,每天戴在脖子上,你会更发财的。我遗憾万分。
大仙的话总是对的,因为大仙是大仙。当然,算命前需要放足够的香火钱,因为大仙虽然是大仙,但大仙下至凡间,也是需要银子的。
一批大仙升天了,又一批大仙下凡了,为凡世俗子指点着迷津,而凡世的善男信女紧紧追随着大仙们,供奉着他们香火钱箔,如此周而复始,贯穿了中国历史的每个朝代,这是不是也很有意思?
我们的徽宗皇帝虽然是天子,但也是人,又加上道家仙长如此神灵,所以徽宗对道教万般尊崇,万般笃信,所以也就有了许多更有意思的事儿。
徽宗信奉道教,他身边的大仙自然也不会少,其中有一位大仙,姓林名灵噩,是徽宗身边最有名的一位大仙。
首先说明一下,大仙并不是人人可以当的,第一你的长相要与众不同,如果你长得堂堂正正,一表人才,那你很难挤进大仙的行列;如果你脸上多出一嘴毛,手上多长一根手指,嘴巴不在鼻子下方,那你离大仙就不远了;如果你多长一只眼睛,耳朵大得能盖住半张脸,脑门宽得能跑马,总之让人一看便会把人震晕,那你就完全具备大仙的长相要求了。其次,除了长相外,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管你说的是真话、假话、胡话、鬼话、疯话、傻话、白痴话、白痴都知道不对的话,你都要斩钉截铁,不能有半点犹豫。
林灵噩大仙具备了大仙的所有相貌特征:一半脸干枯如同骷髅,一半脸则似常人般滋润!看此人尊容,绝对会吓人一跳,不过心跳过后,也会让人感到万分惊奇,以至于内心处不由呼喊:此人不是人。不是人是什么?那就是传说中的仙喽。徽宗初时见到林灵素时,一定会有这种感觉。
徽宗见到林灵噩,估计是被其仙颜震晕了,疑疑惑惑地发问:“灵噩啊,你以前当过官吗?曾经见过我吗?我怎么和你如此面熟。”
林灵素回答:“我往年在天上玉皇大帝那儿当差时,曾经侍奉过圣上你的大驾。”
徽宗恍然说:“哦,那件事我模糊有些记得。我记得你好像是骑一头青牛,那青牛如今哪儿去了?”
林灵素答:“我把它寄牧在外国了,不久就会回来。”
徽宗说:“是吗,怪不得我觉得和你素来相识。灵噩啊,你都会什么仙术?”
林灵噩答:“我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
徽宗说:“我昨日做了一个梦,梦见东华帝君派仙童给我传话,让我去神霄宫游上一游。”
林灵噩答:“这就对了呀,陛下,东华帝君就是你爹呀!”
徽宗茫然说:“这如何而来,我爹不是神宗吗?”
林灵噩答:“你爹是神宗,是这辈子的事,上辈子你爹是东华帝君。”
徽宗说:“是这样的呀,还请仙长说详细点。”
林灵噩说:“天有九霄,神霄为最高,神霄宫的头头就是东华帝君,东华帝君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为长生大帝君,小儿子名为青华大帝君。陛下你就是长生大帝君呀!你是东华帝君的大儿子!陛下,这些日子你去游览神霄宫,玩得还好吧?”
徽宗喜道:“还好,还好,仙界琼楼玉宇,就是眼睛看得有些花了。”
林灵噩指着蔡京说:“陛下,你知道此人是谁吗?”
徽宗说:“是我的丞相呀,这我怎么不知道。”
林灵噩说:“蔡大人今世是陛下丞相,前世之时,蔡大人乃是神霄府的左元仙伯,辅佐陛下处理南天界事务。”
徽宗说:“你继续说下去。”
林灵噩说:“陛下本为长生大帝君,在天宫尽享荣华富贵,但陛下仁慈善良,怜悯世上凡夫俗子被天竺佛教所惑,所以恳求玉帝,愿意下凡为百姓之主,令天下归于正道。陛下下凡为帝,各位仙吏自然随陛下下凡,作为陛下今世臣子。童贯大人乃是神霄府的右元仙伯,辅佐陛下处理北天界事务,王黼大人乃是文华吏,盛章大人乃是宝华吏,梁师成大人乃是元生郎,李邦彦大人乃是元天郎,蔡攸大人乃是武元君……陛下在神霄府时候,府中有个名叫褚慧的仙卿,那便是贫道了。”
徽宗若有所思,说:“听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些记得了。灵噩啊,咱们如此有缘,我就赐你名为‘灵素’,你就不要叫什么‘灵噩’了。”
更名为林灵素的林灵噩说:“谢陛下!”然后说:“陛下宫中是否有一位姓刘的爱妃?”
徽宗说:“是呀,这你都知道。”
现名为林灵素的林灵噩微微一笑,说:“人间之事怎能瞒得过我的仙眼,刘爱妃正是神霄府的九华玉真安妃,这辈子也随陛下降临凡界了。”
徽宗大喜,说:“哦,我全都想起来了,确实如此呀。灵素啊,我封你为‘通真达灵元妙先生’,赐金紫服,可自由出入我皇宫大内!”
林灵素保持着始终如一的淡定,说:“谢陛下!”
……
搞来搞去,皇上开心,大臣高兴,林大仙更是名利俱得,原来上辈子咱们是一家人呀,而且还都是神仙,真是皆大欢喜。
声明1:本书以史书材料为基础,以上和以下情节皆根据史书编写,绝非胡乱杜撰。
声明2:上文提到,徽宗初见林仙长时,曾说道:“我记得你好像是骑一头青牛,那青牛如今哪儿去了?”这其中有一定原由,自古以来,道家仙长的座驾往往是一头青牛,所以也有了后来的“牛鼻子老道”的说法。徽宗同志如此肯定地说,又如此疑惑地问,便如说一个和尚穿着袈裟、一个乞丐拿着打狗棍、一个马夫拿着马鞭、一个小姐接了嫖客一样,是一说一个准,虽没创意,却非常实用。之后的发问,虽有些疑惑,但让人感觉很是亲切,这一说一问,一下子把关系拉进了,又生动地诠释了平易近人这个美好的词汇,不愧为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
从以上情节可以看出,大仙所具备的所有资质,“通真达灵元妙先生”林灵素都具备了。
不过还有更厉害的。
林灵素林大仙讲经授法,徽宗很给面子,就在一旁聆听。需要指出的是,林大仙不但讲经,而且还讲笑话,如此以来,林大仙的授经课十分生动活泼,搞的徽宗和听经的道士们不时哄堂大笑,气氛很是热闹。突然,一个道士忽的站起来,走到林大仙面前,怒气冲冲地看着林大仙。一时间,林大仙估计也被搞晕了:我乃堂堂大仙,况且皇帝就在我身旁,你却如此没有礼貌。林大仙怒问道:“你有什么本事,如此不敬?”
那道士说:“我没有本事。”
林大仙说:“你没有本事,怎么在这里呀?”
那道士反问说:“先生你本事超强,无所不能,怎么也还在这里呀?”
一旁的徽宗很是惊奇,问道:“你到底有什么本事?”
那道士说:“我能生养万物。”
徽宗便令人在道院寻找可种之物,找来一把茴香种子,徽宗命那道士种在艮岳内,之后,又将那道士遣回道院。这天夜里三更时分,那道士消失了,第二天,种在艮岳的茴香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中国古书中,哪怕是正史中都有些神乎其神的事情,细想一下,都是胡扯之事。将此胡扯之事扯进此书只是为了说明我们这位“教主道君皇帝”周围有许多神奇的大仙,这便如一个臭鸡蛋周围会吸引许多嗡嗡叫的苍蝇一般。
这些牛鼻子大仙,不在深山老林修行,而是下至凡世,并且专找皇宫地方跑。在那里,他们神奇地展示着各自的仙招。
王老志,姓王名老志,字号不清楚——大家不要理解错,字号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清楚。此人招数后人评价为“绝”。他见到徽宗皇帝时,先递给徽宗一个大信封,徽宗打开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里面装着他某年中秋节时写给两位爱妃的艳诗,内容很隐秘、很露骨,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很黄很下流。徽宗立刻被此“绝”招震晕,不用说,老志先生成了徽宗道府上的常客,徽宗心目中的大仙。
大仙都是与众不同的,但与众不同的大仙中也有与众不同的大仙。
张虚白,邓州南阳人,自称武陵张白先生转世。查了许多资料,发现张虚白同志很实在,一般转世人选都是名人或神仙,而张虚白挑选的张白先生,在史书上竟无有记载,还不如张虚白自己有名。
张虚白是与徽宗相处最久的一个道士,在金国攻宋,徽宗将皇位让给钦宗后,此人还在徽宗身边。张大道士个子不高,长着一副与众不同的胡须,所以徽宗从不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叫他张胡。
张道士好酒,并且酒量很好,千杯不醉,千杯之后如果醉了,对徽宗也是非常恭敬(虽醉益恭,上爱之),所以徽宗非常喜欢此人。并且,此人醉酒后经常发出神奇的预言,而每每又被他神奇的言中。
更为难得的是,张道士酒后经常直言不讳地发出批评性的警告,甚至针对皇帝本人。徽宗并不计较,只是说:“张胡,你又醉了。”甚至张道士曾经醉酒后枕着徽宗的膝盖睡大觉,徽宗还是不烦不恼。这也并不奇怪,身为教主道君皇帝的徽宗每每与道士谈天论地,是不在乎君臣之礼的(莫有君臣之礼),估计在徽宗眼里,这些道家大仙已经是自家兄弟,毕竟上辈子都是在一块的吗。
徽宗还赏赐给张虚白大量财宝,张道士全部推辞不受,很有个性,徽宗同志很喜欢。宣和年间,金人俘虏了辽国皇帝天祚帝,派遣人来通告,徽宗很高兴,大宴群臣。宴席上,徽宗派人也把张虚白叫了过来,并告诉他天祚帝被金人俘虏的事。张道士好像早知道此事缓缓说道:“天祚皇帝已到达海上,建造了宫室,一直在等候陛下,已经很久了。”此话一出,周围的人们相顾失色。天祚皇帝是公认的荒淫昏庸之君,而且亡国后成了俘虏。张道士如此比拟,完全够得上大不敬之罪。徽宗皇帝却浑然无事,只是说:“张胡,你又醉了。”
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徽宗皇帝真的成了亡国之君,并被金国俘虏后,又一次见到了张道士。徽宗手抚张道士后背,叹息说:“你平日所言,都应验了。我悔恨透了,没有早听你的意见。”张道士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谏。陛下好好爱惜身体吧。”
日期:2011-07-27 19:09:34
徽宗信奉道教,他身边的大臣自然也得到不少灵气。一年秋天,徽宗前往圜丘祭天,大奸臣蔡京的儿子蔡攸随行,由一百多个道士执仪仗为前导。队伍出了南熏门,徽宗忽然停住,手指前方问左右说:“玉津园的东面好像有高楼大殿,重重叠叠,那是什么地方?”
蔡攸立即神乎其神地回答:“我只隐隐约约看见云彩间有几重楼台殿阁。再仔细看,都离地有几十丈高。”
徽宗又问:“你看到人了吗?”
蔡攸回答说:“好像有一些道家童子,手持幡幢节盖,相继出现在云间,衣服、眉毛、眼睛都能清楚地看到。”
徽宗点头说:“爱卿所言极是。仙圣显灵,朕命在此修建道宫,道宫名称就叫‘迎真宫’。”
群臣拜服,百官称贺。
我看到仙楼神殿了,你竟然也看到了,并且你还看到仙童了,你不过一臣子,我乃是真命天子,你看到的,我难道看不到吗?
完全一个宋朝版的《皇帝的新衣》。
在徽宗的大力扶持下,道教在大宋可谓是如日中天,那些道术高深的大仙都涌进皇宫,各地道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每个道观占地都“不下数百千顷”。那些道士们吃着皇帝的俸禄,享受着善男信女的香箔,过得有滋有味,工作时,在道观里念念经,拜拜神,工作之外,在外边包个二奶,找个小妾(皆外蓄妻子,置姬媵),堪比今天的贪官污吏。而那些老道大仙,就更是滋润了,前面提到的那位林灵素大仙,有弟子两万多人,锦衣玉食,在京城内外张扬炫耀,气势十分嚣张,甚至不把皇亲国戚放在眼里。当时有“道家两府”之说,宋朝时“两府”指的是东府、西府,东府是宰相,西府是枢密使,意思是林大仙的地位能与宰相、枢密使相提并论了。为扩大影响,彰显自己的仙威,林大仙每次讲经授道,都设有大斋饭,这对贫民百姓来说,是一顿相当不错的饭局,而且听经者可以得到三百文钱的施舍。结果,林大仙讲经时,汴京城万人空巷,很多贫民百姓买块青布,打扮成道士模样前来听经。
道教追求“清心寡欲”,而在徽宗年间,却看不出与此有任何联系。
日期:2011-07-27 19:11:15
道教如此风光,道教的老对手佛教就惨不忍睹了。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下旨,烧毁寺庙里诋毁道家的佛经;宣和元年(1119年),下旨改寺庙为道观,改称“释迦牟尼”为“大觉金仙”,其他菩萨、罗汉改称为“仙人”、“大士”;僧人称为“德士”,尼为“女德”。徽宗要将佛教并入道教。当然,改称为“德士”的僧人地位是排在道士后的。“德士”这个名字来自《道德经》,《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道教弟子叫“道士”,那僧人归入道教,就叫“德士”了。
并且,这些改称为“德士”的和尚必须改穿道服,学习道学。这就有个问题了,大家看电影电视,那些道士们都带着道冠,道冠是用簪子别在发髻上的,而僧人根本没有头发,又怎能戴道冠?不过办法总是有的,那就是戴假发。早在宋朝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假发这种商品,和尚改为德士,那假发行业绝对是热门行业了。
或许是徽宗看着这些戴假发的德士们不顺眼,或许是这些德士们学习道学时不够认真,后来,徽宗干脆让这些德士们离开寺院,让道士们取而代之。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