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的马鞍——契丹往事!

作者: 独孤慕雨

  日期:2011-10-23 14:00:00
  契丹民族也是炎黄子孙!
  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在华夏文明史上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伟大时代。
  宋代文化既有对汉、唐文化的继承与吸收,也有自己独有的推陈出新。宋文明的瑰丽与高度发达,对其后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在今天中国的国境内,与两宋并存着契丹、西夏、金、回鹘、于阗、吐蕃、大理、蒙古等政权。严格的讲来,赵宋所吹嘘的统一,只是对中原农耕区的占有而已。中世纪的中国,可以视为又一个分裂的南北朝时代。

  其中,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曾在华夏历史上建立起了强大的辽王朝,雄踞中国的北部长达二百余年之久,与北宋、西夏政权鼎足而立。辽王朝灭亡于女真人之后,一支西下的契丹军在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的率领下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政权,延续时间长达九十余年,最终灭亡于蒙古。契丹民族为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乃至于西方人一度曾把中国直接称为契丹,直至今日,俄罗斯等国家地区仍将中国称为契丹!

  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只是简单的将华夏历史认为是汉民族的历史,而将构成华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有意的遗忘。更不把契丹、西夏、女真这些在历史上曾经提纲主角的少数民族指斥为异族,这种可笑的观念仍未能跳出千余年的华夷之分陈腐的窠臼。
  重新审视历史——就应该尊重史实:辽代的契丹族也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并且视黄帝为始祖。不但是契丹人这样认为,而且北宋政权也承认辽政权是中国,是北朝。赵宋政权是南朝,只有一个中国,辽与宋是并立的两个政权!只是这一史实,也为一些短视的史家所忽略!
  公元10—13世纪初,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以契丹贵族作为统治集团主体建立的辽王朝,曾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辽王朝全盛时期,其统治地区包括今东北、内蒙古、外蒙古、华北地区的北京、山西的大同一带,疆域辽阔,是一个由契丹族、奚族、汉族、渤海人等各民族建立的民族政权。
  辽自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立国,辽天祚帝1125年亡国,期间二百余年与北宋并存近二百年。辽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她是继回鹘与突厥之后,再次把北部中国塞北各少数民族重新置于统一的新兴少数民族封建政权。
  辽王朝实行南北两套官制,北面官负责处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处置汉族、渤海等农耕民族事务。与中原封建帝王‘面南背北’截然不同的是——辽俗东向而尚左,御帐东向!这正是他们在汲取学习汉文明的同时,长期保留了本民族传统的明证。
  以契丹族、汉族为主体的辽王朝政权的建立,密切了我国北方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辽王朝的建立,使得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相互碰撞与融合直接影响到了辽、宋之后的未来中国走向。使中原文明向中原之外的地区逐渐扩散、进而促进了游牧文明的进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契丹王朝功不可没。

  这样一个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王朝,却一直以来,受到了史家的冷落。实在是件憾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应该也是与契丹王朝的建立有关。在汉人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契丹民族英雄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契丹王朝迅速崛起,契丹王朝得以迅速从氏族社会直接过渡至封建社会。契丹民族对汉文明的学习与借鉴,改写了本民族的历史,也改变了华夏历史。
  在辽王朝的治下,许多游牧民族对中原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而生觊觎之心,之后的女真、蒙古、满清等游牧民族,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南下牧马中原。在野蛮与文明发生碰撞的时候,给苦难深重的华夏中原大地广大汉族人民带来了血腥与暴力,种种暴行成了汉民族心底挥之不去的痛楚。这应当是人们往往不愿意正视这段历史的原因,也会在有意无意中对辽史、金史、西夏史这些本是华夏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东西做出有选择的遗忘或者漠视。

  辽文明,也是华夏文明中的一分子。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尤其必要,契丹民族与汉民族的大融合直接导致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影响最大化,增加了华夏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并为后来者女真、蒙古族等王朝的兴起提供了成功范例。虽然契丹民族已经真的成为了历史,但是他的影响力仍在。研究契丹史仍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处理民族事务、处理边境事务、外交事务,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直至今日,辽王朝昔日境内仍不断出土各种珍贵的文物,尤其在内蒙古、东北、北京地方,辽所创造的文明仍具有一定影响。我国家是多民族国家,把曾经的契丹民族的文明及历史摒弃在外,实在是不应该的事。
  元代之后,契丹族逐渐消失于历史文献之中。应该有部分的契丹族随了蒙古铁骑而散布世界,当然也有相当部分的契丹后裔仍没有离开今日之中国。或者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不自知而已。当某些人谩骂契丹猪、辽狗的时候,应该知道有可能你自己就是契丹后裔!不过有着汉姓而已,
  早在一千多年前,当契丹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存在的时候,他们就认同了炎黄子孙的一观念。这是任何人都需要正视的!而且是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史学家也难以否认的!
  日期:2011-10-24 11:41:08
  第一章:白马王子阿保机!
  时下女子,多以能嫁心仪之‘白马王子’为人生幸事。当她们发现骑白马的不仅有王子,还有‘唐御弟’之后,转而又高呼‘嫁人就嫁灰太狼’了!令人叹惋的是,当今之社会,狼少羊多。生态失衡矣!

  以‘白马王子’比喻心仪之男子最早见于何典,慕雨不知。但是据史料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契丹民族中就有了白马青牛的传说。
  在中国北部的茫茫草原上,契丹民族中,故老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而这两个先民后人所建立的氏族从此就以‘白马’与‘青牛’做为了氏族的图腾。契丹各部落在现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西拉木伦河(潢水)之南,辽宁沈阳之北(黄龙)逐水草而居。

  从这个古老的传说中可以看的出,契丹民族的先民是实行氏族外婚制,无疑,这是符合现代优生学的。自由恋爱,男女相悦由此而结为夫妻。这种婚姻自由与中原地区的古先民质朴在千余年前的汉民族视来非但是匪夷所思,甚至是有些离经叛道了。
  契丹民族出现在华夏历史的文献记载中,是以其它各大部族的附庸出现的。契丹部族为了生存发展,曾先后依附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高句丽等部,部落之间也是分分合合,维持着这种松散的联盟。之所以如此,也并非足以说明契丹民族是有奶便是娘的种族,只不过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之举而已。
  隋、唐中原王朝的建立及统一,使得这个多灾多难的游牧部落看到了希望,于是转而向强大的中原王朝寻求庇护。‘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并不是只有汉民族才懂的。
  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契丹各部族不约而同的纷纷摆脱高句丽、突厥等政权的统治,投附中原王朝。隋王朝为求羁縻,令他们仍留居故地,契丹各分散的部落又暂时实现了联合。
  开皇末年,又有四千余家契丹部民背突厥要求内附。随王朝为了维持与突厥的友好邻邦关系,断然拒绝了这些部民的请求,把他们交由突厥‘抚纳’。隋王朝这样做,也不能太过苛责,观史可知,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对边民的政策,多是联合大部族,打击小部族。为求息事宁人,不惜牺牲小部族的利益,隋文帝杨坚这样做也是有他道理的。

  这些满怀希望的契丹人民,没有想到自己热脸却贴到了凉屁股上。倔强的契丹人民却不肯去吃回头草,拒绝再次依附突厥。这些契丹部落索性迁徙到了托纥臣水(西拉木伦河支流,即老哈河),散处各地契丹其它部落闻听之后,也纷纷来投附,部落渐众之后,‘其地横贯数百里,分为十部’。这些契丹部民,正是后来建立契丹王朝的主体。

  这些契丹人民历尽艰难困苦,一直以来过着‘逐寒暑、随水草蓄牧’的游牧生活。唐初(武德初年,公元618年)契丹首领大贺氏,‘有胜兵四万,析八部,臣于突厥以为俟斤’。(俟斤,契丹语官名。契丹各部联盟大首领称‘可汗’,其他部族酋长则称俟斤。另译为夷离堇)向突厥称臣后不久,契丹首领大贺氏自立为可汗,各部族头领自动升格为俟斤。

  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契丹首领大贺摩会再次摆脱突厥的统治,率部降唐。突厥颉利可汗闻听之后,遣使提出:以受他们庇护的梁师都与契丹作为交换。
  颉利可汗本以为李唐会同意他的建议,哪知道却被李世民严辞拒绝。一者是李世民乃是一代雄主,二者,突厥雄踞塞北,已经成了大唐的心腹之患。这时候契丹部族来降附中原,正好去其羽翼,为我所用。契丹部族人民,在李世民心中已经视为降附之民,在自己保护下的子民。契丹人民既然自己做出了选择,李唐当仁不让、完全有义务保护保护治下臣民的利益不受突厥的侵害了。

  突厥,古代阿尔泰山一带的游牧民族。阿尔泰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兜鍪,方言称之为‘突厥’,因以名其部落。隋唐时候,占有漠北,东西万里,分为东西两部。双雄不两立,碰到李世民这样敢痛下杀手诛兄的狠角儿,颉利可汗,也只有徒唤奈何了。突厥后来果为唐朝所灭。
  日期:2011-10-25 13:35:12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讨伐高丽,契丹与奚一同出兵相助。李世民回师途经营州,契丹首领窟哥等受到赏赐,被封为左武卫将军。贞观二十二年十一月,契丹首领窟哥举族内属,唐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都督,封为无极男,赐姓李。并且以契丹余部住地为州,任命各部首领为州刺史。窟哥借助唐廷的册封与支持,实现了对契丹各部的掌控,契丹各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因此而获得进一步的巩固。

  武则天在位时期,因为民族政策的失误‘契丹饥不加赈给,视酋长如奴仆,故二人怨而反’。这两个造反的正是窟哥的孙子李尽忠与他的妻兄孙万荣。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以孙万荣为先锋,攻城掠地,旬日之间,众至数万。
  武则天大怒,派出武三思与武攸宜率军征讨,同时称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这名字起的让人感觉媚娘有点气急败坏的意思!
  唐军不是李、孙二人的对手,不得已只好坚壁清野,向南节节败退。最后还是借重突厥的力量才将这次契丹部族的反叛严酷镇压,契丹部族战败之后,无法自立,不得已转而再次降附于突厥。
  这次战败之后,大贺氏也失去了在部落联盟中的话语权。重新组成的部落联盟由迭剌部雅里立迪辇里为阻午可汗,改号为遥辇氏。从此,遥辇氏取代了大贺氏、垄断了联盟首领的地位。契丹民族步入了遥辇氏时代,此后一百多年中,在该家族中相继在位计有八位可汗。
  出现这种情形绝不可等闲视之,部落松散联盟间的首领本来是每个氏族都有权力出任的,遥辇氏却实现了同一家族对部落首领的长期垄断,事实上实现了汗位的终身制。需要提及的是,遥辇氏虽然实现了对汗位的家族垄断性继承,但是却不是‘世袭’,而是游牧民族特有的‘世选’之制。
  世选之制是游牧民族各部落中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有权势、地位的部落上层人物对于汗位的继承者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他们不但可以干涉汗位的选举之事,而且新的可汗必须是他们共同认可的,多是这些握有实权的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取得谅解、各方力量博弈最终得以产生。

  这种制度并不是只为契丹民族所独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无不如此。所区别者,只是进化时间的不同,世选制度存在的时间也因此有异而已。如果在这事情上取笑游牧民族的不开化,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世袭制度是封建社会数千年中盛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其基本原则为‘立子以贵不以长、立贵以长不以贤’嫡长子才是真正具有继承权者,其他即使是年长,倘若不是正妻所出,对不起,只有旁观的份。想要染指继承权,那便属于觊觎行为。因此失了身家性命也无处诉冤。世袭制度下的继承问题,是皇帝自己的家事,不允许他人介入,有敢于趟这种浑水的,须具备莫大的勇气。因此而为君王所忌,多是咎由自取。

  这位立遥辇氏为祖午可汗的雅里,正是日后雄据漠北契丹王室的先祖。当时,因为不是出自名门的原因,没有自立的本钱,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推出了一个代言者。祖午可汗对于这位拥立者,也‘涌泉相报’。此后雅里所在的迭剌部世代在部落联盟中充任夷离堇一职,统率军马,最有权势。雅里执掌大权后,建立制度、设置官署,契丹势力大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雅里子孙逐渐成了契丹各部中最显贵的家族。

  唐末,遥辇氏祖午可汗仍统契丹八部,其名为: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与奚嗢部。
  从流传至今的‘白马青牛’传说中就可以知道,契丹先民与其它民族一样,都实行氏族外婚制。因此,每个氏族都是一个族外婚的血缘集团。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争战中无法占据上风,虽然原因多种。相信与契丹部族‘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应该有很大关系的。虽然这兄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兄弟,父子也不会是真的父子,但是不可否认,这些上战阵共同杀敌的契丹男儿有着血缘关系应为不争之事实。

  契丹民族自公元四世纪出现在华夏历史之后,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霜雨雪,虽然逐渐发展壮大,但多数时候只能小心翼翼游弋在突厥、回鹘、高句丽与中原王朝之间,做为几个政权的附庸出现。这种朝秦暮楚的辛酸岁月,随着一位契丹民族英雄的出世,这一切彻底发生了改变。
  日期:2011-10-26 13:25:41
  沧海横流,方现英雄本色。那些曾经在契丹人民面前颐指气使的民族,如今只有匍匐在契丹男儿的马前摇尾乞怜。
  这位不世出的民族英雄正是史称辽太祖的耶律阿保机!
  观史可知,从李唐开始,每一新兴封建王朝都要设立史馆纂修前朝历史。继唐人修晋、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六朝正史之后,赵宋也修了唐书与五代史。修史之事竟然成了封建王朝的一个光荣传统,也成了每一个新兴王朝的义务。修史的意义深远,一者,露布天下,一个新的太平盛世的到来。修史乃是盛世之事!新的统治者有必要对前朝得失兴亡之事做番全面的评价,既显示新兴王朝的胸襟宽广,又为逝者盖棺定论,鉴往知今,希望新朝不要穿新鞋、步前朝覆亡之辙;二者,收拾人心,前朝士民埋首于修史之事,无暇分神为新兴政权添堵,为前朝修史也是他们对先朝尽忠的最后表现。

  从李唐、五代至赵宋,政权的更迭大多是在汉民族之间进行,正统的继承乃是理所当然之事,所以在修史的时候不会发生疑义与争论。但是从中世纪之后,事情有了变化。
  女真政权于1125年灭辽,又于两年之后灭亡北宋,据有了整个中原地区,这是第一个征服王朝完全占有中国文化重心地带。女真人饮马黄河,既显示出了塞北游牧民族在与汉农耕民族的博弈中完胜,以胜利者的面目出现在中原地方。
  女真民族是个善于学习、汲取先进文明的民族,他们很快汉化,也着手进行了修史之事。在金熙宗在位的时候,(公元1135—1149)下诏修《辽史》,到了金章宗时期(公元1190—1208年)又有重修《辽史》之诏见于史载。而终金百余年历史,《辽史》竟然未能修成。原来修史带来了一系列意外,由此引发了争论。首先,修前朝之史,就是以继承者自居。修《辽史》就是自己承认女真人建立的政权是继辽人之统,而许多金朝士大夫有意继承宋统。更有提出直接继李唐衣钵者,学者们意见有分歧,这样一来关于修《辽史》的事情也便耽搁下来。具体如何修还在争论不下的时候,女真人的国祚也走到了尽头。

  1234年,蒙元灭金。元世祖治下的汉臣中就有人提出了修史之事,彼时,南宋尚存,所以这时建议修史,无疑是认为蒙元继承了女真的正统之位。南宋虽然僻处江南、苟且偷安于一隅,而当时的情况却是,所有人都认为南宋才是汉家正统。
  这时候,更有人适时提出‘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八年,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耶?’这话对元世祖忽必烈心底的刺激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因此蒙古对南宋的用兵也更加频繁。至元十三年蒙古灭南宋,做为第一个占据中国全部疆域征服王朝,蒙元在关于修史的事情也遭遇了女真人同样的争论。
  从建国之始至灭亡,蒙元为前朝修史之事,一直在为正统的争论之事而阻挠。与中原农耕文明类同,塞外民族也有着自己的君权神授的观念。然而,中国正统的诱惑力太过强大,既要维持传统,又想攫取中国的正统之位,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汉文化的强大,就在于:任何外族文化在遭遇了汉文明之后,会不知不觉的被在思想上同化!
  蒙元为正统之争而相持不下,便是明证。从元世祖至元元年设立翰林国史院修辽、金二史开始,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正式设局专修宋、辽、金三朝史,时间跨度长达半世纪之久。用世纪工程来形容最是恰当!而令人大跌眼镜的却是——这跨世纪工程,却是豆腐渣工程。
  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脱脱为都总裁官’这位脱脱,并不是什么史学家、文学家,只是出身于一个地位极其显贵的蒙古贵族家庭的蒙古贵族。这位蒙古儿郎虽尚武,却在大儒吴直方的教诲下,成了元末蒙古贵族中难得的文武兼具的人才。脱脱独断‘三史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这样一来,才彻底结束了关于‘正统’问题的争论。

  日期:2011-10-26 13:28:35
  1234年,蒙元灭金。元世祖治下的汉臣中就有人提出了修史之事,彼时,南宋尚存,所以这时建议修史,无疑是认为蒙元继承了女真的正统之位。南宋虽然僻处江南、苟且偷安于一隅,而当时的情况却是,所有人都认为南宋才是汉家正统。
  这时候,更有人适时提出‘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圣朝有天下十八年,何置一隅不问,而自弃正统耶?’这话对元世祖忽必烈心底的刺激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因此蒙古对南宋的用兵也更加频繁。至元十三年蒙古灭南宋,做为第一个占据中国全部疆域征服王朝,蒙元在关于修史的事情也遭遇了女真人同样的争论
  日期:2011-10-27 09:06:58
  从建国之始至灭亡,蒙元为前朝修史之事,一直在为正统的争论之事而阻挠。与中原农耕文明类同,塞外民族也有着自己的君权神授的观念。然而,中国正统的诱惑力太过强大,既要维持传统,又想攫取中国的正统之位,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汉文化的强大,就在于:任何外族文化在遭遇了汉文明之后,会不知不觉的被在思想上同化!
  日期:2011-10-27 13:21:43

  你说契丹人也是中国人,只怕是你一厢情愿吧?辽国的契丹人是这么认为的么???
  虽说契丹人的后代融入了中国!
  这位仁兄问的极是!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契丹人认为他们是炎黄子孙!你难道不知道吗?所谓中国者,并不是位居中国的才是中国,汉文明占主导者就是中国!
  日期:2011-10-27 13:24:03
  元人正式开始了三史的修纂工作,此时已经距宋亡64年,金亡110年,距辽亡更有220年之久。然而如此浩大的修史工程,却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大功告成。其中《辽史》更是从三年四月开始修纂,四年三月便草草完成。用了不足一年的时间。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历时十九年;李焘编《续资治通鉴长编》更是历时四十年。而元人修纂三史的这种神六飞天速度在令人咋舌的同时,人们也对这三部正史的精良与否产生了疑问。

  对元人的粗制滥造,清人赵翼评为‘《宋史》繁芜,《辽》、《金》二史又多缺略。’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情形,固然与元末时局动荡有关,但也可以推测在元人治下,参与修史的汉人知识分子只是马虎应付差事,根本没有尽全力去做此事。这些汉族知识分子虽然在心底对元人对正统的定论不满,却只是敢怒不敢言,这应该也是三史仓促成书的原因所在。让心下严重不爽的人去违背良心去做事,结果如何,当然可想而知了。

  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元人照录旧史、仓促成书,由脱脱主持的修史工作没有认真对待,甚至连一些人称都未及做些校正,直接把宋、辽、金人的相关历史文字照录,当成了元代的官修史书。
  契丹人民虽然是塞北游牧部落,但建立政权之后,实际控有燕云地土之后,加速了汉化进程,学习汉文化、也产生了完备的修史制度。宋人继承了历代王朝重视修史的传统,修史制度也最为完备。有《起居注》,有《时政记》,有《日历》,有编年体的《实录》,还有纪传体的《国史》。
  据《辽史-百官制》记载,‘室昉监修,则知国史有院。程翥舍人,则知有起居有注。’室昉与程翥都是辽圣宗朝之时的汉臣,据此可知,最晚在辽圣宗(公元982—1023)年间,辽朝已经设立了修史机构及史官。其实,契丹族自己编订自己的历史更早在辽太宗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史载,辽太宗会同四年(公元941年)曾‘诏有司编《始祖奇首可汗事迹》’辽人不但修《日历》、《起居注》,更有《皇朝实录》、《国史》等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