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三国,伤不起!
作者:
公子无命
日期:2011-11-10 9:34:00
我自我感觉这本三国的写的史无前例,可是怎么一直不温不火。
喜欢三国的朋友们来瞅下吧。
看看小生我狂的是否有理。
这个之前有过贴子,是转坑,希望喜欢的朋友顶起来,让俺更有动力!
=================
第一章 少年曹操:长期独子成恶少
受当年明月的影响,我现在看一个历史人物喜欢看一下这个人的履历。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关于曹操早年的事情,很多人研究过,也写过。在这里,我想说明三点,一般人容易忽略但极为重要的三点。
第一,曹操虽然不是独生子,但在很长时间里是独生子,而且家教不严。
关于曹操的兄弟姐妹,除去那个在徐州时和曹嵩一同被杀的异母弟曹德,记载相当少。
不过有人论证如下:综合起来推测,曹嵩至少先后有六个儿子:长子就是曹操;接下来是曹德,曹操的异母弟;老三叫曹彬,与宋代那个名将同名;老四叫曹玉,死得比较早,后来曹操曾把自己的儿子曹徽过继给他;老五的名字不详,只知道他的儿子叫曹安民,追随曹操起兵,在征讨张绣时战死;老六的名字叫曹疾,也有史书说,曹德和曹疾是一个人。此外,曹操至少还有两个姐妹,一个嫁给了夏侯家,一个嫁给了江东的孙氏。他还有两个堂妹,即叔父家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日后的部将任峻,一个嫁给了叫宋奇的人。
这里所说的曹操的五个弟弟,年龄均未知,但是老二曹德,也就是有的史家怀疑的曹疾,那时候年龄显然很小。我的论据是《后汉书·曹腾传》: 嵩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随,乃与少子疾避乱琅邪,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
还有《后汉书·应劭传》: 兴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即便是老二曹德,年龄都非常小,同样也没有做官或追随曹操起兵的纪录,那么基本可以推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概在曹操的青春期以前,他极有可能是独生子。
而且据说曹嵩还是中年得子。
而且曹操还是长子。
我为什么作如此推断呢?
因为曹操在幼年兼具曹嵩长子、独子和中年得子的身份,以常理来推测,曹嵩一定是非常娇纵这个儿子的。
这样的推断我也有两个证据。
其一,《曹蛮传》记载,曹操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吉利这个名字虽然有点明朝一个著名的太监曹吉祥,让人有不太好的联想,但是从这个小名可以看出,曹嵩中年得子是多么开心,希望生了曹操以后大吉大利或者希望曹操以后一生吉利。
至于阿瞒这个小名,则类似于阿猫阿狗,希望以名贱人贵,能养活。从这个小名,可以看出曹嵩多么曹操能茁壮成长。
同时,根据上面这两个小名,我们同时也可以推断,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所以给曹操起的名字也非常质朴。
先撇开曹嵩不说,再谈第二个证据:
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这里乍一看没有什么,但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曹嵩一惯是惯着曹操的,他的叔父屡次让曹嵩管教一下曹操,可是曹嵩都没有去认真管教,倒让曹操设计让曹嵩相信儿子而不相信弟弟,可见曹操是多么恃宠而骄!换句话说,如果曹嵩对曹操管教严厉,曹操也没胆子在他老子叔父那里耍花招。
日期:2011-11-10 09:35:03
第二章 曹操之父:监守自盗成巨贪
曹操少年时恃宠而骄基本清晰了,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二点:乃父曹嵩对曹操的影响。
关于一点,曹操自己有两句诗:“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训。”
从这两句诗里,好像能看到曹操对自己早年没受到父母良好教育的些许埋怨,好像说自己是父不教母不管的野孩子。当然,这种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对曹操未必是件坏事。
虽然曹操说他父母对他无甚教育,但事实上他还是受到乃父曹嵩的巨大影响。
三国志里说曹嵩“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但是我们分析曹嵩的履历,就可以发现,这句话纯粹是胡扯。这就有点像我们说一个女孩子太丑了,实在没法形容她容貌,就只好说她比较老实,比较纯朴。三国志对曹嵩的描述远不如对他养父曹腾来得多,大概也是因为对曹嵩这个人,史家实在无法说上什么好话。
事实上曹嵩是个相当贪婪、买官买到三公太尉监守自盗的小人。
在东汉末年,汉灵帝公开卖官可以说是开创了公开卖官的弥天丑例,在这卖官的过程之中,卖的最高的官是三公。
灵帝所卖的三公之一是崔烈,这里还有个笑话:崔烈出身于北方的名门望族,历任郡守及朝廷卿职。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崔烈想当司徒,便通过关系,花了500万钱买了个司徒。到册拜之日,宫廷举行隆重的封拜仪式,灵帝亲临殿前,百官肃立阶下。望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灵帝突然觉得他这司徒一职来得太便宜了,忍不住惋惜地对随从亲信嘟哝:“这个官卖亏了,本来该要他一千万的。”旁边的中常侍便插嘴道:“他能出五百万,已经很不错了。陛下您要有点品牌意识,像崔公这样的冀州名士,岂肯轻易买官?现在连他都认可陛下的产品,正好给我们做免费广告,以后这官位就会更畅销了。”事后,崔烈有一天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意思是说,人们对我当上三公有何议论。崔钧据实相告:“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
崔烈买了三公之一的司徒,让人十分鄙视,可是曹嵩所买的,就是同样显赫的三公之一的太尉,却没在史书上被人说什么闲话,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断:很多史书因为曹操的关系将这一段模糊化或者边缘化了。
换句话说,如果一般的官员还是小打小闹,行贿个千儿八百,那么曹操的父亲曹嵩用万金买了太尉一职,那就是相当于今天行贿上亿,即使搁在今天那也是震惊中外的大事,不亚于福建赖氏了。一句话,曹嵩的父亲先行贿买官,后贪污,已经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极点,是一时的弄潮儿。
而且曹嵩贪污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监守自盗。
我们可以先问一句,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他能豪掷上亿买三公之位,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很简单,曹嵩在买三公之前曾经凭借曹腾的权势做到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大鸿胪这个官管礼仪就不说了,大司农却是相当于国家财政部部长。
国家的前财政部长花钱上亿买个总理当,这玩笑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让人倒一口凉气,感情曹嵩在财政部长任上把国库都弄成家库了。
关于曹嵩搜罗的曹家巨富,我们还有两个证据可以证明:
1,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曹操最先起兵的军费是从哪里来,那就是相当一部分是曹嵩搜刮的老本,用家财都能养一支私军,这让刘备起兵时要几个小地主来资助情何以堪。
关于曹嵩的盗国巨贪,当时著名文人陈琳也有评语,可作为我推论的证据:嵩乞丐携养,因臧买位,舆金替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2,就是上面提到的事例。《后汉书·曹腾传》:嵩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随,乃与少子疾避乱琅邪,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
陶谦为什么要杀曹嵩?动机何在?
《后汉书·应劭传》说的很清楚: 兴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这里似乎是在说陶谦和曹操有仇,于是把气撒在了曹嵩身上。但是在三国演义里,说法变了,变成陶谦根本不知情,曹嵩在途中被徐州牧陶谦派来护送的将官张闿所杀,而张闿为什么要杀曹嵩的,演义的说法是为了抢劫曹嵩的财物。
虽然是演义,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曹嵩在乱世之中聚敛了多少财富,已经到了陶谦的军中将官都眼红的地步了。
日期:2011-11-10 09:36:34
第三章 曹家起源:不大光彩贪污史
关于曹嵩此人的行端,还有两点值得注意,因为我们通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曹嵩此人的种种形端我们都可以在日后曹操的身上看到影子。
第一点,曹嵩的发家史。
虽然没有太详细的描述,但是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这点没有疑问。
为了发达,投身宦官作养子,这本身是极不光彩的事情,如果说因为曹操,一般人对曹嵩的行为没什么反感的话,那么提到魏忠贤九千岁的数不清的养儿养孙,五虎十狗五百孩儿之类,我们就无话可说了。
很惭愧,曹嵩就是太监的养子,而且是从这里发家的。
曹嵩的品行和曹操差不多,如此不端,那么收养曹操的这个太监曹腾又如何呢?
再次声明,我没有考证癖,而且坦率讲一句,我的资料来源不多,在这里我只能说一句,在我看到的资料里,对曹腾的评价非常高,他因策划迎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而且他是在中国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这一点恐怕让魏忠贤知道能吐血。
针对曹腾的评价,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说他廉洁;第二点说他“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
这样一看,曹腾是个太监中的异类,是个大好人,好太监。
但是这两点都是有问题的。
先说第一点,廉洁的问题。
我先做个假设,曹腾若真的清正廉洁,他能在太监位上长保富贵吗?他能养出一个窍国大盗的好儿子曹嵩吗?
显然不能。
事实上史书有明确记载: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暠奏。
这段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蜀郡太守托人向曹腾行贿,被益州刺史种暠发现了,上奏皇帝。但是皇帝因为和曹腾关系好,把这事压下去了。
由此看来,曹腾恐怕也是一个经常受贿的主,只是皇帝没有深究罢了,毕竟曹腾对拥立桓帝有功。
第二个问题是他“进达贤能……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
这里的问题在于,其实在第一个问题里益州太史已经说了,就是曹腾是“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这个也很好理解,在封建王朝,一般太监不得干政,曹腾这些行为如果是宰相来做,那是贤相,但是你一个太监到处推荐人做高官,拉帮结党,想干什么呢?想天下都是你的人,一手遮天?!
事实上曹腾的养子曹嵩能顺利做到九卿,然后买个三公玩,绝对是在曹腾的庇护下。
所以到此可以推出一个结论:曹腾虽然在历史上名声很好,但是这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个就是曹腾虽然贪污结党,但是不是太过份,属于知道收敛的人。第二个就是史书被人动过。
综上所述,曹嵩认这样一个当朝权监作养父,那绝对是非常精明的政治投资,而曹腾能收曹嵩作养子,说明曹嵩在早年时也是非常会来事,比较会讨曹腾的欢心。一句话,这一对养父子都不是啥好人。
这一段公案也让曹操遭受了千古骂名,说他是阉宦之后,非常难听。但要怪,只能怪他爸爸曹嵩为了发家不择手段了。
说完曹嵩的认太监为养父,我们再来看曹嵩的花万金买官,这让我们联想起历史上一个更为著名的人:吕不韦。
关于吕不韦的投机倒把事情就不用说了,我提到这个人是想说明,曹嵩绝对不是一个三国演义里的老好人形像,而是一个充满政治野心,胆大包天,勇作全国第一贪的不择手段的政治老流 氓。
日期:2011-11-10 09:43:19
第四章 曹操对头:个顶个江湖大哥
在曹操早年的履历里,我在第一章提过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点是曹操少年长期受宠而骄;第二点是曹操乃父曹嵩、养祖父曹腾的品行作为对他的影响;现在我们来看第三点:
即少年时的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判断是:曹操少年时是个武艺高强,行为放荡的剑客。
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而且这个身份对分析曹操日后的行为大有好处。
我们先不谈曹操,先来看看另外三位曹操终生的大敌,当时割据一方的诸候,他们是怎么样的人。
第一位,抱歉,不是刘备,也不是孙权,而是袁绍。
袁绍此人,以后还会详谈,此时我只列举《三国志》两处记载。
第1处:(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
第2处: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㈠绍既出,遂亡奔冀州。
从第1处,我们看到袁绍喜欢结交游侠,基本上也是江湖中的一个大哥,这里看不出袁绍本人的武艺,只能做些推测,就是能让江湖中人敬服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从第2处,董卓与袁绍商议废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袁绍耍了个诡计,让董卓与他的叔父袁隗商议,董卓比较放肆地说姓刘的断子绝孙也没什么,袁绍不说话,拔刀行礼,扬长而去。
受三国演义影响,一般人总觉得袁绍好大喜功,多谋寡断,是个一无是处的混蛋,曹操在煮酒论英雄里和刘备有一段著名对话:
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这一段在《三国志》里也能找到出处,即“(曹操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但是从我上文引用的第二段记载,袁绍在兵强将横的西凉名将、当朝太师董卓面前敢拔刀退走,董卓还不敢拿他怎么样,可见在袁绍年轻时,他也是个身怀绝技的亡命之徒,至少也可以用“一身是胆”来形容了;
说过袁绍,我们再来看看刘备,这个算是曹操一生中第二个大敌吧。
还是先看《三国志·先主传》里的记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又是一个“好交结豪侠”,而且还“年少争附之”,而且还“喜怒不形於色”,一句话,和三国演义里那个好哭鬼老好人的刘备不同,事实上刘备在早年时就是在江湖中享有盛名的大哥,是一般江湖中人遇到要翻身拜倒喊一声“哥哥”的;
说完刘备,再来看孙权。
且不说有号称江东猛的乃父孙坚,还有那个有“小霸王”之称的乃兄孙策,在《三国志·吴主传》有记载:权生,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坚异之,以为有贵象。及坚亡,策起事江东,权常随从。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於父兄矣。
这段话很多人看过,我只是提醒读者四个字“好侠养士”,这四个字便透露了孙权不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身为将门之子,孙权这孩子虽然没有乃兄孙策勇猛,但也绝对不是个好捏的软柿子,人家是从小就养了一批侠客,是当之不愧的江湖大哥!
如果诸位不相信,我再上个证据,这是《张昭传》里的: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闲不置盖,一人为御,自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这段话是说孙权每次打猎都喜欢乘马射虎,而老虎也不是吃素的,经常能扑上来扑到孙权的马鞍上。张昭就拉下老脸劝谏,主公您应当统御英雄贤士与诸候争锋,怎么能够跟猛兽畜牲比勇武呢?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按说这话说得够重了,可是孙权虽然道歉了,但是仍然不改,现在不乘马了,干脆弄个射虎车,上面还不弄盖子,让人拉着他去射虎,有时候有猛兽从兽群中窜出来,能扑到车上,孙权就徒手攻击,乐此不疲。张昭虽然屡次谏争,孙权也就一笑了事,根本不往心上去。
这一段我今天看起来仍然是触目惊心,要说艺高人胆大,孙权算是到了家了,历史上有过很多打虎的记载,印度人越南人泰国人要骑象才敢接近老虎,而孙权就牛了,骑匹马就敢打虎,而且是手格猛兽,身手比武松估计不会差到哪里去,这样的人难道就是三国演义当中那个“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孙权?显然不是!
所以以我的观点来看,曹操的几个对头,袁绍、刘备、孙权个顶个的都是身怀绝技的江湖大哥,没有一个是善茬。
换句话说,今天我们坐在电脑前面打打字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如果真放到三国时代,遇到那些尸山血海,估计吓也吓死了,别提与逐鹿中原了。
曹操的对手如此生猛,那么曹操本人怎么样呢?!
日期:2011-11-10 09:48:07
第五章 豪侠曹操:十步杀人剑饮血
曹操的对头很猛,上面随便提到的三位都是江湖大哥,更别提三国第一勇将吕布了。
将是不用怕,我们的曹大哥也不是一般人,换句话说,那也是十步杀一人,过惯了刀头舔血的好汉啊!
《三国志》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任侠放 荡,一句话,也是江湖中人,而且因为身份特殊,也是大哥级别的。
我说这句话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曹操起兵之后,不提他姓,就是夏候曹里也有四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来投靠: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这几位后来都做到方面军团司令了,能甘心认曹操作大哥,说明曹操的起点不比前面提到的三位低。
关于曹操的个人武艺,《世说新语》里有个记载:世语曰: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踰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世说新语》不同于正史,真实性很难考证,但是这则故事既然被《三国志》引用,说明还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这则故事明确说“才武绝人,莫之能害”,而且到了大太监张让的房间里,能挥舞手戟越墙而出,张让的侍卫都干不倒他,说明曹操的个人武艺那是相当高明,飞檐走壁视为等闲,绝对的江湖高手。
对于我的观点,正史也颇有些证据,随便上两个吧。
第一则:魏(书)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这是则著名的公案,到底是吕伯奢的儿子要抢劫曹操,还是什么吕伯奢之子是想杀猪,被曹操生疑先下手为强,我也懒得去评论了,因为从史料上看,这两点均有可能。
第一,曹操很有钱,他老爸在徐州就被传闻是谋财害命,到他身上也很正常,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老子曹嵩太能贪了;
第二,曹操这人的习惯就是先下手为强,说他杀人,那是满手鲜血,虱子多了不痒,算到他头上,只怪他名声太差。
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两则故事都明确指明,曹操没要别人帮忙,是亲手杀了吕伯奢一家,世说新语说的更具体,是八个人,大家可以想想,就是杀八头猪八头羊一般人也做不到啊,兔子临死还蹬蹬腿,吕伯奢一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而曹操竟然随便就将他们干死了,这身手,不得不服啊!
第二则: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余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㈠至铚、建平,复收兵得千余人,进屯河内。 ㈠魏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
这个故事已经是三英战吕布,曹操追击吃了大亏以后发生的事情了。
在这个正史明确记载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夜黑风高,天上一轮残月,士卒突然叛变,深夜里放火烧曹操营帐,曹操性命危在旦夕,可是正当这些士卒要攻入营帐把曹操小命了结之时,曹操持剑飞身而出,剑光闪处,叛乱士卒的十几个领头的还没反应过来,都被曹操利剑穿喉,倒地身死。
之后反叛的士卒群龙无首,叛变迅速被扑灭,而曹操救兵到来时,发现曹操手上的剑还在一滴一滴往下滴沥着鲜血……
这段纯属个人想像,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杀吕伯奢一家,还杀的是平头老百姓,对方水平太低显不出水平,那这次杀的可是叛乱的逃兵,那是持械的专业战士,而且既然敢叛乱,那也是胆大包天的亡命之徒,可是这样高水平的死士,居然曹操亲手能杀掉数十人,哪怕就打个折扣,杀个三四人,给诸位把剑,看哪个敢去?!
而且曹操和吕布、马超都交过手,这两位一个是中原第一高手,一个是西凉第一壮士,虽然曹操被打得很惨,但好歹人家也逃出生天,换了一般人估计是跑不掉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比起那个云里雾里的李白,曹操才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的真正主角,虽然与吕布、马超这种绝世高手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当一个江湖大哥,足够了。
日期:2011-11-10 09:50:43
第六章 曹操宿敌:风尘吸张数二袁
说完了曹操早年的基本状况,我想大家对于曹操的认识已经有一些改观了。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