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818那些胯下挨过一刀的历代牛人----他们比皇帝勤奋,更比宰相有权!
作者:
忆曲哼歌
日期:2011-12-13 16:33:00
一楼本应该献给天涯的~~~~可惜不足500字
-----------------------------
现在打开电视、翻开书,几乎清一色的古装戏,不是演哪个哪个皇帝多么厉害,就是演哪个那个妃子多么多么漂亮、聪明。如果闲不热闹,有招啊!里面再得加上几个亲王、大侠之类的人物,搞搞三角恋和争权夺位,吊足了观众与读者的胃口。你再看看里面的那些大臣,一个个像贴了标签似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忠,哪个是奸。 在这种让人倒胃的审美疲劳中,我忽然发现有一群人“被潜规则了”。他们出场时几乎都是同一个形象:尖锐的嗓音、阴柔的神态以及那既扭曲又变态的心灵,没错,他们就是皇帝后面站着的太监,皇后和妃子前面九十度角鞠着躬的公公们。这种被刻意丑化的方式让我都忍不住要为他们鸣不平,凭什么把人家搞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损色”,凭什么一出来就只能是个跑龙套的主。太监也是现实中(当时)活生生的人,太监们有血有肉,他们有情感,他们有良知,他们有七情六欲,当然,他们中也有善恶忠奸。最重要的,也是值得现代人体味与深思的是,太监都很优秀:论权势,他们有的甚至超过了皇帝老儿,论才华,他们中有的早已超过了同时代的治世能臣。就是这么一些猛人,牛人,凭啥要当给那帮整日里作威作福,一口一个“放肆”,一口一个“狗奴才”的角色们当绿叶。今天我就追溯历史,为他们“重塑金身”,如果写的不对,写的不好,还希望各位童鞋多多包涵,我力求尊重历史,把他们完完整整、真真实实、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各位面前,以免这些仁兄们在另一个世界看到这个贴还在那叫屈喊冤……
日期:2011-12-13 16:36:25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总是离权力的顶峰只有一步之遥,却又总是那么遥不可及;他们都曾位极人臣,荣华一身,却一个个下场凄凉甚至身首异处;他们时刻纠结于世俗对他们心灵上的摧残,但却能凭借自己的权谋手段、智慧与能力突破万难获得常人无法企及的地位。
他们就是太监,与皇帝最亲近的人,对权力最向往的人,被世俗抛弃的人。
自先秦至清朝灭亡,“阉人”的历史几乎伴随着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进程。而被阉割的人当中地位较高的才能被称之为“太监”。
太监们在肉体上是残缺的,心灵上是扭曲的,但他们却能够让正常人难以望其项背,被他们的执着所折服。他们往往能够跟帝王将相一道青史留名,却大多留下的只有争议的话题,甚至留下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名声。
其实,每个朝代的太监都是推动历史车轮不断加快转动的加速剂,甚至是历史的缔造者。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努力拼搏,万事皆成”的道理。他们也通过自己的结局去警示后人,让后人明白了什么叫做“低调才能获取最后的成功,得势后莫要张狂”的省训。
他们中虽有大奸、大佞之徒,但也有大忠、大义之辈;他们中虽有不少只会逢迎拍马、趋炎附势的小人,但也有城府极深,大智若愚的厚黑高手。
笔者选取了六位在历史中赫赫有名且各具代表性的权奸巨宦作为还原对象,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太监中的“杰出”代表,当之无愧的太监“代言人”。他们的故事个个都可以算得上是精彩绝伦,颇具传奇色彩。他们的发迹之路不尽相同却走的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堪称为现今职场精英的培训教材。
笔者对这六个人及他们所处的六段历史进行系统再现,将带你穿越到那曾经血雨腥风,杀机四伏的封建王朝,还原他们从小到大,从生到死的整个人生历程。让你清晰的看到他们在当年那个“职场”中是如何执着地追求并获取权力,又是如何一步步让自己走上绝路,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的。并最终使你体味到他们光鲜背后的心酸、荣辱,可笑与悲怜。
本文能够引起你对自我现实生活的审视与反思,你会发现,原来历史与今天何其的相似,那些历史中的形形色色,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人物也许就是你在今天的影子。
日期:2011-12-13 16:50:03
人物档案:
姓名:赵高
绰号:赵老师
籍贯:河北邯郸
生卒年月:公元前271年(笔者推断)——公元前207年
生辰八字:不详
属相:虎
家人:弟弟赵成、妹夫阎乐、其余不详
个人爱好:弄权、弑杀
行事特点:文武兼备、诡诈狡猾、深藏不漏、心狠手辣
人生格言:有仇不报非君子。
曾侍皇帝:秦始皇、秦二世
最高官爵:秦朝丞相
升迁履历:秦始皇时,被任命为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
秦二世即位,被任命为郎中令。
秦二世后期,被任命为中丞相。
得意的事:指鹿为马
失意的事:被俘入秦
死因:被乱刀砍死,诛三族。
历史评价:宦官弄权的第一人,阉党的开创者,亡秦的关键人物。
日期:2011-12-13 16:54:47
阉奴久矣擅秦权,
鹿马欺君亦热然。
辄向望夷行弑逆,
此身不杀是无天。
这是宋朝诗人徐钧所作的一首诗,名为《赵高》。诗中充分表达了他对秦朝大太监赵高的痛恨。宋朝距秦朝相隔上千年,诗人还有如此心结,充分说明了“赵老师”作为中国宦官弄权第一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赵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擅秦权”,如何“欺君”,如何“弑逆”的呢?请看后文……
日期:2011-12-13 17:01:19
第一回 秦宫喋血
众怒下的亡魂
时间:公元前209年9月的一天。
地点:位于秦国国都咸阳城内的斋宫。
事件:一位花白头发,身材微胖的老人倒在大殿正中的血泊之中。
经鉴定:死者姓赵名高,性别曾为男性(请注意),年龄大约在65岁左右,身上有多处刀伤,致死主因疑为脏器及主动脉破裂造成大量失血所致。
综合现场勘查及对现场遗留脚印的取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此血案为团伙作案。另据目击者称,他在殿外打扫院落时曾看到被害人从甬道经正门进入大殿,随后他听到数声喊叫。
现经排查已锁定犯罪嫌疑人四人,他们分别是即将登基为王的子婴、以及子婴的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叫韩谈的近侍。
这是两千二百多年前发生在秦朝的一幕血案,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太监之一赵高成了这场血案的唯一受害者。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我们仿佛仍然能够感受到血案发生时的那种血腥与残酷。
是什么原因让赵高惨死当场,又是什么原因能够让即将登基的子婴以及他的两个儿子、近侍对这名已近古稀的老人下此毒手呢?
原因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但归根结底只有三个字:他该死。
日期:2011-12-14 09:41:41
早上好 现在继续更新 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我的帖子
--------------------------------------------
可以说他的死在当时是件大快人心之事,以至于消息传出后天下欢腾,人们在坊间奔走相告,击掌相庆。
能够犯下如此众怒,达到“一人之死而成为万人之快”的境界,恐怕当时只有赵高赵老师能够做到。
可以说,赵高性情凶狠毒辣、阴险狡诈,又因杀戮太重,犯下众怒,死于非命也是他罪有应得。
但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赵高亦是如此。
他从一个品学兼优的神童少年,到后来纵横沙场的铁血战士,再到待人宰割的败军俘虏,直到成为叱咤秦朝政坛的权奸巨宦,而后又成为这众怒之下的惨死亡魂。
他的人生充满传奇,他的故事充满离奇,他的遭遇充满惊奇。
一个人从善良到邪恶的蜕变是一个复杂“工程”,要了解赵高惨死的原因,我们应该从头说起……
日期:2011-12-14 10:15:19
人生从希望开始
公元前271年9月,此时正是七国并立下的战国末期,赵国都城邯郸已经很久没有下过雨了。但突然有一天,伴随着城内一户人家内传来的一声婴儿啼哭声,本来烈日当空的天气瞬时间乌云密布,尔后雨水如同挣开铁链的野兽一般倾盆而下,让早已干渴的城市痛痛快快的喝了一顿。
大家都有所耳闻,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大凡有大人物降世总是伴随有一些奇特的非自然现象的发生,譬如瑞光浮现,紫气满屋,突然雷雨大作等,其中以雷雨大作较为常见。所以人们常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突然咔嚓一个大闪雷,谁家那个小谁诞生了。
这次也是如此,而把这场大雨带到这个世间的大人物就是那个刚刚降生的男婴。
由于此时城外庄稼粟米杆已经长到了最高位置,马上要到收割的季节了,所以这户人家的赵姓男主人索性把这个孩子起名叫做赵高,除此还寄托了这名父亲希望自己的这个儿子日后能够在赵国仕途中步步高升之意。
他此刻并不知道,他的这个儿子日后仕途不仅步步高升(虽然不是在赵国),而且还为一个政治门派树立了一座划时代的“丰碑”(虽然这个政治门派并不光彩),成为了史书中最耀眼的人物之一(虽然是负面人物)。
这个政治门派叫做阉党,而他的儿子赵高就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弄权的第一人。
赵高,生于赵惠文王二十八年,男性(降生时为男性,后因一次意外,经历了一次不情愿但却很成功的手术变成了阴阳人),其父老赵(笔者在这里对其父的称呼)为赵国一个官职卑微的文法官吏,母亲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妇女。
但这个低级官僚家庭与其他人家不一样,虽然日子过的较为清贫,但他们的家室却甚是显赫,因为他们是王室。也就是说,他们家是赵王的亲戚。
但既然是王室亲属,老赵为何只混到一个低级而不入流的官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赵王的远房亲戚,所谓远房,也可以说是赵国王室八竿子才能打得到的亲戚。
至于老赵是赵惠文王太爷爷家二小子的侄子的外甥,还是赵惠文王太姥爷家表孙子的侄子的儿子,这些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亲戚太远,连赵王对这个亲戚的存在都不知道。
原来老赵的祖上和赵王室、秦王室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鼎力时期,你征我伐都是家常便饭。今天我看上一块地皮所以派兵打劫你,明天你看我不顺眼又派兵打我,但总是这么打,拼的是家底,长此以往,大家都很累,伤不起啊。
一些国家之间为了换取相对时期内的和平加以喘息(缓过来再打),又要让对方相信我明天一定不会在你背后捅一刀,所以两国间常要派一名公子,也就是君主的儿子,前往对方国家做人质。而老赵的祖宗就是前往秦国做人质的那位赵国公子。
当时的各国国君并不傻,他们指派的儿子都是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个,都属于“姥姥不亲,舅舅不爱”那一种。“以后气不顺打起来,死了也就死了,反正我儿子多的是”。
老赵的祖先也是如此,故而后来虽然老赵的祖宗辗转回到了赵国,但他的后代与王室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父亲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生重孙子,就这样一代代人繁衍下来,到赵惠文王这一代,赵王的亲戚已经数不过来了,他哪还能顾得上你这个小吏。
话虽如此,老赵对自己的这段家世还是相当自豪的,逢人便说“我和赵王是亲戚”之类的话。即使赵王不认他也好,他自己毫无成就也罢,但他认为,只要他的儿子们当中能有一个人日后出类拔萃,就可以让人们重新对他们家刮目相看,他也就无愧于赵氏祖先,无愧于历代先王了。
赵高的降生,又使他多了份希望,他满怀欣喜地看了看产婆手里还在啼哭的婴儿,对自己的儿子笑了笑,也许是得了一个儿子让他太过兴奋,兴奋地对孩子他娘连看都不看一眼,然后就转身出门,在邯郸城内泥泞的道路上一路小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了主管王室家谱的宗室署登了记。
起初宗室署的人看到眼前这个已经近似于一胎泥塑、浑身脏兮兮的人,进门没走几步就留下一串乌黑的草履泥印,差一点把他轰了出去。老赵好说歹说才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
当他看到宗室署的人在一堆竹简的底部费力地找到了那份属于他们家的家谱,最后在老赵的名字下面又加上了“赵高”两个字后,他满意的走了。
一路上他脸上得意的笑容让路人看了都觉得此人一定是中了彩票,而老赵哪里还留意别人那诧异的眼神,他在心里仍然默念着:高儿,你就是我的希望。
其实,老赵之所以对刚降生的赵高给予较高期望是有原因的。
在赵高出生前,老赵已经有过两个儿子。不幸的是老大出生后没多久就夭折了,老二在两年前虽然已经十几岁,但从来不会对父亲的教导放在心上,每日只知道游手好闲。
老赵自知他不会有什么出息,更谈不上成得了什么大气候,后来索性把他送到军营当了名士兵,希望他能够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价值。
老赵这一送不要紧,一送就亲手送掉了儿子的性命。这事我们还得先从当时的历史形势说起。
日期:2011-12-14 13:05:08
战国中后期,经过连年征战,秦国国力已是大不如前,全国人口也日益减少,到秦孝公时,国家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这时一个叫商鞅(名气挺大)的人从魏国逃到秦国,为秦孝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变法。
他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秦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相当于总理),开始变法。
上有秦王撑腰,下有百姓支持,虽有贵族势力和守旧势力从中作梗,但他是从魏国逃到秦国的,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一个有志青年还怕你们这帮社会蠕虫吗”。
于是商鞅在秦国开始大显身手,虽然搞得秦国上下乌烟瘴气,把那些阻挠他变法的人折腾的鸡犬不宁,但他的变法确实让秦国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秦国的经济得到了质的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兵士个个如狼似虎,斗志昂扬(因为表现好奖励多),秦国犹如睡醒的雄狮一般,突然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但秦孝公死后,坚强的商鞅还是不得不承认一个道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被他折腾够呛的秦国贵族势力对它进行了无情的清算,他最终还是被秦国守旧派所杀。
人虽被杀,但其变法一直延续下来,以至秦国兵强马壮,对列国虎视眈眈。
这时候,列国已经发现苗头不对了,怎么可能眼巴巴看着秦国日益做大呢?所以他们绞尽脑汁,在本国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法与实验,妄图取得同样的效果。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国的赵武灵王想来想去搞了一个“胡服骑射”政策。
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其实,“胡服骑射”政策说简单点,就是变换打仗方式,让战马起到更大的作用,让衣服更加轻便,好便于士兵在战场上施展拳脚。
这个政策归根结底的来说,还只是限于军事上的改革,而不是像秦国那样在经济与政治体制上去除旧立新。所以,赵武灵王只能让赵国在表面上抖抖威风,其实“肾虚”的表现还是很明显的。
虽说如此,经过这种政策的延续,赵国还是达到了“君臣睦”、“将相和”,成为战国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叫板”的国家。
------------------------
吃饭回来 更新一小段 去午休了
日期:2011-12-15 09:15:13
感谢大家支持,昨天下午太忙,没有时间更新~
-------------------------
大背景介绍完了,咱们看看老赵的二儿子是怎么说没就没的。
就在赵高降世前八个月,秦国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献“远交近攻”之策,就是让秦国与远方国家结盟,集中力量先打败邻近的国家,再逐步兼并其他各国(远的够不着,容易让人家抄后路)。秦昭襄王以范睢为客卿,并采纳他的建议。
当秦昭襄王摊开当时的“世界地图”仔细揣摩谁是“近攻”的对象时,赵国很幸运地(其实是最为不幸)映入了他的眼帘。
秦昭襄王思索着,自从自己的太爷爷(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以来。连横破纵,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捷报频传。近一百年来,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在我秦国的咄咄兵锋面前,韩、魏屈意奉承,不值一提。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剩下挨着我秦国的……
赵国,你的好日子算是过到头喽。
公元前271年(这是第二次正式提起),秦派兵攻赵,攻取刚、寿两城,杀了赵兵三万四千人。
本来两国交战,死伤在所难免。但很不幸,赵高的二哥恰恰是那三万四千人分之一。他那时正驻守寿城,刚刚读完从邯郸寄来的竹简(书信)。信的内容无外乎“父亲希望你能建功立业,光耀赵氏门楣,另外你母亲又怀上了”之类的话。
前面那句话他早已听腻了,只当老头子又闲着没事磨牙,但后面那句话他倒是很注意,“有又怀上了?老头子宝刀不老啊!”
可正当他思索“母亲这次怀上的是自己的弟弟还是妹妹”这个问题时,秦兵来了。于是,他带着这个疑问匆匆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消息传回邯郸,赵高的母亲还在十月怀胎之中,赵高此时在娘胎里刚刚学会“倒立”。老赵悲痛不已,一个本来算不上什么希望的希望又破灭了。
但老天还是没有亏待赵家,赵高带着赵家的历史使命来到了这个世界,来到了老赵的面前。而且让老赵应该感到自豪的是,这个叫赵高的儿子,日后的成就居然能够远远超过他的预期,甚至取得了流传千古、遗臭万年的“骄人”业绩,这一切的一切实属得来不易。
日期:2011-12-15 11:27:47
第二回 志通四海
神童是怎样炼成的
赵高带着父亲的期望度过了一岁、两岁、三岁,这三年可以说是他人生中最轻松快意的时光,因为他不用学习任何东西(想学也学不了,岁数太小),不用背负太多责任(还不懂事),不用去面对这世间最纠结的东西——情感(他不早熟)。
就这样,赵高从一个呱呱哭闹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沉默少言的四岁孩童。从这一刻起,他的生活开始变得截然不同了,因为他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老赵看到儿子已经到了可以施教的年龄,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知识,自己所掌握的一切技能,全部教授给他。
你可不要小看老赵的本事,他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文法官吏,没事记记审案经过,案件详情什么的,但他对赵国以及各国的刑法可以说是烂熟于胸。
那时候,各国法令庞杂无序,能够做到通晓就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更何况做到言之有据,用之有理。如果换做今日,老赵的能力丝毫不亚于一位职业大律师。
更重要的是,老赵怎么说也是王室后人,赵国王室向来注重文化修养和各派学说的研习。虽然经历了这么多代人,虽然老赵已经成为了不入流的王室成员,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老赵小时学到的绝不仅仅是市井人家所能学到的知识。
赵高也是如此。
他不但学习了父亲的全部知识,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四岁开始学习背诵四书五经,六岁时已经能够做到出口成章,引经博典。七岁时他开始熟背赵国律令,八岁时他已经练得一手好字,小篆写的精致秀美,规整无比。
如果让赵高坐时间机器穿越到今天,他就算不是一个神童,那也是一个样样出众的优等生。
只是,有一样赵高没有学:武艺。
日期:2011-12-15 16:05:39
在他看来,赵老二(他二哥)的教训就是只重武而不重文,所以只能拼死沙场(事实上没有拼就挂了),而不能在赵国的仕途上有所作为。而赵高要做赵国明日的栋梁,指挥武将的文臣,所以他对学武根本就是嗤之以鼻。
“什么狗屁武艺,你练得再努力,练得再好,也是一枚棋子而已。”
赵高认为有那些时间还不如去专心研修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当然,这也正是他父亲所期望的。
老赵看到自己的儿子越来越优秀,不由得他心花怒放,骄傲不已,所以他出门总是带着赵高。无论上谁家串门,到谁家做客,他总要领着他的儿子。
不为别的,就为了让自己脸上有光,让旁人看看我赵家人流的血是不是先王一脉,我赵家的孩子是不是与众不同、“白里透红”。
而赵高清秀的模样,温文尔雅的举止确实让他的父亲获得了回报,每逢客人来访或者在路上见到他与他儿子,总是会对赵高夸奖一番。譬如“你儿子真有出息”,“你儿子果然聪明过人”(有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等等。
赵高每次听到他人对自己赞美的话从来都不做声,只是微微的笑一下。其实,他骨子里也很骄傲,甚至有点轻狂。
“还用你说,我是谁啊,我是赵国王族。”这是他内心,也可以说是一个才子的内心最真实的表露(受他父亲影响颇深)。
日期:2011-12-15 16:26:38
装清高没好处
赵高是优秀的,也是会骄傲的。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得好:爱装者必削之而不亦惯乎。于是八岁那年,赵高被人狠狠地揍了一顿。
说来很简单,也怨不得别人。每当赵高以一个才子的身段亮相于街市时,最看不惯他的当属他邻居家的那几个孩子。
这几个孩子平日总是混在一起。他们也曾想找赵高跟他们一起玩,可是赵高看到他们时却只是昂起头像没看见一样过去,意思是——“告诉你们,我和你们不一样,我的前途很光明,你们一边凉快去,别来烦我。”
人家好心好意想跟你玩,你不玩也就算了,每次还装出一副多么了不起的样子,对人不理不睬,甚至藐视人家的存在,这还了得。
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每次教育孩子时拿出来的正面典型教材都是赵高,“你看看人家赵高……”,“你要有人家赵高一半出息的话……”。
知名度太高就容易成为人家的眼中钉、肉中刺,更何况这种知名度是强行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隐患就是这么埋下的。
于是那几个气愤的孩子经过多次“研讨”,最终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且效果显著的“战斗方案”,他们决定教训一下这个“目无我辈”的家伙。
日期:2011-12-15 17:49:52
要下班了,再更新一次
-----------------------------------------
这几个孩子自然不知道赵高的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就算知道,出了事也是大人们之间的事,算不到他们头上。
他们的小算盘打的倒是不错,但终归还是算错了。
一天中午,太阳爬到天空中最高的位置。烈日炎炎下赵高家门前小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赵高像往常一样,在学习了一上午后,出来透透风,散散心。
他一个人沿着家里的夯土院墙走着,过了两户人家右拐不远处就是他经常小憩的地点——一片不大的空地上挺着几颗老槐树。
他总是略有所思的来到这里望望天,看看周围的景色,以便让自己紧张的思绪能够得到些许平静。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