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乱世中的刘宋帝国

作者: 命运之音

  日期:2012-1-1 8:48:00
  前言
  从小时候开始,就因为在其他课上看历史书被老师骂。因为其他科成绩都不好,而被称为“没出息”“废物”。就连家长也否定自己的理想。还有那种我永远都忘不了的鄙视的目光。知道我遇见了第一个给予我肯定的人,也就是我的中学班任,宏伟老师。我开始有了一些变化,思想开始萌发,开始相信自己,开始了对未来的憧憬。后来,我上了高中,遇到了第二位给予我肯定的老师,我们还算有缘,我的班任,教历史的宋爱芳老师。这是我的美梦,没想到会真的成真。我很喜欢上宋老师的课,虽说他的课没什么意思,但是宋老师的课却讲的额外的细致,嗯...因为我觉得学历史就要学详细的。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成长着,也逐渐的懂了,那些鄙视的目光还不如屎。学历史为什么就没出息?总是在意父母与老师还有那些和自己无关的人高高在上的目光,就无法真正的行使自己的理想。根本不必理会别人的贬低、嘲讽。我不想走别人已经为我铺好的路,我只想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我自己。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自己只要朝着内心坚定的方向前进,就一定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这本书我写了五个月,经过了很多次的整改,不过还是有很多写的不好的地方,所以请大家多多点评,在下一定虚心求教。谢谢。
  命运之音
  2011.12.31
  日期:2012-01-01 08:56:50
  乱世开章(上)
  三国乱世,因西晋一统而告终,数百年之后,东晋末年,随着一个人的昙花一现,却引来了一个群雄竟起的真正乱世,这个人就是——桓玄。
  桓玄字敬道,还有一个别名叫做灵宝,他的父亲就是著名的东晋大司马桓温,桓温快要过世的时,立下遗嘱让他继承自己南郡公的爵位,当时桓玄年仅五岁。
  自古便讲究“百善孝为先”,父母仙逝,子女为其守孝三年。五岁的小桓玄亦是如此。三年期满后,原桓温手下文武佐吏皆来向桓玄的叔父,也就是当时担任荆州刺史的桓冲告别。桓冲临走时,指着前来送行的人群对桓玄说:“这些人都是你家的故吏啊!”桓玄闻言大哭,震动左右,周围人都感到很惊讶。
  如此小的桓玄就有如此心机,撒播下孝顺之名,心里就埋下成大事的种子。人人都说“有了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靠坚强的毅力为理想奋斗,理想就会实现”。

  桓玄的未来或许从这一刻就注定了。一定不会平平谈谈。
  数年之后,桓玄长的是一表人才,有擅长吟诗作对,只可惜他自持门第高贵,才华出众,常常以英雄豪杰自居,让人看到了就害怕,搞得朝廷也有疑虑而不任用他。
  个人简单的分析了一下,桓玄这种情况在东晋十六朝应该属于常见现象,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所谓“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如此看门第选拔官员,致使下层社会的学子有的一生都做不了官,埋没了不少人才。
  桓玄才华出众,还出自名门。所以他就认为自己一定会被朝廷重用,出现如此现象实属自然。可是就因如此桓玄直到二十三岁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要不是说“人要是点背,喝凉水都塞牙缝”,正巧当时人人都在议论桓温晚年想要造反,自己扯大旗,当皇帝。就因为这事,桓玄兄弟在官场处处受排挤,因为人人都怕跟他们扯上关联,祸及自身。朝廷也为了安全起见,就给他们封个散官当当而已。

  后来,桓玄出补义兴太守,可还是郁郁不得志。在任的时候,又一次,眺望震泽,意识感慨万分,哀伤之至,叹息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既然不被重用,那干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桓玄便弃官返回自己的封国。
  回到封底的桓玄还是不甘心,他不甘心就这么屈人之下,于是他上书与晋孝武帝,奏章上说:先臣蒙殊遇,姻娅皇极,常欲以身报德??????把自己那是一个劲的推荐,致使可惜,当时朝纲混乱,这书送到朝廷同石沉大海,皇帝怎么可能看的到。
  桓玄一天一天在江陵混日子,无事可做。荆州是他们桓家发迹的地方,桓温、桓豁、桓冲等兄弟子侄也先后任荆州刺史达数十年之久。所以桓家在荆州根深蒂固、势力庞大,加上桓玄为人骄横,江陵人见他比见荆州刺史都害怕。当时的荆州刺史叫殷仲堪,是一个玄学名士,没什么威望,他清楚桓家在荆州的地位,清楚自己要是想在荆州混的好,还得靠桓家的威望,所以就对桓玄敬畏三分。由此可见,桓玄在荆州的地位之高。

  就在这个时候,幸运女神慢慢的开始对桓玄微笑。
  日期:2012-01-01 08:59:02
  乱世开章(中)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晋孝武帝被张贵人杀死,太子司马德即位,史称晋安帝,这个晋安帝是两晋南北朝著名的白痴皇帝,连冷热都分不清楚的傻子,可能管理的好国家么?所以这时的晋国由太傅、琅琊王司马道子专制朝政,可是这个司马道子爱酒如命,是个有名的“饮酒达人”,每天从早到晚喝个不停,也不问政事。这就导致他手下的尚书左仆射王国宝与从第王绪专权,威震朝野内外。

  在当时地方兵马以两支最为强盛,一支是以青、兖二州州兵马,刺史是王恭;另一支是荆州的兵马,刺史是殷仲堪。这两支部队兵精粮足,战斗力很强。这就引来了王国宝等专权大臣的不满,因为在这种混乱的朝廷之中,别人的实力增加就代表着自己的实力减小。王国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遂与其弟王绪劝司马道子削弱地方兵权,加强中央实力。

  意见督导室不错,可是由于王国宝等过于贸然行事,消息一传出,朝野内外骚动。桓玄此时正对朝廷有不满,这个消息传到江陵后,桓玄觉得现在地方与中央已经势如水火,自己有可乘之机,便立即游说殷仲堪,挑唆说“王国宝一向和你作对,早就想对你动手了。现如今他掌握大权,与王绪互为表里,想撤谁撤谁,向换谁换谁。王恭是皇上的太舅,他们一时还不敢对其轻易下手,这样的话,就只能先拿你开刀。你是先帝破格任用的官员,但他人未必认为你何时,如果朝廷下诏征你做中书令,免去你荆州刺史职位,你如何是好?”殷仲堪说:“这件事情我 已经担心很久了,不知道你有什么高见?”桓玄又说道:“王国宝奸诈凶狠,天下人尽知;王孝伯(王恭的字)嫉恶如仇,有过人之处。你应当赶快派人游说王恭起兵,以匡正朝廷。对他说你将率全荆州的军队顺流而下,推举他为盟主。我等亦当奋起追随,这样的话天下都会起兵响应,到时候不愁大事不成。”桓玄倒是很有演讲天赋,说的殷仲堪是心惊肉跳。但就算如此,殷仲堪仍然犹豫不决。

  过了没几天,王恭派使者送信到江陵,邀殷仲堪与桓玄共同匡正朝廷,终于,殷仲堪的野心与欲望占据了他内心的上峰,他,动心了。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殷仲堪之所以不想充大头,应该就是想到这了吧,这会有了领头的,自己就没什么怕的了,殷仲堪应允此事。
  晋安帝隆安元年四月,王恭终于按耐不住寂寞,因为他心里清楚的很,迟一步动手就可能祸及自身。被削夺兵权就等于任人宰割,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所以王恭以“诛王国宝,匡正朝廷”为名先发制人,起兵京口。
  司马道子一得到消息就傻眼了,来没等人家动手,自己就把王国宝兄弟给砍了,以释众怒。如此王恭若再兴兵便没有了理由,遂罢兵返回京口。
  殷仲堪不知道是出于胆小,还是出于谨慎,直到得知朝廷杀了王国宝后才派兵进据巴陵,后来见王恭退兵,就也跟着撤了。
  桓玄看出目前形势对自己有利,便趁机向朝廷提出要当广州刺史一职,发展属于自己的力量,像桓玄这样的人怎么会愿意久居人下。司马道子害怕桓玄,一来怕他和殷仲堪打成一片,不好对付:二来怕桓家在荆州势力庞大,一呼百应。正好因此不愿意让桓玄久居荆楚之地,就任桓玄为假节、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兼广州刺史。

  桓玄顺水推舟欣然领命,但并不赴任,仍旧住在江陵,因为他认为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果不其然,第二年,王恭联合豫州刺史庾楷,以讨伐江州刺史王愉及谯王司马尚之兄弟为名。再次起兵京口。
  桓玄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时机,拉上殷仲堪一起响应王恭,并推举其为盟主。司马道子再次傻了眼,无奈之下,竟把兵权扔给了自己年仅十六岁的儿子司马元显,自己只顾成天喝酒。
  不过,或许这次司马道子做的是对的。
  殷仲堪拨了五千兵马给桓玄,并任命南郡相杨佺期与桓玄一起担任前锋,自己率兵两万殿后,挥兵沿江东下,兵锋直指湓口。
  王愉毫无戒备,仓惶向临川逃窜,但可惜这小哥点子并不高,被桓玄的一名偏将生擒。桓、杨乘胜直驱建康,桓玄打败台军于白石,又与杨佺期一同向横江进军。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巨变已经悄无声息的到来,北府名将刘牢之被司马元显收买,临阵倒戈投降司马元显。

  刘牢之的手下可是东晋最为著名的精锐部队——北府兵,北府兵曾在淝水之战以八千大破前秦符坚四十万大军,一战成名,拥有辉煌的战绩,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北府兵也是其中一大璀璨的亮点,堪与唐之玄甲军、秦之陷阵死士、赵之武陵铁骑、元之蒙古铁骑、明之夷丁突骑等精锐相媲美。
  加上刘牢之也是一代名将,他的倒戈导致了战局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王恭兵败被杀,庾楷也一败涂地,投奔桓玄。
  这样下来,就剩下一支殷仲堪率领的荆州军了。于是司马元显遂派刘牢之率北府兵抵御荆州军,桓玄、杨佺期被迫回军蔡州。王恭盟军的势头几乎就这么被打压下去了。
  为了分化荆州军,司马道子采纳了桓冲之子桓修的建议,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桓修为荆州刺史,而贬黜殷仲堪为广州刺史。殷仲堪听到诏命勃然大怒,立刻催促桓玄、杨佺期进兵。
  桓 、杨二人得到了好处,不愿意出兵,殷仲堪一气之下遽然回军荆州,遣使去蔡州告谕桓、杨的军队说:“你们如果不各自散归,我到江陵便杀尽你们的家人。”

  可能出于宗法制的影响,中国人的家庭意识比较浓厚,此告谕一下,杨佺期的部将刘系立即带领两千人西上,桓玄等也赶快撤退,到达寻阳以后才赶上殷仲堪。
  桓玄之所以撤退,首要还是因为他现在的羽翼还不是很丰满,还需要借助殷仲堪的力量让自己往上爬,目前还不是一脚踢开殷仲堪的时候。殷仲堪丢掉了荆州刺史,也需要依仗桓玄在荆楚地区的声望。
  三人遂在寻阳重新结盟,桓玄被推举为盟主,大家共同约定,不接受朝廷诏命,又联名上书为王恭伸冤,要求处死司马尚之、刘牢之等人。
  司马道子本就求图享乐,毫无战心,被他们这么以威胁,也值得被迫让步,宣布恢复殷仲堪荆州刺史职位。
  这次起兵,胜利果实最为丰富的当属桓玄,他得到了江州,扩大了地盘,加上他还被推举为盟主,就变得更加骄矜起来,所以就经常侮辱、瞧不起杨佺期。
  杨佺期为人骄悍,自以为出自弘农杨氏,是出自名门,便最恨被别人瞧不起,在盟誓坛上就想发难袭击桓玄,幸好被殷仲堪制止。桓玄自然不笨,察觉到杨佺期有异谋,心中就有了吞并他的打算。

  不久,三人矛盾加剧。
  日期:2012-01-01 09:00:56
  乱世开章(下)
  殷仲堪这小哥看桓玄那么猖狂,怕了!担心其日后更加飞扬跋扈,遂与杨佺期进行联姻,互相支援。桓玄敌不过殷、杨二人,害怕被击灭,于是上书朝廷,要求扩大自己的地盘,壮大实力。
  司马道子也想借机挑起矛盾,他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便下令把杨佺期管辖的长沙、衡阳、湘东、零陵四郡划为桓玄的地盘,又让桓玄的哥哥桓伟取代杨佺期的哥哥杨广当南蛮校尉。
  杨佺期听到消息后,火冒三丈,立刻召集军队,假以救援洛阳为名,暗中想联合殷仲堪一起进攻桓玄。

  殷仲堪是两面为难啊,一面担心桓玄一旦被击灭,杨氏兄弟得势,自己反而受害;二来惧怕杨氏兄弟骁勇,难以对付。无奈之下便极力阻止,杨佺期孤掌难鸣,只好先忍下这口气,日后寻机报复。
  隆安三年,荆州发大水,平地水深三尺,殷仲堪开仓赈灾,仓库空虚。
  这可把桓玄给乐坏了,他早就想灭了殷仲堪和杨佺期了,正愁没机会呢,现在老天都帮他,他桓玄可没有宋襄公那么高尚的人格,遂引军西上。
  “兵贵神速”,桓玄也玩起了德国的闪击战,先袭取了屯粮的巴陵,然后进攻杨口,一举击败殷仲堪的侄子殷道护,随后占领零口,兵锋直指二十里外的的江陵。
  首先桓玄的进攻十分突然,加上荆州发生天灾,士兵士气低沉,桓玄的进攻势如破竹,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这下殷仲堪可坐不住了,急忙向杨佺期求救,杨佺期欣然领兵救援。桓玄倒是很坦然,荆州他是吃定了,杨佺期来就来吧,正好一次性把两大竞争对手解决掉,省的日后费事了,有一个吃一个,有两个就吃一双。
  最终殷、杨二军因粮草奇缺而惨败,双双被桓玄杀掉。
  隆安四年三月,桓玄一举拿下荆、雍二州,随即上表朝廷,请求当荆、江二州刺史。朝廷授以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后将军,荆州刺史,假节,桓修为江州刺史。

  听到这个消息后,桓玄很是不爽,坚持要当江州刺史,朝廷迫不得已,加桓玄都督江州及扬豫八郡,兵领江州刺史。这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势不可挡,朝廷的军队几乎全部都派去平乱了,无暇顾及桓玄,加上当时桓家子弟布列朝野,实力强大,所以桓玄的种种非分要求,朝廷都一一应允。
  桓玄独霸荆楚,广树亲信,更是踌躇满志,自以为东晋天下三分有其二,还认为司马氏气数已尽,所以多次指示人给自己上祯祥、献福瑞,搞搞迷信活动。一天悠哉悠哉,很是happy,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大劫马上就要到了。
  日期:2012-01-02 09:14:16
  桓玄之乱(上)
  元兴元年一月,司马元显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以前将军司马尚之为候补,举兵诏讨桓玄。

  官军将要出发之时,桓玄的堂兄太傅长史桓石生即使给桓玄送去了加急密报。得知司马元显兴师问罪,桓玄心中竟恐惧起来,打算固守江陵。长史卞范之献计说:“公威名远扬,谋略震动天下。刘牢之不得人心,司马元显也不过是一乳臭未干的孩子罢了,何惧之有?如果兵临京城之下,恩威并施,则土崩瓦解致使可翘足而待,哪有让敌人入境消弱自己的道理?”卞范之这一番话把桓玄给说乐了,什么恐惧斗烟消云散了,遂派桓伟留下镇守江陵,上表朝廷,率师沿江东下。兵抵寻阳之后,发布檄文,列举司马元显的种种罪状。

  我不得不佩服这篇檄文的作者,文采真的是不错,传到京都,司马元显吓得都不敢下令开船了。
  桓玄这次兴兵甚失人心,,自觉以下犯上,所以常常想着撤退,直到到达寻阳之后,不见台军踪影,桓玄不禁挥鞭大笑司马元显小儿,将士们也个个精神振奋,士气高昂,沿路如入无人之境。
  兵抵姑孰之后,一举击败谯王司马尚之,襄城太守司马休之闻风丧胆,弃城而逃。
  当时刘牢之屯兵冽州,桓玄还是很顾忌刘牢之的,毕竟人家是一代名将,所以遣使劝降,刘牢之敛手归降。
  解决了刘牢之这个大麻烦,桓玄挥兵直驱长安城外的新亭,司马元显不战自溃,弃船逃窜回城,与其父司马道子坐在府中相对而泣,终被桓玄所擒。桓玄执掌大权。
  元兴二年二月,桓玄为提高威望,上表请求率领军队扫平河、洛,然后指示朝廷下诏制止,便对外宣称“奉诏故止”。
  九月,使朝廷拜自己为楚王,封十郡,加相国,总百揆,备九锡,出国置丞相以下官署。
  正当桓玄得意之际,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其兄桓伟病死,桓伟最受桓玄信任,是桓玄的左膀右臂,所以桓玄的死对桓玄的打击不小。
  不久殷仲堪余党叛乱,桓玄之侄自立。虽然这两件事很快被平定下去,但却给了桓玄巨大的精神压力。
  形势在逆转,如果不赶快禅代,皇帝梦难免会成为泡影,桓玄已急不可待。
  元兴二年十二月三日,桓玄一脚把晋安帝踢到一边,即皇帝位于姑孰,改年号为永始,国号:楚,追尊其父桓温为宣武帝,庙号太祖。立其妻刘氏为皇后,大封桓氏兄弟子侄为王。文武百官加官进爵,这是桓玄在告诉满朝文武:跟着我混,我保证不会让你们做恶梦。
  次年二月,安成王桓修带一人入朝,桓玄以为用怀柔政策就可以打消这个人的不满情绪。究竟是什么人?值得娇矜的桓玄如此重视。这个人就是北府军的中级将领——刘裕。
  刘裕出身贫苦,但以汉高祖刘邦后人自居。他原本是个赌徒,但是后来参加了北府军,参与了平定孙恩的农民起义,如今在北府军的地位都是提着脑袋在刀山火海里拼出来的。

  当时北府军的高级将领都被桓玄杀的差不多了,所以桓玄只能看看刘裕对他篡权有没有意见。
  刘裕不是傻子,直到如果表示不满就会遭至杀身之祸。所以明里表示支持,拖住桓玄。其实暗中对桓玄篡夺地位很是不满,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加进了起兵维护晋室的步伐。
  不久,刘裕以旧伤复发为由,与何无忌同船而回,密谋复兴晋室。于是刘裕与其弟刘道规,还有何无忌、刘毅、孟昶、魏咏之、檀凭之、诸葛长民、太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共同谋划起兵。
  当时桓修弟桓弘为征虏将军、青州刺史,镇守广陵,刘道规担任桓弘的参军,孟昶担任桓弘的主簿。刘裕暗中派刘毅去江北,起兵后与二人共杀桓弘;诸葛长民为豫州刺史刁奎左军府参军,刘裕命令他起兵时干掉刁奎,占据历阳;王元德、丰扈兴和童厚之则在京城活动,作为内应。
  过了一段时间,刘裕以游猎为由,与何无忌等人再次相聚,一共有一百多人。
  第二天清晨,京口城门打开,刘裕与何无忌等一举袭杀桓修。刘毅与孟昶等人在广陵干掉了桓弘。刘裕被推举为盟主,并且有了追随自己的人马,虽然说当时只有两千多士兵。于是遂传檄文至京城:

  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晋,阳九屡构。隆安以来,难结皇室。忠臣碎于虎口,贞良弊于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荆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沦,七庙毁坠。夏后之罹浞、豷,有汉之遭莽、卓,方之于玄,未足为喻。自玄篡逆,于今历年,亢旱弥时,民无生气。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兖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将军刘籓、振威将军檀凭之等,忠烈断金,精贯白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益州刺史毛璩,万里齐契,扫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宫于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等,并率部曲,保据石头。扬武将军诸葛长民,收集义士,已据历阳。征虏参军庾赜之等,潜相连结,以为内应。同力协规,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城王修、青州刺史弘首。

  同时,刘裕派孟昶留守京口,自己亲率一千七百余人进驻竹里。
  桓玄得到刘裕起兵的消息后,命扬州刺史桓谦为征讨大都督。因桓谦力主出击,先发制人。桓玄乃遣顿丘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相继自建康北攻京口。
  日期:2012-01-02 09:17:30
  桓玄之乱(中)成败覆舟山
  桓玄自从听说刘裕起兵,甚为忧惧,有人劝慰他说,刘裕等实力弱小,何虑之甚!桓玄却说:“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三月,刘裕与吴甫之在江乘遭遇。吴甫之是桓玄手下骁将之一,他所率军队更是精锐。阵前,刘裕手执长刀,阵列在前,大呼而冲,所向披靡,以及就灭掉了吴甫之。刘裕追至罗落桥,皇甫敷率数千人迎战。宁远将军檀凭之与刘裕各率一部,与皇甫敷展开血战,檀凭之战死,其众溃散。而刘裕却越战越勇,军队士气高昂,阵斩皇甫敷。

  桓玄听说这二将相继兵败战死,那个心疼啊。可是桓玄知道现在还不是心疼的时候,立即再遣桓谦与何澹之屯兵东陵,侍中、后将军卞范之驻军覆舟山以西,合计兵力共二万余人。刘裕知道还要打更难打的仗,所以让三军饱餐一顿,带上三天的干粮,轻装前进至覆舟山以东。
  可是,就在此时,刘裕军的军旗突然折断,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详之照。刘裕力排众议,坚持进攻。
  于是派老弱病残大张旗鼓的向山上发起佯攻,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桓玄竟然当真,以为刘裕已经派主力进攻覆舟山,急调武卫将军庾赜之率精兵出援。醒谦的士兵大多都是北府人,素畏刘裕,所以听说对面指挥的是刘裕,几乎都丧失了斗志。刘裕与刘毅等将军队分为数队,向桓谦军发动突击。刘裕身先士卒,以鼓舞士气,将士们见老大冲在最前,无不死战,各个以一当百。正好当时东北风挂的很大,刘裕借风纵火,“鼓噪之音震京邑”,大破桓谦。

  桓玄见再次失利,无心再战,为了保住小命,只能卷铺盖走人了,带着其子侄演讲南下。刘裕率军进入建康,并遣兵追击桓玄。
  五月,刘毅与桓玄在峥嵘洲遭遇,刘毅以少击众,再次因风纵火,击败桓玄主力,使其部溃不成军,夜烧辎重而逃。
  义熙元年正月,刘毅等到达江津,击破桓谦、桓振,收复江陵。
  三月,刘裕迎安帝复位。为奖励刘裕再造晋室之功,安帝进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朝政。
  桓玄从称帝到兵败出逃,共经八十天;从称帝到被杀,前后不足半年,死时方三十六岁。可怜桓玄,赔了身家性命,却成就了刘裕。如果没有桓玄之乱,刘裕不知还要多少年才能混出头,可见时势造英雄啊。
  现在东晋这个舞台,主角只会一个,那就是——刘裕。
  至此,刘裕平孙恩,灭桓玄,力挽狂澜,再造晋室,功高盖天。当然,即便如此,刘裕在东晋的政坛上还没有做到一人独大的地步。毕竟和他一起打桓玄的人马还有好几路,再说当时司马氏宗室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好在桓玄和孙恩的残余力量还在催死挣扎,使得刘裕可以“养寇自重”。朝廷还用得着他,自然不敢动他。所以刘裕这个仅靠四年就异军突起的政治新星的地位还算稳固。但在一个此消彼长的乱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因此刘裕还需要继续建立更多的功劳来巩固他的地位。他不会像桓玄一样玩虚的,他要靠他的本事来打天下。

  日期:2012-01-03 11:54:24
  桓玄之乱(下)运筹帷幄
  刘裕四处寻找猎物,第一个目标出现了。谁呢?后秦。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表面上看起来很强的后秦呢?这就体现了刘裕惊人的战略眼光。
  397年,后凉分裂,段业建立北凉,之后又分出西凉,但其统治者都依附东晋。当时的代国也是东晋的附属,拓跋珪的弟弟拓跋仪就是一个亲晋积极分子。当年姚兴攻打洛阳的时候,拓跋珪就派了穆崇率六千铁骑支援晋军。
  由此可见,一旦开打,后秦将三面受敌,晋国必然会攻占后秦大片领土。所以刘裕就给后秦的老大姚兴来了个先礼后兵,派使者向后秦求和,条件是让后秦割让南乡等诸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