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命狼种——突厥史传(兼记高车薛延陀回纥)

作者: 滔滔东流

  日期:2011-11-14 23:09:00
  第一章 突厥崛起的历史背景
  1、突厥人的起源
  像匈奴人、鲜卑人一样,突厥人的起源问题至今还是莫衷一是,争论不休,就连自称突厥后裔的土耳其人也不能自圆其说。
  与匈奴人不同的是,突厥人创造了文字,并在石碑和羊皮上毫不吝惜地用最美丽的辞藻和最离奇的传说粉饰其先祖事迹,以重复千遍的圆谎技巧蒙骗了很多人。

  《隋书•突厥传》提供两种说法。
  其一:“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后魏太武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茹茹,世居金山,工于铁作”。
  意思是说:突厥原来是居住在凉州一带的小部落,酋长姓阿史那,归属北凉管辖。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灭北凉时,突厥部落举家西迁,躲到了金山(阿尔泰山)的洞穴中,后被柔然人征服,世代做打铁的奴隶。
  这种说法问题很大。
  首先,突厥先人居住于平凉于史无据,其次,北魏拓跋焘于439年攻灭北凉,北凉遗民辗转西逃至高昌,至460年方被柔然消灭,其间二十一年,很难证明拓跋焘灭北凉和突厥的迁徙有何因果关系?既然越说越糊涂,干脆不用,因此比《隋书》稍晚成书的《北史》干脆删除了平凉杂胡说。
  其二:“或云,其先国于西海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只)一兒,不忍杀,刖足断臂,弃于大泽中。有一牝狼,每衔肉至其所,此兒因食之,得以不死。其后遂与狼交,狼有孕焉。彼邻国者,复令人杀此兒,而狼在其侧。使者将杀之,其狼若为神所凭,欻然至于海东,止于山上”。

  第二个说法很悲情,是古代民族史常用的“桥段”。
  说突厥的先人原居西海(中亚咸海),被邻国灭族,男女皆被杀死,只剩下一个小孩。好在,这个杀手不太冷,把小孩断手断脚,算其必死,遂丢弃在荒野中。接着,“张无忌式”的经典镜头出现了,不过,这孩子遇见的不是猿,而是一只狼,还是只母的,母狼没有向此儿奉献九阳真经,而是衔着肉来的。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赠肉之恩肯定得以身相许,这孩子知恩图报,献身于牡狼,不久就弄出了“狼命”。
  邻国国王闻讯太怒,这孩子口味太重了,绝不能留,又派杀手去杀。第一个杀手不太冷,第二个杀手简直毫无职业素养,见母狼花容月色地护持在此儿旁边,没忍心下手。母狼可不顾杀手顾影自盼卖弄绅士风情,忠心耿耿地衔起瘫子老公往东狂奔,躲到咸海之东的山上,一孩一狼,小夫妻继续过着恩爱的生活。
  《周书•突厥传》把这个故事做了补充:牡狼躲过咸海岸边的追杀,一下子跑到“高昌之西北山”,连生十个儿子。十个儿子长大,全部倒插门(外托妻孕),生子皆跟母姓,其中就一个,就姓阿史那。

  现代人是不信邪的,人狼交配基本上不可能诞生人类。“牝狼”大概是一个以狼为图腾的落后部落。突厥先祖被邻国灭族一事基本可信,然后被牝狼部落救助,遂在金山洞穴中开枝散叶。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之外,《周书》提供了另一种比较接地气的说法。
  话说突厥的先祖原居索国,其地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叫阿谤步,有兄弟十七人,其中一个“伊质泥师都”,接着也是经历一场灭门惨案,只有伊质泥师都逃脱。伊质泥师都小伙比较帅,又能呼风唤雨,娶了两个妻子,生了四个儿子,其部众遂以倍增的速度发展。
  一个儿子“变为白鸿”,羽化升天了,估计是夭折了。
  一个儿子立国阿辅水、剑水之间,号为契骨(契骨乃铁勒的一个部落,马长寿先生据此认为突厥乃铁勒同族的观点已经被业界否定,估计此儿被契骨人抓走了或投奔契骨部落了)。

  一个儿子,立国于“处折水”,其后也是不知所踪。
  只有大儿子“讷都六”居住在“践斯处折施山”,山间苦寒,讷都六会使用火,遂被部众奉为帮主,官号称“设”(也做“杀”),部落号为突厥。
  讷都六既没有追用被灭的前部落之名,也没有用母系部落(牝狼)的名号,而是为自己的部落另外取了一个新名号:突厥。后人解释因金山状如兜鍪,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可是此时突厥人尚在高昌西北山,是不可能比拟金山为号的,可见此说乃附会之说。
  我们以前说过,中国汉学文化非常讲究,以宽大正和为美,像匈奴、鲜卑、柔然等外族,往往采用冷僻艰涩、突兀嗷牙之字作为译名,以丑译表示厌恶,“突厥”二字也不是什么好字眼,也是一种丑译,至于原意如何,不得而知。
  讷都六比他爹还能耐,一口气娶了十房妻子,并且开明地让儿子们各随母姓,他最小的妻姓阿史那,因此生的儿子也姓阿史那。
  讷都六死后,十房的儿子们争相自立,但是他们的爷爷会呼风唤雨、他们的爹爹会生火,都有独门绝技笑傲江湖,凭“才艺”成为部落酋长,这些孩子们的武功却旗鼓相当,都会个三脚猫四面手的,谁也不服谁。最后,大家决定采用一项高难度的体育比赛项目定输赢:跳高。

  大家相约来到大树下,以大树为标尺,谁尿得高算谁赢,sorry,谁跳得高算谁赢。跳高是现代赛场一项重要赛事,那时候也是,结果阿史那年幼,自身质量小却弹跳能力超强,最终成了部落之主,号阿贤设。
  本来这个说法有点靠谱,《周书》却来了一句:此说虽殊,然终狼种也。
  得!这个说法又悬了。
  综合以上诸说,我们基本可以估测出突厥人发祥的大致脉络。
  突厥人原居住于中亚咸海之滨,或叶尼塞河上游的索国,大概在公元五世纪的时候被邻国击败消灭,突厥遗孤在婚姻之族——牡狼部落的协助下逃至高昌北山(贪汗山,今吐鲁番北部的博格多山脉)的洞穴中,随着人口的增长,酋长称设,始建立突厥部落。伊质泥师死,讷都六称设,讷都六死,阿史那称设。时值柔然西进,西域大乱,阿史那(阿贤设)率部出于洞穴,却被柔然征服,被迁徙至金山之阳,举部成为锻奴。

  《周书》、《隋书》、《北史》的成书时代皆在唐贞观年间,当时有很多突厥人移居中原,甚至在隋唐朝廷为官,大概他们也不能对起源事迹讲述明白,所以三书只能这么记录。
  日期:2011-11-15 19:32:05
  二、西域——城头变幻大王旗
  世上的事都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说突厥总是绕不开柔然。
  柔然人的始祖木骨闾乃鲜卑拓跋部的逃奴,在拓跋部逐渐兴盛并建立北魏王朝之时,柔然人也在大漠南北打出了一番局面,建立了柔然汗国。为了互相掠夺,双方发生了数十起大战,互有胜负,两方都是一嘴毛、一身伤、菊花残、满腚伤。
  吴提(429年~444年在位)继位为柔然可汗后,向北魏试探性地伸出橄榄枝,注意,只是试探性的,摇一摇算拉动,为的是大战之后赢得喘息的时间:遣使贡马通好。

  没想到北魏皇帝拓跋焘是个极端自信的人,立即拿棒槌当针,立即议定双方和亲,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吴提娶了拓跋焘的妹妹西海公主,拓跋焘娶了吴提的妹妹,鸡蛋换盐,互为对方的妹夫兼舅哥,而且择日不如撞日,这事现在就办,434年(北魏延和三年),北魏送亲使者兼任迎亲使者,硬送来一位西海公主,连蒙带抢弄走一位柔然公主。吴提这个气,蜜月没度完就带兵入塞,烧杀抢掠一番,出了口恶气。

  气归气,事归事,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焘的治理下,势力鼎盛,柔然南侵获利极小而风险极大,吴提还是改变了策略,把柔然汗国的主攻方向向西转,攻击西域诸国。
  西域(本书所说的西域均指狭义上的西域)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
  自张骞凿空以来,西域实际上即归属于中国。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魏国、西晋设置西域长史府,在此地驻军屯田,管理众城国。
  十六国大乱,西域的主人换届也像走马灯一般。起初,西域由前凉张氏控制,376年,苻坚灭前凉,命大将吕光“收复”西域。前秦灭亡,吕光在凉州建立后凉,直接管理西域。后凉崩溃,建都酒泉的西凉接手西域事务,421年,西凉被北凉击败,后裔李宝和大臣唐契、唐和在伊吾(今哈密)收集西凉残部,西域诸国自行其是。
  就在此时,柔然的势力进驻西域北部。西凉流亡势力向柔然请降,吴提加封唐契为伊吾王,史称伊吾西凉。焉耆、龟兹、姑墨等东道诸国见势不妙,纷纷投降柔然,吴提满载而归。

  柔然人插手西域,挨着死,碰着伤,众小国如临大敌,想一想也没别依靠,只好向中国求助,这几乎是从西汉以来养成的惯性了,正如现在小国有事,纷纷向华盛顿求助一样,当然,除了拉登、内贾德、金二世等二三子而已。
  慢着!现在谁做能代表中国,南朝刘宋虽然正值强盛,但山远路隔,远水难解近渴,众小国只好向北魏求助,一瞬间,平城的驿馆拥来了龟兹、疏勒、乌孙、悦般、渴盘陀、鄯善、焉耆、车师、栗特等九国使者。好大喜功的拓跋焘就稀饭这种场面,好吃好喝好招待一番,对西域使者一摊手:俺也没辙,北路有柔然,中路有北凉,南路有吐谷浑,北魏对西域也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

  送走西域使者,拓跋焘发狠了,对北凉发动最后一战。
  古谣有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五胡十六国大乱时期,凉州虽然也建立了其实,前凉、后凉、北凉、西凉、南凉等割据政权,但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凉州还算太平。
  其中,北凉是公鸡中的战斗机,败南凉、灭北凉,没少抖威风。可是,在强大的魏军面前,北凉简直是纸扎泥糊的一般。439年,北魏军队攻破北凉都城姑藏,北凉王沮渠牧犍出降,与柔然可汗吴提一样,这位沮渠牧犍也是拓跋焘的妹夫兼舅哥,沮渠牧犍早在战前就知会吴提,让他趁虚偷袭北魏后方。果然,拓跋焘受到柔然入侵的战报,匆匆带着沮渠牧犍一众北凉俘虏回到平城,防御柔然。

  可是,北凉亡了吗?
  没有!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在酒泉自称凉王,并命另一位弟弟沮渠天周率部西进,攻打鄯善,企图营造狡兔三窟。
  北魏拓跋焘大怒,派将军尉眷率军入凉州,攻打沮渠无讳。沮渠无讳出城迎敌,当然是大败而归,狼狈撤回酒泉城下,却见城门紧闭,吊桥高锁,城头一人高声断喝:“呔!俺西凉王子李宝,重回酒泉,收拾俺家旧日山河来也!”
  江湖道义,有借有还,再借很难。事已至此,沮渠无讳还有什么好说的,只好率领残兵败将西逃,找他兄弟沮渠天周去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伊吾西凉一直咬牙切齿盯着北凉,须臾不忘灭国之仇。此时,见北凉灭亡,遂定下一条妙计:
  第一路向东,由李宝率领,衔枚潜行,夺回旧都酒泉;

  第二路向西,由唐契、唐和率领,夺取丝绸之路重要门户高昌(今吐鲁番附近)。
  毫不夸张地说,伊吾西凉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东西两线同时发力,准备复兴西凉国。
  西凉谋划虽大,可惜力量太弱,如此折腾,不会招致柔然和北魏的双重攻击吗?
  李宝及唐氏兄弟已经想好了!他们在赌!
  一赌北魏拓跋焘不打算直接控制凉州西部及西域,急于扶植代理人;

  二赌柔然忌惮北魏,不敢对西凉势力下狠手。
  可惜他们赌对了一半,或者是25%。李宝占据酒泉后,立即向北魏拓跋焘上表,陈述自己的革命家史,并宣布背叛柔然,归顺北魏,拓跋焘大喜,果然加封李宝为镇西大将军,敦煌公。
  这位李宝可真是一宝,其子李冲是北魏大臣,深受冯太后和孝文帝元宏的厚爱,是太和改制的重要人物。李宝又是诗仙李白的七世祖,唐朝李渊家族本是赵郡李氏,因祖上没有大人物,也攀附陇西李氏,与李宝家族搭上关系。
  西凉的西路军就不那么幸运了!
  柔然人很快打来,唐契战死,柔然人立高羔子为伊吾王,此举不仅断了西路军的归路,也遮断了李宝从酒泉援救西路军的道路。西凉残余势力只得向西,在高昌城下苦战。
  再说逃奔鄯善的沮渠无讳。

  鄯善古名楼兰,是一块很小的绿洲。鄯善王像白衣秀士王伦一样向沮渠兄弟拱手致歉:穷山小寨,一洼之水,不足以容留各位英雄,还请另谋出路。
  出路?有出路哥几个还到你这里来,速速让出寨主之位给俺家哥哥,不然杀你个片甲不留!
  鄯善王见势不妙,连夜带着人马牲畜向走逃窜,留下一座空城与漫漫黄沙与沮渠无讳。此事之后不久,鄯善的历史终结,城池彻底掩埋于沙漠之中,著名的罗布泊也遁迹无形,可见当时的沙化是非常严重的。
  沙漠中生活极其不易,况且沮渠无讳还人吃马喂拖家带口带了一大帮子人,难道天亡北凉不成!
  正当沮渠无讳急得满嘴冒沫之际,一封信救了他的命。
  信是高昌太守阚爽写来的,邀请沮渠无讳北上高昌,共御强敌。
  高昌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住满了汉魏以来历代屯守军人的后代和躲避战乱的中原流民,是当时西域的一个另类的城市。柔然西进时,因高昌名义上归北凉管理,柔然人与北凉是反魏的政治盟友,故而没有侵占高昌。高昌汉人阚爽却趁北凉统治薄弱之际,发动小型政变,自立为太守,从此高昌不降柔然、北魏、北凉,以更加另类的方式“活着”。

  上文说了,西凉西路军被柔然击败,后退无路,只得在唐和的率领下死攻高昌,柔然可汗吴提陈兵于高昌附近,只有高昌太守阚爽支应一声,立即参战援救高昌。
  阚爽明白,这等于打掉一只狼,迎来一只虎,因此坚决不要柔然援助,而是脑筋急转弯,向沮渠无讳求援。
  沮渠无讳顿时来了精神,丢弃黄沙之中的鄯善,直奔高昌。
  在沮渠无讳和阚爽内外夹击下,唐和率领的西凉残余势力彻底失败,投奔了另一个弹丸小国——车师(都城交河城,今中国新疆吐鲁番西北),因为车师也是向北魏称臣的。沮渠无讳则袭占高昌,继续他的北凉梦,史称高昌北凉。阚爽请神容易送神难,只好举家出逃,投降了柔然。
  有人要问,你讲这么热闹,干突厥鸟事?
  有关系!

  柔然西进之后,西域的政治环境更加复杂,从高昌可见一斑,数年之间,一座小城三度易手,牵动了两大(柔然、北魏)四小(北凉残余、西凉残余、阚氏、车师)六种势力,可谓险象环生。
  在各股势力粉墨登场的大戏面前,突厥人此时正居住在高昌北山的洞穴中,估计不用使用孙大圣手搭凉棚的经典动作,也能看见山下的风云变幻。大概正是此时,阿贤设率部出于穴中,打算捞一把,混个跑龙套的角色干干。柔然骑兵正闲着没事,见一伙子半人半猴的家伙从山下下来,当即上去,兵兵乓乓一顿胖揍,突厥人毫无悬念地投降了。此战太小,柔然人又无文字,因此这场突厥人的命运转折之战却并无记载。

  在阚伯周复建高昌之前,鉴于高昌环境险恶,不属于柔然的势力范围,柔然人就把突厥人迁徙到金山之阳(阿尔泰山南麓),从事低微的锻奴工作去了。
  突厥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五百家。按照一家五人计算,上至拄棍的,下至吃奶的,约两千五百人。搁在那个朝代,都只能算一个小型的“铁工厂”。
  日期:2011-11-16 18:15:20
  三、不甘心的配角
  历史上有所谓的蝴蝶效应,只要漠北草原的游牧骑兵打个转向,西域、中亚乃至欧洲必然发生一连串的联动反应,引起一股股惊天动地的民族大迁徙,自匈奴至蒙古,莫不如此。

  现在的史书多是国别史或地区史,没有人专门全景式地记录这种波澜壮阔的民族大迁徙,牵连其中的民族和部落又多无文字,因此,我们无法确知迁徙的路线和民族融合情况。只知道东方的草原发起一轮冲锋,多瑙河畔却发生腥风血雨,中亚-西亚-东欧就像一个巨大黑色通道,布袋买猫,像变戏法的道具一样。
  柔然人的西进运动不仅在西域引发了权利重组,就连中亚的嚈哒、波斯也产生了联动,甚至欧洲地面上出现了一种来自中亚的“阿哇人”,像肆虐欧洲的匈人一样野蛮粗野,欧洲人惊呼:上帝之鞭难道又揍过来了吗?
  445年,北魏攻击居于青海的吐谷浑,吐谷浑可汗慕利延不敌,率领溃部西逃至于阗,大肆屠戮,控制了西域南部。
  此时,中亚的嚈哒国崛起了,越过葱岭,控制了西域西部一带。
  严格地说,柔然、吐谷浑、嚈哒分占西域,并非正式的统治,而是把西域诸国当做自动提款机,有事没事老去ATM一下。
  柔然人在控制了天山北路之后,马上把兵锋转向了乌孙。
  当年,乌孙国被月氏人攻灭,乌孙王子猎骄靡在匈奴的帮助下,重新立国于伊犁河流域,至今已经五六百年了。汉朝西域都护府调解了乌孙的内部矛盾,分其国为大、小昆弥(乌孙王号)两部,大昆弥一系皆是汉朝解忧公主的子孙。
  乌孙国能够长期保持繁荣稳定,与汉朝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随着汉朝的分裂与动乱,乌孙国失去保护伞,领土日益缩小,现在,柔然人大举来袭,乌孙两部惨败,遗民逃入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山中,从此不知所踪。

  在柔然消灭乌孙的过程中,悦般国帮虎吃食,占据了乌孙部分领土。有的学者称悦般为“白匈奴”,意思是说悦般人是西迁的匈奴人遗留在中亚的一个支系。有人说悦般是四处流徙的月氏人,有人认为悦般人与中亚的样磨人有关,总之,他家的表叔数不清,不必深究。
  悦般王见柔然兵力强健,赶紧抱粗腿,准备攀个亲戚结个亲家,亲自率领数千人出使柔然,入柔然地界百余里,见柔然人不浣衣,不绊发,不洗手,妇人口舔器物,悦般王大怒,对其从臣曰:“汝曹诳我,将我入此狗国中。”于是,与柔然断交开战。
  这个记载最早出于《魏书》,诸书皆引用沿袭。其实,柔然人哪有这么脏,最起码大部分不是这样,北魏朝廷里有大批柔然人为官,后宫又有很多柔然妃子,柔然人脏不脏鲜卑人是很清楚的。这或许只是悦般使者胡诌一个笑话段子而已,用来掩饰与柔然决裂的原因。
  穷讲究的悦般王很快被柔然人打得丢盔弃甲。448年,悦般使者再次来到平城,向北魏求援,希望东西合击柔然。拓跋焘应约出兵,但扑一个空,只与小股柔然人发生遭遇战,而悦般的历史也至此戛然而止。我们估计,柔然可汗吐贺真(444年-464年在位)识破悦般的奸计,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不理北魏军队,集中全军一举击败悦般人。

  消灭悦般之后,柔然人与嚈哒国发生了交集。嚈哒国又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时期,世界上形成了东汉、贵霜、安息(帕提亚王朝)、罗马四大帝国并存的局面。在东汉帝国陷入分裂最后形成五胡十六国乱局的同时,罗马帝国也遭受了日耳曼人、匈人的冲击,分裂为东西两国,最终,西罗马帝国崩盘,东罗马帝国保留小亚细亚和部分欧洲地盘。
  波斯地面上,萨珊王朝(226年-650年)取代帕提亚王朝,成为东罗马帝国的死敌,并开始向中亚和印度方向扩张。
  由月氏后裔建立的贵霜帝国则迅速衰落瓦解,在其北部形成了更大强大的嚈哒帝国。嚈哒人也是个“表叔”说不清的种族,这几乎是中亚国家通病。为了争夺阿富汗地区和印度北部,嚈哒人与萨珊波斯人也开始了数百年的血战。
  嚈哒人脑筋比悦般人灵活,与柔然人通婚结好,亲密合作,东西对进,柔然夺取西域北部,嚈哒人夺取西域西南部,“康居、于阗、沙勒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
  北魏见势不妙,北上朔漠攻击柔然本部,又派大将万度归进军西域,击败焉耆、龟兹等国。嚈哒人也不希望柔然过于强盛,急忙与北魏保持接触,企图迟滞柔然人西进的步伐。但是,随着拓跋焘的被杀,北魏实力下降,开始实施收缩政权,不久便退去了西域的争夺。
  日期:2011-11-16 18:15:43

  虽然北魏、嚈哒都想打压柔然,但真正遏制柔然西进势头的却是高车人。
  高车人古称鬼方,在商周军队的打击下,鬼方发生分化,一部分北上草原,成为丁零人(音:dian lian颠连),一部分成了春秋时代的北狄人,北狄人融入华夏族,在华夏一统、汉匈争霸、鲜卑纵横的大戏中,丁零人始终充当千年龙套的角色,浮光掠影地出现在历史记载里,连名字也变化不定,高车、铁勒、敕勒便是丁零人别名。
  随着人口的增长,丁零人不仅出现漠北,在中原、西域乃至中亚都小规模地存在。如此分散的原因有二:
  首先,丁零人始终分散为很多原始部落,不能实现内部整合。
  其次,丁零人一直被匈奴、鲜卑、柔然等政权所控制,要么当兵充当炮灰,要么充当打击对象,随着主管政权的军事行动更加分散。
  柔然的核心部落人数不多,其驭下便有大量的高车人(丁零)。485年,柔然予成可汗死,子豆仑继位,号伏名敦可汗,改年号为太平。史载豆仑残暴好杀。其名臣石洛候劝他与魏通和,豆仑夷其三族。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酋长背叛柔然,率部众十余万西走。
  豆仑追击高车人,被阿伏至罗打得灰头土脸,连遭失败。北魏孝文帝落井下石,趁机派拓跋颐、陆睿、斛律桓等十二将并出,讨伐柔然。
  最终,阿伏至罗在车师前部西北(今新疆吐鲁番西北交河故城一带),建高车国(一作阿至罗国),自立为王,号“候娄匐勒”,以其弟穷奇为储副。

  柔然人则关起门来搞内讧,众贵族杀死可汗豆仑,立豆仑叔父那盖为可汗,那盖号候“其伏代库者可汗”,改年号为太安。
  阿伏至罗随后派使者至北魏,说自己背叛柔然的原因是苦谏豆仑通好魏国,不要再侵犯中国,恐怕被豆仑杀害,这才率部西走的。
  用脚趾头想想,这也句假话!同悦般使者讲段子辱骂柔然一样,这是高车人与北魏套近乎的漂亮话。
  阿伏至罗如果真心要结好魏国,为什么不率部向南,投降北魏呢?
  投降北魏,必能获得高官显爵,磐石之安,而率部独立则是一条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坎坷之路,尤其是柔然风头正劲的时候。

  况且西域的水很深,不是阿伏至罗这样的小脚色所能驾驭的。
  阿伏至罗趁豆仑即位之初,地位不稳之时,突然率领十万人集体发难,显然是蓄谋已久的,真正的原因是想自立为王,过把瘾。多年的寡妇熬成婆,多年的龙套而今要挑战主角了。
  步子迈得有点大了,扯蛋是肯定的,摔跤是不可避免的。
  客观上,阿伏至罗的背叛,致使柔然人的西进步伐停滞,双方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五十多年的混战,加之内讧加剧,柔然不可避免地走上衰落之路。
  日期:2011-11-17 18:31:29

  4、过把瘾就死
  在高车独立之前,北魏军队驱逐了柔然的伊吾城主高羔子,拿下了伊吾城。自北魏雄主拓跋焘被杀后,北魏内讧频发,小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势已成昨日黄花,强弩之末,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政策,冯太后下令撤销“孤悬沙外”的鄯善、焉耆二镇,把投诚的唐和(西凉残余势力)和车师王部撤回内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