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水浒十八禁
作者:
无敌小霖仔
日期:2012-1-23 1:48:00
水浒十八禁(你不知道的真相)
大部分人了解《水浒传》都是通过看电视剧,通过这个渠道我们看到的全是官逼民反,兄弟情义,见义勇为。如果你只知道这些,那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你被骗了。如果水浒里面只有这些东西那他就不能称得上是名著了。
在水浒传里面存在大量重口味并且极不和谐的东西,为了没看过原著或者没看懂原著的朋友们不被蒙蔽,我决定闲来无事说一说这些东西。
其实水浒传里面最多的并不是好汉,而是土匪,而且大多是没有人性的土匪,下面我就为大家逐回分析,以书论书,拨开伪善的面纱,为您讲述一群住在水泊里的土匪的故事。
引首
我所看的水浒传的版本是一百回的。为了使论述更加严谨,我必须对不太熟悉水浒传的朋友说一下,说这个事就不分段了,这样如果朋友们知道水浒传有三个不同回数的版本就请直接跳到下一段就好了,省得你们找的累是吧。下面开始说,水浒传成书流传的一共有三个版本,一百回的,一百二十回的和七十回的,一百回的版本所有的故事都很流畅和严谨,衔接的很紧凑,故事也很完整也就是我看的这个版本。一百二十回的为什么会多出二十回呢,是因为这里面增加了一些章节,类似日本动画里的TV原创,跟主线情节一点儿裙带关系都没有,要有关系也可能有点儿金钱关系,所以在这里本着谨慎的态度我没有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具我的猜测啊,您也别当真啊,肯定是当时这水浒传买的特别好,有好多的书商都在印这水浒传,肯定有个很有智慧的书商在一个不起眼儿的地方又编了二十回插了进去,然后对外宣称:“鄙人今得古本水浒传一部(大伙儿不都这么说嘛,不管什么书,是古本的就牛逼)吾观之,实乃百二十回,方知世上流传之版本皆为残本,吾得此宝不敢独占,遂印百部,与君同享。”。当时肯定是大卖特卖,因为大家以前知道的都是一百回的故事,人们对这多出来的二十回肯定是充满了好奇,就这些仅仅因为好奇而来的购买者就够书商赚的了。当然了,这都是我的意淫,据说这后加出来的二十回文笔明显不如以往,而且故事的时间也无法跟原来的一百回有机的结合,只是多添了两个反派,让好汉们多执行了些任务,显示一下好汉们的能耐罢了。我没有看过这二十回,我也不好在这评价什么,只是转述。虽然这二十回是后加的,不过这也是艺术,也是了不起的成就,硬生生编出二十回也是需要不小的能耐的,再说也都是古人写的,所以不能说这一百二十回的没有一百回的好,只是一种不同的体验罢了,所以还请不明真相的大家不要因为看了多出二十回的水浒传而沾沾自喜,也不要随便挤兑没看过那二十回的人。没看过那二十回的也不要害怕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情节,因为那段跟情节没有什么关系,您就当他是个剧场版的吧,闲着没事看看也行,聊胜于无嘛。至于这七十回的其实就是一百回版的前七十一回,第一回拿出来当成了楔子,就成七十回了,所有的回目也没有改,只是把后面收招安的故事省去了,就到“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伯英雄排座次。”这样一来就没有后面的死伤过程,让人看着很过瘾。具相关专家的考证,这七十回版本的其实就是金圣叹弄出来的,金圣叹是个很嘎很浪漫的人,显然他也很不爽梁山贼寇被招安,所以他也谎称得到了古本,制造出了七十回的版本,大家也知道,我上面也说过了,这古本根本就是个噱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金圣叹这个版所创造的价值显然不能跟那一百二十回的版本相提并论,最多也是给读者一个暗爽的机会,心存侥幸的想,“我心目中的英雄永远不死,什么招安都是扯淡,古本才是真理!”然后愤愤的死掉了七十回以后的部分。综上所述,对于这三个版本,如果你想了解一些著名的事件,那么就请看一百回版的,如果你想看加强版的,那么请看一百二十回的,如果你想爽,那就请看七十回的,好了,关于版本的我就说到这,反正我也就只知道这些了,让我再多说我也说不出来了。
好了我开始说我看的这个版本吧。具体的说我看的这个版本应该是一百零一回,在这个版本的开头有一篇引首,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我感觉这个引首对了解全文有一定的作用,很有必要说一下,所以我要在下面介绍一下引首里面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水浒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的。我们常说“唐宋元明清”,这样说很顺,也很有韵律感,可很多事情远没有说起来那么顺溜。
在“唐”和“宋”之间还有一段混乱的时期,这个时期用一句比较现代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军阀混战”。
当然了,那时候都是皇上,我这么说着舒服,您听着也明白,就是这么个意思,你要跟我较真那就没意思了,这一段就是要告诉朋友们,以下说的一切都是以书论书,怎么好懂怎么说,请大家不要跟我较真,省得大家都没意思。
“唐”和“宋”之间的这一坨是什么呢,没错你答对了,是五代十国。
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上为五代十国本身,广义上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这一堆乱糟糟的国家和朝代,历史学家们也是很头疼,他们之间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各自也有各自的论据,在此我就不一一的叙述了,省得他们说我侵犯他们的版权,总之而言之你就知道“唐”和“宋”之间有一段及其黑暗恐怖,百姓生活朝不保夕,每天都换国旗国歌的时期就对了,这也是水浒传引首里面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个信息。
书上说这段时间很黑暗,自古上天有好生之德,于是乎在天上神仙的干预下诞生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匡胤,在水浒传里面称他为“武德皇帝”,其实唐朝的唐高祖李渊也就是李世民的爸爸也叫“武德皇帝”,这里面我也不知道是作者没有文化还是吉祥话太少了,导致了这个情况。其实赵匡胤死后得到的谥号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也许是简称也没准儿,反正知道是这么个事情就好了,小说嘛,不必太认真,毕竟我们连书是不是施耐庵写的都不确定,又要求什么呢。
我其实也不愿意说这些历史朝代的东西,再多说的话就有点儿历史故事的味儿了,可这一版水浒传的引首说的就是这些东西,不说也不好,对作者不礼貌,所以我还得接着说,大家还是忍忍吧,别害怕,很快的。
引首里面说,赵匡胤是天上的霹雳大仙,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太土了,霹雳,帅呆,酷毙什么的,我说着都难受。可能当时的人认为很牛,毕竟时代不同了嘛,也许是我们听的太多了所以才觉得土。
引首里说,这个霹雳大仙降世临凡,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天,异香经久不散,这其实是个老俗套,看看古代的开国皇帝,没有几个出生时候不放点儿什么的,有光的,有烟的,有小动物的,总之那意思就是说他们很另类,与众不同,是世间独一无二的,这一点在著名天涯违禁历史小说《明***事儿》中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接下来引首里并没有说赵匡胤黄袍加身谋朝篡位的事,也许作者也写了,不过被和谐了,因为它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违反了人民的意愿,对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反作用,所以作者可能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为了保住这个故事,就把这段话删掉了。
不过我现在不怕了,我是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我不怕河蟹,河蟹,河蟹……哎?我怎么打不出来hexie两个字了?
好了不扯了,言归正传,作者没敢说,那就让我来揭揭老赵的底儿,希望他不要见怪,我只说一点点而已。
要说赵匡胤就不得不说后周,说后周就不得不说后汉,我们暂且就从后汉开始吧,我要讲的是水浒传,它毕竟不是历史,要是再往前说的话,那估计就得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说了。
后汉是一个叫刘智远的人建立的,他是后晋的的河东节度使。
契丹灭了后晋占据中原,看过天龙八部的都应该知道契丹,就是萧峰他们老家。
也许是由于契丹是个游牧民族,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还停留在武力至上的阶段,也可能是居无定所的传统所致,他们当时并没有立即扩大疆土的意识,又可能他们将汉人当作了别的种族,总之他们当时并没有长久统治中原的意思,只把中原看成是他们的猎物,到处的烧杀抢掠,大失民心。
刘知远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太原称帝,国号是“汉”,因为他姓刘嘛,中国人就愿意攀高枝儿,总说自己的祖先是谁谁谁的,其实都他妈的是猴子。
史学家们为了把他这个“汉”跟刘邦的那个“汉”区分开,于是就叫他“后汉”。
再后来,这个刘知远攻克了中原,把都城放在了汴京,也就是现在河南开封那个地方。
刘知远死了之后,他的第二个儿子继位,他叫刘承佑。这时候后汉下属的藩镇发生了叛乱,汉隐帝刘承佑命令郭威去平复叛乱,但是这个刘承佑却又猜忌郭威怕他造反,刘承佑就想杀了郭威,郭威知道了这个事情,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刘承佑,自己做了皇帝,他就是后周的开国皇帝周太祖。
我的天呐,终于到后周了,我都快放弃了,到了后周就好了,五代十国终于快要结束了,我们的水浒传也终于要开始了。
当时赵匡胤就在郭威的手下,他也是拥立郭威的成员之一,赵匡胤的父亲是一位奇人,就跟民国时的杨度差不太多。
赵匡胤的父亲叫赵弘殷,先后是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这里面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传奇,光看赵弘殷的履历就看得出来,不过我不准备说他的故事,毕竟他儿子才是我想说的。
好的,下面来说赵匡胤,上一段说了他的父亲很牛,所以他家也算是军事世家,赵匡胤大小也算是个官二代,手下也有些人手,他起初投奔郭威的时候,郭威还没想当皇帝,那时还是个将军。
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不得不说赵匡胤也属实有两下子,会一些武术套路什么的,他还非常爱看书学习。郭威很喜欢他,怎么看怎么招人稀罕,人就是这么回事儿,看对上眼儿了怎么都行,不行也行,你行你行。
后来赵匡胤又极力的拥立郭威当皇帝,郭威当皇帝三年之后就死了,随后郭威的义子继位,也就是周世宗,在周世宗统治时期赵匡胤打了几个漂亮仗,这样一来赵匡胤就更加的被重用,一路做到了“殿前都点检”,这个官职相当于禁卫军的最高领导者。
周世忠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比较好的皇帝,他改革了不少前朝德积弊体恤百姓,开辟了统一全国的道路。不过他只在位六年,三十九岁就死了,并且还是因为亲自率军北伐时得了病才死的。
周世忠姓柴,他是郭威妻子娘家那边的孩子,郭威自己的孩子在造反的时候被后汉的人杀了,没有儿子就只好过继一个。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就是周世忠的后代,所以说皇帝之中是有姓柴的。
周世忠死了,他七岁的儿子继位。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著名的“陈桥兵变”也就是“黄袍加身”。
公元960年,周朝的官员百姓正在庆祝元旦,办点儿跨年晚会啥的,镇州和定州突然来信儿说辽国和北汉的残部联合起来要来打他们。
听到了这个消息,太后和宰相们可就慌了,也没查查消息准不准确就急忙派赵匡胤领着兵北上御敌。
赵匡胤领着兵就走到了陈桥驿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附近,史书上说这天晚上赵匡胤喝了点儿小酒。
第二天天还没怎么亮呢,陈桥驿就开了锅了,士兵们老兴奋了。(可不兴奋怎么地,他们都是当开国功臣了。)
赵匡胤被吵醒了穿着内衣内裤寻思出来看看怎么了。这一出来不要紧,门口全是他的手下,说让他当皇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大伙儿就把皇上穿的黄袍披在了他的身上。就这样他就当上了皇帝。其实哪有什么敌人入侵,根本从一开始就是个阴谋。
赵匡胤领着兵大摇大摆的会到了首都,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谁有了兵力谁就是统治者,你连兵都没有,谁都罩不住,谁还跟你混,你说是不是。
就这样,赵匡胤一回来,朝廷的官员什么的就都服了,写了一些留着存档的文件之后,七岁的小皇帝就让位了,赵匡胤成了根正苗红的皇上,因为赵匡胤发迹是在宋州(现在的河南商丘附近),所以新国号就取了一个“宋”字。这就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这是历史上最大众化的说法,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赵匡胤肯定知道所有的事,所以头一天晚上才故意多喝点儿酒,早上起来就跟大家装傻。
预谋是肯定有的,赵匡胤的弟弟和亲信赵普早就都准备好了,他俩是具体的实施者,要不然从哪弄黄袍啊,你又不是皇帝,没事儿自己弄那么一套衣服可是要掉脑袋的。
不得不说老赵也算是挺讲究了,没有杀皇帝太后什么的,要不然水浒传里没了柴大官人就有点儿玩儿不转了,这可是个重要人物。
行了,就先说到这吧,不得不说赵匡胤这辈子跟成语解结下了不解之缘,后面又有“杯酒释兵权”,死的时候又有“烛影斧声”,这些事大家都应该很熟悉,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赵匡胤死后,我们也不讨论他是不是被害死的,总之他是死了,然后是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就是黄袍加身事件的密谋者之一。
因为宋朝是从造反中诞生的,而且是出乎意料的容易。所以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害怕再发生同样的事情来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宋朝对于兵权的掌控很集中,并且不愿意发展军事力量,虽然自己内部没有什么大的造反现象,却被外国人欺负坏了,最后宋朝也是以被人吞并告终。
好了,赵匡胤我揭完了老底儿,接下来还得按照书上的剧情来。书上说赵匡胤篡位之后,在西岳华山有一个叫陈抟的著名道士听说赵匡胤登基开心坏了,直拍脑门哈哈大笑,正骑着驴呢,噌一下就跳了下来。
旁边的人吓了一跳,问他这是怎么了,那个道士说:“从此以后天下就太平啦!”这个小故事无疑就是歌功颂德,为皇上唱凯歌。
讲完了这个故事,书上的进展明显就快了许多,可能是为了避开赵匡胤不明不白的死和他弟弟不明不白的继位,这里直接就说“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然后就一笔带过,一个传一个,不到二十个字就传到了第四位皇帝宋仁宗。
关于宋仁宗,作者又大肆的吹嘘了一番,说宋仁宗是天上的赤脚大仙降世临凡,这家伙可能跟霹雳大仙是好朋友,霹雳大仙先下凡是给他铺路,都弄好了再让他下来。
说宋仁宗降生之后,没日没夜的哭,谁哄也不好使。朝廷就贴了皇榜召人医治,这也是各种影视剧,各种传奇故事常用的桥段,只要一帖皇榜那肯定就是要有民间奇人出现了,不过这回来的不是人。
书上说这件事闹的太大,惊动了天庭,于是就派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个老头儿去揭了皇榜。
老头儿来到宫中在那时还不是宋仁宗的宋仁宗耳边说了八个字,小宋仁宗立马就不哭了。
宋仁宗的爸爸宋真宗正想要跟儿子的恩人唠唠嗑套套近乎,好好感谢感谢,可这老头儿一点儿也不给面子,“噗”一声化成了一阵清风,呼一下就不见了,我猜宋真宗当时很尴尬。
大家肯定好奇太白金星说了哪八个字,他说的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书中解释了,这两个星辰乃是玉皇大帝派遣下来的,文曲是南衙开封府主,龙图阁大学士包拯,也就是包青天的原型,看电视你就知道他有多厉害了,又推理又断案,还能通灵啥的我就不用细说了,不过真人没有包青天那么黑这一点要说明。
这个武曲可能许多人不知道,这个星辰降世临凡之后的名字叫做“狄青”。当代对这个人的演绎与评说不是太多,不过有一部动画片专门讲了他的事儿,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查一查他的事迹,如果你已经知道了那就更好了。
狄青这个人从小就不安分,打架斗殴什么的,脸上还有纹身,就跟古惑仔是一样的,看到陈浩南就看到他了。
后来他当了兵依旧保持着彪悍的风格,他每次战斗都是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听说敌人来了,一下子就起身上马杀敌,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可他的结局却不怎么好,他不是战死也不是被判刑,而是憋屈死的。当时皇上病了,有好多人都跟皇上说他要造反,狄青就整日的郁闷,到处的躲藏,什么也不敢干,什么也不敢说,最后得了病郁郁而终,多了我也不介绍了,因为我也不知道了,本着不知道就不说的原则省得犯错误。
到这我们可以知道,这赤脚大仙哭是害怕没有人给他撑腰他,有了这两个天上的神仙下凡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就不哭了,呵呵,听着挺邪乎的哈。
书上另起一段接着说。这朝皇帝就是仁宗天子,在位四十二年,改了九个年号。自从天圣元年庚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原文是“户不夜闭”听着难受),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佑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佑四年至嘉佑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
关于这一段,我在网上查了查资料,有一位网友说,据《我国历代纪元表》查:宋仁宗明道元年是1032年;皇佑三年是1052年。这样算来明道元年至皇佑三年,即:1032年-1052年,计20年,而不是九年。皇佑四年是1053年;嘉佑二年是1059年。皇佑四年至嘉佑二年,即:1052年-1057年,计5年,而不是九年。正确的纪年应该是:明道元年(1032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庆历元年(1041年)至皇佑元年(1049年)。很明显作者搞错了帝王年号及年代。
具体的时间我也没有细算,既然这位网友研究了,就拿他这段出来给大家看看。不过大家也不用太在意,毕竟小说就是小说,怎么说着舒服怎么来吧,大部分人还不是史学家,研究这些东西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书上接着说。经历了三登之世,老百姓受了些快乐,可谁想到乐极生悲,嘉祐三年春天,宋朝爆发了一场瘟疫,全国各地,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飘来。
这里又插了一句说开封府包拯包大人拿出自己的钱财来买药给百姓发放,可也没有什么效果。(这一句可能是为了观众们说的,因为作者怕观众们问“包青天那么厉害,他跑哪去了!”。)
于是乎万般无奈之下,文武百官上朝的时候就给宋仁宗出了个馊主意,要皇上派人去向瘟神祈祷,谢罪消灾。
下面我还是抄一段原文吧,我说的没原文气势磅礴。
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星下临凡世,七十二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有诗为证:
诗曰:
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乐无穷。
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细腿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正好一百零八个。作者塑造这么些水浒人物也是为了凑这个数,要不然小小的梁山哪会用得到这么多的头领。皇叔刘玄德打个天下才用了五个虎将,梁山哪里用得上啊。梁山上很多人存不存在都没什么影响。刚好凑齐数目会显得故事特神奇,特有文化,特有水平,特吸引人,特像真事儿。
“天罡”单说它就是指北斗七星的斗柄,也就是北面天上那个大勺子的把儿。如果“三十六天罡”放在一起说,那就是指北斗星附近的三十六颗星星,每个星星还对应着一个神仙。七十二地煞也是同样的道理,也是北斗星下属的七十二颗星星,也对应着相应的神仙,具体哪颗是哪颗,谁也说不清楚,它们多和算命看风水有关系,表示个时辰方位什么的,主要是用他们的象征意义,不研究这些星星具体在哪。
天罡地煞,这些东西都是从道教中来的。道教对于天上的星星是有极特殊感情的,这叫星辰崇拜,他们认为天上的星星会影响地上的人和事物。
我们民间有不少关于星星的传说,这些东西已经融入了我们广大中国人的生活,可以说是道教影响了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了道教,总之这两者的关系是异常之紧密的,说也说不清楚。你看看我又扯远了,我尽量控制哈。
关于这首诗我想说。四大名著当中,每一部里面都有诗,有的写的好,可以单独拿出来欣赏,也有的像顺口溜,我都会写。
这些诗对于整个故事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不愿意读的朋友完全可以略过不看。
这些诗的作用无外乎是想提升文章的品味,另一个作用是想让读者感觉故事是真的,像那么回事儿。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