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这样残忍

作者: 周慕白A

  日期:2012-1-20 18:57:00
  《历史总是这样残忍》
  目录
  朱元璋是个大魔头
  安禄山:大唐帝国的噩梦

  自古红颜多薄命
  “窝里斗”的中国人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
  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杨广的“大头症”
  王安石因变法而毁誉千年

  袁承焕含冤受“磔刑”
  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史上最让人痛惜的投降——李陵兵败
  “色”字头上一把刀

  历史上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文字狱
  宫怨与《何满子》
  古人对生命的漠视
  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流放者的土地
  徽州女人与贞节牌坊
  惨绝人寰的“人殉”和“人祭”
  封建迷信害死人

  说一说那些变态的古代刑罚
  李香君血染桃花扇
  江山变故与女子之笑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一个道士与敦煌的灾难
  圆明园的无声哭泣

  第一篇:朱元璋是个大魔头
  日期:2012-01-20 19:00:25
  中国的古代历史漫长而复杂,期间有太平岁月,更有割据纷争;有名相辅政,更有奸臣当道。而留给后世印象最深的当是那些拥有无上权力的帝王们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其中尤以那些开国帝王更为耀眼。说到开国帝王,必然是历经磨难,必然是雄才大略,比如说秦始皇,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再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
  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平民出生的帝王,刘邦与朱元璋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故而朱元璋早年在内心深处也是以刘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这也正如清代史学大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说的:“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
  其实,朱元璋除了出生与刘邦相当之外,其所用的谋臣将帅也很相似。不难看出,所谓的“汉兴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与明太祖麾下的刘基、李善长、徐达等人有着惊人的类似,如出一斑。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说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基堪于张良比肩,至于主持政务,筹饷理财方面,李善长亦不输给萧何,而功勋卓著、战无不胜的徐达则是明太祖的“韩信”。可以说,明太祖之所以能灭陈友谅、剿张士诚,平定天下,一统河山,此三人功不可没。

  但是,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在诛杀功臣方面,这两位也很相似,后者朱元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他即位之初,也就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屠杀。
  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的历朝历代君王,甚至包括那些乱世的枭雄们,都比不上他朱元璋在屠杀功臣方面的“业绩”。武则天在女皇之路中固然也是经过了血性的屠杀,但那些被杀之人多半都是李氏宗亲和那些反对她的人,其范围以及数量都不可以与朱元璋相提并论;刘邦也杀功臣,但只局限于少数倨傲的将领们,一代名将韩信归根结底还是吕后所杀。韩信死后,刘邦甚至还很可怜他。史书记载,刘邦听到韩信被杀时,“且喜且怜之。”比起刘邦的阔达表现来,朱元璋那就冷血的多了,也残酷的多——

  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一次性便杀掉了一万余名官员,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在这场长达十年的大屠杀中,就连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儿女亲家、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他都没有放过,并且还诛其三族,时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
  说“胡惟庸案”是空前绝后的是不对的,空前固然是对的,但绝后那就错了,因为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空印案”拉开了序幕。如果说“胡惟庸案”有些人确实罪有应得的话,那么这件“空印案”则完全是一件冤案了,甚至比那窦娥还要冤,而且你还无处申诉,因为这件案子是专制皇帝朱元璋一手炮制的。在这次大屠杀中,朱元璋又杀了一万余名官员,很多清廉正直的官员都遭到了无辜的屠杀,其中就有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

  只是这样的大冤案还不是“绝后”的,因为后面还有“郭桓案”。这件所谓的贪污案论牵涉之广、影响之大可谓真正的空前绝后了。在锦衣卫和诏狱的残酷逼供之下,一个人供出了十个人,十个人供出了一百个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使此案变成了遍及全国的惊天大案。此案一共被杀掉三万余人,大多数为官员。
  朱元璋似乎对杀人还没有尽兴,于是又有了后来的“蓝玉案”。蓝玉为一代名将,只是此人的性格有很大缺陷。在面对杀人狂魔朱元璋的凌厉目光下,这是会招来杀身之祸了,即便是谨慎小心的刘基都无法保全,何况是蓝玉这种性格张扬之人。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于是,又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屠杀拉开了序幕。此案也是遵循前面一贯的作风,一个人谋反,揪出了十个同党,在由这十个同党揪出来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最终,共查出蓝玉同党一万五千人。无疑,这些所谓的“同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以上就是朱元璋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件”了。总之,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通过这四大案件,朱元璋几乎杀掉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并大部分官员。严格说起来,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老乡汤和。常遇春很幸运,早在征战中就去世了,否则等待他的也将是被屠杀的命运。明初第一名将徐达也算是死在朱元璋之手。据说徐达患了一种疥疮,最忌吃鹅肉了,可是朱元璋却偏偏送了一碗鹅肉给他,徐达只得含泪吃掉了,结果当天晚上便毒发身亡。应该说,朱元璋在杀人方面,有着大义灭亲的“良好品质”:李文忠是他的外甥,也是一代名将,为他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朱元璋仍然要杀他,后来亏得马皇后出面阻止了。作为一个冷血的杀人狂,朱元璋也不待见读书人,比起宋太祖来,可谓是阴暗多了。宋濂乃是明朝初年的著名学者,也是太子朱标的老师,结果因为孙子参与了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便将赋闲在家的宋濂也抓来京城,准备杀了他,最后还是幸亏由马皇后出面阻止了,可是年迈的宋濂仍然死在了被贬的途中。

  学而优则仕,很多读书人为了进入仕途,不惜寒窗苦读十几载,最终步入仕途,做得官员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每天竟是恐怖与屠杀。也许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做官都是非常好的一个职业,可谓是金饭碗了,但只有一个朝代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朱元璋的洪武年间。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惨”。因为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污吏,创造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惩罚措施,那就是“剥皮实草”。朱元璋规定,凡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者,即处死,并剥皮。朱元璋在各县都设有“剥皮亭”。后来干脆没有限额规定,只要是贪污了,不分多少,一律处斩。据统计,自明朝开国以来,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多达几万人。

  如果说这些贪官因贪婪被处斩那确实罪有应得,可关键问题是朱元璋给官员们定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才1044石米,而一名知县,他的一个月俸禄仅只有7.5石,养活一家人都成问题。比起宋朝士大夫的待遇来可谓是天壤之别了。有明一代,仅靠俸禄养活一家人的官员只有一个,他就是海瑞。
  既然当官如此悲惨,那为何还有人愿意当官呢?说实话,实在是被迫无奈。面对朱元璋的大屠杀,官员们是人人自危,哪个不想辞职回家?哪个不想自然死亡?可关键是朱元璋是否会允许的问题,稍有不慎,便是人头落地。这样一来,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满朝文武都活在恐怖之中,于是一幕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情景出现了:据史料记载,洪武年间的官员们每次上朝,都要在自家门口举行一个简单的离别仪式,也就是交代后事了,因为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活着回来了。妻子儿女们都哭成一团,挥手送别。待到散朝的时候,妻子儿女们都早早地在家门口盼望着,若是能见到活人回来,那么这一家子必定会好好庆祝一番,庆祝自己又多活了一天。

  日期:2012-01-20 19:01:35
  关于朱元璋为什么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功臣,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那是由于太子懦弱,只怕到后来驾驭不了这些厉害的文臣武将。后来太子朱标又很早去世。由于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感情太深,故而决意要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年幼的朱允炆那就更驾驭不了群臣了,故而朱元璋才展开了这样的大屠杀。
  其实光就这些仍然解释不了朱元璋的冷血阴暗,因为这完全已经超出了一个度了。关于这一点,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是这样解释的,他说:
  “朱元璋所以如此,主要的在于他的性格,表现在行为上的是短见、冷血,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跪下来向他哀求,而他又拒绝宽恕。”
  -------

  “朱元璋却深以他的平民身份为耻,深以他当过乞丐为耻和当过和尚为耻。在他充满自卑的情结中,异常羡慕官员和士大夫所保持的优越地位,因而产生强烈压制他人的暴虐意念,以求自己心理平衡。”
  柏杨先生的话不无道理,其实,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是极度厌恶那些官员们的,因为他觉得,当年正是由于官员们的贪污腐朽,才导致他双亲活活饿死,才导致他家破人亡,而自己则流落为乞丐、和尚。不可否认,朱元璋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是卓越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严重缺乏人权观念。
  说到朱元璋摧残人权,则不得不说说由朱元璋一手创立的、使官员们闻风伤胆的“诏狱”制度与“廷杖”制度了。儒家思想崇尚“刑不上大夫”,可他朱元璋真是继往开来,非但打破了这一制度,反而还加倍地摧残那些优越的士大夫们。
  对于这一点,柏杨先生更是义愤填膺,柏杨先生甚至认为,朱元璋是导致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罪魁祸首——
  “朱元璋对中国人最严重的伤害,是他在政治上所作的若干重要措施。中国文化和物质文明,一直到本世纪(十四),都比欧洲进步,但朱元璋使这种进步停止。以致十九世纪欧洲人侵入中国时,中国已堕落成一个白痴般的部落,至少落后三百年,植根就在这里。”
  ——节选自《中国人史纲》
  先生在后面紧跟着说了朱元璋所犯罪恶的内容,那就是以下三点:

  一 人权的蹂躏
  二 绝对专制制度的建立
  三 文化酱缸的加深
  ——节选自《中国人史纲》
  在这里,我不得不为朱元璋鸣不平了,诚然朱元璋确是如此,但罪却不在朱元璋本人身上,而是中国这种君主专制制度或者说整个封建体制开始走向下坡路了,这是时代的必然,与朱元璋本人无关,即便没有朱元璋,也会出现“李元璋”、“周元璋”的。不过朱元璋确实凭借他那偏狭的心胸与冷血的性格在中国的人权史上留下了无比血腥的一笔,说他是个大魔头一点都不为过。

  日期:2012-01-20 23:22:22
  第二篇 安禄山:大唐帝国的噩梦
  中国历史上的任何盛世都不会像“开元盛世”那样让后人激动不已。汉代的“文景之治”显然还不够成熟,也不够全面;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论起深度与广度来,都不可以与开元盛世相提并论;而北宋的繁花似锦也只仅仅体现在经济与文化上,至于政治和军事都遭到了后人的诟病,尤其是军事。唯有开元盛世是全面而广泛的,是多姿多彩的——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杜甫的这首《忆昔》,对开元盛世的繁荣做了最全面的描述,所谓梦回盛唐,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了。年轻的帝王李隆基朝气蓬勃,励精图治,一代贤相张九龄鞠躬尽瘁,信心满满,再加上唐太宗与武则天时期的积淀,大唐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长安与洛阳,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官僚制度与选官制度,有李白、王维的诗歌,有大度开放的国风,盛唐气象,四方仰视,慕名而来。

  只是到了唐玄宗的天宝年间,似乎这一切都变了,首先李隆基开始变了,变得不再那么进取了,变得有些昏聩了——张九龄被罢相,取而代之的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李白那飘逸浪漫的诗歌不见了,有的则是杜甫的忧国忧民。
  其实,我们应该能发现出这样一种规律,那就是中国的历代帝王们在位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了,就容易出问题了。西汉的鼎盛是由汉武帝一手创造出来的,可是西汉的衰落也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四年,长时间的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就难免不出现问题了。晚年的刘彻就疑神疑鬼,并好大喜功,不断地向匈奴征伐,最终掏空了国家的财富,并逼自己的太子刘据谋反。清朝的乾隆爷亦是如此,岂不闻其六下江南不知花掉了多少银子。而唐玄宗在位时间也长达四十五年,后期的李隆基就难免不堕落了,整天都沉迷在与杨贵妃的嬉闹中,开始不理朝政,任由李林甫把持。开元盛世走向了尽头。而给开元盛世致命一击的罪魁祸首却是安禄山。一个完美的盛世大唐几乎在一夜之间化为了乌有。

  安禄山,何许人也?史书上说他是胡人,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营州柳城的一个杂种胡人才对,因为他的父亲是胡人,他的母亲却是名突厥女子。这个营州柳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
  不难看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当中,安禄山的脑子里是没有什么孔孟之道的,更别说什么忠君爱国了。他只知道,一旦自己有了势力,自己便可以当皇帝了,无上的权力,金钱与美女,应有尽有。
  概括地说,安禄山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安禄山虽然出身不好,也没有学过孔孟之道,但他逢迎拍马的功夫却是一流的,也很善于投机钻营。比如说,他有一次入朝拜见唐玄宗,为了取得唐玄宗的信任,他竟信誓旦旦地说:“臣若不行正道,事主不忠,虫食臣心。”
  如果臣安禄山不忠心于大唐的话,那么就让食心虫把臣的心给吃掉。玄宗皇帝一听,那是大为感动。
  杂种胡人安禄山不仅会发毒誓,而且他还很会讨玄宗皇帝的欢心。应该说,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在于他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装憨卖傻。比如说有一次,安禄山看见太子了,他竟不拜,旁边的人都在说他,他却说“臣愚蠢,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玄宗一听,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很高兴。
  后世的人怕是没人不知道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那点爱情往事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安禄山见皇帝如此宠爱杨贵妃,于是便拜年轻的杨贵妃为干妈,虽然他比这位大美人还大上十几岁。
  此后,当安禄山每次进宫觐见的时候,总是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玄宗感到很奇怪,于是安禄山就说了,番人先母后父。玄宗听了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样憨直的番将能够让自己放心,于是就更加大胆地把东北边防重任托付给他了。
  第二,开元之治的繁荣,让玄宗皇帝飘飘然起来,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他开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了,所以他每年都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四处征战,这样也就养大了安禄山这只憨态可掬的猛虎了。
  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中就说了:“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允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成长,自然要扑到唐朝的内地来。”
  最后,安禄山的成功,其实还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便是唐天宝年间的奸相李林甫。唐玄宗时,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有些朝廷重臣往往会被派到地方上去担任节度使,如果他在担任节度使的过程中,干得比较出色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被调到朝廷里担任宰相。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相位,李林甫给唐玄宗出了一个馊主意,他对越来越老年痴呆的唐玄宗说,让那些目不识丁的胡人专任地方大将、节度使,而安禄山就是个胡人。

  毫无疑问,像安禄山这种目不识丁的胡人,即便在地方上干得再出色,也没有可能入朝为相的,这样,李林甫大人的宰相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在这里,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李林甫可不是为了帮助他安禄山的。虽然说李林甫很坏,但像安禄山这样的杂种胡人他是看不上的。安禄山想拍他老人家的马屁都拍不上,没办法,人家瞧不起。非但如此,安禄山还非常惧怕这位老奸巨猾的李林甫,自己的那些个雕虫小技可以瞒过别人,瞒过那个越来越糊涂的唐玄宗,可是休想瞒过李林甫。充其量,安禄山不过是只小狐狸罢了,可李林甫那可是只久经沙场的老狐狸。所以,每当安禄山见李林甫时,他总是感到很紧张,明明是大冬天的,他却总是会汗流浃背。

  应该说,李林甫在世的时候,小狐狸安禄山还不敢轻举妄动,可当天宝十一年,李林甫死后,安禄山便无所顾忌了,新上任的宰相杨国忠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以上便是安禄山得以手握重兵的原因了,再根据他的逻辑,既然有这个实力当皇帝那是要当的,于是他就造反了,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纠集二十万雄兵反唐。
  日期:2012-01-20 23:24:22
  刚开始的时候,叛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东都洛阳和京城长安。
  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狼狈出逃,准备前往四川成都避难——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在逃到距长安只六十公里的马嵬坡时,愤怒的禁卫军包围了唐玄宗的行宫,先把杨国忠给杀掉了,并屠杀了他的全家。紧接着,禁卫军要求李隆基处置杨玉环,万般无奈之下,李隆基只好命宦官高力士将她绞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没过多久,李隆基的太子李亨在灵武郡宣布继位,遥尊逃到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当时的李亨并不能集结多少兵力,他的二十万精兵都死在了云南。无奈之下,他只得向回纥汗国乞援,付出的报酬是:收复长安时,长安城中的所有美女和财产,任凭回纥将士烧杀奸淫和掳掠回国。恰在这个时候,在长安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安禄山因眼病而双目全盲,心情极其烦躁,动辄杀戮。最后,当他要杀掉他的长子安庆绪时,安庆绪反而先杀了他。

  公元757年,回纥兵团收复长安,在李亨的儿子李豫一再地要求下,回纥终于答应等收复洛阳时再行烧杀抢掠。李豫的理由是,如果回纥兵团在长安即行烧杀掳掠,那么洛阳人民必定恐慌,势必将为安庆绪死守。后来,洛阳被收复时,那些日夜盼望政府军的人民,却等来了一群衣冠禽兽,他们发现这支军队远比安禄山的叛军凶残。回纥兵团毫不客气地在洛阳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最终,安禄山的叛乱由于他的大将史思明在范阳投降而告结束,历时三年零五个月。
  然而这还并没有真正的结束。唐肃宗李亨并没有广阔的心胸去容纳这个过去的叛将,准备秘密的将史思明杀掉。可惜后来阴谋不幸泄露,史思明再度起兵叛变。他循着安禄山南下的旧路线,渡过黄河,再度攻陷了东都洛阳。幸运的是,史思明也重蹈了安禄山的覆辙,当他凶残地想杀掉他的长子史朝义时,史朝义也反过来杀掉了他。这时,唐王朝的皇位已由李豫接任,是为唐代宗,他仍然沿用他父亲李亨的条件,再度向回纥汗国乞援。

  公元762年,回纥军团又一次地收复洛阳,洛阳也就再一次地惨遭了恶运。昔日繁花似锦的东都,再遭浩劫,从此一百年间,一片荒凉。让人感到无比气愤的是,唐朝政府的军队也效法回纥,兵锋所至之处,也都成了人间炼狱。
  史思明之子史朝义于公元763年自杀,第二次兵变也宣告结束,历时四年。
  安史之乱自公元755年开始,至唐代宗宝应元年结束,前后长达八年之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盛世,就这样在战乱中灰飞烟灭,大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元气,那让后人每每称道的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焉不知读史更使人垂泪!
  日期:2012-01-21 13:10:28
  第三篇: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己亥岁》其一
  多年以前,包括现在,我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作为一名统帅,最好是古代的将军,领着千军万马,在残阳如血的黄昏,在鹰击长空的原野上,在万马奔腾的铁蹄声中,神情刚毅,指挥若定,剑指胡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去实现那每个男人心中可能都存在的将军梦。抑或者悲壮一点,在四面楚歌中笑谈生死,马革裹尸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一
  即便是像李贺这样的文弱书生,也有这样的想法,可见将军梦是很多人都拥有的,又或者说是英雄梦。李贺一生体弱多病,在仕途上也极不得志,最终死时年仅27岁。无论是他死于抑郁也好,还是死于疾病也好,总之,他的内心也渴望做个英雄。宋朝的秦观也是以忧郁多情而著称,不过此君早年也喜好兵法,究其原因,想来也无非是有早一日可以做个将军,退而求其次也得做个军师之类的,西汉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明初的刘伯温,等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