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将—那些陪伴名将的红颜们

作者: 与君相逢武陵溪

  日期:2012-2-7 21:45:00
  开这个帖的缘起,是因为回味了这句残酷的诗“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两种天赐的美玉若是合璧,将会是怎样的光彩?我很好奇,也很期待,就拂去历史的尘灰,看一看那些我们知与不知的名将+美人的传奇……
  想到哪写道哪,可能不按历史的次序,诸君随便观看吧。仅此而已
  第一篇:最温暖的童话--大明中山王+谢氏
  说来惭愧,我了解徐达这位名将不是很早,直到在当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儿》里才对他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那里只见到了这位明帝国开国元勋的赫赫战功,见到了他的儿女,却没有看到这个英才辈出的家里的女主人。机缘巧合,不久就真的发现了谢氏的蛛丝马迹……

  相见
  也许那是战火连天的元至正20年,也许更早,在当时南中国割据一方的朱元璋的麾下,年近而立的徐达见到了同是大将谢再兴的女儿谢氏,这位农家出身的子弟对美丽的谢姑娘几乎是一见钟情。
  但当时的徐达有不少障碍。
  其一,他在老家是有原配之妻的。这位糟糠之妻据说素养容颜都是差得很远的,并且按史料来推测的话,她应该是没有生育。本来这在那个时代也许不是问题,但在从骨子里本分的徐达来说,心理这这一关就很难。
  其二,谢再兴自然不会同意把一个如花似玉的爱女嫁给这么个有妇之夫。更何况按照推测,徐达比谢氏要大十岁左右
  日期:2012-02-07 21:57:28

  以徐达的个性,我想他没有想要用什么手段解决这个难题,或许把这份情思压在心底,或许只是和最好的朋友透漏过一二。巧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恰好看上了谢再兴的另一个女儿。从以后的很多事情上看,朱文正并非内敛克制的人。很快,他们的上司朱元璋得知了他们的心事。
  朱元璋这个人,复杂的叫多年后的我们不太好准确描述,但当时的他,还处在百战艰难的创业期,连吴王的头衔尚未得到,对自己的得力大将自然关照备至,很痛快的要做主为两位大将完婚。
  但是不出所料,谢再兴非常不情愿。朱文正的轻狂他看不上,徐达有妻的现实他更受不了。
  日期:2012-02-08 10:55:46
  此时的朱元璋却执意要做这个月老,就找借口支开谢再兴,强行为这两对新人办了婚事。

  对于谢氏姐妹来说,这样的成亲意味着无奈和屈辱,而以徐达的那位谢氏更甚。她不仅是被逼成亲,还相当于做了人家的妾室。虽然徐达很可能是以嫡妻之礼迎娶的。
  我不知道在洞房之夜二人相见,该是怎样的情景。对于徐达,一定是狂喜之中带着深深的愧疚。对于谢氏,她也许发觉只有认命,也许凭直觉感到徐达并非恃强凌弱,粗鲁无礼的人,也许能看出徐达眼底的深情。反正这以后的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但是很快,风波起了。
  我不知道徐达的原配夫人是不是一直跟在他身边,但我猜测大概不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许她在老家凤阳苦守。听闻丈夫与别人成亲,自然会有百般的不甘。不顾一切来寻丈夫,肯定也说了很多很多难听的话。
  本来,这样三个人会有些尴尬,但在那个时代还是可以相处下去的。却偏偏,这位见识不多的村妇,也许听说了丈夫的婚事是他的主公朱元璋一手促成,把怨气撒到了朱元璋头上。

  这样事情就严重得多了。朱元璋不是徐达,不会容忍她一丝一毫。最后很决绝的把她处死。当然,这也许还有为徐达扫去障碍的意思。
  但我们完全能想象徐达和谢氏对此事的震惊和歉疚。那毕竟是一条性命,并且由绝望到疯狂,情有可原,却最终这样如秋叶被朔风席卷而去。
  从这里,谢氏也隐隐感到了朱元璋的可怕。好在,她能躲在丈夫的身后,享受这乱世中难得的温馨幸福。
  成婚两年,他们的长女出生了,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女孩将成为未来的大明国一代贤后。夫妻俩自然欣喜不已,对这个长女百般疼爱,小心训导。
  可惜的是,命运不会放过对他们的折磨。
  徐达的岳父谢再兴很不高兴。本来,一双宝贝女儿被人生生夺走,他已经窝火很久。不曾想,朱元璋一点没有因此厚待他安抚他,反而在他行事时处处受委屈牵制。

  隐忍了很久,终于爆发了。大战前夕,谢再兴决定离开朱元璋这个欺人太甚的主公,去投奔他们原来的敌人。
  朱元璋及时发现,毫不手软,按谋逆之罪,抓捕谢家满门男丁,全部格杀!
  这样的消息传到谢氏耳中时,足以叫她生不如死。
  我们不知道,徐达是怎样帮助爱妻度过这样的折磨的,我们只能看到,谢氏没有在这场灭门惨案中倒下。我们可以猜到,这背后有多少徐达的抚慰,规劝,妥协,和无可奈何的眼泪。
  灾难似乎还未完结。年轻的朱文正因为叔父朱元璋自立为吴王,论功行赏时,误以为他淡泊名利,没有给与他应得的赏赐,而生出了反叛之心。一边,秘密联系朱元璋西吴政权的劲敌张士诚,准备投降。另一方面,居然在家里和夫人一起穿上了绣有龙凤的衣袍。
  朱元璋再次发觉,又是一场大事变。

  朱文正夫妻俩都被囚禁起来,但不久就双双死于囹圄。而他们唯一的儿子被朱元璋收养。
  比起上一次的大祸,这一次姐妹家庭的变故对谢氏来说,已经算不得惊涛骇浪了。但望着小小的外甥,我想她一定会哭成泪人。
  好在,她比她的母亲,姐妹都幸运。她的丈夫,一如既往的英勇善战却不骄狂,在朱元璋手下也从未出过差错。
  经受了七年的风风雨雨,熬到了大明建国,熬到了分封功臣。徐达以骄人的战绩和无可挑剔的人品,被封为魏国公。当然,夫贵妻荣,谢氏也成了命妇。把凤冠霞帔捧到谢氏面前,这是徐达最幸福最骄傲的时刻。
  最难得的是,患难之后的徐达没有改变。

  当徐达攻占元大都时,马上派兵包围了皇宫,保护其中的皇妃公主等未来得及逃走的元帝女眷不受任何袭扰凌辱。仅此一项,我就对徐达深表敬佩。这是个做人的底限,但在把女人当成财产的年代,他的这份细心实属不易。
  这固然是因为他的本性,但我想,看着这些女人,他或许想到了远在南京的妻子。爱吾爱以及人之爱,充满爱意的心往往柔软可亲。
  虽然战事频仍,夫妻聚少离多,却似乎没有消磨掉二人的情意。两人有了后来的仁孝皇后,代王妃,安王妃三个女儿,以及建文忠臣第一人长子徐增寿,二子添福,三子膺绪,以及那个为朱棣靖难输送许多情报的幼子增寿。
  徐达在建国十七年后,与世长辞。朱元璋对他的评价极高“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他战无不胜,却不矜不伐,谨慎谦虚。他纵横天下,见识过四方绝色,却妇女无所爱。他身为令威震天下的蒙古铁骑也闻风丧胆的英雄,却经常温和的笑着对所有人。因为这一生,他足够幸福。
  谢氏何时去世我不好妄言,但应该在靖难以前。那么,她不必再次经历战乱,亲人自残,而是安安静静的去另一个世界,找寻那个终身只爱她一人的夫君去了。这对于她,是真正的幸福。

  得一心人,白手不离,恩爱不疑,生下一群可爱的儿女,共同将他们养育成人。这样的幸福,不正是多少女孩,甚至男人所向往的么?
  悲惨的爱情令我们久久回味,却忽视了平淡长久,涓涓细流的爱情与婚姻。但这样的甜蜜和幸福,我们一直在期待。
  日期:2012-02-08 13:38:32
  第二篇:难荷君恩--元世祖与宋度宗昭仪王清惠
  说完了美满与甜蜜,这会儿要提一个不那么和谐的故事了。

  从女主角说起。
  王清惠是南宋度宗皇帝的昭仪,一代宠妃,自然是才貌无伦。只可惜,生在了南宋为元所灭的时代。所以没有意外,她在南宋投降后,随恭帝及帝宫三千人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在驿站墙壁上题词《满江红·太液芙蓉》。凄美华艳,清脱出世,感人至深。以至于当时的文人官员,像文天祥,邓光荐、汪元量等纷纷相和。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
  但是,按照亡国宫眷的传统,她的命运无非以下两种:好一点,被战胜国皇帝收入后宫,默默度过下半生。坏一点,发配浣衣院之类的地方,受尽凌辱折磨。
  我想她应该在众人中十分耀眼。我想,那位威震天下的帝王元世祖忽必烈注意到她了。这也很自然,英雄爱美人,几乎是必然的规律。等到她到了上都,被授瀛国公书。
  但是,这份新帝的注意,对于王清惠来说,是更深的惶恐不安。在重理学,讲忠烈的宋代,作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深荷圣恩的嫔妃,她怎么也做不出辱身失节,以身侍贼的事。但是很显然,作为蒙古人的忽必烈不会理解汉人的节义这回事。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传说。说是忽必烈看中了她,非要纳她入宫。清惠自然极力推却。最后,清惠笑问:“皇上后宫那么多佳人,为何喜欢我?喜欢我哪一点呢?”

  忽必烈正是情迷之时,随口说喜欢她的鼻子。清惠就说愿意入宫,但请皇帝稍等片刻。忽必烈正得意之时,清惠出来了,吓得忽必烈魂飞魄散。
  原来,这个刚烈的女孩把自己的琼鼻割下,双手奉上!
  这就是节义,就算忽必烈随蒙古铁骑踏遍世界,还是在一个柔弱的南朝女子面前,吓得落荒而逃。
  也许没有这么刚烈,也许元世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不再强力相逼。反正,最后王清惠削发为尼,守候着心底的节操和清高。
  我在想,不管有没有那惨烈的一幕,忽必烈都会难忘这个比很多亡国弱女都坚强的女孩。隋代皇后公主可入唐宫,宋高宗生母可为金人妾室。相较之下,这个女子的坚持,如此的罕有。
  他得不到她,他不理解她,但他敬重她,倾慕她,所以,不敢再打扰她,任她按照自己的意愿,青灯古佛,了此一生。
  王清惠是否明白,是忽必烈放过了她?如果忽必烈不计手段,她终究无法挣脱。她是使她为仇雠,不共戴天,还是,对他的放手,有了一丝丝的感激?

  我都不得而知。我宁愿她,不再愤恨。有一个人愿意尊敬你,这本是幸福的。
  在紫檀宫的忽必烈,在尼姑庵的王清惠,这一生因为国恨家仇,就这样永不相见……
  日期:2012-02-09 15:12:32
  第三篇:铁衣上的玫瑰——大宋忠武王韩世忠+安国夫人梁红玉
  这一对,是不多见的,红颜相伴将军沙场驰骋的经典。关于他们的故事很多,让我们细细看来。
  说起来很残酷,是江南方腊起义,将这对璧人送到了彼此的面前。
  在这之前,梁红玉是东京武将之家的小姐,虽不同一般脂粉,擅文墨,能骑射,但自有她的娇贵。在这之前,韩世忠凭借他的英勇才智,在西北抗击西夏。两人相隔千里,无缘相识。
  但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梁家父子战事不利,相继被处死,遭此大难的梁红玉家用日窘,或者说是按照惯例,作为罪臣家属被发为京口的营妓。而远在大西北的韩世忠则随上级来到江南,在战事最后,以偏校之身,幸运的生擒方腊,扫平东南。
  命运就是这样离奇。很自然的,胜利的天军班师时路过京口,摆起了庆功宴。按两宋的习气,既有美酒,自然少不得那些官方蓄养的营妓们在席间以声色相佐。秀美而英气的梁红玉就这样出现在了低级军官,魁梧雄毅却不骄矜的军官韩世忠面前。
  雄壮与柔情的互补,眉宇间英烈之风的近似,使得两人对视的目光里都满是惊叹。原来,这世上真的有可与我相匹的人。

  把酒详叙,梁红玉凄凉的身世,定然叫韩世忠心疼不已。没有犹豫,韩世忠为其赎身,将她收做妾室。
  之所以是妾室,是因为此时的韩世忠已有了原配白氏。不过,这似乎也不算是障碍。鉴于自己教坊的出身,梁红玉不会把这个当成心病。更何况,没有多久,白氏病逝,韩世忠就将她扶做正室。这对于梁红玉来说,是最大的尊敬。
  他没有因为她出身风尘,而有一丝的轻视,始终将她作为知己,且敬且爱,这是梁红玉最大的幸福。
  从此以后,她不顾危险,始终追随在四处征战的韩世忠左右。
  过了一段时间,梁红玉怀了身孕。韩世忠再也舍不得她随自己奔波了,就将她留在了京城临安。
  不幸的是,京城出了大事,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意欲逼高宗退位,立年幼的皇太子,妄图以此控制朝廷。而在他们的行动中还有一步,就是扣押韩世忠的家眷,来牵制手握重兵在外,随时可以起兵勤王的韩世忠。梁红玉及儿子自然难逃罗网。

  好在,忌于韩世忠的威名,叛军也没有为难他们母子,以礼相待。
  梁红玉自然心急如焚。丈夫此时定十分为难。起兵勤王,怕他们母子性命不保。原地不动,又有负圣恩。恰好,当时的宰相献出了妙计,假意效忠,说通苗傅,派梁红玉去劝说韩世忠来降。
  得到这个消息,梁红玉定是有惊喜也有忧惧。若万一苗傅回过神来,怕放她走,反而威胁不到韩世忠呢?那她就危险了。
  但机不可失,梁红玉迅速回家,抱了幼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
  这一程走得满含后怕。万一苗傅醒悟过来,派人追赶,她和儿子真的会很麻烦!所以她不停的催马前行,不顾疲累,一昼夜赶到秀州,终于见到了丈夫韩世忠。
  正忧心如焚的韩世忠见牵念不已的爱妻幼子就这样出现在面前,真是喜从天降,恍若梦中。一家三口相拥而泣。
  合家平安了,韩世忠再不犹豫,联合其他将领起兵平叛。得救的宋高宗欣喜若狂,亲自迎接这一对忠勇的贤伉俪。梁红玉从此也有了安国夫人的封号。
  南宋的小朝廷却时时受到金军铁骑的威胁,也就注定他们夫妻不会清静太久。
  使他们夫妻名满天下的黄天荡大战来临了。
  这一次,梁红玉作为鼓手出现,站在醒目的位置,冒着箭雨亲自擂鼓,和韩世忠一起,指挥战舰与金军抗衡,将他们逼入黄天荡围困达48天。
  遗憾的是,孤立无援加战术失算,最终金兀术还是趁机撤退,没有全军覆没。

  但这一点都无损他们夫妻的光彩。尽管他们当时也上疏自陈“失机纵敌”。在那个山河沦陷,神州陆沉的时代,有这么一对忠勇无双的人儿能大败敌军,扫尽他们的威风,是大快人心的。当时的人们感佩,如今的我们感动。
  这样伴君左右,同生共死的日子,因为执子之手的温馨,扫去了所有的阴霾。
  可惜的是,刀兵者毕竟是不祥之气,天不由人,给了这对璧人一个惨烈的结局。
  日期:2012-02-09 18:23:49
  因为黄天荡之战,梁红玉被再次加封为杨国夫人,五军都督,以唐平阳公主为榜样,以一届女儿身成立幕府,自领一军。这一支娘子军一点也不输于首创的那一支,多次出战,威震四方。骁勇的金军都为之胆寒。

  梁红玉此时应该是无比骄傲的,她不仅仅是名将韩世忠的妻子,不仅仅能陪丈夫沙场纵横,她还拥有自己的一片辽阔天地,还能真正的为丈夫东杀西挡。此时的韩世忠对妻子应该是心疼,钦敬,怜爱,自豪,感动,诸般滋味都有。如玫瑰一样鲜艳明媚的娇妻,和男人一样披坚执锐,风餐露宿,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他只能加倍的呵护。
  梁红玉作为罕见的女将,备受丈夫和朝野上下的真心夸赞,多少有些轻敌。结果,危险就真的降临在心肠烈如男儿的杨国夫人身上。
  那是个清朗的八月,梁红玉一如往常,率领轻骑秘密袭击袭金人粮道。本来这是偷袭,却不料金人早有察觉,预先设下了埋伏。如果是一般的埋伏也就罢了,金人这次似乎想把这枝战地玫瑰连根拔起,竟然调用以精兵铁浮图,以于宋军十倍的兵力包围。战斗之惨状就可想而知了。我几乎不忍再去复述:“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最为教人发指的是,我们的女英雄居然被金人分尸,割去其头颅送金庭邀功,甚至,将她残缺不全的赤裸身体曝晒三日。我这会儿简直有了骂人的冲动!一群号称骁勇无敌的游牧族男人,屡屡败于一个女子之手,好不容易使诡计除去敌手,居然这样蹂躏糟践亡者的尸身!龌龊,野蛮,阴暗……!
  到底,英雄相惜,他们夫妻的老对手完颜兀术实在看不下去了,将梁红玉的遗体收集起来,送回南方,还给了韩世忠。
  我无法想象,一世英雄的韩世忠听到妻子战死,会怎样的哀痛。更无法想象,看着妻子残缺不全,被蹂躏的惨不可睹的遗体,会如何的惊怒愤恨,痛悔交加,痛不欲生。
  他最爱的女子,陪伴他穿过那么多金戈铁马的岁月,脱离他的怀抱和保护,独树一帜,使他如虎添翼,却最终,以这样的惨相回到他的怀中。
  如果当初不放她离开自己的营帐,如果一直将她护在自己的麾下,如果……没有如果,铁血玫瑰一定要在战场旁若无人的绽放,哪怕鲜血满身。

  长离别,长相思,长断魂,余下的人生,没有了红颜知己兼同袍之友兼最爱之人,无论处庙堂之上还是隐江湖之中,大宋忠武王都将是怎样的孤独……
  日期:2012-02-10 15:11:12
  第四篇:保存你的星辉——大宋忠烈侯岳云+忠烈夫人巩氏
  岳飞,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图腾。笼罩在他的光环下的岳云,在我心里就是南宋版的霍去病。这样的年少英勇,又这样似流星划过天际般,以一种惨绝的方式告别人世,那么,他的身后,可有谁在纪念,在守望?
  日期:2012-02-10 19:20:11
  结合当时的战事发展和他们长子的出生时间,岳云和巩氏成亲大约在南宋绍兴五年左右。

  要说明的是,这一对结为夫妻,很可能是传统的包办婚姻。岳飞对妻儿管教极严,更重要的是,岳云12岁就从军了(真的,作为岳帅的儿子,他不容易),之后一直随父亲征战四方,年纪小加上戎马倥偬,不太可能去编织一场风花雪月。不过话说回来,包办的婚姻未必就不幸福,这还在于两个人的缘分和彼此的付出 。
  此时的岳云已经十七岁了,去年随父出征,一马当先冲上随州城的战绩,使他获得了“赢官人”的美誉,听起来多么神气!而随着随州,邓州等地的收复,金人暂时退师,朝廷犒赏岳家军上下。令我们失望的是,岳云作为有功之将,被岳飞以年纪尚小乳臭未干不得军功为理由,没有报功请赏。
  好在,小英雄自己也是磊落大气之人,没把封赏太当一回事。更何况,还有洞房花烛的喜悦等着他。
  两人就趁着这战斗的空隙成婚了。一个英气逼人,一个笑靥若花,自然恩爱相守。
  蜜月过后就是别离,杨幺作乱(也是一场农民起义),还需岳家军出马平定。岳云自然要再次投入战斗。小夫妻依依惜别。

  幸福的事情总是相似的。到了绍兴七年,他们的长子岳甫出生了。我们能想象到一对年轻夫妻初为父母的欢欣。岳云依然没有闲着,依然在随军北伐收复失地,并打退伪齐政权(貌似一个汉奸政权)的进攻。
  此时的岳云光芒闪现,就算岳帅大公无私,不为他请功邀赏,同为良将的张俊都看不下去了,亲自为岳云报功。
  按说作为妻子,巩氏是盼着丈夫受赏得官的。不知她能否理解公爹对丈夫的“压制”?我们相信,她是理解的。若是她对此耿耿于怀,岳云不会那么潇洒的对待这样的“不公平”。
  之后的三年,或许是没有极大的战争,更是因为,岳飞已经开始受到排挤,而所谓的和议也渐渐达成了,岳家军没有经历太大的战事。我想,岳云应该是在训练军队之余,陪在妻儿身边的。
  年轻的父母,可爱的儿子,在南方温和的山水中相依相伴,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此时的他们恐怕怎么都想不到,这是他们一家最后的欢聚。

  几年的平静后,是一波连一波的浪涛。绍兴十年,金人背弃盟约,开始南侵。和平不是卑躬屈膝能换来的,朝廷再次启用岳飞。岳云自然又一次与妻儿分别。
  这一年的战争,是岳家军的不朽传奇,也是岳家陨落的前奏。光复了十数失地,娶得朱仙镇大捷,准备直捣黄龙,却被那十二道金牌召回。
  冲锋陷阵的岳云面对得而复失的故土,心中的愤恨不会比任何人少。回家短暂的歇息,也许只有至亲至爱,能抚平英雄的遗憾。
  他们夫妻肯定能从朝廷旨意召回的信息里感受到危险的气息。但年轻的他们不会想到,危险这么快就来临了。
  阴暗的绍兴十一年到来了,岳家父子打退金人对淮西的进攻后,就遭到了清算。一个没有任何根据的所谓谋反案,从年头拖到年尾,最后以一句遗臭万年的“莫须有”结束。岳云,作为岳飞的长子,得力战将,机宜文字(掌管机密事宜记录),自然也难逃魔爪,随伟大的岳帅一起被杀害。
  不管有多少文字为秦桧翻案,每读史至此,我都控制不住激动,想要亲手凌迟这个败类。

  23岁的岳云就这样星落。
  我不敢想巩氏得知丈夫和公爹被囚禁时,有多么惊慌失落,六神无主。我更不愿想,丈夫的死讯传到她的耳中,20岁出头的巩氏怎样的肝胆俱裂。
  天塌了。岳家只下妇孺了(岳飞次子岳雷此时才十五岁,剩余几子更小)。而回过神来的巩氏面对着两个幼子及4个小叔,还没来的及感慨孤儿寡母的悲凉,就接到了又一个坏消息:身为罪臣家眷,合家流放岭南!
  果然没有最卑劣,只有更无耻。巩氏作为岳家长媳,自然成了顶梁柱,与婆母李氏一起,带领全家在荒凉艰苦的岭南,艰难度日。
  直到四岁的岳甫长成二十五岁的青年,岳家父子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无法想象,这漫长的21年,巩氏是如何熬过来的。在穷山恶水中,从花一样的年华起,孀居守节,以心血抚育教导岳家子弟,奉养渐渐年迈的婆母,直到天日昭昭,照亮那段黑暗。

  一家人回到钱塘,守在岳王墓前。岳云得被追封为侯,巩氏也有了忠烈夫人的封号。长子岳甫和次子岳申也得了官,趁宦游之际,打探岳家平反始末。
  到了岳家第三代,开始弃武从文,以岳雷之子岳珂最为著名。岳家的丰功伟绩,岳家的千古奇冤,岳家父子的人格性情,都由他们记录传播。
  我敢肯定的说,这背后,有巩氏无数的心血,和欣慰的笑容。
  不许乌云蒙蔽了流星的光芒,巩氏站在苦难中,微笑着收集将星的光芒,留给千秋万世瞻仰。
  应无遗憾了,我的爱人,你的名字和功业,将像星光一样不朽……
  日期:2012-02-11 16:10:49
  第五篇:花谢子满枝——北宋杨业+折(读she)氏
  在我的记忆里,杨家将是我看过的第一部电视剧。从那以后,后来读书到开封,亲见天波杨府,联想到关于杨家将的无数影视戏曲,故事传说,感慨颇深:缔造这样一个传奇之家的夫妻,该是何等的风神……

  仔细翻阅史书,我几乎有了种错觉,这对夫妻不会是经典的门当户对+青梅竹马吧。
  这两家都是世居山西。杨业的父亲杨信,在五代十国的乱世,自立为麟州刺史,折氏的父亲折德扆占据府州,而且两州临近。他们少时是否就认识呢??
  不乱联想了,后来,杨信臣附后汉政权时,为结交后汉的皇室重臣刘崇,把杨业(当时还叫杨重贵)派到了太原。
  这个年少英武的孩子深得刘崇的喜爱,收为养孙,赐姓刘,还改名继业。这自然也使与他家齐名的折德扆刮目相看。不管一双小儿女有没有过童年友谊,反正折家家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了杨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