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神——李靖大将军传奇

作者: 怀旧船长

  日期:2012-3-9 8:55:00
  【前言】
  小时候,特别喜欢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说唐》……关于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传说,是那样根深蒂固,激荡着青涩枯燥而又浮想联翩的岁月。中国浩瀚的历史为英雄们提供了纵横驰骋的舞台,亦为后世男儿灌注了永不枯竭的热血。作为一名作者,我始终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写一部关于英雄的书,记录他们的英雄事迹,还原消逝的历史现场。然而囿于经历才情,直到中年,这个梦想才得以实现。

  CCTV曾评出中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白起、韩信、李靖、岳飞。白起强秦,韩信立汉,岳飞抗金,确为千古名将。然而在我的心中,更敬佩李靖大将军。这不仅因为他有平岭南、定江南、灭突厥、收吐浑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为人、为将、为帅、为官之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所以在四大名将中,惟李靖出将入相、得以善终,又有兵法传世,连《西游记》、《封神演义》这等名著都将他虚构进故事里,《虬髯客传》虽系短文,但青年李靖的风姿跃然纸上,成为万千女性心仪的男人。当然,脱离隋唐交替这一历史环境来看李靖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初唐灿若星辰的文武名臣中若无李靖、魏徵、房玄龄、杜如晦、李世勣等人亦是索然无味的。

  唐朝是一个激进、拓展、创造、包容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汉朝才能与之争辉,故现今留下了无法擦除的两张世界名片:汉人、唐人。唐朝疆域面积是隋朝的两倍,为汉人朝代之最。这其中,是李靖扫平南北奠定了坚实基础,亦为后世框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纵观历代军事大家,李靖开拓的疆土最大,而斩杀的人头最少。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历代大将难得善终,而李靖身处政治旋涡却闲庭信步。有人说这是李世民“英明”之故。但我们真正沉下心来研究李靖时,才发现并非如此。李靖当年因告发李唐起兵而差点被李渊斩首,后来在川江又被李渊下密旨处死,堪堪脱险;再后来因手握重兵,被李世民拉拢参与“玄武门政变”,李靖没有答应,李世民私下里是有想法的。李靖既非“秦王府”家臣僚属,又不是树大根深的名门旺族,靠的只是兢兢业业打仗,屡立战功,最后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却激流勇退,但李世民仍然担心他有异心,以“司马懿篡权”的典故警示他,在东征高丽时仍拽上年迈病重的李靖同行(见《隋唐嘉话》:“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生怕他在自己离京后谋反,无人能制,直到行至河北“隔离”后才放心。李世民确为千古英主,但他弑兄杀弟,逼李渊退位,废除太子李承乾、杀儿子齐王李祐、斩数个宗室郡王,诛侯君集、薛万均、卢祖尚等武将,进行过数次大清洗,手上沾满鲜血,若李靖这样的将兵大将稍有不慎,结果好不了。因此,李靖既是一位精通兵法、百战百胜的大将军,又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贤宰相。在军事上,步战、水战、阵战、骑兵战、沙漠战均有创举,从无败绩;在政治上,不结私党、通力合作、善知进退,且体恤民情,为李世民精兵简政、大兴商贸、开创盛世提供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值得深入挖掘。

  【简介】
  本文是系统描写初唐军事大家、史上十大名将之一李靖的历史军事类传奇小说。
  隋末,炀帝被突厥大军围困雁门,四十四岁的李靖以三原县令单骑救驾,并与少年李世民结缘,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雁门解围后,炀帝派李靖守边塞马邑,李靖联合李渊击败了突厥精骑,但由于刘武周、李渊谋反,李靖前往江都告密,路遇谋杀,不得已回长安蛰居。李渊攻下长安后,欲斩李靖,李世民为之求情,遂襄助李世民征薛举、王世充,后率部南征。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与李靖议定:由李世民平定中原,以固根本;由李靖平岭南、江南,为新唐筹备物资,备战强敌突厥。李靖不辱使命,平梁王萧铣、安抚岭南九十六州;又出兵平定江、淮宋国辅公祏,回师北地抗击突厥。时百废待兴,唐朝的军力远不如突厥百万之众,但李靖苦心孤诣,亲自购良马、寻良将、组训特战队,最后统帅六路大军、十四万人征讨突厥,并亲引三千轻骑直插突厥牙帐。经艰苦鏖战,李靖平灭东突厥汗国,使大唐国境北扩贝加尔湖地区,功盖当世,但也遭到朝中政敌的诋毁。李靖深谙官道,不抗辩,释兵权,出将入相,为胡汉大融合、开启丝路做了巨大贡献。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又以六十五岁高龄率兵西征吐谷浑,灭其国,打通了大唐通向西域的商路,最终功成身退,善终府第。其弟子苏定方、徒孙裴行俭继承了他的衣钵,祖孙三大名将缔造了中国古代无往不胜的军事神话。孙子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李靖大将军,当之无愧的“大唐军神”!

  【本文看点】
  1.首部深度发掘初唐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李靖的传奇传记。
  2.融入古代军事思想,对平定岭南、江南、西北从而实现汉胡民族大融合有独到的见解,有利于后人对“唐人”这个世界用词的理解。
  3.首次系统地对古代特种兵(李靖三千精锐袭突厥)、军事情报(专门训习斥候)、古代水战(平定岭南和江南)、集团作战(统率李世勣、侯君集、李道宗、苏定方、尉迟恭、薛万彻等大唐名将)、科学练兵(集中体现在改重骑兵为轻骑兵、训习无敌舰队、培养李世勣/侯君集/李道宗/苏定方/裴行俭等不世之才、重视交通/马匹/粮草)等有系统解构,再现初唐从大乱到大治的宏大图景。

  4.特别对李靖融会军事智慧与儒家文化有深入理解,描写李靖在功高震主、出将入相的官场沉浮中能够审时度势,最后得享天年,其做人处世的大智慧值得后人借鉴。
  5.故事情节起伏曲折,既有宏大战争,也有儿女私情;既有庙堂博弈,也有江湖恩怨,使李靖这位“在军事上是神、在生活中是人”的形象立体而不浮夸。
  6.对今人尤其是我国青少年了解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振民族信心有益。
  大唐上柱国、检校荆州刺史、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平南副元帅、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安州大都督、灵州大都督、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关内道行军大总管、代州道行军总管、北伐大元帅、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畿内道大使、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卫国景武公、开府仪同三司、赠司徒李药师大传

  ★重温名将人生智慧,再现大唐铁血传奇!
  ★一部全景展示初唐战争与和平的史诗之作!
  日期:2012-03-09 09:27:05
  【第一部 乱世将星】
  【引子】

  大雨如注。
  守城的将士已经连续激战了两天一夜,个个蓬头垢面,衣甲破损。一线指挥的将校声嘶力竭,兵士用鞭子不停地抽打搬运石料的民夫。箭矢将尽,不怕死的突厥人拼命地支起云梯往城头攀爬,笨重的冲车撞击城门的声响有如闷雷。左卫大将军宇文述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拆除民房,将木料砖瓦充作滚木礌石,驱赶城中老少搬运上城。大雨中,哀号遍地,哭声震天。面对城外数十万突厥铁骑,没有人会相信这场战争会取得胜利。

  这是大隋大业十一年八月,发生在北方城郭雁门郡(今山西代县)的一幕。
  其时隋炀帝杨广刚刚在汾阳行宫里快活了数月,乘兴北巡长城,想在草原上跑马狩猎,不料招来了突厥始毕可汗的雄兵。原本俯首称臣的突厥人突然翻脸,一路追杀,随驾北巡的五万大军被突厥骑兵冲散,只剩三万。炀帝命儿子齐王杨暕殿后。杨暕分兵一万,将突厥前锋引向崞县。宇文述引军两万保护炀帝车驾,迅速退守雁门城。
  突厥经年犯边,但将中国皇帝搞得这样狼狈还是头一次。究其这场大祸的原因,是炀帝轻慢了胡人。他眼见突厥部落几经整合,逐渐强盛,欲重演将隋室“义成公主”嫁给突厥可汗的故伎,再找一位皇室的“公主”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以离间掌权的阿史那氏兄弟。叱吉当然知道这是一种收买行为,不敢接受册封,赶紧向兄长陈情。始毕可汗得知后大为恼怒。接着,杨广命黄门侍郎裴矩诈称要与突厥汗国交易马匹,将始毕可汗的宠臣史蜀胡悉诱骗到边城马邑郡(今山西朔县)斩首,然后派使者向始毕宣诏,称史蜀胡悉背叛可汗来降,大隋已经帮可汗料理了。始毕可汗本来就对隋朝不满,经此二事,深恨杨广。就在杨广于汾阳宫欲仙欲死的时候,他已暗将诸部兵力调至漠南建牙之地大利城,只待杨广到边地后将其围困,教训一下这个不可一世的汉人皇帝。

  突厥的骑兵来得很快。杨广刚刚把雁门官署充作行宫住下,外城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幸好雁门地势险峻,城墙坚固,军民死守,才没有被一举攻破。
  四十六岁的杨广坐在雕花椅上,双手扶案,目光呆滞地望着面色惊惶、腿股战栗的臣子们。这位当了十一年皇帝的俊秀中年人,因过度淫乐,脸色灰白,已不复当年平定天下时的英武。
  行宫内鸦雀无声,但合城内外,呐喊声此起彼伏,令人胆战心惊。
  “都两天了,外面情形如何?”杨广斜睨了一眼大将军宇文述。胡须花白的宇文述刚刚巡视城防回来,衣甲上还滴着雨水。
  “启禀陛下,老臣刚刚接到斥候来报,雁门郡所辖四十一城,已被突厥人攻破三十九城,只有雁门郡和齐王殿下据守的崞县没有被攻破。本城伤亡三千余众,敌军亦有数千人伤亡。不过,为保陛下安全,军民士气高涨,正努力奋战,誓与雁门城共存亡。”宇文述毕竟打过大仗,神色并不惊慌。
  “城中粮草如何?”杨广没理会臣子们的一片大哗,强自镇定。

  民部尚书樊子盖奏道:“陛下,臣已同雁门郡丞陈孝意核查清楚,城中军民共计十五万,粮草最多够支二十……”
  “天”字还没出口,只听“嗖”的一声,一支长箭飞过樊子盖的头顶,“夺”的一声,钉入驾前书案,吓得杨广“啊”的一声,本来灰白的脸顿时如同白纸,差点瘫倒在椅子上。
  日期:2012-03-09 09:28:45
  宇文述快步向前,伸手拔出箭矢,挥剑在手,大声道:“陛下,城中粮草支持不了多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让老臣选拔几千精骑,保护圣驾突围。当务之急,保圣驾要紧啊!”
  杨广坐直了身子,迅速恢复了镇定,冷声道:“众爱卿,情势紧急,你们有何良策?”
  纳言苏威道:“陛下,万万不可!雁门城地势险要,虽城小缺粮,但现在仍有一万七千名愿效死力的将士,加之全城老少奋力保驾,胡人又不善攻城,一时难破僵局。若是陛下率轻骑而出,正中胡人下怀。胡人历年犯边,始终无法将其剿灭,盖因胡人擅长骑射之故。陛下万乘之主,岂能以身涉险?”

  文武百官都赞成这个说法。事实上,这些人心头都清楚:如果皇帝突围成功,他们这些臣子将成为突厥人泄愤的对象,死无葬身之地;跟皇帝在一起,至少可以苟延残喘,多一分活命的希望。
  杨广本性残暴,此时虽身陷囹圄,但早已不耐烦。他大声喝道:“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要置朕于不顾吗?”
  内史侍郎萧瑀是萧皇后的弟弟,以直谏得名。他缓缓地说:“陛下,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是陛下不听臣等谏言的结果。陛下三次远征高丽,导致兵疲民怨,劳而无功,将士们早已厌倦。倘若陛下下诏停止征伐高丽,专事应对突厥,必将激发军民斗志,天下效死之土自会踊跃相投。”
  杨广听了,对这个小舅子恨得牙痒痒。但形势迫人,他只好忍了,对萧瑀讥讽道:“萧大人,你尽会讲这些大道理,就是拿不出退敌之策。朕今日召诸卿议事,就是要听良策,不是翻陈年旧账!”
  “陛下圣明!”萧瑀见杨广听进去了,接着说:“臣苦思一日,已有三策,请陛下裁夺。”

  “快点奏来。”杨广已显不耐,挥手让宇文述站回原来的位置。
  萧瑀朗声道:“其一,请陛下在敌军停止攻城时巡阅将士、抚慰居民,与全城军民休戚与共,就能铸就血肉长城,使突厥贼兵难越雷池;其二,派遣使臣与始毕可汗议和,先答应其条件,待回驾京都后再诏天下军马与之决战;其三,诏天下郡守县令起兵勤王,凡有功者,或重赏财物,或除授官爵,必定会人人奋勇,何愁不能成功?”
  杨广转了转眼珠,心道这小舅子虽然讨厌,但这几个主意还比较管用,于是起身道:“向始毕这反贼求和就罢了。城下之盟,岂是天子所为?不过你这第一条和第三条,倒也有些道理。拟旨吧!”
  于是下诏:守城有功者,无官直授六品,赐绢百段;有官者,官阶和赐物依次增长。
  大雨稍停,突厥大军攻势渐缓,终于潮水般退却休整。在宇文述的陪护下,炀帝打起精神,到城上、城中抚慰军民,并传口谕:“凡我大隋军民,奋力击贼,勿忧富贵,朕决不会让官吏们湮灭尔等功劳!”全城军民山呼万岁,拼死守城;又按萧瑀谏言,设法送出诏书。于是天下守令陆续发兵,竞相赴难。
  日期:2012-03-09 09:38:36

  【第一章 单骑救驾】
  夜阑人静。北国的秋夜,天空群星璀璨。
  在河东抚慰大使府偏房内,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在把玩一柄锋利的佩剑。烛光下,剑上的寒芒如夜空的明星,闪闪发光。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在庭院响起。少年迅速将佩剑塞入床底,抄起案上的《史记》,翻开,凑到灯下阅读。
  门被推开,一位狮鼻阔口、面色黑黄、蓄山羊胡须的中年将军走进门来,说道:“二郎,还没睡吗?”
  “父亲大人,这《高祖本纪》,每次读来,感悟都不一样。”少年微笑应道,“孩儿以为,欲成大事,须识别英才、广结善缘,方能受到拥戴,成就一番事业。”

  “多读书才是正道。”中年将军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似乎并不想与儿子讨论此事:“为父知道你想去雁门救驾,可是你还年少,没有作战经验,突厥人又十分剽悍,为父是担心你的安全啊。不过,你这腔报国热情,倒也值得嘉许。”
  “是,父亲大人。”少年将书合上,“可是,父亲大人为何不率兵前往,救陛下于万难之中?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为父也想啊。”中年将军叹了口气,“但我们刚刚击破贼首毋端儿,河东军伤亡巨大,能参战的不到两千人了,自保都难,哪有力量勤王?突厥虎狼之师,宇文大将军那么能征善战,数万人马都一触即溃,咱们这点老弱残兵无异以卵击石啊。”
  少年点点头,说道:“请父亲大人放心,孩儿已经想通了,还是安心读书,等长大了再替父亲分忧。”
  中年将军捋了捋稀疏的胡须,颔首道:“在你们兄弟之中,惟有你文武兼备,为父是希望你将来为国效力,以光大李氏一门。”
  “父亲大人过奖。”少年微笑道,“大哥、四弟他们不太听话,父亲也别责怪他们。”
  “从小,就是你最听话了。”中年将军叹了口气,“时辰不早了,你读会儿书,早点歇着吧。”说完,关上房门,径自去了。

  少年待中年将军走远,又潜心看了会儿书,再吹灭蜡烛,和衣而卧。
  日期:2012-03-09 09:39:19
  良久,院内再无人声。
  少年突然下床,熟练地从床下取出盔甲穿好,将剑悬在腰间,轻轻推开房门,绕过屋子,腾身跃起,扒住墙头,翻身直下。
  待落地站稳,少年轻吁一声。院外的树丛中,一条黑影闪了出来,身后跟着一匹黑马。

  “李福,我去了。”少年将那匹神骏的高头大马拽出树林,翻身上鞍。
  “公子爷……我……”名叫李福的仆人声音有些发颤,“要是老爷知道了……我可完了。”
  “没事,快回去吧。”少年星眸一闪,两腿一夹,黑马迈步前行。少年刚开始还按辔缓行,走出数丈开外,那马四蹄如风,转眼成了一个黑点。
  这少年便是李世民。中年将军便是世袭唐国公李渊,时任大隋卫尉少卿、河东抚慰大使。
  李世民单骑逃出河东抚慰大使府,快马加鞭,径往雁门而去。自幼喜欢骑射、研习兵法的李二公子,第一次驰向战场,内心充满激动。
  由于座下黑驹十分神骏,李世民只觉身旁树木都在倒飞。从小道奔了半夜,天明时已上了大道。其时北地经年战乱,路上鲜见行人。李世民经临汾、河西、楼烦,距雁门越来越近。他打听到屯卫将军云定兴正在马邑城外招募军土,便前去相投。
  时至黄昏,道上正有青壮往军营里赶。李世民策马冲到营前,滚鞍下马,对营门口的守卫说:“烦请报知云将军,小民前来投军。”
  “投军?”那名执矛军士看了他一眼,向军营右侧一指,“投军到那边。”
  “我要见云定兴将军。”李世民本欲自报家门。但转念一想,大丈夫建功立业,靠的是真刀真枪,就不必拿父亲的官爵说事了。
  “你以为你是谁啊!”兵士没好气地说,“云大帅军务繁忙,岂能说见就见!”
  李世民只好牵着马,向募兵处走去。负责登记的军官看了一下他,再看了一眼他的马,问道:“哪里人氏?叫什么名字?”
  李世民出生在武功,但追究起来是陇西人,便说:“小民陇西人,名叫李世民。”
  “年龄?”军官抓起笔,在新军名册上划拉。

  “十六岁。”
  “十六岁?”军官把笔一放,“你可以走了,马匹可以留下。”
  “为什么?”
  “按大隋兵制,年满二十二岁的成丁方可从军。”军官白了他一眼,“不过,对马匹没有限制,你可以留下这匹马,为皇上效力。”
  日期:2012-03-09 09:39:55
  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个规制,但父亲李渊征兵时,亦有不少十八九岁的少年破例入营,不过十六岁的兵丁却从未见过。他知道与这些下级军官理论,无异对牛弹琴,弄不好还真要把他的良马充军。看来得想别的办法。

  虽然才十六岁,但李世民长得身材魁伟,天生神力。平日与府中军官击技,罕逢敌手。他从小聪明果决,识量过人,从不与人纠缠啰嗦。于是,他翻身上马,掉头而去。那名军官想阻止,已来不及了。
  奔波了一天一夜,李世民饥肠辘辘,浑身发冷。当务之急,得投店填饱肚皮再说。
  马邑城历经多年战乱,城墙残破,民生凋敝。加之刚刚被突厥大军洗劫过,已差不多十室九空。天色已晚,长街上一片死寂。李民好不容易才寻了个卖羊肉烧饼的小店,下马去盔,对正在抹桌子的驼背老人道:“店家,请把我的马牵去喂点草料,再来几块饼,一碗羊肉汤。”
  驼背老人看了他一眼,说:“这位小将军,本店小本经营,先得付账,总共六个白钱。”
  李世民面皮发热,幸好天暗看不见。平时,他过的是公子爷的生活,从未使过钱,加之为逃出河东抚慰大使府,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如何避开父亲这个问题上,哪里想到带钱这回事?
  正尴尬间,忽听店内一个声音道:“这位小兄弟,可否过来一坐?”声音雄浑,有如洪钟,让李世民耳膜一震。
  李世民定睛看去,但见矮屋一角坐着一位容貌俊美的中年汉子,身材魁梧,长须如墨,文士面孔,却是商人打扮。李世民从小生在官宦之家,却从未见过如此气宇轩昂的人物。
  日期:2012-03-09 09:40:44
  “这位先生,请了。”李世民一抱拳,健步走了过去,放好头盔,在汉子对面坐下。
  “这是这位公子的账,再温一碗酒来。”中年汉子摸出一把五铢,驼背老人赶紧接过。
  “谢谢先生。”李世民并非忸怩之人,见对方如此慷慨,也不推辞。不一会,店家端上饭来,李世民抓起便吃。几口羊汤下肚,顿觉身子暖和起来。

  中年汉子看着李世民吃饭,眼中充满慈和。他轻轻地喝了口酒,望着大街上腾起的沙尘,眉头逐渐深锁。
  李世民觉察到了他忧郁的眼眸,欲言又止。凭他的直觉,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文士,绝非常人。他与自视甚高的大哥李建成不同,向来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无论江湖豪客,还是文士武夫,都倾心接纳。因此,年纪轻轻,就树立了威信。
  “如果我没猜错,小兄弟是去投军的吧?”中年汉子见他吃饱了,展颜微笑。
  “正是。”李世民坦然应道,“在下李世民,适才往城外云将军营中相投,没想到连将军的面都没见着。”接着,便把刚才的遭遇讲了。
  “寻常军士,焉有识人之能?”中年汉子道,“况且,沙场杀敌岂能以年齿度之?霍去病、孙伯符皆是英雄出少年,姜太公、黄汉升却以耄耋之年屡建奇功。依我看来,小兄弟年纪虽轻,但天赋神武,前程未可限量,恐怕远非这位云将军可比。”

  李世民心头一热。跟随父亲到河东以来,府上幕僚多夸二公子堪比周瑜,但李世民多当那是阿谀之词。今日在这边城小店,得遇这位文士,顿生如遇知音之感。
  “世民鲁莽,还未请教先生大名。”李世民站起,深深一揖。
  对方还礼,再请李世民落座,缓缓说道:“恰好我也姓李,名靖,字药师,关中三原人氏。”
  日期:2012-03-09 09:42:57
  李世民心头一震。这个李靖,他可是久闻大名。此人从小勤习兵法,系大隋已故名将韩擒虎之甥,被黜大将军李药王之弟。据传,当年韩擒虎教他兵法时,称当世只有李靖可与之论孙、吴;宰相杨素曾指着自己的座席对李靖说,你将来必坐到这个位置。李世民曾听说,李靖因大哥李药王败给突厥人后受到牵连,从兵部主事兵马的驾部员外郎降为汲县令,从此不受重用。幸而李靖兢兢业业,造富一方,逐渐从小县县令升至中县安阳县令,后来再调任京兆三原县令。三原系上县,被李靖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军民交口称赞。

  李世民并没有再行发问求证,因为他知道,有此气度之人,必是三原县令李靖无疑。
  “原来是靖公,失敬失敬!”李世民离座再拜,“世民猜想,靖公也是为解雁门之围而来的吧?怎么不见兵马?”
  “突厥数十万大军围困雁门,区区一县人马,岂非以卵击石?况且三原离此路远,情势紧急,我闻讯之后单骑而来,先行探察,再图良策。”李靖目露精芒,接着说道:“没想到在此遇到公子,亦是一人一骑,当真是巧得很啊!”说罢哈哈一笑。
  李世民听出了弦外之音,赶紧问道:“靖公难道已想出良策?”
  李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反问道:“公子少年英雄,可有破敌之策?”

  “据传,云定兴将军已募集大军四万,两京王师十万正从长安、洛阳星夜驰援,加上各郡县守令正挥师北进,其兵力几可与突厥抗衡。”李世民侃侃而谈,“不过,我朝军马四方集聚,加之长途奔袭,雁门城小缺粮,恐怕王师未到,其城已破,皇上堪忧啊。”
  日期:2012-03-09 09:44:25
  李靖目光一闪。他没有直接称赞李世民,而是说:“公子莫非是唐国公后人?”
  李世民一惊。没想到李靖一眼就看破了他的来历,点头道:“家父正是李渊。”
  “这就怪不得了。”李靖展颜一笑,“不过公子单骑救驾,恐怕唐国公不放心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