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
作者:
山海雄风
日期:2012-2-19 11:41:00
写在最前面
清朝做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历经12帝,296年,这期间既有金戈铁马、尔虞我诈,又有琴棋书画、儿女情长。近年来,清朝题材的电视作品很受欢迎,这证明了清朝的历史是波澜起伏、异彩纷呈的,但这些电视作品或只演绎某一代皇帝,或加入戏说、穿越的成分,我写这篇长篇历史文章的目的是为大家还原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精彩的清朝。我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主要有:
一、时间跨度从1384年清肇祖皇帝(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登上历史舞台到1912年溥仪退位,共计528年。
二、所有历史描述皆有出处,保持真实性
三、通俗易懂,让大家看得懂,更高点的要求是愿意看,想看。
四、有始有终,绝不虎头蛇尾。
每晚都会更新,更新字数2000左右,不求多,因为写作需要翻阅大量的历史书籍,保证质量是第一位的。
本人才疏学浅,写此文章,希望可以和读者们共同品味那5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希望各位读者多支持,多提意见和建议,在此先谢谢各位。我的邮箱是shanhaixiongfeng@163.com。
日期:2012-02-19 11:55:31
第一部 女真可以说不
引子
“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这句话还是有很大道理的,公元698年(武则天女皇还在闹腾)靺鞨的一支部落粟末靺鞨老大大祚荣建立了渤海国(和现在的渤海不沾边),传国十五世,926年为辽国所灭。199年后,靺鞨的另一支部落黑水靺鞨老大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灭辽。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是靺鞨最强大的两支部落,分别位于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同宗同族一家亲,金灭辽,也等于是兄弟为哥哥报了仇。值得一说的,黑水靺鞨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女真,这个名字是统治他们的辽国人给起的,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五百年后,这个名字和它的马甲的拥有者将做出一番经惊天动地的大事。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蒙古灭金,明灭元(蒙古),现在到了明末,这个怪圈会不会继续下去?
第一章双重身份的人
女真在明代分为三大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都是因地而名,而野人女真却是人如其名,有的部落甚至黥面(脸上刺青)、不吃五谷,只吃生肉,留长发,穿皮毛,总之往原始社会想即可。加之其位于黑龙江流域,离明朝较远,与明朝的联系也不密切,可以说是山高皇帝远。另外野人女真的确没有辜负野人的称号,四处惹是生非,建州女真的一位大人物就死在他们手里。
建州女真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是胡里改、斡脱怜二个万户的部族族民,老大分别为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的父亲。这位猛哥帖木儿的确是个猛人,但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有个子孙叫努尔哈赤。
元末明初,位于黑龙江中下游的野人女真野劲上来了,举兵南下劫掠,同时元朝残余势力也不断出兵骚扰,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的父亲的想法一致,人家野人可不是白叫的,另外蒙古人虽然被明朝打残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吧,打不过我跑还不行吗。于是他们开始跑,一开始一起跑,后来分开跑。史书上说是“南移”,其实一个意思。古人说话比较照顾面子,宋代徽钦二帝被金国掠走,南宋说是北狩(北上打猎的意思)。这样看来,穿越电视剧里的人主人公可要对这些有点了解了,否则被治了罪还不知道因为什么。
一路辛苦自不必说,阿哈出部最终来到了绥芬河流域,行了,就这里吧,第一次搬家就这样结束了。阿哈出安顿好新家以后,1403年(永乐元年)亲自跑到京城和亲家明成祖朱棣见了一面,唠唠家常,诉说一路的艰辛,如果说完这些,这位老兄就回家,那明朝很有可能不会只存在276年。他最后对朱棣说的一句话的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国运。“猛哥帖木儿聪明能干,颇有远见卓识”。
在这里要说下当时有个好亲家的重要性。阿哈出的女儿嫁给了朱棣,猛哥帖木儿的妹妹嫁给了阿哈出的长子。朱棣曾说:“猛哥帖木儿,皇后之亲也”,可朱棣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皇后之亲的后人,夺了朱家的天下。
回来后,也就是永乐二年(1404年), 阿哈出多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官职,被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同时多了个名字,被赐名李诚善。之所以封为建州卫是因为阿哈出的新家附近一个叫双城子的地方为渤海(就是前面女真先人建立的渤海国)率宾府建州故地,“明廷以其所部置卫,袭建州故名,故命为建州卫”。至此,建州女真做为一个名称登上了历史舞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地方后来被猛哥帖木儿的后人割让给了俄国。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泉下有知,估计也要跳出来大骂三天。
猛哥帖木儿和阿哈出分道扬镳后,几经辗转,最终带领部族来到了图们江,总算也安定下来了。因前面阿哈出推荐,1406年初,猛哥帖木儿被任命为建州卫指挥使,这个家呆了没几年,猛哥帖木儿又搬家了,这次搬到了凤城。1412年(永乐十年)明廷在凤城设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被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这是建州卫第一次分家,如果说这一次分家还有些必要的话,下一次的分家就有些显得无厘头了。
这次搬家,猛哥帖木儿用了39年,出发时他还在吃奶(2岁),中间找了几个新家,但都不合适,在他15岁时(1384年),老爹死了,他带领大家继续搬家。后面还要搬,直到那个女真人的宿命之地—赫图阿拉。
分完家后猛哥帖木儿也没闲着,1422年(永乐二十年)四月,为了反击鞑靼部阿鲁台的扰掠,明成祖朱棣第三次御驾亲征漠北。猛哥帖木儿部也随驾从征,杀了不少蒙古人,也顺便参观了下大漠风光。
如果说随驾从征可能是皇上点名,出于无奈的话,那下面的事情可以显示出猛哥帖木儿当这个明朝的地方官还算是称职的。也正是这个事情,要了他的命。
那时的东北边境什么最重要?
是人,具体点就是能干活的人。边塞不像当时的江南地区,城市人口动辄上百万,当时的建州卫所有的人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是极度稀缺资源,有人什么都会有。明白了这些,下面的场景就不难理解了。
1422年,开原城,深夜。
城门缓缓打开,人群从城内快速涌出,排着不很整齐的队列,消失在北方的夜色中。
难道去执行一项军事任务吗?不是,队伍中还夹杂着老百姓,而且有的人拿着兵器的样子,看起来像是挟持。对!就是挟持。
主持挟持的人正是开原千户杨木答兀,市长把市民挟持了,因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远方的斡木河有一个人正在等待他们的到来,那个人是辽北女真部落首领忽拉温。至此很明了了,一个收“货”的人,一个监守自盗的人,一群不明就里的人。
很快有人向明廷报告了这件事,并且在剩下十一年里的多次奉皇命去找那个市长要市民,期间一直很顺利,每次都没空着手回来过,这个人是猛哥帖木儿。1433年(宣德八年),因要人有功,被提拔为左都督。而这个左都督,他只做了八个月。
同年,明辽东指挥裴俊带领160人来找猛哥帖木儿,要求他再去要人,争取把剩下的一次都要回会来。猛哥帖木儿二话没说,找到了杨木答兀,向他说明了朝廷的意思。猛哥帖木儿本以为杨木答兀会说给不了那么多啊或者提条件之类的话,意外的是,杨木答兀一拍胸脯说,没问题,月圆之夜老地方见,到时我都给你!猛哥帖木儿相信了他的话,“好,就这样吧,我走了”,他没有理由认为杨木答兀敢骗他,因为他奉的是皇帝的命令,来接人的也是明军。猛哥帖木儿大踏步走出房门,他不可能感受到背后的狞笑。
日期:2012-02-19 19:26:55
【血战】
裴俊率官兵按照约定时间和地点赶到,人没等到,等到的就是遮蔽了满月的箭矢。生死关头,只能拼命了,身边的士兵不断倒下,耳边是箭矢划破夜空的鸣响和中箭兵士的惨叫声,裴俊内心激荡,猛哥帖木儿竟然骗我!“首谋作贼”的肯定是他!
在这危急关头,远处传来战马嘶鸣和奔跑声,沉荡而激扬,夜色映照下,猛哥帖木儿一马当先,他的弟弟凡察,儿子阿谷位于他的两侧,紧随其后的是500名骑兵。风驰电掣般冲进伏兵队伍,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一场恶战之后,夜空重归寂静。清点战场,伏兵头目阿答兀被杀,策划者杨木答兀逃走,猛哥帖木儿的弟弟凡察,儿子阿谷等身负重伤。裴俊等人获救。
猛哥帖木儿看着部下的尸体和重伤的弟弟、儿子,松了口气,总算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吗?没有
噩梦是不会轻易结束的。至少不会因为人们的愿望而结束。
四天后,逃走的杨木答兀回来了,他不是来自首的,因为他身后跟着800名身披重甲的士兵,猛哥帖木儿部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64岁的猛哥帖木儿力战而亡。他的长子阿谷也被杀死,次子董山被俘,弟弟凡察负伤而逃。寨破人亡,史称“斡木河之变”。
需要说明的是,给裴俊设伏的300人和血洗寨子的800人都是野人女真,但不是一个部落,从这点可以看出:一,野人不是白叫的。二,杨木答兀先生的活动能力很强。
猛哥帖木儿有着双重身份,一个是部落的首领,一个是明朝镇守边关的官员。他15岁登上上历史舞台,在他30岁到50岁之间,一直是搬家公司的常户,但这并不是因为他软弱,他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他有责任去保护自己身后的族民,而当朝廷官员被围时,他又义无反顾的带领自己的骑兵去拼命,去履行自己对国家的职责。
他,无愧于任何一个身份。
而他充满血性的血液也将在他的子孙的体内流淌,月夜骑兵奋勇突击的场面也将不断重现,而且会被他的子孙发扬光大。
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清肇祖。
日期:2012-02-20 12:53:51
第二章最终的团圆
【叔侄卫印之争】
跑掉的凡察和猛哥帖木儿是同母异父的兄弟,猛哥帖木儿的父亲死后,他的母亲嫁给了小叔子,也就是猛哥帖木儿的叔叔,后来生下了凡察。这个嫁小叔子的习俗很古怪,出发点或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斡木河之变”后,凡察带领剩余的部族跑到了朝鲜,到朝鲜后,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大印没了!
古时的印很重要,象征着权力,也是发号施令的凭据。
印哪去了?
在董山身上,董山呢?被俘了。
于是凡察就和明廷说:猛哥帖木儿战死了,董山被俘,印找不到了,你们看着办吧。
明廷的回复也很干脆:好吧,我再给你发个印,你来当建州左卫老大。
不知道明廷哪个官员做的回复,我翻了很多史书,也没找到。这个答复中有很大的漏洞,大到足够让锦衣卫请做回复的官员喝茶了。
有什么漏洞呢,我们来分析下:
如果董山回来了,身上也带着印,建州左卫老大该谁当呢?毫无疑问,是董山。原因很简单,建州左卫老大是世袭制。长子已死,自然轮到次子。
如果董山回来了,印没了,谁当老大呢?还是董山。印不是可以重发吗?
除非董山回不来了,才能有别的考虑。
朝廷的回复的合理性是建立在董山回不来的基础上,可谁能肯定董山回不来了呢?没有人。
最终的事实是董山回来了,带着印回来了。
钱多了是好事,印多了就未必了。叔侄俩手里各紧紧攥着个大印,谁也不服谁。
明廷有心收回一个印,但又担心激化矛盾,无奈之下,只好告诉他们两个:你们两个协商着一起当老大吧。还没等董山说话,凡察就表明不干。也难怪,权力是无法分享的东西之一,如果被分享,也就不是权力了。
事实证明,明廷还是有聪明人的。很快董山和凡察等到了明廷的回复。“从建州左卫分出建州右卫,董山当左卫指挥,凡察当右卫指挥。”问题解决了,叔侄俩很满意。自此,便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州三卫”。这一年是正统七年(1442)。
叔侄和明廷似乎是双赢。
只是似乎而已,实则不是。
我们先离开下建州卫,探讨下明朝对女真的政策。
打个比方,一个人在离他很远的南山买了块地,这块地方上有三户人家,甲、乙、丙,他天天去盯着不现实,于是这个地主灵机一动,让甲家当老大,管理这三户,有问题我找甲算账。这叫“以夷治夷”,设建州卫可以对号入座。地主还在南山设置个点,来监督他们。这个点在明朝叫做“奴儿干都指挥使司”,负责管理各卫,建州卫算一个。
这不行了吗?
还不够。回头甲家殷实了,把这片地收购了,怎么办?
好办,让甲家分家,弟兄俩一个人管一户。这叫“分而治之”, 董山叔侄俩争当家的权力正中了明廷的下怀。过不下去就分吧。
叔侄俩这件事做的不够高明,做错事是有代价的,而他们俩的代价就是自己的人头。
日期:2012-02-20 21:32:24
【大团圆】
正统三年(1438),还乡团从朝鲜出发了,领队的是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在明军的护送下,到达了今苏子河一带,迎接他的是比他早到的建州右卫指挥使凡察和当地老户人家李满住。这个李满住就是哈纳出的孙子,现任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这个名字是1403年哈纳出进京时朱棣给赐的。朱棣看来也很大方,一次性给爷孙三人都给起名了。
团圆了,不是吗?
没错,但这不是第一次团圆,很快他们就会第二次团圆,但团圆的地点在地下。
董山这个小伙子还是有能力的,软硬兼施,时间不长,就混成了建州三卫集团的董事长。董山这时有点飘飘然了,年轻人这样是很正常的,不是什么大错误,但致命的是,他把视线转向了明廷。正巧这时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董山同学更加自信心爆棚。于是下面的事情发生了。
私通蒙古、朝鲜、带兵烧杀抢掠。
也许觉得上面的还不够过瘾,董山同学最终放出了句狠话。(后面还有更狠的)
“以赏赐太俭失望”(因为朝廷给的钱少而不满意)。
此时的明朝皇帝朱见深虽然正和万贵妃打的火热,但也下决心管管这个董山了。
结果是明廷在成化三年(1467),发了到旨意给董山,大意是你来京一趟,我们好好谈谈,条件好说。董山二话没说,去了,下面我们看下董山同学在京城的表现。
在礼部的赐宴上,他指桑骂槐,抢厨师的铜牌(不知道董山抢这个做什么,或许他有收藏的爱好),并索要素蟒衣、玉带、金帽之类,明廷倒也干脆,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不当强盗就行。
这时辽东来报:“女直侵寇,依然不止。”(女真人还在继续当强盗)。董山此时却火上加了把油,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扬言归且复叛(让我不满意的话我继续叛变去)。
结果很简单,明廷震怒。
他奶奶的,老子好吃好喝好招待,要什么给什么,你却继续当强盗!这不是耍人吗?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于是董山代表团一行被押送回家,走到广宁,董山等人进行了反抗,结果被明军咔嚓了。
董山同学北京之行就此结束。
下面发生的事情更加血腥。
成化三年(1467)九月,明朝派兵五万和朝鲜联合征讨建州女真,擒斩女真1700多人,烧了建州左卫的大本营,烧了杀死李满住父子(死在朝鲜人手里)。史称“丁亥之役”。从当时明朝领兵的总兵做的一篇记载自己功劳的日记(《平夷赋有序》“)中我们也能对当时的情形有所了解。“一夷而见逃,剖其心碎其脑,粉其骨而涂其膏......杀其人,猪其宅而杜其穴。”(不用翻译,相信大家都能看懂)
这里面有个小插曲,朝鲜大将鱼有诏将李满住父子杀死后,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叫人剥了一棵树的皮,在树干上写道“这些人是我鱼有诏杀的”,写完走人。明军赶到后报告了上级。结果更大跌眼镜,明宪宗赏赐鱼有诏白银五十两。别怀疑,没写错,就五十两,也够抠门的。
就这样,李满住和董山又碰面了,只是地点转入了地下,不过还不能叫团圆,还差一个,就是那个董山的叔叔凡察。
事实证明,团圆是需要等待的。
董山和李满住等了四年。景泰二年(1451)凡察“以罪拘死辽东”,被明廷杀害。
至此,建州三卫首领全部被杀,建州女真一蹶不振。
一切都静寂了。
静寂是为了爆发。
日期:2012-02-21 09:18:29
第三章仇恨的种子
【牛人和猛人】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日,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左卫指挥塔克世背着手在房外踱步。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他长出了一口气。
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塔克世给他起了个名字——努尔哈赤。
下面介绍下努尔哈赤同学的亲友团成员。
王杲
建州右卫指挥使。努尔哈赤的外祖父。
觉昌安
原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的祖父,董山的孙子。
塔克世
建州左卫指挥使。努尔哈赤的父亲。
阿台
王杲的儿子,努尔哈赤的舅舅和堂姐夫(阿台娶了努尔哈赤伯父的女儿)。
对于王杲和觉昌安的联姻,我有些疑问。他是凡察的后人。大家知道凡察和猛哥帖木尔同一个母亲,猛哥帖木尔的后人娶了凡察的后人,感觉多少有点乱,呵呵。
看到上面的名单,我们可以断定努尔哈赤是一个官二代,应该过着富贵的生活。没错,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样。可情况有时会不正常。
努尔哈赤10岁那年,他的母亲去世了,继母对他很不好,19岁那年他就自己出来讨生活了。经常自己到山林里,挖人参、采蘑菇、运到抚顺集市去卖,换回一些生产和生活用品,空暇时间就锻炼身体,练习骑马射箭。
这些是生活的艰辛,但也是磨炼。
好好磨炼吧,努尔哈赤,前面无数艰难险阻等着你,只要你能征服它们,前途将会一片光明!或许有一天,你可以高声的说:“我,努尔哈赤,开创了不世之伟业!”
第一个上场的是一个牛人
姓名:王杲,
职务:建州右卫指挥使,都督(自封的)
居住地:古勒寨
万历二年(1574),他以明廷对他进行贸易制裁,让他的部下不能出口创汇为借口,举兵进犯辽阳、沈阳。王杲穷疯了吗?敢进攻明军。
他没有疯。他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一是傲气,二是底气。
我们先看看他的傲气。
当时明朝的马市是这样的,买方代表明朝官员先入正座,然后各女真代表挨个牵着马进来,明朝官员验完马后出价。当时女真牵来的马都比较瘦弱(肥壮的马都自己用了),明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按肥马给价。
可王杲却不领情,有一次进门抢过酒就喝,喝醉了箕踞(就是叉开腿坐在地上,两脚向前。在明朝这是一种大不敬的坐法)开骂,竟然没有人敢制止他,可见其骄横的程度。
我们再看看王杲的底气。
王杲开始时只在家门口的小路上抢劫明朝官员,“此山是我开”是他的口头禅,后来越干越大,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月,王杲偷袭抚顺,杀死守备彭文洙,大肆进行劫掠。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副总兵黑春统军清剿王杲,却被王杲设伏生擒后磔死(就是千刀万剐)。万历二年,诱杀了抚顺守备裴成祖。接下来,王杲再接再厉,犯辽阳,劫孤山,略抚顺、汤站,前后杀死明朝数十员大将。
如此看来,王杲出兵是很有把握的。可惜他运气不好,不好在于他的对手。
日期:2012-02-22 16:34:15
他的对手一生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他手下的辽东铁骑让对手闻风丧胆。
此人的祖父是朝鲜人,得到中国的绿卡后,在铁岭落户(赵本山的老家)。万历年间,此人甚至比戚继光名气还要大。史载“英毅骁健,有大将才”,在明朝将吏贪懦,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间,先后奏大捷十次,立头功一万五千次,“然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所取得的边关战绩,朱棣之后无人能比)。权倾天下的张居正曾作诗“将军超距称雄略,制胜从来在庙谟”来赞扬他。
明末的名将,他能排第二。排第一的人,曾经是个土匪。
这个人叫李成梁,是明朝辽东镇守总兵,封宁远伯,权倾辽东,俨然一个明末版的东北王张作霖。他在世时,努尔哈赤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他却是一个功过存在争议的人。在他的身上,蕴藏着一个千古之谜,这个谜和努尔哈赤有关。我们后面会专门提到。
王杲似乎不买他的帐。后来的事实证明,不买账是要看对手的。
李成梁亮剑了,亲率6万车骑,(6万为号称,按照古人惯例,实际也就2-3万,车骑包括骑兵和攻城的战车),携带火器,包围了王杲所在的古勒寨。古勒寨依山而作,山势陡峻,三面壁立,下设壕堑,易守难攻。但这对名将来说并不是难题。李成梁指挥明军先用斧头砍断寨子四周的栅栏,然后用火器进攻。
王杲也豁出去了,拎把斧头冲在最前面,族人见首领如此,士气大涨,利用弓箭和石头反击明军,场面一时僵持不下。
名将的素质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他采用了古老而高效的进攻手段——火攻!结果城内房屋和粮草被烧毁,守军溃败。李成梁下令攻入山寨,斩首一千多人。
当年“斡木河之变”时,猛哥帖木儿和长子战死,受重伤的凡察反而跑了出来。凡察的后人王杲再一次证明了基因的重要性。他也从李成梁手里跑了出来。当然,这不是他最后一次显示跑路基因的优越性。
如果说这一次的失败是王杲没有认识到李成梁是个猛人,那么他下面的做法的确令人匪夷所思了。
日期:2012-02-22 18:40:30
仅仅一年后,也就是明万历三年(1575年),王杲再次和李成梁叫板,结果没有悬念。王杲又一次利用了自己的优良基因,开始跑路。跑路当中发现自己的衣服是红色的,太显眼,就和随从换了衣服。看来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技巧的,跑路也不例外。
不过这次他的运气不大好。同时他的悲惨遭遇也证明,平时还是少得罪人的好。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