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说三分——大耳贼刘备

作者: 独孤慕雨

  日期:2012-2-18 12:56:00
  引言——为他人作嫁衣
  赞曰: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东汉末年灵帝在位,宦官弄权、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时任九卿之一的太常刘焉,身为汉室宗亲,看到汉室气数将尽,既不思振作、亦不是积极建言献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反而在私底打起了小九九,为儿孙计做起了未雨绸缪的避祸准备。多年宦海沉浮告诉他:即使是在为一已之私谋划之时,最好也要打出冠冕堂皇、大公无私的旗帜。这样做可以收事半功倍之功!

  这种借口寻找起来虽然略有难度,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谋定而后动的刘焉向灵帝建议道:“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对刘焉的提议,灵帝最初根本不为所动。
  为了弥补小金库资金短缺问题,即位后的灵帝在短视母亲董后的怂恿之下开始公开卖官鬻爵。所有官职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肥水不流外人田:宦官近水楼台,充当了灵帝的经济人。由于一些高官显职开价太高,加上宦官雁过拔毛、中饱私囊,严重影响到了朝野士民竞买积极性,皇帝不急有皇帝老母急,她为儿子指点迷津,想要如愿将皇宫西园改建成灵帝的小金库,必须灵活掌握价格杠杆。

  灵帝恍然之余,官价开始出现松动,有意作官的人不但可以享受折上加折的特惠价,而且开创性的发明了官职按揭购买制。灵帝被谥为‘灵’确是名至实归,老刘家的儿孙们脑子还真是TNND灵光的紧!
  灵帝的倒行逆施,刘焉虽看在眼中、心知肚明,但却不敢对此有丝毫之不满。多数朝臣保持沉默的同时,也在寻思怎么样明哲保身。圣明天子是永远正确的,刘焉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只是希望‘求交阯牧,欲避世难。’。离开是非之地罢了!令他吃惊的是——更有甚者,有的人比他步子迈的更远、更大,更具前瞻性。
  灵帝听了刘焉建议不置可否(很显然,刘焉的建议会让灵帝的小金库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这让刘焉心中忐忑不安。就在这时,侍中(政府顾问)董扶的主动登门的一番言语,更让刘焉听了之后心如鹿撞,浮想联翩。
  董扶先是告诉他一个公开的秘密——京师将乱!见刘焉对这个坏消息一脸木然不为所动,又告诉他一个‘一般人不告诉他’的好消息——益州有天子气!”
  听了董扶大逆不道的诛心之语,刘焉无法再装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冷漠。显然,他的小伎俩未能逃出董扶的火眼金晴。(董扶宇宙在手、万化由心,本是个世外高人,经外戚何进荐举入朝为官。原因见后文!)刘焉说什么‘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这本来就是在使了个障眼法之后,再绕着弯的毛遂自荐而已!交阯虽然是山高水长,可是路远坑深;益州之地虽同样山高皇帝远,况且谶语纷纷此地有天子气。既为避祸又何苦舍近求远呢?

  刘焉听到董扶这种大逆不道之语,吃惊之余很快就释然。看来汉室将倾的事情已经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了,既然益州有天子气,或者自己儿孙中会撞上这种狗屎运也未可知。
  对于谶语这种事情,最好的办法无过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传播了百余年之久的‘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很快就要谜底揭晓。听了董扶的话,刘焉立即改变了计划,他开始了新一轮的人生憧憬。董扶为他开出的心灵药方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这一句话就足以可以改变刘焉的人生。
  过了许久,汉室朝政并无多少起色,而是更加混乱不堪。无计可施的灵帝想起了刘焉的建议,这次,他索性大方了一把: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下属十二郡、国);以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六郡);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十一郡、国)…
  这三人在朝中本来就是九卿的高官,这次更是以本官兼任牧伯。由于他们原先的地位与官职就高过郡太守,成为管辖一批郡的州牧之后,治下的这些郡、县就全由几人领导了。
  史书叙事至此,概括为‘州任之重,由此而始。’

  刘焉不但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他觊觎的益州牧之职,而且无意之中更成为东汉灭亡的助推者。东汉政府实行的是郡县与分封王侯并行制,这种祖制是保证中央政府控制地方行之有效的办法。灵帝虽长袖善舞、生财有道,但却不能体会祖宗建立制度的良苦用心,汉之覆亡始于制度的破坏。灵帝善于破坏一个旧的制度,却无法建立一个全新的制度。汉光武帝有如此不肖子孙,令人扼腕。

  从此,九卿一级的大臣,以本官充任州牧,名正言顺的成了若干郡的太上皇,并兼管军事。所控制的地土宽广、权重一时,军、政、财一把抓,具备了割据一方的条件,有了与中央政权叫板的本钱。
  东汉政权由‘内重外轻’走向‘外重内轻’,再由地方实力派主宰中央,为摆脱外重内轻而内讧不已。‘礼乐征伐’不再由天子出,终于造成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最终魏、蜀、吴三分鼎立,其始作俑者正是刘焉。
  益州在汉时的辖境,包括今天四川、甘肃、陕西等好几个省的部分地区,交通不便。正是因为它的地利原因,也成了古往今来一些野心家割据称雄,关起门来作皇帝的乐园。
  刘焉此举,仔细寻思起来也无可厚非。桓、灵之帝在位时期,东汉亡国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之势。他不愿意作东汉帝国的随葬品,所有希望找一方乐土展开生产自救。刘焉这样做只不过是见机早,树未倒猢狲先散而已。汉灵帝虽然在敛财之事上还有些散手,但却非治国之材。一旦采纳了刘焉的建议,汉中央皇朝的崩溃,就变的指日可待。

  刘焉的任命才下达,董扶就自求出任蜀郡西部属国都尉,追随刘焉前往益州避祸。董扶为求离开是非之地,不惜自请贬往蛮荒之所。灵帝见有大臣主动让出显职,想想又可以到手许多钱财,岂有不从之理?他根本不去考虑这样反常的情形,背后究竟有什么文章。
  刘焉来到益州之后,‘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在开始有条不紊的收拾民心同时,派出张鲁驻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逐渐割据益州,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刘焉心底以为有天子气的益州乃是先到者先得,所以捷足先登抢得益州。哪知道机关算尽,却只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刘焉死后,益州在他儿子刘璋手中得而复失。另一位‘汉室宗亲大耳儿刘备’雀占鸠巢,在益州地方开创了蜀汉政权,成为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的割据势力。
  这位反客为主的‘大耳儿刘备’到底是哪路神仙?且听下文分解!
  日期:2012-02-19 12:36:38

  第一章:童言无忌
  与汉末割据地方的刘焉、刘表、刘虞等汉室宗亲传承有续不同,刘备的汉室宗亲之说,在许多地方经不得推敲。
  如果说刘焉等人与灵帝尚属于八竿子打的到的皇亲,那么刘备与灵帝真的可以用十八竿子都打不到来形容了。后世鉴于冒认皇亲甚众,严格定义了皇亲,规定凡是出了五服的皇亲与庶民无异。宗室问题也是困扰统治者的大事,借用孔夫子的话来概括理解可能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情形——‘远则怨、近则不逊’!
  身后被谥为昭烈皇帝的刘备,有史可考的世系只能追溯到祖父一代而已,这种情形出现在注重家族、宗法,实行门阀制的汉时实在件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仔细寻思其中缘由,只能怪刘备的这门皇亲有点世系太过遥远。
  史料记载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众所周知的是,刘备所处的时代却是东汉末年,而刘胜却是西汉人。完全是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看似分钱关系也没有的。但一笔写不出两个刘来,汉光武帝刘秀乃是汉景帝第六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汉景帝的六世孙;而后来的汉献帝是汉光武帝的八世孙,刘胜却是汉景帝的第八子。仔细算起来,上溯十三世,刘备与汉献帝有同一祖先——汉景帝!(《三国演义》书中所载,完全是罗贯中信手拈来之杜撰。所谓的大汉皇叔更是子虚乌有之事!)

  从刘备出生地涿郡来分析,他是汉室皇亲无疑。龙生九子,种种不同:刘备被人诟病为冒认皇亲,缘于中山靖王有一个远胜兄弟的厉害之处:龙精虎猛的刘胜是个不知疲倦的播种机,居然育有一百多个儿子。
  汉元溯二年(前127年),刘胜的一个儿子刘贞被封为陆城侯,成为刘胜被封为侯爵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最早的五人之一。元鼎年间,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汉制,每年的八月新酒酿成之后,皇帝要在宗庙举行大祭,称为‘天子饮酎’(酎音ZHOU,意指醇酒)。在武帝行‘饮酎’之礼的时候,诸侯王和列侯都要献金助祭,称为‘酎金’。祭祖是再严肃不过的事情了,可是祭祀用的金,却出现了成色不足、搀假缺斤少两的事情。早就打算削藩的武帝勃然大怒,利用这一机会一次夺爵百六人,刘贞也成了这六百多人中的一员。(史实证明,糊弄鬼有时候也需要付出代价的!传至今日的金银元宝上面要注明产地、何人制作,应该就是为了防止作弊,秋后算账的前瞻之举。)极可能就在此一事件之后,刘贞从锦衣玉食的侯爷跌落尘埃,成为庶民之后从此落户在涿郡地方,成了涿郡刘氏的先祖。

  刘胜繁殖能力超强,在承平年月并不是个别现象。两汉三百余年间,刘姓人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汉室皇亲也多如街头流浪狗。如此一来,其中难免良莠不齐,出现冒充皇亲骗吃骗喝的事情。至于刘备又是这刘贞儿孙中哪个播的种,直至今日仍是件学界无法精细考证的事情。二百多年后,刘贞的后人也只不过是姓刘而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祖父刘雄在世最多是官至东郡范令而已。

  历史证明了‘神马都是浮云’确是至理!
  刘备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虽然他属于祖上曾经阔过的人,但时移世易、在他年幼时候,却只能‘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勉强维持个温饱了。
  一帆风顺不是人生!
  数千年华夏历史上,凡成就事业者,无不是生有异象,或者生的与众不同。做过皇帝的刘备当然也不能免俗。首先,后世人将一顶美丽的花环戴在了刘备的头上——说卖草鞋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他少有大志!按寻常百姓的理解,刘备每天所想的应该是多卖几双草鞋,或者是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可是华人圈多数知道刘备是非常人,非常人定然会有非常之事。怎么会在年幼时候就‘心忧炭贱愿天寒’呢?

  于是乎,一则流传近两千年的传奇出现在《三国志-先主传》中:
  刘备家东南角生了一棵高五丈余的大桑树,这树不但生的高,而且形状怪异,生的与众不同,远远望去亭亭如盖。刘备就出生在涿郡西南十五里的楼桑村,至于这‘楼桑村’是因树得名还是因刘备而得名只有天知道了。因为这树生的怪异,所以来来往往的人都说这树生的不同寻常,有的人干脆就指出此地‘当出贵人’! (在刘备身后捧臭脚的人竟然会有如此之多,远过于当初去照顾刘备草鞋生意的乡民。)

  这贵人,当然除了刘备不会有第二人了。
  只是年幼的刘备丝毫看不出有任何迹象会成为贵人。因为父亲的早逝,刘备小小年纪就得自食其力。当其他孩子在嬉戏玩耍时候,他却必须为生计而奔波往返于家中与集市两端。家庭经济的拮据、社会地位的低下让年幼的他饱尝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因此而影响到了他的思想,迟滞了他的发迹历程。
  不但是大人们喜欢大树底下好乘凉,刘备家的大桑树也成了儿童们游乐的天堂。小伙伴们喜欢在大树下在聒噪的蝉鸣声中捉蚂蚁、数星星,打闹作游戏。年少的刘备毕竟孩童天性使然,不能约束意马心猿。寡母心疼他,有时候也就会在邻家孩子嬉戏声中让他出去重在参与的放松一会儿筋骨。年少的刘备平时沉默寡言,并没有任何的闪光点。这时候,他的一番言语,引起了正在大树下乘凉的叔父刘子敬惶恐与不安。

  几个儿童的童稚之语,引起了刘子敬的注重。邻里之间的顽童嘲笑挤兑刘备,年幼的刘备涨红着脸,既不敢恶语相向,更不敢上前饱以老拳。在众小儿哄笑声中,刘备拼命忍住在眼眶中打转的眼泪没有夺眶而出,忽然指着头顶上的大树语出惊人道:“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相信这种文绉绉的言语年少的刘备也说不出来,这不过经史家润色之想当然尔的文字。最大的可能不外乎是——年少的刘备指着亭亭如盖的大树,为了给自己找回可怜的自尊,说几句‘将来我一定要作官’的狠话罢了。作官可以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食有鱼,出有车。车上要有盖才是作官的气象,普通人的车与官车是有区别的。有盖的官车可以横部直撞,就象现在的公车一样无视秩序的存在。在其他孩子拼爹的时候,死了父亲的刘备只能用大话来安慰自己。

  事情一如今天的儿童,如果你去问他长大的理想是什么,他会用稚嫩的童声告诉你:“长大了要作明星!”明星可以风光无限,而且不食人间烟火。
  羽葆盖车是用鸟的羽毛装饰的只有天子方能乘坐的华盖车,属于74110公车中的最牛者。少年刘备何曾见过天子所乘坐的华盖车?涿郡一个小地方,天子又何曾玉趾亲临?史家造假之拙劣令人解颐。为了表明未来政治之星刘备少有大志,史家有必要让刘备这个‘少言语’的少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日期:2012-02-20 13:18:41
  第二章:少年求学
  刘备表现出来与年龄严重不符的狂妄,令母亲和叔父挢舌不已。长此以往,只怕刘备更做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因此为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关于刘备的培养与教育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熹平四年(175年),刘备已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深明大义的刘备母亲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终于做出一个改变刘备人生轨迹的决定。她决心送儿子出外求学,继续让儿子和她织席卖履,怕是会耽误了儿子的前程。史籍中虽然未能留下刘备母亲的名姓,但也可以猜测出刘备生母应该是位知书识礼的妇女,刘备的启蒙教育就是利益于这位看似平凡的母亲。刘母虽然混迹于乡野山村,但不可以与寻常村妇等同视之。刘备祖父曾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父亲也曾做过州郡小吏。刘备寡母不求儿子光大门楣,但求不堕家风。

  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生的身高七尺五寸(按汉制换算,合今天1.78米),‘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双手过膝,显然是在胡扯,而且有拷问后人智商之嫌。按东汉末年人口千万计,那么如今的华夏如刘备双手过膝者至少要有百人之多。但除了在动物园见到猩猩轻松可以做到双手过膝之外,还未曾见到发育畸形的人可以如刘备双手过膝。充其量刘备是个长胳膊长腿的人,而可以自顾其耳的说法更是不敢恭维了。耳朵较长人为大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除了猪八戒可以自己看见自己耳朵之外,相信其他人只有在镜子里自恋、自拍的时候可以做到了。如果《三国志》中的记载是真实无误的,那么大家完全可以想象一下刘备的尊容会是一副什么模样了。说他是天篷元帅和大猩猩的爱情结晶应该不为过!而《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大耳垂肩则更是让人捧腹,长这样一对儿招风耳让刘备怎么出门见人啊?忠实原著的影视作品中,惟一缺憾的是没有给饰演刘备的演员借来《西游记》剧组中八戒的大耳朵用。

  随着刘备心智的日渐成熟,让英雄少年去做织席贩履的事情确实有点令人情何以堪了。刘备母亲决心让儿子去求学,为他选的先生是同乡涿郡涿县的东汉大儒卢植。涿县虽是老少边穷地区,但并不妨碍出产一二牛人。卢植就是涿县地方杰出人物,史载卢植‘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好章句’,著作甚多,乃是名重朝野的士林楷模。这一年,卢植被任命为九江太守,时间不久以病去职,在著书立说的同时授学于缑氏山(今河南偃师东)中。

  虽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说法,但在游必有方的情况下刘备还是离开了母亲,独自去游学。可以拜在卢植门下求学,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天天会有的。刘备母亲高瞻无瞩的送儿子去卢植处求学,实在是值得称道的举止。
  众所周知的是,刘备在东汉末年是一个最大的扫帚星。而且终其一生,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总会适时的出现一个或多个人傻钱多的主儿。卢植虽然不会把授学当成敛财的手段,区区束脩不会放在他的眼中,但卢植不在乎,并不等于刘备就可以免费旁听。而且游学所需衣食用度相信也不是个小数目,穷家富路,刘备母亲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子,如果刘备因饥馑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话,那么她可将是寡妇死了儿——彻底没了指望!为此,她也得罄其所有的让儿子去读书。

  就在刘备母亲砸锅卖铁的为儿子学费问题大费周章时候,与刘备一同前往求学的同宗刘德然父亲慷慨解囊,主动承担了刘备求学费用。刘德然父亲刘元起担负了刘备的大部费用,资助他求学,捐资助学的数目竟然与给儿子的一样多。
  并不是所有妇人都会如刘备母亲那样深明大义的,刘元起的助学举动,引得他头发长、见识短的妻子强烈不满。她埋怨丈夫:“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从刘元起之妻言语中可以推测,刘元起经常接济刘备母子。)
  刘元起被逼无奈,说出了深埋于心的心里话:“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应该是刘备的母亲因为生活重负的原因早已是人老珠黄,否则刘元起的妻子会进而怀疑丈夫是不是别有所图了。识人于未济之时的刘元起的捐资助学,更多的是一种政治献金,投机行为而已。
  很快刘元起就对自己当初的孟浪而痛悔不已,同行求学的儿子向他传达了刘备在缑氏山求学的言行举止——史载:在短暂的读书期间,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刘元起的献金多数被刘备挪用作了满足个人癖好。

  卢植虽是大儒,但对刘备这种不好读书,即使是偶尔心血来潮读书也不求甚解的弟子听之任之。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正是他眼中的这块不可雕也的朽木,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那些每天正襟危坐的弟子,却在昙花一现之后泯然众人矣。刘备虽然也受到了大儒的熏陶,却没有受到卢植的太多影响,更没有因此在未来人生中形成喜好读书的习惯。刘备的短暂求学经历,竟然成了他的销金之旅。

  根据刘备的表现,许多人认为,刘备的学费部分有他自己勤工俭学所得,而且刘备母亲通过卖草鞋也完成了原始积累。刘备的所作所为难道可以用简单的不治产业来作托辞吗?年青,就是他挥霍无知的理由吗?
  一个织席贩履出生的人,竟然在短时间内学会了世家子弟的声色犬马这些恶习。不足两年的求学经历足以改变人生,刘备前后判若两人,令乡党始料未及。这一切,正是因为刘备求学缑氏山时结识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同窗公孙瓒的原因!
  日期:2012-02-21 12:47:51
  第三章: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今河北迁安境),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
  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八九,公孙瓒虽然出身名门,有个声望远过李刚之辈的爹,但他的母亲却是没有名分的妾。在专制时期不但要拼爹,更要拼妈。在嫡长子为法定继承人的东汉末年,只有正妻所生的兄弟们死光了才会轮到他来继承祖业,可惜这样事情发生的机率非常之低,公孙瓒心底的失落可想而知。

  是金子就会发光的:生的一表人材、声若洪钟的公孙瓒,引起了时任涿郡侯太守的注意。很快,他不但成了太守大人的东床令坦,而且顺理成章的跻身大汉公务员行列。
  有意培养重用乘龙快婿的侯太守,将公孙瓒派到卢植授学处接受高等教育。刘备求学是为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免得一辈子不能出人头地、只是织席卖履。而公孙瓒求学却是为了镀金,增加政治筹码罢了。这样的学习心态,当然最是轻松不过。
  公孙瓒既是名门之后,更是带职学习,当然是属于不差钱的那种人。他养尊处优日久,惯有的世家子弟范儿,很快就成了懵懂少年刘备刻意模仿的对象。同门师兄公孙瓒的到来,为少年刘备打开了一扇五彩斑斓的世界之窗——人生可以风流倜傥;人生可以放歌纵酒;人生可以飞扬跋扈;人生可以激情澎湃…
  原来人生可以如此之精彩!
  刘备在学长面前自惭形秽,回想起自己曾经为一双草鞋多卖了二三文,居然可以高兴半天而感到可笑、可悲。

  年长许多的公孙瓒本来见刘备生的大耳招风、憨态可掬,现在又亦步亦趋的学习自己举止,不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听到刘备自报家门乃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人之时,庶出的公孙瓒自卑心理作祟,不敢再轻视这个‘少年闰土’。
  有一个汉室皇亲在身边做帮闲,人前人后的也有面子。
  而史书中的记载就令人不敢恭维了——居然说公孙瓒深与先主相友!言辞闪烁的告诉后人公孙瓒在巴结刘备。一个有着锦绣前程的公务员,只是因为一个乡巴佬与皇帝同姓,就主动投其所好奉承刘备?
  而刘备也就顺水推舟的因为公孙瓒年长的原因,‘兄事之’。历史真实虽已是杳不可知,但公孙兄与刘备贤弟称兄道弟,好的穿一条裤子却是真的。
  飞鹰走狗、激扬青春的生活,是需要丰厚的经济基础支持的。刘备兄事公孙瓒,应该是每天可以跟随在公孙兄身边做小弟,既可以增长见识,同时可以免去阮囊羞涩的尴尬。有公孙瓒这个大个萝卜以身作则,刘备有样学样的沾染了许多官二代、富二代子弟才有的恶习。刘备成了不良少年、惟公孙瓒马首是瞻的蛊惑仔。
  对此,一些将刘备视为正义化身的人将刘备的行为说成是刘备有着远超侪辈的组织能力,在背井离乡求学的同时,不因为贫穷而自堕其志,也没有因自卑而落落寡合。反而和来自地北天南的同学很快打的火热,和公孙瓒这样的世家子弟和睦相处。
  刘备的行为只能视为是缺乏自制力,在突然失去羁縻的时候,压抑心底多年少年叛逆心理喷薄而出的表现。借用曾流行于一时的官方语言来讲——刘备的异常行为,是一个乡村少年在面对物欲横流的各种诱惑面前,‘自己放松了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为自甘堕落寻找原因,对于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人来讲,根本不能成为难题!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相信舆论会出现一面倒的批评之声,这样做,既辜负了母亲含辛茹苦的望子成龙之心;也同样伤害了捐资助学者乐善好施的公益心肠。(估计刘备的赞助人刘元起肠子也悔青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