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秦帝国的那群爷们儿(幽默讲述秦汉之交的历史)

作者: 江上渔樵H

  日期:2012-2-24 17:46:00
  《杀死秦帝国的那群爷们儿》将以幽默、草根族的方式讲述秦皇嬴政一统天下到汉高祖刘邦最终建立大汉王朝之间的历史。
  本文试图阐述我所看到秦帝国的面貌和秦帝国土崩瓦解的原因,以及五年的楚汉相争。这些爷们儿之间权谋、忠诚、勇敢、无奈、悲叹……都将穿越千年,回到我的文字上。
  骊山脚下,阿房宫外,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一个富有进取心的帝国,正在走向茫茫的历史尘烟……
  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就像是一个多色的球,我讲述的只是我看到的球的那一面。我或许无法很好的解释历史为什么这样发生,但我会尽力去描述历史是怎么发生的。

  正如唐高宗李治所说的:“轻尘足岳,坠露添流”一样,在这个庞大的话题前,自己就是轻尘,就是坠露,以自己的方式“足岳”、“添流”。
  历史并不是一连串的年号和姓名,历史很有趣。
  这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都曾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悲欢离合,有着自己的起伏跌宕……
  我们存在的空间和时间也许不同,但是我们有一天也会变成历史,被年代的风烟所尘封,那一些掩盖在历史尘烟之下的一切,慢慢的颤落灰尘,浮现在你我的面前……
  无论是那绵延万里的千年高墙,还是那地下沉睡的兵马俑,无论是乌江怒吼的波涛,还是关山苍凉的月色……这一切,都曾是历史的见证。历史,从来都会给人一种无法直接用言语来描述的伤情和苍凉,因为身为沧海一粟的我们,在历史面前显得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春来草长莺飞,秋去黄叶铺地,明月阴晴圆缺了几回,人情悲欢离合了几多。历史就像是一条涓涓细流,总是在人情世故中,慢慢流走,顺便也带走了无数的悲叹、长啸、狂喜、愤恨……

  就像灰尘始终会落地一样,这所有,都静静的躺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我想过永远有多远,但那确实是我的思绪所达不到的地方。当我们感慨那千年相隔就犹如惊鸿一瞥,那些悲欢离合仿佛就在昨天,永远就没有尽头。
  秦汉明月依旧照今人,今人何曾见古人?
  于是,历史就这样又被拉长……
  日期:2012-02-24 17:49:23

  第一章 大一统的帝国
  大一统的帝国
  公元前221年即秦王政二十六年,当塞琉西帝国为争夺处于托勒密和塞琉西帝国之间的南叙利亚而爆发了第四次战争,战争的结果使得这块不屈不挠顽强抵抗的土地,仍然保留在托勒密帝国的手中时,而在遥远的东边,秦将王贲挟灭燕之势攻打齐国,一路势如破竹,最后齐王田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帝国占领齐国后,辽阔的中原大地终于成为秦的一家天下,这一个富有朝气和进取心的帝国,展开了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的篇章。
  秦王嬴政继位以后,史称是“奋六世之余烈”,积极展开吞并六国的战争。从始皇十六年起,依次灭掉了韩、魏、赵、楚、燕、齐,到始皇二十六年,仅仅十年时间里,嬴政就把天下收入囊中。

  历史告诉我们,守业更比创业难,所以秦帝国统一天下之后,嬴政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措施,以求秦帝国的长盛不衰。
  所以皇帝的事儿还挺多。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发明。
  具体就是指发明了“皇帝”。
  中国的封建历史大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夏、商、西周的“宗法等级式君主政体”,而秦、汉一直到唐宋元明清,都是属于“中央集权式君主政体”。
  而这种政体的一个符号标志就是——皇帝。

  秦始皇以前是没有皇帝的,但是自从秦始皇发明了“皇帝”,好像这个发明很有魅力似的,所以就一直成为了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最正式的荣誉称号。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下令给自己上尊号,原因是“秦王”又土又不够霸气,要换一个潮一点的称呼。
  于是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众大臣一起商量之后,认为秦王应该称为“泰皇”。
  不过所幸的是,嬴政不怎么喜欢这个称谓(其实我也不喜欢,但是开会的时候没有我)。所以最后嬴政认为,还是把三皇五帝给统一起来,叫“皇帝”。
  “皇”在古代的意思是“大”,祖先也被称为“皇”,“帝”就是古代人想象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地位的神,嬴政就为了凸显自己一统天下的功绩,就称为“皇帝”。
  翻译过来呢,也可以理解为,皇帝,不是人,是神,神经病的“神”。

  嬴政还别出心裁,自称始皇帝,后来的皇帝要称为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估计嬴政是童话看多了,心智出了点问题,其实秦帝国甚至连三世都没有。
  这个说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早知道就可以回去告诉嬴政,其实您不用这么费心,因为这东西用不了多久。
  后来,嬴政又造了一颗玉玺(应该也可以申请专利)。
  这玉玺取材于和氏之璧,由丞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体字,也成为了历代皇帝登基必备的条件之一。
  当年孙坚在洛阳皇宫发现了这玉玺,转而又到了袁术手里,袁术一看玉玺到手就急忙登基称帝,结果被这东西给害死了。

  到了五代十国后唐末帝的时候,这玉玺最终不知所踪,以后的玉玺基本都是自己制造的了。据说乾隆皇帝就比较闲,所以给自己造了十几个玉玺。
  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勤奋的秦始皇还干了很多事。
  比如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在那个时候,七个国家的字是不大一样的,一个人到了另一个地方,经常会说:“诶,你这画的什么蝌蚪文啊?”
  “我这是正宗的火星文!”
  “……”

  这都还算好的,要是遇到买卖东西,情况更糟糕。
  假设在魏国的地盘一斤为500克,在齐国的地盘一斤为600克,现在国家都统一了,于是做生意就麻烦了。
  同样是一斤东西,那你不能说魏国人耍诈,要报12315打假;你也不能说齐国人就耿直,一斤给你600克,如果不统一这些东西,秦国还不闹得鸡飞狗跳啊。
  所以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历史教科书上面都有),也让中国有了共同的文化心理。
  日期:2012-02-24 17:50:25

  秦始皇是个工作狂
  秦始皇很兢兢业业,为了帝国的长寿,他每天必须要看120斤的奏折,没有看完就不能休息。
  由于倡导低碳生活,秦代的奏章基本是竹简,那丝帛太贵了,一般不轻易用。我都替嬴政捏了一把汗,要是真的看120斤的丝帛,我估计秦始皇也早一点看他老爸嬴异去了。
  老秦同志这么的努力目的仅仅就是要保证帝国的长治久安,所以说秦始皇是昏君,那基本都是瞎扯,无非是泼泼脏水而已。
  秦始皇的专业是学政治的,爱好是土木工程。

  在秦始皇的规划下,秦帝国有四个大型的土木工程项目。
  第一个土木项目是阿房宫(阿房宫的读法,传统上认为是)。
  秦始皇很喜欢搞土木建设,据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里面就说,阿房宫是覆压三百余里,规模庞大,后来还被项羽放火烧了三个月。但是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能够测定到阿房宫遗址总面积只有11平方公里。
  阿房宫的建筑以磁石为门,一是为防止行刺者,因为磁石有吸铁的作用。要是你无意带着一把菜刀走到了门边,估计就被吸到门上给粘住了;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秦阿房宫前殿的神奇作用,少数民族不大懂这个磁石,只能感叹一声,好神奇,然后就对天朝诚惶诚恐。
  第二个土木项目是修直道。

  在消灭了六国之后,天下已经没有了对手,于是人们传言“亡秦必胡”。
  所以秦始皇就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修直道,用今天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高速公路,便于关中的秦军可以迅速的直达塞北或者是山东(山东是指崤山以东)。
  后来项羽也是沿着直道进来的,这估计秦始皇没有想到。
  第三个土木项目是修长城。
  秦始皇还修长城,一提到长城,人们脑海里总是浮现影视作品里面的动不动就鞭打劳夫的景象。
  其实不然,那时候的工头虽然也打人,但是必须是你先犯错。随意打人是犯法的,一旦民夫逃跑了,那个工头也要受罪。绝对不是我个人胡扯,因为秦朝的法律体系确实有这么精细。
  所以孟姜女哭的范喜良的光荣事迹基本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范喜良不会被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被埋了。
  但是,就算如此,长城下面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当然对员工这么苛刻的要求,换了今天,恐怕这公司早就垮了。
  不过这么苛刻的要求也让秦朝长城质量得到了保证,至今那些夯土还在,坚硬无比。
  第四个工程土木项目是修秦始皇陵。
  这个工程开始得很早,秦始皇十三岁继位时就开始干了(唉……这孩子还这么小就想着死这件大事儿了啊!)。
  而且这个工程动用了七十万人,而当时秦帝国总人口也就两千万到三千万之间,可见这个工程动用的民力有多么大。

  当然,用了这么大人力物力,也让秦始皇陵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据说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于此同时,秦始皇派出了猛将蒙恬去横扫匈奴,这比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还要早。
  猛将蒙恬帅三十万秦军精锐,北筑长城,猛将就是猛将,史称蒙恬是“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总之那个时候,匈奴还是很老实的,因为被蒙恬揍得太狠了。
  秦始皇为了子孙的万代基业,又派了五十万秦军南下闽浙,两湖两广,灭了百越之国。当然这些秦军基本是没有返回到故土,因为秦二世的时候,中央几乎都已经无法调动这些秦军了。
  南北两支大军人数竟多达八十万,这得需要多少战略物资才能支持八十万大军出征啊!
  但是秦始皇不在意,他要搞的,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一个秦帝国,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封建制国家,这个时代的人,是极富有进取心的,并没有明清时代的压抑。
  但是秦帝国却是黑暗的,因为秦朝施行“暴政”。
  日期:2012-02-24 17:52:31
  去秦朝旅游吧
  一提到秦朝,估计很多人都不想去旅游(关键是想去都没机会),原因很简单,秦朝施行暴政,去了活受罪。
  秦朝暴政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事。可以这样说,是个中国人都知道,秦朝,因“暴政”而亡。
  鉴于我们对秦朝的想象太过于邪恶,那我们还是先做一个数学题吧。
  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董仲舒上书说:“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董仲舒就是那个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儒,各位要是有什么砖头趁此机会赶紧扔过去。
  董老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秦帝国,这个邪恶帝国,横征暴敛,逼迫善良的秦国老百姓上缴国家的赋税,居然达到了古代的二十倍。
  那么古代是指的那个时候呢?

  我们往秦朝前面看,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孟子孟老先生一直渴望君主施行仁政,那么孟老先生要的仁政是怎么样的呢?
  孟子曰:“什一而税,王者之政。”
  根据孟老先生的说法,中国传统农业税应该收到十分之一就能算是仁政了。因为在战国时期,《管子》中就有“民食什五之谷”的记载,收税高达二分之一。而且在战国,这个二分之一的重税还算是一个很平常的税率。
  诸位,鉴于我数学不好,大家帮忙一起算算,秦帝国要收税收到二十倍于古,就按照孟老夫子的账,秦帝国应该是要收多少?
  答案是收十分之二十。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假设你是秦朝的一个农民,你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忍受着风吹雨打,烈日酷暑,终于收获了一万斤粮食。你还没开吃一口自家人种的白米饭,然后政府人员就突然告诉你,你今年应该上缴的国家税赋是两万斤,然后你……
  自杀吧。
  这是一个免费的建议。
  活在这么一个时代,还能活吗?老老实实干了一年,最后国家的税赋高达收成的两倍,这有天理有王法吗?

  那可能你会说,战国时代的税太高了,古代肯定不是这样的。
  东汉的苟悦在《汉纪》中说“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也就是说,古代的农业国,无论是秦朝还是汉朝,收税十分之一,是公认的仁政了。
  当然这不是最低的,历史上还是有很低的税的,比如西汉刚刚建国之后的税。
  那我们看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后,国家的税赋是多少?
  西汉建国后,高祖下令,轻徭薄赋,“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也就是轻徭薄赋的年代,百姓也要拿出十五分之一给政府,这样的政府已经算是非常仁慈的了。
  那么,按照董老头的说法,我们再算算。
  结果是十五分之二十。

  百姓还是没有剩余,还得倒贴。百姓还能拿什么倒贴?这现实吗?
  为什么董仲舒会长着大大的嘴巴,红口白牙,信口开河就这么胡说一通,放出不负责任的屁话,还不被质疑就记录在了正史里面?
  所以我只能说,秦朝,已经被人为的抹黑了。
  那,跟着我,一起回秦朝去看看吧。
  日期:2012-02-24 17:53:19

  秦朝的风貌
  后来,估计知道自己吹牛皮吹大了,于是汉朝人伍被就跳出来说:
  秦国“收泰半之赋”。
  “泰半”的意思就是三分之二。秦帝国收税已经高达三分之二了,骂也骂了,好像也合理了(至少没有超标)。
  《汉书·食货志》就说秦帝国是:男子努力耕作,仍然得不到足够的粮食,女子不停地纺织,仍然没有足够的衣服。天下的所有资财,都上交了国家。老百姓穿的是牛马般衣服,吃的是狗一样的杂粮。

  舒心了,暴秦,就是因“暴政”而亡。
  鉴于秦朝有那么多的土木工程项目需要完成,秦朝没办法,只好花很大的代价来完成这些项目,这很大的代价几乎大到亡国。
  在商周时期,法律规定成年男子每三年要给国家干一个月零三天的义工(不付钱的),从二十三岁一直干到五十五岁。那个时候能活过五十五岁的男子,总共就要给国家干二百九十七天的义工,不到一年。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然后这样的好的待遇一去不复返,徭役被严重增大了。
  到了秦朝统一之后,这种沉重的徭役还是没有改过来,而是继承了战国的徭役,基本不变。
  作为一个秦朝的男人,每三年要服役两年零一个月,一年戍边,一年在家种粮食,一个月去服劳役。

  而且服役年限也被拉长了,从十七岁一直到六十岁(有爵位的五十六岁),这辈子居然有五千六百七十七天给国家服役,几乎十五年的时间要在工地上度过,还是不付工钱的义务劳动。
  如果排除汉朝那些人的危言耸听的话,一个人居然有十五年的生命替国家义务筛沙子、砸石头,我估计有再好的爱国教育也不管用了,何况六国的遗民并不爱秦国。
  不过很公正的说,秦朝统一后的徭役和税赋虽然很沉重,但是却不是后世夸大的那样,秦朝亡于暴政。事实上秦朝的徭役和税赋相对于战国时期来说,即使没有减轻,但至少不会增加,大约是继承了战国时期的税赋和徭役。
  那个时期收同样的税秦朝没事,还顺带灭了六国。统一后因为还收同样的税,所以秦朝这个大公司就倒闭了,恐怕说不通吧。
  所以秦朝的“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问题在其它地方。由于问题比较复杂,所以我们慢慢来。
  要了解秦朝,应该从它的法律开始,因为秦朝以“以法治国”闻名。

  秦朝的法律是很有意思的,根据睡虎地秦墓竹简上的记载,秦朝对服役劳动的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政府征发你去修一个工程,你说我肚子痛,路上耽搁了。对不起,不管什么理由,都是有处罚的,而且迟到越久越严重。
  迟到三天到五天,大声痛骂你一顿大约就没什么事了;六天到十天,罚款一盾;超过十天,罚款一甲。本来就没什么钱,这样罚款一下,你无力偿还。
  无力偿还更好,然后你就继续为秦帝国打工,直到能偿还完了为止。
  除了迟到罚款以外,对于工程质量还有更高的要求。
  假设你修的是一道城墙,过了一年,没事,那皆大欢喜(注意没有奖励的)。
  但是要是一年没到,出现了损坏,注意我说的是损坏,比如城墙上突然出现个洞之类的。
  一旦有非人为的损害,工程的行政主管和技术主管都有罪。而且别以为你能跑得掉,还要原来参与修筑的人全部回来重新修,而且不计入服役时间。

  对于工程,还有专门的考核,一旦考核被列为下等工程,浪费建筑材料,损伤了牲畜(注意不是人)等,都要依法进行处罚。
  所以秦朝修的东西,绝无豆腐渣工程,请安心使用。对此,我作为一个学习土木工程的学生,感到很汗颜。
  日期:2012-02-24 17:54:45
  秦朝是个彻头彻尾的“法治”社会
  秦朝向来以“严刑峻法”闻名天下,“以法治国”是秦朝的基本国策。

  这是秦朝和后来历代王朝很不一样的地方,后世的王朝基本都是以德治再辅以法治。秦朝干得很干脆,重刑法而轻礼化。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认为,老百姓根本不需要用礼教,只需要用法律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不能以当代人的视角来对待秦朝的法律,也不能以现代人的思维来苛求古人。秦朝是一个封建制的王朝,所以它的法律你别指望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服务性法律,秦朝的法律基本就只有一种——《刑法》。
  在秦朝,除了皇帝好混以外,其他人基本都不好混,比如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官。严格的说,秦朝的官,是相当难混的。
  在秦朝,当官就是在活受罪(比农民工好一点),尤其是小官。

  看很多电影电视剧,都会发现,古代似乎每一个地方都会有鱼肉百姓的父母官,甚至一个小小的县令都是一方土皇帝,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而且还拿他没法。最后往往只能依靠一个清官不屈不饶为民请命或者某个武林侠士拎把菜刀为民除害,替天行道。
  但是在秦朝,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出现。因为秦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法治”社会,而这些法,很大部分针对的是“官”。
  由于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所以选拔人才是一个头号难题。
  韩非子曾经说过:“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作为韩非子的铁杆粉丝,秦始皇废除了春秋时代依靠门庭血统而当官的悠久传统,采取了推举和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秦朝有名的丞相李斯就是布衣出身。
  要想当官,就必须当吏。官吏官吏,官和吏是有很大区别的。
  官,属于干事少,老婆多,吃饭香,收入还多的人;而吏,属于干事多,跑腿打杂,收入还少。
  但是要做官,必须先锻炼锻炼。比如帮领导冲冲咖啡,开开车,周末了还加班工作,玩命表现自己,到了一定时候,你就可以做官了。做官了收入就多了,人也精神爽了。

  不过吏也不是这么好做的,做吏有两种途径:
  第一、被推举。
  第二、考试。
  第一种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你家里比较有门道,认识政府里的人,然后经过介绍,你基本就可以进去了。进去基本就是吃皇粮,打打杂,盖盖章,偶尔洗洗厕所。虽然基本还是干活,不过就是多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拿着纳税人的钱。

  当然,如果家里还有点钱,也可以请请当地的新闻记者,给自己做个专访,然后宣传宣传自己品德有多么高尚,经常扶着老奶奶过马路,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来,捡到钱第一时间交给警察叔叔等等。
  然后有人就会来考察,你再请他们吃喝一顿,差不多就可以被推举为吏了。
  当然,我想大部分人基本是没有关系没有钱的。有钱有关系的人恐怕也不会逼着自己去做吏。
  所以这些人做吏基本就只有通过考试。
  考试还是有辅导班的(学室),至于学费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总之在辅导班里,不会教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只教学习法令。
  以吏为师,这是秦朝的又一个基本国策,目的就是要秦人的思想整齐划一,不用被《诗》、《书》等误导了,这也叫统一思想。

  在辅导班里只要你不犯什么错,尊敬师长,还能背九千字以上,你就可以去县衙里工作了。
  当然,这些吏要当上官,还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个吏有一样指标来考核他的工作业绩,那就是——劳。
  劳,可以简单的认为是业绩表。每次县里都会对吏进行考核,业绩最好的,那么他就叫“最”,享受加分待遇,加上几个“劳”;干得最差的,叫“殿”,这样的人是要扣“劳”的。
  而你是不是能够做官,是看你的“劳”有多少。扣除了很多的“劳”,那你基本没有前途,只能一辈子跑腿儿打杂了。
  如果想通过贿赂来改动自己的“劳”,一旦发现,要先罚一甲,然后取消你以前所得到的所有的“劳”。

  日期:2012-02-24 17:55:42
  吏的生活(一)
  吏是有很多种的,基本上现在和平民老百姓打交道的政府公职人员,都算得上是吏。
  吏虽然很辛苦,但是吏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免劳役,周末还可以抽空上上网,聊聊天什么的。如果一个县令要让吏去服劳役,是违法的,必须请示上级,由上级最终决定。
  但是吏实在是不好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