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那些事----我是怎么混到快找不到自己的

作者: 牛二2012

  日期:2012-3-7 13:13:00
  牛二律师一直想做的是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律师。
  但现实残酷,从业10年了,还没混到牛A和牛C之间,只剩下些二了,故在天涯上隐形埋名,以牛二之名发泄感慨,诉些心得。
  之所以用“我是怎么混到快找不到自己的。”作为这篇帖子的副标题,并不是牛儿真的混的很惨,而是想做个标题党,吸引些注意力。本来想用“我是怎么从月薪200到赚到200万的”作为副标题,那样吸引力会更大些,但类似的标题太多了,我实在不想拾人牙慧,那么落俗。
  日期:2012-03-08 12:04:58

  真话不好听,但都隐姓埋名了还说假话,那是有病,让自己不舒服。所以我会在这篇帖子里尽量说真话,起码让自己舒畅,有时想说真话难免就会偏激,也未敢保证绝对真诚,不爱听真话的,谁爱难受难受去。
  律师其实是一个鸡肋的职业,是一个一伸手就可以够着天花板的职业。
  我现在对这个职业的感受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很多律师可能会反对我的看法,原因则可能是戳着了他们的痛处。明明是这样的感受,却不敢承认,或不甘心承认。
  我也不否认有的律师确实已经功成名就了,律师职业给他们带来了金钱、荣誉和地位。他们是从心里认同中国的“法制环境”,但这种人在律师中实际上是凤毛麟角。而且他们有意或无意都有近视的毛病,把自己的偶然、个别当成了必然和普遍。
  在这里我也不想大谈中国法治环境好或者不好,抱怨并不能让生活向好的方向改变。还是说点现实的吧。

  日期:2012-03-09 10:48:39
  美国的杰弗里.蒂蒙斯教授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机会窗口模型。大概意思是说市场机会的出现有其规律性。当市场机会出现后,第一阶段是行业的酝酿期。第二阶段才是行业的机会窗口。第三阶段是成熟期,机会窗口关闭。------(有对这个理论感兴趣的人,自己去补课。)
  如果你把律师也作为一门生意看待的话,这个理论在律师行业也能借鉴说明些问题。只是由于律师职业的特性,运用这个理论要进行些变异。
  当中国恢复律师制度时,律师职业作为一门生意的市场机会出现了,由于有国外发达国家律师职业的光鲜作为参照,大量的有志青年投身于这个职业,第一代律师迅速的跑马圈地,造就了些虚假的繁荣和泡沫。第二代律师又迅速涌入,却突然发现没有市场了,但第二代律师通常都是真正具备些法律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不像第一代律师大多是授予或混到的律师从业资格)。所以经过缜密的逻辑分析,这些第二代律师发现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法律需求不断增大,法律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所以律师职业在未来肯定是黄金职业,前途不可限量-------,于是第二代律师死守阵地,不断的坚持、坚持、再坚持-----,虽然现实的残酷打击让他们越来越迷惑,但他们依然选择坚守,遭受打击全当励志了。

  对照机会窗口模型,律师职业的机会市场是不是已经关闭了呢?当然不是。其实不但不是,而且机会窗口根本还未来临。
  当人治依然凌驾于法治之上时,这个窗口怎么可能开启?
  有人肯定会反对说我胡扯,中国的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各种法律不断完善,律师地位不断提高,律师收入不断增加,自己每年也多进项两三斗,怎么能说机会还未开启?
  抱歉。你没听懂我的意思,你以为你每年多进项两三斗就等于把握住“律师”职业这个市场机会了?
  你失去了多少机会成本?在现在的环境下,你用在律师职业上的努力,如果同样用在其他职业或生意上,也许你早就功成名就了。

  结论是:前景是美好的,未来是漫长的,真正的机会还未到,什么时候到?我不是算命的,我也不知道。
  但在错误的时间进入一个正确的行业,结果还是错误的。
  对于假设,想抬杠的不足与论。
  日期:2012-03-10 14:18:01
  律师的天花板

  律师是专业人士,工作起来还是个体户的方式,即便号称是公司化运作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其实皮扒了内容还是一样,这样弄下去没什么前途。
  一产量制约
  原因是因为对个体律师来说,律师的服务是“产品”,这种产品的产量是被先天因素制约住了。
  一个律师就是二十四小时开工能生产几个“产品”,我曾经办案的极限是一年办了大小近60个案件,身体已经是严重透支了,腰肌劳损、尿路结石、失眠、脱发让我心力憔悴,没案子办时烦,那时想有很多案源就好了,可没想到案子多了更烦,我把身体都搭进去了!
  对大型律师事务所来说,合伙人律师把聘用律师当产品,所以在理论上来说摆脱了产品对合伙人律师人身个体的依赖,有迅速拓展局面的可能性。但在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聘用律师在内心里也都是猴精猴精的,他们往往不会像一般的公司员工那样安于现状任由合伙人剥削,所以一旦翅膀硬了,便以种种方式单飞了。这就是很多大所很难发展,频繁解体的原因。很多律师把这归结于律师的团体意识问题,实际上在深层次上是因为律师创造价值的方式与通常企业的差异造成的,在一般公司里,员工即便被剥削,他的地位也是使用生产产品工具的人,工具用坏了,老板会换新的;而律师则本身就是工具,这个工具如果被透支使用,那律师就报废了。哪有律师会愿意!

  日期:2012-03-12 17:10:02
  二方式制约
  律师生产“产品”的方式是定制服务,也制约了律师业务的迅速拓展。一般的商业产品可以复制式的大规模生产,但律师的服务却不行,没有哪一个案件是完全一样的,也没有哪一个顾问单位的情况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种“产品”只能定制。数量肯定有限了。也许有人抬杠说戴尔等企业也是定制服务,却发展到很大规模,律师怎么不行?答案参照我的律师是工具的观点。

  所以律师想大幅提高收入基本上是靠提高单位产品价格的办法。一个案子收几百、几千肯定不行,要收几万、几十万、上百万才行;一个顾问单位收一万、两万肯定不行,要收几万、几十万、上百万才行。可问题是能收到这么高费用的市场机会多吗?
  日期:2012-03-13 14:12:40
  大部分律师的从业经历是这样的:先是豪情满怀一头扎进律师堆里,等缓过神来发现原来上了贼船,跟原先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然后有人坚持,有人退出。坚持下来的开始琢磨案源的问题,天天等米下锅,在坚持的过程中,有人还在走正道,可有人已经迷恋上了潜规则。
  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部分律师开始有了业务,虽然业务有大有小,收费有高有低,来源也各不相同,但总归有了业务,毕竟一年办个一二十个案子,有一两家法律顾问单位就算起步了,平均下来一月也就办一两个案子,也不是太难的事。但再往后走却发现空间有限了。办小案子的,天天泡在法院开庭一年也没有多少收成,就恨一年怎么才365天。办些所谓“大案子”的,最后发现这些案子其实都是需要关系的,维持关系的成本也很高呀!我知道一个朋友,在一个院长级“人物”的介绍下代理了一个执行案子,一把收了近十万元,刚要范进中举的时候,被此“人物”给泼醒,救了下来,一张口借走了六、七万,至于还不还,就不知下文了。

  况且这样的“高端业务”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呀!一不留神阵地就会失守。
  还有些律师更聪明些,给自己织网、造名,让案子来找自己,案子多时就多聘几个助理,让助理办,自己在旁边指导就行了。但这样的律师业务也很快就会饱和,以后的业务及收入也只能维持或缓慢增长了。
  几乎可以断言,所有的律师都很快会碰到那个看不见的天花板!
  日期:2012-03-14 12:43:48
  律师的视野通常比较狭窄。

  我并不是贬低律师这个行业,更不是贬低我自己,只是说事实。是否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之一!况且,我是把律师也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说事的。
  律师视野狭窄大概跟我们的专业有关系,我们学了很多年法律,最关注的也是法律,对其他领域反倒不那么敏感了。
  最关键的是学习法律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太理性,逻辑性太强,反而失去了想象力和激情,办任何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风险”、“雷区”、“规范”、“规则”这样的词汇占据着我们的脑海,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和心智模式都僵化了!
  日期:2012-03-14 17:30:04
  说一下我自己,曾经十年的拼搏和奋斗,虽偏安一隅,但从无任何背景,没有任何人脉的情况下,从最初一个中专学历,月工资200元的售货员工作开始,到考上律师,经历了无数轻视和白眼,痛苦、困惑和挫折,一直到前几年,基本不太为案源发愁,比较当地律师的收入水平后,我知道我已进入上游。虽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天花板的存在,但仍然有些飘飘然,与后来的年轻律师聊天也颇有成功律师的口吻。

  但当我的业务不时拓展到小城之外和省会城市时,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当事人越来越多时,我越发感到自己视野的狭窄。
  日期:2012-03-15 17:05:41
  视野并不是钱的问题,但还是从钱的方面先聊聊吧!
  去年,我曾经有一次在坐一位老总的保时捷卡宴出去办事时不自觉的数了数自己的家底,我当律师,奋斗了十年,买了三栋房子,一个车库,外加些存款、股票当然还有房贷,在我还有几年就快奔四的年纪里,全部资产也没有超过200万。还买不起人家屁股底下坐的这辆车。而这位老总的身家已经过亿了。这是钱上的差距。
  日期:2012-03-16 12:55:14

  关于律师视野局限的问题,我其实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二、规则和自由的关系。
  三、严谨和激情的关系。
  四、精英心理和平民心理的关系。
  但在这里我没有兴趣展开来说,只想综合的说一下:通常一个职业律师太讲法律、太讲规则、太严谨、太有精英心理了,
  反而把道德问题放在其次,思想没那么自由,缺乏激情,缺乏平和的平民心理了!

  律师其实是爱走两个极端的,一是只讲法律,不懂得创造法律的目的;二是懂法反而使他们失去了对法律的敬畏,完全不讲法律。
  日期:2012-03-17 15:42:27
  现在说点正规培训不让说的,其他场合听不到的:
  律师的成功秘诀之一:
  律师只能从成功走向成功!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他爹!

  看了这句话你也许会不以为然,认为这句话没什么了不起,但我告诉你,不要小看这句话,这是很多律师的成功秘诀。
  虽然我对于如何捅破律师职业的天花板,并没有多少办法,那是时机未到,不是我能左右的,但是当个小律师混个温饱,弄点小钱,养家糊口,我还是有点心得的。
  日期:2012-03-19 15:37:02
  谢谢李源泉律师的关注!你觉得“这是职业过程中积累的心理垃圾,要倾诉出来才好。”也许你说的很贴切,但我还是觉得叫“自我反省”更好些。比如柏杨说“丑陋的中国人”,说了中国人很多的坏话,但他的初衷是好的,而且他说的很多是对的,这是一种批判,是有进步意义的。我也在说律师职业的很多“坏话”,但我并不是想倾诉“垃圾”,我是想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律师的成长,话 正着说,反着说,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

  这样认识问题也许更积极。
  至于你说的关于客户的问题,我简单说两句:对待客户诚信是基础,不能为了收代理费什么案子都接,那样迟早会毁了自己。但是律师的包装和技巧也是很重要的。我很欣赏原一平的那句话“人人都是销售员。”律师其实更像一个销售员,只不过和一般的销售员比起来,律师销售的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好的销售员和不好的销售员之间的区别并不是他们推销货物是否成功,而是在于他们是否把顾客真正需要的东西卖给了顾客。
  我想律师也是一样!
  日期:2012-03-19 18:04:02
  接着说律师的成功秘诀。
  先说我一个朋友的故事:我有一个经商的朋友,他告诉我,当年自己白手起家创业时靠的就是两样东西:一台车、一包烟。那时的他根本没钱,但他出去谈生意时,必定要开着借来的车,买包高档烟,与人见面先掏出烟递上。就这两样东西竟能让他办事情一路畅通。
  做律师也需要很多技巧,当然这并不是让律师打肿脸充胖子去骗当事人,但是适当的包装与泡沫还是很必要的。
  我认识一个年轻律师,业务不错,就是太实诚,当别人客套话的问他:最近怎么样时。他便会大诉苦水,做律师怎么怎么辛苦!很多天没接上案子了!现在的收入还不如民工!等等。总之他给人传达的是一个失败者的信息。
  所以,就恶性循环,案子永远也多不起来。但他还不知问题出在了哪里!

  试问?当事人选律师时会选那些浑身散发失败气息的律师吗?当别人推荐律师时会推荐一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律师吗?
  因此做律师想要成功,就应该首先让别人感到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路上!
  日期:2012-03-20 17:07:26
  提供四个细节:
  一、表情。
  练就一双坚定地眼神;即便自己的性格再和蔼,再亲民,也不能在当事人面前嬉皮笑脸。如果要笑,就表现你成熟的微笑。

  二、服装。
  一开始再没钱,也要有套合适的职业服装。
  三、礼仪。
  学会基本的接人待物的商务礼仪。没有礼仪就没有素质。
  四、口吻。
  必须有职业和专业的口吻。每次与当事人讲问题时,让他大概懂就行了,而且必须穿插几句能砸晕当事人的法律术语。不讲术语,你怎么能配当专业人士呢?(事实上,这也是对当事人好。有些当事人问了律师后自以为什么都懂了,绕过律师自己去打官司,输了才后悔。)
  这些细节要有一个心理来主导,那就是:对自己充满自信!
  包装能让产品提高一个档次,没有泡沫的啤酒也是不好喝的!
  当然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不要本末倒置,只有形式没了内容,啤酒泡沫超过了一定量也是不好喝的!
  当然关于这个秘诀,你应该还会有很多别的启发!
  老生常谈,我自己说着说着也没什么兴趣了!

  日期:2012-03-21 17:17:27
  这就是现实!
  真话不好听,说真话是会被人拍砖的!
  看来森森姜林真是一个有美德的、善良的、正义的人。如果没有辱骂别人的话,我还真会这么数为!
  相比还是青山寂寂更有素质,虽然批评了我,但口气要婉转的多!

  日期:2012-03-22 14:50:35
  律师的成功秘诀之二:
  做减法更容易成功!
  举个真实的例子:
  我有一个女校友,比我低一届,我当年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培训班时才认识的她,那年我第一次考试就拿到了律师资格,但她当年没考上,又考了三次才考上。但她在之后的几年里竟然比我发展的要快得多。

  第一次没考上律师,她去当了法律工作者,在一个法律事务所里干了几个月后,她发现那个法律事务所在一个基层法院的旁边有一个门头,每天咨询的人很多,于是向亲戚借钱承包了那个门头,并且还雇了两三个更年轻的人。就是这样一个门头让她每年能赚到五六万元收入。不要小看这五六万元,在10年前也不少了!而当年的我虽然已经是真正的律师了,但天天困在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里接不到一个案子,绞尽脑汁的想案源!

  几年后,她为了考律师资格转让了那个门头,花了几万元到北京参加了一个律考辅导班,三、四个月后回来真的考上了律师资格。
  考上律师后她走的依然是之前的路子,挂靠在一家律所,在一个法院傍边租了一个门头,法律咨询带打字复印,当然还有接案子。她是外省人,在当地没有亲戚朋友,谈不上人脉,但她就靠地理位置这一点,养活了自己,还发展的很好,前几年就已买下一个门头及一个小型写字间。有房有车有门头,相比同时段的我,她比我这个大男人要混的好得多!

  无独有偶,我认识的另一个律师,曾经当地律师圈里的人对他的评价是水平一般,没有人脉,不擅长搞关系,一年办不了几个案子,养活自己都有难度。但是,几年前他租下了一个法院旁边的门头,也是法律咨询带打字复印,当然也有接案子。就在很多律师对他指指点点,耻笑他没有人脉只能靠门头接案子的过程中人家现在也混的有模有样了,并且他已经买下了那个门头。

  日期:2012-03-22 15:01:58
  也许我举这个例子来说明我“做减法更容易成功”的观点并不是特别恰当,但实际上我想说的是:我是一个喜欢观察、摸索和总结的人,在我一开始做律师接不到一个案子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怎样才能有案源?于是我观察别人,向人请教,看了很多的书,甚至学了很多市场营销的知识。(我现在跟很多律师讲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讲客户关系管理;讲市场细分,弄出一大堆术语也能把他们砸晕。)于是,我总结了很多方法,比如:广发名片、多打电话、请客吃饭、给报社做法律评论、到社区讲座、免费当政府有关部门的法律顾问、办网站、开博客、给目标企业寄宣传材料信件、拜访企业领导。我甚至想过公益诉讼、参政议政、撰写专业书籍、到电视上露脸等等。但去施行时才发现每一种方法都会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有时是财务上的限制、有时是脸面上的限制、有时是心理上的限制、有时是能力和机遇上的限制。好方法未必适合自每个人。

  而在我例子中的律师朋友也许根本不知道这么多的律师营销的方法,但他们抓住自己手里拥有的这一样就够了。我后来总结自己的案源途径,也发现,我其实做了很多无用功,很多付出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也许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开阔了眼界,但并没有对我的年均GDP的提高做出太大贡献,我的业务其实也不过就来源于那么几个途径而已。

  很多律师的案源途径也许就因为有个能帮忙的亲戚!就因为有一帮肯帮忙的朋友!就因为与政府、银行等部门建立了关系?就因为担任了某些行业协会的讲师!就因为做了网络推广!就因为在电视上露了脸!就因为出了书!就因为逆商够足,拜访了200个客户留下了10个!就因为爱打麻将--------。
  不要把律师的案源想的太神秘!
  对于大多数律师而言,可能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主要业务来源渠道!需要做减法!需要懂得聚焦!
  日期:2012-03-23 13:11:14
  谢谢支持!回答一下“另一个我在哪”问的问题。
  这个问题真的挺难回答,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我身边有法官转行做律师的,也有律师转行做法官的,大概他们都在寻找自己合适的生存位置吧!

  但是说实话,如果回到十几年前,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可能两个职业都不会选。
  选择其实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现在面临职业选择的话,我倒是建议你思维不妨更开阔些!对自己做一个客观的评估,问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到底是什么?自己的性格、气质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你想从事的行业有真实的了解吗?也可以做做职业锚和职业性向测验来参考再综合决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