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王阳明

作者: 豫章心月

  日期:2012-2-21 15:18:00
  题记:
  这是笔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部场景式历史小说(38万字)。所谓场景式小说,就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本著描述的是明代心学思想家王阳明(1472—1529年)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其间有宏阔的战争场面,有感人的生活经历,还有诙谐的故事情节,通过阅读此著,爱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读者可以澄清以往对于王阳明其人其事的许多模糊认识或误解。需要指出的是,本著是一部严肃的历史小说,除了史籍中无法涉及的细节外,笔者几乎没有什么虚构,都是按照包括《明史》、《王阳明年谱》等在内的正史内容编撰而成的,即使其中一些超出常规经验的神异之事,也不例外。

  ——作者:豫章心月
  词曰:
  自古真儒能立道,愿将所学惠苍生
  知行合一良知教,济世情怀圣者心
  身世浮沉多险路,岂妨我心地皎皎月一轮
  刀光剑影为何事,换来那草堂朗朗读书声
  长江后浪推前浪,淘不尽千载相续民族魂
  金戈铁马都远去,只留下浩然正气满乾坤
  第一章 童年奇事

  第一场景:
  时间: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农历九月三十日。
  地点:浙江省余姚县某里甲的一所普通民宅院内。
  一对五六十岁的老夫妇焦急地在一幢二层小楼下走来走去。
  老妇人(岑氏)喃喃自语地说:“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我儿媳妇平平安安,生个大胖孙子下来。”

  老头(王天叙,号竹轩公)也焦虑地说:“奇怪,别人家的媳妇怀孕十个月,就能把孩子生下来,怎么咱家的儿媳妇,怀了快十四个月还没有动静呢?难道真的要给咱一个哪吒三太子不成?”
  老妇人神秘地说:“他爹,昨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飞来了一群神仙,穿着红色和白色的衣服,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在一片祥云中飘了过来。对我说:‘念你们夫妇平时行善积德,特意送个文曲星给你们做长孙。’结果你瞧,今天咱儿媳妇就要生了。要不是我这两年手脚不太灵便,还用请什么接生婆?我自己就能帮儿媳妇接生。”

  竹轩公不以为然地笑笑说:“你那是想孙子想疯了。好,等孩子平安落地,就依你梦里看到的,给他取名叫王仙或王云吧?”
  岑氏嗔怪道:“去你的,哪有叫王仙的,别人还以为是街上算命的王半仙呢?叫王云还差不多……可是,现在不光孙子没有生下来,咱儿子怎么还没有回来?不是已经找人去喊他回来,这都半天了,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正说着,从院外跑回一个秀才打扮的年轻男子(王华,字德辉),他气喘吁吁地说:“阿爹、阿娘,怎么样了?”
  岑氏心疼地给儿子擦汗,说:“瞧你,都中了秀才的人了。还这样慌慌张张的。不急,接生婆正在楼上呢!你在别人家坐馆,回来跟东家告了假没有?”
  王华说:“告了告了。东家听说我媳妇生孩子,还预支了我十两银子的束修呢!”
  正说着,只听得楼上“哇”的一声传来婴孩的哭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接生婆从屋里出来,冲着楼下喊:“王家姆妈,好福气,是个大胖小子,恭喜你有孙子了。母子平安!”
  一家三口听了喜出望外,王华高兴地对天作揖:“感谢苍天,去年我中了秀才,今年我添了儿子,我王家有后了。”

  岑氏高兴了一阵后,对王天叙说:“我说了自己的梦灵验吧。你还不信!”
  王天叙连忙讨好地说:“你的梦灵,你的梦灵!那这样,就依你的梦,给孩子取名叫王云,小名就先叫云儿吧。德辉,你看呢?”
  王华笑着说:“爹说了算,爹说了算!”
  日期:2012-02-21 15:20:26
  (第二场景)
  时间:几年后。地点:王家门前的石街上。

  已经有五岁的王云在和邻居的孩子们一起玩跳房。只是,他不会开口说话,只能跟着别的孩子的指令一起玩。祖父王天叙和祖母岑氏在一旁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孙子。岑氏略带伤心地说:
  “唉,都五年了,这孩子怎么就不会说话呢?找了多少郎中看也不济事。要说十个哑巴九个聋,可他一点也不聋啊。八成是那年给他吃凉元宵吃的。”
  王天叙说:“就算是哑巴我也喜欢。”
  岑氏说:“瞧你说的,难道我不喜欢吗?只是将来他长大怎么念书?怎么做事?唉,可苦了孩子了。云儿他爹在外坐馆当先生,一个月也难得回来一趟。唉,还亏了咱儿媳妇孝顺明理,在家里操持家务,里里外外,这日子才勉强过得下去。”
  这时,儿媳郑氏从屋里出来,对王云喊:“云儿,过来吃果子了。”王云听了,十分伶俐地跑过来,刚要接果子,郑氏温和地说:“先去洗手。”王云很乖巧地去井旁洗了手,回到母亲身边,拿了三个果子,先给了祖父一个,又给了祖母一个,剩下的一个才自己吃了起来。祖母岑氏眼里含着泪花说:“这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心里明白,他知道家里谁对他好,知道孝敬爷爷和奶奶。算我没有白疼他。”

  郑氏把王云搂在怀里,小声地说:“不会说话也是为娘的心头肉。”
  就在此时,门外响起了木鱼声,有一个和尚的声音,“阿弥陀佛,施主,贫僧想讨口水喝,请赐。”说罢,走进一位身背包裹和葫芦,年过五旬,长得慈眉善目、仪表不俗的和尚。王天叙儒者出身,平素不太信佛,对上门化缘的和尚一时踌躇,不知该如何应对。平时笃信佛教的岑氏赶忙上前,说:“师傅请进门歇息,待我们去烧壶茶,再准备一点干粮供师傅路上用。”说着,十分殷勤地把和尚引入院中坐在竹凳上。郑氏则十分乖巧地进了灶房烧水、煮饭去了。小王云见祖母对和尚以礼相待,手里拿着一个梨子走了过来,面对和尚“啊、啊”了几声,把梨子塞到和尚手里。和尚非常高兴,说:“这孩子真懂事,你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啊?”

  小王云又“啊、啊”地叫了几声。和尚凝神定睛看了王云一会儿,说:“这孩子真的不会说话吗?他几时生的?”
  岑氏说:“壬辰年九月三十日巳时生的。唉,头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天上的神仙穿过云层给我送来个孙子。没料到第二天儿媳妇真的得了个孙子。他爷爷高兴得不行,就给他取名叫王云。可惜的是,今年五岁了,懂事倒挺懂事的,就是一直不会说话。”王天叙听了在一旁也不免叹气。
  和尚掐指算了一下,又凝神看了看王云,说:“多好的孩子,都是被你们取的名字给叫坏了。”
  “啊?”王天叙和岑氏面面相觑。
  “这样吧。”和尚从身边的包裹里取出一个小瓷瓶,从里面取出几粒小小的药丸,递给王天叙,说:“用温水给他服下去。再给孩子改个名字就行了。”
  王天叙踌躇不前,不敢接纳。和尚说:“念你这个孙子聪明内秀,送贫僧这个梨子吃。我替你们解决这个问题。……怎么,不放心?你们可以叫几个年轻后生看住我,待孩子吃了这药丸之后平安无事,我再走。要么,我先吃一丸给你们看。”说着,和尚立即吞了一枚药丸下去。

  王天叙这才不再怀疑,接过药丸,问:“师傅,这里究竟是什么道理?”和尚平静地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漏。违天意,遭天谴!阿弥陀佛!若无事,贫僧可就告辞了。”
  岑氏在一旁喊道:“华儿媳妇,水和干粮弄好了没有?”
  郑氏在厨房应答:“娘,就好了。让师傅再稍等。”说着,郑氏拿着水和一些干粮从屋里出来,和尚很有礼貌地将葫芦放在院子的石桌上,又将包袱打开放在一旁,郑氏便替和尚往葫芦里灌满了水,又将一些烧饼放在包裹里包好。
  和尚向王云招招手,“过来,孩子。”王云很懂事地走过来。和尚将手放在王云的头上,轻轻地摩挲了一阵,然后说:“孩子,你受苦了,以后就好了。”说罢起身,背起包裹和葫芦,飘然而去。
  王天叙拿着药丸,对郑氏说:“给孩子用温水服下去。”
  郑氏有点犹豫,“爹,这行吗?”

  “不必怀疑了。你没看过那大和尚自己都先吃了一丸吗?反正不会有毒。”
  “是,爹。”郑氏于是去倒水,准备给孩子服药。岑氏在一旁说:“不该叫王云,那该叫什么名字?”
  王天叙犹豫地说:“那……就到圣人的经典里去找个合适的名字,用圣人的话来取名字,总不至于又错了吧。”
  日期:2012-02-21 15:22:36
  第三场景:
  第二天清晨,勤劳的郑氏正在院子里给菜地浇水,忽然听到身后怯生生地传来一声问候:“妈妈。”郑氏一回头,发现竟是王云站在自己的身后,惊骇得扔掉了手中的水瓢,问:“孩子,你真的会说话了吗?”
  “妈妈,我醒来后看不见你,就找来了。”王云说话的语速还比较缓慢。

  郑氏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热泪盈眶,“天哪!菩萨显灵了。我的孩子竟然真的开口讲话了。”说完,她站起身,顾不得妇道人家的礼节,几乎是跑着往屋里去,喊着:“爹!娘!快来看,云儿会说话了!云儿会说话了!”
  王天叙和岑氏从屋里出来,惊讶地看着儿媳妇,“真的吗?是真的吗?”
  郑氏对儿子说:“乖,叫声爷爷,叫声奶奶。” 王天叙和岑氏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孙子。
  王云缓慢而又清楚地说道:“爷爷、奶奶。”
  “哎!”王天叙和岑氏激动地应答到。岑氏跪在地上直拜,“祖宗保佑,菩萨显灵了。我的孙子真的会说话了。”

  王天叙也惊讶了半晌,之后就冷静地说:“看来,昨天来的是位道行深邃的神僧啊。神僧话不可不听。你们记住,从今天开始,咱们的孙子不能再叫云儿了。”
  “爹,那叫什么?”郑氏问。
  “让我想想。”王天叙沉吟了一会儿,说:“咱们家原本祖籍山阴。如果真按老家的祖谱排起来,他们这一代的名字里应该有个‘守’字”,那么,就管我的孙子叫守仁吧。《论语?卫灵公》中有这么一句——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我看,用圣人孔子的话来勉励咱家的孩子最合适不过了。希望他长大后做个能够固守仁义礼智的君子,这就足慰我心了。”

  “王守仁,这名字蛮好听的。”岑氏说。
  王天叙又说:“写信给他爹,叫他回来一趟,孩子的表字就由他取吧。”
  第四场景:
  地点:外地,某富户私塾内。
  王华在看家信,得知儿子能够开口讲话的消息,惊讶地愣坐在书桌前。看到信中说由他来给儿子取表字时,想了想,自言自语道:“王守仁,这个名字取得倒不错。表字嘛……这孩子从小多病多灾,我就希望他今后平平安安的。他是长房长孙,干脆,就叫伯安吧。”想罢,开始低头书写家信。(附注: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后人习惯上称呼他为王阳明。)(未完待续)

  日期:2012-02-22 10:52:45
  第五场景:
  (画外音):转眼又过了四五年,王守仁长成了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由于祖父祖母过于溺爱的缘故,小时候的王守仁异常顽皮,几乎成了一个惹祸精。
  时间:某年秋天;地点:余姚某村某私塾。
  学馆里,王阳明和十几个孩子正在读书,外聘的塾师石先生坐在那里打盹。几个坐在后面的孩子在小声地打闹。突然,石先生醒了,说:“吵什么?给我好好读书。”孩子们霎时安静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石先生说:“马健,上来给我背书。”
  一个胖胖的孩子扭捏、迟疑地走上前,开始背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苟不叫,……”

  这时,底下突然传来“汪、汪、汪”的三声叫。孩子们哄堂大笑。石先生说:“哪个在学狗叫?给我站出来。”
  没人吱声。石先生对马健说:“接着背。”
  胖孩子又继续背下去,“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养、养……”
  胖孩子背不下去了。石先生非常恼火地说:“就这么一段三字经,你背了三天还背不下来,这几天你干什么去了?”
  “他放羊去了。”坐在后排的王守仁叫了起来。孩子们又是一阵大笑。
  “你才放羊去了呢?”胖墩不服气地说。

  石先生一见,训斥道:“王守仁,不许说话。”王守仁果然不敢吱声了。
  石先生问胖墩:“你还能背下去吗?”
  胖墩胆怯地摇摇头。石先生说:“你回家以后不温书,还来上什么学?你说,该受什么处罚?”
  胖墩吞吞吐吐地说:“打、打手板。”
  石先生瞪了这个孩子一眼,然后对胖墩说:“伸出左手来。”胖墩无奈地伸出了左手。石先生说:“今天先打你五下。明天再背不出书来,就打你十下。”说完,将戒尺狠狠地打了下去。
  胖墩疼得“哎哟”叫了起来,石先生毫不留情,一下接一下地打着,最后,胖墩哭了起来。
  打完之后,石先生说:“上午的课就到这里,下午我们还要接着背书。”说完,背着手走了。
  同学们下了课,王阳明走到胖墩跟前,说:“胖墩,回家吧。”
  胖墩哭丧着脸,说:“石先生三天两头就要打我,这个学我不想上了。”
  王守仁说:“你不上学,你爹更得揍死你,你敢吗?”
  胖墩说:“不敢。”说罢,再次委屈地哭了起来。

  王守仁说:“别哭了。回家吧。”
  于是,两个人一起回家。走到了一段路,胖墩忽然说:“石先生天天教训我们,什么时候我们也教训一下他就好了。”
  王守仁一听,说:“如果我帮你教训一下他,你怎么谢我?”
  胖墩从兜里掏出两文钱,说:“这是我娘给我买零食吃的。如果你替我教训一下石先生,我就拿这个钱买两块桂花糖给你吃。”
  王守仁一听,说:“一言为定。”说罢伸手要去接铜钱。

  胖墩说:“别急,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王守仁眼睛一转,看见路边有一根已经被晒得干裂了的狼牙棒,不知是哪个乡勇团操后扔在这里的。王守仁说:“我有一个办法……”说着,对着胖墩耳语一阵,两个人都笑了。
  王守仁说:“谁也不许泄密。”
  胖墩说:“谁说出去谁是小狗。”
  两个人哈哈笑了一阵,然后,王守仁上前,在胖墩的帮助下,把那根破狼牙棒上的钉子给拔下了一根,随后朝学馆跑去。

  这时,学馆里空无一人。胖墩东张西望了片刻,说:“石先生准是到赵员外家里吃午饭去了,咱们赶紧进去吧。”
  两人进了学馆,把石先生坐的木椅子轻轻翻倒,然后,胖墩用外面捡来的半块砖头,将那枚长钉从背面钉进了椅子里。钉了几下,王守仁小声地说:“笨蛋,你不能使太大的劲,让我来。”他把胖墩推到一边,自己上前,用砖头一下一下地钉着,过了一会儿,钉子从椅子的正面露出了一个尖尖的头,只有一分左右。王守仁说:“可以了,把垫子盖上。”胖墩赶忙过来把垫子盖上,从外表看,椅子完好如初。两个人匆忙地往外走。

  日期:2012-02-22 11:11:38
  这时,一个同村的名叫周春生(外号泥鳅、个子黑瘦)的小朋友落下一本书,跑回来拿,看见他们两个人正在学馆里,惊讶地问:“呃?你们两个怎么还不回家呀?”
  王守仁机警地说:“泥鳅,那你怎么也回来了?”
  泥鳅说:“我忘了书,回来拿。”
  王守仁从书包里掏出弹弓,说:“我忘了弹弓,也是回来拿。”
  泥鳅不说话了,到自己的座位上拿了书转身就走,临走时还怀疑地看了王守仁他们一眼。等泥鳅走远了,王守仁、胖墩两个人相互挤眉弄眼地闹了一下,都跑回家吃饭去了。
  ……

  下午,王守仁几个早早地来到学馆,其他同学也陆续到齐。大家坐在那里,有的读书,有的打闹,突然,有一个同学从外面跑进来,说:“嘘,石先生到了。”
  屋内顿时安静下来。只见石先生左手拿着几本书,右手托着茶壶,迈着八字步走了进来。到了桌案前,他先把书本和茶壶放下,大模大样地往椅子上一坐,突然,他大叫一声,弹跳起来,直用右手摸着自己的臀部。小朋友们见状,哈哈大笑,教室里乱成一团。
  石先生回头一看那把椅子,看不出什么问题。他把上面的坐垫一掀,结果发现露出了一个钉子尖。他顿时气得脸色发白,又把椅子翻转过来,结果全部的秘密都显露出来,一枚长长的钉子钉在了椅子的底部。
  石先生恼怒地说:“谁?这是谁干的?”
  小朋友全都不做声了。石先生气愤地说:“不说实话,好!每人打手心十下。一个一个来。”

  中午跑回来拿书的泥鳅坐位在第一排,他很害怕挨打,马上站起来说:“先生,如果我告诉您是谁干的,可以免打吗?”
  石先生说:“当然可以。春生,你快说是谁。”
  泥鳅手一指:“中午放学后,我回来拿自己落下的书,看见王守仁、马健这两个人在学馆里鬼鬼祟祟,准是他们干的。”
  王守仁说:“你凭什么这么讲?我们还可以说是你干的呢。”
  胖墩说:“对,我看就是你干的。”

  泥鳅气愤地说:“是你们干的!”
  石先生一下子莫辨是非,他粗暴地说:“不要争了。你们三个,到前面来,先从你们打起。”
  泥鳅当场吓得哆嗦起来,说:“先生,我冤枉!”
  石先生二话不说,先从泥鳅打起,泥鳅又疼又冤,马上哭了起来。然后,石先生又叫胖墩过来,狠狠地打了他十下。然后,再叫过王守仁来,也打了他十下。胖墩和王守仁都被打哭了。先生觉得差不多了,便对其他孩子说:“好了,今天就先打他们三个。如果以后哪个再捣乱,他们三个就是榜样。现在你们先好好自习,我去去就来。”说完,走出学馆,匆匆而去。

  王守仁对胖墩说:“估计他是换裤子去了。”胖墩破啼为笑,然后低下头来自己背书……
  放学后,王守仁、胖墩跟着泥鳅走了一段路,泥鳅回头看见他俩,有些害怕地说:“你们想要干什么?”
  胖墩说:“泥鳅,平时我们拿你当朋友,可是你却出卖我们,你说对吗?”
  泥鳅怯生生地说:“我坐第一排,怕挨先生打。”
  王守仁说:“这下你知道这个石先生粗暴无礼、不分青红皂白了吧。”

  泥鳅说:“他平时就知道打骂我们,这样的老师我不想要,这样的学我也不想上了。”
  王守仁想了一下,说:“我有个办法,再治他一下,或许能把他赶走。你们想不想听?”
  胖墩说:“想听!”泥鳅说:“我也想听。”
  王守仁说:“泥鳅,你要是再去告密,怎么办?”
  泥鳅说:“那我就趴下来给你俩当马骑,在地上爬三圈。”
  王守仁盯着泥鳅看了片刻,说:“好吧。反正你也挨了先生的打,他不会再相信你了。我告诉你们,我的办法是……”
  日期:2012-02-22 11:13:30
  他把胖墩和泥鳅拉过来,在他们的耳边一说,三个人统统笑了起来。胖墩说:“走,现在就去。”

  三个人走到村子中心的祠堂前,祠堂前有两棵树繁叶茂的大杨树。胖墩挠挠头,说:“我可爬不上去。”
  王守仁对泥鳅说:“你爬这棵,我爬那棵,看谁先找到。”
  于是,两个人把书包放在地上,开始爬树。胖墩在树下瞭望。过了一会儿,两个人从树上下来,手里都抓着一、两只刚孵化不久的小鸟。
  王守仁一看,对泥鳅说:“你那两只太小,没有劲儿。用我这只。”泥鳅顺从地将自己手中的鸟雏扔了,三个人一起往学馆的方向跑去。
  天已渐傍晚。石先生的房门关着,估计他又是到赵员外家吃晚饭去了。王守仁说:“走,从窗户爬进去。”

  他们三个来到窗户边。胖墩和泥鳅望风,王守仁推开了虚掩的窗户,悄悄地爬了进去。他来到石先生的床边,从床底下摸出一个陶器的夜壶,然后,把自己怀里的那只小鸟偷偷放了进去,又盖上盖子,将夜壶放回原处,然后又从窗户里跳了出来,捂住嘴,小声地说:“行了,走吧。”三个人迅速地离开石先生的房子,消失在暮色之中。

  ……
  晚上,石先生睡到半夜,忽然想要起夜。他睡意矇眬地伸手拿过夜壶来,塞进被窝里头,正要小解,忽然觉得有什么不对头,大叫一声:“啊!”一甩手将夜壶扔出老远。夜壶“啪”地摔碎,满屋子的尿臊味。石先生趁着月光定睛观瞧,只见地上,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正在“叽叽”地叫着。
  ……
  第二天早上,石先生叫来了学馆的大东家赵员外,怒气冲冲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坐着那里,鸦雀无声。石先生说:“昨天晚上,谁干的?谁到我的卧房去了?”
  没有人吱声。石先生问了几遍,仍然没有人回答。赵员外在一旁说:“如果让我查出来,告诉你们爹娘,保准打死你们!说吧,主动说出来的处罚可以轻一些。”

  仍然没有人回答。石先生一怒之下,将手中的小鸟“啪”地往地上一扔,说:“有辱斯文,这个学我不教了。”
  小鸟立刻死了。赵员外在一旁看着,有点不忍,轻轻摇摇头,说了声:“唉,细羽鸟禽地上死。”
  王守仁忽然灵机一动,举手说:“赵员外,你出了上联,我给您对个下联吧。”
  赵员外惊愕地问:“守仁,你有什么下联?”
  王守仁站起来,调皮地说:“在家里,我爷爷教过我对对子。您刚才的上联是:细羽鸟禽地上死。您家门口不是有一对石狮子吗?所以,我给您对:粗毛野兽石先生。”
  “哗!”小朋友们哗然大笑,连赵员外也跟着笑了起来。石先生听了,气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最后,一甩袖子,走了出去。

  日期:2012-02-22 11:15:31
  第六场景:
  时间:半个月后;地点:王家宅第内。
  王华、郑氏和王天叙、岑氏对坐谈心。王天叙说:“德辉,过几天你就要去杭州省会参加今年的乡试了。虽然路不算远,但这几天这要好好准备一下行装和盘缠。书就不必再温习了。我想你已经看得够熟了,不妨放松一些。”
  王华面带惭愧地说:“阿爹,孩儿接连考了两次都没有得中。让爹娘为我操心过度,心中实在有愧。”
  王天叙爽朗地说:“考场无常,你尽管宽了心去考就行了。怎么说你也中了秀才。我连秀才还没有中呢!”

  岑氏在一旁数落道:“亏你这个老头子说得出口。”郑氏忍不住想笑,只见王华瞪了她一眼,便不敢出声了。
  这时,隔壁的黄家阿婆气呼呼地走了进来,“哎!我说王家他老伯,你管不管你的宝贝孙子,他一弹弓打在我的手腕上,把我准备提去卖的一篮子鸡蛋都给打碎了。”
  “啊?”一家四口面面相觑。王华问:“黄阿婆,他什么时候打的?你看准了是他吗?”
  “你赖不掉的。当时有大人小孩十多个人在场,都可以作证。你看,我手腕上的红印子还在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