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也是人

作者: wangxh54

  日期:2009-2-24 0:34:00
  教授也是人
  引言
  教授也是人。
  说这话的正是姓王的一位教授。我们就叫他王教授好了,教授的称呼还是好听些。

  这话猛一听,像是个气话。那意思好像是说,教授也有七情六欲,也食人间烟火。其实,这是一句揭示基本常识的大白话。教授不是人是什么?哪个教授不是人?
  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教授头上曾经光环耀人,常常被称为师表、学人、导师,高级知识分子。它还有一个最响亮也最吓人的名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等等,不一而举。中国人对大学里的教授的敬重,由来已久。在中国老百姓的眼里,大学的教授们,依然还是站在半空中的、头上闪烁着耀眼光环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不由得多了几分仰慕和崇拜。

  如今,教授的队伍在爆炸性增长,当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教授时,教授已经没有那么值钱了。王教授就是这个时候当上教授的。从半空中坠落下来的、光环暗淡的王教授,终于站在地上,深有体会而又平心静气地说,教授也是人。就这一句大白话,其醒世的程度,不亚于尼采当年说,上帝死了。
  中南理工学院的王教授的这句话,成了学院里广为流传的一句至理名言。其知名度、普及度、深入度和引用度,无人比肩。竟有要好的朋友来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道:听君一句话,胜读十年书。一句醒世言,大梦如初醒!
  后来有人证实,那位朋友喝高了,说的醉话。
  就有人专题研究,考证此话何时何地、何情何景何因说的?动机何在?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结论。考证,这是教授们的一个职业特点,或者说职业毛病。

  有人说,是在王教授评上了教授、手拿着金光闪闪的职称证书时说:教授也是人哪!那意思好像是说,是人,哪能没有名利之心?
  有人说,是在王教授因无科研课题而落聘时,感慨地说道:教授也是人。那意思好像是说,是人,哪能没有落难之忧?
  有人说,是在王教授喝得酩酊大醉时,走在校园里步履错乱、摇摇欲倒之时,被一位同事发现。那不是王教授吗?是!咋的?教授也是人,贪杯革命小酒而已。那意思好像是说,是人,焉能无癖好?
  也有人说,王教授和那个叫杨兰的女教师的暧昧关系被发现时,他有些掩盖又有些狡辩地说,教授也是人,脱口而出的那句话,意思好像是说,是人,谁不爱美……女字终于没敢说出口来。
  高校的教授们考证得有些乱,缺乏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就如同当今中国学界的科学研究,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事实呢?
  事实就沉浮在喧嚣热闹而又精彩纷呈的高校现实生活中,隐现在时高时低、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热时凉的世态变相之中,让人说不清,道不明……
  日期:2009-02-26 00:09:41
  1
  第一章

  王教授走出饭店的大厅时,看到整个世界都改变了模样。漫天的金星银星,灿烂缤纷;满眼的高楼立交,扭曲变形;熙攘的车流和人群,旋转翻动。他心里明白,那不是个魔幻的世界,而是自己大脑的一种错觉。喝入到体内的乙醇在中枢神经中起了化学反应,才给自己带来这样一种世界在扭曲变形的晕旋感觉。
  王教授今天喝高了。喝高了并不是喝醉,喝晕了也不是喝醉。这种状态才是刚刚要醉而还没有醉的那个点上。学术研究上就叫做大脑尚还清醒,但小脑受到乙醇刺激,视觉昏眩而肢体动作暂时失控的阶段。用王教授自己的话说,这酒喝到了幸福的临界点上。
  王教授大脑尚清醒的标志是,他得推着自己的自行车回家。尽管酒喝得高兴,喝到了点上,自己的自行车还是不能丢。出门老婆有交代,少喝酒多吃菜,喝多不骑推回来。王教授哪有老婆呀!老婆都是过去进行时了。现在都是朋友们好心地这样交代。其实,他根本就没有骑车来,每当他喝多了之后,推自行车回家就成了他大脑里存储的一个固定的条件反射而已。

  王教授空手做着动作,两手臂架在身体右侧做推车状,手握车把,脚下步态错乱不稳,有点像现代版的醉态舞步,踉踉跄跄,摇摇晃晃,往大厅外面走来。
  这个典型动作可以举两个土和洋的形象例子来加以说明:
  先说土的。这个动作像农村的一个中年娘们,端着一大盆湿衣服,两手紧抓盆边,架在身体一侧,走在河中的乱石上,颤颤悠悠,吃力探路的样子;或者是古装戏剧舞台上喝了酒的、两手抓着马鞭、迈着醉步给首长牵来一匹坐骑的小马仔,小心而又脚步错乱;
  再说洋的。这个动作真还像西班牙的斗牛士,把猩红的斗牛毯搁置在身体的一侧,(不能搁置这身体的中间,那会让牛角给豁开了膛或者顶掉了裆中的宝物)直腿硬脖地兜圈走着,边走边挑斗疯牛的那个动作。
  这两个例子都不是太好,一时也找不到再好的例子来形容了。只有拿这两个例子,对王教授的动作加以比喻和说明,大致就是这个样子。空手推车的动作真真切切,但没有自行车。
  大厅里所有看到的人都很惊讶,不由得停下了匆忙脚步,注目观察。人们目光猜疑,表情惊奇。不知道这个人到底发生了什么?精神病人?行为艺术家?下岗的西班牙的斗牛士,来中国的饭店里做义务表演了?让人一时搞不清楚。越不清楚,越是好奇想搞清楚,围观就成了必然的事情。这是咱们国人的一个毛病,围观。
  王教授倒像是个专业演员,没注意到观众的惊讶表情,依然推得我行我素,走得步履蹒跚。表情越是认真而庄重,越是像舞台上一个滑稽的小丑表演。

  这个动作是王教授的招牌动作。它创始于几年前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喝得有点高了,有好心的朋友交代说,王教授,别骑,推着走安全。于是,双手推车,迈着醉步,就打造了这个招牌动作。好处有三:一,自行车贵重财产,舍不得丢了;二,推着车走,身体也有个搀扶依靠的对象,多一份安全;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你这样走在咱中国拥挤的马路上或者人行道上,不管有多少车、多少人,人家都给你让路。看到之后,大老远地都趔开了,还行注目礼,让人生发出一种自豪感来。从那以后,他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喝多了的时候,手里总有这样一个自行车,总在推着,总在醉着走,这就成了王教授的习惯动作。别人不知道,朋友们心里都清楚。

  事情过了之后,王教授的大脑思维从糊涂的醉汉恢复到教授水平的时候,朋友们一边模仿他,一边说:这动作特别庄重、特别认真、特别一本正经。不但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连王教授自己也觉得十分可笑,憋不住跟着大笑起来。嘴里却不认帐:我咋也不能是这个光辉形象吧?
  今天这场酒喝得高兴,有两个原因。一,作为学院专家组成员,参与今年晋升教授职称的论文答辩;二,在答辩后举行的答谢评委的饭局上,收了个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做酒学生,喜上加喜,所以喝高了。
  今年学院的职称评审,要求十分严格。评委是由学院人事处的处长,在学院的教授专家人才库里抽出来的。说是这样说,到底抽着谁,没抽着谁,谁也搞不清楚,反正都是在背后操作的。最后评委的名单还是要报给院长审批的,看着那个不顺眼不顺心,大笔一勾,再换一个,那也是经常的事情。院长说换人,那人事处长就得老老实实地换人,直换到院长满意了为止。这也没有什么,作为学院的一个职能部门的处长,他绝对是在院长的领导下工作的,说一不二。听领导的话是他的最高原则,对不对则是次要的。

  王教授没有想到,今年自己的运气这么好,当了那么多年教授了,还是第一次被学院人事处的领导一手抽中,当这个专家评委。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院长没有把他从名单上一笔勾掉。这就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坐在评委的主席台上,庄严地评审别人的机会,或者是庄严地做了一回教授的机会。机会一到,人的地位威信马上都变了,人的腰杆也硬了许多。对于普通的教授来说,当高级职称评委的机会不多。用老百姓的话说,从半空中掉下来个大肉馅饼,一下子砸在王教授的头上。用王教授的话说,叫多年不遇,开了一次洋荤,终于体现了一回自己的价值。所以,他觉得自己非常荣幸,也非常自豪。

  王教授是社会学的教授,可是今天参加评审的人员,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只有一人。其实那也没什么。专业相同不相同,只是论文内容的问题。作为评审专家,主要是评他的科研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方法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论证是否严谨,结论是否正确。把好这些主要的关口就行了。这些话不是王教授说的,是专家组组长马教授说的。

  马教授说,到了教授这个层面,对学院的所有专业都可以评审。教授吗!马教授还认真交代了评审工作中的几个注意事项。
  马教授是工业统计学专业,一辈子对统计数字敏锐而认真。六十八岁退休。新院长上任后,又把他清出了山,做了督导组组长。马教授素以举止庄重,教书认真、不善言笑为著名。好为人师了一辈子,完全是老夫子的一套传统做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院长一上台,就任命马教授为全院教学工作的督导组组长。虽然权力不大,可处于他和院长的这种特殊关系,具有建议和汇报的权力,让所有人不敢小视,也不敢怠慢。

  上午九点,在学院的小报告厅论文答辩正式开始。主席台上坐了七个评委,书记院长、教务处长、科研处长、计算机系主任、督导组长马教授,另一个就是王教授。后来才知道,王教授是作为教师的代表参加评委的,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方面。虽位卑言轻,权力有限,但意义深远。
  答辩开始前,王教授刚刚在主席台的边上落座,人事处的张副处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沓A4白纸说,评委组里就你最年轻,还是你来作个评审记录吧!
  对于一个教授来说,学院职能部门的一个副处长的话总是很有分量的,王教授不能不听。心里的那个忧虑明显地摆在那里,这样的好事你下次还想不想干了?权力是握在处长们手里的魔杖,教授们却两手空空。人家处处都卡在教授的命门上,两者处在一个不对等的地位上,无法交手,只有唯命是从。这是高校里的一个基本状况。
  王教授看了看主席台上,七个评委中,也就只有自己来做这个重要而又烦琐的工作了,不敢劳动书记院长、处长主任的大驾。
  一共有十二个人进行论文答辩,每个人的论文的要点、突出的特色、创新的观点要记录下来,每个评委提出的问题都要记录下来,答辩人回答的问题也要记录下来,为了是在职称评审会上有根有据。王教授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能把每个答辩人最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有可能给他们造成致命地损害。王教授马虎不得,否则,这几乎就是草菅人命。王教授从自己评审教授的艰辛经历中,深深地理解这一点。同病相怜的那股感情油然而生,认真记录并做到最好,是自己对教师们的一个良心,一份感情,一份支持。他从来还没有这样一丝不苟地连续不断地听、记、写,连头也没抬起来一下,更别说是张口提出一个问题了,把这到手的权力又拱手相让。本来他是有提问的权力的。

  直到最后一个答辩人走上来,王教授才抬起昏沉的脑袋,看了一眼。他想看看到底这是谁呀?自己认识不认识?至少也应该有个目光交流也好。认识的人就更好说了,评上教授了,他得请一场酒喝;不认识的人,如果在这里认识了,相识的起点就很高,在校道里再碰面时,就会赢得一种由衷地尊敬和热情,至少是这样。
  这是位女教师,王教授不认识。答辩主席是王院长,他看看已经站在那里做好准备的她,说:可以开始了,答辩时间十分钟。
  我叫李顺英,学院生物系教师,今年五十七岁,任副教授十五年,教龄三十一年。我的论文代表作是关于男性老年人的骨骼钙化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王教授迅速记下这些,抬头看的一瞬间,他发现李老师在发抖,站在那里全身都在发抖,连声音都在颤抖。一个有着三十一年教龄的老教师,上台讲课应该是她练就的拿手本事,为什么发抖?王教授感到惊奇。可能是今天这个场合,对她来说生死攸关的重要关头,是人,都会身不由己地紧张。是这环境、这场合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压抑感觉,叫她太紧张了,连头上都开始出汗了,也顾不上抹一把。她讲得有点乱,把最关键最重要的东西都没有说清楚。这是王教授当时的感觉。

  时间到了,王院长说。他严格地把握着时间,一丝不苟。
  台上的评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意思是看谁先发言,提问题。由于谦让,一时有些冷场。冷场是更让当事人揪心的事。
  还是科研处长先说话:李老师,我很佩服你的毅力和勇气。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你这是第三次申报教授职称了,是吧?
  是、是。李老师表情窘迫、尴尬,像是庭审时的罪犯,面对着确凿证据而无法狡辩一样。王教授看着她的脸色,感觉到她的表情是一种苦笑不得、而又卑微无助的神色,还包涵着哀求大人高抬贵手的那种意识。
  王教授的心里紧缩了一下,有种不舒服的感觉。那感觉来自于自己的一种想象。此时此刻,好像自己站在法庭上受审一样。

  科研处长继续说:你的这篇论文,还是上次评审过的论文,上次你没有通过,就是因为这篇论文的数据不太严谨,论述得也不太清晰,显得逻辑上有些混乱。还有啊,论文的结论还是不行。没有画龙点睛的结论性语言,显得罗嗦。哎,李老师,你今年应该提交新的研究论文给评委的,为什么还是这个老的论文呢?
  李老师神色慌乱地说:有、有一篇新的,三千元的版面费都交了,说是能出来的,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发出来。
  王教授看到,几位评委的神色上开始出现不屑一顾的表情。这大概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当评委们都心不在焉时,你也就走到了被淘汰的边沿上。
  李老师站在那里,抖得更厉害了。一个辛辛苦苦教了三十一年的女教师呀!
  (待续)
  日期:2009-02-26 10:27:16

  2
  答辩完成之后,参加评审的教师们自己出钱,请各位评委吃饭。那还是在教师们的一再盛情邀请下,才定下来的。如今的高校里,请评委吃饭,这是个普遍的规矩。
  你邀请时,他们还会婉言推辞:都是同事,还搞这一套干啥?这是冠冕堂皇的当面话。你若是信了,真不请客了,那你就犯了一个天真不成熟的毛病,坏了你的大事。还有一个问题是,你有事求到人家,不是你请不请吃饭的问题,而是人家来不来吃你的饭的问题。能来,就是给足你面子了。
  说好了,要一块吃饭的。最后时刻了,书记、院长临时有了接待任务,省里教育厅里来了一位管高校的处长,学院领导班子忙着要接待,这里的饭就吃不了了。教务处长有饭局,走了。科研处长也有急事,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摆着手说:下次下次。中午吃饭时,真正坐了下来的,就是马教授和王教授,还有这些请吃的教师们。也不少,十几个人围得满满的一台。

  菜是一桌好菜,酒是几瓶好酒。可是大家喝得都没有情绪。那些请吃饭的教师们各有各的心事,也不知道自己的职称到底能不能评上,心里忐忑不安,还得陪着笑脸,饭就吃得不那么舒畅。
  不过,今天所有的领导们都不在,在场的最大人物也就是马教授了。马教授喝酒是个门外汉,又没有一点酒量。
  王教授一个人也喝不出来什么气氛来。他开始有了想喝一杯的意识。一个是因为教师们真心实意地请你,身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他也不好意思端着架子不喝;再一个,今天还真是累了,手忙脚乱地写了一个上午,整整四个小时,头也大了,眼也混了,浑身发累,应该喝一杯,松松筋骨,才能对得起今天自己的劳动。
  这时,王教授看了一眼马教授,说道:马教授,在您的领导下,今天的评审工作顺利完成,让我受益匪浅,真真学到了不少东西,来来!我敬您一杯!
  马教授一摆手说:可别这样说,那是在我们书记院长的正确领导下,顺利完成的。说到喝酒,我年岁大了,不会、也不能喝。谢谢!

  他很客气地拒绝了。教师们的敬酒他也没有喝。
  王教授说:一个领袖教导我们说,有酒不喝是个错误。有好酒不喝是个大错误。说着,自己端起一杯满酒,一饮而尽。放下杯子,感慨地说道:好酒!这味道真纯呀!
  马教授一听这话,好像来了兴趣,他说:王教授,这个领袖是谁呀?
  王教授声色庄重地说:斯大林。
  马教授深信,冰天雪地的国度里的英明领袖,喝酒大国的伟大主宰,一定会说这样的话。他继续追问:听说你对喝酒很有研究,在整个学院里很有名气,是吗?
  王教授心想,一个上午没有说话的机会,现在说话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开始一本正经地严肃起来,说道:喝酒是一种文化,最讲究喝酒的品位,会喝酒是一种有文化有品位的表现。
  马教授问:都说你是个喝酒高手,你说说,你到底是什么水平?
  王教授说:你听说过中国篮球的甲A吗?
  听说过,那都是国内的一流篮球高手。
  不说远的,就在我们中南理工学院里,我就是甲A队伍里的探花。
  那谁是状元哪?
  真人不露相,高手不出手。天机不可泄露。王教授进入了夸张诙谐的表演阶段。
  马教授不信,他说:你说你是甲A的高手,有个什么评价标准吗?还是自封的?

  王教授拿出了自己在课堂上讲课的本领和神情,侃侃而道:这有三个评价的标准,第一,能喝。52度白酒,酒量在一斤二两到一斤半之间。喝完,且面不改色,脸不发红,神志清醒,手脚自如;第二,技法高超。划拳的技法在十套以上,且样样精通娴熟,常常居于攻能克、战能胜的绝对优势,而又谦谦有礼,以理服人;第三,酒风豪爽侠义。既来者不拘,举杯是朋友,友情高于酒精。又不贪杯烂喝,品位低下。常常是高风亮节,以情动人,喝得雄性激昂,喝得肝胆相照。我喝三杯陪你这一杯,你喝不喝?你肯定喝了。看一个人是不是喝酒的高手,这是三个必须的评价标准。

  马教授听得有点傻了,他从来没有听到这样的喝酒高论,大有别开生面,醍醐灌顶的架势。他真的是被打动了,没有想到就这小小的一杯酒里,竟有如此的胸怀、如此的天地、如此的学问。
  他好奇地说道:王教授,你给我们做个示范动作,也让我们这些不会喝酒的人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王教授开始进入了身心俱佳的表演状态,喝酒的欲望高涨起来。他说:说句不谦虚的话,看你们喝酒,喝的方法都不对头,说个不好听的话,尚未入门呀!
  你来表演一个,大家看看。
  王教授不再客气,屏心静气,神态凝重。举杯——闻香——吸吮——响杯——顺咽——哈气——落盏。一套程序,七个动作,一气呵成。动作之熟练自如,姿态之优雅凝重,让满桌的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直喝得技惊四座,满台喝彩。
  马教授的兴致更高涨了,倒像个虚心的学生,请教道:看你喝酒的过程,这每一步都有什么讲究吗?

  王教授气定神闲地说:这也是一门学问。1、举杯。要目光凝视酒杯,心神专注,缓缓上举,送至鼻尖处;2、闻香。酒味的芳香,弥人心肺,通气提神;3、吸吮。喝不是喝,正确的做法吸吮,古人叫啜。紧抿双唇,腹部发力,轻轻吸吮。这时,从唇缝之间,形成一条酒线,经舌尖味蕾,绵绵不断滑入舌胎之中,玩味酒的绵和与清香;4、响杯。由于吸力作用,酒干杯自响,全神贯注,啧啧有声;5、顺咽。其方法是卷舌尖,裹舌胎,喉结蠕动,轻举慢咽。你会感觉一团火在下沉,整个食道有火热润贴、温馨倍至的快感;6、哈气。张口哈气,水走下,气走上,酒香四溢,荡气回肠;7、落盏,神闲气定,缓缓落盏。这样,这一杯酒才算喝完。

  马教授连连鼓掌,喝道:好!好!真是大开眼界,真是名不虚传。这是大师级的人物呀!王教授,你收我个徒弟吧?也让我们在酒场上有点长进,有点作为。
  王教授连喝带示范,连举杯带碰杯,不知不觉,已经有八两酒下肚了。一时兴奋,没有来得及吃菜,肚子里空空如也,已经有了些醉意。这里引申一句话,大师也是人,大师也有喝高的时候。用老百姓的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大名鼎鼎的王教授喝高了,在饭厅的大堂门口,那个空手推车招牌动作便隆重推出,引起了许多人惊讶和嬉笑。
  王教授却全然不知。
  (待续)
  日期:2009-02-27 10:40:01
  3
  第二章
  王教授已经出场了,可是我们的读者对这个主人翁还不是很了解。应该对王教授做个大致的介绍。
  王教授姓王。这是一句废话,可还得说。王教授只能姓王,那是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单字叫“黼”(Fu)。这个“黼”字,十有八九的人不认识,也包括教授和许多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黼”,代表古时候官服上修饰的一种好看的花边。既然这个字难认,我们就可以省略,就叫他王教授好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王是大姓,在全国高校里比比皆是。

  这样一定会有人说,好像在一本《王老师外史》的小说里,见到过这个名字。是的,那本小说的主人翁是王黼。这本《教授也是人》的小说里,主人翁也叫王黼。真是巧了,出现了重名。
  其实,中国共有十三亿多人口,中国的汉字就那么多。叫来叫去,一定会有重名的。最近报纸上有一个消息说,全国人口大普查中,叫“王伟”这个名字的人,全国一共四十八万人,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小国家人口。重名就让它重名吧。反正就是人的称号而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