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货币惹的祸——透过金钱来解读历史

作者: Lov_vinccy

  日期:2012-5-6 11:33:00
  前言: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比方我们的历史教科书);
  还有人说,“历史就是胜王败寇的故事”(比方中国洋洋大观的24史);
  还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比方说天涯的“煮酒论史”里的无数热帖);

  还有人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比方说历史上著名的谏臣魏征就是这么认为)……
  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既然很有道理,我想到了自己所了解到的中国历史有关货币的哪些事儿,这些事儿是不是也任人打扮,成王败寇?是不是也可以按照人性的思路来理解那些历史,进而总结出来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政权兴衰更替的经验规律?
  很可惜的是,对于货币的历史,以及那些和那个时代有着密切关系的有关金钱的人和事儿,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忽略、轻视甚至掩盖。
  比方说,多多少少,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懂点所谓的“经济学”,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每天拿着手中的钱兴高采烈的去买卖东西的时候,却根本不知道手中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成为了社会上价值的标准、财富的代表、交易的媒介……
  我们也经常听到某某国家开展所谓的“货币改革”的新闻事件,不说更远的,就拿最近的10年来说:
  2002年,白俄罗斯以1:1000的比率开展新旧卢布兑换;

  2004年,土耳其,以1:1000,000的比率开展新旧里拉兑换;
  2006年,津巴布韦以1:1000的比率开展新旧津元兑换;
  2008年,津巴布韦以1:10,000,000,000(100亿)的比率再次开展新旧津元兑换;
  2009年,津巴布韦以1:1,000,000,000,000(1万亿)的比率再次开展新旧津元兑换;
  同年,朝鲜以1:100的比率开展新旧朝元兑换,但最多只能兑换旧朝元10万元,再多出来的钱,就要按照1:1000兑换;

  ……
  再早十年的话,名单上还会添加阿根廷、秘鲁、南斯拉夫、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安哥拉……
  2009年初你来到津巴布韦的话,你应该感叹,津巴布韦人实在是太有钱了,随便一个普通人都动辄坐拥几十万亿、几百万亿元的财富。
  可惜,“有钱”和“富裕”却是两码事,这个2000年的时候还是非洲真正顶级富裕国家的津巴布韦,2009年一个面包都要卖1万亿元,全国有60%的劳动力失业,穷人们只能靠捕捉天上的小鸟和地上的昆虫来充饥,每天都有人饿死。
  2009年发行新币之后,津巴布韦央行行长也“客气”的说:“我十分抱歉,昨天的万亿富翁,今天会买不起他们爱喝的饮料。”

  无论“新闻”还是“旧闻”,大家听到了,无非像听一个笑话,最多也不过像数字游戏,因为他们都是“外国的”,我们自然也觉得他们距离我们很远很远。
  可惜,我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了解了中国的货币史,你会发现,那不是笑话,也不是数字游戏,更不是“外国的”,而是鲜活的中国历史。
  而且,货币每一轮贬值的幅度丝毫不会让1:1000之类的数据相形见绌,甚至,像南斯拉夫、土耳其和津巴布韦式那样动辄亿万倍的通胀,也并不是没有出现过……
  另外的说,你可否知道,按照我们尊敬的马克思老人家的概念,无论是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或者人民币,他们根本就不是钱。
  为什么?
  很简单!马克思始终认为,只有有价值的商品才能充当钱币,而纸,如果他不代表确定数量的黄金或白银,他始终就是纸而已。

  说白了,假定你是一个皇帝,给你一堆纸,你有什么办法让人民接受这些纸当货币?
  你固然可以用枪顶着某一个人的脑门要求他把你的纸当钱用,他为了要命不得不同意,但对于全体人民,这样做却毫无意义,而且只会激起激烈的反抗,而且,拿枪顶别人脑门的士兵和警察们也是要用钱来养活自己和妻儿老小的,你胆敢给他们也发纸?
  嘿嘿……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从小我们就学习,“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要想得以存在,国家必须要从人民那里取得财富来供养官僚、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机构,怎么取得呢?
  很简单,两个字,“收税!”

  只要你控制了国家政权,想让纸变成钱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当你向人民征收赋税的时候,你只要这种纸,其他的一概不认。
  为了向你上缴赋税,所有人都不得不用他们的实物如粮食、金银、牲畜……来向你指定的部门(比方银行)来换取这种纸,这种纸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家都接受的交换媒介。
  就这样,不必拿枪顶着每个人的脑袋,你的纸自然变成了国家的钱币。
  只要你不在纸币发行额上胡搞、乱搞(像津巴布韦政府那样),保证你这种纸的购买力,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禁止别的任何人仿造你这种纸的小事了。
  这,才是所有现代纸币能够在世界上交换到商品的真正秘密!

  对于纸币来说,绝不仅仅只有这一个秘密,而是有很多秘密。
  比方说,经济学教科书上告诉你,说“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嗬,解释得很全面,很正确。
  可为什么我们身边的1头大蒜,原来围绕1分钱上下波动,后来变成围绕1毛钱上下波动,现在呢,则是围绕1元钱上下波动——这,还能叫“上下波动”么?
  同样的钱币数量,在不同的时期占整个社会的财富比例,那更是千差万别。
  不说久远的,也不说路远的,就说中国的30年前和现在。

  1万元钱,搁在1980年代早期,那是“万元户”,代表着一个家庭鹤立鸡群般的富裕。
  然而,到了30年之后的今天,如果一个家庭所有资产加起来只有1万元,哪怕在中国最穷的省份也可以被划为“贫困户”之列。
  “万元户、贫困户,十万元、不算富,百万那是刚起步,千万级别才算富”!
  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么?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1979年12月底,人民币发行量为1555亿元;对应的,2011年12月底,人民币发行量为85.2万亿元。

  按比例简单计算了一下你就明白,1980年初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548万元!
  两个年代数字一对比,是不是你立马就明白为啥“千万级别才算富”的道理来了?
  让普通人辛勤劳作的血汗财富缩水,就是纸币的另外一个秘密!
  “金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无论是贝壳、金银或者纸币,在货币被广泛使用的任何时代,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过更好的生活,要想让别人为自己服务,都需要用到钱。

  所谓的市场经济,最大最大的成功,就是让每个人都把“挣钱”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
  实际上,越接近我们现代社会,贸易流通越发达,钱对人而言就越重要,钱对人们思想影响也越深刻,货币及其价值的变动对社会影响程度也就越严重。
  当金钱决定了每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的时候,难道整个社会金钱体系的组织结构、数量方式以及与此相结合的财政、税收政策,难道不会影响到社会的深刻变革?
  有人说,钱,或者说货币,只不过是附在社会经济上的一张皮而已。
  的确如此,它是一张皮,只是在国家兴衰、社会变革和政府更替之际,货币常常会变成一张决定国家、政府和社会变动方向的“画皮”。

  金钱很重要,货币很关键,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
  不信?
  那就读读中国历史看吧!
  日期:2012-05-06 11:39:10
  众所周知,老早老早的时候,咱们老祖宗们是拿着石头当工具过日子的,那个时候叫做“石器时代”,或者也叫“茹毛饮血”时代。
  “石器时代”分两个,从大约300万年前第一只猴子变人到1.8万年前,人类的石头工具都是通过简单的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所以叫做“旧石器时代”;从1.8万年前到距今6000年前这段时间,由于出现了磨制石器这样的“新技术”,所以被叫做“新石器时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磨出来的石头和敲打出来的石头就是不一样,技术改进了,干活就容易了,生产力就得到了大发展,人们在满足自己温饱之外居然还能有产品剩余。
  正如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MSN、QQ等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使得一大批孤男寡女们产生了“感情剩余”,有了网络交流的强烈需求一样,有了产品剩余,老祖宗们也产生了物品交换的强烈需求。
  比方说,老祖宗张三做砍柴的石斧,做完了之后还是有一会儿闲着无聊,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就又做了一把,可是实际上他只能用一把斧子。
  另外一个老祖宗李四,看着他的老母猪生小猪崽,生了一个之后,等了一会之后,居然又生了一个,可是他家的剩菜剩饭只能养活一头猪崽。
  还有一名老祖宗王五,种了一地的萝卜白菜,可是又吃不完,于是只能腌成一坛子一坛子的泡菜自己守着。
  老祖宗周六、老祖宗杨七……
  就这样,很多老祖宗的都有了产品剩余,怎么办呢?

  现在大家都晓得,这人呐,一旦有需求了,是很麻烦滴。
  眼看着张三的石斧要白白扔掉、李四的猪崽要活活饿死、王五的泡菜要非正常的发霉变酸……
  三个人都在发愁,他们就凑在一起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不,大家灵机三动(3个人嘛),犹如醍醐灌顶:“咱们交换交换不就得了?”
  我给你一坛子腌萝卜,你给我一个猪崽,我一把石斧,换你一坛子腌白菜……
  于是,皆大欢喜。
  一开始,这个交换还进行得不亦乐乎的,但慢慢的,大家就发现出问题来了。

  张三愤愤不平的说:我这石斧是祖传三代的工艺品,纯手工家庭制作,除实用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含量和收藏价值,结果被你的一头瘦弱弱的小猪崽给换走了,而且那小猪崽回来我养了2天就病死掉了,这太不公平了!
  李四满腹牢骚说:这头老母猪我养了两年了,才生下来两猪崽,你只不过用你吃不完的一坛子烂白菜,一下子就把我的有着深厚感情的小猪猪给换走了,凭什么啊?
  于是乎,大伙儿都开始愤愤不平起来。
  日期:2012-05-06 11:51:42
  这时候,大伙儿才发现,要找到一个价值衡量的媒介和准绳,还真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呢。要知道,新石器时代还是母系氏族时代,那个时候还是最淳朴、最民主、最公平、最公正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然,我们叫人家“原始共产主义”),不是少数几个或者一个部落领导玩黑箱操作说啥就是啥的年代,遇到事情大家都必须公开集体讨论。

  然而,尽管大家集体讨论了很久,还是没有结果,因为——这个问题可太难了。
  正在发愁的时候,大家一扭头看见部落里的几位美女……
  尽管那个时候的美女很有可能比今天的网络美女穿衣服还要少,但我们的老祖宗可没有现在那些整天在网上一边看着“这门那门”图片,一边网上聊天诱骗纯情少女的男人们那么卑鄙下流,他们不是看见美女,而是看见美女脖子上的挂饰——美丽的贝壳饰品。
  在原始社会,我们那些一直生存于大江大河中游的老祖宗们,还不知道金属是啥样子呢,来自海边的贝壳被看作是珍贵的东西,它坚固耐久,可以做装饰品,又是吉利的象征,便于携带,再加上有天生的单位,一个一个的,适合于计数作价。
  正如无数所谓的“艺术家”一看见美少女就才思泉涌一样,我们老祖宗们看到那些贝壳饰品之后,立马也才思泉涌:“用贝壳来做财富价值的计量不挺好的嘛?”
  亏你想得出来啊,老祖宗们的思想呐,那真是“帅呆酷毙”了——不用说,就它了。
  一把石斧,10个贝,一坛子泡菜,3个贝,一个小猪崽,7个贝,谁如果觉得自己吃亏,不同意,那就自己提高价格,只要别人接受就行,如果别人都不接受,那你就不做石斧了,改养猪崽、改腌泡菜好了。

  经过无数老祖宗部落的“民主决议”,大家都得出来了相似的结论,贝壳于是就逐渐开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固定地充当货币。
  货币,或者说“钱”,就这么产生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祖宗们正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经过加工的贝壳是最为适合充当货币的商品。
  套用马克思老人家的专业术语来来说,“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中国,货币的“货”、发财的“财”、商人的“贾”、欠债的“账”、放债的“贷”,甚至连买卖(“買”、“賣”)这两个动词都带有贝字,充分说明了贝壳的货币地位。

  再想一下,你把自家的孩子都叫成啥呢?
  “宝贝”、“贝贝”,某种意义上说,这差不多就相当于喊着 “我的钱啊”、“我的钱啊”……
  日期:2012-05-06 16:25:58
  千万不要小看了贝壳作为钱的作用。
  根据中国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在商代的时候,商王和贵族就经常以贝壳赏赐给臣下僚属,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就存放着被称为“始贝币”的贝壳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

  贝壳并不仅仅在商代使用,一直到西周时代也大量使用。
  在交通及经济欠发达的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贝壳作为货币由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直至唐宋时代都一直在使用。
  在云南,一直到明朝时期,被称为“滇贝”的贝壳还在作为货币广泛使用。
  根据考古学家们的精心研究,我们中国古代的贝币,大部分是来自于海南。
  你想想,海南,距离黄河流域或者长江流域有多远,尤其那时候没有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啥的,连千里马、千里驴这样的动物也都还没有“训练”出来呢,甚至连成形的路都没有,完全靠人背运回来的一袋子贝壳,你想想能不珍贵么?
  用这么珍贵的东西做钱用,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现在的纸币单位是圆、角、分,那你猜猜贝壳货币最常用的单位是什么?
  一枚两枚当然也行,但最常用的计量单位是朋友的“朋”。

  就看“朋”这个字的形状,像不像“贝”字串了串?“朋”在古字里面的本义是指两串相连的“贝”,不过,因为考古资料缺失,到今天大家也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一朋”是二枚、五枚、十枚还是二十枚。
  笔者我自个儿琢磨,因为“朋”的是好几个贝壳一起的意思,后来就演变出“天天在一起”、“结党营私”的含义来了,你知道形容坏人一起干坏事有个成语叫做狼狈为奸,下次你改一个说法,说他们“朋比为奸”,文化水平立马就上升一个档次。
  后来,这个“朋”就和“友”一起组成“朋友”这个词,现代社会这个词的用法可广了去了:男女恋爱叫“谈朋友”、商业公关叫“交朋友”、官场爬升叫“处朋友”……
  可不嘛,没钱的话,扯什么朋友呢?
  老祖宗们造字的时候,就把现代人这些花花肠子都猜到了。

  不像马克思老人家能说出“什么什么天然是货币”的深刻道理,贝壳在我们老祖宗那里最早并不是充当货币的,就连我刚才说的“美女的挂饰”也只不过是个辅助的用途,更重要的作用是用来做祭祀和占卜的神器。
  流入到黄河流域的海贝,最初是与来自河蚌里的珍珠、打磨光滑的玉器、瘦骨嶙峋的龟甲、神秘恐怖的骨器等礼器一起,用于占卜和巫术,从而向上天祈求恩赐。下图分别是良渚文化的玉器、红山文化的玉器以及殷墟出土的骨器、龟甲(上面有甲骨文) 。
  日期:2012-05-06 16:28:35
  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龟甲,就是我们今天用来骂人的那个“乌龟壳”。
  老祖宗们经过认真观察发现,乌龟很长寿,而龟甲形状又和干旱时候的大地形状一样,祈求丰收的人们于是便把龟甲视为能通天钻地的人间灵物,成为问卜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古代的龟卜文化中,贝壳与龟甲可以互换,贝可以使龟甲增益,在卜筮中主“大吉”、“永贞吉”,这就赋予了海贝以特别神秘的意义。

  老祖宗们那时候还不懂我们的科学,他们以为一切都是神赐与的,所以用贝壳啊、龟甲啊什么的来崇拜神、爱戴神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管怎么说,以贝币形式出现的“钱”这个玩意,一开始就是带着神秘的色彩和力量来到这个世间的,而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功能更是进一步加深了她的神秘感。
  大家不妨用普通人的思维想象一下,贝壳一边作为贵重的礼器在祭坛奉祀,一边作为货币在物品交换中使用。老祖宗们手持美丽的贝壳用于交换的时候,他们心中的这枚“神器”,那个神圣珍贵啊!
  不管咋样,老祖宗们反正最后选定了贝壳作为他们的钱。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贝壳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故在当时又出现了许多仿制贝币,有石贝、骨贝、蚌贝、绿松贝等。到了青铜器时代之后,由于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仿海贝形式的铜质货币——青铜贝,这也成为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
  日期:2012-05-06 16:33:00

  额外说一句,本书第一部分在本人已出版的书中已有部分涉及,但这个版本是比较完全的,也是经过提炼的。
  真正开始讲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故事,是从第二部分开始的。
  一旦开始讲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本人叙述的事情都将来自于正宗的信史,也就是说,本人只是说法和观点上有所不同,加了些调侃和分析的元素,但那个事情本身一定是历史上确切记载的。
  日期:2012-05-06 16:33:25
  在当前的中国,能把“中国特色”和“国际接轨”这两个词用得溜溜的熟,一般来说,做政府官员或者专家精英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比方说“油价要涨、电价要涨、水价要涨”,再加上房价不断暴涨,民众承受不了,政府官员和专家精英们就会跳出来说美国日本德国的价格都是多少多少,你看看,中国北京上海的房价就是应该和日本东京、美国纽约一样,中国这么做是“与国际接轨”云云……

  然而,一旦老百姓提到有关“民众工资、福利水平、劳动保障、公民人权、民主行政”的事儿,政府官员和专家精英们就会再次跳出来给你大谈“人口太多、底子太薄、国家太大、老百姓素质太低、人民觉悟不够”等等“中国特色”……
  一句话,“该怎么用就怎么用”!
  在这里,咱也冒充一下专家精英们说句话:贝壳作为货币绝不仅仅是什么中国特色,而是与国际接轨的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现象。
  无论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的老祖宗,还是今天依然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海岛土著居民,几乎都有过使用贝壳作为货币的历史。产贝的地方用,不产贝的地方也用,不仅仅在过去用,到现在依然有一些土著民族在用。
  在古代亚洲,除中国用贝壳外,今日之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东南亚区域,都有使用贝壳的历史;在美洲,当西方殖民者16世纪首次踏上这个大陆的时候,他们发现当地的印第安人使用的货币就是贝壳;在非洲,一直到20世纪初,包括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国在内的绝大多数黑人部落都依然在使用贝壳作为货币;
  学世界史的人都知道,15~19世纪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但不一定晓得的是,黑奴们大多都是被贝壳买走的!
  那些西方殖民者,流窜到今天的旅游胜地马尔代夫的海滩上猛挖贝壳,攒够了贝壳,就用船运到东非海岸的黑人部落里去交换奴隶,然后再把这些黑奴运到美洲……
  对于那个时候掌握了航海技术的西方人来说,贝壳这玩意儿太好挖了,所以他们运往非洲的贝壳越来越多,后来终于多得造成黑奴相对于贝壳的涨价,引起那些购买黑奴的殖民者的抱怨,这些事情还被记录了下来,存在一些国家的档案馆里。

  在印度洋及太平洋一些偏远岛国,贝壳时至今日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货币。
  例如,在南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the Caroline Islands),广泛使用养珍珠的蚌壳作为货币;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the Solomon Islands)上,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就是用贝壳做货币,一直到今天都是,为此他们还专门发行了多种贝壳邮票供世人了解他们的文化。
  日期:2012-05-06 16:35:58
  2010年9月17日,是上海世博会的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馆日,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国家——她是太平洋岛国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有600多万人口,而在这个国家,曾经发生过一桩贝壳与黄金的故事。
  长期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一直用贝壳充当货币,直到从澳大利亚过来的白人来到了这里,他们经过详细勘探,在岛上发现了黄金矿藏!

  黄金矿藏需要开采,白人们于是拿出大把当时世界通行的英镑钞票付给巴布亚新几内亚人,让他们开采黄金,没有想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嗤之以鼻,没有人愿意下矿工作。
  白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就恍然大悟。他们返回澳大利亚,装了满满一飞机的贝壳运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这下终于看到“真正的钱”了,于是他们开始下矿卖力的工作,为白人开采黄金。
  巴布亚新几内亚矿工努力工作,挣“钱”越来越多。
  然而,很快的,他们却发现物价飞涨,他们所挣下的贝壳钱买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