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者胜——西晋之乱

作者: 羽林轻骑

  日期:2011-9-17 11:55:00
  楔子
  一直以来有探究两晋及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想法,这段历史比较复杂,很多人对大一统朝代的历史很清楚,文艺作品,电影电视也多有这方面的介绍,用一部史书就能说的很明白,而晋到南北朝突然出现了诸多民族和国家,引领这些民族和国家的各路英豪陆续走上前台,走马灯式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出场不久就马上谢幕,在历史长河中似乎难以看到他们对后世的直接影响,他们只是匆匆过客,谈不上是历史的主角,但正是有了他们前赴后继的推动,才有了后来强大的隋唐文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发展动力。

  时势造英雄,战乱和动荡的政治历史背景,为各色英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在战乱、欺骗和背叛的刀锋之下,顽强追逐自己的理想,用现代人的话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拼搏奋斗,演绎出一朵朵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灿烂之花。
  金一南少将说:“中国是个大舞台。这个舞台演绎了多少兴衰、美丑、胜败。原先默默无闻者,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大放异彩;大放异彩者,最终又在这个舞台上暗淡失色。”
  要说清楚两晋到南北朝的这段历史,就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有这么多历史专家和学者,本人不敢妄断原因,只求在史实的基础上对时代背景予以叙述和评论而已,因此本书就从影响西晋政治走向的各种关系入手,来探究这段历史的人和事。
  有次看英达主持一路苦旅的秋雨大师访谈节目,学生提问对现在流行的权谋文化怎么看,秋雨大师说:“那是术,我们更要有道。”
  什么是道,阳明心学的观点:道在我心,我心即道,除此外再无其他的道,需要“我”这个本体要不断增加修养,即 “致良知”,也就是“格物致知”,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达到对自己的完善。
  而实践中的行为却是由一个个“术”构成的,在中国有中国的“术”,同样,在美国也有美国的“术”,谁都离不开。
  而这个“术”由心生,对错误的不断修正就是在这个术的根源处进行完善。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正是一个个术推动的结果,我想截取这段历史,从个中的术中品味出道。
  正如某个作家写的某篇文章,说某个国家的运作,其实就掌握在五百个家庭手中一样,西晋国运的走向,也离不开三家人的关系。

  他们分别是贾家、卫家和司马家。
  日期:2011-09-17 11:57:18
  第一章股肱之臣—贾充
  公元260年5月,三国之一的魏国都城洛阳突然发生了一场皇帝和丞相之间的“决斗”,决斗的发起者魏国皇帝曹髦事先并没有经过谋划,而是基于一时的冲动,更无正式的挑战书;而决斗的另一方,相国司马昭则是被动应变,不得已而接受,对这场居于国家金字塔顶端的老大和老二之间的较量,朝中的大小官员和城中驻军却毫无所知。

  但由皇帝曹髦发起的这场冲突,却使中国历史在这里发生了转折。
  《资治通鉴》记载,魏国第四任帝曹髦在相国司马昭权势独大的压力面前,一直在采用以“忍”待变的手段,但曹皇帝在“忍”的时候却没有做足准备“变”的功课,等到突然考虑到当前“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忍不下去了时,手中并没有几张对司马昭采取“变”行动的牌,但冲动这个魔鬼却驱使着曹皇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因为曹皇帝认为自己还有两个优势,一个是自己天子的名义,这是自己自出生就具有的“势”;另一个则是可以对司马昭“攻其不备”。
  “势”是道义,“攻其不备”则是手段,两者都是硬通货,司马昭看来是死定了。
  于是,曹髦在深夜子时突然命皇宫护卫队长李昭集结所有的皇宫护兵,并秘密召集高级咨询官王沈和王业、秘书王经,向他们诏示第二天早上要亲征司马昭,为严防消息走漏,立刻在皇宫内戒严。
  曹髦并不知道的是,他认为可以信任的王沈、王业却均是司马昭的人,能参与如此机密的事件,可见两人的潜伏能量,如此关键时刻,两人立刻溜走向司马昭汇报。
  “攻其不备”已失先机。
  日期:2011-09-17 11:58:28

  待曹髦发觉二王溜走,心知消息走漏,暗恨自己有眼无珠,但此时已成骑虎之势,他明白兵贵神速,随即立刻组织人马朝相府冲杀过来。
  这边,司马昭在睡梦中被二王叫醒,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一直自认在朝中占尽绝对优势的他,没料到皇帝会朝自己突施杀招。
  按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一个臣子的命,只需一纸命令,或者朝刀斧手努努嘴就办成了,用不着如此大动干戈,之所以如此,因为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司马昭是想造皇帝反的臣,和皇帝一样,他也一直在等待“变”的机会,但和皇帝不同的是,司马昭却是一直在做着促成“变”发生的功课,王沈和王业二人就是自己功课的一部分。

  但此时皇帝的脸撕破得太突然,突然得让司马昭不知所措。
  此时此刻,局部优势在占据道义制高点,又是有备而来的皇帝手中。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次子,跟随哥哥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懿多次南征北战,从父兄身上学到了不少的文韬武略,更全盘吸收了其父兄的厚黑哲学,他知道臣下要对抗天子的“势”,唯有“术”。
  《晋书》中记载,司马懿和司马师两父子策划诛杀魏国皇室宗亲、大将军曹爽,只要是沾上曹爽的关系,“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事变之时,司马师“寝如常,而(司马昭)却不能安席。”这时候的司马昭,便为其父兄的魄力深深折服,他开始虚心学习。
  公元二五四年二月,魏帝曹芳见司马师渐成尾大不掉之势,便召集中书令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等,策划免去司马师的大将军、侍中等诸多辅政的权力,而以太常夏侯玄替代,结果被司马师秘密侦之,立刻诛杀李丰,将张缉、夏侯玄等“皆夷三族。”整个过程进行得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不久干脆废掉皇帝曹芳,另立皇帝曹髦。

  任何理论的学习都抵不过言传身教,一直跟在父兄身边耳濡目染的司马昭,其成就自然日渐精进。
  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司马昭府中也同样大养“相府兵”。这些人马训练有素,攻守兼备,相比当时的作战部队,其作战效能不亚于现在的特种兵。
  父兄给司马昭创造了极好的平台后相继离世,司马昭身兼“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集政、军及公安系统于一身,而司马昭也很快便证明了自己。
  上任后,他亲领五十万大军东征,镇压与吴国联合的原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叛乱,斩杀诸葛诞并招降了大批吴国将帅。
  《晋书》中记载,司马昭被封“为晋公,加九锡,进位相国。”在朝中的威望顿时无人能及。
  虽然司马昭强势逼人,但此时皇帝亲自带领着皇宫卫队汹汹而来,他顿时还是有些无助之感,这种无助除了道义之外,还有对身边人的不自信,自己身边这些人,平日里看似唯自己马首是瞻,而一旦要让他们在自己和皇帝之间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又是以身家性命为赌注,他在想,谁会坚定不移的选择自己呢?

  有一个,贾充。
  日期:2011-09-17 11:59:15
  一直以来史学界对贾充的评价不高,其实对贾充的才能,史学界是肯定的,对其负面的评价主要在于德方面,《晋书. 贾充传》记载:“充无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专以谄媚取容。” 《资治通鉴》记载:“充颇有力,故益有宠于帝。充为人巧谄。”
  对一个人的评价,自古以来德都是主要的方面,德和才关系被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有德有才;第二类是有德但才能平庸;第三类是有才无德;第四类则是无才无德。
  而贾充则被评价为第三类有才无德型,但这么个被认为有才无德之人却被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两代人重用,难道擅长权谋的司马家两代人都把贾充看走眼了?非也,要是如此这般的话,司马早就混不下去了。

  贾充生于官宦之家,而在司马昭时代开始以后,贾充的才干才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在帮助司马昭平定诸葛诞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在首都公安局长(廷尉)的任上也做得相当出色,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史载素有“平反之称”。
  联想到与时俱进一千多年以后,还会出现诸如“躲猫猫”和“佘祥林”等荒诞事件,贾充要是穿越过来,博得个“贾青天”之名那是轻而易举。
  随着贾充的地位不断高升,尤其日后成为鲁国公辅政后,更是在为政上进行了大力改革,采取了三大措施:大力开展农业生产,这在农耕社会是治国之本;一改魏晋以来的奢靡风气,厉行节约;精简官员,主张精兵简政。这三大措施的出台,对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贾充还喜欢和士人交往,只要发现对方是人才,必自始自终予以辅佐,因此颇获士大夫好评,史载:“士多归焉。”对同僚,贾充更多的是给予宽容,有人背着他和当朝权贵拉关系的,只要不违法,他从来都不会给人穿小鞋,照样以平常心对待。
  这才是真正的贾充,一个被司马昭视为可以以全部身家性命相托的贾充。
  日期:2011-09-17 12:00:38

  关键时刻,司马昭将自己身边的所有相府兵全数交付贾充,让贾充率领迎战皇帝亲率的皇宫护卫。
  司马昭的这个行动,向贾充表明了自己以身家性命相托,这种信任,没有长时间的考验和理解是不可能的。
  贾充很清楚,其实自己没有选择,他的仕途和生命已经和司马昭结为一体,司马昭存贾充存,司马昭亡贾充亡,此时贾充的职位是中护军,相当于负责进行武将选拔的人事部长,虽然也掌管着京城的禁军,但事发突然已无可能做禁军的策反,他只能带着司马昭交付的这些府兵去和皇帝的护卫拼。
  双方的兵力差别不大,说白了都是家丁,皇宫护兵是皇帝的家丁,相府兵则是相国的家丁。
  从实力上讲,司马昭的府兵不逊于正规军,这支私人武装个个武艺高强,皇宫那帮养尊处优的护兵是无法比拟的,但要和占据道义制高点的皇帝对抗,首先要过的是心理关;其次,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手下这帮相府兵虽然是司马昭私人供养着,但其实只是为了自己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而走到了一起而已,平时在相国面前表忠心的时候可以做到慷慨激昂,恨不能马上把头交给相国,但关键时刻他们会选择司马昭吗?

  对于贾充来说,他是在拿整个家族的存亡做赌注,压力是巨大的,但事到如今没有别的路,只能拼。
  要拼才会赢。
  日期:2011-09-17 12:03:10
  贾充立刻着手布置防卫,刚刚部署停当,曹髦就带兵杀到,并四处派人喊话,传达口谕,《晋书》上载“(天子)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
  曹髦打头阵的是心理战。
  曹髦的皇宫家丁并未想到司马昭会武力拒捕,认为天子只要到处,便会所向披靡,都想在天子面前立功受奖,争得个授爵封侯,也不等列阵,便个个争先朝相府进攻。

  贾充虽然已经阵前部署妥当,但面对天子护兵的进攻,手下的相府兵根本不敢还手,史载“相府兵将止不敢战”,有人已经想着逃跑,有投机者甚至准备反戈一击,以期拿司马昭人头向皇帝领赏,眼看这支队伍即将面临崩溃,而一旦崩溃,司马昭和自己就是灭九族。
  此时,肾上腺激素的猛烈迸发强烈刺激着贾充,他跃马出阵,对着自己即将崩溃的阵营,大声吼道:“司马相国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不为相国死战,你们对得起相国吗?”
  声音很大,大得近乎扯破喉咙。
  领导人的坚定就是最好的精神鼓动,尤其在最危险的关头,贾充站出来直面全国老大的勇气,让这支队伍注入了新的灵魂,面临崩溃的队伍重新稳定下来。
  贾充就是这支队伍灵魂。

  皇帝曹髦的机会出现了,射伤贾充便可不战而胜,而皇宫护卫装备精良,弓弩多得是。
  可惜没有一支雕翎射向敌阵。
  再次暴露出曹髦的护卫军毫无战斗素养,不过摆设而已。
  而太子随从,成济两兄弟却被贾充一吼,激得热血迸发,想着平日里相国对自己兄弟们的好处,记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更想着功成后被司马昭封侯的待遇,立刻抖擞精神,拍马挥戈直扑曹髦的“皇军”阵营,而且目标明确,直冲华盖下的皇帝而来。
  而此时“皇军”正乱糟糟的向着相府冲杀,这支养尊处优的武装,只想着天子到处便会所向披靡,根本没有想到对手阵营会突然冲出数骑,一时纷纷避让。
  成济挥舞长戈直突过来,骑兵突击,马背上的人只凭借马匹冲击的力量,根本不用挥舞兵器便可要人性命,而成济却是拍马舞戈,很快便冲到了皇帝面前,人借马力向曹髦突刺,其力量之重,史载“刃出于背”。
  曹髦万岁当即毙命。
  日期:2011-09-17 12:07:19
  贾充这一吼,吼死了皇帝曹髦,更吼出了贾家在司马家族不可动摇的地位,没有贾充,便没有日后司马家族数百年的西、东两晋,中国历史也将改写。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却是可以由英雄改写的。
  司马家日后一直没有亏待贾充,但此事件却在贾充心中划下了深深的一道伤痕。
  日期:2011-09-17 12:14:53
  第二章 甯武子—卫瓘

  如果说贾充对司马家族有救命之恩的话,那么卫瓘就有为司马家族开疆拓土之功,特别的是,这位效力疆场的开国元勋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员儒将,以草书闻名于当时的文坛,且为人低调,深得司马家族的信任,在崇尚儒家文化的士人心中,对卫瓘的评价无疑要高出贾充很多,因此在《晋书》中卫瓘的传记排在第六,而贾充的传记却是排在第十位,由此可见一般。

  卫瓘很早就表现出了优异的才华,20岁左右就在中央部委做了一名秘书,即尚书郎,20岁也就是现在大学毕业的年龄,小卫这么容易就在中央当了一名公务员,要归功于当时的门阀制度,在门阀制度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什么都讲究关系和门第,其实就是拼爹,因此,很多的人才都被埋没在这样的体制下,后来的动乱多少与这种体制有些关系,不过在这种体制下也出现了一些人才,卫瓘算得上其中的一位。

  日期:2011-09-17 12:28:11
  卫瓘当部长(尚书)的老爸在他10岁时候就去世了,但体制让他能“袭父爵”,后来又得了到部长傅嘏的赏识,傅部长一番考察,给了小卫一个相当贴切的称呼:“甯武子”,“甯武子”一词出自《论语.公冶长》:“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大白话就是:领导好我就好,领导坏我就坏,要做好人我不敢自称第一,但如果要做坏人,我如果自称第二,没有人敢称自己是第一。

  有如此评价,可以看出卫瓘灵活的处事原则,门阀出生加上自己的努力和灵活的处事方式,十年之间,卫瓘就从中央的高级秘书做到了首都公安局长,廷尉。
  真正成就卫瓘英名的则是他在平蜀一役中的表现,公元263年(景元四年)时任魏国大将军即军委主席的司马昭命令征西将军邓艾和镇西将军钟会两支大军大举西征蜀国,司马昭心中清楚,平蜀不难,难的是平蜀后对两将的处理。
  此时的司马昭,在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其在识人上有独特之处,识人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必须的特质。
  日期:2011-09-17 13:27:46
  《资治通鉴》中记载,在司马昭眼中,镇西将军钟会是“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之人,只是用人用长处,平蜀要借用钟会,为了防止钟会生乱,司马昭给钟、邓二人派了一名监军,这名监军人选要满足三点要求:第一有资历;第二这个人该聪明的时候要聪明,该装傻的时候要装傻,该出手时就出手,而对于一般无伤大雅的事情,那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三要具备惊人的洞察力,处事懂得把握分寸。

  司马昭一代枭雄,立刻相中了甯武子卫瓘,并且从禁军中选拔了一千人的精锐作为卫瓘的护卫,让他随主力大军钟会出征。
  钟会、邓艾两人在军事上没有让司马昭失望,尤其是邓艾,历尽艰辛从阴平小路自江油、绵竹一举突袭成都并且俘虏了后主刘禅,司马昭在赏赐上也不吝啬,当即兑现,立刻封邓艾主管军事(太尉),位于三公之列;封钟会主管行政(司徒),但位于三公之后。
  司马昭的封赏颇有意味,邓艾的太尉头衔,高居三公之列;而钟会的司徒封号却位列三公之后,实际被剥夺了军权。
  而此时钟会拥有的兵马却是邓艾的五倍以上。
  二人矛盾凸显。

  司马昭如此安排,堪称御人有术,知道两人心高气傲,便有意制造矛盾。
  所谓团队精神,只是上级乐意看到的下级对自己的绝对服从精神,而下级之间的团队精神,未必是上级乐意看到的。
  事实也证明了司马昭的先见之明,钟会拥有天府之国的地盘,有人有枪,便在蜀中降将姜维的开导下,为建立新蜀国做准备。
  对邓艾、卫瓘,是认作可以依靠的朋友,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钟会选择了后者。
  一切在司马昭的掌握之中。
  而作为灭蜀第一功臣的名将邓艾却不识庐山真面目,他有些得意忘形。
  司马昭的奖励,再加上朝野上下的颂扬之声,让邓艾头大起来,不仅对身边钟会的十几万人马视而不见,更擅自越厨代庖代替钟会行使行政命令,司马昭通过卫瓘提醒他:“所有的事情必须汇报,没有得到批准不能采取任何行动。”但邓大头非但没有重视,反而晕头晕脑的走了一步臭棋,蜀国的事情还没有办好,便替司马昭制定了一个讨伐吴国的宏观战略。

  邓艾最初在司马昭平蜀战略上所持的态度是右倾的,他认为以魏国实力尚不足以平蜀,只是在司马昭的强制下,才不得以领兵出征,而在蜀地尚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邓艾却又立刻转左,替司马昭谋划向吴国宣战。
  作为下属,为主分忧是理所应当,但要分清哪些领域是可以碰,哪些领域是不能碰的。司马家族靠阴谋起家,疑心很重,此刻邓、钟二人灭蜀后兵多将广,又拥有富饶的天府之国,“高祖(刘邦)因之而成帝业”最应避免功高震主,而邓艾却偏反其道而行之,焉不惹来杀生之祸?
  一直盯着邓艾的钟会看到了机会,他立刻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之计,同时解决掉邓艾和卫瓘。
  日期:2011-09-17 19:18:28
  晋败于八王之乱无可争议,但八王之乱又有根源;
  另,两晋南北朝涌现出的英雄何其多也,水到渠成,时候到了他们自然会一个个走到台前。

  日期:2011-09-18 09:51:24
  钟会立刻将卫瓘叫来,愤怒诉说邓艾在蜀地擅权的种种罪状,直截了当告诉卫瓘,邓艾有谋反朝廷之意。建议一起弹劾邓艾,卫瓘不知是计,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将对邓艾弹劾报告交到司马昭手中。
  卫瓘中计了,被人买了却还在帮人数钱。
  卫瓘还不知道,钟会有一项独特的本事,《资治通鉴》记载“(钟)会善效人书”,凭借这个本事,他已经冒用邓艾的名义,模仿邓艾的笔迹和口气,向司马昭写了多封语气狂妄的不臣之信。
  司马昭愤怒了,命令将邓艾押回京城,史载:“诏使槛车征之”。

  司马昭也做了最坏的打算,那便是邓、钟二将的兵戎相见,自己要做好善后准备,他命贾充率一万步骑进驻斜谷(今陕西扶风),自己亲率大军十万进入长安,以应付事变。
  两支大军封住了自蜀进入中原的道路,进可攻退可守。
  但尽管如此,司马昭并没有完全打算要邓艾的命,钟会和邓艾二者,他更相信的是邓艾,此番的动作,也只是要敲打一下邓艾而已。
  但钟会却一定要致邓艾于死地,邓艾自阴平小路出奇兵灭蜀,对蜀地的山川地形了如指掌,是钟会自立门户的最大威胁。
  钟会不怕司马昭大军,他最怕邓艾。
  他命卫瓘所部仅千人去抓捕邓艾,却不派自己的一兵一卒。
  钟会的“借刀杀人”之计。
  他深知以邓艾的秉性,不但不会束手就擒,反而可能孤注一掷,率领手下那帮身经百战的将士杀掉卫瓘,反出朝廷,自己的大军可以名正言顺的灭掉邓艾。

  钟会和司马昭英雄所见略同,只是钟会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直到这时,甯武子卫瓘开始看清了眼前这个镇西将军对自己的不怀好意,《晋书》中记载“瓘知(钟会)欲危己。”但钟会让他做的却是监军的分内事,只能接受命令。
  卫瓘面对的形势很严峻,不去肯定被钟会杀头,去却同样可能有去无回。
  去,关键是如何去。
  日期:2011-09-18 20:10:00

  首要的条件是对邓艾保密,在这点上自己最不放心的是钟会,为防止钟会把消息泄露给邓艾,卫瓘进行了如下布置:第一抢在钟会可能透露消息给邓艾之前立刻行动;第二所带人不能多,最主要的是快;第三安排好接应人马,防止被邓艾一网打尽。
  卫瓘防着钟会,不敢出一丝的错误,而钟会却犯了一个错误,他却没有想到要把卫瓘捕邓的消息透露给邓艾,而只是在坐等邓艾杀卫瓘的消息。
  机会属于少犯错误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