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日期:2012-5-11 9:38:00
  千百年来,词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因其或珠圆玉润或清新典雅或豪放悲壮或凄苦迷离,始终吟唱不衰。到了北宋时期,这个中国皇权社会的历史上文明程度最高的年代, 词也达到了其巅峰,故有宋词一说。本帖就通过宋词来了解下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
  既是解词,又据此说点相关的历史,还希望能多一些趣味性,在不歪曲史实的前提下能够让大家轻松愉快。
  关于宋词我想各位的争议并不多,仅有的也就是几位大家的成就认同不一样,欢迎讨论。关于对宋朝的认识,大家的争议就很多了,欢迎指教,我也好多多学习。只是希望有个良好的讨论氛围,谩骂和人生攻击是不受欢迎的。
  初步拟定的目录,可能会有所修改

  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目录
  一 户盈罗绮竞豪奢----饱暖才能思情色
  1 柳永笔下的清明上河图
  2 乡村田园的生活

  二 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士大夫们的生活时尚
  1 富贵闲雅如晏欧
  2 清新婉约的苏门学士
  3 大晟府的职业性和娱乐性
  4 原来根在皇帝这儿

  三 今宵酒醒何处 -----烟花柳巷的精彩世界
  1 众名妓春风吊柳七
  2 晏几道的病态需求
  3 洒脱如周美成秦少游者
  四 日日思君不见君----唱不尽的离情别绪

  1 哪个词人无离愁
  2 世间女子最相思
  五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北宋之后再无北宋
  1 那些横跨两宋的词人们
  2 永远失落的文明
  日期:2012-05-11 09:40:05

  一 户盈罗绮竞豪奢
  ---饱暖才能思情色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和辽国入侵,率大军出大梁,走到陈桥驿时,他的弟弟赵匡义(也就是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和赵普密谋,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定都汴梁,史称“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自此,大宋朝立。
  大宋朝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至钦宗靖康2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京都汴梁,国破。宋室南渡,再建国,定都临安。靖康之变之前的大宋朝史称为北宋。
  不得不说的是北宋这167年的历史,在我们中华历史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没有一个朝代能像他那样政治如此之开明,没有一个朝代能像他经济如此之发达,更没有一个朝代能像他国民是那样的富裕!正因为此,北宋文教大昌,王国维曾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而词这一中华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到了北宋已发展到巅峰,从这里走出来的文人们更是繁若星辰,他们或高歌引吭,或浅吟低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气象万千的北宋王朝。

  笔者才疏学浅,对范仲淹的忧国之心只有钦佩,对东坡的大江东去的气势只有感慨,对欧阳修的史学研究只有仰慕,对赵普的那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更是惊为天人。呵呵,我等凡人,面对着这色彩斑斓的北宋王朝,还是说一说词人笔下的那一抹情色吧。
  情色,各位,不是色情啊,两个字的位置一变,性质就变了。我说的是生活时尚,情趣格调,你那色情却是低级趣味了。上学时的一位音乐老师曾向我们具体解释过低级趣味,那就是低级下流趣味无穷(他应该去教语文)。可是哪个朝代没这些事啊,为什么偏偏说北宋。问题提的好,那是因为北宋的这种事最多,或者是被记录(大部分都与词和词人有关)下来的最多,我们了解的最多。那为什么在北宋这种事多呢?有时间做,还有功夫写,这帮家伙怎么这么闲?恭喜你,你的问题越来越靠谱了。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那要是思情色呢,饱暖,那只是基本条件,但就是这个基本条件,在中国这个近两千年的皇权社会中,它几乎快成了奢侈品了。但是在这其中,北宋无疑是做的最好的。他不仅能让他的人民们吃饱穿暖,还能让他们舒适悠闲的生活,甚至还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发达经济和社会繁荣。
  1.柳永笔下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王朝的繁华景象,各种史料各种文学体裁记载颇多,但这其中惟独很少有词作,为什么呢?这是和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有很大关系。那我们就花一点点时间来了解一下词和词的历史发展。
  词,亦称作曲子词,是配合隋唐以来流行的新音乐----燕乐的歌词。燕乐是西域龟兹乐经过华化与中原原有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燕,即宴。燕乐就是用于宴飨之音乐。自燕乐产生后,单调沉闷的古乐渐渐被淘汰了,伴随新乐的长短句的律化的歌词应运而生。词自中晚唐时期(大约公元八世纪)兴起,一些文人开始尝试倚声填词,做些短小的作品,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令。直到北宋初年,词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词作始终停留在小令的阶段,因其篇幅短,故内容单一,主要是言情,内容大多为描写闺怨情愁,离情别绪,仅作消遣娱乐功能。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冯延巳、李煜等等莫不如此。可能就会有人说,那把词的篇幅拉长不就行了吗?呵呵,还真不行,或者说没那么简单。后人根据词作量化把词分为三档,六十字以下的为小令,六十到九十字的为中调,九十字以上的为长调。词是倚声而作,要想拉长,要不就得创作新曲,要不就得在长调曲下填词,那就得精通音律。创作新曲那是作曲家的事,在长调曲下填词要求很高,填词的人如果不是非常精通音律还是不行,小令因其短,对填词人的音律水平要求不高,但长调的要求就很高了。这需要歌词和音乐的和谐而考虑的用韵、句式、分段、字声平仄、起调、结尾等等,一言以蔽之,这就要求这个人又得精通音律,还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词的篇幅拉长,其功能和内容才会更加丰富。具备如此能力的人一直等到北宋初期终于出现了,这个人的出现,使得宋词走上了宽广的道路,为宋词展示了光辉灿烂的前景。他就是堪称中国词作第一人的----柳永!

  日期:2012-05-11 09:42:22
  柳永,百度介绍如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笔者表示存疑)。汉族,崇安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被逼的),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北宋独此一家)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评价不全面)。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何止,应是里程碑式的人物)。

  柳永出生于官宦人家,其父柳宜是南唐旧臣,入宋后进士及第为官。柳永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柳永怀着美好的理想,赴京赶考。希望能像自己的父兄一样入仕为官,把自己的才学奉献给这个不断繁荣的国家。然而并不是所有人的十年寒窗都能换来功名。柳永同学(当时应该叫柳三变)考了三回,都没考上,这下柳永有点出火,年轻气盛的毛病就显现出来,他一怒之下,写下了那首足以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词《鹤冲天》。他用“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这句词狠狠地把自己内心不满的情绪发泄了一番。当然,自己哪能真的不要功名,他始终明白那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柳永又潜下心了,认真复习。在此期间,他开始了他的第二职业----填词。当时宋仁宗时常令教坊使为新曲填词,教坊乐工们每得到民间的流行音乐都会找柳永填词。在这期间,他还同时为民间歌妓写作大量的通俗歌词,以供她们在歌楼酒肆里演唱。这些通俗易懂优美动人的歌词的广泛传播,使得柳永逐渐的誉满江湖。与此同时,柳永靠其深厚的音律基础敏锐的感觉到民间艺人创作出来的新声的价值,于是开始倚新声填词。在词学上凡某一乐曲被选用为词调,最初倚其乐曲节拍旋律而制之词就被称作为创调之作,也是说,谁第一个用这个曲调填词,那这个人是这个曲调的原创者,也就是拥有版权。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满江红》,第一个用这个曲调填词的人就是柳永。千万别小瞧这第一个倚声填词的人,前文我们提到,由于词是倚声而作,所以要求对填词人的要求很高。而柳永即通音律,又满腹才学,所以他在此期间创制了很多新调,尤其是以慢词长调为主,这是他为宋词做出的第一大贡献。

  柳永在为民间歌妓填词的时候,为使歌词唱出来通俗易懂,故在写作手法和词语的使用上颇下功夫,在手法上他多用铺叙白描少用比兴,词语的使用上少用华丽晦涩而多用白话甚至俚语,力求歌者懂其意,听着明其理。这样,就使得词这种原本只是士大夫们专用品慢慢的变的为所有阶层的人都喜闻乐见,这是柳永为词做的第二大贡献。而为教坊填词时,这种风格也尽在其中。《后山诗话》中称柳词“作新乐府,骫骨皮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妓歌之再三。”看来仁宗也很喜欢,渐渐地,仁宗皇帝知道了京师里有个擅长填词的柳三变,而且慢慢的成为了柳永的超级粉丝。千万别以为柳永会时来运转,等待他的命运没有最坏,只有更坏。虽然皇帝很喜欢,但是后果却反而很严重。仁宗初年,精心准备了的柳永再登考场,终于考中了。但是当仁宗皇帝审核考中名单时,看到柳永的大名,问左右:“得非填词柳三变否?”答曰:“正是。”仁宗皇帝认为此人虽有才学,但一想到他的那首《鹤冲天》,蔑视政府,思想幼稚,政治上极不可靠,于是大笔一挥:且去浅吟低唱,勿要浮名!这一打击对柳永可谓是沉痛之极,不知所措的柳三变别无他想,只有穿戴整齐手持着“奉旨填词”的尚方宝剑一路向南,一边游历一边开始专注于他毕生的追求---填词作曲。

  日期:2012-05-11 09:48:33
  不曾想,到了江南才发现,繁花奢侈的不只是东京汴梁,至少杭州就不输于它!此时的柳永虽然仕途上的伤口还隐隐作痛,但他始终对自己的祖国怀着热爱敬慕之心,他很清楚,自己的笔不能象其他文人们一样只咏风花雪夜,既然不能用自己的才学为国家有所作为,那就用笔来歌颂他吧。
  这首自创的《望海潮》就是歌颂物贸天华的杭州城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解:
  三吴: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珠玑:各式各样的珠宝珠玉。
  叠巘(音掩):重叠的山峰,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三秋:指秋天,古人把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分别叫做孟秋、中秋、季秋合成三秋。
  凤池:凤凰池,魏晋南北朝时中书省设于禁苑,接近皇帝,称凤凰池。唐朝时开始用凤凰池指宰相职位。此处可理解为朝堂。

  唐宋两朝的文人对杭州的描绘从来是不吝笔墨的,但不论是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都亭枕上看潮头”、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还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是对杭州的自然景色的赞美,而柳永用其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一一向我们展示杭州城的全景风貌。
  词的开篇三句,仿佛是对杭州这座三吴都会的鸟瞰,随着词人走进城中,杨柳垂烟,小桥如画,各色建筑鳞次栉比,千家万户帘摇幕摆;“参差十万人家”,诗词中的数字一般是虚指,往往夸大,但按《梦粱录》云:“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宋神宗年号)前语也。自高庙(宋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柳永的泛指反而是很真实了。接下来又由近及远:绿化也不错哦,钱塘江边的树木丛丛,远远望去,犹如云雾;随着词人再慢慢踱进都市的商业区,市场的繁荣令人难以想象!

  北宋商业之发达与繁荣,于民之便利前朝无法相比。身边有喜欢YY的朋友常常说起要梦回大唐,每当此我就会问,你回到大唐做什么?他说做什么都行。我笑了,要是做官,你梦回哪个朝代都行,北宋最好;要是象现在做平民百姓,你还是别去了。为什么?不方便啊!在唐朝城市里居住的地方(即坊)和做买卖的市场(即市)是分开的,再赶上长安城还挺大,你要是买个菜打个酱油什么的,还不得跑个三五里路,哪像现在下了楼就有便利店。再说,唐朝的市场营业时间政府有严格规定,快到中午了才开市,天不黑就结束,今天要是赶不上买晚上就得饿肚子。更要命的是晚上要宵禁,六点以后你只能在家呆着,过惯夜生活的现代人非得发疯不可。长安城到了夜晚,与死城无异。我问朋友,你还想回去吗?如果你非要梦回一次,那还是去宋朝吧。前面说的唐朝的这些要命的规定都没有,街与坊是不分的,也不宵禁,更有早市、夜市,甚至还有江市、草市什么的,至少你生活很方便。听我言后,朋友呆呆的点头称诺。

  何止生活便利,物质也极大丰富(怎么象上学时政治老师形容共产主义的词)。映入词人眼中的是店铺里摆满了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卖的多,买的也不少,买回去用?嘿嘿,您说的那是别的朝代的事,在我们北宋,用的东西早就够了,买回来时放在家里看的,谁来了我让谁看,穷的就剩下钱了。“户盈罗绮竞豪奢”,竞豪奢啊,你要是背着LV的包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乡下人才买那档次的,咱城里人用的都是爱马仕。

  当然,总在家呆着也没意思,那就出去耍耍喽,第一去处肯定是西湖啦。提起西湖我们现在只会说什么旧十景新十景的,但人家柳永只用了八个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之美跃然纸上。这样的美景又有谁舍得浪费,弹琴,钓鱼,划着小船,再哼几句小曲。爽吧,可咱还是不能和人家真正有钱的人家比。人家一喝大了就到西湖解酒来了,前呼后拥的,咱是自弹自唱,人家有专业伴奏的,日赏烟霞夜赏月,这就是北宋官民的幸福生活!

  词在柳永之前是小令,柳永创制出来长调慢词在描绘城市风光时显示出其无比的优势,长调慢词使得词的功能不仅仅是言情娱乐,还可以叙事言物,这种都市风光词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是柳永对于词的第三大贡献。各位想想,如果春晚上的主旋律竟然是用流行歌曲唱的,那是什么感觉,这作词作曲的人就太牛了吧!
  日期:2012-05-11 16:27:08
  在汴梁见过大世面的柳永竟然也看傻了,这也太奢华了,不行,我得把这一切写下来,一方面呢拍拍皇上的马屁,看,在您的治理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多好(唉,入仕之心不死啊),另一方面也让东京汴梁的那帮自诩为城里人的家伙也开开眼。当然,顺便表扬一下杭州知州,毕竟自己还要在人家这里混一阵子,少不了要叨扰。这一点,收到了奇效。柳永初到杭州时,就想去拜谒太守孙何,奈没有门路。于是他拿着这首词找到了杭州名妓楚楚说道:

  “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好一个“但说柳七”!看来人做什么是次要的,能做到什么程度才最重要!
  柳永不但有实力,而且还很会来事,居然有迂回作战的思路,楚楚觉得能为青楼界的一哥办事对于她简直就是一种荣誉,自然倾力相助。正好赶上中秋节太守府会,楚楚作为杭州头牌应邀前往。筵席上楚楚婉转歌之,孙何第二天就亲自登门拜访柳永。啥也不说了,知识就是力量!
  但他的第一个目的有没有达到,一会您就会知道。按说柳永做事算是周全,连填词都照顾的面面俱到,可每每弄巧成拙,天意弄人啊。
  被杭州的奢华搞得有点晕的柳永多少有点狐疑,江南不会都是这么富裕吧,于是他按耐着激动的心情,迈开因激动而颤抖的双腿,奔向下一个目标---苏州。
  这座昔日吴国的首都当然不会让我们的词人失望了。

  《木兰花慢》
  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
  咏人物鲜明,土风细腻,曾美诗流。
  寻幽。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
  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 
  凝旒。乃眷东南,思共理、命贤侯。
  继梦得文章,乐天惠爱,布政优优。
  鳌头。况虚位久,遇名都胜景阻淹留。
  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
  香径:名采香径,苏州胜迹,宋范成大《吴郡志·古迹一》:“采香逕,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吴王种香於香山,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灵巖山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箭涇。”

  旒:冕旒,意皇冠,凝旒:皇帝神情专注的样子。
  当年的吴国首都如今人杰地灵,民风细腻,当初吴王的皇家禁地现在却已是平民百姓的游玩之地,孩童戏莲,老叟垂钓,万里太湖,风波不起,水上人家竟也是玉雕朱刻,好一副万民安逸享乐图!“凝旒。乃眷东南,思共理,名贤侯”皇上还是要夸的,对苏州非常重视,希望任命有德之君来管理。“乐天惠爱,布政优优。鳌头。”有了在杭州的经验,柳永照例又猛夸了苏州太守一番。老百姓过的好,当官的才能过的好。“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各位请注意,这种兰堂酿酒画舫携妓的场面就是北宋官员(尤其是我们所熟知的晏殊、欧阳修、苏轼们)日常生活时尚的基本配置,我们会在后面有详细的了解。

  柳永还有些意犹未尽,于是一篇《瑞鹧鸪》新鲜出炉。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峰厥,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胯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凭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蓬丘:蓬莱山,意为仙境。
  万井千闾:意千家万户。
  沙堤:唐代专门为宰相通行车马铺成的沙面大路。
  上一篇描述了苏州水上人家的生活怡然自得,这一篇则赞美苏州的富庶,可“雄压十三州”;城里“万井千闾”,处处人烟,所望之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还要继续,看来柳永同志已被祖国的富饶繁荣深深吸引无法自拔。下一站是自古烟花的扬州。
  鸣珂碎撼都门晓,旌幢拥下天人。
  马摇金辔破香尘。壶浆盈路,欢动一城春。

  扬州曾是追游地,酒台花径仍存。
  凤箫依旧月中闻。荆王魂梦,应认岭头云。
  鸣珂:官员骑的马上的玉饰,马行走时作响。
  荆王:西汉开国功臣刘贾,汉高祖刘邦封他为荆王,属地为现在的淮东和苏北。
  哈,扬州的气势比苏州还大,看看人家政府人员出门,马佩声响,仪仗万千,连扬起的尘土都泛着香。百姓们路边争相以茶酒相迎,全城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官民鱼水情啊!

  下半阙是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了我们现在的国家四海升平社会稳定。词人如是写道,作为一个旅游胜地,扬州的一切都还完好如初:前人用过的酒台,游过的花径,昔日的凤箫之音到了夜晚似乎还能隐隐听到。即使汉时的荆王重游,也会识得故地。
  柳永在这边是一边玩一边发自内心地歌颂自己的国家,可是仁宗皇帝并不承他的情,郁闷啊,要我怎么样您才满意呢?您喜欢的那些朝堂重臣们只会在家作一些或欢情或悲切的词曲,而我这么满怀激情的歌颂您和您治下的国家,你怎么就不待见我呢?唉,柳永同志啊,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哦,这种悲剧几乎会成为你一生的梦魇!这,才刚刚开始。

  日期:2012-05-11 19:59:12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