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大唐寻花问柳的文人骚客们

作者: __花无心__

  日期:2012-1-29 14:24:00
  卷首语:
  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一个古典的王国,那就是唐朝。在中国的文学史册上,有一个诗意的时代,那就是唐朝。唐朝的清风裹挟着丝丝诱人的馨香醉倒了无数文人墨客;唐朝的春雨纷纷扬扬地飘落,走不出的是无数才子佳人的幻影。他们冉冉升起,光耀九州,隔着岁月的河,把后人的视线拉扯的很长很长,留下无限的遐想,让你我总想要穿越,总想要回归,却又哪里能扭转乾坤让时光倒流?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将一卷唐诗紧握手中,在泛黄的书页间频频回望那些诗人诗仙们,而他们的人生际遇注定要与唐朝息息相关。如果你好奇,如果你痴迷,如果你留恋,就请与我一起穿越大唐吧……

  人物列表: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陈子昂、张九齡
  盛唐:
  边塞派:王昌齡(诗天子)、王之渙、高适、岑参
  浪漫派:李白(诗仙、诗侠)
  社会派:杜甫(诗圣、诗史)
  田园派:孟浩然、王維(诗佛)
  中唐:

  社会派: 张籍、元稹、白居易(苏轼評:元轻白俗)、刘禹錫(诗豪)
  田园派: 刘长卿、韦应物
  奇险派:韩愈(以文為诗)、孟郊、贾岛(苏轼评:郊寒岛瘦)、李賀(诗鬼)
  晚唐:
  唯美派:杜牧、李商隐、韩偓(以香奁体著称)

  唐朝四位女大诗人:李冶、薛涛、刘采春、鱼玄机
  在此新年之际,我将以随笔的方式写完这34位诗人的春秋,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耐心,还有众位亲们的热情支持,望多多鼓励!:)
  日期:2012-01-29 14:31:43
  一 王勃
  档案:

  名字: 王勃
  别名: 字子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祖籍: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生年: 公元650年至公元675年

  出身: 出身望族,为隋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成就: 被世人称为:“诗杰”,为“初唐四杰”之冠。
  作品: 诗文集原有30卷,现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诗80多首,文章90多篇。
  代表作品: 《滕王阁序》;《杜少府之任蜀州》
  文学主张: 崇尚实用“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千古名言: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死亡方式: 28岁时溺水而死。
  简历: 
  九岁时: 读罢《汉书》,写下了一卷《汉书指瑕》,指摘颜师古的缺失,向当时的经学大师叫起了板,一时传为佳话,被称之为“神童”
  十四岁时:向朝廷表荐,被唐高宗授为“朝散郎”。
  乾封初666: 被沛王李贤亲自向唐高宗点明要来当“侍读”

  乾封668年: 因《檄英王鸡》一文惹得高宗大怒,落得了一项“蓄意制造诸王子之间矛盾”的罪名,被逐出朝廷,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 收留了一位名叫曹达的在逃官奴,后怕被人告发便将其杀死,结果被人举报,好在遇上大赦,才逃过一劫。但父亲却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谪至交阯即今天的越南任一县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年: 不远万里去越南探望父亲,中途取道洪都(南昌)时登楼赋《滕王阁序》,再次上路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8岁。
  日期:2012-01-29 14:41:22
  【正文】 青春常在是王勃
  都督阎伯屿之于王勃你,正如伯乐之于千里马。

  原本是为了夸耀女婿的才学,让其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成即兴所作写给大家看,阎公于九九重阳节这天在新修的滕王阁大宴宾客,遍请当世名儒,而恰巧路过此地的你也名列其中,因为年幼,坐于位末。
  不用说金秋之美,不用说客人之贵,也不用说阎公之喜,还是先听听他的致词吧:“帝子旧阁,乃洪都绝景。是以相屈诸公至此。欲求大才,作此《滕王阁序》刻石为碑,留万世佳名,使不失其胜迹。还望诸位名士勿辞为幸。”说完便命左右捧出笔砚纸墨,客人们却都不敢领受,从上到下,一个让着一个,而小小年纪的你却毫不推辞,慨然受之。“此小子是何氏之子?敢无礼如是耶!”满座宾客心便不美,忍不住窃窃私语。阎公更是心亦怏怏,怒气冲冲地到更衣室更衣,一边在心里思忖着:“是何小子,辄敢欺在堂名儒,无分毫礼让!”又吩咐手下随时来报情况。

  仿佛从来没有忧伤,也没有惆怅,你清澈的眼神透露着三春阳光般的明媚,不管不顾地在众人之间写起文来,眉宇之间满是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而那位愤然离席的阎公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只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听到“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时则沉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则大惊失色:“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话音未落人已奔向室外。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正值落魄之秋、满脸沧桑的你看不到人们的讶异,只是忘我的直抒胸意,飘逸的身影就此定格在青史之上,青春无限,诗意无限。彼时,主人惊艳,宾客失色。
  但不仅仅是这些,紧接着你又写出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 自流。”随即呈献给阎公,便起身告辞而去。
  阎公来不及发表溢美之词,就发现后面诗句中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他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急忙命人快马追赶,想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你的随从对来者如是说。
  阎公听后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让人备好银子,亲自赶来。
  接过银子,你故作惊讶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

  “既然如此,那所空之处究竟该当何解?”
  “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真是一字干金,不愧为当今奇才!”阎大人由衷赞道:“从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报。”一锤便敲定了《滕王阁序》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这真是,洪都之有滕王阁是都之幸,滕王阁之遇王勃是阁之幸,王勃之遇阎公是勃与阁之大幸也。
  从不相信天下还会有第二个人,能把“才气”两字演绎得如此完美,“才高八斗”、“才华横溢”似乎都不足以形容你的万一。你不是诗仙,不是诗圣,却是诗杰,一个真正的旷世奇才。而檐宇虚敞、镂刻华丽的滕王阁注定要与青春的你同行,如同岳阳楼注定了要与范仲淹相伴。
  ---待续---

  日期:2012-01-29 14:58:49
  是的,青春,无论谁提及你,都不能不想起你王勃的青春。青春的王勃生逢其时,彼时的大唐也是青春的大唐。“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经济的强盛直接导致了唐朝文化的繁荣,身处盛世的你偏偏又象张爱玲所说的“出名要趁早。”一样,在同龄人只知游戏的时候就读完了《汉书》,并由此写了《汉书提暇》直斥大儒颜师古,在文学界绽露才华,被高宗授予朝散郎一职。

  从此,十四岁的朝散郎闲居长安。
  公务是什么,王勃你从未在意。这案牍之劳不过就是一个可以换钱买酒的工作,除此毫无乐趣可言。既然叔祖父王绩都曾留恋于酒坛之间,我又为什么非要做束缚自己的事情?于是,你读书之余饮酒,饮酒之余读书,乐此不彼。
  又是早春时节。细微的东风吹得杏花抖动,花落如雨。处于微醉的状态你半躺在杏花浓荫里,神思恍惚。忽然门外嘈杂。一队衣着锦绣的人闯进来,后面跟着一个面目清瘦的王公子弟。
  权贵的气息袭面而来,冲淡了杏花的香味。这会是什么征兆?
  来者乃是高宗的儿子沛王李贤,也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这对于正想展翅高飞的你来说,无异于如覆青云。于是,人生又一次发生了变化,小小朝散郎华丽转身为李贤的高级参谋,在人才如云的唐朝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官场。

  在古时读书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浓的化不开的情结“龙城凤阙情结”------任职京都,那是一个夙愿,出入禁城,那是一种荣光。而你小小年级就陪伴在皇子身边,这不仅仅意味着是王佐之才,意味着青云直上,还意味着一条鲜花铺就的锦绣前程已在脚下延伸。这一切让人们艳羡不已,也让那位交情甚好又即将跋山涉水远赴蜀川就职的朋友杜少府落落寡欢。是的,他又何尝不想在朝堂之上天子之侧一展鸿图呢?当与你话别,当你的朋友带着这几份失落,与你携手走出长安城东门的时候,那里有霸陵,有古老的驿道,只要挥手一别,便是马蹄声响,尘土飞扬,天各一方。

  如何抚慰一颗别离的心,如何叮咛一声珍重与祝福,如何表白友谊的弥足珍贵,又如何藏起自己的优越感而不伤害朋友的自尊心?你紧皱双眉,不言霸桥柳,也不赋“咸阳古道音尘绝”,更没有执手相看泪眼,只是在纸上挥毫泼墨,起笔就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大写意。
  虽然古老的长安曾经留下了“履至尊而制六合,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秦始皇的足迹,也曾传唱过“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汉高祖刘邦的高歌,也经历过杨家王朝如昙花一现般的匆匆三十七年的兴亡。但是,但是现在的长安又一次成为天下的都城,又逢四海为家日,大唐的天空是湛蓝的,大唐的疆域是辽阔的,生为其时又年纪相仿的两个人多么想携手同行,共展宏图伟略呀,可是世事弄人,纵是千古绝唱,也躲不开分离,只能在各自前定的路上,听凭着个人的造化,暗暗咬着牙,走着自己的一步险棋。

  长亭外,小小侍读郎仰天长叹,潸然泪下。身后的长安城内却是鲜花铺地,烈火着锦。宫廷内日以继夜的是丝竹琴弦,是歌台舞榭。君不见,三千佳丽妖艳梳妆竟风流,王公大臣走鸡斗狗笑声高,士人游女筵宴酬唱无尽时,这真是春风殆荡,万物极乐,好一派太平景象。唉,身处繁华地,又正是春风得意的好年华,王勃你总该随心所欲的施展自己的才华了吧?却哪曾想,竟被自己写的一篇《戏檄周王鸡》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你和自己开了个玩笑?送走杜少府没多久,沛王李贤约弟弟英王李显斗鸡,结果沛王的斗鸡大败。正当李贤闷闷不乐时,一旁侍候的你灵机一动,挥笔写下一篇《檄英王鸡》,旁征博引,亦庄亦谐,对英王的斗鸡大加批判。有人当众诵之,举座皆乐。沛王也因此找回了面子,算是虽败犹荣了。
  这本是一场发生在十几岁的少年之间的寻常游戏,但那一个“檄”字实在太刺眼了。檄文是什么?是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敌人与叛逆的文书。较为典型的,如同骆宾王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而王勃你竟把充满血腥味的檄文用在这里,实在有无事生非挑拨诸王矛盾之嫌。当这段趣闻传入宫中,自然触动了高宗皇子争斗的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结果在皇帝盛怒之下,你的官帽也就自然而然飘落在地,人生也跌到了谷底。

  冲动是魔鬼,此话一点不假。
  其实在这里,高宗并没有故意为难,只是想杀鸡儆猴,防患于未然。况且退一步说,如此纨绔之风,对王对臣都没有什么好处。而你这篇激情四射文采似锦如绣的文章虽是得意之作,阵阵喝彩之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牝晨而索家者有诛,不复同于彘畜;雌伏而败类者必杀,定当割以牛刀。”却将毫无政治经验的自己赶出了京城,出游蜀地,实在出乎意料。

  ---待绪---
  日期:2012-01-29 15:25:16
  四野茫茫,夕阳殘照。又是长亭,又是短亭,不同的是,这次是自己踏上征程,而不是为友送行。落叶纷飞的秋天,简简单单的行李,悲悲凄凄的告别,恓恓惶惶,内心和旷野上的风一样冷的你独自走向旷野,走向一段凄迷而孤独的岁月。人海茫茫,哪里才是目的地?又要到哪里才能找回失落的辉煌?会不会还未到蜀地,皇帝会突然忆起曾经那个才思敏捷诗情勃发的自己,一纸充满期待和温暖的诏书便已从京城出发……这样想着想着,你就忧愁不再,迷惘已无,脚步也轻了。这样的时候,王勃是诗意的王勃,眼里是入云的山,是奔腾的河,是无边的旷野,是湛蓝的天空,惟愿终生与林相伴,与月相依,与友相和,与乡邻相守,让数不清的诗文象蹦出炉堂的火花轻轻飘落在大唐的土地上:“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虽然也曾感叹时运不齐,自比失意的贾谊,显而易见心里藏着怨气,但并不消沉,只会大声狂呼,一吐胸中块垒:岂能像阮籍作穷途之哭!

  但是命运之神再次让你遭遇坎坷与磨难。当你收留了一位名叫曹达的正在逃亡的官奴,后又害怕被人告发便将其杀死,结果被人举报,好在遇上大赦,才逃过一劫。父亲却因此受了连累,被贬谪至交阯即今天的越南任一县令。
  细细想来,此事太过蹊跷。你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然保护了又为什么把他杀了,难道他真的是那么胆小吗?新旧《唐书》说你是被人陷害的,原因之一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二是缘于王勃你那恃才傲物的性格。看来性格决定命运,文人终究逃不脱这个怪圈。
  丢了工作,父亲又被开涮去了瘴疠之地,你当时的复杂心情让世人们难以体会,而你这只失群的“孤鹜”却因此又踏上了不远万里去越南探望父亲的道路,独自吮咂品味着痛苦,如拆一串九连环,越拆越繁琐,直到有了远行中取道洪都登楼赋《滕王阁序》的传奇,直到有了渡海溺水惊悸病终的悲剧的落幕。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这样一个游戏文字、擅杀官奴、恃才傲物和陵籍同僚的你从来就与世俗格格不入,为此,你失去得太多,更让无数人用“轻薄浅陋”将自己形容:“才高命短,终无大贵”但是你又怎会在意,又怎肯消减锋芒去适应人世的复杂,怎肯湮灭锐气去改变命途的多舛?即使生命短促,你只想做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而大唐只有一个王勃,什么帝王将相,什么侯门府院,也敌不过你身后的一抹残云,脚下的一方土地……

  ---待续---
  日期:2012-01-29 16:14:17
  也许是留意你太久了,我发现在你年仅二十八岁的生命中,竟然没有爱情。可是,可是一个心里装着江山的青年才俊,怎么会没有爱情相护?难道是你心比天高,没有棋逢对手?或者是爱情在思想上显得太过渺小,所以不屑,以至于可以有很多妻子,但不会有爱情?
  爱情是心灵的相互辉映和回应,可是在红尘俗世里,又有几个男人可以足够幸运地找到它?没有能与你们平起平坐参与社会活动的女人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可爱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爱情是微乎其微的。事实上一直是那么几个男人在相互吹捧或者相互倾轧,彼此精神世界里最刺激的游戏是在诗会或酒会上相互吹捧对方写出来的诗文,以此来满足由于缺乏爱情而麻木空虚的精神生活。很多时候,你们在肉体上是爱女人的,在心灵上却是同性恋。所以我想王勃你在生活中肯定有爱,但不会有爱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对于你,我一直在仰望,在膜拜,但不会用眼泪去祭奠,只会于泛黄的书页间读你的文,吟你的诗,在寂寞黄昏里想像你的样子,忆起曾经的朝代,落花纷纷漠。
  记得孔子曾这样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尚且年至三十才找到一条安身立命的道路,而王勃你未至三十即才华动京师,文名扬四海,韶华逝江河,如烟花绽放,美得眩目,但却不是烟花,而是大唐天空上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如今,滕王阁还在,那天的满座宾朋却都已随往事风干了,惟有你,连同你笔下的落霞孤鹜和秋水长天一起穿越了千年也未曾老去。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何日君再来,共看落霞与孤鹜齐飞?无论多么深情的相邀,隔着时空的你不答应,只是在文字里沉吟不休,让深陷泥土的忧伤萌生出无数凄美的诗意。这让我不能不一再读你的诗文,就象一再唏嘘你的人生------原本是文坛奇才,恃才傲物,招来妒恨;后来却是落魄书生,不拘小节,一失足成千古恨。你的命运恰似一曲高亢的旋律,突然由高峰坠入低谷,让诗歌风格也随之变化,由“雄放刚健”转而“苍凉沉郁”,转折点便是你被革除官职又遇曹达事件。

  虽然初唐在政治经济上较快地驱除了隋代积弊,出现了“贞观之治”,但在思想文化上不仅没有根除齐梁的“宫体诗”的污垢,反而吟风雪,弄花草,笔下尽是浮艳之作,使得歌功颂德“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再次风靡文坛。而王勃你在祖父王通“贯通济义”的思想影响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的呼应下,毅然树立了“思革其弊,用光志业”的旗帜,经常以“气横霜暑”、“气凌云汉”、“字挟风霜”作为文学评论的标准,将八宫体诗繁缛的描写性变为抒情体朴素的表现性,一洗悲酸之态,充满昂扬之情,雄放刚健,直接开启了盛唐诗风,成为四杰之首。

  真的,天生文字就属于你,它陪伴了你的一生,诗就是你高洁无悔的骨头,文是你圣灵难污的心胸,永远无法割舍。世人都赞赏你的文彩,却没有人能读懂你的心,你也感受不到心意相通的喜悦,只能默默悲苦。真的,这个混混恶恶的世界装不下如此卓绝的一个你,你是该走的,只有连天波涛才能冲刷倦客的一身尘埃。只是当你拂袖而去的时候,我心痛呀,既使在这千年之后。

  思慕不解,忧思难消,流水畔,我依旧渴望着与你促膝长谈,那千载的相思,那数不尽的怀念……
  ---完---
  日期:2012-01-29 22:26:50
  【正文】 赢弱文人英雄梦
  江湖一排名,便见血雨腥风。那么星光灿烂的文坛呢?

  就象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敏感的文人们尤为在意自己的名声。有了名声就是名人,名人就是时代的精英分子。所以文坛一排名,自然就会吸引文人墨客的目光,更会引来无数追随者的围观,以至纷争四起,虽不至于大动干戈,也会大吐口水三百回合,尔后作鸟兽散,就像初唐四杰的排名。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本是杜甫评价四杰的名句,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后来却流传了两个版本,另一版本是:“杨王卢骆”将杨炯换到了首位,并在《旧唐书·裴行俭传》中也动用了这样的排序,实在让人困惑。
  对此,十岁时就被称之为神童的诗人杨炯自谓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一石击起千层浪,有人笑他“愧在卢前”是假,“耻居王后”是真;也有人说他完全是文人相轻,压根就不服王勃。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非要将这种无法定论的事情用座次来衡量,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四杰中,论年纪,骆宾王和卢照邻年纪相仿,比王勃和杨炯大了二十多岁,而王勃和杨炯同岁;论作品,骆、卢二人在创作上以七言歌行为主,王、杨二人又是以五言侓诗见长。既然王勃和杨炯二人同岁,所擅长的又都相同,那么杨炯所说的“耻居王后”应该是:以自己未能超越同辈人王勃而感到羞愧,而非不满。所以后来张说评论时才会说:“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由此可见,杨炯原意不是文人相轻,而是惺惺相惜。否则在王勃不幸去逝后,他就不会写出一本《王勃集序》,更何况当时的图书市场根本没有现在火爆,纯文学作品也不太卖座。可他却写了,还在这本纯文学集子里大加赞赏,敬仰之情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君之所注,见光前古。……嗟乎促龄,材气未尽,殁而不朽,君子贵焉!”先不说这本书写的好坏,光是搜集,编辑,写序言,校对,弄书号,这哪一处不需要费时费力费银子?更不用说熬更守夜,甚至还会让心爱的人孤灯自解衣,凉了娇躯。但是这个和王勃同为四杰之一的杨炯却写了,写得情真意切无怨无悔,还极力推崇王勃的文品。如此行为,怎么可能是一个不满王勃的人会做的事呢?再退一步说,王勃的才情固然了得,可他杨炯也不是吃素的。“名可名,非常名”,世间虚名在桀骜不驯的杨炯眼里根本就是浮云,否则他就不会一心在野,总在诗文里做着侠客梦,梦想着有一天能投笔从戎跑到漠北黄沙里保边疆……因此说杨炯欣赏王勃,但并不示弱,之所以提出一比,说出自己的想法,倒也是天生高傲的个性使然。做为一个纯粹的文化人,他阅读、思考或者写作,宛若一株君子兰,固守君子道德,清高傲然,馨香动人。

  寂静的夜晚,寒风在窗外徘徊不去。翻开诗集,独自面对时光深处那恃才傲物、嬉笑怒骂、且歌且行的诗人,还有那一首首慷慨激昂的边塞诗,总会忍不住想,他究竟用了怎样的人生,又经历了怎样的坎坷,才会写出此等辉煌诗篇,让后人过目难忘……
  ---待续---
  日期:2012-01-29 23:05:27
  历史上的奇人异事很多,唐初时就有一位精于阴阳和算术的裴行俭先生让我记忆犹新。他在执掌吏部的时候,前前后后向朝廷推荐了许多官员。当时的苏味道(唐时政治家,文学家,武则天在位时居相位数年。)和王勮(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还是无名小卒,在被调选时,裴先生仅仅是看了几眼,便“深礼异之”并且还对两位说了一些违背组织原则的话:本人年事已高,膝下尚有一子裴息。据老夫观察,你们两位将会出人头地,还请以后对犬子多多关照呀。不久的将来,两人果然都做了大官,苏味道还做到了宰相,位极人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