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月圆缺——全景展示大汉王朝兴亡之路

作者: 锦城金牛

  日期:2012-6-10 21:34:00
  序言
  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尘封的真相
  读史以明智,写史如写心。
  因此,书写历史挥洒笔墨,理当效法乱世春秋董狐,甘为信史而置生死于度外的伟大写史精神,否则不如搁笔。

  之所以产生以心写史的想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这样一个前提,即字面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之间存在距离。
  比如,汉文帝当选之前的那场腥风血雨,本为皇族与官僚抢先发动的政变,而历史的记载是吕姓妄图霸占刘家江山,英雄的人们被迫拿起菜刀捍卫尊严。
  精彩确实精彩,却非客观真相!
  由此可见,字面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之间,差距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有时甚至异化到人妖颠倒的地步。
  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史、实分家现象?
  原因在于,尘封的历史事件的细节,多为幸存者的事后传说,甚或是后来人所做的辗转记载,注水、缩水、隐瞒或者扭曲客观真相的情况的发生,成为在所难免之事。

  换言之,历史事件的细节,是带有个人印记的一种存在。
  于是乎,客观鲜活的人类历史,被作为历史事件主体的人类,有意或无意地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面纱。
  于是乎,客观的历史,好比负重前行的马车,车轮一路碾压过去留下的,并非车轮,而是车辙,后来人触目可见的自然就不是车轮,更不是马车,而是若隐若现的车辙。
  那么,前人记载的浩如烟海的史料,是否因此而显得虚无缥缈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睿智的先民曾经谆谆教诲我们,观察今天必须借鉴渐行渐远的昨天,离开古代就不会有现在。

  重温尘封的历史,回眸过去的人事,成为渴望主宰自身命运的我们的现实需要,人生的必修课,未来的领航明灯。
  同时,蒙着层层面纱隐约可见的历史传说,恰如一座蕴含丰富魅力四射的智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她就像磁石对于铁块一样,总是强烈地吸引着我们不倦探寻的目光,鼓励我们勇敢地伸出揭开历史面纱的双手。
  本书将为朋友们揭开的,是中国封建盛世的第一站——两汉岁月的面纱(书中所涉年月,均按农历)。
  无秦则无汉。我们的走马观花,秦朝开始先……

  日期:2012-06-10 21:40:23
  月有圆缺,国有盛衰,世界因为不圆满而美丽。
  ——锦城金牛
  第一章
  石头与帝国
  亡秦者,胡也。

  这,是刻在石头之上的一句闲话。
  这,也是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中国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走向灭亡的一句预言。
  日期:2012-06-10 21:41:24
  1.死到临头
  中秋八月,望夷宫外。咸阳县令阎乐,率领一千五百余名威风凛凛的赵家黑衣兵,人手一刀,肃立风中。
  万物之灵的人,只要大脑发育成熟,多具有理性,不会大张旗鼓理屈气壮做损人之事。

  丧心病狂之徒,总是少数。
  所以,人在做损人利己的事情之时,不会满脸写上“我是天下第一大坏蛋,我怕谁来!”
  相反,作为高等动物,他们必定披上光明正大的合法外衣,干见不得天上太阳的勾当。
  无利不起早的阎乐,当然难免俗。
  他率领如此众多的精兵,凶神恶煞地摆在望夷宫外,总不能说是闲得发慌,心怀慈悲之意吧。

  他亮出的旗号是追捕在逃抢劫犯,真实意图却是热烈欢送大秦王朝的鸟皇帝嬴胡亥先生,到传说中的天堂一游。
  天堂有没有,谁也不知道,还是让这个堪比混世魔王的胡亥兄,先去探一探路吧。
  日期:2012-06-10 21:42:36
  然而,他们的愿望,受到彪悍门卫的阻挡:“没有皇帝命令,谁也不得擅闯,否则,格杀无论!”
  正在梦见黄梁的望夷宫保卫处长,很快收到报告:“宫门外,有人聚众持械,看架势是来寻衅滋事的。”
  处长的美梦被打断,心里感觉就像窗台上那一束心爱的玫瑰花儿,被人强行摘走了一样,很不舒服。

  他当即怒不可遏,大骂:“王八羔子,胆敢操刀来我的地盘上放肆,那不是太岁头上动土,活得不耐烦了么?”
  他迅速披衣起床,跨出卧室,一边走,一边摆出往日那虎虎生威的架势,咆哮如雷:“这么多鸟,非法集会是想干什么,想找死吗?我——”
  日期:2012-06-10 21:44:49
  脏话尚未痛快吐净,对方伸出的数把明晃晃的锋利钢刀,已经疾如闪电一般架在他的脖子旁。
  保卫处长的心底,立刻升起一丝透骨的寒意,溜到嘴边的精彩横话,只能强咽下肚,慢慢消化。

  生死关头,骄横成性的他,总算闹明白,什么叫“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清醒认识到危险近在眼前的他,那是万分地后悔:“只因美梦被扰,一时之间怒火攻心疏于防范,所以招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被动局面。时光应该倒转!”
  天堂有没有后悔药,我们不知道。
  反正,在人世间,确信无疑的是,哪怕你身价比微软的盖茨还富可敌国,知名度比苹果的乔布斯还举世闻名,威权比美国的奥巴马还一言九鼎,也买不到传说中的可让一切从头再来的后悔药!
  日期:2012-06-10 21:45:39

  后悔得不想死的保卫处长,发现往日笑容可掬的好好先生,此刻已经像一条变色龙似地换上了另一副尊容。
  阎乐面若寒霜,目露藏獒一样的凶光,厉声责问:“狗奴才,快说,你为何要把抢劫犯放进宫中?”
  保卫处长就像被铁钉扎破的轮胎,一下子全蔫了。
  透心凉的他,不肯接受提前入住殡仪馆的命运,赶紧声明本人恪尽职守,将行宫把守得连苍蝇都别想飞进门。
  所以,他连声喊冤,认为自己的冤屈程度远远超过了未来的窦娥女士。

  阎乐唯恐夜长梦多,故不再废话,将对方一刀咔嚓。
  随后,他发扬一不怕死二不怕累的拼命精神,像猛虎下山一样,带头强闯目标所在的望夷宫。
  他们一边猛冲,一边对准守宫卫兵挥刀放箭。
  日期:2012-06-10 22:15:38
  那些习惯于雄赳赳气昂昂傲然挺立的卫兵,面对突然发难的暴徒,躺在血泊中摆造型的增多,拿刀砍人的渐少。
  凄厉的号哭声,撕裂清晨的宁静,声声入耳,动人心魄。正在铆足劲梦见越国西施的嬴胡亥,一惊而醒来。
  他凝神细听,外边传来的喊打喊杀声乱作一团,而且令人胆寒的噪音,似乎正在迅速向他的卧室方向靠拢。
  胡亥当即预感大事不妙,急令身边人员火速护驾,承诺安全以后每人重奖黄金万两!
  兑现与否以后再说,度过眼前难关再说!
  这,是胡亥的事急从权的想法。
  日期:2012-06-10 22:16:30
  而那些平时一脸忠贞,像哈巴狗一样听话,整死都不敢反抗主人的保镖和随从,闻胡亥之命,却无人响应。
  我们跟着你,不过是想混碗饭吃保全性命而已。而你除了唯你独尊自我为中心,从不拿我们当人待。

  如今,大难临头,你竟然痴心妄想,让我们奉献出吃饭的家伙!
  你这头脑满肠肥的病猪,难道认为我们跟你一样大脑进水脑壳打铁?
  因此,众人就像受到惊吓的树上群猴,惊慌拔腿,翻窗,跳墙,溜之大吉。
  日期:2012-06-10 22:18:11
  但是,有一个人,暂时未动。
  此人,是胡亥的贴身小宦官。

  他未与同事们一起逃之夭夭,倒不是打算为主尽忠,而是慑于主人太猛,喜欢即兴杀人表演艺术,故没敢挪步。
  胡亥失望地见证了树倒猢狲散的混乱,却意外发现了一动不动的小宦官。
  他惊恐万状地盯着那张已经吓得面无人色的小脸,质问对方知不知道外面怎么回事。
  小宦官低声下气给出了答案,认为应该是胡亥信任不疑的总理赵高,正在兴风作浪搅混水。
  自感死到临头的胡亥,怒骂可怜的小宦官不是东西,严厉谴责对方拒不提前检举赵高的野心和阴谋。
  胡亥认为,今天这一突发事件,全都因为挨千刀的小宦官不作为所致,对方应该承担全部政治责任。
  眼看就要躺进棺材,居然还有心情耍威风,胡亥给笔者的印象,好似夜晚的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日期:2012-06-10 22:26:01
  人急造反,狗急跳墙。可怜的小宦官,像被逼到墙角无路可退的小狗一样,罕见地拿出伟大的自救精神,回骂胡亥是头大蠢驴!
  然后,小宦官愤怒地认为,如果过早摘下赵高面具,恐怕本人坟堆上如今都杂草丛生了。
  对于小家伙的顶嘴,假如换作是昨天,胡亥定然已将对方剁成肉泥熬成肉汤喂狼狗!

  然而,今非昔比,形势逼人,惊魂未定来日不多的嬴胡亥,闻言以后默默无语。
  如烟往事,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闪过他的脑际……
  日期:2012-06-10 22:28:02
  第一卷第一章第一节更新完毕。
  明晚继续。

  欢迎朋友们的光临。
  若有高见,敬请留下,我会做为借鉴。谢谢。
  日期:2012-06-11 19:03:52
  2.丰功伟绩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王国经过多年软硬兼施,终于横扫八荒,鲸吞六雄,定都咸阳。

  在空前隆重的统一王朝开国大典之上,铁腕父王嬴政先生意气风发,庄严宣告:“大秦王朝中央政府,今天正式开张营业!”
  一个将军一套令,一个帝王新规定。而父王的最新规定就是,中央政府的一把手,职称定为皇帝。
  为什么叫皇帝呢?
  父王认为,他是一统江湖夺得肥鹿的伟人,道德比著名的三皇高,功劳比传说的五帝大,故复杂问题简单化,两顶官衔合二为一,浓缩起来就叫皇帝。
  父王发明的这一“皇帝”头衔,从此响彻咸阳,走向全中国,沿用二千年,可谓经久不衰的畅销品。
  为了这顶华丽的帽子,后人相互伤害,聚众斗殴,血战不退,皇冠不到手死不瞑目!
  日期:2012-06-11 19:04:32
  当然,后来的事我管不着,所以只想谈论眼前。

  根据最新规定,今后就应该尊称父王为父皇了。必须改口呀,否则会犯政治错误的。
  天上没有两轮太阳,国家不容两人作主。所以父皇在发明新头衔的同时,还宣布将朕、诏等字眼收归皇帝专用。
  不仅如此,为了防范他人侵权,他还恶声恶气做出配套规定,禁止人们继续使用,否则,请拿人头做为使用费。
  同时,他还叫停儿子给老子、官员给帝王死后起绰号的封建陋习,明确宣布本人就是大秦王朝的开国领袖,也就是始皇帝,你们叫我秦始皇也行。
  既然我都成为始皇帝也就是第一个皇帝,那么我的子子孙孙就应该从二世三世依次来,到万世不朽!

  日期:2012-06-11 19:05:06
  父皇的开国宣言,让我和哥哥姐姐们兴奋不已:“从今往后,我们一家的美好日子,定会像滔滔东去的黄河水,绵绵不绝,地老天荒,千年万年永远在!”
  台下的文武百官,那堆人渣,一边暗暗思想“亲,你就高高在上做梦吧”,一边跪地山呼“吾皇万岁”。
  现在想来,所谓万岁,就好比戏台上唱着玩的台词一样虚幻不实,谁信谁就会被麻醉,直至忘记我是谁!
  虽说嬴家天下一万年是可想却遥不可及之事,但事业心天下第一强的父皇,他可管不了那么多。

  自打天下姓秦以来,他老人家为了皇图永固,就像勤劳的老农民一样,长年累月起早贪黑,坐冷板凳看破竹简。哪怕忙得快吐血,他也从未请过一天病假或耍工休。
  那么,我敬若神明的父皇,都忙了些什么呢?
  日期:2012-06-11 19:16:34
  第一步,叫停分封制,推广郡县制,算是正式树立起全国地方政权的大框架。
  其实,统一之初,官僚们因为学派差异利益纠葛而对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有过激烈争论。
  以总理王绾为首的孔夫子的传人们,无不主张学习周朝分封诸皇子为王,分片管理全国各地。

  他们膜拜周公,艳羡周王朝坐享江山八百年,并且认为周朝高寿的原因就是分封诸侯。
  他们还认为,距离咸阳千山万水的燕、齐、楚等偏远之地,如果不设王,中央政府的统治意图就无法在那些地方得到贯彻落实。
  日期:2012-06-11 19:17:19
  对此分裂主张,司法总长李斯坚决反对。
  周朝王爷多如牛毛,后代见利忘义,相互之间常为争田边地角打群架,砖头瓦片满天飞,各方都砸得头破血流。
  并且,众诸侯因为一门心思扩军备战,或者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故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结果无不元气大伤。

  周王身为国家最高领袖,本应号令诸侯,却因地盘严重缩水而力不从心,只能枯坐一边干瞪眼。
  于是,诸侯国最终发展成两败俱伤之局,从而给我朝的奋力崛起,创造出难得的可乘之机。
  据此,李斯判定:“封王之举百无一利,绝不可取!”
  听完李斯的意见,父皇很是疑惑:“若不将国家分割成若干小片交由诸王享用和管理,又该怎么办呢?总不能放任不管任人来抢吧。”
  对此疑惑,李斯给出的解决之道是推广郡县制。
  陛下开创统一伟业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如果像原来的秦王国一样,将天下划分为若干郡县,让皇子、功臣没有地盘,众人财不大气不粗,陛下管理江山就会更加容易,更加有效,更为顺心如意。
  这,才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正确方略!

  鉴于前朝因诸侯纷争而灭亡,父皇接受李斯建议,宣布废除分封制度,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各郡下设若干县。
  同时,父皇还规定全国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的去留,均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以切实保障大秦王朝的团结和统一。
  日期:2012-06-11 19:17:58
  然而,仅仅将地方政府管辖的地盘最小化,重要人事权力上收,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为此,还必须存在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

  在李斯协助下,父皇英明地建立起类似于三公九卿的中央政府机构,让官员捣蒜剥葱各管一工,同时相互制衡。
  当然,这些官员,全部听命于父皇一人,也就是由父皇任免,对父皇负责。
  这套政治制度,被后人冠以中央集权之名。对于中央集权,有人扁它,也有人捧它。
  理性地想想,国家这么大,如果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混战局面,势必重演。一盘散沙,遭罪的是所有中国人!
  国家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不要说中国,就连自诩为当代最民主最强大的某国,也需要集行政权和军权于一身的总统。

  差异在于,帝王天下为家,总统天下为公,并且总统来自全民公选,存在任期。
  日期:2012-06-12 20:18:45
  第二步,推广其他旧制,确保领土完整和统一。
  父皇将嬴家祖辈留下的法令、文字以及长度、面积、重量计算单位等等,强制推行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去。
  其次,他修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一则方便出行,二则利于迅速出兵。
  所以后人认为,这是国防建设上的一项重要举措。
  同时,父皇还强行收缴民间铁器,让人们放下武器拿起锄头;将六国王族移民咸阳,逼其抛弃不切实际的复国幻想。
  上述种种措施,就像一套行云流水的组合拳一样,多管齐下,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增进了国家、民族的团结与统一。

  日期:2012-06-12 20:19:09
  第三步,派出精兵猛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父皇指派我朝第一战将蒙恬,率部北伐匈奴,壮志饥餐匈奴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次年,蒙恬在副手王离协助下,浴血收复黄河以南。
  但是,在北伐过程中,蒙恬仔细观察以后发现,匈奴骑兵来去如风,打之不完,杀之难尽,一味蛮干是行不通的。

  经请示父皇,蒙恬将秦、赵、燕分别修筑的战国长城联成一体,号称万里长城,让匈奴人仰望长墙而兴叹。
  同年,父皇又派遣由罪犯组成的部队,南征越族圈占地盘,设置桂林、南海等郡,拓宽了我朝的国土面积。
  这一系列军事行动,让华夏民族的疆域空前辽阔,也为后来的汉唐盛世,打下了良好的疆域基础。
  日期:2012-06-12 20:19:30
  各位,千万不要小瞧父皇的上述壮举。
  就像一千多年以后的林肯总统,通过内战避免美国南北分裂一样,父皇的上述动作,也为后来的西汉王朝,顺利平定七国之乱,垫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正因为如此,我们华夏民族,始终没有正式出现,面积大体相当的欧洲那样的小国林立局面。
  所以,后人给我父皇冠以“千古一帝”荣誉称号。
  这是实至名归之事,国人可要牢牢记住我的父皇!
  日期:2012-06-12 20:20:26
  3.英雄末路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除前述丰功伟绩,父皇也做了让后人跳脚大骂的事。
  第一件事,他规划并开建阿房宫殿,作为我们一家人的休闲娱乐场所;打造骊山陵墓,作为他百年后的安息地。
  两项工程似乎不得人心,后代骂声一片,称这是损人利己劳民伤财害得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千古第一扰民工程。
  千年以后,竟然有人闲得无聊,专门赋诗痛骂父皇,讥笑阿房宫极尽繁华,防火功能却远远不如儒家的诗书。
  此人的证据是:

  秦始皇烧光民间藏书,被烧之书却奇迹般地复活,绵绵不断,流传至今;反观貌似宏伟的阿房宫,却挡不住项羽一把大火的攻击,顿时化作滚滚浓烟,茫茫白地!
  不仅如此,后人怒令智昏,干脆连同抵挡外敌入侵的万里长城一起骂,并且极富创意地派出寡妇骂阵。
  他们谎称丈夫葬身在长城下面的寡妇的怒意,惊天地泣鬼神,于是乎哭塌罪恶滔天的万里长城一大段。
  显然,这是存心夸大过失,恶意丑化父皇!
  日期:2012-06-12 20:21:05

  第二件事,频繁巡视大江南北。
  统一大业完成以前,父皇就爱好盛装出游。出游过程中,他老人家颇感失望,认为嬴家的地盘实在是有限得紧。
  所以,年轻气盛的他,发誓要把六雄的土地全部圈占过来,才能心满意足睡得踏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中国的肥田沃土,经过父皇运筹帷幄,以及大秦军队成功砍下无数敌人的头,最终如愿以偿落入父皇的腰包。
  地盘是有限的,人的欲望是无底的。圆满完成圈地宏愿的父皇,很快产生新的欲望。
  概括起来,就是指导大秦王朝旅游事业迅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六字方针:
  周游天下,威服四海;
  流芳百世,寻求长生。

  自打垮六国的第二年起,本着十六字方针,像地主喜欢绕着自家田地转圈圈一样,父皇的足迹遍及塞北江南。
  每当气喘吁吁爬上名山之巅,父皇都会心潮澎湃,赶紧命人弄块石头,在上面留言,签名,再树立起来。
  他真心希望石头不烂,名声就在,从而让子孙后代牢牢记住本人如雷贯耳的大名,实现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毕竟,人是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虚荣心的。所以,父皇的立碑留念之举,还算正常。
  然而,当时的父皇,并不明白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幻想永垂不朽,结果名声烂得比石头还快。

  自然,父皇是人不是神。所以,他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一定要将眼前的美好的滋润生活,再过一万年!
  换言之,父皇希望一口气活上一万年,从而永远霸住冷冰冰的宝座,颐指气使的权杖,些许晃眼的皇冠。
  于是,途中,旅行团成员的附带使命是,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要替父皇找出长生不老之仙药。
  这一行为,后人是毁多誉少。
  然而,谁没有长生不老的梦想?

  人们与父皇的唯一差别在于,众人没有条件,而我父皇有条件够资格付诸行动而已。
  并且,父皇隔三差五外出巡游,令年少轻狂的我,快乐得像一只欢蹦乱跳的小兔子。
  因为,做为他的宝贝小儿子,我可以沾父皇的光,游遍名山和大川,饱看蔚蓝的大海。
  骑马狂奔、划船戏水的感觉,真的妙不可言!
  塞北江南,风景殊异,可是同样悦我耳目啊!

  在我眼里,父皇就是我生平最最崇拜的偶像。偶像做的事,总是对的。
  而我见到的,一是父皇拼死拼活操劳,二是游山玩水。
  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因此,我自然而然就拿定了主意:“操劳公务这活脏累差,让别人代劳最好;游山玩水愉悦身心,这事儿不错,亲历亲为有利健康!”
  于是,长期的耳濡目染,我没有学会父皇经天纬地开拓进取的雄才大略,却不教就会他的吃喝玩乐全套本事。
  后来的社会学家讲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大概指的就是我这种腐败情形吧。
  但是,这不能算是我的错,也不能把账记在我头上。谁叫我命有这么好,偏偏要生在开国帝王之家呢?

  日期:2012-06-13 19:57:45
  父皇的巡游,不但熏陶出了我这么一个活宝,还成功地制造出另一件附带产品,那就是前面提及的北砍匈奴。
  这是咋回事呢?
  公元前二百一十五年,有个爱管闲事的儒家读书人,见父皇迷恋万人组团高端消费,就借鉴他老人家的做法,找块石头在上面刻写“亡秦者胡也”。
  时人写文字材料,是不用标点符号的,往往是一句话到底,如果不断句,只有读断气了事。

  为了方便习惯于标点符号的今人阅读,笔者擅自给这句本无标点符号的话加上逗号和句号。对此,诸位享有知情权。
  而这句没有标点的五字预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灭亡大秦王朝的是胡。
  其实,这也没啥。
  人,有生必有死。长生,不过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已。国家也一样,有兴起必有灭亡,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状况发生了。一生争强好胜的威猛父皇,出游的时候发现了这些怪话,气得鼻子歪在半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