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最“屌”的精锐部队

作者: 有点意思694

  日期:2012-5-23 22:50:00
  秦朝的“虎狼之师”
  秦朝作为封建大一统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这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当然也和秦朝几个能征善战的大奖有关,比如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就用少量的军队战胜并残酷的坑杀了赵国的40万大军,并揭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
  王翦在之前的基础上依次收拾掉了:韩、赵、燕、魏、楚、齐
  秦朝的初期的军队有这么强的战斗力在商鞅变法以后,军队赏必信,罪必罚,形成了非常严格的赏罚制度。

  一开始士兵在战场上杀死敌人之后,割下其头颅,作为获得奖赏的凭证,而且奖励颇丰,而且在战场上悬挂头颅会给敌人带来非常强大的心理震撼,试想一下和这样凶恶的军队打仗,肯定就先输在气势上了。
  汉朝野战军“羽林卫”
  汉朝初期实力比较弱小,时长收到北部匈奴的侵犯欺负,到了汉武帝时候,国家开始强盛,身体变壮了,拳头变硬了之后,当然就是找以前看的不爽的人算账了,于是从汉武帝开始就有组织有规模的跟匈奴打了起来。
  国家变成战争机器之后,加重对人才的发掘、培养。开始猛将如云,边塞大军更全部是以战养战,用血堆出来的,战斗力,嘎嘎,不用吹,至于羽林卫更是天下首屈一指的骑兵,铁蹄所向,闻风披靡。卫青、霍去病就这样把匈奴打到了西伯利亚,还差点就把他们给彻底消灭了,曾经极盛一时的匈奴在汉朝野战军加正规军的打击之下开始慢慢走下坡路

  三国时期各位主公的“特种部队”
  1,徐州牧陶谦之“丹阳精锐”
  这是陶谦的老本,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从刘,吕与曹操的激烈战斗看,丹阳精锐确实小兵中的特种兵

  2.陷阵营
  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说到陷阵营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主帅高顺,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3.白耳兵
  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刘备既然是个老兵痞,他身边的白耳兵自然也是深经战争的惊涛骇浪。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4,西凉铁骑。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我想这可能是最早的“中西结合疗效好”吧?“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 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这也是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 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5,曹操宿卫“虎豹骑”
  虎豹骑是在《三国志》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直特殊部队,统帅都是曹操宗族的杰出人物。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虎豹骑的人数不够了,那么就可以考虑用“百人将”来作候补了!多么可怕。
  虎豹骑的机动性差点就赛过了如今的摩托化部队了,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反而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在对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这支部队也出动了,“乃纵虎丶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
  后来这支部队神秘消失了,据可靠推测应该是化整为零的融入了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继续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
  日期:2012-05-24 14:04:54

  东晋北府兵
  西晋的体制很大程度都是从曹魏那边遗传过来的 ,也没有什么出彩的有战斗力部队,这里就说说东晋的北府兵吧,北府兵是晋朝的特色,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东晋的门阀制度,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制度很奇怪,但也是无可奈何,但却还是不得不说,因为这样奇怪的制度下的军队竟然打败了前秦大帝苻坚麾下的百万大军,我对这事怀有偏见,不可能赢的人赢了,可以“掷鞭断流”的百万雄狮尽然就这样莫名奇妙的败得一塌糊涂。我就在想要是“淝水之战”不要出现这样戏剧性的结局,那么之后的中国历史一定翻天覆地的大洗牌,但是这就是历史,有时候确实是挺操蛋的!

  隋朝“骁果军”
  隋朝虽然短命,但也把自己的血脉遗传给了唐朝,使唐王朝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这里就先说说隋朝的骁果军。
  大业九年(613年),炀帝为了扩充军队,除征发府兵外,又招募新军。这批新军多是关中人,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称为骁果。 骁果军是皇家近卫,所以匹配的都是汗血马,装备骑枪和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左臂上刺有血鹰。
  骁果军事一直比较有个性的军队,他们跟随皇帝来到南方,却由于思乡心切,难熬相思之苦发动兵变,弑杀了皇帝,这也可笑,老大被自己的保镖杀死了,隋炀帝时的时候一定回头看看杀他的人,然后沉痛的说:是你!也从侧面反映了杨光确实不是当皇帝的料
  兵变之后,骁果跟随他们的新大哥宇文化及回家,这支悍军走到洛阳东边的滑台时,军粮吃尽,就向瓦岗军占领的黎阳粮仓发起攻击,于是就和前来营救的李密大军在淇水两岸摆开了战场。 七月,双方在童山大战。归心似箭的骁果军与义军之冠瓦岗军苦战一天,瓦岗军几乎不支,李密本人也中流矢受伤,如果不是秦叔宝拼死保护,几乎被宇文军生擒。李密拼尽全力,才勉强击退了宇文的这次进攻。虽然童山之战没有能击溃骁果军,但李密还是胜利了,因为骁果已没有军粮,无法再与瓦岗军相持,童山之战后不久,骁果自行崩溃,将领陈智略、樊文超、张童儿等纷纷投降李密,宇文化及只剩下两万人,逃奔远去了。精锐的骁果军没有输在战场上,却败在了宇文化及的无能指挥,甚是可惜!

  日期:2012-05-24 23:20:52
  唐朝玄甲军
  玄甲军的直接缔造者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早在他爹李渊放手太原的时候就组织了一支不大不小的骑兵部队,李世民从小参军,加上又有自己的老爹罩着,所以他的个人实力也发展的很快,周围迅速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勇将,为玄甲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炀帝杨广还在位的时候,有一次检阅李世民训练出来的玄甲军,幼小的心灵就被被这支军容严整,全部都是八尺以上的(换算成现在的高度,大约是在190CM以上了)、全着黑衣黑甲大汉给震撼了,玄甲军的标准配置除了他们每个人都是高大健壮之士外,每个人战时会穿戴两套步兵甲,并且每人配备一支全铁造的钢矛,并且还会配备一面铁盾,一柄重斧,一把横刀。黑色的光明战甲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可靠的防护,而且这群猛男们还一次性的穿两件,稍微钝点的刀看在他们身上,我想都可能会被反弹回来吧,这样的护甲坚固无比,刀枪不入(如果在座的各位有机会穿越回去打仗,应该没人愿意跟这样的变态打了,反正我是觉得我会当逃兵的)士兵穿上它,就是一个移动的堡垒,TMD不跟现在的坦克一个德行?

  玄甲军是一个系列的兵种的合称,细分下来还有:玄甲重装步兵、玄甲轻装步兵、玄甲重装骑兵、玄甲轻装骑兵,在不同的环境下,投入不同特性的部队,使他们的战斗力得到最大的发挥,更多的是几个兵种不同分工,合理作战几位一体的最大限度的打击、杀伤敌人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可见,玄甲军的战斗力真的不是盖的!
  日期:2012-05-26 13:40:54
  不败传说——岳家背嵬军
  直接说道南宋,不是因为我故意忽视北宋的存在,北宋其实是个很好很和谐的时代,不是有人说要是能过穿越到过去,很大一部分人都会选择回到到处有青楼、花酒,老树、昏鸦,文人、骚客的北宋去嘛
  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北宋的军事力量实在是薄弱、养了上百万的军队却怎么也打不过北方的少数民族,一直想励精图治的宋神宗,本来想依靠这支军队赢得对辽、西夏的战争,更好的推行变法,实现宋朝的国福民强,可是宋军确实在意料之内的让人们失望,两场战争都是失败告终、最后宋神宗也是悲愤而死,就是说被这群不争气的家伙气死了。他下到酒泉之后见到他的祖宗们应该也是语言以对的,其实这个时候,心里内疚的应该是宋神宗的老祖赵匡胤,赵匡胤就是造反起来的,为了不要历史重演、永保老赵家的江山,他老赵也是想尽了法子。却也料想不到造成了宋军战斗力的如此低下。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但是从客观方面来讲呢,北宋的军队真的是那么弱那,我看也不见得,至少他跟西北狼、东北虎那几个强大的游牧政权掐架了百十来年,也是要靠一定的实力的,不是有一句话这样说的:不是国军太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同样的道理,不是宋军不给力,只是对手太强大!
  到了南宋的时候,南宋中兴四将,岳飞的岳家军是最为强大的。岳飞的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可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其中背嵬军骑兵8000,步兵亦有数千。在绍十年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岳家军是南宋军队的精锐,而背嵬军则是岳家军中的精锐。关于背嵬军的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15000人,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其实在这场战斗中。背嵬步兵的伤亡也是比较大的,他们实行一人换一马的战略,就是事先埋伏一个步兵在战场,等金军拐子马靠经的时候,奋起攻击马腿,金军的拐子马就这样被击破,但是埋伏的步兵大多数也都牺牲了,这事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仅以这点就可以知道这支军队的精神力量是足够强大的。

  兀术不甘心失败,集结三万骑兵再攻颖昌,岳云以背嵬军骑兵八百挺前决战,再次大破兀术的金军精骑,直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部队随后跟进,“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在朱仙镇,500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余万金军。难怪金人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在这之前,金军凭借他们的骑兵优势,横扫中原,所向披靡,而岳飞的背嵬军则开创了“步兵在平原击溃金人精锐骑兵”的经典战例

  这一系列的功绩足以表明,岳家背嵬军的实力足以傲视当朝的其余军队了。
  日期:2012-05-27 12:08:21
  上帝之鞭——蒙古铁骑
  如果说到冷兵器时代最强悍的兵种,那我个人觉得一定是非骑兵莫属了,武装到牙齿的士兵骑在品种优良的高头大马上,人的灵活,机动与战马的力量、速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战术可以长途奔袭,战场上可以左突右杀,可以快速的对敌人实行保卫分割、追击歼灭敌人,所以说骑兵是在是战长杀敌、保家卫国、攻击掠夺的必备力量。
  但是中原的汉族自古就是以农耕过活,一直以来对战马、是骑兵的重视程度不如北方游牧民族,有的只是耕牛,没见过骑着牛的骑兵行军打仗的吧。所以骑兵一直是北方的优势却一直是南方的硬伤

  而集北方骑兵的大成者,就莫过于成吉思汗一手缔造的疆域空前辽阔的蒙古了,成吉思汗就是依靠着这样一直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骑兵部队。横扫东南西北亚、侵略欧洲,而那时候的蒙古军队嗜血、野蛮动不动就把一个城市的居民给屠杀的干干净净,欧洲人对这支死神一般的军队惊恐不已,认为是上帝派他们来惩罚自己的,称蒙古军为:上帝之鞭

  有评论的网友说:步兵集结成团之后,就可以对骑兵有效的打击,骑兵也不敢正面冲击了,其实我倒是觉得即使1000骑兵队10000步兵,胜算还是很高的,真正的战斗一定不是敌我双方拼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双方军队的军心以及士气是及其重要的,比如说步兵的先头部队抵挡不住骑兵的攻击溃败下来之后,一定会给后续的部队照成极大的消极影效,可能就直接会照成军队的恐慌。军心的涣散。一旦有几个逃兵开始逃跑,没有被制止住,那么其他人一定也就跟着逃跑了,一直逃跑的军队战斗力几何,大家可想而知。

  想象一下蒙古骑兵带着那种原始的野蛮,眼神充满杀气、挥舞着手中的利刃,战马狂奔的铁蹄似乎下一秒就要踏到你的跟前,面对这样的情况,军心脆弱的队伍,一般也就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也难怪蒙古军可以横行霸道那么多的地方
  这里还不得不说一下元朝的“怯薛军”,这也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元史兵志记载: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方太祖时,以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为四怯薛,领怯薛歹分番宿卫。......时号掇里班曲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怯薛之长。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泰合四年,成吉思汗组建怯薛军,挑选精锐,人数不多。后来又将怯薛军扩充到万余人,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这是要有对牛逼的士兵才能配得起基本每个人都能得到战将的薪俸和军衔啊,它的统帅更是非同小可,有四个人,他们就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

  历史评价:这支怯薛军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日期:2012-05-28 00:07:55
  明朝最后的精锐——关宁铁骑
  我一直觉得明朝是个奇葩四处绽放的朝代,你能想象得到的什么样的皇帝都有,你能想象得到多么坏的太监也都有,生活在那个动荡时期的大明百姓,日子真不是很好过的。
  说道明朝的军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锦衣卫”,但是锦衣卫确实只是为皇帝服务的一个特务机构,东西两厂也是一样的性质,就像军情局、或者是 国安局什么的,谈不上一线的作战部队,那么明朝的精锐是什么呢,那一定就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一手缔造的“关宁铁骑”

  那么关宁铁骑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它的前身是有明后期的另一个重臣李成梁建造的辽东铁骑,李成梁知道90岁高龄死了之后,辽东铁骑的精髓被袁崇焕掌握,于是袁崇焕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一支规模不大,战斗力却极强的关宁铁骑
  在那个时候辽东的土地经常受到后金的侵略,明朝只能经常从各地调遣军队支援,但是这些调遣过来的军队和辽东地区根本就没有利害关系,他们保护的又不是自己家的土地,也不是自己的老婆孩子,所及战斗的积极性一直不是很高涨,而且调遣过来的多是南方士兵,他们一般也不习惯骑马射箭,所以袁崇焕就提出“以辽人守辽土” 在当地十几万的辽民中精选少数身强力壮的加以训练,这些被选出来的孩子们,大多与这片土地细细相关,而且也耳濡目染后金对他们的残酷掠夺、大多数人也都和后金有血海深仇什么的。没有什么理由比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更重要了,所以后来这些观念铁骑们在打起仗来那绝对是不要命的,杀死敌人有奖赏、被敌人杀死之后,自己的老婆、孩子肯定遭殃,想起这些来,也一定是充满力量的。

  但是光有蛮力也是不行的,更要命的是关宁铁骑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就是传说中的“三眼神铳”,差不多就是可以三连发的散弹枪了,两军接站时,关宁铁骑们哪里还玩什么冷兵器时代的射箭呢,那个太不FISHION了,他们只是默默的瞄准敌人,然后远距离的开火,第一枪打不死你,还有第二枪,不行的话还有第三枪呢,敌人往往被这三板斧就给弄死了,但是总也有个别运气实在好的不行的,三枪都没被打死的,那也不要紧,大家别往了,三眼神铳是个浑身带刺的家伙,骑兵们在射完火药之后,直接就可以拿它当狼牙棒使用了,这样还弄不死你,就真是奇怪了。

  关宁铁骑是当时唯一敢和后金骑兵之间交锋的部队,而且屡屡获胜。关宁铁骑的主帅袁崇焕被崇祯抓抓取关了之后,碰巧有遇到皇太极进攻,清军先是在卢沟桥歼灭明军7000余人,又在永定门外击溃满桂等人率领的40000余人,全歼山海关援军4000人。此时北京城外的明军全军覆没,已无再战之兵。这时崇祯想起了关宁铁骑。但祖大寿此时接到调令却按兵不动。崇祯无奈,便让在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祖大寿这才带着关宁铁骑再次入关勤王。皇太极得知关宁铁骑出兵入关,立即撤兵,留下了由堂兄阿敏指挥的重兵守卫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可是,令皇太极极为吃惊与震怒的是,他前脚回到盛京,阿敏后脚就跟着回来了——因为5月9日开始,关宁铁骑在数日之内将阿敏军全部击溃,尽复关内四城,史称“遵永大捷”。 关宁铁骑如此善战,而且连皇帝的命令都敢不听,只听袁崇焕的,这让崇祯更加不安。“遵永大捷”后,北京警报解除,崇祯立刻下令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同时将关宁铁骑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指挥,一部分归吴三桂指挥,还有一部分被调进关内,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不久,祖大寿率领的关宁铁骑被清军全歼,进关的那部分也在与李自成的作战中全军覆灭,只剩下吴三桂所部硕果仅存。

  吴三桂投降之后,跟随他的这支仅存的关宁铁骑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跃进中原,对李自成穷追不舍,直至把李自成的部队全部歼灭。随后,兵锋直入四川,又消灭了张献忠的农民军和其他地方的明朝义军,打遍了多半个中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为清王朝最得心应手的一支部队。 后来吴三桂起兵造反,关宁铁骑再次充当先锋,浩浩荡荡地出云贵,杀向北京。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骁勇善战的那批战将或已作古,或已告老还乡,此时的关宁铁骑早已没有了当年所向披靡的战斗力。随着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被平息,曾经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终于在炮火硝烟中归于沉寂。

  日期:2012-05-31 22:10:06
  封建军队的夕阳:八旗兵
  前期清朝的兵制主要是以八旗制度为主,八旗制是清代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为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的基础上所创建。万历二十九年(1601)初建四旗,四十三年增设四旗。称初建四旗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后建四旗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凡满族成员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皇太极时,又增设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八旗满洲共同构成八旗制度加强对满洲等旗人的人身束缚,其生产职能逐渐消失,军事职能增强,可以肯定的是在清军入关时期和清朝前期,这样制度下的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这可能也和普遍的社会心理是一样的,对于中原人来说,清军入关的时候是侵略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好像觉得可以强到多少就有多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等立国之后有个军功,一切都好办,于是八旗兵们在战场上如狼似虎的吞噬的腐朽的明朝,显示出了极大的破坏力

  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这支军队的余威尚存,后来竟然也打败了吴三桂麾下的那些能征善战的队伍,但是从这之后,八旗军队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了。每个八旗子弟只从生下来之后就有一份工资,这是清朝给予的特殊补贴吧,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放下杂念可以安心的参军训练,保持军队强盛的战斗力,可是到了后来,这些八旗兵们出来吸鸦片就是玩女人,身体虚的连马的起不来、弓都拉不起来,更何况是和敌人打仗,而且还是和近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打仗,一败涂地肯定是在所难免的。在看的各位,一想起中国近代史这段屈辱的岁月,心中一定也充满悲愤:几万清兵竟然打不过三四千的英军,就算每个人都不动,洗干净脖子让英军砍,也得费好多时间吧?但是清朝的军队还是一如既往的让我们失望在失望。

  早在明朝的时候,火器在军队运用的就比较普遍了,努尔哈赤不就是被大炮轰死的吗?可是清军就是不吸取教训,对于现今的火器呲之以鼻,如果那时候可以继承明朝的衣钵,继续发展几百年的话,我估计火箭都会被他们制造出来了。也不用闹得皇帝逃跑、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了,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对内镇压农民军很厉害,可是真刀真枪跟洋鬼子干的时候就显得阳痿了。

  北洋海军:说北洋海军是清军精锐一点也不为过,就算当时在世界的排名,也是在全球第八,亚洲第一。定远、镇远两艘铁甲巨舰是北洋海军的注意,也是整个清王朝的骄傲,北洋海军是李鸿章费劲了巨大心血建造而成的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批庞然大物甚至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了久违的国富民强的希望,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样强大的舰队,后来竟然被区区日本倭寇给打败了,每当看到这一类的历史题材时,自己还是会感觉隐隐作痛。对这场战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另外一个挺火的帖子上看看,那个作者确实写得不错!

  也总算是马马虎虎写完了,虽然这样的叙述方式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但这毕竟是我第一次发表的帖子,人总是有个进步的过程,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快点成长起来,而且我相信我会的,在这里也真诚的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