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看得懂得经济内幕
作者:
xiaozhu909
日期:2012-5-2 8:24:00
在天涯这么久,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应该说里面也费了不少心力。不敢说什么旷世杰作,但一点一滴都是经过细心的钻研的。看到题目,大家会想“经济内幕”已经看得太多,你写的有什么特别呢?其实这本书并非用宏观角度作分析的书,而是直接站在商业、企业的角度来看,到底自己在运作过程中哪里成功哪里失败,哪里有问题。透过从每一个微观的事件及商战中的细微分析,来让大家了解企业行为对产业的影响,对经济、民生的重大影响。
这里面蕴含着诸多的商业谋略和战争,情节环环相扣。对近十年的经济、商界风云变换、企业博弈内幕有着详细描写分析,相信大家会越看越觉得有意思的。书中选取的案例很多大家都听说过,但内中详细竞争和事态发展以及当时企业策略却很少人去分析。那么我就从这些方面向大家展开剖析。
本人也是在天涯经济论坛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对天涯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会在连载中特别把未出版的一些文章也会贴在这里面以飨读者,而这些绝对是天涯独家发送~~好了废话不多说,从本书连载中,大家可一窥究竟了……
另:我会在本帖子中详细回答大家的问题,大家有问题可以问,我尽量回答。
日期:2012-05-02 08:25:01
序言(1)
一直以来很想写一本关于产业经济发展误区方面的书。近年来,针对经济分析的书籍越来越多,有些是针对宏观经济大局作出一些有理据的分析和判断,有些是根据自己在企业中的生存之道总结出的经验之谈。不过结合经济发展并列举产业、行业、企业的案例来进行分析的书并不多见。然而,在各行各业中对于这种微观结合宏观作系统性分析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就有了结合经济研究来阐述观点的想法。
当我们在看待经济问题的时候,其实是无法把宏观与微观分析真正分开的。因为宏观经济离不开各个产业发展的支持,而产业发展又是由每一个独立的企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大的健康的产业系统平台才能造就好的企业,只有当大部分企业都以一种良性健康的状态发展的时候,整个产业系统才会发展得好,由于产业链条在现代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发展往往又是息息相关的。有时候,一个产业出了问题,往往就会影响到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古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这句话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失败是成功的母亲,而是当别人出现了问题和失误的时候,能不能引以为鉴,从中发现失误的原因,并调整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这才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正意义。所以失败不是一败涂地才让自己学到东西,而是透过发现问题的实质让自己得到成长。这就是本人想写这本书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展速度为世界瞩目,面对着丰硕的经济成果和日新月异的生活,思想开阔了,理想也更加远大了。但我们的经济真的会永远这么快速发展下去吗?虽然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不管哪个经济强国都得承认中国的经济实力,但是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永远健康、快速地发展下去,其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误区。
日期:2012-05-02 08:26:35
序言(2)
近十年来,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同时,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也胜过任何历史时期。这个时候,能够认清产业发展的误区非常重要。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果不能认清这些问题真正的根源以及为什么会出现问题,那么很可能将疥癣之疾变成心腹大患。对于出现的问题,很多人讳疾忌医、掩耳盗铃,总喜欢把太平盛世挂在嘴边。不说不代表不存在,既然存在,就不但要找出来,还要研究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毛病,并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处理。
本书以这十年当中所发生的经济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这十年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个产业所面临的危机呢?在应对这些挑战的时候,我们的产业、经济体以及政策方面又陷入了哪些误区呢?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一些国际国内经济方面的信息,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可能潜藏着暗流。
从目前来看,经济问题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外因是欧美等先进国家对我国的经济谋略。在资本运作方面,欧美等国起步较早,所以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公平公正为核心较为成熟的经济模式,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毕竟历史积淀不够、经验不足,难免在国际游戏规则博弈中吃亏。
欧美等国家的企业一般都实力雄厚,他们不但在传统产业中与我们竞争,而且可以透过金融、科技信息、资源掠夺甚至“无间道”等无形手段实现其商业目的,获得市场的主动权。后果则是造成产业垄断、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恶劣并受到排挤等问题。面临问题,我国也采取了很多应对的手段,有些能奏效,有些因为没有对症下药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毕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运作经验,我们与西方国家还是差了数百年。所以,如何能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就此发展壮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国内企业方面为了应对挑战,也作了很多尝试,并且希望与国际大财团合作共赢。但在合作过程中很多企业往往容易吃亏,并陷入发展误区。我们发现,在应对经济日益复杂的今天,一些传统的思维定式不但帮不了企业,还有可能会让企业陷入危机。那些国际企业集团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架空我们的企业,甚至是整个产业发展。本书将会以实际的案例来解析,到底我们有哪些失误,陷入了怎样的误区,在面对系统运作的时候,我们又出现了怎样的错误判断。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挑战走出误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思考和分析的问题。
日期:2012-05-02 08:27:07
序言(3)
与外来压力相比,内在问题其实更值得注意。其中包括产业垄断、恶意竞争、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效果、实体经济与投机产业的两极化发展、产品质量危机、企业诚信、民营企业生存困难还有房地产泡沫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内因的出现,或因产业布局过程中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或在恶性竞争的大环境下企业出现了短视、急功近利等问题。每个企业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陷入的误区都有着一些必然的因素……
本书从一些企业的案例来分析整个相关产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误区,再以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折射出整个经济大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透过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对企业自身在经营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做到较为细致的了解,还能透过与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相结合最终得出自己的判断,能够了解到在一些产业出现整体误区的状态下该如何调整企业战略,从而避免失误,降低企业风险,也就能针对整个大环境的变化调整好应对策略。
本书受众比较广泛,无论对企业管理者,还是对想了解经济走势的人,相信都会有所帮助。因为这并不是单纯的行业研究,而是透过案例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把企业、行业、产业、经济、民生等方面相互链接起来。这样,就不会单纯分析企业或者经济,而是透过这些相互关联的比较得到更多的领悟。书中不会用生涩的专业用语,语言力求贴近大众。涉及企业策略、危机公关、商战总结、宏观经济判断、国际金融、垄断谋略、产业弊端等诸多方面,虽然知识涉及面较广,但绝不会有散而杂的感觉,因为每章的案例虽说是不同的经济事件,但出现的问题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样集中分析会更加容易看到误区所在。
全书从立意到初稿完成约一年多,案例以及数据的真实性均进行过缜密求证,力求将经济事件完整、立体地呈现出来,希望读者收获更多。
日期:2012-05-02 08:34:11
第一章民营企业的蛋糕被谁抢走了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发展逐渐由盛转衰。且很多原来的制造型企业逐渐开始倒闭,有的转入投机,有的干脆去国外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民营企业的困局呢?又是什么让近些年来的民营企业出现倒闭潮呢?
日期:2012-05-02 08:36:02
第一节 民企的倒闭潮该怪谁(1)
中国的民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而不断地蓬勃发展。最开始,是以“个体户”形式发展的。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经济水平还不高,也刚刚从计划经济中开始转型,全国的物资非常缺乏,这也就给了民营企业大踏步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是,以深圳特区为标杆,沿海一线逐步开始向外拓展商业圈发展起来,尤以浙商为代表的一批民营经济逐步形成了粗具规模的个体经营模式,以家庭作坊式制造业的出现,然后不断由南至北个体经销。
全国范围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这一批个体经商者首先完成了原始积累。而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也迸发出了巨大的爆发力,因港澳地区投资拉动,带动了这个地区以出口加工为主体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不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成了后来全国各地方中小企业普遍发展模式的先驱。可是这种模式虽然帮助企业快速起步并完成创业阶段的任务,不过也逐步显现出其弊端。
加工型民营企业其实是有过辉煌时期的,特别是广东、浙江及周边地区,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对商业的灵敏感知力。浙江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之一,也是丝绸厂的重要集散地。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柱。浙江的湖州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等闻名海内外。改革开放以后,浙商凭着其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精明冷静以及敢想敢干的性格特点打出一片天地。以温州商人、义乌商人为代表,开始进行一些小商品的制造加工及销售。
随着时间的推移,浙商的利益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很多小商品如打火机、皮鞋、衣服、皮包等已经行销全球,甚至成为行业生产集散地。其生产规模和加工的商品档次也逐步升级,很多最先发展起来的企业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加工商,并形成了极具规模的企业发展形式。直到现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日期:2012-05-02 08:39:23
第一节 民企的倒闭潮该怪谁(2)
粤商呢,也是名留青史。广东的十三行成为连接商品进出口的重要部门。其商业经营的手段也是自古驰名,因此与浙商同为五大商帮之一。现代粤商更是秉承其传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改革开放以后,让他们有机会首先接触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新技术、新机器和新模式。
粤商的敏锐触觉、勤劳刻苦、务实和低调的行事作风让他们迅速发展起来。广东商人也从原来的单纯做贸易和运输,发展成为吸引投资,自己建厂生产较高端产品,行销海内外。他们生产的产品不但品质有保证、物美价廉和生产速度快,更因为首先引进当时较高端的电子类产品,逐步把产品辐射到全国以及出口海外。
其中,东莞更是成为后来电子类商品的全球重要加工地,甚至曾经有种说法:东莞公路一堵车,世界的电子产品价格都要发生剧烈变动。广东最终形成以经济特区深圳为支点,招商引资辐射全省,紧接着扩散到沿海地区的模式,从而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国内逐步对小商品类等物资需求量接近饱和,加上因原料、人工和需求方挤压利润等因素,这种以小商品加工或者以来料加工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也在逐年降低。
2006年开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企业经营困难的现象。同时,温州等地商业也有资金抽离向投机性产业发展的现象。先是在2007年,资金陆续进入股市。股市低迷之后,房地产狂炒现象开始加速,紧接着开始炒作民生物资。“温州炒房团”似乎成了民企投机的代名词。
这时候偏偏雪上加霜,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原本利润微薄的加工型民营企业更加举步维艰。随着全球对于产品需求量的突然萎缩,订单大量减少,让很多企业紧绷的资金链条发生了断裂。于是,大量的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
2008年前三季度,仅广东一地被注销、吊销的企业就达到了6.2万余家。而被官方“肯定”的倒闭数据也达到了7000多家。从当时各方面反馈的消息来看,2007年到2008年间,很多企业都在死亡线上挣扎。不过,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平息,国内“四万亿”的振兴计划又开始实施,似乎这种倒闭潮现象被暂时遏制住了。很多企业借着政策春风转危为安,稍得喘息。
日期:2012-05-02 08:40:39
第一节 民企的倒闭潮该怪谁(3)
不过好景不长,2010年到2011年,民营企业似乎又开始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为什么在全球经济形势逐步变暖的形势下,冬天再一次来临了呢?原因除了国内对于产业振兴进入瓶颈期,借政策带来的产业需求也开始疲软,让很多企业的“内需计划”开始日渐转弱。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致命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企业本身微薄的利润承受不住快速增长的汇率带来的负面效应。民营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企业利润已经在不断的降低,这些企业利润基本平均在3%~5%之间,而汇率涨幅从2010年汇改以来,已经突破6%。也就是说,企业唯一一点利润也完全被吃掉了。
另外由于2008年货币宽松政策实施以后,原本已经产能过剩的企业加速再生产,产能过剩现象扩大到诸多产业。产品囤积现象屡屡发生,资金链自然紧张。更多的资金流向投机型行业,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加速现象。如此一来,原料、人工等各方面成本再次加速提高。
为了让通胀的现象得到遏制,2010年起又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数次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减少了市场流动。虽然这么做本身是为了抑制通胀,但同时也让中小企业的经营雪上加霜。因为与国有企业不同,这类企业本身就很难有融资保障,加上因资金流动性减少门槛提高以及还款利率负担加重,资金断链企业自然也就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2011年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比2008年还要严峻。在汇率吃掉利润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又开始趋紧,成本就不断提高,对外出口加工型企业面临着生死考验。
但是除了外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原因,没有看清形势盲目扩张,在危机尚未到来之时没有能够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当然,即使是那些上了规模的民营企业也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富士康就是“代加工”企业的代表,它成为“代加工”时代的里程碑。但是各种因素变化,让这个“代加工”领域的佼佼者逐渐出现了问题。
日期:2012-05-03 08:30:33
第二节 代加工巨头的危机与习惯性跳楼(1)
富士康近两年逐步进入公众视线。这原本是一家行事低调的公司,却很快为民众所熟知。原因并非是公司的广告做得好,而是一个又一个跳楼事件。
2010年,富士康因为连续跳楼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当“八连跳”、“九连跳”、“十连跳”不断出现的时候,社会一片哗然和指责声,甚至惊动了国务院。当第12名富士康员工于5月26日23时坠楼之后,中央部委联合调查组于5月27日紧急启程前往深圳,调查这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富士康员工坠楼事件。
随后,富士康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整改。增加了员工的工资待遇、开通员工关爱热线并且针对自杀事件本身增加了一些硬性条款等。后来,因此事件影响导致成本上升加速,富士康的公司策略发生了较大改变。
在当时,富士康全球员工已经达到60余万,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踞内地出口200强榜首。实力雄厚的富士康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工资待遇提高,就要用“工厂迁徙”的办法来控制成本,内中原因在哪里呢?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的台湾,是专业从事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从1988年起,富士康进入大陆投资发展。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对于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投资自然是非常欢迎。那时不管是土地、人工成本以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都极具吸引力。富士康也确实借助这些外在优势成为行业的魁首。
当然,富士康能够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供应商也是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的。其在产品的质量要求方面非常严格,对于客户的服务负责到底。不过真正让富士康走向成功的,还是掌门人郭台铭自创的颠覆电子代工服务领域的机光电垂直整合“eCMMS”商业模式,其中提供客户共同设计(JDSM)、共同开发(JDVM)、全球运筹及售后服务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一次购足整体解决方案。
与其他规模性企业走品牌战略的路线不同,富士康走的路线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弃品牌战略,让“代加工”本身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代加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走进瓶颈,除非转行或转型。国内很多企业也是借代加工起步,然后逐步转型的。
但是富士康不同,它利用自创的运作模式成为最专业化、最贴心客户的代加工企业,让世界大品牌都愿意把自己品牌产品放到富士康制造。稳定的质量、专业的管理模式和增加竞争力的低成本加工成为其制胜的法宝。
日期:2012-05-03 09:16:26
第二节 代加工巨头的危机与习惯性跳楼(2)
为了打造全球最低成本构架,富士康把整个产品制造流程分成“产品成本”和“管理费用”两个方面,然后再细分到“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测试成本”、“包装运输成本”、“质量成本”、“库存成本”等诸多环节,把成本降低系统化,逐步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平台。这种平台的建立不但让富士康的企业运作和加工成本降到最低,产品质量也得到了保障,并逐步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于是,富士康迅速地成长起来了。自1991年起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连续9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2005年、 2006年排名第二),2005年至2010年间年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也成为全球计算机、通信、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国际集团。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生存环境出现问题,也带给这个“代加工”之王不断的困扰。虽然富士康营业收入不断攀升,订单也越来越多,但净利润却在不断下滑。
2008年公布的业绩显示,旗下富士康国际净利润为1.21亿美元,较2007年同期的7.21亿元大幅下滑83.2%。其营业收入只下降了13.6%,净利润却大幅萎缩。2009年,富士康净利润再次下滑68%,下滑至3859万美元。
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富士康开始出现连续跳楼事件。同时也面临着整个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工人待遇要求。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富士康开始行动。第一步就是加薪。就像郭台铭本人说的:“加薪可以保障员工尊严,加快经济转型”。通过加薪,让员工逐步稳定情绪,然后建立心理辅导平台帮助员工走出情绪低谷。但这也意味着人工成本加速上升。虽然富士康加薪避免了面临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但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在这种大背景下,富士康史上最大的工厂迁徙活动展开了。从2010年7月起,也就是两次给员工加薪之后,富士康开始实施搬迁计划。
拥有40万人的富士康龙华厂区开始忙碌起来。40万人的厂区,相当于一个大的县城,园区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工友、恋人、邻居、家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工厂都市”。搬迁对深圳和富士康两方面都是有损失的。对富士康不言而喻,搬迁成本、人力调配及搬迁后的安排都是浩大工程。深圳的城市发展也受到了影响,一个小型发达企业突然被解散,很多投资项目也因此搁浅。深圳与富士康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也将面临新的问题。
日期:2012-05-03 16:33:38
第二节 代加工巨头的危机与习惯性跳楼(3)
不过,厂区的搬迁,并非仅仅因为跳楼事件。因为仅2010年一季度,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投资金额已累计达3.0359亿美金,涉及11个工厂项目,增加了包括中山、烟台、淮安、重庆等内陆或沿海新兴城市。这就说明在跳楼事件爆发前富士康已经在想下一步的布局。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