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货币凶猛——真正好看的极简货币史
作者:
赖师楚
日期:2012-6-16 22:30:00
rt,闲话少叙,直接上文。
金钱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最近似恶魔的一种发明。再没有其它东西比在金钱上有更多的卑鄙和欺骗,因而也没有其它方面能为培植伪善提供这么丰脾的土地。
——马卡连柯
随着帷幕被缓缓拉开,诸位将看到一场类似于泡沫剧式的表演秀,但不幸的是你无法从中取乐,若你从呱呱坠地至今都未能亲历这其中的任何一场悲剧,你不必沮丧,更不必担心,它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垂青于你,因它的编剧是个混蛋。
首先欢迎尊敬的格林斯潘先生为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发言。这个发言的背景大致是这样的,在这位先生上任的第十周,道琼斯指数为了表示对他的热烈欢迎,在那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刚刚结束的第一天突然集体狂跌23%,紧接着,全球各地的金融市场纷纷发来贺电,表示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这个欢迎仪式,皆跟风狂跌。这场大恐慌在十四年后的今天被我们称作是“黑色星期一”。伟大的人总是有其伟大之处,就好像伟大的格林斯潘先生,在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欢迎仪式时仅仅用了一个异常简短的发言便使风雨戛然而止,他大致是这样讲的:“美联储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于是奇迹出现了,次日股指回升。
在格林斯潘掌舵美国经济的十八年里,大家见证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扩张期。在白宫笑傲江湖十八年后格林斯潘退隐,写了一本书名叫《动荡年代》。我们要知道。领军人物的一举一动通常都带有强烈目的性,这本书里格林斯潘预测未来欧元很可能取代美元,而欧洲央行也将成为世界经济中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他究竟想表达什么?到这里观众还是一头雾水。直到本?伯南克上任,因格林斯潘著书吹捧欧盟而引发的欧元热浪还未散尽,一股莫名其妙的巨大势力浮出了水面,其手段之高明、战略之诡谲令人咋舌。
早在1992年,那些刚刚从冷战阴影中走出来的国家亲眼目睹了莫斯科在最后的日子里连一支牙刷都买不到的惨景,经济发展随之成为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的主基调,而在格林斯潘的领导下美国经济正如日中天,全世界都要向美国看齐。欧洲国家为了避免重蹈前苏联的覆辙无不费尽心思想要摆脱美元带来的贸易束缚,最终他们决定成立一个欧洲联盟来对抗美元,并用七年的时间缔造出一个新的货币体系,这就是今天的欧元区。可人们未曾想到的是,就在欧元区成立的同时,华尔街一群聪明的家伙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计划,在欧洲各国忙于经济扩张而无暇他顾的时候将一枚炸弹悄然无息的埋在了那里。当格林斯潘隐退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疲软,而欧元的强劲势头全世界有目共睹,这时他们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引爆了这枚炸弹,不仅在国际货币市场击败了欧元,还令整个欧元区陷入到了一场主权债务危机中,至今仍不得解脱,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场危机会变得旷日持久。
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在这场多数人认为是狙击战的货币对垒中身为一号炮灰的希腊有何感想。当记者的镜头和话筒对准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的时候,此君似乎有些眩晕,憋闷半晌道了句:“希腊有能力偿还债务”。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悲剧,这件事情如果把所有的细节全部模糊掉只留下主线,那么大致如下:A欠别人钱答应10到15年还给人家,结果现在十年过去了,某权威机构经过调查研究证实A还不上这笔钱,顿时媒体蜂拥而至,好似一群苍蝇发现了一只鸡蛋上的裂缝那样兴奋,在聚光灯下A沉默半晌然后表示自己有能力还钱,其省略语示意你们不要再跟着起哄了,我已经够苦了。其实聚光灯前的这份辛酸远不能够说明什么,这仅仅是表面文章而已,帕潘德里欧最大的痛苦在于连他自己都不晓得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假如一个人被人从背后一枪崩了,他连回头看看的机会都没有,九泉之下死不瞑目,这可谓是一种不幸;但假使一个人被人坑的倾家荡产,而当他看到自己的仇家时却以为是朋友,相信哀莫大于此。
假如你说你未曾经历过70年代美国经济的大萧条,也未曾感受过80年代“黑色星期一”带来的恐慌,那么好说,虽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离我们很遥远,但自欧元完败的那一刻起,大通胀时代便在下一站恭候着你的大驾,无论你是去是留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这一切如果从头去看,恐怕得让时光倒流至少一个世纪,越是浮躁的时代,观众越是没有耐心。你很难想象一个老主妇会坐在电视机旁听这种老掉牙的故事而不会愤怒的将鞋子扔向荧幕,所以不如先看结果,结果就是美联储的那群精英们在过去的三年里连续两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应对金融风暴:
No.1 时间:2008年底至2009年初
效果:无中生有出约10000亿美金
No.2 时间:2010年底至 2011年中
效果:无中生有出约6000亿美金
不得不说,制定出这两次量化宽松政策的人是活雷锋。你说你缺钱了,那么我来帮你印,于是大家纷纷拭目以待,像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是人人都能遇到的。
还记得我们过去所学过的课本里有一项关于价格理论的概念,有两条线,分别代表供给与需求,老师给我们讲,当供给大于需求或者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如何变化。但当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世界的时候,我们发现教科书唯一珍贵的是那些纸张,除此以外它的内容把我们彻底搞糊涂了,让我们原本渐渐有些明亮的双眼又再度患上了近视症,我们是近视大国。
货币的供给大于实际需求——通货膨胀,概念一贯如此,但问题来了,美国连续两次的量化宽松为什么非但没有使其发生通货膨胀反令其物价下降了呢?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像个白痴一样盯着供给与需求的两条线,那么我会为你默哀三秒钟。
自从伯南克接替了格林斯潘的宝座之后,他的口号便是:不要让印钞机闲着!连续两轮的量化宽松政策显示出其疯狂印钞的决心,表面上看这样做似乎是为了刺激美国经济使其更快复苏,但若将这一切联系起来观察,会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No.1 时间:1985年09月22日
主角:竹下登
职位:日本财长
武器:日元
特点:自觉识时务
当日战绩:签订《广场协议》并主动提出日元半年内升值30%
No.2 时间:1987年10月19日
主角:艾伦·格林斯潘
职位:第十三届美联储主席
武器:美元
特点:惜字如金
当日战绩:一言救市
No.3 时间:2011年09月11日
主角:乔治·帕潘德里欧
职位:希腊总理
武器:欧元
特点:不抛弃不放弃
当日战绩:咬紧牙关表示希腊有能力偿还债务(你可以选择不信)
No.4 时间:2011年08月27日
主角:本·伯南克
职位:第十四届美联储主席
武器:美元
特点:长相儒雅废话连篇
当日战绩:在连续两次量化宽松收效甚微之后,此公对媒体表示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讨论延迟一个月,令在场人士感到失望;但在连续两轮的发钞结束之后美国仍然没有发生通胀,这也可以列入其战绩统计当中
当你仔细研究之后会发现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逻辑联系。每当金融和经济出现动荡起伏的时刻,只要美元出现动作,那么就会触碰到世界经济的敏感神经。十年前高盛用美元汇率给希腊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十年后的今天引爆欧洲债务危机,作为欧盟柱石的德国在刹那间亦显得慌然失措;逼迫日元升值间接摧毁了日本的经济泡沫,使其至今仍未走出大衰退的阴影,这一切又是以汇率为噱头;连续两轮的量化宽松使得全球经济迎来大通胀时代,而美国却反而通货紧缩;压迫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重大难关,而美元的一路贬值更使得美元债券成为考验中国经济的一道选择题。可怕的是躲在一切背后的那个叫美元的东西,不过是一堆纸而已。
从这里开始我们仿佛雾里看花,美元强攻日元,拖垮欧元,现在又在对人民币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暗战策略,这些事件既独立又存在着隐秘的逻辑关系,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凡是经济迅速扩张对美国经济以及美元的贸易流通地位构成直接或潜在威胁的经济区域及国家,美国坚持一贯性态度坚决采取各种措施将其击垮。此刻暂且不去剖析其技术手段如何,我们只希望能够从这些事件中寻找出货币的本质,在这里谁都无权否认自己正在为货币所掌控着,这种局面亦难以改变,但至少我们需要看清它伪善的面具之下是一副怎样的嘴脸。
贝壳、羽毛、金属、纸张,几千年来我们被这些毫无实际用途的象征物奴役着,由于货币而引发的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几乎比历史上所有的重大天灾所造成的损失还要多出好几倍。如今随着象征主义被实用主义所渐渐取代,我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货币的意义。
日期:2012-06-17 14:25:36
国王的魔戒——被金币释放的贪婪
1.一场引发古罗马帝国分裂的货币公关
金钱是能让我们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区……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
——查尔斯·兰姆
那些和金钱有着暧昧关系的人在听到兰姆颇带讥讽的言辞后难免会有所悸动,这家伙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充当先锋,结果因拿破仑在滑铁卢的表现欠佳而差点成了炮灰,之后长期神经衰弱,想来愤世嫉俗是可以理解的。其实兰姆对金钱的评价还是比较温和的,遥想莎士比亚借泰门之口对金钱所下的诅咒那简直如同一把利剑刺进了骨头缝里,字里行间无不埋藏着最深刻的仇恨。
真理正如同兰姆与泰门所言的那样,自金钱诞生的那一刻起,它便成为了历史文明的创作者。
金钱在时间的长河里写出了无数颇具启发性的故事,但真正精彩的篇章总是被埋没和忽略,古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倾覆便是其中之一。这篇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逻辑,很多年后,我们将这种逻辑称为“蝴蝶效应”,可见人类在探索中其实更多的不过是发现和命名,而非发明。
这个故事得从一场独立风波谈起,公元286年,古罗马帝国刚刚经历了“三世纪之乱”,军、民、政、商无不力竭心疲,这时候一个叫做卡劳修斯的家伙粉墨登场。此公在古罗马史乃至整个欧洲史册上都没什么名气,关于他的记载也只是一些零星的碎片,但其对古罗马帝国的影响之深远是难以否认的。
回到公元285年,此时的卡劳修斯是古罗马帝国驻扎在布列塔尼亚(即英国,而非现在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的舰队指挥官,在其驻军范围内有相当大的势力。军阀独立的例子在世界史上并非鲜闻,但这个家伙绝对是独树一帜,无人超越。
那是一个午后的黄昏,戴克里先坐在他的办公室里一脸愁苦,身为罗马帝国君主的他,刚刚接到了一份报告,上面大致写着:驻布列塔尼亚舰队指挥官卡劳修斯宣布独立,并自封为王择日登基。读了这份报告以后,戴克里先心情很复杂,由于卡劳修斯率领的舰队面对敌人总是采取无为策略,再加上他利用职权疯狂敛财,日前令执政官马克西米安正式下令处死这个家伙,眼下发生这样事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于是戴克里先决定先派个人去和卡劳修斯谈谈,看看这家伙是怎么想的。
而此刻的卡劳修斯正忙于登基事宜,在打了个照面之后,便礼貌的将戴克里先的特使送了回去。相信此公应该对政治经济学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在登基称帝后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那便是铸币。
日期:2012-06-17 14:26:08
古罗马在公元前就已经发生了数次严重通胀,新纪元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起初其主要货币是铜质的大型硬币,叫做阿斯。古罗马人在经济方面具有的幽默感丝毫不逊于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军队,阿斯是货币史上的一朵奇葩,为什么这样讲?想象一下,1阿斯=327.45克,这种硬币不能称之为“一枚”,应当称之为“一坨”或“一只”,到了后来,一方面由于通胀的加剧,另一方面可能是人们无法忍受抱着阿斯去买菜的痛苦,阿斯的体积渐渐的变小了,也渐渐变得不值钱了,因此又出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货币,到了卡劳修斯宣布独立的时候,罗马帝国的主要流通货币仍是以铜币为主,银币最值钱,因为随着凯撒铸造的“安瑞尔斯”被战争渐渐的消耗殆尽,金币已然成了稀有品种,濒临灭绝了。
卡劳修斯铸造了大量的铜币和银币,其大小和现在的金属硬币差不多,没有步阿斯的后尘。当时普通老百姓是以铜币作为主要使用币种的,其市场上流通量非常大,所以卡劳修斯不费吹灰之力便让布列塔尼亚境内的贸易市场一夜之间流通起了他所铸造的这种铜币。在“三世纪之乱”时期,因为大量外族人的迁入,使得罗马帝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但布列塔尼亚沿海地区的贸易市场却因为外来人口的涌入而使得各种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旷日持久的通胀导致物价不断上涨,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渐渐的有些不够用了,相信卡劳修斯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下决心迅速铸币的,这个决策收效颇丰,在很短的时间内市场便快速认可了这种印着卡劳修斯头像的钱币。
如果你想让所有人都拥戴你,你只需在他们所使用的金钱上面印上你的头像,这绝对是个极其正确的方法,卡劳修斯很快在布列塔尼亚获得了百姓的拥戴,这一决策的收效之迅速似乎连他自己都感到了吃惊,他在第二批发行的银币上将图案改成了一个握手的姿势(类似于诺基亚的开机画面),银币只有在商人手里流通较多,普通百姓很少拥有大量银币,这个举措则暗示着他的心理状态,他需要商人的支持。
正如卡劳修斯所料,在不断地发行印有自己头像的铜币以及带有握手图腾的银币之后,布列塔尼亚下至民众上至富贾皆对卡劳修斯的新政表示出了极大的拥戴,和过去罗马帝国的政治环境相比,独立后的布列塔尼亚似乎成了一片乐土,这给戴克里先收复失地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利用货币公关成功巩固政治地位之后,卡劳修斯发现自己正在面临一个新的考验,那就是高通胀率的问题。
古罗马帝国经济通胀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起因和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公元前50年,时任帝国CEO的凯撒为了稳定经济,发行了一种叫做“安瑞尔斯”的金币,其纯度非常高,一经流通,便有效的稳定了国家经济,简单的讲就是人们手里有钱了,而且这个钱很值钱,这就是好的经济形势最具体的表现。
因经济的稳定,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50年这一百年里,是古罗马帝国最辉煌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人一有钱便张狂,东方人一有钱就喜欢关门享受,西方人有钱了则喜欢四处找事儿,古罗马帝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大家的生活富裕了,觉得闲着无聊,于是开始了长达70年左右的东征西讨,且屡败屡战,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问题来了,这仗打到最后,大家都成了穷鬼,国家经济面临崩溃,老百姓怨声载道,无奈之下,国王被迫下令停战,开始想办法搞经济。
怎样才能使经济稳定呢?统治层开会研究之后决定,将原有货币的金银成分降低,这样老百姓手里就有钱花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能得到巩固了,两全其美。于是他们真就这样干了,到了公元150年左右,由于连续的疯狂稀释,导致货币的含金量只有凯撒时期的千分之二都不到,其结果是到了卡劳修斯宣布独立的时候,小麦价格已经涨了近200倍,而且在这场通胀中还存在着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物价不断飞涨,但可供的货币却越来越少,这在纸币时代绝对是个悖论,但在金属货币时代却是可以理解的,无论再怎么稀释,由于连年战乱,各种金属被大量消耗,存量已经不能够正常维持铸币需求了,这种情况也就意味着经济面临彻底崩溃。
日期:2012-06-17 14:26:35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卡劳修斯若想让自己的执政得到长期巩固,就必须做点什么来遏制通胀,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属下的一位叫做阿勒克图斯的人给他提供了一个建议,效仿罗马帝国,加大货币供应量,稀释含金量,这是个看似愚蠢的建议,但除了这样做,别无他法,于是卡劳修斯开始大量收购货币重新铸造,极力维持着经济车轮不坠入悬崖,在统治了布列塔尼亚7年之后,到了公元293年,由于经济崩溃,无力重整军队,最终被君士坦提乌斯(君士坦丁大帝的父亲)的禁卫军首长阿斯克列庇欧多图斯击败,可悲的是当初给他出主意的那位幕僚阿勒克图斯在这场战役中出卖了他。
卡劳修斯的故事到此为止,先前所述的其对于古罗马历史的深远影响,有了这个故事作为背景便能得到解释。让镜头对准戴克里先,时间跳回到公元292年,这位改革派国君对帝国政治进行了一次重新构架,这一改革很大程度上是拜卡劳修斯的独立风波所赐,从公元286年至公元292年,卡劳修斯的政权足足支撑了7年,假如他未在一开始便迅速采取货币公关的策略,按照当时的形势,他的政权恐怕至多支撑7个月,而如今7年过去了,戴克里先也从“三世纪之乱”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思前想后,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他大胆地将帝国分成了两个部分,即东罗马与西罗马,各由一名正帝和一名副帝共同统治,史称“四帝共治”,其中西罗马的副帝便是击败卡劳修斯的君士坦提乌斯。
不得不说,“四帝共治”是一项相当冒险的改革,但自此之后,罗马帝国开始渐渐恢复了一丝元气,可是没过几年,“四帝共治”的弊端逐渐显露,将过去的行政系统一分为二,再各设一套副班底,致使一个国家同时存在四个官僚集团,这种运作方式导致财政出现了严重危机,而统治层应对这种危机的方式是不断加重税收,加之严重的通胀以及经济政策的失败,导致民怨四起,各地频现农民暴动,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古罗马帝国的根基,到了君士坦丁时代,“四帝共治”造成的恶劣影响仍无法消除。
通胀使得古罗马帝国日渐萎靡,而“四帝共治”酿成的贻害则注定了这个帝国的倾覆。当我们回头看时会发现,如若不是卡劳修斯的独立,戴克里先恐怕不会有足够的决心和胆量去搞这场改革,那么古罗马帝国的命运也许会有所不同,虽然结局是逃不掉的,但轨迹必然会发生改变。
日期:2012-06-17 21:54:46
2.贬值的钱和恐怖的黑死病
研究希腊和罗马的历史,正是为了看清人类社会最令人敬畏的成就是如何自我毁灭的。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
历史学家中总不乏有一些人偏好歌功颂德,独立学者们却往往对此不屑一顾。假如一位帝王功过相当,按照学院派的逻辑,恰是无功无过,等于一辈子什么也没干,但事实上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决不可混为一谈,否则就会使历史失去价值。此外,历史是无法还原细节的,例如今天的希腊人身上是否流着斯拉夫人的血液,这是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该要记取的是什么,历史的经验在于它的逻辑,而非故事本身。
当古罗马帝国因“四帝共治”而产生分裂之后,原本就难以遏制的通货膨胀愈发的势不可挡,再加上官僚集团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而不断加重赋税和稀释货币,到了君士坦丁时代,西罗马已经不存在经济可言了,政权奄奄一息;东罗马由于地理以及军事上的优势,境遇相对西罗马要好一些,但亦处于绝对的危机之中。
君士坦丁登上皇位之后,为了保住东罗马帝国的政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终废除了“四帝共治”,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一直到他建都君士坦丁堡之后,罗马政权总算是被挽救了下来,但好景不长,公元378年,哈德良战役1使得罗马帝国再次被一分为二。到了公元526年,罗马皇帝查士丁一世去世,他的侄子,一个叫做查士丁尼(此处往后同名者皆指查士丁尼一世)的家伙登上了皇位,此公并非昏君,但也绝不算是什么圣君,他的好大喜功给国家带来的灾难远大过其修订法典的功绩,他的结局是个悲剧,假如人有灵魂的话,这位帝王恐怕做鬼也不会服气,那场大瘟疫在他脑海中留下的问号是他至死都不能看明白的。如果将这段历史制作成幻灯片,让它一一投射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我们会发现历史总是会成为金钱的木偶,查士丁尼被狠狠地摆了一道。
很多时候历史的轨迹就像骨牌,货币则是制造这些骨牌的工程师,同时第一张骨牌的推倒也往往是由它亲自动手的。
查士丁尼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皇位之后,便开始过起了东征西讨的瘾,此时的东罗马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本是君士坦丁堡的原名,后因其成了帝国之都,故而东罗马帝国亦渐渐的被称作为拜占庭帝国。
言归正传,君士坦丁大帝用那些靠经济改革和四处抢劫得来的钱铸了不少名叫索里都斯的金币,这种货币的特点是成色好,含金量高,但起初发行困难,因为很多铸币厂根本无力去铸造它,直到它诞生十五年后,由于帝国经济的逐渐回暖,它才渐渐[]变成了主流货币,而索里都斯这个名字亦随之成为了保值的同义词,就这一点而言,君士坦丁在经济上的政绩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他是古罗马帝国唯一一个正确的治理了通胀的皇帝,但注意,这里只是说他治理通胀的办法是正确的,但其最终并未能够成功摘除这颗毒瘤。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决策,到了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登基之后,由于君士坦丁时代起积累下来的大量索里都斯金币让这位新皇帝对经济有了安全感,于是他不停的东征西讨,大兴土木。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是君士坦丁时期开始渐渐形成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使得帝国经济得以休养生息,但其缺点在于既缺乏奴隶社会冷酷暴力的统治框架,又失去了“四帝共治”时期敏感而严厉的封建式政治结构,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使得整个帝国在经济管理上处于被动,而且无法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日期:2012-06-17 23:52:32
查士丁尼希望自己能够像君士坦丁那样被后人传颂,继位之后便致力于重新统一罗马帝国的伟业,但他未曾考虑到帝国脆弱的经济基础是否有能力支撑统一大业的完成,在这一点上不可否认他是失败的。当查士丁尼耗尽国库钱粮最终征服了北非、意大利以及西班牙部分区域后,整个国家经济已经陷入停滞,通货膨胀再次爆发。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