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世界通史——全言著
作者:
quanyanyyy
日期:2012-6-26 12:46:00
楔子
人类的起源,就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似乎是以东非地区最早,然后才有世界其它地区的古人类出现。虽然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都自称本地区的居民是由自己土地上的祖先独立衍化而来的,但在科学界,支持全世界人都是非洲古人后裔的观点还是略占上风,因为尽管这个观点漏洞百出,但与其相左的学说却更难在理论上或证据上成立。
不过,我们在这里暂且先不讨论自己祖先生于何处,而是转而要跨越这段模糊的历史,直接来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史前世界。
为什么是这个年代?
是因为此时的人类已经在生理上进化完全了吗?诚然,未经精确科学鉴定,光从外貌上(包括身高、体型、脸型等)看,我们几乎已经无法将此时的人类化石与自己身上的骨架区分开来。但问题是,这个进化过程早在公元前数万年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
看来不是。
公元前6000年左右,人类已经能够完成许多高难度行为,比如磨制石器、钻木取火等了,那究竟是什么,让笔者以这个时间,成为这部《世界通史》一书的开端?
一切源自一个经纬线交叉点附近的考古发掘——北纬30°、东经30°。
具备地理常识的朋友一定能很快在自己大脑中找到这个交叉点的具体位置:非洲北部,埃及境内,尼罗河三角洲附近。
因为就是在这里,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人类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农业文化,那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埃及文明的摇篮。
众所周知,农业号称第一产业,因为人类一切的生存活动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但是,农业本身是分很多块的,最普遍的说法就是“农林牧渔”一说,即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历史上的各个民族的文明都各有所异,但都无一例外地是从这些农业生产中所诞生的。在只拥有木棒、贝壳和骨器等简陋生产工具的情况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所以大多只能匍匐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脚下,傍山吃山,傍水吃水,土壤肥沃的地方就发展种植,芳草鲜美的地方就放养牲畜——这两项(种植业、畜牧业)是比较普遍的。
至于林业和渔业,前一项在远古仅能为人类提供采集果实,后一项所需的专业技术比较精细,所以都不利于人类的大规模发展,故随后多依附于种植业和畜牧业。
让我们回到本书一开始所定位的时空中来:公元前6000年,30°N×30°E附近。
前面提过了,在一片争议声中东非高原登上了人类发祥地的宝座,这就意味着同为非洲领土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不会缺少史前人类的足迹。人类之所以会在三四百万年前的东非地区诞生,气候原因是相当重要的。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大陆终年高温,史前人类无须为自己准备各种衣物以抵御寒冷;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热带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必需的基本营养,并且比较容易获得,这就能够促进猿人的进化。但是,人类并不满足于此,即使此时他们便已经站在了自己所处地域的食物链(food chain)的最高层。理由很简单,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不会满足于现状——只要有机会,它们都会为了自己族类的扩大而斗争。
区别在于:当澳大利亚草原里的羊儿数目超出其所属地区的承载力时,它们只能饿死;而人类,在自己种群繁衍超出东非这块领地的承受力时,选择了离开——而且,他们成功了。
当东非地区承受不了原始人类的数目时,很多人被自己的家园所抛弃。抛弃的情况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后他们的选择无非两种:死亡,或者逃亡。
毫无疑问,留下来的肯定是本地区生存斗争的胜者。但是,当他们以胜利的姿态看着自己的斗败了的同类滚出东非时,绝不会想到,百万年后,自己留下在这块土地上的子孙们将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民之一,奴役他们的,却恰恰是当年那些“弱者”的后裔。
无须过多解释,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
事实证明东非的原始人往北跑的空间余地显然比往其它方向要多——当然,对没有世界地图的原始人来说,东南西北其实都差不多,但自然选择最后会让往北走的人类祖先得到更大的繁衍余地,因为即使大家在北非发生争执了,失败者仍然可以经西奈半岛进入中东,若)再失败则进入欧洲和中亚南亚,或者经过再一轮淘汰而进入远东,甚至还可以从尚未融化的白令海峡的冰川陆架桥进入广大的美洲地区,而往其它方向迁徙的史前人类,走两步可能就到海边了:这时,美丽的大海对他们来说,却意味着死亡。
当然,好地方是不分远近的,比如离东非不远处的尼罗河三角洲,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人类栖息地。
虽然最新的资料已经将尼罗河的世界第一长河名号取消,虽然大部分流经少雨区使得尼罗河的流量并不庞大,但是,尼罗河定期的涨退潮给了自己下游以肥沃的泥沙土壤,而这些,正是农业最大的分支——种植业的必须礼物。
于是,当东非高原的胜利者们还在采集果实,亚洲地区的失败者们还在开辟新路时,尼罗河三角洲的原始人类们便早早地开始了稳定的发展道路,并在随后的几百万年里一步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后终于赶在世界其他人类居民前踏入了文明的林园,并辛勤地将自己的文化扎根下来,默默地等待着开花结果的那一刻。
最迟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尼罗河三角洲附近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文化,甚至还发掘出了铜器工具。这里的居民已经走到了文明世界的门槛,只等最后几步,他们就能够正式成为世界文明的终极元老,为人类的历史创造出一段辉煌的篇章.
关于史前史的部分原本还有若干章节,但鉴于组织不甚严密且与后文联系不大,故暂不发表,留待以后,请勿责怪。
另,人言可畏,笔者在此不得不申明:本人只是倾向(注意这个词语)于支持世界人口均为东非猿人的后裔,但绝非反对其它学说,特别是颇具信服力的各地区独立衍化学说——在所有不确定的选项中倾向于最合理的,这就是本人和本书选取材料和观点的依据,请勿误解。
日期:2012-06-26 15:31:42
写在前面
本书系本人原创,其中引用资料均为历史原著资料、相关学术论文、考古发现数据等。全书尽量以最简洁文字概述世界数千年之历史,构建最基本之历史知识框架。为避免学究化,全书尽量以通俗之语言进行叙述,但同时也绝不口语化——野史乱弹笔法虽好,但似乎不适合本书。尽管如此,全言敢在此保证您在阅读本书时不会有枯燥无味之感——这点我已经在数十位对历史毫无兴趣之朋友身上“匿名”尝试证明过了。如果你想尽快了解世界历史上发生的众多事情并简单熟悉其中的历史规律而又不想阅读死板的教科书目和经典原著的话,本书即为你所量身打造!
由于全书跨越时间空间较大,故笔者一时难以完全写完定稿。在经过3年准备、半年试验与半年动笔后,现已完成暂定9卷书目中的前两卷初稿,9万余字,其中不免存在许多错误,有待继续修改。我个人之打算是全部写完,一次性再回头检验,届时再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中发表,所以目前在天涯的初稿还请各位多多指正,届时以之为修改参考依据:在此提前谢过!
有关本书之更新,由于进度原因,可能不会很快,一般我会以预留一卷的形式发表,然后一次发表一章,发文频率,尽量日更,但若大家长时间未看到新文章发表的话便意味着已发表卷后一卷的后一卷仍未完成,或者我出意外了——对于这个速度,还请各位原谅。Trust me,要写一本名为《世界通史》的书,需要这样。尽管诸位所看到的文字可能会略去很多历史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全言没有认真搜集资料、撰写文章;恰恰相反,本人迄今为止所完完整整毁掉的整章整章的字数至少在10万左右,而光本人为写本书而参阅的书籍就可以至少列出一张千字以上的清单。本书不是网络小说,我也没有那些作者那充沛的精力日更数万。所以,为了大家能看到一本好书,为了我本人能对得住读者和自己,请大家给与我一定的时间:静下心来等待,包括各位,包括我自己,也是一种达观的读史心态。
除此外笔者还要在此对本人之前所写之《日本战国史——全言著》的读者们再致歉一次,因为此书即我在博客中所说之我写《日本战国史》试笔之最终目标,所以请各位原谅本人仍在继续停笔战国史。全言在此保证:一定会将战国史写完,请放心!
第二次稿之前的《世界通史》将只在天涯发表,除非遭遇意外情况,如被赶走、被屏蔽、被和谐等,届时各位可以通过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88096585)、百度账号(ID:quanyanyyy)或腾讯账号(972938894)等联系我。理论上本书不存在任何应被取缔理由,因为笔者是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与任何敌对、邪恶势力作斗争,所以本书即使有任何激动之内容,那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要求、党的要求,当然,更是人民的要求,所以任何敢取缔本书之人均可视为党和人民之敌人,那么就请有这种冲动的人认清并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成为历史之反动!
(本段文字请相关人士引起高度重视)
一切为了历史!
知识与理性!
此致敬礼!
全言
2012-6-17
日期:2012-06-26 15:42:34
前言
本书写作之初衷,在于简明扼要介绍世界之历史,阐明若干基本历史原则,为初学历史之读者构建简单历史框架。全书拟按时间顺序而分九卷,每卷每章内容均分叙事、说理两大部分。叙事者,讲述世界各国各民族之历史也,力求公正、客观;说理者,阐明一般性历史社会原理也,追求民主、理性。笔者虽能力有限,但仍力求此二者两相呼应,叙事为说理佐证,说理为叙事裁决,以求相得益彰也。
本书所引史实、观点,均为当世主流认可之事,然并非完全可信,盖因一切历史均存在于过去时中而已不可为我辈今人所知,古籍记载尚常有偏差篡改,考古发掘亦在日益更新,故可谓一切历史均为我等猜想之历史,未必为客观发生之历史。鉴于此,本书只能取最合理、最认可之猜想以著书,望诸位莫责备求全。
本书语言力求简洁朴实,而笔者亦自当注意笔法之生动,避免文字枯燥无味。虽然,若诸位求全书为口语化之史书则非也:野史乱弹笔法虽好,而全言以为将不适于本书,故将尽量避免之,我亦无须哗众取宠也。
本书序言所以为文言文,乃笔者追念传统文化之意也;然,全书则实为白话,实为顺应历史潮流、面向现代读者之意也,故请诸位勿先受惊也。
全书第一章前本有笔者论述原始人类之若干章节,然因尚未定稿,故暂不刊登,只留《楔子》一章,其余另待时机补上。
全书将于天涯、新浪两处刊登,一为讨论,一为修改,此亦为我本人之习惯,请勿怪之。
欢迎诸网友批评指教,全言不胜感激!
日期:2012-06-26 16:02:27
全书暂定分卷目录
第一卷:公元前31C-前16C
第二卷:公元前16C-前10C
第三卷:公元前10C-3C
第四卷:公元前3C-4C
第五卷:公元4C-9C
第六卷:公元9C-13C
第七卷:公元13C-17C
第八卷:公元17C-1840年
第九卷:公元1840年-1945年
末语:作为一本面向历史初学者的历史书籍,笔者不会也不可能将全球所发生之历史一一讲明——有时讲多了反而不易记忆,故为普及历史需要,我也只能择其重点与部分进行论述,希望以最少之文字将世界史浏览完毕,同时请诸读者勿寄过多希望以本书为百科书刊或教材书籍,有些诸位认为一定要介绍的我可能也未必会介绍,比如将希腊文明和诸子百家,其中很多流派的观点和人物就会适当舍去,因为大家想要了解他们,有的是相关书籍,而本书只会挑选与历史主脉有关的部分进行论述。
另,再次声明:本书之内容,均为历史中已客观存在之人事;本书之知识,均为先人努力研究之成果。唯有内容之文字,方为笔者本人所编纂:故全书之错误,盖由全言一人承担,绝非历代研究先驱之罪过,请诸位切记!切记!
日期:2012-06-26 16:12:37
第一卷 公元前31C-前16C
第一章 最早的文明古国
人类已知的文明,根据推断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代晚期左右。
今世史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普遍的观点,①经济上生产工具的进步(金属工具的诞生)、②政治上国家组织的形成以及③文化上实体文字的发明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同时也是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而三者之中,我们多取文字之出现为决定性标志。现专家已在西亚苏美尔人遗址中发现了世界已知的最早文字——楔形文字,同时在古埃及文明遗址中找到了稍晚的象形文字,故将公元前4000年代末的中东地区作为世界文明之开端是比较可靠的。
然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又是不同步的。当近代英国人踏上澳洲大陆的土地上时,等待他们的是一群仍处在原始时期的土著居民;同样,当中东地区已经开始文明的发展时,世界各地却大多处在原始人类甚至没有人类的时代。所以严格来说,我们所谓的世界史,在近代世界一体化前都只是各地区历史的简单相加而已。在地理环境的切割下,世界适宜人类居住的陆地被分为了若干部分,每个部分内都有各自独立的文明发展,各部分之间又鲜有来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后世复杂多样的区域文明。
根据考古学历史学研究,早期世界文明的出现首先开始于西亚北非,其次是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然后到东亚的中国,最后是美洲和其它地区。
尽管文字最早被发现于西亚,但很多专家却认为古埃及文明似乎要早于西亚最早的苏美尔文明,但将二者作为1、2号而列为一个历史起跑线(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应该是恰当的。除了这二者之外,其余早期文明的起源时间列表大致如下:
3、古印度哈拉巴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南亚印度河流域;
4、古希腊克里特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东欧巴尔干半岛南部;
5、古中国华夏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东亚黄河流域中下游;
6、美洲奥尔梅克文明,诞生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墨西哥南部墨西哥湾沿岸。
以上6个文明即当今世界公认的各自地区最早的6个文明,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之一。
但是,以上列表所列出的内容却远非世界历史的真相。
比如,在1922年以前,哈拉巴文明是“不存在”的,因为当时的史学界普遍认为印度文明的起点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这种看法甚至被当年出版的《剑桥印度史》所采用。然而,1921年和1922年的两次考古发掘却结结实实地推翻了这一观点,一个“崭新”的、完全符合文明标准的遗址骤然出现,世界历史便因此而“改写”了,尽管它一直存在着。
再比如,根据古籍的记载推测,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左右中国便已进入了文明社会,传说当时有一位伟大的部落领袖——黄帝,带领了自己的部族开疆辟土、建国立业,同时还命自己的手下发明创造了文字、历法等。然而这些实际都不能从考古发现中得到证明,而中国文明能被实物证明的历史仅到公元前14世纪左右,而鉴于中西方各执一词,所以本书便取双方均比较接受之夏王朝为起点。
再比如,美洲地区早期文明发展状况至今仍扑朔迷离,已发掘的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本身便难以确定,所以美洲地区历史的确定也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所以说,一切历史都只是后人的猜测、还原甚至是篡改而已,绝对而永远都谈不上百分之百的事实,这点需要我们切记。
除此之外,前文所列的6大文明也并不是指6大最古老的文明,因为当中国文明刚刚开始之时,伊朗高原西部的埃兰文明却早已繁荣;而等奥尔梅克文明正式出现时,世界上的独立文明单位就至少有了十个左右了。但是,这6个文明又着实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始祖,因为两河流域的发展根本就没有对中国人起太多作用,华夏族的努力也没有让美洲人获利一分。由于相互封闭,所以世界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相互之间是身份隔绝的,即便是紧挨为邻的苏美尔人和亚述人之间也只是互有影响,却仍然自成体系。但是,一个区域内都有一个最先进的文明,而这个文明的力量能够辐射本区域所有的民族,而前文所说的6大文明,便是各自区域内最先进的文明。正是他们,最早代表了本区域内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是,他们却并未代表本区域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利益”四字是没有错,因为本区域整体的进步就是需要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做支撑;问题在于“最广大人民”五个字却有待商榷。尽管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先进民族的人口能够迅速增长,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只能成为数量略多于其他民族的民族,在整体中却仍只会是少数派。于是,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族群开辟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而帮助他们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是战争。
历史的车轮是不等人的,当人类还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来推动自身的进步时,落后的民族就赶不上时间的班车,而被先进者远远抛下。而这些人,很多都没能从残酷的杀虐中活下来,当然,也大多没有留下自己的后代。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全世界的人口,我们印刷的书籍足以让全球人人手数册,但是,直至今天,世界上的饥饿人数和文盲人数却仍有相当之多,这不禁让我们反思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究竟处在历史上的什么阶段?我们究竟还要牺牲多少人才能走到不要牺牲一个人的时候?
或许永远都不会有那一天,但我们务必要将这个信念坚定下去——务必。
本章完。
日期:2012-06-27 02:45:15
第二章 埃及-西亚-希腊(1):古代文明总论与早期埃及文明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古埃及、西亚和希腊的文明之间始终保持了一种若分若合的关系:三者本是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独立文明,却又由于地理位置接近而不得不相互之间发生关系。而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政治、军事运动的发展,这三个“异路”的文明最后终归一统于了一个辉煌而短暂的军事大帝国的统治范围之内。尽管这个帝国几乎在瞬间兴起、刹那崩溃,但由其所缔造的一个整体的文化体系却长存了下来,其影响在亚欧大陆西面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公元后几世纪时才被部分取代,进而也奠定了今日的亚欧大陆西方的政治文化格局。
古埃及大概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之时便已出现金属工具和农业文明,但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发展。同时期的西亚和希腊地区此时似乎还处在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不久的时候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才有得到开发的考证。三个文明最早的开发者似乎都不是土著民族,其中古埃及人可能是西亚人与北非人的混种,苏美尔人和古希腊人疑似是从更远的地方迁移进本土的。关于这一类型的问题本书就暂不做讨论了。
由于农耕较游牧更为符合生产和生活的发展,所以世界早期文明均是以农耕文明的形式出现的;而农耕文明的生产要求定居的生活,所以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不动产),便必须建造房屋等建筑来抵御野兽或其他人类。而随着族群人数的增加,更高的防御要求就催生了更大的防御建筑,于是各地区的文明便均以城市国家的形式发展了起来。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期,古埃及出现了很多名为“斯帕特”的小城市国家;而在两河流域,则出现了更为巨大的城邦城市;即便是古希腊最早的文明中心——小小的克里特岛上,也出现了许多以宫殿为中心的小国家。虽然规模有限得可怜,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
小规模的国家扩张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生产生活范围的重叠,而同一区域内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相互间就发生了竞争关系,最后则必然是优胜劣汰。在遥远的古代社会,不同族群之间的优胜劣汰往往是以血的代价告终,成王败寇。就是这样一轮又一轮的红色竞争过后,一些更大的国家开始形成。在埃及,它表现为尼罗河中游和下游两个区域大国——上、下埃及的出现,而苏美尔则形成了群邦争霸的混战局面。
大概在公元前31世纪左右的时候,古埃及上埃及的一位君主挥师北进,统一了整个古埃及。公元前4、前3世纪之交的一位埃及历史学家称这位君主名叫美尼斯,但近现代历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并以考古发掘为证据找出了一位名叫纳尔迈的可能是美尼斯原型的君主。不论名字为何,历史学家确实认为曾经有一位上埃及国王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完成过古埃及的统一,但他们同时表示这次统一只是一次不彻底的征服行动,远未将整个古埃及文明整合一团,反而在纳尔迈(或美尼斯)之前就可能有人完成过这种统一,而纳尔迈之后的上下埃及战争仍然在继续。至于古埃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专家认为应该是在公元前27世纪左右,即中国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由上埃及的哈谢海姆国王完成,埃及出土的文物上出现了他在一次北伐中杀死了“北方的敌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字样,同时他以后的上埃及国王也采用了上下埃及的双重王衔,这就意味着古埃及可能在此时已经实际完成了统一局面。
埃及的历史是十分漫长的。前面提到的古代历史学家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划分为30个王朝和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时期,后世在此基础上将整个古埃及的历史划分为了以下几个时期:
时期时间王朝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