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读
|
杂谈
|
舞文
|
鬼话
|
情感
|
同行
|
奇幻
|
商道
|
军事
|
历史
|
全集
|
全部
|
排行榜
|
精品推荐
细数历史奸臣
作者:
微尘般的一切随缘
日期:2012-6-22 17:14:00
【0】【1】【】【】【】【】【】
【随缘侃史】他们为啥说俺是历史奸臣
文/一切随缘
前言
说起奸臣二字,或许人们首先想到是一连串贬义词般的形象,比如,阿谀奉承、造谣诬陷、无中生有、阳奉阴违、跋扈恣睢、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趋炎附势、祸国殃民、奸乱窃国、身败名裂……总之,奸臣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就是混蛋,寡廉鲜耻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还偏激地认为,奸臣与不学无术挂上了钩。
曾经,对于历史上的奸臣,我也是抱着偏见的心态认为,这些人就是一些混淆黑白、排斥异己、最后遗臭万年的家伙。但一次偶然,当我读到了宋朝奸相秦桧的故事时,我忽然间惊讶地感觉到,原来秦桧身上有许多东西是值得学习的。
再后来,当我又读到了唐朝奸相李林甫、清朝奸相和珅以及历史上其他比较知名的奸臣故事时,我更是感慨万端了,这些人与我先前简单阅读与凭空想象中的奸臣龌龊形象实在是相差悬殊。
纵观历史上的奸臣,纯属龌龊奸诈、令人不齿的奸臣其实并不多见,这些人,当中有一大部分人更是当时的能臣,甚至可以说是当时君主的忠臣、贤臣,或者君主的化身。
这些人本身也并不愿意当一个坏人,只是迫于当时的形势,最后不得不成为一个臭名昭著,人人恨之不已的奸臣罢了。
像李林甫、秦桧、和珅,这三个人都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奸臣,但他们同样也有忧国忧民的时候。
例如李林甫,在他拜相期间,也一直在努力为国家提拔人才,比如唐朝的能相牛仙客,就是他提拔起来的。而且在李林甫入阁拜相期间,也修订、出台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
至于秦桧,此人最大的罪名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除掉岳飞,从此落了个万世唾骂的臭名,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实秦桧最初也是一个力主与金国抗战到底的主战派。
另外还有和珅,其最大的罪行就是贪污,但在贪污的同时,和珅也经常在为着大清国的未来而感到无比担忧,甚至还发出了无能为力的感慨。
世间所谓的忠奸,更多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性情的迥异与处事风格不同而已。
要知道,世间任何一个人,其身上的优点与缺点,心胸的宽广与狭窄,处事的大度与龌龊是并存的。
历史上之所以会有忠臣、奸臣之分,绝大多数是因为时势(君王)的不同而产生的结果。
虽然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位君主都渴望得到良臣辅政,但当这些有才智的良臣遇到了一个好的制度、好的君主时,他可能会成为一位青史留名、万世敬仰的伟人;但假如一个人遇到了一个坏的制度(或君主需要)时,好人往往也会变成坏人。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众人唾骂的奸臣。
像史学家司马光就曾在《资治通鉴》里对隋唐时期的裴矩留下了这样的评价:“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
裴矩是历史上一个忠奸分水岭极为明显的典型,在隋朝当官时,由于隋炀帝爱听奉承话,于是裴矩就千方百计地迎合隋炀帝好大喜功的心思,结果导致国家因连年征战而劳民伤财,最终走向灭亡。然而裴矩在归降唐朝后,当他发现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唐太宗和隋炀帝根本不是同一路人时,裴矩又看准了形势摇身一变,成了常常“犯颜直谏”的诤臣,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好好地思考。
在奸臣的世界里,只要我们用心揭开其身上的迷雾,然后用自己正确深沉的智慧,用心去判断,我们就有可能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人身上的无奈以及其身上闪烁的智慧与亮点,这些亮点,几乎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直以来,笔者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把中国历朝历代的奸臣全给写写。这些奸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鲜明特点,但愿我能用我的拙笔,写出他们身上的特点。
但笔者知道,这是一个巨坑,只能写一步算一步。(幸好直到目前为止,笔者已经完成了二十多万字了。)再者,由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漏,希望朋友能给予指正,宽容。
假如你读了笔者写的奸臣系列,能从中感触甚至感悟到一些东西来,笔者的目的算是达到。
就从这里(唐朝奸臣系列)开始出发吧。
如果能得到大家的鼓励,我会力争一路写下去……
谢谢大家!
~~~~~~~~~~~~~~~~~~~~~~~~
唐朝奸臣系列人物主要参考书籍: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通鉴纪事本末》.柏杨版
《大唐六典》
《通典》
《唐会要》
《唐律疏议》
《蒙曼说唐》系列
《孟宪实讲唐史》
《中国奸臣》
《中国奸臣的末路大结局》
《天下无谋》之秘卷八书
网络搜索共享资源
日期:2012-06-23 07:21:54
【0】【1】【*】【*】【74】【】【】【】【】
【随缘侃史】笑里藏刀李义府
文/一切随缘
李义府简介:
姓名:李义府
字:不详
外号:李猫、人猫,来李。(由于才学过人,与当时另一同样才高八斗的宰相来济合称为“来李”。)
籍贯:赢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但出生于梓州永泰县(今四川省盐亭县永泰乡)
出身:庶族,爷爷曾当过小县长
出生时间: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癸酉(鸡)年)这一年,隋炀帝再次出兵征讨高句丽国。
逝世时间(死因):公元665年,享年53岁,因郁闷而病死在流放到巂州(就是现在的四川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地区)。
谥号:无
死后受到的待遇:不详
一生主要服务过的老板:
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实际是服务于武则天)
曾担任过最大的官职:宰相
性格特点(特长):
才学过人,阴人无数,成语笑里藏刀就是来源于此人。
人生主要历程:
最初被剑南巡道大使李大亮发现,并聘为秘长,后来李义府又被李大亮将带往长安推荐给了御史马周。之后由于其才华被唐太宗赏识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太子舍人(相当于帝师),加崇贤馆直学士,兼修国史……可惜在唐太宗逝世后遭到宰相长孙无忌排挤,为了应对长孙无忌的排挤,让自己继续留在首都长安,李义府成了第一个公开站出来支持“废王立武”(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新皇后)的官员,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的较量也由此拉开序幕。从此后,李义府跟许敬宗一样,成了武则天手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一生主要政绩(成就):
历任国史编辑,著作等身,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所写的诗歌,一部分至今收录在《新唐诗》一书中。
入选奸臣版的主要原因:
第一:支持、促成唐高宗“废王立武”(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新皇后),之后成了唐高宗(实际是武则天)手上的一颗重要棋子。
第二:由于纳一名美女罪犯为妾,逼死了法院高官。
第三:因为被人忽悠,逼死贵族官员。
第四:主编《姓名录》,打击老牌贵族的气焰,让旧贵族的高贵地位由此发生很大变化。
第五:为爷爷迁坟,场面之豪华自开唐以来最为奢侈,也由于迁坟事件,致使一名县长死亡。
第六:生活奢侈,利用手中的权利将自己家变成了一个卖官鬻狱的交易市场。
主要亲属:
儿子李湛(神龙政变中拉武则天下台当中的一份子)
日期:2012-06-23 08:47:09
【0】【1】【1】【*】【82】【】【】【】【】
【随缘侃史】笑里藏刀李义府
文/一切随缘
1.庶族群里成长起来的才子
在一般人眼里,如果一个人长得相貌堂堂,出口成章,待人又谦谦有礼,嬉怡微笑,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位值得与他推心置腹的君子了。然而在这类人当中,实际上也有一些是阴险狠恶的败类,这类人表面上对任何人都和和气气,总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但实际上谁要是得罪他或者忤他意者,其结果通俗点说,就是你被他卖了,还在乐呵呵地帮他数钱。像唐朝时期的李义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成语“笑里藏刀”最初所指的就是此人。
李义府的祖籍在赢州饶阳(今河北饶阳),祖父曾当过四川射洪县县长,后来干脆在梓州永泰县(今四川省盐亭县永泰乡)置业,从此这家子便生活在了四川。
公元613年,李义府也在梓州永泰县出生,这一年正是隋炀帝杨广弑父继位的第八个年头,由于杨广独断专横,不听大臣劝阻下诏聚国内财力、兵力第二次东征高句丽国(这个国家的位置在现在辽宁、吉林与朝鲜等地区),结果造成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不过中原的政局不稳并没有影响到四川。因此,天姿聪颖又勤奋好学的李义府从小便学到了不少学问,八岁那年所写的诗便已名满乡里。
转眼到了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21岁的李义府由于才华横溢,被当时的剑南巡道大使李大亮发现,并聘为秘长,后来李义府又被李大亮将带往长安推荐给了御史马周。
马周在读完李义府一些文章后,对这位年青人的才华是赞叹不已,李义府也由此真正踏上了一条从政之路。
要介绍李义府后面的故事,必须先简单介绍一下古代氏族(名门望族)跟庶族(普通家族)之差别。
在古代,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对于姓氏、血统的高贵与否,都有着很大的区分和讲究。像古印度,就把人群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其中的婆罗门最为高贵,刹帝利次之,吠舍是印度的普通百姓,而首陀罗则是指那些失去土地或者被俘虏、征服了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就是奴隶。
那时中国的血统虽然没有分得像古印度那般明显,但实际上家族与家族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尊卑之分,比如说这两个人同样姓李,但里面就有着名门望族(氏族)跟普通家族(庶族)之分。
如果你出生于名门望族,血统高贵,那么恭喜你,就算你的资质再平凡,再没文化,你也会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出仕入阁简直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假如你出生于寻常家族,就算你再有才华,如果没有机缘,一生最多也只能在一个小圈圈里徘徊,很难有鱼跃龙门的机会。
要是按照这个理念来说事,李义府的祖父虽然出生庶族,但能当上一名县长,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应该说,李义府比自己的祖父更为幸运,因为他遇到了马周。马周是一个很有才性格却很狂的人,后来凭着自己的才华与运气,最终成为唐太宗时期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
马周之所以看中李义府,除了他欣赏李义府的才华外,大概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李义府跟他一样,是出生于庶族;第二,李义府在马周面前非常懂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未完待续)
日期:2012-06-23 12:27:14
【0】【1】【2】【*】【121】【】【】【】【】
【随缘侃史】笑里藏刀李义府
文/一切随缘
2.努力做一个好官
初到中央时,李义府只是马周身边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但很快李义府就有了一次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一日,唐太宗在宫中的上林苑宴请群臣,席间,唐太宗一时兴起,让大家以“鸟啼”为题赋诗助兴。没想到唐太宗话音刚落,李义府便接口第一个吟了出来,李义府的睿智表现也马上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
过后,马周以及朝中另一大臣刘洎更是乘机向唐太宗推荐李义府。听了马周和刘洎的推荐后,唐太宗便召来李义府,问了他一些关于治国兴邦的看法,尽管坐在面前的人是皇帝,但李义府却显得很从容,而且对答如流,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的表现,唐太宗大为高兴,随后下诏,封李义府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
先来说说监察御史是什么职务。在封建时期,御史有许多种,像持书御史、监察御史等,御史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等。这个职位就好像现在国家主席、总理身边各个主要部门的秘书长。像唐太宗赐封给李义府的监察御史一职,虽然只是个八品官,但却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应该说这就是一个官衔小,权力却一点也不小的职位。
上任后,李义府也不负皇恩,忠于职守,其政治才华也由此开始显露。不过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李义府得罪了一大批违法的朝廷重臣。
李义府不是面慈心狠嘛,正是他的表里不一很难让人猜透,因而让当时好多犯法之人所严惮。(看看,这时的李义府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好官。)后来甚至有人给起了个外号:人猫(或者“李猫”)。之所以有这样的外号,大概是李义府的性情给猫有着许多相似点。猫的样子很可爱,在捕抓老鼠时,不管多急,也总是走路无声,就算在老鼠干掉后,猫依然显得神闲气静。(注意,在唐朝猫未必是一种受人喜欢的动物,像武则天在干掉情敌萧淑妃时,萧淑妃在临死之前喊出最后一句话就是:“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
那么“诏侍晋王”又是什么官职?当时的晋王就是未来的皇帝唐高宗李治,“诏侍晋王”就是李义府同时还兼在李治身边工作。
唐太宗之所以将李义府安排在李治身边,其目的就是想让李义府的才华、品行去影响、教导着李治。(李义府大李治15岁。)
既然皇帝这样信任自己,李义府也尽力尽智地做好这个角色。
随着和李治接触的频繁,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日益笃深,李义府不但身先力行要求李治要时时分清善恶,坦诚待人的道理。后来李义府还专门写一篇《承华箴》来劝导李治如何做到为君之道,由于这篇文章较长,怕有些读者读着不耐烦,但只要我们随意摘其中两句“勿轻小善,积小而名自闻;勿轻微行,累微而身自正。”就能让人感觉到这篇文章的含意与份量。
当李治阅读到李义府写的这篇文章时,不禁感动成分,随后还赏给了李义府四十匹丝帛作为奖励。
转眼到公元643年(也就是李义府被唐太宗真正启用后的第九个年头),这一年李义府31岁,16岁的晋王李治被册立为太子。李义府也随之被晋封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
“太子舍人”就是太子家的门客,这个跟之前的“诏侍晋王”实质性相同,只是名誉高了一个档次。
那么崇贤馆直学士又是什么?在唐朝,主要有三处高等学府,分别是崇贤馆、弘文馆,以及国子监,这些地方掌管校理国家的典籍,同时也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就好像现在国家图书馆加国家一流大学两者的功能。(弘文馆崇文馆两馆里面的学生都是皇族贵戚子弟,入学资格要比国子监高。)李义府担任崇贤馆直学士,大概就相当于现在某一流大学里面的副教授。
在这个岗位上,李义府不但与他人共修了《晋书》,与此同时也著作了许多作品,像《古今诏集》、《李义府集》、《宦游记》等等,这些作品有不少至今依然流传于世。(全唐诗里面就收录有李义府的八首诗。)
转眼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廿六日,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在终南山翠微官含风殿病逝,终年52岁。同年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在长安的太极殿即位,这个新皇帝就是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上台后,也将李义府赐封为中书舍人(官居五品),同时又将他从崇贤馆直学士擢升为弘文馆学士(相当于换一所大学,然后从副教授提升为教授),主要负责监修国史。
如果李义府的照这个形式走下去,前途可谓一片光明,无奈事实却并非如此,从那以后,李义府不但再也没有得到再高升的机会,而且到了公元655年,反倒差点被宰相长孙无忌调离长安。
(未完待续)
日期:2012-06-23 20:01:03
【0】【1】【3】【1】【206】【】【】【】【】
【随缘侃史】笑里藏刀李义府
文/一切随缘
3.王德俭献策
唐太宗死后,其生前指定的辅佐李治的宰相长孙无忌自然就成了朝野中最有权势的人了,但长孙无忌却始终看不起李义府。
长孙无忌之所以看不起李义府大概有两个的原因:第一,李义府出身于庶族,身为贵族的长孙无忌骨子里不觉会将他看低一等;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长孙无忌看透了李义府谦谦君子形象背后的龌龊一面。
正是这样,尽管李义府很有才华,一直以来也兢兢业业地工作,但长孙无忌就是对他充满厌恶感。
对于长孙无忌的反感,李义府也心知肚明,但知道又怎么样,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不犯错罢了,李义府非常清楚,像他这样一个出生庶族的人,能奋斗到今天这个地位,已经相当了不容易了。
话虽如此,但李义府内心的郁闷还是可以想像的,举一个例子。
在当时,朝中有两个人的文墨最为出众,一个是李义府,另一个叫来济,人们便把这两个人并称为“来李”。来济比李义府大三岁,原来官职也跟李义府差不多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济已被提升为副宰相,而李义府却只能一直在原地踏步。
但到了公元655年,也就是李治当上皇帝后的第六个半年头,李义府连这种原步踏步的机会也没了,大概是由于李义府在工作上犯了一点小错误,于是越看李义府越觉得不顺眼的长孙无忌便打算将李义府调去四川壁州(今四川通江县)担任司马。
唐朝调动官员的程序一般是这样,上级准备调动某个官员时,就先让中书省起草,起草好就转送到门下省审核,审核后再执行。由于李义府是中书舍人,所以这纸调令还审批没时,李义府自然也就提前知道了。
得知这个消息时,李义府很是郁闷,虽说壁州司马(大概相当于现在壁州军区的参谋长)与中书舍人一样同属五品(中书舍人为五品上,司马为五品下),但中书舍人可是个京官,只要留在京城中混,擢升的机会也远远大于外官。再说了,自己这么不受长孙无忌喜欢,一旦被调离长安,这辈子很可能就没能再回来。毕竟李义府出生于庶族,在朝中可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家族网络支撑着,而自己原来的靠山马周又死了。
可是李义府又能抗令吗?说不定长孙无忌就在等他违令,然后干脆将他的官衔全给夺掉。想到这,李义府不禁悲愤填膺,同时也在苦苦地思索着对策。忽然,李义府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叫王德俭,跟李义府一样同为中书舍人,由于此人性情狡诈多智,加上其脖子上又长有一颗瘤子,所以外人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智囊”。
听说这事后,“智囊”还真给李义府出了一个主意,而恰恰就是因为他的这个主意,李义府的仕途命运也由此转折。
据《资治通鉴》记载,王德俭当时对李义府说:“上欲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宰臣异议耳,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什么意思?皇帝(李治)想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可是一直老犹豫未决,原因是担心长孙无忌等大臣不予支持,如果你现在能上书表示支持皇帝立武昭仪为皇后,很可能就有转祸为福的机会。
经王德俭的这番点拔,李义府茫然的心豁然开朗。
这究竟是咋回事?要说这事还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最初结合说起。
(未完待续.3.1)
日期:2012-06-24 08:03:10
【0】【1】【3】【2】【240】【】【】【】【】
【随缘侃史】笑里藏刀李义府
文/一切随缘
3.王德俭献策(之二)
当年李治还是太子时,武则天则是唐太宗的一个小才人。(解释一下,武则天这名是后来人家叫习惯的,当时的武则天并不叫这个,但为了让读者读着连贯,这里就沿用武则天的称谓。)
在唐太宗病重期间,由于李治与武则天经常在唐太宗的寝宫碰面,慢慢地,这对“母子”竟然产生了爱情。
后来,唐太宗病逝,按照当时的朝中的规定,作为众多小老婆之一的武则天被宰相长孙无忌安排去感业寺侍佛。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
下一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