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趣话

作者: 擢倚天之剑

  日期:2011-5-2 19:43:00
  唐诗趣话
  唐朝那样的时代,诗歌创作的群众基础实在太好了。船家女会说:“停船且住问,或恐是同乡”;山间的僧人会高吟“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想和书生偷情的家妓会写“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身为工科技术人员的胡钉铰都能描绘出“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样细腻生动的小儿垂钓图。甚至连盗贼也懂得一点诗的意味,李涉遇盗,幸亏他会写几句诗,得到盗贼的赏识,化祸为福,全身而保,造反的黄巢仍然是落第秀才时,就会以诗言志:“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齐开”,为菊花遭到大自然的冷遇而鸣不平,后来他说高唱“冲天杀气透长安”的诗篇杀入长安城的。唐朝皇帝如李世民,李隆基等都能诗,女皇帝武则天写起诗来也不逊色,像什么“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也是为诗家经常传颂称道的。宫里像上官婉儿这样的“高手”更不用说了,就连高力士这样当太监的作出诗来都像模像样:高公公有一首诗咏荠菜: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原题注:“力士谪黔中,道至巫州,地多荠而人不食,因感之,作诗寄意。”荠菜味道特别鲜美,是个好东西,可是巫州地区的老百姓都不吃他,实在是暴殄天物啊,这位高公公感叹了,写了类似张打油那样的诗,表白自己像荠菜一样贵贱就算有所改变,而本味本性不改,即使不被人们理解也不改其“气味”,也算是一个美谈。
  一个“太上隐者”写的《答人》远比高力士那首好得多: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据《古今诗话》载,这位“太上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询问他的姓名,他笑而不答,写下了这首诗。我想,所谓太上隐者,大概是一个资深的学道者,冀求长生不老,似乎修为很深。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乱世,因对现实的黑暗腐败强烈不满,而慨想羲皇时代;那么,唐人向往那无为而治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消极浪漫的意味。你看,这位高人是怎样为自己画像的:偶然来到松树下面,疲劳了,就躺在那里“高枕”石头而卧,睡上一觉,行踪自由无羁,不可追蹑。足见其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悠然自得。长年在山中,连岁月迟早也不知道,只凭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观察来判断寒来暑往。

  与其说是这个社会忘记了他,倒不如说是他抛弃了这个社会。这样的人物会是谁呢?除了那些一心修道炼丹远世绝俗的隐士外,不可能是其他人了。这种隐士,应该说是真正的隐居。其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尘世的纷扰,追求绝对的清净无为。
  那时的诗人词人就仿佛如现在的流行歌星一样有好多的FANS,像有个叫魏万的追星族,听说了李白的大名后,就慕名去拜访,但李白这个人是个闲不住的人,到处云游四海,居无定所,结果魏万追了几千里,才终于见到了李白。李白也很感动,当场和他结为好友,并把诗集交给他整理。
  下面我们结合有关诗人的逸事来解读他们的作品。
  日期:2011-05-04 13:49:48
   1.虞世南力谏太宗

  (1)生平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出身望族。从三国到唐代。余姚虞氏家族出了许多名士,有三国时吴国经学家虞翻(164—233),东晋天文学家虞喜(281—356〕。但虞氏家族中声名最著的要数虞世南。
  他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祖父虞检,为南朝梁始兴王的咨议。父亲虞荔,为南朝陈太子中庶子。叔父虞寄,任陈朝中书侍郎。他勤奋好学,精思不懈,作文学习徐陵。徐陵就是那个编《玉台新咏》的大才子。名师出高徒,世南写出来的文章也婉约绮丽,深为徐陵所赏识。
  陈朝灭亡(589)后,世南与世基兄弟二人同入长安,文名重于当时,人们比作晋代二陆(陆机、陆云)。呵呵,二陆是何等样的人?王勃《滕王阁序》最后有句云:“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苏轼也把自己与弟弟当时去京城应举时比为“二陆初来俱少年”(《沁园春》“孤馆灯青”),可见虞世南的名气实在不同凡响。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他有了这样大的名声,令当时为晋王的隋炀帝十分仰慕,打算聘为书记。如果真的做了炀帝的贴身秘书,那就倒霉一辈子了。要知道杨广可不是好相处的。他既是赫赫有名的暴君,又喜欢附庸风雅,写诗作文,还要臣下称赞;即使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学者,也不能让他听到别人对这些人的赞扬。这位老兄不知慧眼只具,还是另有打算,以母亲年老无依为由,坚决拒绝。要懂得,古代社会里最重视孝道,如果你不愿出仕,以侍奉父母为由,那是最好的借口。想当初,晋武帝要李密出山做官,李密多次谢绝,结果朝廷直接派员派车邀请,你如果公开扬言自己是蜀国的旧臣,决不做新朝的官,那马上大祸及身,他以祖母年老多病为理由,委婉地拒绝了朝廷,朝廷也无可奈何。呵呵,这是题外话。

  虞世南要吃饭,要养家糊口,就先在地方上做一个小官,拿些俸禄,混饭吃。炀帝即位后,大业(605—618)中被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杨广虽然爱虞世南的才气,却并不欣赏他的刚正性格,所以也不重用他。而其兄虞世基附媚炀帝,得以执掌朝政,家庭生活豪奢。虞世南虽与其兄住在一起,仍然生活俭朴,不改旧习。真是一母九子,个个不同。

  我们顺便说说隋炀帝的残暴,以说明虞世南坚持自己节操的不容易。
  隋朝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薛道衡(540年—609年),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荣河县)人。曾官至襄州总管、内侍郎。他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才名冠绝南北,每有新作,争相传诵。《隋书》记述江南陈朝对薛道衡的崇拜程度是:“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文人荟萃的南方都很推崇道衡的诗作,可见其才学非同一般。

  《隋唐嘉话》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出使陈朝,陈主爱他才华,留住他,不让他回家。虽然他大名鼎鼎,南朝众口皆碑,但是究竟怎样,却没有人真正当面领略过。于是,这些无聊人想考考他。就在人日那天,请他写首诗。这位道衡兄大笔一挥,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众人在旁边看后,偷偷笑了,这样的诗句算什么呀,谁不会吟?哪知老薛又写道:“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些人傻呆了,谁也想不到这样的妙句,感叹不止:名下无虚士啊!

  古代以春节作为一年的开始,即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以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这六个,即是古人所说的“六畜”),初七为人日。诗人在年初七那天写诗,开头两句确实很普通,纯粹的是叙述自己的出使在外的时间。而后就不同了。早在花开之前,自己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现在春回地暖,南雁北飞,寻找更加广阔的天地,而自己还滞留在这里,不能回家。含蓄而又婉转倾吐心中的无奈,表达了渴望回归故地的感情。

  他还有一首《昔昔盐》——让他名传后世而又给他带来灾难的诗篇:
  垂柳复金堤,蘼芜叶复齐。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暗牖悬珠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一去无消息,哪能惜马蹄!

  “昔昔”即“夜夜”;“盐”即“艳”,曲的别名。这是一首闺怨诗。前四句写春末夏初景物,引出思妇。接着四句用旧事喻思妇守空闺。再用八句写思妇的悲苦情状,妙在用景物的衬托,把思妇的思念之切活画了出来。最后以问句作结,内心的埋怨之情表露无遗。这首诗同其他闺怨诗一样,以少妇独居的落寞寂寥来表达思念远方丈夫之情,没有多少创意。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两句写得太好了。牖暗,梁空,蛛网悬挂,燕泥落下,在极其工整的对偶和生动形象的描写里,把门庭冷落的情况以及思妇极端凄凉悲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空梁落燕泥”两句,大家都喊好,喊得隋炀帝坐不住了,非常嫉妒。杨广也喜欢写诗,但是他不喜欢别人的诗写得比自己好。他以为“悠悠天下,唯我为尊”什么东西都是我这个皇帝第一。现在他不怪自己写不出来,却恨薛道衡才华胜己。结果找了一个借口赐老薛自杀。传说在大业五年(609),薛道衡将要被处死时,隋炀帝问他:“你还能写‘空梁落燕泥’这样的诗句吗?”由于隋炀帝忌薛的诗才而特别提出这句诗,因而使之传为名句。

  还有个著作佐郎王胄,也是因诗写得比杨广好而枉送了性命。有一天,杨广与群臣分别作《燕歌行》,写成后互相比较,看谁写得最好。群臣哪敢跟皇帝比高低啊?于是众口一词,都说自己的诗远远比不上皇上的大作,唯独王胄不长眼色,所作的诗居然“不下帝”,其中“庭草无人随意绿”一句十分形象地描绘了征人戍守边境后家里的凄凉冷落,富有神韵。隋炀帝自愧弗如,恼羞成怒,将王胄抓起来砍了头。临杀他前,这个暴君念着王胄《燕歌行》里的佳句得意地说:“庭草无人随意绿,王胄你还能写得出来吗?”

  才高怎敌权重!
  可是,虞世南却平安地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王朝。
  日期:2011-05-05 14:41:11
  虞世南入唐时已是花甲之年,先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为记室,授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文翰。天下太平,又得遇明主,虞世南充分显露出自己的文字的杰出才能。一次,李世民命他把《列女传》书写在屏风上。当时没有底本,虞世南一挥而就,竟然一字不差。令众人乍舌。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他非常赏识虞世南的博学卓识、坦诚忠直,常在政务之暇,同他谈论学问,共观经史。世南容貌儒雅,而志性刚烈。每当谈论到古代帝王为政的得失时,常存规劝讽喻之义。太宗常常对侍臣说:“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
  虞世南逝世时已经年届八十,可以说得享天年了。

  (2)美德
  除了上面我们叙述的他拒绝做炀帝的贴身秘书外,他为官立朝刚正,不阿谀权贵。但又忠君爱国,兄弟情深。
  这里记述几件事情:
  (一)炀帝开凿大运河,带领大批人马去游扬州去看琼花,赏美景,弄得民怨沸腾,群雄蜂起。隋朝风雨飘摇。此时大臣宇文化及乘机欲杀死炀帝并虞世基。这个时候,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虞世南充分显示了他忠君爱国、孝悌友于的美德。他抱持宇文化及,请求以身代兄。但胳膊怎能扭过大腿?他的那位跟随炀帝屁股后面转个不停的哥哥还是被杀了。尽管救兄不成,但是他珍重兄弟之义的品质深获当时人们的称赞。

  (二)唐高祖李渊死后,李世民下诏为父亲建造陵墓,准备以汉高祖刘邦长陵墓为样板,规模宏大耗材无算,实在劳民伤财。虞世南两次上疏谏阻,认为立国不久应当节用安民,主张“薄葬”。公卿百官又奏请遵照高祖遗诏办事,务从节俭。在虞世南和群臣的劝谏下,陵墓的规模大有减省。
  (三)唐太宗也有些文学兴趣,喜欢写宫体诗。什么叫宫体诗?那是南朝的货色。顾名思义它是宫廷的诗,是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主要是贵族们无聊时写来斗新逞能,供宫女歌唱,很有些“靡靡之音”的味道。作家有萧梁皇族及其文学侍从,陈后主也擅长写宫体诗。《玉树后庭花》就是他写的宫体诗。此类诗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是诗歌的一道颓废风景线。

  唐太宗登位后,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于是,他也想潇洒一把,试着学写南朝的宫体诗,而虞世南正是从陈朝来的,擅长这种诗体,他就请教虞世南,而且也想令虞世南写几首让他仿效仿效。人主颔下本有逆鳞三寸,谁敢批它?虞世南却怕这种“体非雅正”的诗流传开去。天下风靡,影响不好,就刚正直谏:圣上的艳诗虽然做的很好,但是艳诗这个体裁大不雅观,“上有所好,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而今而后,请不奉诏。”太宗一听有道理,马上就说:爱卿说得不错,今后我不再写这样的诗了。

  所以唐太宗对虞世南十分敬畏。常称虞有“五绝”,就是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有一于此,足为名臣”,“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我们要知道,皇帝是不随便称赞臣子的,如果能够得到君王如此的褒誉,也就不虚此生了。
  日期:2011-05-07 14:53:00
  (3)才学
  (一)文思敏捷
  颜师古《隋朝遗事》记载了一个故事:一次,洛阳的官儿献来合蒂迎辇花,炀帝令袁宝儿拿着,称之为“司花女”。当时世南正在旁边为朝廷拟诏《征辽指挥德音敕》,那个袁宝儿久久地注视着他。炀帝就说:“以前传闻赵飞燕能够在手掌上跳舞,舞总是不相信,现在我得到了宝儿,才明白这事是真的。但是宝儿常常带着憨厚之态,你看她现在一眼不眨地看你,你是大才子,可以根据这一情况来嘲讽她一下。”这是一桩难事,既要写她的可爱,又不能涉及色情,更不能语带嘲讽,弄得不好,人头落地。世南赶忙写了一首绝句: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
  结合宝儿天真无邪,年少憨厚的特点和在皇帝旁边捧着鲜花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这个少女的可爱形象。炀帝一看,不禁大喜,连连称赞。
  (二)书法巨匠
  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书学为唐代国学之一,取士也讲究书法。唐代书学之盛可渭亘古未有。他力倡“书圣”王羲之的书风。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又命萧翼从山阴僧辩才处赚得《兰亭序》真迹,令人摹制多本,赐给群臣,甚至死后还把《兰亭序》的原件殉葬昭陵。
  虞世南少年时曾向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学习书法,甚得王书神髓。为了学习书法,他曾把自己关在楼上,业成方才下楼。写过的废笔足足装满了一大瓮。他白天练完字,在入睡前还用手指划着肚皮或床单,琢磨字的气势结体。日子长久,被单也划穿了。通过刻苦学习、虞世南成了王氏笔法的嫡传宗师。其书笔致圆融丰腴,外柔内刚,血脉畅通。如裙裾飘飞,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

  唐张怀瓘《书断》评虞世南说:“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臭味羊(欣)、薄(绍之),不亦宜乎!是则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也。”“伯施隶、行书入妙。然欧(阳询)之与虞,可谓智均力敌……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入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当时虞世南的声望便在欧阳询之上。

  后来虞世南将笔法传授给他外甥陆柬之。陆柬之有《文赋》、《兰亭诗》等多种墨迹传世,其婉雅之趣,可见虞世南之流韵;陆柬之又传其子彦远,时称小陆。陆彦远又传给他的外甥张旭。张旭在盛唐时号为“草圣”,所传楷书《郎官石柱记》颇有虞体风采。
  褚遂良曾向虞世南请教:“某书何如(智)永师?”虞世南答道:“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能若此者?”褚又问:“何如欧阳询?”虞答:“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君岂能若此?”褚叹息说:“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答:“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固可贵尚。”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也曾学习过虞书。宋代蔡襄行书也学虞世南。宋高宗赵构书学智永,兼习虞世南。可见虞世南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日期:2011-05-09 16:41:46
  (三)擅长小诗
  虞世南编有《北堂书钞》一百七十二卷,著《虞世南集》三十卷。《全唐诗》存诗一卷。大多数应制诗,没有多少意义。然他的咏物小诗写得清新可爱。要知道,在初唐时代六朝靡丽文风仍然影响文坛下,能够写出许多的素朴的小诗,真的不容易(是反潮流英雄呵),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如:
  春夜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春夜寂静,万籁无声,月亮爬上来了,使鸟儿吃了一惊,纷纷穿越林子,飞向黑暗。风儿悄悄地吹,诗人居住的竹堂分外幽静,整夜把门开着。我们的诗人呢,这个时候,也许正静静地欣赏体味春的夜色,月光的纯净。呵,生活是这般美妙。
  读这首诗,使我想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深夜的花园里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夜色多美好,心儿多爽朗,在这迷人的晚上……”
  咏萤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童年的夏夜,我们唱着:“萤火虫,夜夜红,外甥找舅打灯笼……”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这小小的生灵,在黑暗的寂寞的夏夜里飞个不停,究竟在寻找什么呀?在虞世南的笔下,那个小生灵,虽然它亮出的光很小很弱,它的翅膀用薄又短,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希望别人那个知道自己啊。所以,它们不知疲倦地飞着,哪怕整个世界都沉寂了,它还在飞翔,还在闪烁着光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萤火虫虽小,但也知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聪明的朋友,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该留下些什么呢?
  秋雁(一作褚亮诗)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
  为有传书意,联翩入上林。
  鸿雁传书是从《汉书》里传下来的典故,加上汉乐府里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中国古典文学里总是将“鱼”、“雁”作为传书送信的使者。多愁善感的诗人漂泊在外,看到鱼雁,就会想起远在他方的温暖的家。虞世南也并不例外,他咏秋雁,自己此时正侍候在皇帝身边,年逾花甲而无法落叶归根,看到天上的大雁纷纷飞入皇帝宫苑,便思绪纷飞,它们来做什么事情?是为我送达家书店吗?是家里催我早日归去吗?西风劲吹,天气寒冷,落叶缤纷,这正如自己现在的年纪。怎么办呢,是留还是走?万般思想,化作一首动人的诗。

  当然,大家知道,他最著名的咏物诗是《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本来,他是告诉人们一个最普通的道理,身在高处,发出的声音就传得远,这在荀子的《劝学》里已经有所说明:“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耳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指出君子应该善于利用外界的事物学问办事,从而强调学习的重要。
  而这首诗里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说蝉儿不是依靠外界的力量,而是自己能够身居高处,故能传响远方。言下之意是说,一个人的名誉不是可以靠外界的赞颂就可以扬名天下的,决定的因素是自己的操守和品行。如果自己能够有纯洁的情怀和高尚的品行,那么,声名自然地会传遍四海。显然,这一观点是很有哲学道理的。
  王安石《登飞来峰》明显是受到虞世南这首诗的启发写出的: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大唐的诗坛上,最早出现的一颗星星也许并不怎样灿烂,但是,他却预示了大唐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气概下文坛将出现的宏阔与绚烂。
  日期:2011-05-14 10:37:44
  2.王绩:为喝酒而做官
  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他的哥哥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文中子王通。王绩十五去京城长安游历,拜见当时的权贵杨素,杨素接见了他,谈笑之间,发现此人谈吐非凡,在坐的也都佩服王绩反应十分灵敏,谈吐高雅,有英迈之气,把它看作为“神仙童子”。隋朝大业末年,被推举孝廉,任秘书正字。不愿意受朝廷各种拘束,借口生病辞职,又担任扬州六合县丞,又因为嗜酒而影响处理县政,可能要被解职,当时天下也开始乱了,他就托患痛风,静候上级处理,自己连夜乘了小船脚底下抹油溜了。他还相当感慨地说:“网罗在天,吾将安之!”(弥天大网从天而降,我能够躲到哪里去呢)司马迁说:“人穷则返本。”王绩看来也懂得这个道理,迅速地离开了是非之地,回到老家去了。

  唐高祖武德年间,朝廷征召前朝的那些不肯为隋朝效力而辞职的官儿待诏门下省,王绩也在其列。贞观初,兄长王凝弹劾侯君集,而候君集与长孙太尉(无忌,太宗皇后的哥哥)关系特别亲密,这样王凝就得罪了长孙太尉,王绩业受到株连,以身体不好为由而辞职。
  后因为家庭经济窘迫所困,贞观中又赴选。他看中了太乐署的府史焦革善酿酒,求作太乐丞。负责选派官吏的衙门认为这不是非清流所适宜担任,不授,王绩说:“士庶清浊,天下所知,不闻庄周羞居漆园,老聃耻在柱下也。“(吕才《王无功文集序》)最后终于当上了。想不到焦革数月后就去世,他的妻子袁氏先尚时时送酒,后也死了,王绩仰天浩叹:”老天竟然不让我饱饮美酒啊!"(同前)遂挂冠归隐。结庐河渚,纵意琴酒,葛巾驱牛,躬耕东皋,

  自号“东皋子”,著书立说。
  他多才多艺,除了对酿酒深有研究之外,还擅长弹琴,妙于占卜算卦,独步当时。终其一生。有文集五卷,全唐诗存其一卷。
  日期:2011-05-16 15:33:23
  (1)爱酒如命的酒徒
  他待诏门下省时,弟弟王静当时做高祖的禁卫,问他:“在朝廷里待诏快乐吗?”他回答说:“待诏薪俸微薄,而且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也难有升迁的机会,只是每天官府会供应三升美酒,差强人意,还可以混一段时间吧!”门下省的最高长官,江国公陈叔达听说之后,说:“王先生既然嗜酒,三升酒怎么够喝呢?从今天起,每天供应他一斗!”从此,王绩就得了一个雅号,叫“斗酒学士”。

  王绩这个家伙嗜酒如命,哪里有酒就奔向哪里。他听说主管音乐的太乐署史焦革善于酿酒,于是主动请求当太乐丞,目的就是焦革为人和蔼善良,爱才敬贤,而王绩的才学深为他赏识,当了焦革的部下,就能经常从他家里要到酒喝。这和魏晋年间的阮籍相似,阮籍听说步兵校尉府厨房里有数百坛美酒的时候,就主动请求降职去担任步兵校尉;而当校尉府里面的酒都被他喝光之后,他就主动辞职了。后来王绩也如阮籍那样,离开了太乐署,因为焦革和妻子相继去世,他再也不能喝到他们酿的好酒了。离开之时,他还仰天长叹:“这是老天存心不让我喝足美酒啊!”于是弃官还乡。

  史载:王绩因为酒醉而失职(指担任六合县丞),乡里有人嘲笑他,认为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不是当官的料。王绩就写了《无心子》一文笑自己,更是笑他人,其词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