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作者: 罗衾不耐

  日期:2008-3-10 16:32:00
  《俺打天下的那些岁月——刘备正传》
  文/周舆(罗衾不耐)
  越乱越美丽——三国时代为何如此奇妙?(代序)
  文/周舆(罗衾不耐)

  三国,是个大乱之世。但奇怪的是,自古至今几乎没人关注当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况,而只记得那是一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令后世无限向往的美妙时代。
  自古以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乱,但乱得都不怎么精彩。汉初七国之乱,起得唐突,平得糊涂,景帝本来先怯了阵,最后却又不清不楚地把乱平了;西汉末年之乱,乱得有点意思,还出了一位旷世英主刘秀,但要论其间的故事,却只有昆阳之战可圈可点。西晋八王之乱,乱得荒唐,王爷们只知胡砍乱杀,徒使晋室走向灭亡;北朝数百年,乱得黑暗,五胡蛮族把中国北方拉入地狱;隋末之乱,乱得无趣,瓦岗寨上的那些所谓英雄放到三国中也就是黄巾余党刘辟、龚都的货色,幸而他们最后遇到了李世民才上了层次;安史之乱,乱得惨烈,只造就了一个唐明皇被迫杀爱妃的悲惨“爱情”故事和张巡靠吃人肉死守睢阳的“壮举”;五代之乱,乱得乱七八糟,以至于司马光写史时连呼“乱之极矣”;北宋南宋之乱,乱得窝囊,华夏第一次全境沦陷于夷狄;元末之乱,乱得干瘪,最后虽然出了个朱元璋,却带着一身小农气息,故事并不精彩;明末之乱,乱得可悲,无能的官军让流寇成了气候,而成了气候的流寇却以杀人为乐、搜刮为能,落得江山让满人收拾。

  在这无数的动乱中,要说乱得稍微精彩者,那就是一头一尾了,即秦末之乱和清末之乱。秦末之乱,乱得不错,盗版六国一时复起,各路英雄纷纷涌现,可惜项羽、韩信这样的英雄都有点“二”,结果让刘邦这个“竖子”坐了江山,本来精彩无比的故事却虎头蛇尾、嘎然而止。清末孙文之乱,乱出了新意,然而在炸弹开花、电报交弛的热兵器时代,拼的是实力,最后也没乱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佳话。

  两千年来,乱来乱去哪次都没有三国乱得美妙。三国之乱,乱得奇特,乱得变幻,乱得有章法,乱得有精神,乱得精彩无比,乱得惊心动魄,乱得博大精深,乱得让人记忆犹新,真可谓越乱越美丽。
  那么,很多人不免奇怪,为什么三国之乱会乱得如此美丽?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一是,东汉以来,上流社会崇尚文化、经学和名节。黄巾之乱起,朝廷乃派资深大员镇抚各地,他们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声望。象董卓那样的文盲加流氓的野蛮军阀虽得逞于一时,却不免早早出局的下场。而主导未来历史的,是诗人政治家曹操,文人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徐庶、庞统,文人政治家诸葛亮、法政、鲁肃,文武双全的儒将周瑜、陆逊。猛将张飞其实文武双全,书法不错,也善绘画。吴国大将吕蒙为了摘掉“吴下阿蒙”的文盲帽子,而刻苦攻读,终被孙权等刮目相看。陈寿在《先主传》上也特地为刘备写了一笔,说他15岁外出求学,拜当时儒学大师和大官僚卢植为师,并在那时与同学公孙瓒结下深厚的友谊。这当然不是等闲的一笔,一是告诉读者刘备不仅受过经学的洗礼,而且师出名门,算是半个儒生;二是刘备也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人脉资源,并非一无所有的白丁。事实上这两点比刘备那个可疑的宗亲身份还要重要,在起家之初要是没有公孙同学的鼎力相助,刘备未必可以成事。在这个战火纷纷的时代能够涌现如此之多才智杰出的谋士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有趣的是三国时代还出了一大堆似乎与现实需要不相关的产品——诗人和文学家,其中最优秀者被称为“建安七子”,这还不包括老曹家的父子三人。可见,那时有修养有文化的社会名流始终占据着社会上层,并牢牢控制着社会风尚与历史走向。文人治国,儒将领兵,是那时的正道,也是三国时代如此妙曼的根本原因。曹操横槊赋诗,曹植七步成诗,诸葛亮好为“梁父吟”,钟繇开创“真书”字体,蔡邕的八分书被视为隶书的最高境界,周瑜精通乐律以至“曲有误,周郎顾”的谚语流传千古……直到三国后期,这种风格还继续保持,晋国羊牯与吴国陆抗在襄阳对峙多年,两人斗智斗勇、殷殷相惜,根本不象是你死我活的敌手,而象一对时常唱和的诗友。

  二是,世家大族主导社会。面对大动乱的局面,那时许多人口以宾客、部曲或半农奴的身份,投靠依附于世家大族或地方豪强势力。而日益膨胀的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也具有一定的政治独立性,对地方割据势力乃至中央政权也未必买帐。在一个大动乱时代,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中央集权政治虽然瓦解了,但各地的老百姓并不是散沙一片,得以被豪强势力组织起来,如此可以有效抵抗流寇的骚扰以及野蛮民族的进犯。宋、明两朝,由于专制主义高度发展,任何民间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发展都被视为非法,结果宋人面对女真入侵,明人面对流寇肆虐和满人的进犯,老百姓陷于无组织状态,而惨遭宰杀,终至亡国亡天下。在三国时代,由于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代替官府而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虽然被打成碎片,却没有被碾成粉末。人口虽然大量减少,但社会的文明成果却被很好保留下来。人口从数量上减少了,但从质量上却没受到影响。如果衡量一下人才与人口的比例,事实上还有所增加。因此,由于世家大族的存在以及他们对优良政治资源和文明成果的保护,三国之乱并没有使社会陷入黑暗。这是三国时代,虽乱但乱得精彩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战乱之后社会很快得以安定并在西晋迅速恢复(甚至因过于富庶而很快走向腐朽)的原因。

  三是,汉人有效抵御了异族的进犯。三国之时,西羌、东胡等落后民族也趁乱向中原进犯。但由于上述两条原因,中原文化并未失坠,各地政治也得以很快重组,各地所重新组织起来的军事力量甚至比过去的王朝军队还要强大,以至在诸侯割据、三国分治时期,各路诸侯即可有效抵御异族的进犯,甚至还趁势向外征伐,拓展了华夏版图。如魏武征乌丸,孔明平南蛮,东吴服南越、占台湾。相反,西晋的八王之乱使世家大族遭受重创,面对五胡入侵,中国北方无力抵抗,被彻底胡化,此中华之莫大悲剧。当留下了闻鸡起舞这一著名典故的祖逖发起北伐时,他率领的队伍不过是自己的部曲,而东晋朝廷在这时只充当了一个可笑的赞助商。

  三国之所以乱得精彩纷呈,文明没有倒退,最主要是原因是,崇尚文化,豪强独立,力挫蛮夷。其他之世,之所以乱得不够精彩,甚至陷入黑暗,关键在于做不到上述三条。做不到这三条,或被无赖刘邦笑到最后,或被五胡所乱,或被女真、蒙古、满人所灭。
  故曰:三国之精彩特出,非为无因,乃历史之厚赐也。三国之乱,乱出了文化,乱出了血性,乱出了华夏民族的真性情,想不精彩,也难。
  周舆(罗衾不耐)于天津蛰居斋
  2008年3月10下午
  日期:2008-3-11 10:27:15

  楔子:三国英雄数刘备
  刘备,刘玄德,三国蜀汉先主,三国时代的第一英雄。
  与家底雄厚的曹操以及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相比,刘备打天下是最不容易的。他能够在那个群雄纷起的时代打出一片天地,不是靠那个可疑的汉室宗亲的名头,而是靠自己“折而不挠”的艰苦努力。
  刘备幼年丧父,贫苦无依,起兵平黄巾之时,没有现成的家底和社会背景可依靠,摸爬滚打三十余年,辗转于幽、豫、青、徐、司隶、兖、冀、扬、荆、益十余州,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四度妻离子散,无数次兵败逃窜,文职历任县尉、县令、国相、刺史、州牧,军职历任别部司马、镇东将军、左将军、大司马,从最底层一步一个脚印、艰难挤入社会上层,成为当时影响中国命运的诸侯之一,最后自封汉中王,加冕为帝,并三分天下。

  刘备无疑创造了一个草根打天下的神话。在袁绍、曹操作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诛杀宦官的中央政治斗争已成风云人物之时,刘备还是一介布衣;在袁绍、曹操、孙坚作为封疆大吏起兵讨董卓之时,刘备还是公孙瓒手下的一个小小县令;在曹操平定北方战骑南指、孙权继父兄基业虎据江东之时,刘备还依附于刘表寄居在新野一县之地。但没过多少年,也正是这个连自己的地盘都没有的刘备却与曹、孙三分天下、分庭抗礼。

  刘备亏就亏在起点太低、起步太晚,否则功业应不止于此。三国历史如果以刘备的视角来写,也许最能得三国之味。因为从刘备身上,我们更能体验到凭借一己之力打出属于自己天下的那份豪情以及三国时代特有的变幻与神奇。
  那么,刘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以怎样的身份和准备走进那个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呢?他究竟抓住怎样的机会,创造出一翻惊天动地的伟业呢?请看第一回:汉室宗亲。
  周舆(罗衾不耐)于天津蛰居斋
  2008年3月11日上午
  日期:2008-3-12 21:23:11

  一、汉室宗亲(1)
  作为开创一代帝业的蜀汉先主,刘备身上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没有哪个开国帝王象他那样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转战过那么多地方,而最具戏剧性的莫过于他所拥有的一个响当当的身份——皇叔。自然,“皇叔”这个身份是罗贯中硬塞给刘备的,历史上的刘备的确是汉室宗亲,但他不是什么“皇叔”。
  一部《三国演义》是尊刘抑曹的,罗贯中为了美化刘备,在《三国演义》第 20回中让刘备与汉献帝攀了亲,说献帝让人“取宗族世谱查看”,发现刘备是景帝第18代玄孙,比献帝还高出一辈,从此献帝就对刘备一口一个“皇叔”叫着。
  历史当然不是这么回事。从西汉景帝到东汉献帝,一共出了20位皇帝,但在辈份上只有14代,献帝刘协其实是景帝刘启的第14代玄孙。假如刘备是景帝的第18代玄孙,那就比献帝刘协整整低了四辈。假如刘备真的是景帝的第18代玄孙,那么三国时代就不会冒出一位刘“皇叔”,而只能多了一刘“玄孙”才是。这显然是罗贯中的疏漏,假帐都做错了。假如刘备地下有知,鼻子肯定得气歪。

  刘备不是假皇叔,而是真宗室。提起他的先祖,在西汉初年也算小有名气,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过他,而《汉书》则为他专门立传,此人就是汉景帝第九个儿子、汉武帝的弟弟刘胜。刘备的这位先祖刘胜,被封到中山国(都城卢奴,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定县),做了43年的中山靖王。
  这个刘胜王爷, 放到两汉400年历史中,也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人物。他首先是一个风流才子,诗文都写得非常漂亮。更与众不同的是,他做了藩王后,从不过问地方政事,只知饮酒作乐,吟诗作赋。他的同母兄弟刘彭祖做了赵王,勤勉政事,这个刘胜竟然还看不过去,对赵国的国相说:“我这个哥哥不怎么样呀。既然当了一国之君,就要象国君的样子,怎么能每天辛辛苦苦地替臣下处理政事呢?你看我多好,每天就是听听MTV,看看舞蹈,泡泡桑拿,这样才是人君之道呀!”(“兄为王,专代吏治事。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赵王闻听此言也火了,大骂道:“什么?他竟然倒打一耙说起我来了?他每天只知道沉溺酒色,骄奢淫靡,把辅佐天子、安抚地方、抚恤百姓的使命抛到脑后,他还有脸说自己是藩王!”(“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籓臣!”——《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

  除了喜欢舞文弄墨、耿于声色,真正让刘胜流芳百世的是他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光儿子就制造了120多个,这个记录高悬于两汉400年历史而始终未被打破,事实上如此之高的“生产力”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由于刘胜的贡献,他所开创的“中山刘氏”成为汉代各宗室中繁衍最快、支系最多、宗族最大、后裔人口最兴旺的一支。早在西汉中期,中山刘氏即以宗室人丁兴旺著名,晋唐以后部分中山刘氏搬迁到东南地区,继续繁衍壮大,以至今天东南地区的刘氏及海外刘氏,大都是中山刘氏的后裔。如此看来,刘备这位三国英雄出自刘胜这一枝,并不是偶然的。换句话说,在枝繁叶茂的中山刘氏诞生一位大英雄,从概率上看也是应该的。

  在刘胜众多的儿子中,有一位叫刘贞的,被封到涿郡做了陆城亭侯,成为涿郡这一枝刘姓的先祖,刘备就是他的后裔。
  那时做个王侯,在享受阳光沙滩海浪和美女之外,也得向皇室尽点义务。除了要向朝廷象征性地贡献当地的特产,还要交纳“酎金”,这是一种具有特殊规格的金子,天子要在太庙祭祀时使用。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陆城亭侯刘贞按照规定交上了酎金,不想赶上一件倒霉事,汉武帝正在对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严打”,国务院财政部长(少府)查出竟然有106个侯爷送来的酎金或成色不足,或缺斤短两。汉武帝听到此事雷霆大怒,下了一道御旨,一夜之间把106位侯爷削爵为民。这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酎金失侯”事件。而刘贞也是这106个倒霉侯爷之一,此后便以平民之身,落户在涿县开始做起了老百姓。

  其实,“酎金失侯”是汉武帝蓄意制造的一起冤假错案。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也没替汉武帝隐晦,原原本本记述了这件事的始末。原来,在汉武帝元鼎六年,齐国的国相卜式给汉武帝上了一道奏书,请求朝廷派兵征伐南越,而他愿意为这个伟大事业奋斗终生。汉武帝被这个愤青的爱国言语深深打动了,不禁龙颜大悦,立即赏他做了关内侯,并赏黄金60斤,良田10顷,同时还把这个决定昭告天下。汉武帝本以为天下的王公贵族也会摩拳擦掌、纷纷响应,为他的伐越计划出个钱场、有捧个人场,没想到王侯们一个个都装聋作哑,没人响应。汉武帝龙颜大怒,本来早就看侯侯不顺眼了,这一次更觉再也不能留着他们了,决意继承景帝遗志把削藩进行到底。于是,他暗示少府严加审核列侯上交的金子,以便治他们的罪。结果,106名侯爵因“莫须有”的罪名而丢失爵位,沦为平民。

  眨眼之间,从西汉就到了东汉末年。刘贞这一支在涿县也老老实实、平平安安地生息繁衍了几百年。但由于家道败落,与草民无异,家谱也早早中断了。
  《三国演义》里说刘家到了刘备的祖、父两代才走下坡,而之前是代代封侯。其实,罗贯中正好把话说反了。自刘贞被贬为民以后,其后代既无爵可承,没有特殊功勋又哪里有机会复爵或新封?实际情况是,刘家自刘贞后代代为民,直到刘备祖、父两代才有了点起色。刘备的祖父刘雄举了孝廉,在东郡范县做过县令;刘备的父亲刘弘也做过官,但正史未载官名,看来还到不了县令、县长一级,最多是县尉、县丞之类。陈寿在《先主传》里说“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但实际上在刘备之前也不过祖、父两代人做官,“世仕”这两个字用得有些夸张。可见,陈寿对刘备真是厚爱有加,在任何细微处也不放过渲染的机会。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刘家的日子刚好过点,刘备的父亲刘弘却早早死去,刘家又沦为赤贫。但毕竟刘家“曾经是阔过的”,而且刘备幼年也经历过刘家的中兴局面,他少有大志以及好“声、犬、马”(偏偏无色?)的爱好,也似乎事出有因。假如东汉时代参加革命工作也要写履历的话,那么刘备的一定得这样写——出生:革命干部家庭。

  总之,少年时代的刘备应该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对于这个问题,在第二回中还要讲到。)非此,刘备就成了跟张角三兄弟一样的货色了。张角那些人,仅仅是引出真正英雄的龙套,真正的英雄跟他们是不一样的。张角他们做的是“破”的工作,他们一开始都没想过如何“立”。而曹操、袁绍、刘备、孙坚这样的人物,一出场就是世家子弟或官宦子弟,他们在原有的社会结构中可以获得晋身之阶,他们跟这个社会没仇,他们不是带着仇恨走进历史的,历史就是由他们来完成“立”的工作。在其他乱世,历史之所以陷入黑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那时蹦达的都是张角之流的人物,其集大成者就是明末的闯、献,而真正的英雄再也不会出现了。与闯、献相比,努尔哈赤到更象英雄,而他的子孙们到更象世家子弟,当时的天下不交给他们还能交给谁呢?

  有人要问既然刘备不是什么“皇叔”,那么他的汉室宗亲的身份是否也是假冒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此,我将在本回的第二部分进行回答。
  周舆(罗衾不耐)于天津蛰居斋
  2008年3月12日晚
  日期:2008-3-14 11:25:45
  一、汉室宗亲(2)
  尽管刘备的祖、父的确在地方上做过官,但还是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刘备是刘胜、刘贞的后裔,因此还是有人会怀疑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的真实性。这的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因为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对于他日后的发家以及揭橥兴复汉室的旗号都大有关系,因此这个问题是任何一个三国历史的研究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并解决的。

  在此,笔者郑重回答:这种怀疑是不成立的,刘备就是汉室宗亲。不过我所提出的证据,也只是推理而已。
  假冒宗室的玩笑,在当时是开不得的。东汉以及三国时代,都非常崇尚名节,刑法也异常严峻,对于一个尚未建功立业的草民来说,平白无故给自己脑袋上扣一个“宗室”的帽子,非但不能提高身价,而只能招来别人的耻笑,乃至杀身之祸。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宗室不是自己一拍胸脯张嘴那么一说就可以了,更不是拿出一个假造的家谱就能成立的,更重要的是要靠世代相传的口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备作为汉室宗亲,在他的家乡应该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这些比家谱更重要。而且流落在涿郡一带的刘胜后裔,也不只是刘备一家,他要是假冒宗亲,别人也不会答应。刘备最初起兵那几年,始终在家乡周围晃悠,如果他亮出的汉室宗亲的旗号是假的,估计他的乡党以及刘胜的正牌后裔也不会答应,或者打电话到“消协”投诉,或者干脆把他扭送到“315”打假办公室。

  再举一个例子,当年少帝和他的弟弟陈留王(也就是日后的献帝刘协),小哥俩在战火中外几经颠沛流离,身无一物,洛阳皇宫里的皇家典籍谱牒早就付之一炬、荡然无存,难道后来的董卓、曹操是靠某种文件认出他们的吗?他们拿不出来就是假冒的吗?当然不是,有更多的证据说明他们就是,比如口碑。
  汉室宗亲是刘备的一面旗帜,但即使这面旗帜也并非他所独有。那时还有好几个比刘备更正牌的宗室大员,如刘虞、刘表、刘焉以及他们的第二代刘琦、刘璋,但他们并没有依靠宗室的身份搞出太大的名堂,最多做了“守户之犬”,先后被公孙瓒、曹操和刘备收拾了。可见,在一个群雄逐鹿的大乱之世,特别是到了顶尖高手对决的时刻,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并不能雪中送碳,充其量是锦上添花。

  那么刘备到底依靠什么力量在残酷的斗争中脱颖而出,并成为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呢?请看第二回:英雄之器。
  周舆(罗衾不耐)于天津蛰居斋
  2008年3月14日上午
  日期:2008-3-15 13:53:41
  二、英雄之器(1)

  上一回讲的是刘备的宗室身份,但这与他是否成为一个英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那个强中还有强中手的三国时代,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恐怕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三国时代数十年变幻不定的动荡之局,好象锻造英雄的熊熊之火,最后留下的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真英雄。
  张角起事了,但毫无军事素养,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兄弟三人身名俱裂;
  何进犯混了,竟要搬请董卓,结果先一步可耻地死在阉竖之手;
  董卓王八蛋了,擅自废立,秽乱宫廷,残杀大臣,劫掠百姓,结果轻轻一计,这个畜生命丧尘埃;
  吕布有勇无谋了,自恃武力,不顾信义,不恤部下,结果身首异处;
  袁绍多谋寡断了,兵多粮足却不知速战速决,让曹操从容调度,结果一败涂地,很快就进了棺材;

  曹操轻敌了,结果冬天的一把火,让统一的梦想灰飞烟灭。
  在别的世道,张角也许就成事了,如后世的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乱哄哄一闹或改朝换代,或好歹做了几天皇帝,但对不起,这样的傻货在三国不行;
  在别的世道,何进也许就成事了,如西汉窦姓、霍姓、王姓外戚一个个大权独揽,直至王莽代汉,但对不起,这样的傻货在三国不行;
  在别的世道,董卓也许就成事了,如动辄黄袍加身的五代十国的军阀们,但对不起,这样的傻货在三国不行;
  在别的世道,袁绍也许就成事了,如刘邦与项羽对峙,靠着人多粮足、死缠滥打战胜了的骁勇无匹的楚霸王,但对不起,如此无赖的人海战术在三国不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