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宋兴一百年……激荡的五代史

作者: 帝乡王彦哲

  日期:2012-8-21 22:15:00
  写在前面的话
  历史可以远去,但绝不能忘记!不管这一段有多复杂。
  ————题记
  大家好,小生关注天涯已有不少时日了。大约是在高中时听说的“煮酒论史”,当时尚没有电脑,只是听说,却不曾有机会浏览各位前辈的作品,但觉得这个版块的名字起得特别古典,让我联想到了三国里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于是我记住了这。

  三年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漫天飞舞的试卷似片片雪花,无情袭来,这倒还在其次,最令我苦闷的是,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却一点都不喜欢理科,反爱文史!于是每天都过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穷匮也………终于,高考来了!我跳出了苦海!那一刻,鱼入水,鸟出笼……
  考上大学后,我有了充足的时间来看课外书,尽情遨游在文史的海洋中,乐此不疲。而学校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书籍,更令我欣喜若狂,坐拥资源,来之不易啊!我恨不能化为饕餮神兽,一张口尽吞吾腹中。(诶……掐指算来,我也没读几本)
  后来我又开始关注天涯论坛,尔来一年有余,还算个新人!(求罩~求关注哈~嘿嘿)窃以为,看历史有时候就像看大戏,看多了心里就痒痒了,要忍不住唱两嗓子才过瘾,于是我开始酝酿着一部属于自己作品……
  90后写史,压力山大啊!一介书生,三尺微命,解析正史,谈何容易。自己也是第一次操刀,怕最怕得不到网友和前辈们认可,甚至招来“脑残”的骂名。思忖良久,我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理想,好好写下去。我觉得,每一代人都权力来挥洒自己的才情,与诸君分享,而不应该被武断地贴上某种轻蔑标签!
  那就从今天开始吧!希望我能坚持下去!
  两千年封建史,五千年文明史,从何入手?我的决定是:五代十国!从唐亡跨越到宋兴。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呢?原因很简单!请君为我倾耳听:

  这是一个英杰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这里有朱全忠,虎狼之师,四方争霸,布衣称天子。
  这里有李克用,乌衣独眼,金戈铁马,父子迭称雄;
  这里有钱鏐,盘踞江东,富国强民,“人人尽说江南好”,乱世之中竟创乐土。
  这里有孟昶,独秀巴蜀,纸醉金迷,“十四万人齐解甲”,天府之国拱手让人;

  这里有李存勖,励精图治,戎马纵横天下,三箭报父仇,再续唐统。
  这里有石敬瑭,认贼作父,割幽云十六州,甘为儿皇帝,遗臭千古;
  这里有李后主,花前月下,莺歌燕舞,可怜一旦归为臣虏,故国难舍,徒叹一江春水向东流,奈何错生帝王家。
  这里有周世宗,雄心壮志,南征北战,只欲十年开拓天下,可惜流年,只恨苍天偏要妒英才,一统霸业终成梦。
  呜呼!乱哄哄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唐人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捷足者先登。各路诸侯,占山为王,遍地军阀,悉数登场!

  一百年风云变幻,鹿死谁手?
  十三王交替称雄,何人胜出?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繁华过眼,谁主沉浮。
  多少豪情,多少惊叹,
  多少感慨,多少哀怨。

  都付这一纸奇谈!
  日期:2012-08-21 22:44:48
  第1章【枭雄降生】
  ————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好吧,先从一个神奇的故事说起。
  公元852年,即唐懿宗大中六年,在距离长安城千里之外的宋州,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情。

  宋州砀山午里沟一家普通农户家失火了,浓烟滚滚,光耀霄汉!老远就可以看见。于是,四方的父老乡亲都赶紧过来救火呀,拎桶的,拎罐的,端盆的,端夜壶的,都跑来了。可是到这家院前一看,傻了!
  哪有什么火嘛,根本就没有,连个火星儿都没有!晴空万里,白云袅袅,一切平静如常。大家不禁面面相觑,一个个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此时,一串清脆的婴啼声打碎了这一切的平静——这家妇人生下了一个男孩!嚯!敢情这巧事都赶一块儿了哈。于是,乡亲中一个长者了站出来,捋一捋胡子,抖了抖衣袖,然后伸出右手,食指中指并拢地指着这家屋子,像算命先生一样断言:“天降异象,此儿日后必当富贵!”这话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啊。
  此言一出,群众一哄而散,大伙对这似乎一点不感兴趣,老头说话云山雾罩的。
  好了,故事讲完了,但有一点需要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须惊讶,史书之上,比比皆是。最终解释权归大宋薛居正先生所有。

  这个故事正是薛居正先生讲的,记载于他的《旧五代史》中。古代大凡帝王将相出生,都要伴随些异象:有冒红光的,有冒白光的,有梦见燕子飞入怀中的,有被神龙摁倒在地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之就是标榜君权神授,天生贵子。
  如今我们已经不再相信这些附会之谈了,其实不光我们不信,古人也有不信的,大文豪欧阳修先生就不信!所以,当他在修《新五代史》时,果断地抛弃了这一桥段。
  欧阳先生好像不大看得上薛先生的著作,觉得它不符合春秋笔法,于是又偷偷修了一部五代史,这属于是私修史书,但因为修的太好了,得到了官方认证,和《旧五代史》并列二十四史之中。所以欧阳修不仅是文学家,还是史学家。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前者繁琐,后者简约;前者内容丰富,后者文采飞扬;前者便于我们体会人物性格,后者利于我们探究历史真相……两者有一个的共同点——都是五代史!(废话!)
  一个孩子的出生,当然不会引起朝廷的关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唐王朝,江山万里,一天到晚都不知道要降生多少孩提,谁去理会他。
  可就是这个孩子,一个穷人家里的苦命娃,一个平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似的男孩,却有着绝不平淡的一生!谁也想象不到,若干年后,就是他,终结了大唐王朝三百年的煌煌基业!历史为之改写!

  他的名字叫——朱温。
  家里排行老三,小名朱三。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父亲朱诚,一个本本分分的教书先生。母亲王氏,不知道名字叫做什么。封建社会男女极不平等,历史的主角向来是男人,女人不过是昙花一现。即使后来她被追封为皇太后,史书中也不记载她的名字,这可真的是“名不见经传”了。
  一家人靠着朱老爷子教书勉强度日,大哥朱全昱勤勉好学,为人憨厚,颇有“乃父之风”。这朱二、朱三就不同了,俩人不学无术,力气一大把,就是不干活,好吃懒做,不事生产。一家的重担全靠父亲扛着。
  这个家庭就像是一台年久失修的机器,仅仅靠着父亲这个发动机勉强地吱咛吱咛地转着。
  不过,发动机也不是永动机。终于,有一天,发动机熄火……

  老父亲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坍塌了,一母三子一下子没了着落,孤儿寡母,坐吃孤帐,想想都感觉悲伤逆流成河。
  幸好朱老先生生前人缘好,还有不少人接济他们,可是总靠别人接济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呀,于是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投靠到萧县大户刘崇家。(注意:五代十国时期有好几个刘崇,重名了,以后会一一登场。)也许是朱老爷子生前跟刘崇有交情吧,刘家慷慨地接受了他们。
  母亲给人做个老佣人,儿子给人做个伙计,虽说是寄人篱下,但最起码有个着落,衣食算是无忧了,不必再风餐露宿了,母子四人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可惜,命运之神似乎不愿这么轻易地放过他们。于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就在这个时候,三子朱温惹祸了!

  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长,他的力气也一天天大起来,可这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毛病一点也没改,而且常常以大老粗自居,以没文化为荣,祸害祸害东家,欺负欺负西家,弄得邻里乡亲都厌恶他,俨然一个小混混!老母亲很为难,却也管不住他。
  最后,主人刘崇实在看不下去了,奶奶个大鸡腿的!太不像话了!于是,直接就把他找来,痛打了一顿!
  刘崇打朱温,也算是长辈教育晚辈,无可厚非。关键问题是:打孩子不要紧,当妈的不干了!
  哪个当妈的呢?朱妈妈?不是,是刘妈妈!刘崇的母亲。
  这就奇了怪了……

  刘崇打朱温,人家亲妈都没说啥,自己妈反倒拦上了!
  刘老太太颤巍巍地走出来,语重心长地向大家解释了原因:“朱三这孩子呀,可不是个一般人呐。你们都要好好对待他。我曾经看到他睡着之后,身子化成一条赤蛇!”
  嚯!老太太一语惊破天啊!
  可惜没人信……
  老人很尴尬,一家子都觉得她是老眼昏花了。(此事只见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中未记)
  老太太的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大家依旧给朱温白眼看,只有刘老太一个人不嫌弃他,还对他特别好,甚至亲自为他梳头。(《新五代史》:“独崇母怜之,时时亲为栉沐。”)
  老太太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了朱温冰冷的心,在这个尽是白眼的世界里,在这个满眼鄙夷的环境中,老太太的关怀显得格外珍贵。好比冰天雪地的里有人送来一碗烫酒,喝下去暖的不是身子,是心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般关怀,换做谁也是终生难忘,朱温也不例外。好的!这份恩情我记下,日后我朱温富贵了必来报答您老人家!朱温爱憎分明。(事实上,他后来真的做到了。)

  这不禁使人想起了当年汉初大将韩信与漂母的故事,何其相似啊。韩信年少无依,挨饿于江边,有漂母怜之,赠以饭食。后韩信登台拜将,战功卓著,受封楚王,衣锦还乡,他又专门找到当年一饭之恩的漂母,重金报恩!
  日期:2012-08-21 22:45:09
  其实,朱温也并非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他对生活是有想法,有目标的。
  那目标是什么?
  答:一个姑娘。
  这个姑娘不是别人,正是那宋州刺史张蕤的女儿张大小姐(叫什么名字不知道,正史未记,一说张惠)!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人。据说朱温曾偶遇过她,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从此没能忘掉这张脸。朱温深深暗恋张小姐,可是张小姐不认识他,所以用《越人歌》里的一句诗恰可以表达朱温此时的心声————“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看似朱温每天游手好闲,无忧无虑的样子,其实内心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忧伤,谁让他陷入了爱情的泥潭呢,青春本就是一道明媚的忧伤!
  诶——!一个好吃懒做的穷小子竟然看上了刺史家的姑娘,确实有点痴人说梦的味道!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唐朝的行政体制。唐朝的“州”跟汉朝“州”不一样,汉朝的“州”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省,甚至比一个省还要大,东汉天下共分十三州一部(例如:豫州、荆州),州刺史就相当于省长;而唐朝的“州”相当于现在的市,所以,这张姑娘就是市长家的千金!唐朝省级行政单位则称为“道”(例如:河南道,河北道);到宋朝又称“路”(例如:湖北路,广西路)。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这恐怕是所有人的反应。但朱温并不这么想。人可以穷,但不能没有志向。他甚至感叹着光武帝刘秀当年“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千古佳话,那是他的榜样!刘秀当年不也是一个穷小子吗?不照样建了一番功业,娶了大家闺秀,新野县第一美人阴丽华吗?
  好!非常好!
  人贵有志!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从对婚姻的追求就可以看出朱温的人性。一个年轻人爱慕一个大姑娘,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无论成功与否,他都有爱慕和追求的权利,这不可耻更不可笑!
  最起码比年轻时的刘邦强,同为小混混,那家伙当时胸无大志,也不操心娶妻生子,就“好酒及色”。(《史记?高祖本纪》一开始就这样说的)
  当然,朱温晚年淫乱不堪,那个我们另说。读史论人要客观,朱温是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荒淫皇帝,但那些事情大都发生后期,前期的朱温并不是那样的人。换言之,他是个老流氓,但也曾清纯过。
  所以他的一生有点“前明后暗”的味道,其实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很多。譬如孙权,前期英明神武,独揽江左,曹操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赞“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杜甫更厉害,写下千古名句“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可惜,这样一位明主晚年时极其残暴无情,杀人如麻,俨然一副暴君模样,估计是老糊涂了吧。

  再譬如晋武帝司马炎,前期励精图治,一统天下,创“太康之治”盛世,后来却堕落不堪,奢华糜烂,活活埋葬了整个帝王的繁荣!
  看待这些人应当一分为二,功即是功,过即是过,不能因其有过就抹杀其功!优点即是优点,缺点即是缺点,明察秋毫,洞若观火,这样才能真正从他们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对于朱温,大部分人是不喜欢的,(包括我。)但是他身上的优点我们应当予以肯定。试想,若没有过人之处,又怎么能成一代帝业?乱世之中土豹子多了去了,不是谁能都咸鱼翻身当天子的。
  正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以一斑而窥全豹。朱温不是没有抱负,他有!他渴望富贵,渴望佳人,渴望出人头地,渴望有一番功业。那么这就注定了朱温的一生不会平淡。
  他有股子干劲儿!有一种古今成功人士大都具备的可贵品质。

  那就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刘秀不是这样吗?刘备不是这样吗?韩信不是这样吗?岳飞不是这样吗?朱元璋不是这样吗?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把目标定在山顶的人,也许只能到达山腰。但如果把目标定在山腰,恐怕一生都只能徘徊于山脚之下,望洋兴叹。
  有了志向,接下来就要付诸实践。朱温可不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只是在等待机会的来临……
  终于,这一天来了!
  究竟什么事件让朱温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他真的能够如愿以偿建功立业?他您能够美梦成真抱得美人归吗?

  请看下章:【帝国惆怅】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日期:2012-08-22 09:58:57
  第2章【帝国惆怅】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非常之人往往能成非常之事,但也需要逢上一个非常之世。
  唐末恰就是一个非常之世。
  大唐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他的光芒照耀千古,自不必多说。可惜英雄亦有迟暮之时。历经200多年的辉煌之后,大唐正一步步走向没落。所谓“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唐朝末年,国力式微,地方军阀,各自为政。中央政府颇感无奈,虽然出了宣宗时期的“元和中兴”,可是依然没能挽回国势衰颓的趋势。这位宣宗皇帝名为李忱,勤政爱民,被后世尊称为“小太宗”,励精图治,却无力回天。
  在他之后继任的唐懿宗李漼,不思进取,骄奢无道,而且宠信宦官,不理朝政。他在为十四年,不但没有为大唐王朝带来一丝活力,反而将来之不易的“元和中兴”局面折腾殆尽。

  大唐王朝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威严。到了公元873年,可恶的唐懿宗终于驾崩了。百姓迫切希望此时能再出一位明君,整顿政治,体察民情,扶大厦于将倾,作砥柱于中流。
  然而,这个“明君梦”很快就破碎了。继承皇位的是一个12岁的少年,是为唐僖宗李俨。
  一个12岁的少年能扛起这个重担吗?扛不起!显然扛不起!莫说大清朝康熙爷8岁登基,14岁亲政,创一代盛世,这样的旷世明君毕竟很少,几百年才出一个。很遗憾,李俨不是!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自己扛不了的担子自然要交给别人代劳。于是他把重担一股脑地推给了从小照顾他的,被他呼作“阿父”的大太监田令孜。连同重担一起交过去的还有权利!

  从此,田公公成了大唐王朝的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历史上大凡宦官掌权都会生出乱子,盖与这群人由身残而致心残继而脑残有关吧。这次也不例外!田令孜一手遮天,胡作非为,朝廷之事不分巨细尽由其决定。
  而小皇帝李俨则尽情的游戏在深宫之中,不问天下黑白!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这政治黑暗之际,又爆发了干旱大灾。
  徭役、赋税、天灾、人祸!哪一样都猛于虎也,欲将百姓生吞而后快!
  终于!有人再也按捺不住了!
  濮州,一个叫王仙芝的盐贩子揭竿而起。一张檄文传遍天下,把唐廷骂了个一文不值,然后自称是天补平均大将军,誓与朝廷决战到底!

  不久,曹州另一个盐贩子(兼落魄文人)奋起响应,也打出了反唐的旗号。两人会师一处,浩浩荡荡,如火如荼,几个月间便发展到了数万农民军。民谣曰:“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唐太宗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到最后,这句话还是在他的子孙身上应验了。
  面对狂潮般涌来的起义军,唐廷极为惊恐,马上调兵镇压。可惜事与愿违,朝廷的部队根本就不是农民军的对手,按下葫芦又起瓢,镇住了东方又反了西方,一时间天下大乱!
  曹州这个盐贩子兼落魄文人,后来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为起义军的最高领袖。他的名字叫黄巢!
  黄巢出身盐商世家,自己也贩过私盐。

  在中国古代,自汉武帝起盐铁就开始官营。因为盐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安定。而铁则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秦始皇当年就曾“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所以这两样东西是政府垄断的!
  那么,贩私盐自然就是非法买卖了。但由于它的高利润性,总有那么一批人铤而走险,不顾朝廷的严厉打击,去干这一行当,这就叫要钱不要命,历代都有!
  这些盐贩子常常结交一些江湖人士,亡命之徒,甚至形成黑社会势力。一旦身逢乱世,便公然与朝廷作对。历史上有很多起义者都是盐贩子出身,如钱鏐、张士诚、方国珍、王仙芝、黄巢……
  不过,黄巢稍有不同,就是他还有另一层身份——落魄文人。
  黄巢少年时酷爱读书,想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期盼着自己将来也能“一朝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入凤凰池”。

  可惜却屡试不第,穷途末路。寒窗苦读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丝功名,一毫利禄。黄巢满腹抑郁和牢骚,眼看着理想就要化为泡影了,自己究竟当何去何从……
  纵观历史,文人到了这个地步,大凡有三条出路:
  一,身逢盛世,那就把酒当歌,排遣抑郁,或流连于秦楼楚馆之间,或寄情于名山大川之中。(譬如柳永。)
  二,身逢乱世,那就落草为寇,推翻当局,重新洗洗牌,自己当老板。(譬如洪秀全。)不过敢走这条路的人并不多,毕竟“起义有风险,造反须谨慎”。
  三,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选择前两者,因为他们既不甘心游玩,又不愿意造反。那就继续考呗,考他个天昏地暗,考他个地老天荒。反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考到老。直到中第为止,哪怕已经两鬓霜白,头童齿豁。(譬如蒲松龄)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黄巢身逢乱世,很显然会选择第二条路。他既是盐贩子又是落魄文人,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对朝廷的感情,岂一个“恨”字了得,不造反才怪呢!更何况当时的大唐也确有可恨之处。

  有这么一首诗,是黄巢当年落第后所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好一股冲天豪情啊!黄巢带着这股豪情,带着心中的烈火,带着愤怒的起义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一路征战,纵横天下!
  日期:2012-08-22 10:11:05
  公元877年(乾符四年),他的起义军占领了宋州城。

  这之于黄巢来说不算件大事,而之于一个少年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因为他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了翻身成富贵的希望。
  他就是朱温,宋州一个普普通通,却又胸怀大志的无赖小儿。
  他毅然决然地辞别母亲投军去了,这一年他25岁。连同一起去得还有二哥朱存,朱存性格和朱温很像,估计在家也不怎么受待见。大哥朱全昱留下来照顾母亲。不过,即使没有照顾老母的任务,他也不会去投军的,性格所致,老大是个正直的书生,满脑子孔孟仁义,断然不回去做乱臣贼子的。(一直到后来朱温篡唐称帝时,还遭到他诟骂,所有人都在奉承朱温,只有他敢说真话,这个书生以后还会出场。)

  仔细分析,朱温投军的动机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他没有面临直接的生存问题,投军就是为了建立一番功业。往好了说叫胸怀大志,往坏了说叫贪图富贵,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样,他敢于去起义,敢于冒这个险,还是很有魄力的!成大事者,往往不惧生死!
  由此也可见,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一片王霸之业。做非凡之事者必有过人之处!
  朱温到部队之后,表现非常积极,作战卖力,不畏生死,屡建战功。不久就被提拔为队长,受到黄巢青睐。可惜的是他的二哥,不幸战死了!
  朱温随着黄巢一路南征北战,辗转各地,一路上旌旗所指,胜多败少。
  公元880年,起义军一举攻破了长安城!唐僖宗吓得魂都破了,跟着大太监田令孜屁滚尿流地逃往四川成都。奔出帝都的那一刻,君臣回首长安,不知多少青衫泪湿。可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唐长安同样不相信!自古成王败寇,此一去,尚有复归之日乎?
  四川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李白名篇《蜀道难》里曾这样形容四川——“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话是有点夸张了,不过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却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所以,四川成了唐王最后的避难港湾。当年安禄山起义时,唐玄宗就是逃到这里,才躲过一劫。这次,历史又将重演。

  所谓“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谁人知”!走吧……走吧……轻轻地走吧……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李俨走了,黄巢来了,长安城迎来了新的主人。
  只见黄巢身披大红战袍,足蹬虎头战靴,腰间长剑,胯下骏马,身后跟的是成千上万的金甲战士,浩浩荡荡,进驻长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9 yiduik.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